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龙腾-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在大唐帝国中,只有王、郡王能在太和门等候,而所有的公以下的官员都集结在午门以前等候上朝,而如今大唐帝国中,诸王子年纪尚小,在太和门等候也就没有人了。而在午门前,卯时三刻刚过的时候。午门就等候了许多的官员,三三两两地集结在一起,不时的说着话,在以前的早朝中,都是卯时开始早朝,而李无庸却认为卯时太早,改在了辰时,一方面让众人能够免受寒冷之苦。另一方面李无庸认为卯时太早,皇帝这个时候一般都睡的很舒服,自己可以这个时候起来,但是后来的皇帝却是不能,一来一去之下,这些皇帝不早朝的情况也就出现了。所以也就改在辰时了。

“看,国丈来了。”人群中不知道谁说了一声,众人连忙转头望去,果然见一群人簇拥着一顶绿尼大轿缓缓走了过来,而走在轿子前面的是一身紫色官袍,胸前补子上居然绣的是麒麟补子,眼尖地人马上就认出来是国丈刘启的家臣当朝一品大将军,左卫大统领、申国公刘启,在众大臣中,也只有刘谦才有如此的待遇。让当朝一品大将军当护卫的。

随着轿门的打开。露出了刘谦的身影。

“老爷,到了午门了。”刘启在旁边低声说道。

“刘启啊!老夫都说了多少次了。你如今是当朝一品,又是国公之尊,不可对老夫如此。”刘谦叹了口气道。

“小子不管有多少地成就,总是老爷门下出去的,护卫老爷也是应该的。”刘启仍然是当初的样子。

“哎!”刘谦摇了摇头,自己也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却没有任何的改变,刘启仍然是大清早的等在家门口,都是一品大将军了,连个轿子都不坐,还是骑着高头大马。也幸亏自己的主子是李无庸,否则恐怕早就被人参倒了。

“参见国公大人。”“参见国丈大人。”众多的大臣也纷纷来到刘谦的轿前。刘谦也对众人拱了拱手,虽然他也知道这些人对他巴结,有的人是真心敬佩,但是更多地人却是想借着他刘谦这颗大树望上爬。

“军师与尚书令来了吗?”刘谦望了望左右,问道。

“两位大人并没有赶到。”刘启在旁边说道。

“刘启啊!今日陛下恐怕要在太和殿点将出征了,你可要准备好了。”刘谦望了望左右,忽然对刘启轻声说道。

刘启吃了一惊,虽然四川地情况自己也是知道一些,以前相互算计的张献忠地三个干儿子,这次罕见的联合在一起,实力一下子超过了杨展,杨展也呈现了不支的情况,告急的文书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一封。而李无庸仿佛根本没有出兵的意思,今日从刘谦嘴巴里得到消息,如何不让他吃了一惊。

“军师,你可是来晚了?”正在沉思的刘启忽然被刘谦爽朗的声音给打断了。抬头一看,果见宋献策那矮小的身躯站在前方。

“国丈,陛下仁慈,不忍我等受风霜之苦,把早朝时间推迟到了辰时,下官身子骨可是老了,不能与国丈相比较,所以来的晚了,不过尚书令可是比我等来的更晚啊!”宋献策笑道。

“军师又何必拿下官来说话呢!”顾炎武满面红光的走了上来,年纪才三旬就已经成了帝国的宰相了,这在历朝历代中也是很少见的,年少得志啊!饶是他做事稳健,但是眼睛里也显示出他心中的兴奋。

“鄂国公到”、“英国公到”、“危国公到”…随着辰时地接近,大唐帝国的大小臣工也纷纷赶到了午门前。等待着皇帝的驾到。

“皇上早朝,众臣早朝。”太和殿前响起了秦九的大喝声。于是在有司官员的引导下,众人排成了两派,文武对列,文官前的是军师宋献策、侍中刘谦、尚书令顾炎武,而武将是施琅、刘启、谷振东等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和殿内响起了一阵山呼声,大皇帝李无庸御驾太和殿。开始了大唐王朝迁都北京后的第一次大朝。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秦九扫了众人一眼。冷森森地说道。

