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顺宗-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底是收复了四州之地,李诵给将士们的新年奖赏也是大大的丰厚。李愬加检校司徒,郝玼加检校兵部尚书,老将刘澭因功晋封临洮郡开国公,李文通、郦定进、野诗良辅、王茂元、白祖望、李祐、李忠义、钱雄、祈必铁力、杜敢、吕温、郑澥、李贺等一干文武官员皆有封赏,就连暂无大的战功的河西路兵马都有丰厚的赏赐,还特准各军相机安排将士休整过年,各处军营是一片欢腾。

李诵正在批阅奏章,执政裴垍悄悄地走了进来,道:

“陛下!”

见裴垍来了,李诵把笔放下,道

“原来是裴爱卿,爱卿是不是又给朕带来什么好消息了?”

裴垍吞吞吐吐地说道:

“陛下,今天的消息不太好。秦州八百里加急,太子一行已经到了秦州。但是??????”

李诵心里一沉,问道:

“但是什么?”

裴垍道:

“但是太子的车驾在秦州郊外遭到了吐蕃残军的袭击?”

李诵大吃一惊,忙问道:

“太子有没有怎么样?”

裴垍道:

“幸赖护驾将军高骈奋勇护主,杀散了敌军,太子并无大碍,只是受了惊吓,现在秦州休息。”

知道太子平安,李诵的心才稍稍安定了下来,随即勃然大怒道:

“什么?不是说吐蕃人已经被肃清了吗?再说,吐蕃人怎么可能跑到秦州去骚扰呢?李愬是怎么做事的?”

李诵发这么大的火真是罕见。等李诵火气发完了,裴垍才冷静地分析道:

“请陛下保重龙体,陛下,此事不一定和凉国公肃清残敌不力有关。”

大声咆哮过后,李诵平静了下来,道:

“你的意思是,此事不一定是吐蕃残军做的?”

裴垍道:

“臣斗胆猜测。”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三章 … 八声甘州(九)

(今天第二更!)

李诵直视着裴垍的眼睛,问道:

“裴爱卿,你这么说,有证据吗?”

裴垍道:

“臣没有证据。臣这么说,只是出于猜测。陛下,为什么此前秦州没有吐蕃残兵作乱的报告,临州也没有,偏偏太子离开临州到达秦州的路上,吐蕃残兵就出现了呢?此事若是巧合,那也太巧了。”

李诵道:

“爱卿言之有理,不过兹事体大,若无确凿证据,不能公之于外。这事就交给爱卿去处理了,去查一查兵部的文书。另外,令左羽林卫上将军李忠带三千甲士去秦州迎接太子回京。还有,重赏高骈。”

裴垍辞退之后,李诵摇起了桌上的摇铃,李忠言慌不迭地跑进来,道:

“大家,老奴来了。”

李诵道:

“去,召吕元膺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夏侯澄大大的将军帐内,满满的坐了三十几个人,都是他从淄青带来的将校,每人面前都摆着青瓷碗,还有大盆的羊肉。帐篷中间的大火炉烧得旺旺的,周围摆着一排酒坛。夏侯澄抱起一坛子好酒,拍开坛口上的泥封,诱人的清凉香气从坛口四散弥漫开来,离坛口近的人已经开始翕动鼻翼了。

夏侯澄对自己麾下的将领们道:

“快过年了,皇帝开恩,让弟兄们能停下来歇歇过年,我也就把弟兄们找过来聚一聚。弟兄们跟我从关东一路到这荒凉的地方,我夏侯澄无以为报,就请各位弟兄尝一尝这凉州葡萄美酒吧。”

说罢,夏侯澄就给离自己近的部下倒酒。夏侯澄的亲兵队长也抱起酒坛,挨个倒酒。宛如琥珀的葡萄酒倒入青色的瓷碗中,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颜色也越发显得鲜艳动人,待众人都举起了酒杯,夏侯澄道:

