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彰在官场上他们的交集并不多,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和洋人的关系都很好,会不会只这里出了什么问题呢?比如说吴建彰可能得罪了洋人,于是李富贵就杀了他给洋人出气,这个想法有些儿戏,真实情况应该比这个复杂得多,但是这个方向应该是正确的,端华对于自己的这个猜测十分有自信。不过这并不能让他高兴起来,在朝中谁都知道洋人的事情不好弄,最近又在广州大闹,他们如果纠缠进来这件事就更不好办了。
端华会合两江总督杨文定和江苏巡抚王庆云进行三堂会审,没想到李富贵一进来就撞起天屈起来,一口咬定当时情况危急万分若不是他当机立断只怕整个苏南都要落入太平军之手,杨文定那个老狐狸始终坐在上面一言不发,可是王庆云听到这样的指控可就坐不住了,这次不管是李富贵杀的还是抓的算起来都是他的属下,若是这样的谋逆大案坐实了那他还不得吃不了兜着走。偏偏李富贵的那些证据的确有很多漏洞,而王庆云在刑名上还是颇有两下子的,只看他一口一个大清律渐渐的李富贵有些理屈词穷起来,最后干脆把袖子挽起来完全靠音量与肢体语言来进行对抗。端华对于这样混乱的局面有些缺乏心理准备,李富贵的反应这么激烈让他没有想到,毕竟堂上都是两品以上的大员,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眼看着马上就有动武的危险,端华急忙给杨文定使了个眼色两个人下场把李富贵和王庆云分开。“兄弟这次南来适逢了皇上的圣旨,要将此事从头到尾的查个明明白白,王大人与李大人的主张兄弟已经都听明白了,只是兄弟愚钝,这是一时还难以分辨,所以还请两位大人把和此案有关的种种证据都留下来一边兄弟仔细比对,另外”端华咳嗽了两声,“我看李大人恐怕最好暂时留在我这里,等最后案情大白,大人洗刷了身上的嫌疑再回去。”
“我留在总督衙门干什么?前线多少事等着我去办呢?”李富贵大声的嚷起来,端华听的眉头只皱,这给富贵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话都给他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不明白。
“皇上说了,前线的事情就先交给和春去管吧,李大人还是先把这个案子弄清楚再说。”
李富贵环顾左右露出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这是要把我抓起来是吗,我对皇上可是忠心耿耿啊,我在扬州流过血,我在天津负过伤,我为大清国立下多少战功?”声嘶力竭的喊声在大堂上回响,弄得端华束手无策,看着李富贵那一幅认真的表情他实在不能想象李富贵对这样一个处理方法毫无心理准备,这怎么可能,端华第一次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那么一丝动摇,难道是李富贵中了长毛的反间计,他真的以为吴建彰是长毛的奸细,可是长毛为什么要用反间计杀吴建彰呢?长毛想杀的人里就算排一百个也未必能算得上吴建彰。或者是吴建彰的仇人设下了这个计策,再不就是李富贵的仇人设下了这个计策,吴建彰只是一个道具而已,最后一个设想到是颇为合理,李富贵的仇人远比吴建彰要多得多。
虽然信心有那么一点动摇,但是羁押李富贵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不管理富贵是否冤枉或者这里面有些什么隐情,现在都要把李富贵关起来,否则这官场上就全乱了。
“还请李大人委屈以下,兄弟一定尽快查清这件事。来人,请李大人下去。”
“住手,我自己会走,今日你们自毁长城,他日定当后悔。”说罢随着端华的亲兵昂然而去,王庆云看着李富贵的背影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而杨文定则看着王庆云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正如李富贵所言当天晚上端华和王庆云就感到后悔了,特别是看到那些明晃晃的刺刀的时候端华简直后悔得要死,他自认出北京后自己办的事情并无不妥,实际上这个案子在这个时候肯定是要把李富贵关起来的,如果自己放着李富贵整天在外面逍遥自在这差事就没法办了。可是这种实际上已经非常温和的手段还是激起了这么大的乱子,可见事情就坏在自己当时不该多那两句嘴。
李富贵被单独看管,身上的官服也都被扒去,但是住的地方却不是牢房,只是总督衙门里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院子,警卫团接管了总督府之后押着端华来见李富贵,“司令,我们来救你来了。”
端华一看到李富贵立刻高声呼救,“李大人救我。”
“我已经不是你们的司令了,钦差大人怎么会如此狼狈啊。”
“李大人,快快约束你的手下,什么事都好商量,要是动了武那一切都晚了。”
“钦差大人,他们已经不是我的手下了,此事你应当找何春和大人。”