此时的大殿内,在京地六品以上的官员都集中在这里,但是在这里上奏的都是大事,一般的小事由三省八部就可以解决了。否则就算李无庸精力再怎么充沛也忍受不了那么多的奏章。而这些官员虽然也是来议事的,但大多都是个摆设,但是这种在大殿内议事,又何尝不是一种升迁的途径呢!只要自己地一道主张或者建议被皇帝所认同。升迁的速度将会是大大的有,也不用苦等三年一度的吏部考核了。

“陛下,如今天下一统在即,仅有四川一带逆贼张献忠不服王化,臣叩请陛下早日发天兵,收复四川。”秦九话刚落音,兼管兵部尚书的中书令、军师宋献策就站了出来。

旁边的刘谦大喜,见宋献策带头说了出来。也站了出来奏道:“四川总兵杨展数日飞报三省,告急文书也堆满了整个兵部,贼人贼多势中,自秦老夫人去世后,秦军逐渐势弱,士气也远输于以前。张献忠三子首次联合在一起,杨展不敌也是肯定的。陛下还是早做打算的好!”其余众人也都纷纷站了出来,武将们更是期待着马上要出兵一样。毕竟帝国快要一统天下,以后打仗地日子也不会太多,逮到一次就是一次。

李无庸坐在宝座上,看着众人,嘴角上露出奇怪的笑容,道:“众爱卿,如今国家初定,民心思定。那张献忠在四川听说横征暴敛。不得民心。那巴蜀之地,山川险恶。朕虽想早日还四川百姓一个太平天下,但是恐怕战争日久,会不利我朝建设发展。”

“陛下仁慈,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为天子,则为上天之子,那川中百姓也为陛下子民,陛下怎可以区别对待呢!”刘启忽然说道。

“哟,我们的忠厚将军嘴巴也厉害了啊!”李无庸笑道:“既然如此,传檄天下,朕要亲征四川。”

“陛下不可。”顾炎武连忙说道:“陛下乃天下至尊,岂能冒箭石之危,至险境,如今我朝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施琅、刘启、谷振东等将军都是将帅之才,陛下可选一人前去就可以平定巴蜀,又何必亲自前往。”

“那众爱卿以为何人前往的好?”李无庸望了众人一眼。

“巴蜀道路难行,当以沉稳厚重之人前往,陛下曾夸赞刘启将军沉稳厚重,实为不可多得的稳将,臣以为可以担此重任。”李无庸睁眼看去,见是礼部侍郎袁三甲。

“其他的各位臣工可有别地意思吗?”李无庸又望了众人一眼。

“臣以为英国公可以出任大将军,收复四川。”高一功忽然出列说道。

“英国公虽然每战必胜,但是四川是我汉家天下,张献忠也是我汉家子民,不可。”王夫之连忙阻止道。谁都知道谷振东打仗的方法,仔细寻思一下也确实如此。

“军师,你看呢?”李无庸望着低头不做声的宋献策说道。

“臣以为危国公可以出任抚远大将军。”宋献策看了看刘谦,然后低头说道。

“恩,军师言之有理。”李无庸忽然点了点头,“封危国公李岩为抚远大将军统领左右卫大军十万,回合四川总兵杨展出兵四川。退朝吧!”说完甩了甩袖子就朝后殿走了过去,留下了一脸奇怪的众人。

刘谦望了望上面的龙椅,又望了望马上要出殿门的宋献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也跟着朝外面走了出去,刚在殿门口就见一小太监走到身边手道:“国丈大人,皇后娘娘有请。”

“皇后娘娘?”刘谦吃了一惊。

龙生九子 第两百零一回 “马皇后” (二)

第两百零一回“马皇后”(二)

