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顺宗-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迭光颜道:
“真是荒谬,这种不忠不义的贼子怎么可能为朝廷效力呢?”
崔群道:
“陛下和太子也是这么说的。这几镇说得好听,若真脱了吴少诚的罪,他哪里肯率军去边地呢?就算他肯,淮西军也是不肯,到时候来场军中挽留的好戏,淮西又是他姓吴的了。幸亏现在吴少诚病重,不然以他的精明,这一次出师只怕要难上十倍。王承宗这个贼子,枉陛下刚刚去了他的成德留后,赏他做了成德节度使。”
正说着,乌光在外求见,这小子现在已经是六品武将了,主管斥候营。阿迭光颜准了后,乌光匆匆上得堂来,道:
“启禀总管大人,探子回报,有十几人从蔡州出来,一路上往郾城而来,并不隐藏形迹,眼下已经到了青陵。为首的淮西幕府的参军杨元卿。请总管示下。”
阿迭光颜转脸望着崔群道:
“果然如崔大人所料,淮西马上就要平定了。”
此时的汴梁城内,韩弘手握暖炉,坐在府上的观雪楼上。楼名虽然叫观雪,外面也刚刚下过一场大雪,不过韩弘却无心观雪,门窗都掩得严严实实的。韩弘穿着棉布冬衣,危坐胡床之上,面前摆放着淮西行营陆续发来的战报,战报都是捷报,檀香袅袅,韩弘却明显闷闷不乐。
观雪楼的下面院子里,隔着一段距离就站立着士兵仆役,人数虽然众多,却没有人发出一丁点声响。一名幕僚手握一份新的战报匆匆赶过来,低声问道亲兵将领道:
“相公还在楼上吗?”
得到明确的答复后又问道:
“心情还是像以往一样吗?”
得到的依然是明确的答复。
世界上很少有希望自己的军队打败仗的统帅,韩弘就是这很少的人中的一个。虽然一直和淮西不对付,虽然派出韩公武率领五千精兵助战,但是内心深处韩弘却依然对吴少诚抱有一份希望,毕竟自己辛苦创立扩大的基业是谁也不甘心丢掉的。所以韩弘在朝廷流露出对淮西动兵的意向后依然睁一眼闭一眼默许李师道赠送给淮西的粮食过境。开战后虽然不再发生这种事情,而且挂着副元帅的职事,韩弘却很是渴望官军能大败一场,这样就能又有机会保住宣武了,可惜事与愿违,除了开打的几个月小打小闹让韩弘心情较为舒服外,最近这一段时间发来的都是捷报,让韩弘的心情极为郁闷。
这一次来得又是什么消息呢?
幕僚摇摇头,走进了观雪楼。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二十六章 … 内 部
“启禀相公,淮西行营又发来了捷报。”
看见高距胡床之上面无表情的韩弘,幕僚恭敬地行了一礼,举起了战报。韩弘翻起眼皮看了一下这个幕僚,一阵心烦意躁,为什么把“又”字咬得这么重呢?在韩弘的面前,摆着几份战报,分别来自山南和河南淮西行营,内容包括申州、文城栅、小溵水等战的大小胜利,也有朝廷的封赏,包括韩公武的那一份摆在醒目的位置。听说又是捷报,韩弘有气无力地道:
“又是哪里打了胜仗?”
幕僚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回相公,阿迭光颜将军拿下了郾城。”
韩弘猛地睁开眼睛,惊讶道:
“什么?这么快就拿下了郾城?”