“李大人,已经到这个时候了,你就不要再赌气了,其实我一直在回护与你,我刚才听贵部的人说他们还分出一批人去抓巡抚大人去了,万一再有死伤那我可真的盖不住了。”
“钦差大人,在下可不是赌气,这要我交出兵权可是圣旨,您现在是在让我抗旨是不是?你们都听着,我不要你们救,我现在是戴罪之人,正在这里闭门思过,和你们已经没有关系了。”
警卫团团长铁奇听了李富贵的话也不吭声直接把腰刀拔出来架在端华的脖子上,“我马上放李大人出去,有什么事慢慢商量。”
“我说过了,这个案子没弄清楚之前我不出去,你们抓着钦差大人干什么,我是自己要待在这里的,和钦差大人没关系。”
警卫团的几个头头互相看了一眼,“好,大人不走我们也不走,留一个连在这里保护大人,我们去抓王庆云。”铁奇回过头来又嘱咐了端华一句,“要是我们大人少了一根头发就为你是问。”
苏州原有一个团的富贵军驻守,现在加上李富贵的警卫团不过两千多人,但是其他清军都很明智的接受了富贵军事先发出的警告。警告里说这是一场私人恩怨,希望大家不要插手,这件事最后不管闹出多大的乱子都有富贵军顶着,与他人无关,不过如果谁要是想插手那到时候刀枪无眼,如有死伤那就是咎由自取了。
本来这些清军就没有胆子与富贵军打,苏州城里的富贵军虽然不多,但是上海可驻扎着一个军团,要是惹火了他们洋枪洋炮的一起来,那可就是玉石俱焚了,而且警告里说得不错将来朝廷如果追究起来这责任大部分都会落到富贵军头上,再加上上峰也没有命令,大家自然乐的看热闹。
杨文定没有想到富贵军的反应这么激烈,他本来那点幸灾乐祸的心思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李富贵的人倒没有难为他,只是派了些人监视他的总督府,杨文定现在仍然抱着静观其变的打算,李富贵发了疯自己可不能跟着一起来,如果现在真的在苏州城里打起来那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大家一起完蛋,到时候发匪只需要开过来接管就行了。王庆云被抓了也没什么关系,这种时候还是先保住自己再说。
这场兵变以苏州为中心开始向外波及,整个江苏的官员都受到了牵连,他们首先针对那些与王庆云和吴建彰关系密切的官员,把这些人抓起来严刑拷打,逼他们承认自己意图谋反同时诬陷李富贵,后来渐渐的形式有点失控,很多士兵组成一个一个的小队闯到其他官员的府里,一般的开场白都是这样的:“我们李大人被冤枉了,你知不知道?”
“知道知道,下官打心眼里希望李大人能够沉冤得雪。”这些大人们在这个时候心中都在默念“好汉不吃眼前亏,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一类的警世名言。
“我们哥几个想到到京师去给我们大人告御状。”
“那太对了,皇上明鉴万里,到了他老人家那里李大人的冤情一定会被洗刷的。”这帮瘟神走得越远越好,你们最好到黑龙江去告状。
“告御状需要走门路,京师的那些大老们收银子的胃口大人想必知道得很清楚,所以我们哥几个想要跟大人借一些银子,不知大人是否方便。”
大部分被勒索的对象到了这个时候只好自认倒霉,想办法给这些强盗们筹钱。当然也有一些舍命不舍财的,这些人都受到了大兵们的特殊关照,这些士兵们从来不翻箱倒柜的自己去搜,他们总是把老爷拖到大街上一顿板子,这一招也确实有效,银子很快就如数交了出来,即便是那些手头真没有银子的也得想办法把这笔钱借来。不过当这股风潮波及到那些候补官员的时候立刻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实际上连这些大兵也感到奇怪,怎么还有这么穷的官,虽然不是全部,但是的确有很多候补官员的府中看起来是在有些太过寒酸,甚至可以归为赤贫的也有那么几个。又一次一个敲诈小组发现了一个官谱很大的候补道员,没想到砸开门进去,发现这府里的老爷太太还有小少爷和他的那些跟班、老妈子、丫环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喝稀饭,连萝卜干都没有,一看到闯进来的这些士兵,这位老爷的眼泪就掉下来了,“诸位大爷,你们要是看到我这屋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你们就尽管搬吧,对于李大人的冤屈我也是真的想出一把力,可是你们也看到了,我这儿已经是家徒四壁了。”
“少在这里装穷,我们注意你很长时间了,没钱你还养这么多下人。”为首的强盗还不死心。
“大爷你们有所不知,我外面的那些风光都是装出来的,我就那一身官服还能拿出去见人,你们没看见我一回来就换上粗布衣服,我是生怕把官服穿坏了。这些哪里是我的下人,他们都是我的家里人,有我丈母娘、小舅子、弟弟、妹妹,平时拜客迎客的时候装装门面,您看我们都在一起吃饭,就是着稀粥也不知道还能喝上几天了,如果诸位大爷实在不信那我也只好把裤子脱下来让各位打一顿回去交差。”
最后这个勒索小组灰溜溜的离开了这位老爷的府邸,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再讲下去自己很可能要掏些银子出来周济这位道台了。
“三哥,你说怎么会有这么穷的官呢?”
