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顺宗-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岢隽肆巽堑奈侍狻@钏幸焕郑溃

“你郝大将军只怕是特意为朕的钱而来的吧!告诉你,不管国库还是内库都很紧张,你郝大将军休要再打主意了,户部拨给你的钱也不少,先紧着手中的钱修吧!”

郝玼一急,道:

“陛下,算臣借的还不行吗?”

借,朕怎么没想到呢?李诵脑筋一转,笑问道:

“借,你拿什么还呢?”

十足的奸商模样。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六十六章 … 穿越界的耻辱

(今天请朋友更的,还要请他吃饭,我真不容易啊!!)

“?”

郝玼怀疑自己听错了,目瞪口呆的看着李诵。

应当说,郝玼无心的一句话确实给李诵提了个醒,如果不是郝玼在场,李诵肯定会一拍脑门,忘形大笑,自我表扬道:你太天才了,这么个主意怎么现在才想到呢。

李诵现在发愁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裁汰下来的士兵的安置问题,除了最初整军的临泾,西北其他各镇的士兵的安排都很成问题,最后整军的凤翔士兵安置了还不到五分之二,李愬回京的时候脸色一直很不好,堂堂节度使居然屈尊降贵,去和商人们打交道,就连自己家里的十几个兄弟,李愬都跑了个遍,希望能少少安置一点――多了御史会找麻烦,私蓄裁汰士兵罪名可以直接挂上谋反。

连同凤翔,各镇裁汰下来的士兵近六万人,本来兵部和户部的打算是发给士兵一笔不菲的遣散费,然后教给士兵一项技能,让士兵们自我发展,结果北方几镇刚开始整军,万余士兵就拿着遣散费转身去了河北。逼得朝廷不得不又从裁汰士兵中挑选了万余人安置在天德军防备北边。现在除了安置的,回乡的,去河北的,流散的,还有两万多士兵没有去处,大多在北方各镇。

不知受谁的挑唆,自十一月河中晋绛完成整编起,本来是依次遣散的北方各镇的士兵,没有去处的,甚至包括已经回乡的,都慢慢汇集到太原附近,等待安置,十几天已经接近两万人,每日里无事生非,这些士兵多数是老兵,各地几十万士兵都看着朝廷怎么安置这两万人,这两万人安置不好,朝廷就有可能失去军心。强力镇压根本就不行,急得河中晋绛节度使李庸一边把本镇军队大部调离――如果不调离就有哗变的可能,一边天天发奏章上京,自称随时准备以死报国。朝廷无奈,只得命晋阳地方开官仓,每日供给这些士兵饭食,以求安稳,这些士兵见官府每日供应饭食,更不肯离去了。

朝廷本来的打算是新年之后从别镇调集大军,强行将这两万人连同家属移往岭南安置,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哪里要强行,不用你说,何止两千万人往岭南跑,可是九世纪的岭南根本就没有人愿意鸟。不出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本来极力赞成强行整军的杜黄裳已经打算替皇帝背黑锅了,上了一道密折,自请去晋阳换回李庸,用强力手段解决晋阳问题,李诵当然不愿意自己的老宰相去身败名裂,实际上,李诵已经打算听从部分大臣的意见,将这些士兵重新整编了,虽然只是整编成类似武警一样的二线部队,但这也将意味着朝廷整军计划的破产,这就正中某些藩镇的下怀。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刚刚提出的水利问题,兴修水利是要钱要人的呀,依照惯例,人力实际上都是无偿征发,马上开春在即,到时候万一弄个不上不下,真个就是劳民伤财了,而财力上为了不让这几年与民休息的国策受到损害,朝廷是打算负担相当一部分费用的,这样一来,明年的各项预算就都要缩水了,这也是为什么郝玼鬼喊修筑临泾城预算不够李巽却不肯再拨的原因。现在,郝玼一句话,把李诵的两大烦恼都解决了。

夸玩了自己是天才,李诵又在心里暗骂,你他娘的真是笨啊,光想着怎么安置这些士兵,连大名鼎鼎的罗斯福新政都给忘记了,光知道开银行,连现代银行的赚钱手段――贷款都给忘了,差一点你就成了穿越界的耻辱,你真是给穿越家族抹黑啊你。白白担心了十几天,该!

