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国-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造成这种现象的,当然也与大封朝那次由北向南迁都的事情有关。大量的人涌入了金陵,要吃,要住,自然就造成了今天这种拥挤的状况。
不过,别看金陵人住得挤了一些,但金陵人的手头上还是有钱的,估计五百文的一斤的炸鱼块,比在武陵的销售情形更加火爆。
徐英明应该早就来了金陵的,不过炸鱼店应该还在筹备之中。人员的培训,鲜鱼的供应,还有酱料也需要从武陵多配制一些,转运过来。这些并不能急在一时。不过,再慢,这年关之前,必是可以开始营业的……
他说过对金陵炸鱼店的事情,不会过问。所以也没有必要,去干涉徐英明的筹建进展……
李家在城南,与同处城南的驿馆,相距并不是很远,快走几步,不需要多长时间,他便来到了驿馆外头。
问了门下,才知钦差大人刚刚起身,还没这么快进宫,便塞了进门的银子,让人朝里面通报。
李道明大清早的一起,便听门下报上来,有人找他。正有些纳闷,是谁这么一大早地便来见他,叫进来一看,却是苏三……
苏三一边进来,一边呵呵地一笑道:“如今身份有些敏感,因此不敢让门上报大名,想着能避一些便避一些。”
李道明点点头却道:“你是无事不登门的。说吧,有什么事情要老夫帮忙的。”李道明开门见山地说。二人之间也没有那么些虚套。
“宁远想见皇上。”苏三笑道。
“这……”李道明很为难地皱了一下眉头。这个忙不是他不肯帮,而是不好帮。他可以引荐,但皇上那里肯不肯见,却是另一码事。万一皇上要是因为苏一的事情,不见苏三。那自己这个风口上出这个头,那就有些惹眼了。
“哈哈,大人不必为难。就算大人肯为苏三引荐,只怕皇上也不会见苏三。这一点苏三心里明白的……”
“哦。那宁远的意思是?”
苏三压低声道:“今晚宁远领着武陵的才子们,与金陵的才子们,有场赌诗会,大人可知道?”
“犬子便在其中,这事老夫倒已经听说了……”
“那就请大人呆会面圣的时候,把这件事,不动声色地说给皇上听,一定要说出,是宁远要出面为武陵才子抱不平的话。只要有这句话,就有见面的机会……”
李道明心下会意,却道:“老夫倒是听闻皇上颇为欣赏宁远的诗词,只是国事与私意岂可混为一谈?宁远想见皇上,只怕靠这一句话,还是不能够的。”
若是李道明做了皇上,也许不能够。但是当今的圣上,任意而为的事情,还少吗?所以,皇上只要知道自己来了,未必就会一个见面的机会也不给。不过,这话却没有必要与李道明说个清楚明白,因笑道:“大人若是能帮宁远这个忙,宁远就感激不尽了,尽人事,听天命,成与不成,宁远也不能强求。”
“嗯,好吧。这事问题不大,你且放心。”李道明点着头。心里想着,在面圣的时候,把这事当个笑话来提,并不难。除非皇上见了他,一句话不让他说,便把他打发出来,还差不多。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苏三便笑了笑,把话题扯开道:“听说徐中丞归宁了。”
李道明看了苏三一眼,轻轻地点了点头。却不明白,苏三这个时候为什么说出这么一句,便拿眼睛看着苏三,想听他接下去的话。
“人家都说,做殿中侍御史,就算是御史坐到了头。可是宁远怎么发觉那位殿中侍御史,朱国之老人家,这几天是动作频频呢?”
“喔……”李道明心中一跳,嘴里不禁发出讶异的声音。
“得了空,去看看前三天的朝报吧。”苏三站起身,便要告辞,正准备走的时候,却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又道:“呆会大人见了皇上,若是皇上要问大人:御史中丞的位置选谁去比较好?不知大人如何答应?我记得,皇上好像有问别人,什么职位谁去比较合适的习惯!”
确实有这样的习惯,自己在武陵的时候,皇上就为武陵府尹的人选,问过他的意见,那时他为何应文说了些好话。可是今天,如果皇上要问自己,对御史中丞人选的看法,他又如何答呢?
“皇上应该不会问我这个问题吧?”李道明想了想,觉得皇上不太可能会拿这个问题,来问一个将要做御史中丞的人。
第234章 邀旨
“若是皇上心里,不止一个人选,那他就会问。”苏三笑了笑道。
李道明想起苏三说起朱国之的话,不由心里有些动摇了起来。朱国之、洪金宁、和他,都是够得上资格的老御史,要真论起来,这二人都是有资格与他争的。
自己的优势无非是多帮忙了几年台务,这次又在武陵做了些实事。可转念去想,其他二人,也都有功劳背着。若真要有人给他们撑腰,谁能做这个中丞,只怕还不得而知呢?
