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龙腾-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害怕吗?谷振东冰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奸笑,盛京可是满人盘踞了多年的地方,城墙的坚固程度与明朝的京师北京城也不相上下,他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凭借手中的这么多的兵马把别人的老巢给端了。不过既然来了,不带点东西回去是不符合大唐军人的本色的。
金银珠宝对于这些整天把脑袋提在裤腰上的士兵来说,并不怎么吸引人,天知道你什么时候被杀死,死了之后你的这些珠宝也是留给别人了。军功、名声、威望这些是才这些铁血军人所想要的。
杀到盛京城下,本来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这件功劳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此时摆在众人眼前的大功劳就是挖坟,这个坟可不是一般的坟,而是后金的大汗努尔哈赤和他儿子,也就是大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坟,挖了一个帝王的坟墓,天下哪有比这个更大的功劳呢!自努尔哈赤崛起以来,汉族子民没有哪一个不愿意不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的。试想要是把他们的棺梓运回南京,想不出名都难。
福陵,位于盛京东郊浑河北岸的天柱山上,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为位于盛京地东边;故又称“东陵”; 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黑夜之中,无数的黑影悄悄的接近着福陵,弩箭飞射,刀枪呼应。不断的收割着守陵官兵,下马碑下。一个神色冷峻的青年正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眼睛中闪着狠厉的眼神,月光下赫然是大唐大将军谷振东。
福陵大吗?当然大了。可是在这些虎狼之士地手里,很快的陷落,然后又很快地变成了狼籍一片。这个时候的福陵不过在草创阶段,地宫的坚固程度远远不能与中原的历代帝王陵墓相比较,一代枭雄努尔哈赤的梓棺很快的被抬了出来。然后很快的被运回大营。
当天色渐明地时候,唐营大帐内停放着两副梓棺,一个是努尔哈赤和他刚死不久的儿子皇太极了。大概这两位帝王到了阴曹地府也不会相信,中原号称礼仪之邦,居然无耻到连死人也不放过。不过战争嘛!是没有几个优秀的军事家喜欢堂堂正正的,讲究礼仪风范的,要是有的话,也不能称的上优秀。当然项羽是另类了。以狮力搏兔,以大欺小,以诡计来赢得战争等等,只要能胜利,手段就是各种各样了。谁说挖人坟墓的事情做不得呢!
两个皇帝地陵墓被挖的消息很快就被城内的人知晓,大玉儿一听当场昏倒。代善在崇政殿昏死过去,其他的文武臣工也痛哭流涕,想自己连先皇的陵墓都被别人给锹了,是何其的大辱,他们也没有想过,想当年他们也曾率领则着后金大军在崇祯皇帝地祖宗陵墓前驰骋过的,也曾挖了许多的陵墓,现在事情到了他们身上却怎么也受不了呢!