刘谦虽然奇怪刘玲儿为什么派内侍前来召唤,但是还是不敢怠慢,跟在小太监后明朝坤宁宫走了过来,走了一会儿,好不容易到了坤宁宫的门口,正准备让人去通报,却见皇后身边的侍女翠儿走了出来,躬身道:“国丈大人,皇后娘娘有吩咐,若是国丈来了,自行进去,不必通报了。”尽管刘谦是刘玲儿的父亲,但是这里是皇宫,而不是他的莱国公府,进了后宫,就必须遵守后宫的规矩,刘谦也是一样。

刘谦不敢怠慢,当下在滴水檐下正了正衣冠后方才进了去,进了正殿大门,就见刘玲儿正坐在绣凳上翻着一本书,显然正在认真的阅读着。

“老臣刘谦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刘谦不敢怠慢,就算刘玲儿是自己的女儿也一样,恪守君臣之道,不敢有丝毫的逾越。

“父亲,在这里就你我二人,就不必多礼了。”刘玲闻言赶紧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把刘谦扶了起来,喊道:“给国丈端个坐儿来。”然后又轻声埋怨道:“父亲也真是的,你也这么大年纪了,还对女儿动不动就跪拜,做女儿的哪有接受父亲如此大礼的啊!”说完把刘谦推到了一绣凳上,并且亲自奉上了香茗。

刘谦见状也老大慰怀了,端着香茗毫不客气的喝上了一口,微笑的解释道:“如今你也是皇后,一国之母。以前陛下所统治的也不过一长江而已,御使台地那些人就经常拿这些礼仪来参奏别人,如今陛下快要一统天下了,这些御使台的人更是不得了了,万一若是让他们知道为父见到了皇后娘娘,没有行大礼,恐怕陛下那里的弹劾奏章就可以把我这把老骨头给砸死了。”

“哪里有那么严重。陛下也是一个孝子,您是他的岳父。哪里有那么多的规矩啊!前不久松儿还在他背上骑大马的呢!哪里有点做皇帝的样子啊!”刘玲儿娇笑道。

刘谦闻言,眉头一皱,忽然问道:“我听太医说你又有了身孕了?”

“不光我有了,九公主、柳妹妹也都有了,这几日陛下都歇息在香坠儿那里呢!”刘玲儿忽然娇羞道。

“有了就好啊!有了就好啊!”刘谦忽然自语道。

“父亲,您在说什么?”刘玲儿问道。

“没有,没说什么。”刘谦忽然道:“不知娘娘今日叫老臣来有什么吩咐不成?”

刘玲儿闻言。脸上地笑容忽然消失了,好半响忽然叹息道:“女儿自从当了皇后后,奉命总领六宫,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为了能使陛下安心朝政,自己边学边治理后宫,惟恐有不周到地地方,这些日子自己也寻找了不少前人的例子看看。比如说前唐太宗时期的长孙皇后,前朝洪武年间的马皇后。”

“不错,女儿是应该好好看看她们的一些记载,长孙皇后贤良恭俭,她的‘居安思危、任贤纳谏’一直影响太宗皇帝一生,不愧是千古贤后。而马皇后虽然出身粗鄙,但是朱元璋称赞她母仪天下,慈德昭彰,所以谥号为明德,她们两个人的事迹是值得皇后娘娘去认真学习一番。”刘谦也点点头,饶是他是男人,也不得不佩服两位皇后巾帼不让须眉。