其实这倒不怪李诵,穿越时间久了,难免被周围人同化,开始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不过郝玼可不知道李诵是狂喜。

“陛下!陛下!”

见李诵短短时间内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化,郝玼吓坏了,还以为皇帝的中风病要复发了,连声呼喊不见李诵回应,刚要喊太医,就听到李诵用一种近乎变态的声音问道:

“借给你,你拿什么还?”

比刚刚的奸商模样还要恐怖。郝玼刚刚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皇帝真的当了真,见皇帝问得咄咄逼人,郝玼的脑筋飞速运转,赋税?那是朝廷的。军队?那也是朝廷的。给养?皇帝会扒了我,临泾城?修好了那还不是朝廷的。眼看李诵就要凑过来逼问,郝玼脱口而出:

“臣拿吐蕃的牛羊财货换!”

用抢劫的收入来归还借款,听起来真是匪夷所思,不过李诵管不了那么多了,转身大喊道:

“李忠言,传各位相公和兵部、户部、工部尚书侍郎速到紫宸殿会议。”

说罢,留下了呆呆的郝玼走掉了。

上午刚回到官署的宰相们闻听皇帝召见,马上又赶到了紫宸殿,等人到齐后,李诵用充满喜悦的声调道:

“各位爱卿,晋阳问题和水利资金人力财力问题,还有临泾筑城问题,朕已经全解决了!”

当天,紫宸殿的会议开到很晚才结束,郝玼也很晚才回府第,李诵走的时候太激动,没交代他先走,结果郝玼一直等到会议结束――武将的政治智商其实并不低。李诵对郝玼的态度很满意,留他愉快地共进了晚餐,然后就让他回去等消息。

郝玼哪里能安坐家中等消息,第二天一早就去找李巽,结果不管是户部还是盐铁度支司,都没看到李巽的身影,连员外郎级别的都没见到几个,一个个神秘兮兮的。

郝玼空等无望,第三天中午,依然没有等到李巽的郝玼焦躁的策马回到府上,却发现府外停了一辆马车,马车里一个很精明的中年男子跳下车来,拱手道:

“可是郝大将军么?下官是大唐银行的副执事,奉命来拜会大将军,和大将军谈临泾筑城的事。”

一头浆糊的郝玼送走了银行副执事,晚上李愬又轻车过府道:

“郝大将军筑临泾城,不要忘了我凤翔弟兄啊!”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六十七章 … 晋阳危机

十二月初六,宰相杜黄裳不顾年事已高,坚持请命出任河中晋绛宣慰安抚使,在三百名近卫军骑兵护卫下前往晋阳。此前一天,一道诏书已经发给李庸,同时临近各镇也得到指示。

所幸今年风雪甚少,官道也在去年冬天整修了一遍,快七十岁的杜黄裳终于在六天之后赶到了晋阳。

十二月十二日,城门紧闭的晋阳城外官道上,一群没有旗号的骑兵护卫一辆马车疾驰而来,守门士兵远远望见,连忙禀报军官。这群骑兵到得城下,放慢马速,打出了旗号:

“中书令、河中晋绛宣慰安抚使:杜”

军官一按胸口道:

“总算来了。”

验过文书后,守门士兵将城门打开,领兵的将军向守门军将要了个向导,又派人开道。杜黄裳掀开窗帘向外望去,城内冷冷清清,晋阳仿照长安,拆了城内各坊的围墙,开了许多商铺,比起杜黄裳当年在此确实是气象一新,只是商铺大多关门,而且路过街口时总会猛然看见几颗人头,让人心里不觉会跳一下。路上的行人见这一支人马过来,漠然地站到路边,看遮这支胸甲上绘豹纹的骑兵过去,个个眉头紧皱。看得杜黄裳心里也是沉重,把窗帘又放下了。

转过一个街口,就到得节度官署。官署里面的冷清却不输给大街上,门口连守门的士兵都没有,只有几个刚知道消息的参军从事赶出来迎接。马车停下时,近卫军士兵自动散开,护住前后左右。杜黄裳在随从搀扶下下车活动了几下后,不知对谁说道:

“到底年岁大了,浑身酸疼。”

说罢就问小吏道:

“李节度使安在?”