“这酒是崔承度那厮在和戎城里的酒窖里找到的,崔承度这厮人不行,送来的酒倒也不错,算他还记得我们曾经一个壶里撒过尿吧。西征以来,我们在古浪峡战死的弟兄最多,第一杯酒,敬给那些西征以来战死的弟兄们吧。”

一碗碗酒倒在地上,地上的泥土贪婪地吮吸着,滋滋地发出冒泡的声音,真像是在喝酒一样。夏侯澄看着地面的酒似乎都渗入泥土中了,又示意亲兵再给将校们满上。

举起酒碗,夏侯澄道:

“在座的各位弟兄,和某一样,大都家在齐鲁燕赵。咱们离家几千里,也不知道家里的爹娘妻儿怎么样了。这第二碗酒,咱就敬给老家的爹娘吧。”

又是一片美酒洒落在地的声音,不过可能是地已经潮湿的缘故吧,这一次酒水入地的声音不像先前那样干硬,而是显得潮湿温润了许多。角落里似乎已经有人在抽泣了,接着油灯的光,夏侯澄似乎看到有人眼睛边亮晶晶的。夏侯澄眼角不禁也有一些湿润了。

第三碗酒又斟上了,众人都静静地望着夏侯澄,等着夏侯澄说下文,不想夏侯澄却没有词了。夏侯澄端起酒碗,道:

“这第三碗酒,某敬各位弟兄。”

说罢一饮而尽,众人皆把酒喝了下去。夏侯澄往主位上一坐,道:

“吃菜!”

帐篷里的氛围随着美酒的消耗渐渐热烈了起来。这些将校喜欢的是浓烈的清酒,比如御制的玉壶,对这西部的葡萄酒并不甚感兴趣,不过当渐渐熟悉了葡萄酒的香醇后,酒的消耗就加快了。夏侯澄也是一边和将校们互相敬酒,一边和他们拉家常。

“魏六子,你家小三子该生了吧?”

“是啊,是个小子,刚收到的家书,六斤二两。”

“媳妇怎么样,家里还过得去吧?”

“母子平安。临出征前俺把朝廷的赏赐全换成了现钱,存到了大唐银行里,她们来信说都收到了,这钱够她们老少几个用的了。”

“平顺,你老娘还好吗?”

“唉,能怎么好呢?耳朵背了,眼睛也快看不见了。全靠俺们兄弟几个供养着。弟媳妇不孝,俺不在家里还不知会折腾出什么来。真想早点打完这仗回家了看看俺的老娘亲啊。”

“小三,打完仗想干什么呢?”

“娶媳妇呗。俺爹娘又来信了,说已经相中了邻乡的一个姑娘,急着抱孙子呢。”

众人酒喝到正酣的时候,夏侯澄忽然歪在座位上拍着酒坛唱起了乡歌 ,一时间帐篷里都是低沉苍凉的歌声。帐篷外,许多士兵在暗暗垂泪。

一曲唱完后,夏侯澄长身而起,道:

“各位兄弟,某有几句话要讲,不知各位想不想听啊。”

帐内众人当时七嘴八舌道:

“将军请讲。”

“将军说哪里话来。”

夏侯澄道:

“其实今日开席之时敬酒,某的第三碗酒本是想敬给皇帝陛下的。”

底下当时就有人笑了出来,旋即又把嘴巴闭上了。夏侯澄道:

“不但是你们想笑,某也觉得好笑。大家都知道,淄青先李司徒对我夏侯澄有重恩,我夏侯澄跟着司徒他们,反对朝廷的事情没有少做。现在突然说想给皇帝敬酒,真是,连我自己都脸红,不好意思啊!”

底下笑声一片。夏侯澄喝完碗里的酒之后,道:

“可是某又一想,敬酒就敬酒呗,有什么怕丢脸的?我夏侯澄是刑余之人,能够活到现在,作为朝廷的将军开疆拓土,立功边庭,在青史上把自己的名声给正过来,我夏侯澄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啊!”