“但是女儿却更喜欢马皇后。”刘玲儿忽然叹息道。

“这是为何?”刘谦奇问道。

“因为长孙皇后有个兄弟叫长孙无忌,是前唐地重臣,辅佐了两朝天子。而马皇后却没有一个亲戚在朝廷为官。”刘玲儿半响后方才回答道。

刘谦闻言大吃一惊。长孙无忌,前唐代宰相。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父晟。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长孙无忌善于谋划。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世民征伐,参与机密。唐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贞观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封赵国公,与房玄龄等同为宰相。贞观十七年太宗废太子李承乾,无忌以母舅和元勋的地位决策立晋王李治。二十三年,太宗病危,他和褚遂良受命辅政。高宗李治即位后,他为首相。永徽四年,房遗爱谋反,长孙无忌主审,李治借此杀死和流配诸王、公主、主婿等亲贵十余人,巩固了统治。永徽六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反对立武昭仪(即武则天)为皇后,未果。显庆四年许敬宗迎合武后意旨使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 ,长孙无忌被流放到黔州,被迫自缢死。而马皇后就不同了,她对娘家人极为怀念,每当说到父母早逝就痛哭流涕,明王朝建立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大肆封赏功臣。朱元璋的老婆,时已荣任皇后的马氏及其娘家人在战乱年代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在封赏之列。然而朱元璋在征求马氏意见时,马皇后则表示反对,说“国家的官爵应当加给贤能之人,我的亲属们,未必有可以用之才。”虽然一个显赫一世,以而另一个也只是追封父母而已,但是实际上两者的区别却有着天壤之别。

“娘娘可是听到什么风声了?”刘谦心里也微微不安的问道。

刘玲儿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是个什么样地人,虽然天威难测,但是女儿还是知道他不同于朱元璋,也不是刘邦那样的人物,他是不会干出杀戮功臣的事情来,但是前提是不能有其他的心思,前几天,他到我这里来吃晚饭,奏章也是在女儿这里批阅的,女儿不时的见他把一些奏章扔在地上,当下不忍心上前拣起来,却其中发现了不少地都是参奏父亲您逾制,更有的人说你要谋反。好在陛下信任你老,并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但是话要是说多了,天知道陛下会不会放在心上,天威难策啊!女儿还听说今天上朝的时候,礼部侍郎袁三甲奏请让刘启担任抚远大将军,出征四川,朝中的哪个人不知道那袁三甲是你一手提拔上来的,他今天奏请刘启,天知道陛下会怎么去想。”

刘玲儿的一番话把刘谦吓了一大跳,大惊道:“玲儿,陛下经常到你这里来批阅奏章的吗?”

刘玲儿见状,赶忙道:“那也不是,乱的很,有的是时候去贤妃那里,有的时候去淑妃那里,大多数都在南书房里,怎么,父亲有问题吗?”

刘谦闻言方在放下心来,知道李无庸并非是借刘玲儿之手来警告自己,当下摇了摇头道:“官场上,不管哪朝哪代都是一样,其中不乏一些奸徒,这些人正期盼着踩着我们这些老家伙望撒谎能够爬呢!没什么大不了地,对了,皇上知道你今天把我叫来吗?”

刘玲儿点了点头,道:“女儿已经与陛下打过招呼了。”

刘谦猛地望了望左右,然后低声问道:“陛下在坤宁宫可曾提到过东宫的问题了?”

刘玲儿摇了摇头道:“陛下在后宫从来不提这个问题,对每个儿女都是一样,并没有亲疏地区别,怎么,父亲有问题吗?”虽然刘玲儿也十分的大度,但是女人一旦有了孩子,丈夫也就排在了第二位了,更何况的一个帝国的继承者。

看着刘玲儿紧张的模样,刘谦摇了摇头道:“大概是因为各王子年纪偏小,陛下也还没有确定东宫的人选,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陛下不会因为定疆是皇后嫡出,就会有所偏袒,本朝国号曰唐,陛下也不想走前唐的老路,但是他却不知道的是东宫不早点确立是有可能选出一个好的继承人出来,但是同样的也会导致诸王争储。白白的消耗朝廷的实力,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也不知道我们这位皇帝是怎样去想的。”

“那该如何是好?”刘玲儿吃了一惊,历朝历代为了那把椅子,父子、兄弟反目成仇的比比皆是,哪一次不是弄的骨肉相残,成功者在登上那把椅子后对失败者进行无情的打压。刘玲儿虽然与众女的关系较好,如同姐妹一般,但是天知道日后她们的孩子会如同他们母亲一样亲密无间吗?