盛京城中也是一阵大乱,对于自己皇帝陵墓被挖,想到对方的卑鄙无耻。满人不由的怒火上身。汉人都是很无耻的,满人都得出了一个结论。本来在皇太极的时候,厚与汉人,盛京城内也繁华了不少,汉人也纷纷搬了进来,本来相处的就是很好,如今这件事的发生,顿时就成了导火索,不少汉人的商铺被烧毁,不少汉人被愤怒地满人给杀死,盛京城居然发生了骚乱。等到大玉儿醒来地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晚上了。而这个时候,谷振东的大军已经撤离了盛京,三万骑兵带着两副梓棺朝山海关驰去,不管以后怎样,谷振东地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小半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到达山海关了。毕竟前有豪格的六万大军,锦州的尼勘也有几万,而身后更是跟着大玉儿亲自带领的一万精锐。
大帐中,大玉儿一身戎装,都说大草原上的儿女,一生下来就是战士,大玉儿这身装备自从她嫁给皇太极就再也没有穿过了,如今为了夺回自己丈夫的灵柩,挽回自己儿子的威望,又不得不穿上它。“诸位臣工,敌人就在对面,如今该如何是好?”匆忙整顿了盛京的局势,大玉儿一面飞驰多尔衮、豪格、尼勘等人,一面亲自率领大军追击谷振东。
尽管谷振东的手下都是一人三马,但是加上了两副梓棺,速度也慢了不少,毕竟他想完整无缺的把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给带回去。而同仇敌忾的大玉儿却不同轻车上阵,追击谷振东,她的目的不是夺回,凭借她手上的一万士兵显然是行不通的,缠住他,等到大军前来回合才是重要的。投鼠忌器,一代太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不光是她,其他人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豪格接到消息时已经傻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祖父、父亲会被别人从地底下给挖上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太阳。多尔衮也傻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在中原这边风水四起,自己的老家会被别人操的差不多了。当即从潼关一线调集大军朝大草原扑去,至于黄河边上的军队,他可是不敢动的,天知道那个不按常例出牌的家伙会打什么牌呢!这样一来,原本汲汲可危的李自成潼关防线也喘了口气。
而远在南京的李无庸这个时候也知道了,自己的爱将的行动,除掉高兴外,他更多的是担心,一边令施琅加大对多铎的压力,一边亲自从海路赶赴山海关,接应谷振东归国,当然他还带着狠狠的刮上一笔的念头。
谷振东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居然带来如此多的结果,他倒是不着急,虽然自己捅了个马蜂窝,但是却有尚方宝剑给护着,你要打行啊!先让我把你们的皇帝的骨头给拆了喂狗,看你们还有何面目立与天地之间。
于是就在这样奇怪的氛围下,四万大军慢悠悠的撤回了山海关,而此时的山海关下也云集了大清的二十万大军,皇帝福临、太后大玉儿、摄政王多儿衮、济尔哈朗等满清的王公贵族,文武重臣也都纷纷赶到。
战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谈判也是正道。一向欺负别人的多尔衮这次也不得不派出使者前往山海关,商谈接洽事宜。而谷振东也非常牛B的回道等我朝陛下亲自前来商谈。奇﹕'书'﹕网大玉儿等人气的发抖,但是把柄在别人的手上,大玉儿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等待着李无庸的驾临。
龙生九子 第一百五十三回 昭陵与福陵 (六)
第一百五十三回昭陵与福陵 (六)
“振东,辛苦了。”李无庸身着金黄色盔甲,轻盈的战靴刚踏上山海关的土地,就见谷振东带领着一干大小将官迎了上来。
“陛下也清减了不少。”谷振东神情也有些激动,毕竟与李无庸相离了半年,心里也有些感动也是很正常。
“振东,你在关外的一些动作,朕在南京听闻甚慰!振东不愧是我大唐的虎将啊!与前朝的李绩相比较了。”
李绩,唐初名将。本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入唐,赐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徒居东郡卫南(今河南浚县东南)。后来李世民即位后,建凌烟阁,被封为英国公,是二十四功臣中的第二十二位,李世民死后,又辅佐唐高宗。可以说是李唐王朝的三代元勋了。