说罢,已经是泪珠滚滚下。帐篷中的将校也都心酸不已。夏侯澄道:

“被俘之后,某一时想的是先司徒一家完了,一时想的是自己的妻儿老小也完了。却万没有想到自己还能留下一条命来。被陛下赦免之后,某想,这辈子就要终老市井,被千夫所指,苟且偷生了,却万没想到还能有机会西征洗雪自己。”

说到这里,夏侯澄忽然激昂起来,道:

“以前,某很是瞧不起崔承度,尽管他官职比我高,我也没有正眼瞧过他。前日陈国公说陛下下诏相机让前线将士休息过年后,某心里的滋味真是什么都有。看起来是他崔承度变节,可实际上他崔承度是真正的聪明人啊。之前淄青上下武将里面敢劝李师道的,只有他一个,之后保全全军将士的,也只有他一个。论忠义,我夏侯澄只知道盲目服从,论情意,我连累得各位弟兄现在还在西征军里被人瞧不起,我夏侯澄惭愧啊!”

“夏侯将军,别这么说,弟兄们生死一场,都愿意跟着你。”

年纪稍大一些的几名军官都出来劝解夏侯澄。夏侯澄道:

“本想着弟兄们跟着我西征,也能一刀一枪搏个功名出来,熟料我夏侯澄无能,出征以来,一场像样的胜仗都没打过,连累了各位弟兄,我夏侯澄在这里给各位弟兄赔罪了。”

那叫平顺的军官首先站了出来,道:

“将军,你不要再说下去了,你这是在扇兄弟们的嘴巴子啊。打古浪峡,咱们都知道那地方地势险要,不好打,打山丹,山丹这边吐蕃人集中了大量兵马,要打下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咱们这些日子已经打下来那么一大片地方,不简单了。将军,弟兄们都信得过你,你不要再说了。”

夏侯澄道:

“弟兄们越是如此,我心越是难安啊。说实话,我连向陈国公请辞兵马使的心都有了,换田将军或者宋将军来带诸位,大家起码都有个前途。”

这时帐内愈加鼓噪了。平顺更是扯着嗓子道:

“弟兄们,静一静,我来替兄弟们说两句。”

清了清嗓子,平顺道:

“夏侯将军,俺知道你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这些年你走背运,有本事的都钻营走了,只剩下俺们这些没本事的弟兄们肯跟着你。俺们知道,在别的军中咱们这样的肯定是受歧视的料子,只有你夏侯将军肯关照我们。说实话,仗没打好,不能全怪将军,俺们也有份。俺老觉得俺们武艺不好,不懂兵法。将军今天这么一番话,俺平顺不知道该怎么劝,但是俺保证,俺们营听将军的指挥,将军就是要俺们跳河俺们也不皱眉头一下。”

“是的,夏侯将军,俺们也是这样。”

夏侯澄接过亲兵递过来的手巾,擦干净脸庞,问道:

“你们说得都是真的吗?”

帐内一片声音道“是”,更有人喊道:

“谁说个不字,就不是人入的!”

夏侯澄道:

“好兄弟们!说实话,我夏侯澄今天请大家来,一是想和大家聚聚,二是有个大功名要和弟兄们一起做,却不知道怎的说到了这些事情上。弟兄们,某今日想和大家商议的大功名,就是取山丹军马场。”

走出夏侯澄将军大帐的时候,冷风吹散了许多人的去酒气。就有人叹气道:

“我就知道,来这里准是给咱们下套的。”

边上的军官道:

“扯犊子的,就你聪明,多好的机会啊,难道你不想翻身吗?”

山丹秦时本是大月氏之地,汉时被匈奴控制,武帝时霍去病收山丹,归张掖郡管辖。山丹马场地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这里地势平坦,牧草丰茂,自西汉起就成为历代皇家屯马养马的场所, 所产山丹马剽悍强健,品种优良。山丹境内的焉支山地势险要,异峰突起,为古今军事要地。匈奴民歌曾唱到: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隋大业五年,炀帝西行时在焉支山下接受了西域二十七国使臣的拜见。李光颜兵进甘州,自然要先取山丹军马场和焉支山。本来沙吒利一心想要请战,却被李光颜以有更重要的任务为由拒绝,而这个任务也出人意料地交给了夏侯澄,而不是李光颜的心腹大将宋朝、田荣等人。