小吏回答道:

“回禀杜相公,自前日起,为安定局势,李大人就搬到城外和老兵们同住了。其他官员也奉命上城上街,带上士兵衙役维持治安。只有苏判官居中提调。”

杜黄裳作色道:

“胡闹,是谁出的馊主意?”

小吏垂首道:

“是苏判官出的主意。”

“什么苏判官?”

“就是苏弘苏判官,自李大人出城后,苏先生就在自己房里房外堆满的柴火,只要李大人有什么意外,苏先生就打算自焚。”

杜黄裳一怔,旋即明白过来,这个苏弘乃是刘辟女婿苏强的兄长,原本在晋州幕府,苏强坐刘辟谋反被诛杀后,虽然没有追究到苏弘,但是苏弘也因此被免归,没有人再敢征用他,日子自然过得也穷困不堪。李庸到河中后,知道苏弘是个人才,特地上书道:“弘有才行,不可以其弟故废之,请辟为判官。”

宰相中有人认为不可,杜黄裳就是其中一个,不过皇帝却很赞成,李诵说:“假使苏强不死,真有才干的话还能再起用,何况苏弘呢?”于是李庸就把苏弘召入了河中晋绛节度幕府,任判官。看来苏弘很感激李庸,打算士为知己者死了。杜黄裳沉吟了一会,道:

“这几日城外老兵可有异动?”

小吏苦笑道:

“自节度大人出城,老兵们倒是不再闹了,可是眼看年关降至,城外人越来越多,谁也保不准到时候会出什么事。大家心都悬着呢,城中许多人家已经开始往外地跑了,杜相公,您看这城里,哪里还有一点要过年的样子?”

杜黄裳却不回答,以他的身份,能够和小吏这样说话已属难得,道

“苏判官现在在哪里?速去带他来见本相。”

小吏道:

“是,苏判官去刺史府了,下官这就去找。请杜相公上堂歇息。”

杜黄裳就在随从搀扶下走进节度官署,负责保护他的近卫军将军却不敢松懈,见节度官署防卫力量薄弱,就又派了一队人进到官署。

“唉,可惜,可惜!只要再给我半个人头的位置,这一箭就能射出去了。”

街口的一座酒楼上,一个三十几岁的精瘦汉子放下手中的铁弓,叹息道。

“没想到这个老东西来得这么快,若是在路上设伏干他一票,咱们这次就发了。”

坐在他身后的一张桌子上的一个胖子咽下嘴里的肉,附和道。

坐在胖子对面的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斟起酒一饮而尽道:

“急甚么?眼下局势在我等掌握之中,他一个糟老头子来能做得甚事?咱们先看看他能出什么花来,等过几日咱们的人一到,就闹他个天翻地覆。大人可是答应了咱们事成后有重赏的。老二,老三,老四,到时候把你们在洛阳的相好接过来,咱也过过当官吃肉的日子。”

坐在暗影里的一个人吃吃笑道:

“到那时接甚么相好?额可听说这刺史的小姐长得不错冽,肥肥肉肉地,到时候你们可别跟额抢??????”

节度使官署二堂内,杜黄裳面沉似水做在案后,刚刚到来的苏弘蓬头垢面,身上的官服看来也好几天没有洗了,看来劳累的不轻,看到堂上一身紫衣的杜黄裳,显得局促不安,别别扭扭上前见礼道:

“罪人苏弘见过杜相公。”

杜黄裳眼皮都不抬,道:

“免礼。苏判官,皇上既然没有追究你的罪过,你就不必自称罪人了,一切如常。你且坐下会话。”

“谢相公。”

苏弘屁股刚挨上椅子,就听到杜黄裳一拍桌子,厉声问道:

“苏弘,你好大的胆子,听说是你怂恿李节度使孤身涉险,与乱兵同住?”

苏弘一惊,猛地站起来,见杜黄裳正恶狠狠地盯着他,满腹的委屈一下子涌了上来,满眼含泪,跪下道:

“杜相公请息怒,非是苏弘要陷李大人于险地,而是情势急迫,不得不如此。不然,晋阳危矣,河中危矣。请杜相公听苏某一言。”

杜黄裳面色不变,请求挥手,见堂内众人都已退出,道:

“你且说来。”

??????