李无庸把谷振东比拟为李绩,可见其对谷振东的夸耀了。谷振东嗜杀,在他手下死的人数不能以四位数来计较,虽然这是他的战法所限制,但是这种人在历史上,不管是谁,都没有留下什么好的下场,最著名的莫过于秦朝的白起了,杀神白起一生所杀的人数,手段之残忍,虽然不是谷振东所能比拟的,但是自从晋以来,没有哪个王朝的哪位将军打仗的时候会用他这样的战法,仁义在历代王朝中,永远是站在最高层的,象谷振东这样的将军,现在不死。但等到大局稳定后,有朝一日,哪个地方走错了一步,就会被别人翻出旧帐来,到那个时候,想不死都难。事实上,也只有李无庸这样地人才能容许谷振东的存在。要是其他的帝王,也许在攻打扶桑的时候。就被人抓来杀了,更别说委以重任了。
“陛下,这是臣的本分。”谷振东虽然在心里很是感动,但是他在表面上还是不会表现出来的。
“走,带朕去看看努尔哈赤与他儿子去。”李无庸乐哈哈的拉着谷振东那粗糙地大手朝关内走去。
能够俘获一代枭雄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梓棺,他想不高兴都难,尽管他知道带回去放在南京城给那些中原人看看是一件不可能地事情。但是在多尔衮身上取得点利息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你不拿回去,你这个摄政王也就当到头了, 尽管你现在的势力很大。
这次李无庸的到来,就是为了狠狠的刮一下后金,最好能打的他们好几年才恢复过元气来就更好了,趁那个机会,李无庸也可腾出手来,把中原地各路豪杰都给灭了。最后集中力量与后金一战,但到底能从后金身上得到多少东西,那就靠李无庸的本事了。
看着城头上升起的金龙旗,多尔衮也知道李无庸到了,心里更加忐忑不安了,对于自己的老对手。多尔衮从来就没有轻松过。果然,就在傍晚的时候,李无庸就派使者前来,告诉多尔衮等人,明日清晨在山海关下,两军中间,各带兵马五十,商谈交换事宜。看着使者那得意的模样,多尔衮知道明天恐怕不是那么好糊弄过去的,狡诈的李无庸恐怕又要出什么妖蛾子了。与李无庸有过数次交手经验地他。当然明白李无庸可不象中原以前的那些皇帝一样。把礼仪廉耻挂在嘴边上,把仁义道德当作自己的行为标准。即使自己国家再怎么差劲,也会打肿脸充胖子,拼死维护自己天朝上国的威风,这点从以前自己的祖父进攻明朝廷的情况可以看地出来,当年自己祖父进贡的不过是些山货,明朝皇帝却反馈的是大量的金银珠宝,要知道那个时候国内百姓都要饿死了。
而李无庸不同,他的行为准则与街上的地痞流氓差不多,只要有便宜就占的家伙,如今逮到这样的好机会,想不占都难。多尔衮这个时候仿佛看到了对面山海关内,李无庸得意的模样。
次日清晨,李无庸并没有让多尔衮他们等多长时间,也就一个时辰的模样,当太阳升地老高地时候,李无庸终于带着商人出身的何斌,在近卫军地护卫下施然然的开了过来。
看着一脸愤懑的多尔衮,李无庸忍住心中的笑意,跳下马来,也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一把抱住多尔衮,大声道:“老多啊!朕总算见到大清的皇帝了。”情真谊切,仿佛是多年没有见面的朋友了,可是被他抱住的多尔衮却吓的脸色苍白。大清的皇帝也有八九岁了,这次也跟着来了,李无庸这句话并没有说错误,但是却是抱着多尔衮说的,这不是说明多尔衮是大清的皇帝了吗?尽管多尔衮权势通天,但是他也不敢自称是皇帝。四面望去,果见周围的重臣脸色有些不对,当看到女伴男装的大玉儿脸色平静后,神色才稍微缓和一下。正当与李无庸说什么的时候,却被李无庸一把推开,只听对方冷冷的说道:“至于赎金的问题,就由朕的商部尚书和你谈吧!”说完就自各儿坐在一边的小马凳上。
何斌见状,抖了抖与自身不相协调的二品官服,然后从袖筒里抽出一白纸来,大声说道:“唐炎黄八年,清顺治二年,帝国皇帝与大清皇帝会谈与山海关外,大清皇帝感帝国皇帝之威,特现金十万两,战马五万匹,绢帛十万匹,粮食三十万石,帝国皇帝特送清太祖、太宗皇帝上好棺木一双。”
敲诈,卑鄙等等字眼一一闪过大清众文武大臣的脑海,饶是准备被李无庸栽上一番的多尔衮也勃然变色,护驾大将鏊拜更是抽出了腰上的宝刀,就要砍杀一番。
“怎么不对吗?”何斌神色不变的说道:“难道你们地太祖太宗皇帝没有这个价钱吗?难道你们要天下都知道,你们连自己祖宗的坟墓都保护不好吗?”何斌的话让多尔衮彻底的冷静了下来。难道说自己的父亲与兄长不值钱吗?要是这件事被中原的百姓听说了,那大清朝也别想在关内立足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个代价恐怕也太大了吧!