“嗯,看来那些故事倒不全是笑话,这做官也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风光。”
“可不是,我听第七小队说过他们还见过更穷酸的呢,他们怎么把官当到这个份上呢?”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本来就官多缺少,现在长毛又占了江苏这么大一块地方,没有缺他们还能有什么进项,还要顾面子,又要住省城,这花销自然就大,一年半载还能撑住,时间一长坐吃山空,当然就不行了。”
“不过也有发了财的啊,我们前一阵子抓的那几个可都是肥的流油。”
“所以说,还是要看个人的本事,这一套我恐怕是学不会了,将来我也不指望做官,就想着把长毛灭了能分给我一块地,上面再有大人罩着,没人敢欺负咱,那样的日子就是给个县太爷咱也不换。”
“我还是希望能跟着大人,狡兔死,走狗烹,要是咱们都去种地了,大人真的要有个什么意外,那我们也就别想好了。”
“这倒是,这次那帮王八蛋不就是想烹大人吗,现在可好,咱们给他弄个天翻地覆,让他们谁都别想好,将来我真去种地了,要是再有这种事,兄弟们记得千万要喊上我,我就算捏上几十年的锄头也不会怕那些孙子的。”
这些士兵第一次真正的走出军营面对着这个大千世界,光怪陆离的城市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刺激,在这个时代城市的生活并不具有太大的优势,而作为破坏者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蔑视那些他们看不惯的东西,这一次横扫整个上层建筑让他们明白了那些原来高高在上的老爷们原来如此虚弱,平时对那些潜移默化的平等思想还将信将疑的士兵们得到了一次非常深刻的反面教育,原来自己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只要抱成团即便是天王老子也可以不放在眼里。
这次兵变风潮动用了富贵军的大部分军队,每个城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幸好他们只是和官员为难,这让那些市民们在最初的恐慌过去之后都打起了看热闹的主意,看着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当街挨板子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对太平军的防御似乎被丢到了一边,不过这只是表面的现象,的确有很多地方的富贵军离开了他们的驻地,但是他们并不是都跑到城里去敲诈勒索,几个主力军团都集结在战略要地,他们完全没有显现出一丝混乱的样子,警惕的眼睛时刻注视着周围,不管是太平军还是清军的任何异动都落在他们的眼中,实际上这几只攥紧的拳头才是李富贵最后的保障,苏北路树城的雷霆军团、苏南林雨长的狂风军团以及处在中间的江浦集团军群在这乱局中如同柱石般镇压着各方。

第一部 曲线救国 第一百八十二章

对富贵军这种疯狂的活动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太平军,在得知整个江苏已经陷入混乱后天国诸王们都是大喜过望,南京城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李富贵与清廷的决裂,大家都相信这是天父用他那无所不能的神力帮助天国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诸位王爷们经过讨论觉得现在还必须沉住气,毕竟现在富贵妖和清妖还没有打起来,这时更应该坐山观虎斗。
北京的养心殿里咸丰正在大发脾气,把下面送上来的奏报扔了一地,军机处的几位大臣站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实际上南方的事情肃顺前天就已经接到端华的求救信了,信上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讲述了一遍,随着事件越闹越大端华也是越来越害怕,他现在感觉到李富贵杀他的可能性与日俱增,李富贵这个漏子捅得太大了,他现在几乎是得罪了整个官场,江苏这么多官员,再加上老师、门生、亲友这是一个何等巨大的势力,端华站在李富贵的角度上发现这个家伙现在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了,如果李富贵要造反那自然第一个就要杀自己这个钦差大臣。他在信上把自己的分析也写了出来,苦苦哀求肃顺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一定要想办法救他一命。
“虽然李富贵出了造反的确没有什么其它的路好走,不过看他这样子还是不像啊,他如果想造反又怎么会任由你随意的写信、上奏章,这个疯子应该还没有想到造反。”肃顺这时暗下决心要立刻断绝与李富贵的一切私人交往,幸好自己陷的并不深,其他人也还没有把李富贵视为自己的人。实际上在肃顺看来端华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这件事不管李富贵的下场如何,在皇帝那里端华绝对要担上处置不当激起兵变的罪名,现在自己所能做得也只是尽量不让事态恶化以保住端华的一条命而已。
“端华怎么这么不会办事,我让他去查查这里面的隐情,谁让他把李富贵抓起来的,现在怎么办,安徽、河南、山东都有奏报说富贵军蠢蠢欲动,要视富贵军真的反了,那咱们大清国不就只剩下直隶这么点大的地方了吗?”