幕僚道:
“不错,官军前锋眼下已经直指郾城。另外,南面山南道李总管已经紧紧包围了申州内城,拿下了兴桥栅,生擒淮西猛将李祐。”
见韩弘不在言语,幕僚试探道:
“相公,眼下官军连战连捷,气势如虹,相公和汴宋何去何从,属下以为还要早作决断啊。不然,一旦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会影响相公在朝廷的地位的。”
幕僚的意思明显是劝韩弘入朝。实际上,自从太子驾临汴梁之后,尽管韩弘本人还抱有一丝幻想,但是宣武上下都意识到韩弘的入朝只是时间问题了,如果韩弘不想入朝,唯一的方法就是学淮西,但是以宣武的实力,只怕抵抗不了多久。而且宣武这些年的立场很是暧昧,说忠于朝廷但是韩弘十几年没有入朝,说想割据但是韩弘初掌宣武就想朝廷抛媚眼,杀了吴少诚的使者,派兵攻打淮西,和淄青李师古也不对付,如果自立只怕没有人愿意帮他。再加上这次韩公武这次率领精兵助战,韩弘在山东河北诸镇的眼中,已经彻底不可信了。
韩弘本人是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的,只是抱着一丝幻想不肯撒手而已,眼下的情况也由不得他再拖延下去了,沉默了片刻后,韩弘吩咐道:
“明日起,清点府库军队,核对户口。”
幕僚轻轻地唱了个喏,掺手弯腰退出去了。韩弘的话语让他的身心整个都轻松了许多,从他面上直看到心里的韩弘轻轻叹了口气,端起茶碗,翻开了面前的战报。说实话,韩弘做出了决定之后,自己的身心也轻松了许多。
三天之后,韩弘派出使者前往洛阳长安,向太子李纯和皇帝上表,奉上汴宋版籍,以自己足疾严重难于理事为由,请求入朝。半个月后,朝廷下诏,拜韩弘为司徒同平章事,准许韩弘入朝。又因为韩弘在平定淮西之战中的副元帅身份,加封韩弘为许国公,加封韩公武为上轻车都尉。
韩弘的入朝无疑是一件大事,他是张茂昭之后第一个申请入朝的藩镇节度使。而且宣武割据也已经历经三代数十年了,论实力还要强于淮西。本来李诵对韩弘在太子亲临汴梁后依然观望,一直到淮西要被拿下才肯入朝心存不满,但是当看到韩弘一次献马三千匹、绢五十万、锦彩三万的礼单后,旋即多云转晴了,痛快地准了吏部的提议。事实上,韩弘确实是有观望的本钱的,在一次向朝廷进献了这么多财物后,宣武的府库仍有厩钱百余万缗,绢也有百余万,马七千匹,粮食三百万斛,兵械铠甲不可胜数,比吴少诚紧巴巴的日子阔绰了不知道多少倍,让新任宣武节度使、荥阳郡公郑余庆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后话不提。
当杨元卿一行抵达郾城时,见到的是森森的刀光,但是当杨元卿被单独引进郾城县衙时,见到的是崔群如春风般的笑意。
素称狂妄的杨元卿一见崔群,就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见过崔学士。”
崔群却一把拉过杨元卿道:
“不必多礼,元卿辛苦了。李相公一直记挂着元卿呢。”
李相公当然就是当朝执政李吉甫。前面说过,杨元卿曾经代表吴少诚入朝数次,而这数次,杨元卿每次都受到了李吉甫的接见,而且李吉甫对他极为客气,一来二去,心存忠义的杨元卿就成为了朝廷在淮西的内线,不过和侯惟清都属于单线联系,不然侯惟清离开蔡州的时候就不会忧心忡忡了。所以这次杨元卿才会在极力乘着吴少诚病危,在吴元庆面前搬弄是非,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杨元卿不过是照着执行罢了。至于苏肇,那是杨元卿发展的下线。
当杨元卿把淮西的情况一一说明,并呈上吴元庆的降书时,崔群和阿迭光颜都心情舒畅,吴元庆肯投降,这已经超过了他们设计的预期效果。款待过杨元卿后,阿迭光颜当即下令护送杨元卿一行前往洛阳,毕竟这样的大事需要坐镇洛阳的太子过目,然后再送往长安请皇帝陛下批准。当然,按照吴元庆的请求,官军也以冬寒为借口围而不打,暂停了攻势。现在,阿迭光颜和崔群都在等待着蔡州城传来好消息。