“大唐皇帝陛下,可否由小女子说句话。”就在多尔衮等人为难的时候,一个天籁之声传了过来,多尔衮不由地舒了口气。
李无庸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个小兵装扮地女人,又看了一下多尔衮等人的反映。心里一阵了然,当下笑道:“太后请说。朕还是很和善的。尊重女性。”靠,你和善吗。那天下就没有恶人了。
大玉儿虽然很好奇李无庸是从哪里知道自己就是太后的,但是相比较而言,眼下的事情才是大事情,如果真要按照李无庸的要求去做的话,那大清朝永远不要翻身了,就更别谈什么饮马长江了。
“陛下乃天朝上国地皇帝。在我们满人一向可以尊称为天可汗…”
“哈哈,朕还没有自大到能与唐太宗皇帝相提并论的时候,不过等到朕一统天下,,福临做了朕的藩臣的时候,可以这么称呼了!”李无庸很快的打断了大玉儿的言辞,美丽的女人要么是花瓶,要么就是个厉害角色。眼前这个女人不光美丽,更重要的是厉害,拥有与男人不相上下地智慧。什么是谈判,谈判就是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看到李无庸不在乎什么虚名,大玉儿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没想到李无庸在汉人皇帝中居然是个怪胎。不过李无庸如此好对付的话。也不是大清最大的敌手了,当下微微一笑,又说道:“不知陛下可记得两年前陛下到草原一游的情景,我大清可是送了陛下不少东西作为礼物的。”
“哈哈哈,好东西朕不在乎多地,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朕还想再来几次,东西还是别人家的好啊!虽然我大唐美丽富饶,但窥视的人也不少啊!没有这些东西来保护,朕也没有把握让我们的子民过上好日子啊!”李无庸的话加枪带棒。丝毫不给大玉儿的面子。
“大唐皇帝陛下。我大清之所以进关,也是受平西王所托。说实在的,我大清地小国弱,哪里有胆子与陛下为敌?”多尔衮旁边的一个中年文士说道。
“你是什么人?”李无庸皱了皱眉头。
“微臣清大学士范文程。”中年文士拱手道。
“原来是文程先生啊!久仰久仰啊!”李无庸拱手道。
范文程一听羞的满脸通红,身为汉人,当然知道这称呼里地问题了,按照平常,称对方为“范先生”,那就是对对方地尊称了,而称呼为“文程先生”,那就是骂对方没有祖宗了。如此称呼,范文程想不羞愧也难。
李无庸不屑的望着退入人群中地范文程,转首对福临不耐烦的说道:“小皇帝,寡人耐心有限,交还是不交。”想那李无庸久经沙场,一身威严中带有杀气,哪里是一个十岁未到的小毛孩可以抵挡的。福临顿时吓哭了起来。
“李无庸,你的条件太苛刻了,我大清做不到。”到底是母子连心,见福临被吓着,大玉儿往日的雍容与沉着也就没有踪影了,毫不犹豫的喊出了李无庸的名头。
“哈哈,既然如此,今日就到此为止吧!”李无庸拍了拍身上的铠甲,作势要离去。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的要求过分,但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道理还是知道的,反正你们都是要还的,不如我的价格开的高点,这样我可以占最大的便宜。