其实,他倒不是一意地要去做这个中丞。但世人的眼皮子浅,自己辅着徐中丞做了这些年台务,若是真正到升选的时候,反把自己甩到了一边,别人会怎么看他?
真要等到那个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有了这个想法,李道明便开始认真的思考起苏三的问题。
若皇上真要问这样的话,自己还真不是很好回答。
想了又想,才对苏三道:“老夫多半会说,御史中丞需要一个有资历,有担当之类的话,最后的人选自然还是由皇上来定的。”
“那大人就别想做这个中丞了。”苏三肯定地道。
李道明眉毛一挑,看苏三说得这么肯定,心里更是打鼓。有道是,关心则乱。一时之间,李道明被苏三说得心杂,反而没了主意。
心中一急,又知道,苏三再不会害他,便问计苏三道:“那应该如何是好?”
“皇上若不问,那只怕还是倾向大人的。若是要问了,那大人想做御史中丞的位置,便危险了。所以,皇上不问便罢;若真问了,大人便一定要毛遂自荐,据理力争。”
苏三用十分强硬的语气道:“御史中丞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当的,要有雄心,要有胆子,还要有精力。洪金宁是个胆小的人,朱国之是个老头。看遍整个御史台,就只有大人能胜任。大人不用担心皇上会对大人什么想法。自荐,可是站在于国于社稷的立场上,为国家着想。试想:若是选了朱国之,难道再做二年,便又看着他荣养吗?若选胆小的洪金宁,岂不是让整个御史台,从此不敢高声说话了吗?皇上耳根子软,可人并不傻,有些话,你说明白了,皇上自然就心里有数。若是这个节骨眼上,大人还在皇上面前玩官样的文章,皇上于政务不明朗,哪里能做得出众望所归的决策?”苏三把这话一说透,李道明顿时便了悟了。
“好,老夫听宁远的。可是宁远怎么这么有心,百忙之中,还记着老夫的事情?”李道明笑问道。
“说到底是一件事。大哥的案子,金陵府的府尹是审不清,也不敢审的……所以,终归是要交三司会审。”苏三说到这里,便收住了。
李道明心思一转,便彻底悟了。三司会审,说白了,就是大理寺,审刑院,察院,这三司。事涉宗族,大理寺不会不过问;触犯了刑律,刑部的人要到场,御史台的察院有督查百官的责任。若是自己当上了御史中丞,在三司会审的时候,便是苏一的助力。因此,苏三才这么关心自己能不能当得上御史中丞。
“好了,老夫知道了。”李道明对着苏三点了点头,并没有给什么承诺,但他心里的想法是,若是有开脱的余地,说什么他也是拉苏一一把的,至少不能让他无故受罪。只是,以眼前这种局势,事情是不是能到那一步?这还很难说……
苏三告辞离开后,李道明梳洗一番,便乘驿馆备好的大轿前往大内。从御街一路往北,穿过丽正门,李道明在东府前下了大轿。
一下轿,便见吴台铭与祝天宫,从政事堂里迎了出来。众人就在阶前寒喧了几句,吴台铭便上前一步笑道:“这次在武陵的差使办得好,皇上在台铭和老祝跟前,提了道明你好几次了。你请见的牌子咱个儿台铭便收到了,连夜禀报了皇上。原说连夜就要见的,其时已经晚了,倒是让台铭劝住了。所以皇上发下话来,李大人随时进来了,便随时进去见。我们这里就不多留你了。呆会东府里要议谋逆太子的案子,今天倒没时间絮话,有话等过了这二日,咱们再说?”