传来什么好消息?当然是吴元庆把董重质抓起来。事实上,吴元庆也确实在按照和杨元卿苏肇拟定的计划在做。和杨元卿同时出城的另一队人,就是去了洄曲,传达吴元庆的命令:大帅病危,召董将军迅速回蔡州。和吴元庆一样,董重质也在夜晚巡营时遭到了刺客的袭击,不巧的是,刺客刺伤的是董重质刚刚受过伤的左臂,现在的董重质只能把左臂吊起来,不过听到大帅召见的消息,董重质立刻安排好人事,带着数十亲兵直奔蔡州而来。
当吴元庆和苏肇听说董重质已经奉命回蔡州时,二人不禁都松了一口气,毕竟董重质的勇猛谋略以及在军中的威望是淮西现在数得着的。当苏肇在城门口看到白色的天地间 奔驰而来的数十匹快马,不,快骡时,努力地呼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大步迎了上去。拱手道:
“董将军,少帅差下官在此恭迎董将军大驾。”
董重质勒著马头,跑了一路的马呼哧呼哧喷着热气,一股发酵后的干草味扑面而来,让苏肇觉得脸潮乎乎的。董重质却没有注意到苏肇的不满,道:
“董某身上带伤,不便下马见礼,请苏判官原谅则个,判官还是速速带董某去见少帅吧。听说少帅和董某同夜遇刺,”
当董重质单身进入议事厅的时候,吴元庆也明显松了一口气。坐在以往吴少诚的位置上,吴元庆盯着大步走进来的董重质,而董重质也感觉到了情形有异,却以为是吴元庆压力过大,心怀愤懑。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后,上前跪倒,单手支地,叩首道:
“标下董重质参见少帅!”
吴元庆却不回答。等了一会的董重质刚要抬头询问,就听到吴元庆阴沉的声音传了过来,道:
“董重质,你做的好事,亏你还有脸来见我。”
董重质心里猛地一跳,抬头愕然道:
“董某做事一向问心无愧,不知少帅为何这么说董某?”
吴元庆一拍桌子,道:
“好恶贼,还敢强辩,你且看看这是什么?”
一柄长剑摔到了董重质面前,接着呼啦呼啦的脚步声响起,数十名士兵涌了进来,团团围住了董重质。董重质心下却定了下来,捡起剑拔出,士兵们的兵器立刻全部指向了他,董重质轻笑一声,道:
“这是一把剑,是大帅赠给家岳父的佩剑,而后家岳父将此剑送给妻弟元济。元济被官军捕获后,此物应当已经失落,不知如何会在少帅这里?”
吴元庆哼哼笑道:
“莫非董将军忘了么?这把剑正是那晚刺客刺杀本少帅时用的凶器。说是被吴元济带走失落,怎生会在刺客手上?”
见董重质不作声,吴元庆道:
“凶器在此,你还有什么话说?”
董重质冷笑道:
“少帅英明,既然是刺客遗留的,就应该去问刺客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来问末将呢?末将奉大帅之命而来,官军大军压境,末将军务繁忙,末将这就去见大帅。见过大帅后就回洄曲,不妨碍少帅破案了。”
说罢,也不行礼,起身就要走,苏肇大喝一声“放肆”,数件兵器就加到了董重质身上。董重质仰头哈哈大笑道:
“先生们常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董某今日真是领教了。想我翁婿郎舅三人,感激大帅知遇之恩,为大帅父子马前驱驰,任劳任怨,从无怨言。大帅为我翁婿郎舅三人,不惜抛弃高官厚爵,与整个朝廷对抗,从那时起,我董重质的性命就已经是大帅的了,大帅什么时候想要,我董重质什么时候奉上。小溵水之战,确是董某料敌有误,董某也等着大帅派人来制裁董某,大帅不派人来,董某就当是大帅给董某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每日里整顿士兵,苦思破敌良策,本想今日面禀大帅和少帅,不成想今日少帅却是摆下了鸿门宴,要自去腹心!”
说罢又是一阵大笑。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二十七章 … 变 故
听到董重质张狂的笑声,吴元庆不由得一阵气短,苏肇见势头不对,大喝道:
“来人,将这个目无尊上图谋行刺的逆贼拿下!”
士兵们应和一声,刚要动手,就听到董重质暴喝一声,道:
“谁敢动手?”