“陛下,小王有话要奏承陛下。”多尔衮见状,连忙喊了出来,他可不同于大玉儿,他是摄政王,所以的军事部署都是由他来安排的,今日局面他多尔衮有着重大的责任,假如今天要不回梓棺,他这个摄政王也就当到头了。只要王位还在,损失点东西算什么,东西没了,可以抢啊!黄河以北的地盘都是自己的,粮食也可以从高丽棒子那里去弄!王位丢了,想找回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李无庸望着神色黯然的多尔衮,嘴角露出一丝笑容,那是胜利者的标志。“摄政王殿下,这里风景不好,你我还是换个地方说话吧!”说着骑上旁边的亲兵送上来的疾风,对多尔衮道:“当年皇太极曾问明朝的使臣说,你们中原的皇帝能否骑马张弓,能否驰骋疆场,摄政王,请吧!”说完狠狠的抽了一鞭子,多尔衮只得上了马背追了上去。
后来据太祖皇帝的起居录记载:炎黄八年十一月,太祖皇帝与清摄政王会谈与山海关外,清摄政王感帝国皇帝之威,特献黄金五万两,战马十万匹,绢帛五万匹,粮食十五万石,帝国皇帝特送清太祖、太宗皇帝上好棺木一双。”
龙生九子 第一百五十四回 大封功臣
第一百五十四回大封功臣
“振东,看大家都来迎接你这个功臣啊!”旗舰上,李无庸亲切的拉着谷振东的手,指着南京码头上的黑压压的人群。
尽管谷振东也知道这些人,都是冲着李无庸这个皇帝来的,但是心里还是比较激动,能被一个皇帝如此看重,在这个时代来说,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李无庸终于赶在年前赶了回来,随行的还有无数的黄金与帛,当然李无庸最看重的还是那十万匹战马了,有了这些战马,李无庸又可以在两年内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虽然与蒙古、后金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是在中原的各路诸侯中,已经占有很大的优势了。而加上唐军尽是精锐,帝国军事大学的建立为唐王朝的军队源源不断的提供大量的基层和中层军官,他们有着先进的军事思想,比其他的割据势力的那些将领要专业的多,也许他们没有上过战场,但是经历了一两场战争,很快就能成熟起来。经过一年的征兵,大唐王朝的军队已经有五十万人,这还不包括在安南的仆从军队、在各府的守卫军队。只要再给李无庸一年的时间,横扫整个中原大地,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归来。”众大臣在宋献策、刘谦等人的带领下,在码头上高呼万岁。{奇}帝国又一次打了胜仗,{书}尽管这一次胜的比较卑鄙,{网}拿了别人祖宗地梓棺来威逼别人。但是总算是胜了,五万两黄金也就是五十万两白银,再加上十几万石粮草,这些可以让大唐帝国不怎么充裕的财政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只要支撑到每季度上缴的海关厘金与商业税收,大唐的财政也就彻底好转。有了银子难道还怕买不到粮食吗?“苏湖熟,天下足”。“安南熟,大唐足”。在大唐境内有那么多的粮食产地。还怕没粮食吗?