李道明心里想着,你中书省再大,御史台的差使与你也沾不上边。最多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事情,知会你一声,就到了天了,有什么好话,还要专程与你说?心里并不吃他这一套,脸上却笑道:“正好今天缴旨后,老李要回府一趟,改日再谈再好不过了。”
祝天宫在一边也笑道:“那就快去吧,估摸着这会儿功夫皇上正用早膳呢。”
李道明听祝天宫这么一说,便听出了画外音。皇上的早膳,自然是不好打扰的,祝天宫这么说,自然是在提醒自己。便抬手一拱道:“那二位相爷你们忙你们的,道明先去缴旨。”说完抬腿便往大内走。
穿过禁军把守的灵星门,便有太监上前来引路,直走到崇天门外停下,一层层地报了上去,便见太监总管郭德急步走了出来。
“哎呀,侍御史大人,皇上正说着上午你要进来的话儿呢,你便来了。”郭德咯咯地笑着。知道他是个铁手的御史,手里掏不出银子,便也不拿话来挤他。
“有劳郭总管亲迎,皇上用过早膳了吗?”李道明呵呵地应着。
“倒是刚用过,就是用得不香,哎,皇上心里头不舒坦,我们这些做奴才的,心里也不好受。呆会啊,侍御史大人可不要拿那些打打杀杀的事,再来烦皇上了。”郭德一边前头引路,一边笑眯眯地道。
李道明知道皇帝的性子,只是他这言官的身份摆在这里,讲究的便是有什么,就说什么,专拣好听的说,那是奸臣所为,因此便不答郭德的话。
到了正德殿前,郭德让李道明在殿外候着,这才不紧不慢地走进殿内。不一会儿,又出来,带着李道明穿过大殿,走到侧厢才对着屋里说道:“皇上,侍御史大人来了。”
屋里传来一个声音:“进来吧。”
郭德这才一掀厚布帘子,请李道明入内。
屋子里暖烘烘的烧着地龙,人一走进去,就一阵阵地燥热,李道明官服下套着厚厚的袄子,一进门,就感觉身上就要出汗。
在郭德的指引下站定后,李道明才跪下,中气十足地喊道:“吾皇万岁,万万岁!”喊罢,便伏身在地上磕起头来。
“李爱卿平身吧。”赵普感觉李道明的声音有些儿大,不过这精气神十足的样子,倒让他耳目一新。到底是在外面办了差回来的人,这神气都与宫里的人不太一样。
李道明便躬身站了起来。
“武陵府里的那些事情,爱卿的折子上都说过了,今天朕不要听这些,因此,那些话便放放吧。其他的事情,还有说的没有?”赵普一边喝着茶,一边笑道。
“倒是有一件。”
第235章 毛遂自荐
“倒是有一件。”李道明顿了顿,看皇上留了心意,这才道:“离开武陵之前,何应文邀请臣参加‘武陵大学’的创建仪式。”
“哦,就是那个苏三倡议的义学?”
李道明见皇上对这事颇感兴趣,便接着茬儿往下说道:“这事臣之前的折子上,也有过细述。这兴义学之举,当真是与国与民,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而且这武陵大学,不是个人所有,而是请了各层代表,会同管理院务,此举也堪首创。因此,大家一公议,倒是把苏三推出来,做了第一任院长。”
“喔,还有这样的怪事。他年纪轻轻地,如何服人?”
“义学原本就是他的倡议,这义学里的设置,也都是听了他的意见。再说他又是极有才学的,又是济老的门生兼内定的孙女婿,再没有一个不同意的。只是他自己怕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当场便辞了院长,如今的院长是由济老任着的。说来好笑,弟子当了第一任,老师去做了第二任院长。”
“哈哈,这可真是墨林一大趣闻啊。”赵普微笑着道。
“不过苏三这第一任也没有白做,他给武陵大学的大门,提了一幅门联儿。济老题匾,他题联,倒是珠联璧合,这济老的字是一绝了,这苏三的门楹,也是好到了极点的。”
“什么样的门楹,让李爱卿如此夸赞,念来与朕听听?”赵普对这个比对政务感兴趣,因此很有精神。
“遵旨。苏三这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赵普点了点头,李道明又道:“这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嗯,风雨读书声,家国天下事,好。当得起传世之作。难得的是,苏三年纪轻轻的,便有这份为家为国为天下的心,这就不简单。”
李道明呵呵笑道:“再不简单,也有逞一时意气的时候。”见赵普侧着耳朵在听,便接着道:“腊八节的时候,武陵的学子们与金陵的学子们比诗,输了一阵,听说场面有些不堪。恰苏三听说了此事,已经约了各府各路的学子,今夜齐聚听雨楼,要与金陵的学子们再比一场,扳回一程呢!”