杜黄裳的面色渐渐柔和了,道:

“苏判官请起,是本相错怪你了。苏判官,如此说来,是有人从中操纵,意图不轨了?”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六十八章 … 晋阳危机

(读者群人气不够旺啊,老雁还想多听点意见呢·)

杜黄裳的面色渐渐柔和了,道:

“苏判官请起,是本相错怪你了。苏判官,如此说来,是有人从中操纵,意图不轨了?”

苏弘道:

“正是。那人用下官那不肖弟弟的事来激下官。下官情知那不肖弟弟犯的是谋逆大罪,皇上不降罪于我家,已是天恩浩荡,哪里还敢心存怨念?下官本想当时拒绝,却知道眼下情势危急,见那人说得头头是道,想探听些机密,故而虚与委蛇。此事节度大人尽皆知晓。若非杜相公亲临,下官也不敢讲与第三人听。自恩使大人出城后,下官每日受人指点,真是连死了的心都有了。”

说罢,伏地哭泣。杜黄裳继续问道:

“那你探听出多少了呢?”

“那人对下官还不是十分信任,只是让下官这几日留心等他消息。下官揣测他的言语,此事似乎和一个胸怀野心的强藩有关。”

杜黄裳点点头,道:

“苏判官一片忠心,待事平之后,本相定联合李节度使向皇上保举。皇上仁德,刘辟作乱按律当夷灭九族,皇上只诛其三族;李琦身为宗室谋反,有司论当罪及大功亲,陛下只诛其父子二人。皇上曾言,朕所宝者,惟贤才耳,又曾言倘使苏强仍在,若真有才干,也当举用,何况苏弘乎?苏判官深明大义,此次若能立下大功,陛下必然大加封赏。这几日还要劳烦苏判官继续委屈了。”

苏弘道:

“下官只盼能洗刷门楣,哪里敢奢求什么封赏?”

杜黄裳又好言抚慰了几句,让苏弘自去了。这边苏弘离去,那边杜黄裳唤过幕僚来道:

“苏弘所言,和粮秣统计司的报告倒是不差分毫。若非陛下仁德在先,苏弘心怀感激,此次动荡必然会危及国本啊。”

隋末,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入主关中,最终定鼎天下。晋阳也因为这个缘故成为唐朝地位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大都市,为唐三都之一。如果晋阳陷落,对唐朝廷的打击是无法想象的,唐建立以来,晋阳只失陷过两次,一次是唐初刘武周南征时,一次是安史之乱时。

站在晋阳城北门上远望远处的汾河似一条银白的带子蜿蜒而来(好熟悉的句子),群山连绵起伏,果然是龙兴之地,气象非凡。只是城下密密麻麻的帐篷破坏了这壮丽的北国风光。这些帐篷都是自军营仓库调来,里面住的是许多身经百战的老兵,虽然这老兵也可能仅仅三十出头。如果处置不当,这些人拿起武器,就将成为震动天下的力量,如果处置得宜,那么唐朝廷的整军计划就将如期推行,唐朝的中兴就有了希望。

城外的一顶帐篷的门帘掀了起来,站在两边的士兵躬身道:

“大人。”

出来的正是河中晋绛节度使李庸。节度使虽然军民都管,一般都敬称大帅,令公,但是李庸文官出身,又出自中央,知道朝廷有志削藩,故而禁止手下称其为帅。

“李大人!”“李大人!”“李大人!”

李庸一出来,帐篷外围着的许多人就都拥了上来。李庸这两三天和老兵们同吃同住,一团和气,笑脸迎人,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再加上出任河中晋绛节度使来施政有方,官声颇佳,所以老兵们倒也不曾为难与他,倒是这几日李庸闲逛闲逛就把所有营盘都逛遍了。经常和老兵聊天,尤其是返乡又回来的老兵,几个领头的见他只问政事生产如何,并不劝人回去,对他的看管倒也不是很紧。

李庸扫了一眼,都是些领头的,就道:

“各位都等在这里干什么?”

