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国-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07章 放他们走
二人都是武艺高强之辈,当然知道这一拳的历害。人的头盖骨可是最硬不过了,这一拳居然能把人的头给打扁了。真是够无情够鬼手够神仙了。
二人互看了一眼,一齐把目光散开,盯回到沈众等人的身上。
苏三强忍着拳头上的反作用力,钻心的痛,让他的脑子清醒了过来。
他必须得承认,这种气氛之下,就算是连鸡都不敢杀的人,也会热血沸腾。
他完全没有料到何昊天的力气,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他有些过于紧张了。而且他也没有想到,何昊天对他的太极拳一点反手的办法都没有……
等他一扣住何昊天的手腕,他就知道,如果不出意外,何昊天算是完了。但是他却不敢有丝毫大意,不打到何昊天完全没有还手的能力之前,他是不会收手的。
高手胜败往往只在一线之间,一招失误满盘尽输,他不知道何昊天会有什么后手。如果再像刚才何昊天对付张合那般,再来一个绝杀的招式,自己哪里抵挡的来。
因此他没有给何昊天丝毫喘息的机会,一气呵成,拳脚并进。最终一拳打在了他的额头。
他并没有想过,这一拳会把何昊天给打死。但是,那种状态下,他竟打出了念力,这是一个意外,也是何昊天的不幸。
于是便出现了眼前这一幕。
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也并没有后悔,只不过死人的脸就在眼前。何昊天的脑浆子都流出来了,红的白的,在月光的照映下,格外渗人。
苏三的脸白了白,慢慢地站了起来,冷冷地看了沈众一眼,慢慢地整理好藏青的秋袍。一名张合旗下的亲兵恭敬地把他的扇子递了上来。
他微笑地接过,一张一合,仍然打开扇子,扇了二下,才把扇页往胸前一贴,对陆安道:“去看看张大哥怎么样了?这里有我。”
陆安行了一礼,便去扶张合。
张合已然站了起来,那柄断了一大截的短刀并没有扎进去多深,而且位置也靠上了一些,虽然看起来很重的伤情,其实并不致命。反倒是邓琪英这场下来,有些狼狈,脸上破了相不说,耳朵还被割断,身上也带了好几处剑伤。
“死不了。咳咳。”张合大叫一声,眼光在苏三脚下,何昊天的尸体上看了一眼。何昊天的身手,别人不清楚,他与邓琪英是有数的,看起来似乎是缠斗了一些时候,但是何昊天实际上比他们强出许多。换一个场合,何昊天根本不用那一招‘三影刀’,也能把自己毙于刀下。可是这一转眼的功夫,这样的一名强者,便死在了苏三的手里。
张合眼光复杂地看了苏三一眼,心里暗暗地叹了一口气:自己真是瞎了眼。
邓琪英看着沈周死死地看着这边,侧头对苏三道:“小神仙,那边还有个终极剑侠的大弟子沈众,我们拿他怎么办?”
苏三想了想,一招手叫来二个亲兵道:“把何昊天的尸体抬过去……”
二名亲兵见苏三吩咐下来了,忙上前把何昊天一抬,把人抬到了沈周那边。
苏三扬声对沈众道:“今天这事,不存在谁对谁错。只有胜者与败者一说。若是我们们败了,今天也逃不过这个下场。”苏三指了指何昊天的尸首,叹了一口气道:“你们去吧,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放他们走。”
沈众见苏三这么一说,又听到隐约有大批人马朝这边赶。便抬手对着苏三拱道:“技不如人,生死有命。你能放我们走,我沈众记你这个情。但是下回见面,我还是要给师弟讨回这一场,你仔细了。”
苏三见沈众这话说得也算敞亮便笑道:“冤家宜解不宜结,沈大侠好自为之。”
沈众再不说话,把何昊天一背,钻进小巷子里,走了。剩下那些蒙面人,见了这阵势,哪里还敢再留,一哄全散了。
李道明这个时候,已经缓过了劲来,上前道:“小神仙,为什么放走那沈众?这于你于我,都是大大的不利啊……”