为了夺取山丹军马场,李光颜给了夏侯澄一万人 ,除了夏侯澄的本部五千人外,还有长武军两千步卒以及李光颜直辖的三千骑兵。万人行军, 满山满野,大营也是建得规模极大。在焉支山上看下来,就如同铺在草原上的一大朵白梅花。可惜这朵白梅花是来要人命的。这么多天以来,焉支山上下不知被这朵白梅花吞噬了多少性命。

不过这几天白梅花似乎温和了许多,不再像前几日那样动不动就突出要人命的触须。吐蕃军的探马经过打探后才发现,白梅花里运来了如山的酒肉和钱币。吐蕃将军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名战俘冒死逃了回来,他才知道,原来白梅花里的唐军和住在这里的汉人奴隶一样,要过元旦了。

汉人过新年就和吐蕃人一样热情迷狂。逃回来的战俘说,唐人的皇帝下令,全军停歇半个月过年。

“在战事进展顺利的紧张关头停下来过年,真不知道唐人是怎么想的。这个皇帝倒是和登上焉支山的这个皇帝一样,好大喜功嘛。”

这几日被唐军的轮番猛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吐蕃将军终于觉得压力轻了不少,他不由得想起了听当地人讲的那个登上焉支山的隋朝皇帝,为了炫耀国力,在张掖举行“万国博览会“;甘州、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西域各国来的使臣。这个皇帝听说后来还荒唐,不但欢迎外国人到中原去,吃饭不要钱,还把上好的绸缎缠绕在树上。后来打海东边的国家,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听任对方诈降,给对方喘息的时间,被对方牵着鼻子耍,结果丧师数十万,丢了江山。

“要是这个皇帝也是这样就好了。”

吐蕃将军不禁浮想联翩,中原的花花世界虽然离天堂远了些,可是地方温暖,物产丰饶。山丹这地方比起高原来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出使唐国的使臣回来居然说东面还有更好的地方。要是这个皇帝也像那个皇帝一样,说不定自己有一天能在东面的地方获得好大一块封地,弄上几千个奴隶呢。这些汉人奴隶,不但吃苦耐劳,而且伺候人也是一流。

直到副将来喊,吐蕃将军才从yy中回过神来。这段时间,还是先想想怎么收住这么大一块地方再说吧。

“ 今天是唐历除夕,唐军今天要过他们的年,传令下去,让各个烽燧放松一下,不要太紧张了,但是也不要太松懈了,这些唐人太狡猾了。唔,给每个烽燧多发些酒肉吧,犒劳他们一下。”

当唐军将士正在欢饮庆祝新年的消息传来后,吐蕃将军下达了让自己的士兵也轻松一下的命令。他可不知道,就在他下令的时候,夏侯澄也下达了自己的命令:

“传令,三军将士即刻出战,夺取焉支山!”

兴治五年正月初一,唐将夏侯澄趁夜出兵,袭取焉支山烽燧二十余座,吐蕃军大败而逃。夏侯澄光复山丹军马场,获得良马上万匹。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三章 … 八声甘州(十)

太子的车驾终于到了迎候的众人面前,停了下来。太子李纯略显疲惫的脸也从车里张了出来,下车和个人见礼。

“殿下受惊了!”

“王兄一向可好?”

“有劳侍郎牵挂······王弟一向可好······”

感情的抒发正在铺垫,高潮即将来临的时候,一个声音就响了起来:

“陛下有令,召太子殿下即刻进攻。”

太子李纯的车驾刚到明德门外,还没来得及和侯在门外迎接他的亲王、郡王、大臣们寒暄,李忠言就尖着嗓子传达了皇帝的口谕。李纯只得留下一个招牌式的笑容,说了声“容后再叙”就在宦官王守澄的搀扶下钻进车里进城了。吐突公公已经因为贪鄙被流放岭南。

三千羽林卫将士以雄武的军姿护送太子到城门口后就返回驻地,现在跟在太子车驾前后的是三百侍卫。领头的正是吊着一只胳膊的小将高骈。

“三千人护送,好大的排场!”