肃顺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位万岁爷和先皇一样最喜欢推卸责任,端华这个替罪羊是当定了。
“都说话啊,朕平时养着你们都为了什么,怎么到这个时候都哑巴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为今之即只有先把李富贵安抚下来,这个家伙又疯又傻将来如果准备好了倒也不难对付,他再厉害还能厉害过鳌拜、年羹尧吗?但是现在李富贵已经激起了公愤,他们每个人手里现在都收到了一大摞告状、诉苦的信,想来别人那里应该也是如此,所以如果自己站出来替李富贵说好话那肯定会遭到众人的嫉恨。
看到下面仍然摆出一幅菩萨的样子咸丰只觉得喉头有些发堵,“肃顺,你说。”
肃顺对于这个场景已经在家里做过了好几次推演,所以他这时倒是不慌不忙,“李富贵擅杀大臣,又囚禁钦差大臣,袭击同僚,此子嚣张跋扈断不可留。”
这个回答让咸丰一愣,其他诸位军机们也在心中大呼痛快,只是有些奇怪这肃顺什么时候改了性情了,“按你这么说,是要朕剿灭富贵军啰?”
“万万不可,富贵军现在是国家柱石,若是剿灭那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发匪。”肃顺这里为咸丰留了面子,实际上他根本不相信现在朝廷能有剿灭富贵军的能力。
“那该怎么办?”
“这件事投鼠忌器的确不好办,所以我们只能徐徐图之,现在的当务之急必须先安抚李富贵,等到这件事过去,我们可以想办法把他和富贵军分开,比如说可以分化拉拢他的一些部下,或者我们升李富贵做兵部尚书,调他到京师来,总之这事急不得。”
咸丰点了点头,“李富贵的所作所为一开始让朕觉得他想要造反,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像。”
“你们怎么看?”
“万岁圣明,下臣也觉得李富贵不像是要造反,但是小心使得万年船,我们以前对富贵军太过于放心了。”
“有道理,不管怎么样先把他圈住再说。朕想让赵尚书到南边去一趟安抚一下李富贵,现在他是惊弓之鸟,等到他把这件事丢到脑后,麻痹大意起来以后再办他,今天之事绝不能传出这个大殿,我若知道谁走漏了风声绝不轻饶。另外让端华把这个案子了了快点滚回来。”
“皇上圣明。”
这两天赵文香的府上可是车马盈门,有来向他抱怨的,有来向他求情的,还有几个跑来骂街的。赵文香的肺都快炸了,要不是那些圣人的教诲压着他早就破口大骂了:“当年不是你们这些混蛋一趟一趟的跑来硬要把我女儿说给李富贵的吗?那时候你们可是把李富贵夸的天上少有、地下无双,现在又跑来说我女婿不好了,不好也是你们挑的,关老子什么事。”
就在赵文香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安抚他那个只会捅娄子的女婿的时候,英国的舰队轰击了吴淞炮台,然后又占领了上海县的县衙和海关,给这个混乱的局势又添了一把柴。杨文定对此事丝毫不敢大意,他现在正站在风暴的中心,虽然狂风巨浪并没有打到他的身上,但是如果一步走错那恐怕就别想翻身了。得知上海受到攻击他急忙拍了自己的一个心腹道员前去交涉,带回来了英国人的要求:第一,要求清政府立即就修约给与答复,第二,严惩广东那些必须为亚罗号事件负责的官员,第三,释放李富贵,第四,以后由英国人接管上海的海关。
前两条杨文定虽然不敢答应但是洋人毕竟还算有个借口,可这个释放李富贵和接管海关真是不知道从何说起,偏偏派去的使者一见洋人还怕的要命,也不敢追问几句。杨文定只好又派他回去再进行交涉,这样一来二去终于弄明白了洋人的意思,要接管海关是因为自从吴建彰被杀了以后这江海关监督就没人管了,大家都被李富贵杀人事件给吓住了,等到后来闹兵乱像海关这种小事就更没人注意了,至于要求释放李富贵的借口是最近由于囚禁了李富贵造成了巨大的混乱,英国在华利益受到了威胁,这种局面必须尽快结束,而现在弹压局势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李富贵放出来。
英国人的两个条件让杨文定揣摩了好半天,他是不相信吴建彰的死会和洋人有关,与刚来江苏不久的王庆云以及对江苏毫无了解的钦差大臣不同杨文定对于吴建彰知之甚深,还在他作江苏巡抚的时候吴建章就已经是上海道了,在杨文定看来吴建彰比李富贵还会巴解洋人。所以这里面一定别有隐情,不过这隐情究竟是什么杨文定并不想去弄清楚,在他看来有些事不知道或许比知道更好,他现在所思所想就是如何从两江这个泥潭中抽出脚来,在这几年的战争中他捞到了不少政治资本,只要能过得了这一关就要想办法活动活动,看看能不能弄个兵部尚书干干。