赵普笑了笑,却并没有说什么。
李道明也不知道皇上是听进了,还是笑笑并不放在心上。便把这话题放开了,把武陵府官场的现状略说了几句。赵普一边听,一边点头,便神情已经是不太感兴趣了。李道明便及时地收住了话头,准备听赵普的训诫。
赵普静了一静才道:“嗯,李爱卿一心为国,几遭毒手,忠心可嘉,下去后,自有恩赏。不过,眼下倒有一件事,要先听听爱卿的想法。”
李道明心里一突,脸上却颇为感动地道:“臣只有一颗忠心,所思所想,也尽是为了皇上,为了大封朝,不论什么事情,臣都只有直言其心的份,断不也有丝毫的隐晦,所以请皇上示下。”
“喔。”赵普被李道明这话稍稍有些打动,这才道:“徐中丞年纪大了,几次请辞,朕都以他是前朝的老臣,一力地挽留。可是徐中丞再三的请辞,只怕也是立意已定了。于是前几天,朕已经准了他的辞呈。可这么一来,御史台中丞的位置就出了缺儿,御史台是国家的喉舌,不好空置。所以,朕想问问爱卿,这中丞之位,有哪些人可堪委任。”
李道明见真被苏三说了个正着,便知朱国之在自己的背后,一定是下了许多功夫,捅了许多刀子,要不然皇上断不会拿这话来试探他。
因摆正脸色道:“皇上是属意在御史台内委任,还是属意外调官员接任?”
“嗯,按例,还应当由御史台内的御史担任;外调的官员,一时半会不熟悉情况,乱了台务,不是很妥当。”赵普笑了笑,看李道明并没有很意外的样子,心里倒是比较满意他这种不计较的态度。
“若是在御史台内委任,那恐怕只有臣一人,可堪委任了。”李道明脸不红,语不喘,平平静静地道。
赵普倒没有想到李道明会如此答,心里一时讶然,呆了半天,才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道明跪倒在地道:“请皇上先恕臣非议同僚之罪,臣才敢说。”
赵普笑了笑,摆了摆着对郭德道:“你们且到外头候着,没朕的准许,不许进来。”
一干太监都退了出去,赵普才对李道明道:“站起来说话,朕恕你无罪。”
稳稳地站起来后,李道明道:“谢皇上。御史中丞一职的重要,皇上统筹天下,自然比臣知道的更多。但皇上可能不知道,在御史台里,最讲究的是资历。若是一个没有资历的年轻御史,做了中丞,只怕整个台里,都要翻了天的。大家都是言官,都有着闯劲,谁也不会服了谁的气,何况年轻御史有时是孟浪了一些,见什么就咬什么,有时还能无事生非地来侵扰皇上圣听,这便不可取。所以,资历轻的御史不可取用。”
“要论资历,整个御史台里,有三人可用。一位是朱国之;一位是洪金宁;一位便是臣了。朱国之年老体弱,若是做了中丞,过不了二年,便又要病,又要告假,难不成,那个时候,还让臣帮办台务?洪金宁胆小,若是做了中丞,言官恐有无言之虞。有虑于此,臣才说出当仁不让的话来。臣倒不是要去争这个位置,可于公于国于皇上于社稷,这些话臣都不能不说。臣之心可昭日月,再有半点私意,所以,不论皇上属于谁,做这个中丞,臣都义无反顾地支持。”说罢,深深地行了一礼。
听着李道明说完这些,赵普心里倒是转过了许多念头,仔细地看了看李道明的表情之后,才道:“嗯,你的意思,朕都明白了。好了,就是这样了,你跪安吧。”
李道明便再次伏身叩头,缓缓地退了出来,一直走出了崇天门外,这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还好事先有了准备,不然还真有些悬……
郭德见李道明离开了,便带着太监进来。却见皇上,正提着笔出神,连忙上前磨墨。皇上这才把刚才那幅风雨读书的对联写了出来。
赵普的字,自然是极有笔力的,郭德连忙赞了一回。赵普却叹了一口气,道:“同样的兄弟,大哥谋逆,弟弟却这般忠心为国?难道说,朕冤了苏一?”