其中一个高声道:

“刚刚在南门的弟兄看到了朝廷派来的宣慰安抚使大人的车驾入城,特来请李大人示下朝廷将如何安置我等?”

李庸道:

“这个本节度不是老早就告诉各位了吗?皇上说,各位都是立下过战功的忠勇将士,衣食无着他老人家也很难过。朝廷怎么会眼看着大家受冻挨饿呢?皇上说,不会让大家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不但要有,而且要吃得好,穿的好。实际上,咱们各位不当兵后干什么,皇上早就想好了,皇上圣明着呢。本来给诸位遣散费的目的是让大家回乡看看,新年一过,自然就会有乡官上门,知会各位做什么事情。不料各位听信了不知哪里来的谣言,以为朝廷对各位不管不问了,都到了晋阳来,害得本官大冷天的也不能在家睡觉。”

人群中发出一阵哄笑,人群中挤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兵来,下跪磕头道:

“节度使大人是好官,惊动了节度使大人草民心里也不安稳,在此小的皇甫敬给您磕头陪罪。只是想请李大人透露一二,朝廷会怎么安置我们。还有,宣慰安抚使大人进城已经有好一会了,为什么还不来宣慰安抚我等?”

李庸道:

“唉呀,我说各位,宣慰安抚使大人可不只是来宣慰安抚你们的。再说,你们知道来得是谁吗?来得是杜相公,那可是执政事笔的宰相。人都到了,还怕再多等一会吗?”

一个年轻的却沉不住气道:

“小的们不知道什么杜相公,政事笔,小的只知道人不吃饭就会饿死,不穿衣就会冻死。多等一会也不行。”

李庸厉声道:

“自从各位来到晋阳,可曾冻死一人,饿死一人?按理各位都已经不在军籍,朝廷不还是开仓供应各位饭食衣物吗?皇上仁德,还望各位稍安毋躁,不要中了小人奸计。杜相公年近七十,从长安六天不到就赶到了晋阳,朝廷的诚意诸位还看不到吗?”

论嘴皮子,这些老兵油子自然不是李庸对手,可是如果秀才遇见兵,那麻烦可就大了。住在各处的老兵都渐渐得了消息赶了过来,喧哗叫嚷声越来越大,李庸甚至能感觉到有人在煽风点火,额头上密密地冒出了细汗。身边的几名亲兵紧紧地把他围住,手已经攥到了刀把上,就在这时,一个眼尖的亲兵高喊道:

“大人,来了,来了!”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六十九章 … 中国式结局

(今天状态不好,忧心沙场榜啊)

在营地前一队黑色的骑兵正在靠近营地,骑兵团团护卫着一辆马车,车里坐的正是杜黄裳。望见宣慰安抚使依仗的李啵沼谒闪艘豢谄溃

“请各位暂且回到营地,待本节度见过杜相公后再通知各位。”

说实话老兵们来到晋阳的目的无非也就是想弄碗饭吃,此时见负责解决此事的宣慰安抚使到来,且没有带多少护卫,不似来进剿的,当时就按李啵愿溃髯曰赜亓恕U饨酵蚶媳词俏拮橹液搴逡淮俚乩矗搅苏饫锶词前凑崭髡虻慕ㄖ谱 8饔挂彩峭凭倭肆焱啡顺隼矗徊还焱啡嘶ㄔ谧淌潞投放股系墓し虮任种刃蛏弦嘈矶唷4舜卫钹{出城,特地和各营推举的头领约法三章,又带了三百士兵出来维持秩序,才堪堪维持住,没有在滋扰百姓商旅,不过即使如此,附近的人家也逃得干干净净。倒不是老兵们怕这三百人,而是三百人放在两万人中算个毛啊?

见杜黄裳车驾将要进营,李啵γ肀叩氖勘樱约赫鹿冢Уб屡郏柿焓勘锨坝印2灰愿溃匀挥惺勘挚缆罚呕粕严鲁担钹{上前按朝礼进见朗声道:

“下官河中晋绛节度使李啵菁畔喙!

杜黄裳赶紧上前扶住,诧异地小声问道:

“李节度以身涉险,功在社稷,又与杜某是旧识,何故行此大礼?”