“陛下既然设了这个局,恐怕也早有准备了,如今定疆还小,你平日里多加教诲,不要让他成了前唐的李承乾就行了,毕竟他是皇后所出,也还是大有机会的,立东宫无非是立长、立嫡、立幼、立贤、立能而已,如果定疆能够占据其中的三条,也就稳操胜券了。”刘谦眼睛里充满着睿智的目光,“到那个时候就算是陛下另有打算,也不得不考虑一下满朝文武的想法了。”

刘玲儿闻言也不由的放下心来,当下又说道:“父亲,上次回京的时候,您向女儿提出的那两个兄长,如今可确定了哪个过继过来啊?”

刘谦微笑道:“依父亲看,你大伯家的那个刘安世,人比较机灵,学问也还不错,你母亲舅家的表兄,人太老实了,不适合进入官场啊!”

“只是一个世袭国公罢了,也不一定让他进入官场,官场黑暗,女儿现在虽然是皇后了,但是还是向往山东的日子。”刘玲儿叹了口气道:“到了京城,也不要让他们老是待在家里,有空到京城四处走走也好。”

“这个是自然的了。”刘谦点了点头道。

龙生九子 第二百零二回 新的世家 (一)

第二百零二回 新的世家 (一)

“秦九,没想到这北京热闹程度不差南京了啊!”北京的大街上,一身着锦袍的三十左右的中年人好奇的对周围打量着,仿佛是没有见过世面一样,又或者是刚进城的土包子一样,让人看了就想说乡巴老,不过看他的穿着却是富贵人家打扮,身后的中年人白面无须,点头哈腰,显然一副奴才模样。

“公子,这在天子脚下,自从公子来到这北京城,我大唐的都城就在这里,想不热闹都难啊!南京城虽然也是大都市,但是还不能与京师相比较。”那个秦九谗笑道。

“没想到你这个奴才还会说话啊!”看官不用猜也知道这两位就是当今大唐天子李无庸和他的大内总管秦九了。“南京城中虽然是商业发达,繁荣程度也在某种程度上与北京差不恶劣多少,但是到底是南方城市,缺少的是北方城市的大气,北京毕竟是明王朝经营了数百年的地方,有些地方是南京没有的优势。”李无庸敲了敲手中的折扇说道。

“那是自然,到底这里是公子爷呆的地方,首善之地,那些商人们各个都想到这里沾公子爷点光呢!好讨个吉利。”秦九又接着在旁边拍了拍马屁。也难怪历朝历代这些宦官是打了又起来,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一方面固然是皇帝老爷怕自己带上了绿帽,在宫中需要这些废人,而另一方面却也是这些人说话说的好听,这些人平日里在宫中除掉伺候他人。剩下地时间就是琢磨着怎样去讨好自己的主子,让自己在宫里活的更好。大唐王朝经历了前明王朝的经验教训,李无庸在宫中醒目的地方都亲自书写着“后宫后妃、太监、宫女等干政者,杀无赦。”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根治这类情况,但是总能压制自前明以来,太监乱国的那种歪风邪气。

“秦九,京师之中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地吗?我听说有个八大胡同的。你知道怎么走吗?”在很久地时候。李无庸就听说过八大胡同的,北京的胡同是世界上有名的多。但是如此众多的胡同中,名扬中外的却只有八大胡同了,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八大胡同在什么地方,也只有李无庸这个闻其名,不知其在何方地人才会问这白痴般的问题。

“公子也,您要去八大胡同?”秦九吓了一大跳。八大胡同是什么地方,秦九当然知道。那里就是有名的勾栏所在,都说如今的天子风流,当年的秦淮河边的七大花魁一个不落的进了紫禁城,成了当时有名的花花侯爷,本来这几年来,李无庸再也没有添过任何女子,没想到地是如今心思又来了,难道自古以来皇帝都有寡人之疾。当今皇帝酷爱的是这一口?秦九眼珠子转了几转。