“都起来吧!这次能有如此大的收获,也是谷大将军地功劳,朕离京的一段时间,朝廷之事也是由诸位爱卿负担,功劳也是不小地。传旨,每人赏上好丝绸十匹。诸位爱卿今日就随朕到崇元殿喝几杯吧!”众人闻言心中一喜,崇元殿是李唐王朝举行大小宴会的地方。每逢节日皇帝就会在那里赏赐宴会什么的。
“大将军,请上马。”李无庸突然拉过旁边的一匹雪白御马对谷振东说道。而正在高兴的众大臣见状,心里一惊,在这个场合,众人都是走着过来的,就是有轿子也不敢骑啊!也只有李无庸才能坐上那用六披白马拉的马车。其他地文武大臣也只能跟在后面吃灰尘。今日,皇帝居然让谷振东骑上御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恩宠?试探?等等。一时间在众人的心里留下了众多的疑问。
谷振东也是一惊,连忙跪在李无庸面前道:“请陛下先登龙车。”然后跪爬到那龙车面前,一动不动,显然要李无庸踩着他的背上去。
李无庸见状点了点头,龙靴轻提,轻轻的踏在谷振东的背上。跨上了龙车。龙车轻轻启动,待行到宋献策身边的时候,突然对侍侯在一旁的太监总管秦九道:“去把军师也请上来。”
秦九神色一动,连忙走到仍然跪在一旁地宋献策轻声的说了几句,宋献策神色一变,连忙跟了上去。而等李无庸的仪仗走完后,刘谦等人才站了起来,望着趴在地上的谷振东与上了龙车的宋献策,眼睛里露出了异样的光芒。
龙车上,宋献策坐了半个屁股。而李无庸并没有注意这些。他地眼睛不时的看到外面不断山呼万岁的百姓。
“军师!朕不在朝的日子,周围的那些人可有什么动静?”李无庸突然问道。
宋献策一怔。随着李唐王朝的势力加强。除掉后金,其他人在心里只求李无庸别找他们的麻烦就不错了,哪里还敢来找李无庸的麻烦呢!刘泽清整个人都龟缩在皖城,左良玉在湖北也是与李自成对峙着,另一方面还要防备着清军,在襄阳防备曹百原的也不过五万人而已。张献忠虽然已经占据了成都,但是秦良玉那个老太婆一日都没有给他过上安宁的日子。李自成地对面有多尔衮与吴三桂大兵压境,坚守潼关都成了问题了。哪里还有精神来管李唐地事情。显然李无庸话里还有别的意味,这里面地含义宋献策是猜不透的。
但不管怎么样,宋献策还是很老实的回答道:“自从谷大将军关外大胜后金,陛下更是势压多尔衮,我大唐王朝声威震天,天下无人能及,哪里还有人敢来冒陛下龙威的。”虽然话里有点拍马屁的嫌疑,但是宋献策倒是说了几分事实。
“当年洪武皇帝登基的时候,就封功臣与封儿子的问题与刘伯温讨论了好久,朕当初建国的时候,也曾经再三的思考,但是还是先封三位王子和公主,一方面是朕考虑四海未定,这个时候封赏恐怕早了点,以后没的封啊!而另一方面,众人都不在京师,今日振东、廷臣他们都回来了,这次谷振东在关外这么一闹,清朝实力大损,短期内不可能有什么异动了,朕已经招施琅与刘启他们回来了,估计后天也会从陆路赶回来。到时候把封赏的事情给定下来。”李无庸叹了口气。
“陛下准备怎么封赏?”宋献策并没有反对,毕竟功成名就,荫妻封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封的话才有些奇怪呢!
“功劳大者封公,计有二十一人,日后再凑足二十四人,次者封侯、伯、子、男,仿唐例。非宗室,不得封王,军师以为如何?”李无庸问道。
“陛下圣明。古有唐太宗封二十四功臣,会表凌烟阁,成就君臣一段佳话,今日陛下此举,可以为我大唐更添几份气度。”宋献策这个时候心里也舒了口气。
李无庸是皇帝。宋献策他们都是臣子,而且是立有大功劳的臣子。如今大唐鼎立,中原也是指日可下,宋献策他们都是开国地功臣,封侯拜相也是必然的事情。然而在历史上,君臣之间成为一段佳话的,有始有终的,并没有多少。汉朝的刘邦,一开始就杀了大将军韩信,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更是了不得了,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赐蒸鹅,病疽毒发死,太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公常遇春长子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后因过而安置茂于龙州。自己病死了,但儿子也跑不掉;李文忠被中毒而死;沐英也被赐死,虽然他的子孙后代被世袭云南王,但还是被鸩杀了的;李善长被满门抄斩;冯胜、傅友德、廖永忠等等,都是被赐死,侥幸逃过去地。也只有回到老家的汤和了。这些人有地一开始还被封了王,但后来都是被朱元璋以各种理由被杀。如今李无庸明确表示非宗室不得封王,仿唐例,成全君臣之义。他们这些有功之臣也可以稍微安心了,只要你没有胡惟庸那样的谋反大罪,想来李无庸也会网开一面,饶其性命,顶多也是一个削爵。