一声暴喝,数十士兵居然为之气夺。董重质转过身来,轻蔑地瞧了一眼吴元庆道:
“想拿董某的人头去给朝廷纳投名状,少帅尽管吩咐一声,哪里用得着来这么大排场,找出这么多废物来丢我淮西的脸。只可惜大帅英雄一世,英明就要毁在少帅手上了。只希望朝廷真能如少帅所愿,保全淮西。还有,”
董重质停下,一字一顿地道:
“希望少帅不要为难董某的子女家人,不然董重质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吴元庆和苏肇都在心里嘲笑董重质,谋逆罪大,当诛灭九族,朝廷法度岂是吴元庆所能左右的?不过吴元庆依然说:
“要不是出了这么个事情,本少帅怎么忍心对董将军动手呢?你只管放心好了,看在 你和吴叔为淮西立下过大功的份上,我不会为难侄儿们的。如果事情查清楚,确实不是吴叔和董将军所为,本少帅一定会亲自为董将军洗罪的。董将军就暂且忍耐数日吧。”
董重质当然知道这话不过是说说而已,不过自己眼下左臂受伤,身边只有数十亲兵,在蔡州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浪来,而自己的岳父和自己素有嫌隙,而且现在被困申州,根本指望不上。于是不再言语,苏肇一声令下,士兵们蜂拥而上,拿下了董重质。董重质的亲兵们自然也迅速被解除了武装,关了起来。
该做的事情做了之后,苏肇笑嘻嘻地对吴元庆说:
“少帅英明,淮西重获太平了。”
吴元庆也是一脸的轻松,道:
“待杨元卿回来再说,再说。”
夜阑人静,吴少诚依然在卧房内昏迷,气若游丝。鲜于熊儿站在床前望了望,轻声呼唤了两声,仍然不见回应,便吩咐其他人细心看顾,自己悄悄往后院去了。熟门熟路地到了后院,满怀激动地推开一扇熟悉的门,却没有出现他幻想期盼的场面,那一缕香风并没有出现,鲜于熊儿焦急地呼唤了几声,却依然没有回应。鲜于熊儿扭头出了院子,直往一个所在走去,果然远远地便听到了男人女人的笑声。鲜于熊儿心头一紧,拦住一个小厮道:
“少帅在哪里?不在前头处理公务吗?”
小厮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回爷的话,少帅今日擒了董重质,精神大好,故而今晚回家,正在二娘房内饮酒。爷要见少帅吗?小的这就去通传。”
眼前浮现出一副淫荡画面的鲜于熊儿一把拉住了小厮,吴元庆在那方面的癖好,他可是不止一次听人在耳边说过的。心中一阵剧痛的鲜于熊儿哪里忍受得了亲眼目睹自己喜欢的女人在别人怀里的场面,当即就回到了吴少诚那里。只是路过一个小跨院的时候,看见守卫比以前森严了许多,鲜于熊儿随口问了一句,守门的士兵答道:
“里面关着董重质呢。”
当鲜于熊儿回到吴少诚身边的时候,吴少诚依然没有醒来,鲜于熊儿盯着吴少诚床头的腰牌,入神地看了半天。
半夜时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了出来,吴少诚大帅从昏迷中醒来,一次吃了两碗小米粥,然后就下令召集在蔡州的大小官员立刻来见。本来夜晚很安静的蔡州立刻喧闹了起来,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时候,谁都希望淮西的主心骨能够醒来,给手足无措的大家拿个主意,或者投降,或者带领大家拼死一搏,重振雄风。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名吴府的小厮拿着大帅的令牌出城这样的小事,也就没有什么人注意了。
当淮西的官员们纷纷赶到时,却被鲜于熊儿挡驾,鲜于熊儿道:
“大帅刚刚吃过粥,感到有些困倦,吩咐说他再小憩一会,待会再和大家议事。”
刚从重病中醒来的人容易疲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想回去但是大帅又没有吩咐,于是就纷纷在议事堂里坐下,就看见他们的少帅吴元庆和他们一样,也是衣衫凌乱,面容困倦。不过大家还能从吴元庆的脸上发现一样东西,就是纵欲过后的困顿萎靡,这不禁让许多对白天的事情不满的人更加大摇其头,官兵四面压境,老子病重,居然还有心思行那样的事,并且还如此放纵,这样的人怎么能负担起淮西呢?