不过尽管秦九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带李玄到那地方去,那里是北京城有名的地方,经常有一些达官贵人去那里,一旦让哪个官员认了出来,那明天那些御使台的人不把自己给剥了皮才怪呢!只要那个时候后宫的几个娘娘还给自己留着皮地话。

想到这里秦九顿时觉的背上在发痒了。“嘿嘿,公子,八大胡同都是一些污秽之地,去了恐怕会污了您的龙足,依奴才看,还是去天街吧!那里好玩的多,有玩杂耍的,还有许多小吃的,您不是说要买些好吃的给家里的那些主子吗?去天街最好了。”

“怎么,你怕了他们。难道公子爷就不能杀了你吗?”李无庸冷森森的说道。到底是在沙场上征战过十年的人了。一身地杀气,压地秦九动弹不得。

“是。是,奴才带您去。”秦九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里喊道:“也罢,碰到这样地主子,也算是我秦九倒霉,先把眼前这关过去再说,剩下的日后再说,但愿今天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否则恐怕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八大胡同是北京有名的勾栏之地,这些地方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经营的是晚上的活,白天是不开门的,秦九虽然是大内总管,但也负责整个紫禁城中的一切,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多,而李无庸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也并非那种长在妇人之手,养在宦人之手的那种天子,事情虽然没有做过,但是见的多了也能明白一点道理。于是主仆二人在北京城逛了一下后,等到了天黑,李无庸二人兴冲冲的朝八大胡同走了过去。

到底是全国有名的地方,八大胡同指的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当然实际上的八大胡同并非专指这一八条大街的,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ji院。只不过这一带的勾栏所在没有这八大街有名而已,质量与这八大街上的娼女不在一个档次上的,恩客也是那些没钱没势力的人才去的地方。

“公子,我们去哪家?”秦九望着李无庸说道。

“哪家胡同有名啊?”李无庸摇了摇折扇道。

“兄弟是第一次来吧!”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长相富态的中年人微笑道。

李无庸看他身着锦袍,质料是巴蜀所产,而刺绣工夫却也是苏州锦绣坊出来的,显然是个有钱的主,再看的模样,显然是经常来的家伙,当下拱了拱手说道:“在下山东唐李,是个生意人,第一次来京师,久闻八大胡同之名,慕名来访,嘿嘿,却不知道怎么走了?”

“想来也是,兄台要是北京人,不可能不知道八大胡同的美妙所在。也罢!你我相见也是缘分,今日为兄就带贤弟见识一番!”中年富态一脸地暧昧。

“还没请教兄台大名呢?”李无庸拱手道。

“为兄是前大街的金九两。受道上兄弟抬爱叫我一声九爷,唐贤弟要是看的起的话就喊一声九哥就行了。”金九两果然厉害,一开口就让当今天子喊他九哥。

李无庸倒并没有顾忌这么多,这个时候他对那个金九两名字感到好笑,不知道这位老兄是干什么勾当的,或许他的父亲是干卖肉的,别人称一斤。他总是卖九两,一来一去。就把他地儿子取做了九两。

“九哥!今天您是想去哪家胡同哪家所在啊?”李无庸朝后面正要发火的秦九摆了摆手,九哥就九哥,今天一过天知道还能不能会面呢!让他站点便宜又怎样。

“嘿嘿,不瞒您说,这八大胡同中没有兄弟不知道地事情,今天的胭脂胡同怡红院中有大好处,你看看。今天兄弟可是带了大本钱了。”说着死胖子就从袖筒里掏出了一叠银票,上面的也是千两一张的,看其厚度大概有十几张,也就是有一万多两银子,看的李无庸直叹京师的八大胡同果然是个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地方,丝毫不下于南京地秦淮河了。

“怎么今天怡红院里有花魁出现?”李无庸充当了一下老手。

“兄弟不愧是做大买卖的人,一下子就猜了出来。”金九两那细小的眼睛猛的一亮。

“呵呵!”李无庸微笑的点了点头道:“小弟初来北京。还请金兄带路啊!”