虽然明知道眼前只有三百人,但是李纬还是忍不住拿三千人来说事。李经却是面无表情,道:

“过些年排场还要大呢。”

李诵接见李纯的地方依然在紫宸殿。不过太子却需要在殿外等候,因为皇帝正在听取前两天回京的朔方节度使田弘正的述职。道了声“殿下少坐”,李忠言就进去伺候皇帝了。

和年前赴任的时候相比,田弘正的面庞粗糙了许多,精神却也健旺了许多。取田怀谏而代之以后,虽然在大义名分上没有人敢说田弘正的不是,但是背地里不屑于他的人还有不少。在这个时候,李诵将他调任朔方委以重任,等于是向四方宣告朝廷对田弘正的支持,田弘正也对此感激涕零。

到任朔方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田弘正兢兢业业,走遍了朔方所有的边防要地。范希朝就任朔方的时候,虽然将朔方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毕竟年事已高,许多事情不能躬亲;难免有被人蒙蔽或者落实不好的地方。而田弘正年富力强,又是知兵之人,在他治理下,朔方是愈发蒸蒸日上了。

朔方军整体战力在田弘正到任以后也大有提升。田弘正加大了军队训练的力度,并且一改范希朝与邻为善的方略,以战代练,出师教训了几个和吐蕃关系比较近的党项部族,打退了图谋打草谷的几股回纥游勇,扩大了朔方的安全纵深。史宪成、何进滔这两个著名的反骨仔到了朔方以后也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反而立下了些许小小边功。这让李诵不禁感叹,时事比人强。只要自己实力强大,内部不乱,谁敢生反心呢?

这倒让李诵有些后悔对刘济的处置了,要是刘济活着,或许也能在边境用得着呢。因为讨厌刘济的为人,再加上历史上刘济后来再反,所以在去年秋天,义成军节度使、彭城郡王刘济在一次外出视察途中出了意外,被山洪卷走。这当然是粮秣统计司的杰作。刘济出事之后,李诵悲叹了几句天不假寿,命令他的儿子刘从谏袭封彭城郡公,任命他做了右武卫将军。

刘济死了以后,李诵也就没再往义成派过节度使,再加上义成军已经卫戍洛阳,三个月后,中书省下令撤销了义成军。接着,宣武军和河阳军也宣告撤销。河南地面上再无一家藩镇,全归河南道管辖。

等到田弘正接见完毕,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时辰。很明显皇帝很高兴见到田弘正,殿里不时传出李诵爽朗的笑声。

李纯虽然大半年没有回长安,心里很想见到自己的父皇,可是脸上却一点焦躁的情绪都没有,倒是王守澄,对田弘正没有眼色很有意见,嘴里有些叽咕。被李纯瞪了一眼后,才老实起来。

李纯也不是无事可做,而是看着身边服侍自己的宦官们,看着他们盯着殿内,李纯明白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位沂国公是皇帝的宠臣,得好好巴结。

李纯忽而想起李诵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作为在上位者,要懂得自己身边的人的心思,不能否定这种要求,而要满足做得好的,压制做得差的,知道调和权衡他们的利益,驾驭他们,驱使他们,使他们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这才容易成功。不然就会被人轻易蒙蔽,成为平庸乃至昏庸的君主。

等将来自己继位之后,自己身边的人一定也会留意自己喜欢哪个大臣,讨厌哪个大臣,然后顺着自己的意思褒扬或者编排哪个人物。而他们也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和宫外的大臣们结交,力挺和自己亲近的,不遗余力地打击与自己疏远的。就像这王守澄,是不是也是在表现他对自己的忠心呢?

帝王果然难当啊!

“臣田弘正参见太子殿下。”

不知不觉,李诵的接见已经结束了,而李纯还沉迷在遐想之中,直到田弘正向他行礼,他才回过神来,向田弘正回了一礼,道:

“田帅辛苦了,有空的话去东宫坐坐,也好让寡人请教一下军中之事。”

田弘正慌忙又回了一礼,伸手道:

“殿下客气了,臣实在是不敢当——殿下请。”

李纯也伸手道:

“请!”