众人议论众人的,吴元庆心里却是有些发怵,没有人比他更知道自己老子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偏执性格,老子醒来一旦知道自己派杨元卿为使者去淮西行营请降,又拿下董重质,用吴少阳翁婿作为给朝廷的见面礼,吴元庆不能确定老子会采取什么措施对待自己。坐了片刻之后,吴元庆向苏肇使了个眼色,两人便一前一后去了偏房。
“苏判官,万一父帅醒来,责罚于我,该当如何是好?”
刚把门关上,吴元庆就迫不及待地问道。苏肇却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劝慰吴元庆道:
“少帅莫慌,大帅和少帅终究是至亲骨肉,父子天性,即使大帅不愿意向朝廷低头,顶多不过稍稍责备少帅罢了,不会让少帅太为难的。而且大帅这些日子昏迷,并不知道形势已经恶化到了何种程度,只要少帅讲清楚,大帅一定会明白少帅保全宗族的苦衷的,以残存的三万兵马三座孤城对抗四五倍于我的官军,只怕大帅这样的用兵如神也不肯做呢。少帅还是前往议事厅安抚官员,收拢人心为好,即便有什么意外,也好迅速解决。”
苏肇的话使得吴元庆忐忑的心稍稍安定了下来,片刻之后,整理好衣冠的吴元庆少帅重新出现在了官员面前,和官员们一起等吴少诚醒来,少帅始终神色如常,一直到天亮时,董重质推开议事厅的大门,脸上才露出愕然的表情。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二十八章 … 兵 变
当董重质推开门进来时,不单吴元庆,所有的官员都十分愕然,尤其是一些文职官员,他们大都知道董重质被抓的缘由,对于这些在淮西权力金字塔上处于边缘地位的人来说,对向官军投降是怀有几分期许的,毕竟西川幕府的众人的待遇大家都有所耳闻,比如郗士美现在已经是一方观察使,比如符载,现在是栖川尹,比如段文昌,现在是上州刺史。正因为如此,大家对突然出现的董重质都怀有几分疑惧。他不是被关起来了吗?
尽管董重质的出现伴随着清晨的天光和清醒的空气,但是这种天光在白雪的映衬下总显得有些煞白,不是吉光啊。
苏肇厉声问道:
“谁命令把他带出来的?”
“是大帅!”
从后厅出来的鲜于熊儿沉声道:
“大帅有命,令少帅和吴将军、董将军入见。苏判官,难道大帅的命令还要通过你吗?要不要在下前去通禀大帅,大帅先接见苏判官你?”
吴少诚积威所致,苏肇哪里敢接口?连声说“不敢”“不敢”,一边拿眼去睃吴元庆,吴元庆却是连话都不敢说一句,在鲜于熊儿见过礼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后,乖乖跟着鲜于熊儿进去了,董重质扫视了正窃窃私语的众人一眼,压住了众人的议论后,跟在吴元庆后面进去了。
见三人都走到后面,心知不妙的苏肇心一横,一撩袍服,就要出议事厅去调兵,刚走到门口,就被一个人给逼了回来,那人阴笑着问:
“苏判官,大帅还没有传见,这一大清早您是要去哪里啊?”
望着对方手里泛着寒光的冷剑,苏肇陪着笑脸道:
“原来是赵将军啊,您不是在洄曲驻守吗?怎么回蔡州来了?”
赵将军冷笑道:
“将士们在洄曲跟着董将军奋力杀敌,保卫蔡州,可是蔡州城内有人私通朝廷,暗助官军,要杀董将军向官军投降,咱们骡骑军将士怎么能坐看奸计得逞好人蒙冤呢?苏判官,您说咱们来得来不得?”
苏肇心内一片冰凉,道:
“当然来得,当然来得。这样,赵将军您先忙,下官这就去上个茅厕,回来再陪您一同为董将军伸冤。”
说着,就要从赵将军身边走出去,却哪里走得过去,被赵将军一手推了回来,饶是苏肇身体本来强壮,也被推了一个了趔趄,如此的跋扈不禁让苏肇心里更毛了,作出肝火大动的样子诘问道:
“赵将军,你这是为什么?”