苏三心中苦笑,自己的身手,自己最明白,他经验不够,念力也并没有练到家,真要与沈众打起来,那一准会被沈众看出破绽。
这些还都无所谓,万一这沈众也有压箱底子的绝活没有亮出来,李道明再有个什么闪失,那自己就算是玩砸了。
何况就陆安和邓琪英二人,虽然勉强挡住了沈众,可人家要想逃,那是抬腿就可以走掉的。这就是差距。
既然留不住沈众的人,那还不如自己客气一点,把人给放了。
可是这些话,他却没有办法说给李道明听。
邓琪英见李道明这么说,便帮着苏三解释道:“这沈众虽然是何昊天的大师兄,但这次明显是来助拳的。既然何昊天死了,沈众又不是林海录的人,他是不会与姑夫再作对的。只是于小神仙,恐怕有些妨碍。不过,我知道这沈众颇有些侠名,很讲义气。小神仙如此处置,他只怕也无话可说,应该还有回缓的余地。再说以小神仙的身手,就算是沈众,只怕。除非是终极剑侠来了,还差不多。不过终极剑侠,常年在终极山上闭关,已经有许多年不管俗事了……”
苏三之前并不知道这些内情,听邓琪英这么说,才知道原来终极剑侠,并不是最历害剑侠的意思,而是终极山上的剑侠,不由轻轻地一笑。
李道明见这里面还有这个情节,倒也安下心来。那边张合强撑着身子,对李道明道:“让钦差大人受惊了,张某不才,没能挡住何昊天,差点让钦差大人受难。”
李道明哪里会认同张合这话,若不是张合及时出现,他现在只怕尸身都凉了。忙上前对张合行了一礼道:“张将军这话就是看不起道明。今天张将军,还有小神仙对道明有救命之恩,道明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还是回狼头营再细说这些吧。这里还乱,万一林海录有什么后手,又是麻烦。”苏三打断李道明的话说道。
李道明自然是听苏三的安排,着二个扶住张合,还没有走出半条街,便迎上了匆匆而来的狼头营。赶紧拆了门板,把张合一路抬到营里,营里有专职的军医给张合伺弄伤口,李道明的心,也渐渐地安定了下来。
狼头营五百号人,在这里保护着他,就算林海录把城里的军队调过来,只怕也不是对手。何况林海录就是下这个命令,只怕也没人敢动这个手,毕竟武陵军的威名摆在这里……
事情到了这一步,林海录便只有坐等听参的份了。
林海录坐等着何昊天给他带来喜讯,可等到的却是何昊天的死讯。
听到这个消息,他浑身的力气,都像是被抽掉了一样,软软地坐倒在椅子里,脸色惨白惨白……
李师爷也是一脸的失色,急道:“大人,快派孟少军带亲信去街上找李道明。他们拼死了何昊天,恐怕也是损失惨重,这个时候,最是要撑住气啊。”
林海录忙道:“对,对。给孟少军下令。”
李师爷道:“大人别急,我亲自跑一趟。”
林海录忙道:“好,好,师爷亲自去,本府就放心了。快去快回。”
李师爷点点头,急急地往外跑,在院子外抓往其中一个回来的蒙面汉子问道:“何昊天是怎么死的?”
“头儿是被人一拳打死的,那人历害的紧。沈众都吓退了,我们哪里还敢动手……便散了。”
李师爷眼睛一转,心知就算孟少军找到了李道明,也是无用了。便跑出府衙,急急地走到自己在城中,偷偷置下的一处小院。见四下无人,打开门,往里一钻。再把门反锁死,房门一关,舒舒服服地倒在床上,大睡起来……
第208章 尾声
可怜林海录左等李师爷不来,右等李师爷不来,只得再派人去找孟少军。才听说孟少军,已经被钦差行辕的人拿住了,关押在武陵军狼头营里。
一众衙役发现情形不太对劲,已经自行都散了。
吴同那边见事败,收拾了家私带着家人,打开了城门,出城逃命去了。
整个城里乱成了一团,钦差早已收扰了逃出来的侍卫,到各个府衙里知会情形,并委了陆安节制城内守军,一直到天将亮的时候,才把城里的乱局平稳下去。
到了第二天早上,成批的狼头营军士,便控制了府衙。把林海录给软禁了起来。
钦差一边严令所有衙司官员照常行事,一边快马急报,一纸奏折送到金陵。
可奏折才送出去没有多长时间,便从府衙里传来消息,林海录已经自杀身亡。