待李纯见了紫宸殿,田弘正才转身离去。李纯心里却想到:

“这个田弘正果然是个谨慎的人,连寡人请他他都不敢去啊。”

进了殿中,一股热气蓬勃而来,不过李纯的心头却有一丝心酸,面对着自己坐着的那个人明显老了。想想也是,自己只是操心西征一件大事就已经感觉疲惫不堪,而父皇要操心的是全天下的大事,能不衰老吗?

李纯刚刚跪下请安,就听到李诵问道:

“你是不是觉得朕老了?”

李纯道:

“儿臣没有觉得。儿臣只是觉得父皇的精神比先前还要好,儿臣心里实在是喜欢,儿臣恭祝父皇福与天齐,仙寿永昌。”

李诵笑道:

“哪里能够仙寿永昌啊,那些是骗人的鬼话。你要记住,没有一个帝王是不死的,所谓的长生不老那是骗人的鬼话,能蒙蔽昏聩的君主,却骗不了圣明的帝王。一个帝王真正的永生,在于他的功业,在于他的仁德,比如太宗皇帝和玄宗皇帝,以他们的功德,最应当长生不老,但是实际并非如此,真正长生不老的是他们的英明。青史和百姓不会记住一个只求永生的人,却不会忘记一个贤明的人。”

李纯道:

“儿臣受教了。”

这个便宜儿子死在两件事情上,一个是太相信自己身边的宦官,二是嫌自己身子骨弱,想长生不老。李诵现在是抓紧一切时间来教育李纯了,至于他是不是真的受教,李诵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毕竟,要改变一个时代的人的思想是很难的。光是一个限制寺院财富就惹来非议无数,李诵自认自己还没有改天换地的本事。

随后李诵又关心地问起了李纯遇袭的情况,陇右的战事以及风土人情,人民生活,恢复重建等等。过了大半个时辰之后,李诵道:

“你也好久没见到孩子们了,先回东宫去看看吧。晚上带着太子妃和孩子们到大明宫来,朕和你的母后一起为你接风洗尘。”

李纯谢过父皇之后,就告退了。当晚,李诵在延英殿设宴,全体皇子皇孙一起出席。当晚李诵心情很好,宴会也就办得比以往稍微豪华了些,结果“签单”的时候,李诵再一次见识到了“皇虫”的破坏力之大,心里后悔至极。第二天,也招致了宰相和御史们的批评,东市的某报上以罕见的口吻写道:

“将士浴血,主帅豪饮,欲使三十万西征将士寒心邪?”

针对的又是李纯。李诵琢磨着该实行报业监管了。不过这些日子卢龙节度使陆贽、淄青三镇节度使柳宗元、韦贯之、李听,魏博节度使张弘靖、岭南节度使杨于陵,浙东节度使卢坦、淮南节度使李啵⒔鞴鄄焓钩纶伞⑸侥隙澜诙仁估罘⒑佣诙仁褂谟梢场⒄裎渚诙仁估罟饨⒍ń诙仁孤碜艿雀鞯卮笤狈追谆鼐钏芯桶驯ㄒ导喙苷馐峦笱沽恕

李纯回长安后数日,兴治五年的元旦便在众人的期望中翩然而至了。元旦日,李诵在延英殿大宴群臣,长安城内五品以上官员群集延英殿,太子李纯、宰相裴土自率领宗室、群臣山呼万岁,祝李诵寿。李诵当然也按照惯例有赏赐给群臣。

今年到底有战事,人日之后,朝廷各衙署就又重新忙碌了起来。河西道给大家献上了极好的一个新年礼物:

河西道行军总管李光颜奏报,部将夏侯澄于元旦奇袭焉支山,破烽燧二十余座,夺取山丹军马场,获得良马上万,牛羊十万头。

对于这开门红的新年第一功,李诵当然不会吝啬,不过也注意到了奖励的分寸。总体而言,由于陇右的敌军收到压制,卢龙、河东、朔方、振武等镇均在边境采取强势姿态,李光颜承受的压力较小,表现也并不突出。

更何况,李光颜有一支前锋还在大漠里失去了踪迹,几个月音讯全无呢?