赵将军狞笑着,道:
“干什么?送你回老家!”
话音刚落,一柄剑就从苏肇胸间直刺了过去,惊得议事厅内低呼一片,苏肇全身蜷缩,一手握着胸口的剑,一手指着姓赵的将军道:
“你,你,好大的胆子??????”
话未说完,就慢慢歪了下去,赵将军用力将剑抽了出来,一蓬血雨溅到了周围众人的身上,却没有人敢动一动,因为大家都认得议事厅外进来的是昨天被拘押的还有来自洄曲的军将。
就是傻子也看得出来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一个个都呆若木鸡地坐在那里,在心里快速回忆并且计算着自己最近和少帅、苏肇以及杨元卿的接触情况,有的在想该用什么说辞来洗清自己,保全家人,有的人在试图和军将们攀谈,拉交情,也有人什么都不想,头脑里空洞洞的,这样一直等到日上三竿,众人才听到一连串的“啧啧啧”声。
“啧啧啧,小赵,我说过多少回了,叫你不要随便杀人,你就是不听,瞧你把苏判官弄得,唉呀,真是凄惨啊,昨日抓我的威风劲哪里去了?不就是私通朝廷嘛,用得着这么快就送他上路吗?还有,各位大人身上也被你弄得都是血,待会怎么看我淮西将士的武勇呢?”
一席话说得赵将军不住挠头,显得很不好意思。发出这“啧啧啧”声音的正是董重质,左臂依然吊着,脸上却充满了得意的神情。一见董重质出来,鲜于熊儿跟在董重质后面,两眼血红,清一清喉咙,道:
“各位大人,奉大帅钧令,吴二将军(吴少阳)为彰义军节度副大使,都知兵马使。董重质为权蔡州刺史,都知兵马副使,权都知兵马使,少帅身体欠佳,需要休息,暂于府中休养。大帅说,淮西军政大事,就有劳二将军翁婿了。大帅希望各位大人尽力辅佐二将军翁婿,莫要学杨元卿和苏肇,待击退官军,大帅一定论功行赏!”
众人自然纷纷起立,表态度,明立场,说是以吴少阳为主,但是现在吴少阳被围在申州,哪里做得了主,能做主的当然就是董重质了,众人一时间恭维声不断,这个说“有董将军在,我淮西必胜”,那个说“董将军相貌堂堂,以后必然前途无量”,董重质也不言语,待众人的恭维声平息,道:
“大帅如此看重董某翁婿,董某自然尽心竭力,打退官军,各位各司其职,不要懈怠,以我淮西军之强韧,官军一时还奈何不得我们,只要熬过今年,朝廷只怕有得像当年一样,赏钱赏粮巴结咱们要给咱们洗雪。顺便说一句,大帅有令,鲜于熊儿忠诚聪慧,从今天起,他就不再只管大帅的家事,也要管大帅的公事了,恭喜了,新孔目官!”