李啵绦笊溃

“朝廷礼仪所在,下官不敢以私废公。”

接着小声道:

“杜相公,这二万士兵久在边地,崇尚武力权位,只以为自己的将军最大,有时连节度也不放在眼里,不知畏惧朝廷法度礼仪,李某这是要告诉他们,在节度使之上,还有朝廷呢。”

杜黄裳这才明白李啵挠眯模煽终驹谠兀硕苏亟邮芰死钹{的大礼,接着回了李啵肜瘛U庖荒还豢吹梦Ч鄣睦媳康煽诖簦媳诰凶畛<木褪亲约旱谋硎梗诙仁苟己苌偌剑芤晕旄呋实墼叮馐辈胖澜诙仁怪匣褂腥搜棺拍亍

乖乖,看来这个杜相公来头还真不小。

杜黄裳由此对李啵瞥纾钹{后来得以入相不与今日之事无关。这一幕后来又在平定淮西后上演,只是杜李二人没有工夫去想几年后的事情。入到李啵笳屎蟛还蹋钹{就下令士兵去传各镇推举的带头人来见宣慰安抚使相公。杜黄裳崖岸深峻,不苟言笑,这些人虽然是头领,在军中顶多是小校,哪里见过这么大的官?刚刚又见到一贯平和的李啵远呕粕压Ы饔屑樱植恢耸赂萌绾瘟耍嫉没际В幻庹秸骄ぞぁ6呕粕讶匆环闯L醚愿浚谌嘶厝ゼ媳菊蚶媳群蚯宓阍觳帷@媳虾螅抢锼蘸朐缫驯负昧耸倜榘欤偷匠峭猓笔闭獗吡礁觯潜呷龇值礁鞲鲇亍V皇钦庑┦榘煳实闷婀郑坏誓恼蚰木刮实北白鍪裁矗懈鲂∈榘旎刮溺хУ匚视惺裁刺爻ぃ桓龊又械睦媳妥诱套疟镜厝耍跹艄制氐溃

“老子裤裆里的玩意特长。”

惹来一片哄笑,马上长言短语就冒了出来,眼看小书办要做不下去,正在巡视的近卫军士兵上来两人把这老兵油子一把扯出来,按在地上就噼噼啪啪地打起了板子。其他老兵刚要上前,就发现自己周围的士兵多了起来,一个河中军的将官正坐在对面的大帐前。想起登记前的不得废话的训令,马上就规矩了起来。这些士兵里多是被裁汰下来的,强的能有多少?尽管有年纪大的,但是年纪那么大了还是小兵小军官,能力也有限的紧,个个都觉得有资历,互相不鸟,见形势不对,哪里还强出头。

这半日,朔方、灵盐以及河中晋绛本镇的老兵首先被登记完毕。登记过程中不守规矩,传递谣言地被摘出来三十余人,都被另行关押。这边关人,那边杀猪,不知道晋阳附近的屠夫还有猪是不是都被这几日都被苏弘搜罗了来,反正一口口大锅支了起来,猪临死前的哀嚎此起彼伏,有力地刺激老兵们的神经,等肉香飘起的时候,老兵们都觉得好日子来了,口腔里不停地分泌出唾液,这时候,你就是拿刀给他们造反,他们都不愿意了。

接着天色将黑的时候,营地里点起火把,登过记的每人两个馒头,一碗肉汤,唱过名后到指定的地方吸溜去,在吸溜地时候就有穿着青衫的官员道:

“乡党,可想天天有肉汤喝?”