“好说,好说。”金九两点头笑道,领着李无庸就朝胭脂胡同走了过去,而秦九瘪了瘪嘴,也跟了上去。

北京的ji女分为“南班”与“北班”两种,一般来说。“南班”的ji女主要是江南一带的女子,档次高一些,不但有色,而且有才。这样地ji女陪的多是达官显贵,如京城名ji赛金花、小凤仙等。“北班”的ji女以黄河以北地区的女子为主,相貌好,但文化素养差一些。“八大胡同”的ji女以“南班”居多,故多为一、二等ji院。而其它地区的ji院,大多数是“北班”。

而怡红院就是典型地南班,不管是从ji女的肤色。还是其他的方面来说。都是南方风味,就是从它的建筑风格来说。也充分的体现了南方园林风采。走过一路的大红灯笼,李无庸仔细的数了一下,一路行来大约有十几家上等的勾栏,等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终于见到了一个大大的招牌,上面写着“怡红院”三个大字。

而进了怡红院并没有见到想象中地那些龟奴或者老鸨前来拉客地情景,而是有许多人正端坐在那里,或一两个,或三五个,坐在一起,或吃着果脯,或尝着好茶,或低声的交谈着什么,不过李无庸从他们地神色上却能看的出他们的心思并不在这上面,而是都是用余光朝对面的高台上望了过去,显然是在等待着什么。

问了半响才知道是等待着花魁的降临。

那秦九一进大厅就扫了一眼大厅,果然发现其中有几个平常不起眼的官员,大概是这个时候众人的心思都不在旁边众人身上,所以才没有发现秦九这个皇帝身边的人物。尽管如此,秦九还是吓了一大跳,赶紧在李无庸耳边说了几句。

而李无庸也皱着眉头扫了一下周围,仿佛是厌弃周围的吵闹声一样,对金九两微笑道:“九哥,依小弟看,这大厅之中吵闹非常,你我不如在周围选一清静所在,如何?”

那金九两虽是个俗人,但是想了想也点了点头,招呼一下龟奴,甩出了一张千两银票,龟弩顿时大喜,点头哈腰的把三人带到了一小静室,推开窗口,就能看到那座高台所在。两人坐了一下,边喝茶边聊了起来,倒也很是投机。

正聊的高兴的时候,猛的一听堂下一阵锣下,金九两大喜道:“花魁来了。”李无庸一听,也停了话语,朝高台望了过去。

龙生九子 第二百零三回 新的世家 (二)

第二百零三回新的世家(二)

桃红色的丝裙,淡紫的纱绢拖尾,宽阔的大袖,同样桃红颜色的丝绢披帛,宛如画上下凡的仙女般,飘飘盈盈。头上是斜斜插着一朵新鲜的桃红荷花,只展开了几个花瓣,层层叠叠的含苞欲放,还有星星点点的水滴沾在上面,淡淡的花香扑鼻。眉心点了一粒胭脂痣,眉如远山含黛,端的是一位大好美人。

“九哥,知道她的名字吗?”李无庸摆了摆扇子,低声问道。

“如烟,如何兄弟?”金九两狠狠的喝了口酒,压住来自丹田中的yu火。

“如烟如梦,没想到世间有如此美丽的女子啊!”饶是李无庸在宫里看到少的女子,皇后和几个贵妃也都是美女,但是若是论起妩媚来,还是差上眼前人一筹。

“灯火摇曳,美人若隐若现,待到舞得兴起,惊起哇声一片啊!”没想到的是金九两这个浑身充满铜臭之人,也有几分意境,虽然把辛弃疾的词改的面目全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