不管心里是高兴还是忧惧,众人自然都跟着恭喜鲜于熊儿,鲜于熊儿大刀金马地受了众人恭贺,拿出一张纸来,道:
“本官这里有一份名单,读到的去后堂暂侯。”
于是开始报名字,被读到的面如死灰,外面立刻就会进来士兵把人押进去,一连押了十几人,有大哭呼喊冤枉的,也有大骂董重质和鲜于熊儿猖狂的,余下的人都暗自庆幸,送了一口气。董重质道:
“吃大帅的,拿大帅的,却吃里扒外,不识抬举的东西。”
又道:
“今日奉大帅之命,安排我军健卒演一出好武戏给诸位看看,请诸位移步后院武场。”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二十九章 … 肉体消灭
(终于暂时消停了,可以慢慢还前面欠下的债了。)
苏肇的尸体就在脚下,眼睛依然睁大,却透着毫无生气的死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在这里,董重质的话虽然客气,谁敢不听呢?一个个顾不得胀得要命的膀胱,小小而快快地挪动脚步,跟着董重质和鲜于熊儿到了后院的演武场。未到演武场,众人就听到了嘤嘤的哭声还有咒骂声,有女人有孩子的,听得人心里麻麻地悲伤,董重质和各位军将却神色如故,反而大声说笑。进得演武场,昨日和苏肇争吵的孙将军向董重质行礼道:
“启禀都知兵马使大人,杨元卿和苏肇的家人一个都没有跑掉,全部在此。”
众人才知道演武场中间的棚子里帮着的是杨元卿和苏肇的家人。待众人都站好,董重质冷声道:
“让儿郎们露一手给大人们看看。”
众人都已经知道了两家妇孺的命运,棚里的哭喊声更加凄厉了,却没有阻止两队健卒的跑步入场。孙将军一声令下,箭雨就噗噗地扎进了人的身上。不过呼吸之间,哭喊声就停止了。不少人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活生生的生命集体在自己面前被虐杀,黄色的尿液不禁顺着裤管流了出来。这样的情形不禁让董重质很满意。善于察言观色的鲜于熊儿当即大声道:
“谁敢心存二心,对大帅不忠,不遵从董将军的号令,就是这个下场!”
鲜于熊儿盗用吴少诚的令牌,派遣心腹去洄曲求救兵,又放出董重质,成功导演了这么一出兵变的大戏,巨大的成就感使得他人都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作为回报,他的收获当然不止是孔目官,还有美娇娃。当然还有许多官员突然发现,鲜于熊儿不但伺候人有一套,当官也是蛮有架子的。
当众人迈着麻酥酥冷冰冰的腿,穿着硬梆梆的裤子忍者尿骚味跟随董重质往回走时,路过了董重质昨日被关押的小跨院,董重质停下笑着对众人说道:
“各位昨夜是没有睡好,董某可是在这里睡得安稳,不错不错,少帅到底还是相信我的,吃的有肉,喝的有酒,睡的有火盆,真是不错不错。”
刚才血淋淋的场面还在眼前,心里虽然奇怪,却没有人敢问董重质为什么突然会说这些,是想证明自己却是是被冤枉的,还是炫耀“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只有鲜于熊儿会心一笑。当众人离开跨院,依稀听到跨院里传来吴元庆声嘶力竭的叫骂声时,才明白过来。不过大家似乎都没有听到吴元庆的声音,因为吴元庆的声音里的内容,太让人想听又不敢听了:
“董重质??????鲜于熊儿??????王八蛋??????狗奴才??????害死??????我爹??????有种??????千刀万剐??????,??????,??????”
所以大家都聪明地选择了失聪。叫骂声渐不可闻,寒冷的感觉袭遍了每一个人的身体,除了董重质和鲜于熊儿。鲜于熊儿似乎没有意识到众人都失聪而且失语了,道:
“都说少帅有病吧?就知道胡言乱语,不然怎么能被苏肇和杨元卿骗呢?”
在董重质打着吴元庆的旗号诈降,诱骗官军放松警戒,在贾店击败大意的阿迭光颜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淮西兵变董重质上位的消息才被朝中众人知晓。刚到长安的杨元卿听说自己的老婆和四个儿子全部被董重质射杀的消息后,顿时哭晕了过去,醒来后,杨元卿泪眼婆娑地拉着前来探望的执政李吉甫和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李巽的手道:
“二位相公,务必杀董重质为下官报仇啊!”
李吉甫用力地点点头,道:
“元卿此仇,就是我仇,李吉甫誓为元卿诛杀此贼!”
不但李吉甫愤怒,就连李诵都震惊不已。于是李诵对前来请命的李吉甫道:
“人人都可以赦免,唯独董重质不能。传朕旨意,淮西行营立即挥兵蔡州,不得接受蔡州请降,务必要从精神上和肉体上彻底消灭淮西死硬分子。”
李吉甫很想自己亲自去前线督师,但是考虑到各种因素,还是暂罢。十一月十七日,下令御史中丞裴度为特使,前往淮西行营劳军,要求催促各军,务必于年前拿下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