乡党们自然想不到青衫官员的话还有半句是“天天有肉汤喝不太可能”,群起响应。响应之后就被青衫官员带走。当然也有不少人正在吸溜的时候被一把抓住,或者被叫走问话,不过人数并不多,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不过大帐里的杜黄裳和李啵词窃嚼丛角崴伞

当夜,李啵岸呕粕鸦亟粜ⅲ呕粕训溃

“建侯(李啵纸ê睿┠茉诖税参裕训览戏虿豢梢月穑看思涫乱蚜耍故墙舫抢锏氖禄挂ê钊ブ鞒帜兀戏蚩炱呤炅耍宦繁疾ㄎ茨芎蒙ⅲê钅训廊绦目蠢戏蛘庖话牙瞎峭防凵⒘瞬怀桑俊

李啵睦锊恢勒馐嵌呕粕巡辉敢馇浪停康毕赂屑さ匦辛艘焕瘛6呕粕押肮幻碜沤谰哪昵峋俚溃

“李大人,这是粮秣统计司的赵五郎,乃是裴中丞举荐,他对这里的事知道的不少,或许能帮上你的忙。”

此人赫然便是前年上元裴度白居易元稹三人在曹家老店打探消息的乞丐赵五。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七十章 … 劝农五策

(感谢任剑逍遥兄!)

“陛下,河中急报。”

紫宸殿里,裴垍匆匆走进来道。

“裴相公请坐,说说。”

“杜相公上奏,河中节度使李庸临危不惧,调度有方,判官苏弘忠诚勤勉,忍辱负重,已然化解晋阳危局,裁汰老兵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三人,除去残疾孤老五百六十人安置于州县衙署、府库,官学为杂役外,余者尽皆分派至各州县兴修水利,平整道路。河中本镇留万人,杜相准备带回关中七千人,交给泾原镇筑城。另河东大将阿迭光进奉命驰援河中,与河中将孟怀英一道,击杀翻越太行盗贼八百人。于晋阳城内外,抓捕四十余人,击杀乱党六十余人。杜相公说,这些乱党皆是凶顽不化之徒,竟然杀伤太原捕快士兵一百余人,逃脱出城,出城后还想趁裁汰士兵人心未稳,袭击营地,搅乱局势,险些杀到杜相公住处,还好近卫军士兵警觉,杀退贼人。只可惜走脱首脑五人,不知幕后是谁。”

李诵听了不觉悚然,点点头,道:

“居然募集了这么多死士,此人真是其志不小,胆略非凡。裴相公觉得幕后可能是谁呢?”

裴垍道:

“臣不知。陛下整军,虽然裁汰近六万人,然而藩镇皆知此举意在由朝廷掌控军队,直接控制地方,进而削弱节度使权力,最终削藩。如此则朝廷势大而藩镇势小,所以臣想暗中有意破坏者定然不止一家,除了人所皆知的几镇外,只怕其他貌似恭顺的节度使中也有人盼着出事,整军不了了之。此事由几镇联合的可能性也是不小。”

李诵颔首道:

“裴相公所言有理,那整军一事可要放缓?”

裴垍道:

“臣以为应当加快。现在晋阳事了,朝廷正可借此事降低士兵排斥心理。朝廷连番胜利,各镇不敢轻举妄动,只要稍加引导,必然可以收效。一旦整军完成,则主导权即为陛下所有,到时,是征召还是征伐,就由不得藩镇了。”

李诵点头道:

“裴相公言之有理。只是裴相公可知,大唐二十年无战事,看似太平繁华,却是危机深重。吉甫所作《永贞国计簿》你也看到了,两户资一兵啊!可是朝廷的兵力一要备边,一要防内,还要防备随时可能发生的叛乱。这几年朝廷的收入已经达到了三千余万贯石,这三千余万贯石朕知道来自盐铁茶酒商旅田亩,收入增一分,则民生苦一分,民生苦一分,则大唐危一分。今年裁汰兵员近六万,这都是各边军裁下的。明年内地各军预计裁减兵员将逾十万,要不让被裁减兵员流落不臣藩镇,滋扰地方,就要给他们找事做,幸亏眼下有水利工程,水利做完了,朕还要安排他们修路。当然这些事除了安排裁汰老兵去做,也要招徕流民去做。水利道路都是有利民生的大事,只是投入巨大,朝廷的财赋只怕都要投上去,这样只怕几年内朝廷都没有力量去削藩,收复河湟、安西了。”

裴垍道:

“陛下思虑深远,能不急功近利,皇唐幸甚。臣知道陛下所忧虑的是朝廷的财赋不足,而财赋不足的根源在于户口土地不足。臣以为陛下所作皆为巩固国本,不可畏难而止。其实,陛下这两年频频免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