“皇上!苏大人的案子,还没有定论,眼下谁又说得清?不过,您要是真欣赏这苏三,想见这个苏三,小德子便去他偷偷地召进来?”郭德小声地道。
赵普摆了摆手,没有说话。
郭德便又道:“若召进来不方便,奴才这里还有一个法子。”说罢,轻轻地靠在赵普的耳朵边,小声地说了几句。
赵普轻轻地放下笔,略思考了一下,不禁笑了笑,对着郭德点了点头。
第236章 闲逛
苏三在金陵城里逛了一圈儿,就着豆腐脑,吃了一些糕点,这才漫步回到李家。
赵一白、吴子坤、何采臣、还有一些从武陵各州县里上来的才子们。一群人挤在小安那边的屋子里,生了偌大的炭火,正在闲话。
能提前这么早来金陵,准备明年春闱的,都是家庭里生活富足的子弟。提早来金陵,一是为了与同乡里的学子们多亲近亲近;二来也是为了能熟悉这金陵里的人事,有机会的话,可以认识一些官家,或者把才名传出去。到时候,若是选出的主考,都听过自己的名字,熟悉自己的文风,考得时候,就自然要占些便宜。
天底下的才子尽多,真有些个出类拔萃的,把文章做的锦团花簇一般的人才,他们不好去比。但是大家都是一般的才学,谁也显不出谁的时候,考官若有了成见在心,只默默的一个心意儿,就决定了谁榜上有名,谁名落孙山……
因此,今天晚上,武陵才子要露脸的机会,大家谁也不会错过,说什么也要凑一分子,说不得也要扳回一程。
何况之前已败了一场,给武陵府的脸上抹了一笔黑,要是不把这恶名给除去,那考官见了乡籍是武陵的卷子,心里先生了厌,那可就大不妙了……
“哟,这一大早晨的,全都来了。怎么?担心宁远被金陵府里,那些‘才’大气粗的公子哥儿们,吓回武陵?”苏三一进门,就笑道。
“宁远兄这么一大早晨便出了门,让咱们可是好等。咱们此来,可是来商量对策的。这赌诗讲究读得诗要多,要精,他们金陵府里的人,经常玩这些,所以自然就熟一些,咱们上次才吃了亏。这次,咱们也先准备准备,古语有云,有备无患。”说话的是随州的叶金林。叶金林在这一拔的学子中,文才也是极出众的,与赵一白等人也是老相识。
“哈,我看你们想在宁远这里,蹭一顿饭才是真的。”苏三笑道。
众人也跟着笑,确实也有这个意思,玉儿炒得菜,比下馆子可好了不知多少倍。
“你们要议,只管议,饭也可以在这里吃,但可别想着宁远会陪你们在这儿议。宁远读得诗少,自己写得诗倒多,你们议出来了,回头说给我听听便成……”
“那哪成。”众人一心要唯苏三的马首是瞻,哪里会放走他。
苏三却摆手打断众人的话道:“赌诗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宁远担着个才子的虚名,再历害还能比二个人,三个人还历害?还得是要靠着大家的。你们议,议得好了,也就是大家好。宁远今天有重要的事情要办!宁远大哥的事情,大家应该也听说了。所以,大家就不要再问那么多了。”
众人原本死活是不会让苏三松乏的,可苏三把这话一说,众人也只能无语了。大家原本只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要一心一意的扳回一程,若是苏三不说破,众人差点忘了苏三的大哥,还在狱中。
略一沉默,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问苏三需要什么帮助。倒是苏三反过来宽他们的心,让他们安心地准备今天晚上的比诗会。
众人心里明白,这事情,他们根本帮不上忙。见苏三也不似很为难的样子,就只能暂时把这事放下,坐等着朝廷里有了进一步的消息,再帮着策划一番。
苏三,陪着众人略说了几句话,让众人只在李家论诗。便与小安出了李家,往城里闲逛去了。
说是闲逛,其实真就是闲逛。
他不耐烦在李家,陪着众才子们舞风弄月,自然就是要‘逃’出来的。
虽然这段时间以来,他从一心读史,慢慢也读一些前朝的诗词,但他在诗词一道上用功尚浅,要拿对旧诗词的熟悉程度与众才子们,较一长短,他是远不如的。
因此,与其在他们论诗的时候,说不出话来,不如先避开他们罢了。在他看来,能不能在赌诗中稳操胜券,不在这一时半会能多记几首诗上。
这赌诗,其实只是金陵人的说法!说来说去,不过就是比诗。
比诗有二个说道:一是要对从古到今的诗词熟;二是要现场发挥,应接得当。
与前一世玩得成语接龙有些相似。成语接龙,要求首尾呼应,下一个接语的人,成语的第一个字,要与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同音。而比诗,其实就是一人说一句诗,诗意要相联,文意要贯通,文脚要押着折。
平日里饮酒,十几个好友在一处,你起一句,我接一句,一句一句地做下来,兴致好了,接出上百句,也是正常。不过,那是自己人,坐在一处玩耍做乐,才行的诗令。
而今晚与金陵才子们要玩的比诗,之所以,要加一个‘赌’字,其实是有些对立的意思了。
仍旧是诗词对接,但激烈程度,可就不是等闲了。一边二句,组成一诗;而且拘着每一句,都要有出处。问起来,都得念的出整首诗,说得出来历。
这个便有些难度了!