新年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朝廷颁布了重新设立陇右、河西二道以及撤销保义军的旨意,同时也公布了为此做出的几项新的人事安排:

撤销保义军,原保义军并入凤翔军,任命临洮郡开国公、原保义军节度使刘澭为凤翔军节度使。

任命保定郡王郝玼为陇右节度使 ,驻地是现在还在吐蕃人掌控中的鄯州。同时重新设立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武、威戎、莫门、宁塞、积石、镇西诸军以及绥和守捉、合川守捉、平夷守捉。而天宝十三年设立的宁边、威胜、天成、振威、神策、金天、武宁、曜武八军暂时不予恢复。这对神策四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任命陈国公李光颜为河西节度使,驻地是现在还在吐蕃人手中的甘州。同时重新设立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等军,新设和戎军。而玉门军、墨离军、豆卢军等军则暂不恢复。

任命凉国公李愬为陇右节度副大使,河西节度副大使。

考虑到两位大帅战事急迫,所以任命故相杜黄裳的女婿、前湖南观察使韦执谊将赴任陇右营田捕盗陟黜押藩诸大使,成为陇右的最高民政长官。李景俭任河西营田捕盗陟黜押藩诸大使,成为河西最高民政长官。又委派李位任临州刺史,李谅任河州刺史,吕温兼任兰州刺史,元稹任原州刺史。 任命崔群为陇右、河西采访使。

表面上看起来,派出民政官员是为了巩固光复地区的统治,分担大帅们的压力,事实上,这是朝廷为了防止天宝年间节度使拥兵自重的情况再度出现而提前推行的军政分离。

除此之外,朝廷还颁布了在陇右、河西推行的屯田法、青苗法等法令。

在这一天政令不为人注意的部分,还有一个任命,就是原振武军节度使、宁国公李光进因病调任右龙武统军,张茂昭被任命为振武节度使。熟悉朝廷运作的人都认为,这是因为李光颜手握重兵在外的缘故。

正月十五一过,太子李纯在左羽林卫上将军李忠率领的三千甲士的护送下,再赴兰州陇右行台。这次回去当然带的不只是一大叠告身,还有大量的赏赐。

紧接着,回京述职的各镇大员完成述职后也纷纷返镇。当然返镇的人也有的不一样了,比如岭南节度使,回京的是杨于陵,而上任的已经变成了王涯。杨于陵则回到尚书省,任户部侍郎。

“自从论短立藏集结重兵和李愬决战失败以后,陇右河西的吐蕃军就再也不敢和我军在平地会战了,转为据守坚城,吐蕃军现在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分兵把守,节节抵抗,在陇右,死守鄯州、廓州等地,在河西死守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实在不行,他们还可以退回青海头,死守石堡城。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迟滞我军的进攻,通过土地来换取时间,争取坚持到明年春天,那时西域和本土的援军开来,就可以转守为攻了。”

内阁会议上,裴度就着一大张羊皮地图解说道。在座的除了往常的内阁成员外,还有即将前往陇右、河西任职的从四品下以上官员,这么多人列席内阁会议,真是前所未有。地图的对面是一个大沙盘,在座的众人对陇右、河西的形势已经烂熟于胸了,却依然聚精会神的听着裴度的分析,尤其是即将赴任的官员,更是唯恐遗漏一字。

裴度接着说道:

“不论是陇右还是河西,我军现在的情况就是,推进太慢。这里面有敌军依据堡垒的抵抗极其疯狂的缘故,也有出师时间已久,我军将士疲劳的原因。到现在,陇右预定的包围鄯州的计划没有完成,河西也仅仅推进到山丹。这样下去,形势必定对我军不利,即使最终战胜,也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是陛下不希望看到的。”

李诵点点头。执政裴土自接着道:

“所以,各位到了陇右河西之后一定要认清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