杨文定不相信吴建彰会得罪洋人并不代表别人也不相信,端华在得知英国人攻打上海替李富贵出头的时候立刻就确定了他以前的猜测,而这种传言也逐渐向周围的省份传播开来,而且距离越远故事就被编的越奇怪,吴建彰还没到山西就已经被传颂成了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光辉灿烂的一生都无时无刻的与洋鬼子和二鬼子作斗争,山西的那些善良的老百姓又怎么会知道吴建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富贵现在终于知道得罪士林的麻烦了,英国人的介入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他这几天一直紧紧地盯着英国这只小小的远征舰队。虽然还处在名义上的关押当中里对英国人在远东的部署仍然了如指掌,倒是那位总督大人几乎两眼一抹黑。在李富贵看来这支主要有武装商船组成的舰队并不是很难对付,那千把人的陆战队更是可以一口吃下,如果想要替自己正名只有击溃这支英军,但是这又与自己的战略方针不合,在李富贵原来的计算里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清政府、列强、太平天国这三者完全没有妥协的可能性,那么自己夹在中间自然可以游刃有余,但是没想到英国人居然回来这么一手。幸好两江的舆论仍然由李富贵操纵,而那些官员虽然对李富贵恨得要死但是他们实在拉不下脸来去歌颂吴建彰,所以李富贵还不需要为自己的后方担心。
“若是我现在和英国人决裂那真的就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中去了,如果暗中做手脚把英国人赶走容易走漏风声不说而且那帮家伙只需要动动嘴这功劳就会归到他们头上,”李富贵苦笑了一下,“看来还是只有那个办法,以革命的谣言对抗反革命的谣言。”正好前期李富贵一直在造谣,不管是人员还是渠道都是现成的,现在进行一场舆论战倒是不需要怎么准备,不过对于此战最后的胜负李富贵可么多大的信心,毕竟那些士人千百年来一直掌握着话语权,所以这事还必须借力,现在是三方对立,太平天国那里自然无力可借,至于英国人那边撇清还来不及,只有清廷这边还有些指望。打定主意的李富贵开始绝食,魂飞魄散的端华赶忙带着李鸿藻跑来看看又出了什么事。他们这几天发现李富贵对李鸿藻的态度十分的友善,这让端华恼火不以,本来他带个副手是想自己唱红脸,让李鸿藻去唱白脸,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现在倒是李鸿藻刀切豆腐两面光。其实他们不知道李富贵之所以对李鸿藻颇为友善是因为他误认为李灏是李鸿章的大哥,要说这次李鸿章还是蛮够意思的,居然敢顶住压力上书替李富贵辩解,这个出乎意料的行为还真的让李富贵十分感动。
当端华他们到了李富贵名义上的牢房时他们发现李富贵在那里哭,两个人赶忙百般开解,最后李富贵才把他绝食的原因说了出来,“富贵戴罪之身,先见疑于圣上,现在我听说民间有都在流传说我勾结洋人、攻打上海,出卖我大清,我是不想活了,你们也不要劝我了。”
实际上端华非常想李富贵去死,不过如果这种死需要他陪葬的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李大人万不可如此想不开,民间传言自然多为不实,谣言止于智者,等到这件案子弄个水落石出之后,这些无稽之谈自然如冰雪见日消融的无影无踪了。”要不是还需要等北京的指示端华恨不得现在就给李富贵平反昭雪,他是在禁不起这样折腾了。
“可是我听说那些读书人也这么说,听说他们还要写书丑化我。”
“这个有些士人被谣言蒙蔽也是有的,大人且放宽心,等到真相大白他们自然会明白的。”李鸿藻也想着法开导李富贵。
李富贵摇了摇头,“等到写成文字,那我就遗臭万年了,还不如在此之前死了的好。”
“大人万万不可有此轻生念头,等到案子查清我和兰孙自当尽全力为大人辩解,毕竟大人蒙受这等屈辱我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众口铄金,这事大人您只是尽忠职守,和您没有关系,现在富贵以是千夫所指,了无生趣,大人请回吧。”
看到李富贵一幅恹恹的样子端华真有点急了,他刚才进来的时候已经发现外面的那些士兵看他的眼神更加凶狠了,“其实这件案子已经查清,大人您尽忠报国天地可鉴,奏章已经送到北京去了,这一来一回还要耗费些时间,大人一定要再多一点耐心。”
“就是现在给我平反也没什么用了,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难道还能收回来吗?”