不过金陵人玩熟了这个,所以在临场的时候,比武陵人更敏捷一些,这倒是事实。
于他而言,不管是赌诗,还是比诗对他而言,其实都无大碍。受了封朝文风的影响,他也并不是做不来诗!何况他脑子里记着的诗词尽多,又多为名诗名词,引经据典更是难不住他。
只是那些诗词的出处,都是自己那个时代的古人所做下来,与这个时代并不相同,倒要想个办法盖一盖才行……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到时候,就直接推到‘无名氏’这个家伙的头上得了……
苏三一边想着这些,一边走马观花地看着这金陵城……
要说这金陵城与武陵城最大的区别。并不是这里人,远比武陵的多;也并不是金陵城的建筑风格与武陵城的大相径庭;而是,金陵城里,看得到外国人。
这里的外国人,并不是上一世真正意义上的外国人。而是吐凡、大丽、溪下、西了等国的人。当然,也是有些真正意义上的外国人的。
因此,这里可以看得到形形色色的人。苏三猜想,这些人里头,也一定有京国的奸细。
小安没有出过远门,进了金陵城后,也没像今天这么闲逛过。因此看到那些形形色色,肤色服饰各异的外国人,自然就看得眼花。
小声地与苏三道:“三爷!这些外国人,怎么都这副模样?要么脸红的吓人,要么大男人穿金戴银的。瞧他们头发卷卷儿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苏三失笑道:“不明白,可以问,但不要瞎说。什么就不是好人了?告诉你,他们其实都是很直爽的人,恩怨很分明,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肠,若是你成了他的朋友,那便是他终生的朋友。他们是真会为朋友,二肋插刀的。”苏三想起前一世,自己在大草原上的经历,那些草原上的汉子,那是真热情。
小安挠了挠头,却问道:“三爷与这些人打过交道吗?”
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苏三还真不好解释,便笑道:“所以叫你多读些书呢!书上有许多这些国家的风俗介绍,其中就提到过这些。虽然这些人中,也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但他们常年居住在地广人稀的草原,高原,心胸自然也就开阔宽广一些。再说,他们看似人少,却非常的团结。得到他们的信任不容易,可一旦得到了他们的信任,那也就算是你的造化。他们那种热情,保证让你乐而忘返的……”
看着三爷一脸的向往,好像之前体验过一般,不由的着实有些纳闷。他清楚地知道,三爷也没有出过武陵城。不过,纳闷归纳闷,没有出过武陵城,却能知道这么多,那就不是一般的人物,难怪有句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第237章 都是窗托儿惹得祸
走得累了,二人便在茶馆里点了茶,坐在二楼的窗台上一边吃茶,一边看着金陵城的风景,还有楼下来往的行人……
大冷的天,这街上却从不缺少人气,到处都是人!虽然没有达到,人挤人,人挨着人的地步,但这密度,也足够车马行驶困难的了。相比较而言,这种繁茂的程度,还真是胜过了武陵。只不过,眼前这繁荣,一大半倒是武陵人给做起来的。
若是没有苏一的事情,自己就这么坐在这里喝喝茶,听着周围的人侃侃而谈,再看看这窗外的街景,其实也足够惬意……
平平淡淡也是生活,而且这种平淡的生活,更真,更美。
“三爷,他们在谈论‘炸鱼块’块呢?”小安小声地笑道,指了指边上的桌子。
苏三早就听见了!
早上他在城里闲逛的时候,还想起了炸鱼店的事情。进了茶馆,便听到有人在议论这炸鱼块!应该是徐英明那里,启动了宣传的程序了。若是今天开始宣传的话,只怕再过三二天,这炸鱼店便要进行试营业了。算起来,徐英明的动作,也算是快的了。
点了点头,却没有认真去听他们的议论!仍然从窗口,看着外面的风光。
因自己这边,二扇台窗只开了一扇,遮住了部份目光,视线受阻有些不爽。便伸出手,要把窗子撑开。
封朝楼阁的窗子,大多数都是抬窗!往外一推,用窗撑子把窗页子撑住,便可以打开。原本这窗撑子和窗页子,是用绳索相连的,就怕这撑子一不留神掉下去,砸着人。可偏事有凑巧,这系着窗撑子的绳子,想是被雨淋得多了,早已腐了。苏三这一推,绳子一挤,便断了,实木作成的撑子,便从二楼掉了下去。
苏三连忙站起来,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