“各个皇子也日益涨大,传旨下去,众文武大臣不得擅交皇子。”
“遵旨。”
“明亡其中有三。其一苛政;其二贪官;其三朋党;其五宦官;其六昏君;其七弱旅。传朕旨意禁止朋党;禁止宦官干政。违者立斩。”
“臣遵旨。”
三天后,崇政殿内庄严肃穆。在京城以及从外地赶来的数百位官员济济一堂,神情激动,因为今天是皇帝陛下大封功臣的日子,各个都是兴高采烈的,都期望着自己是那上面的一员,也可回去光宗耀祖。
随着净鞭三响,御乐升起,李无庸穿上了除掉大场合才穿上的通天冠,有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加珠翠、金博山(山形饰物),这种通天冠是皇帝在郊祀、朝贺、宴会等上才穿地。而其他的大臣也身着冠冕,一品官服衮冕,二品官服鷩冕,三品官服毳冕,四品官服絺冕,五品官服玄冕,六品至九品祭祀时服爵弁,武将朝参时服武弁,文官九品服弁服。文官朝参时戴进贤冠。进贤冠以梁数多少表示品级高低: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及国官一梁。法冠,以铁为柱,饰珠两枚,成獬豸形,是御史大夫、中丞等司法官员戴的。幞头,包头软巾,也叫四脚、折上巾,有四条带,两带系于脑后下垂,两带反系头上,今其曲折附顶。它始于北周。唐代把四脚改成两脚。两脚左右伸出,叫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两脚脑后交叉,叫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一时间大殿之上喜气浓浓。
秦九在得到李无庸的示意后,打开圣旨,首先是封二十一功臣的:宋献策为荣国公;刘谦为莱国公;顾炎武为宋国公;施琅为鄂国公;刘启为申国公;谷振东为英国公;李岩为危国公、王夫之为赵国公;黄宗羲为褒公;何斌为魏公;罗振川为谯公;曹百原为勋公;孙元化为渝国公;王廷臣为卢国公,追赠曹变蛟为兖国公,其位由长子曹国忠继承;陈大戈为蒋公,关尔森赐名郑成功,封为郑公;孔胤玉为胡公;姚启圣为永兴公;戴沧为陈公。其余众大臣或封侯、或封伯、或子、或男。尽管这些都只能是个荣誉,多拿些俸禄,但是也是光宗耀祖不是,一时间,南京城内众大臣都热闹不已。互相请客,南京城的酒水倒是消耗了不少。而随着年关将近,李无庸又对前线的将士赏赐了不少的酒水与牛羊,在不经意间,拉动了大唐帝国地经济增长,一举数得啊!
龙生九子 第一百五十五回 潼关之战
第一百五十五回 潼关之战
潼关,又是潼关,当年在这里,李自成打败了明朝军队,定鼎关中,定都长安,建立了大顺王朝,然后跃马黄河,直捣北京城下,逼的崇祯上吊自杀,一个小小的驿卒,居然灭了一个近三百年的王朝,这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李自成的一生也算是没有白来世间一遭。
而今天同样是这个千古名关,再次战云云集,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与关外的大清王朝,两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在这里展开了生与死的搏斗与撕杀。
去年五月,李自成自从山海关兵败后,匆忙在北京登基,然后就撤出了北京城,朝陕西老巢撤退。李自成一路上,为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所追迫,加上兵无战心,屡战屡败,从北京一直退到山西,然后退到西安,为了维护最后一块根据地,李自成在潼关布置重兵防守,以组织清兵西进。而由于谷振东与李无庸在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