“此事的确委屈李大人了,如果大人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只要我们能办到就一定办,就算是办不到也会竭力向朝廷陈情。”李鸿藻看到劝说毫无效果就想换一个方式看看。
了这句话李富贵才渐渐收住眼泪,露出一幅不好意思的样子,“我是个粗人,好多事情我都不懂,我只是听说咱们大清朝的文字狱很厉害……”
端华和李鸿藻就差没有当场昏过去,这个李富贵他可真敢想真敢说,“本朝一向不以言罪人,不过如果有人敢故意破坏李大人的清誉,那的确应当有所惩戒,你说是不是啊,兰孙?”
李鸿藻对于文字狱的想法实在是很不以为然,不过他相信李富贵并不知道真正的文字狱是怎么一回事,对于这件事朝廷只需要做个姿态糊弄一下他就可以了,“是啊,此时我们当立即上奏朝廷,不能人有这些流言蜚语随意传播下去。”
看到李富贵破涕为笑,李鸿藻打心底里生出一种荒唐的感觉,不过这戏还是需要演下去,“李大人已经绝食半天多了,身体要紧,赶紧弄几个菜来。下官也感到有些饿了,不如我们就在这里摆上桌子,大家把酒言欢如何。”
在酒桌之上李富贵才知道李鸿藻不是李鸿章的大哥,“兰孙与少荃不是兄弟?那堂兄弟总该是了吧?”
李鸿藻笑着摇了摇头,“就我所知少荃的兄弟中有个哥哥叫做瀚章,有个弟弟叫做鹤章,倒没有叫鸿什么的了。”
“你们这个辈分排的好奇怪,那你是藻字辈的啰。”
李鸿藻又摇了摇头,“此事我在北京的时候曾问过少荃,其实少荃原出自许姓,倒是大人与下官是真正的李家后人。下官是直隶高阳人士,与大人的籍贯聊城倒是不太远,只是不知道大人的辈分究竟是怎么算的。”
总算李富贵机灵生生地把一句“哪个告诉你我是聊城人?”给咽了回去,毕竟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李富贵已经几乎把他当年编造籍贯的事给忘光了,现在想起来当时认那个老太监当叔叔真的是很无聊,也没帮上什么忙还得年年给他送钱。“嗨,我们家从聊城搬出来已经好几代了,我的老子死的又早,那个什么族谱什么的早就不知道被弄到哪里去了,我哪里还搞得清自己什么辈分。”
“这倒也没有关系,下官实在觉得与大人有缘,不知大人是否愿意与下官换贴两家就此结为亲戚?”
“那敢情好,从今以后我就叫您大哥了。”
看着李富贵与李鸿藻的表演端华十分的纳闷,如果说李鸿藻以前巴结李富贵还可以解释为身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的话,那刚才的事情就很难说得通了,这官场上换贴的是本属平常,但是这个时候和李富贵换帖子那简直和找死没有两样,这个李鸿藻不是个很笨的人啊?不过这事现在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起码自己的生命又多了一重保障。

第一部 曲线救国 第一百八十三章

“兰孙,你看这件事究竟该如何是好?”端华已经是完全没了主意,李富贵的想法实在是异想天开,像文字狱这三个字别人根本就不敢说出口。
“还是先等等朝廷的回话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