李道明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松了一口气。他真有些担心林海录不舍得死。而林海录不死,吴王那边势必要压着自己审理林海录。
林海录不能审,一审就会审出更大的问题来。所以,林海录这个时候死,是最好的结果……
过了二日,皇上便有旨意下来,令李道明查抄林府,并授命他,整顿武陵府官场……
李道明这下可就威风八面了,查得查,抓得抓,直到太子爷悄悄地传了口信说:不要闹得太大。李道明这才收手。
连着几道奏本上去,又为张合顺利召抚了莫干山上匪众等事请功。
苏三因为不肯露名,又是一个平民,所以李道明也没有在折子里提起苏三的事情。倒是按照苏三的吩咐,在折子上说:“在林海录的府内找到了李家的老爷子。”云云。
虽然林海录已死,但也把这事情做得滴水不漏,这样会免去了李道明的诸多后患。事实上,这也确是林海录的首尾,只不过中途着苏三截了胡而已……
众多事实都证明林海录是罪大恶极的;而林海录中伤李道明的那些话,当然就都是子虚乌有了。
不过这些内情,在武陵官场闹得沸腾,却不能让平民百姓知道。若是让平民们知道大封朝的官员充当起了强盗的角色,那不仅是斯文扫地,还是有损官威的一件大事。因此,对外只说林海录施政不当,贪墨公银之类的官样文章。
反正林海录是畏罪死的,人死如灯灭,总要有个差不多的体面……
张合的伤势并不严重,包扎好后,第三天就可以自由活动。莫干山匪众的召抚还是他一手操办的。他的原话是:不接受召抚,立刻就打。
莫干山的匪首陈生与二当家吴春一商量,打是打不过的,其实早就想等着朝廷来召抚。所以根本不用张合劝,他们就遣散了想回家的匪众,带着近百号精干接受了召安。
张合也不区别对待,直接就把这些人分了二个队,二个当家的,一个人管了一个队,把人数报到后护卫军岳老将军那里,没过几日,枢密院便有官凭文书发下来,又把这些军士建籍造册。
这些都是细话,就不一一表了。张合这一场,虽然受了一些伤,但李道明可没少在奏子里替他美言……
他也打听到,二皇子似乎对他的在武陵府的作为,颇为欣赏。几次放出话来,暗示他效忠。但张合心里早就信了苏三的话,哪里肯露了这个风口。只把自己的前上司唐季虎将军的事情翻出来,单独写了一份折子,由枢密院递了上去。
这么做,一是为了老上司平反;二是也有自己的私心,想让太子爷那边,了解自己的苦衷,并不是为了吴王,才与林海录做对。
只是这折子上去,林海录已死,唐季虎的事情,已经死无对证。再说,这件事情也过去了七八年了,因此,这折子便被驳了回来。
张合上这折子,自然是出于苏三的授意。驳回来,也在苏三的猜测之中。张合事先已经猜到,也没有太过在意,可他却没有想到。过了几日,枢密院有行文到武陵府,说:枢密院已然撤去对唐季虎往日罪行的裁定,所有档记也一体销毁了。
这其实就算是给唐家翻了案。张合大喜,若非不能喝酒,他一定会喝个大醉。有心想找人说说心里这份高兴,想来想去,也只能找苏三诉说诉说这衷肠。
却不料这小子,好像失踪了一样,苏府不见人,思友书院也不见人……似乎是有意避着他一般,想着他说过,要好好地过平静的日子,心里倒是信了这话是真的……
苏三确实是有意要避着他。不仅是他,还有李道明等人。
在城内安宁下来后的第二天,他就偷偷地住到了胜老的府上。
胜老出门前,交代过管家,这老宅子,苏三随时都可以来住。因此他只知会了周老爷子和李老爷子一声,独瞒过了自家的老爷子,带着小安和玉儿住到了东湖……
每天只是钓鱼取乐。
这其间,接到唐丽的消息,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口信中,唐丽说并没有杀死杜如悔,而是把杜如悔给关了起来。并说杜如悔要见自己,还有杜如悔说的什么:见了面,一定不会杀自己的话……
苏三对唐丽擅自作主的行为,有些不太满意。他有时候,有些霸道。吩咐出去的事情,哪怕是错的,他也会硬着头皮让人去完成。他总觉得,做事要有股子劲道,讲究一个不折不扣,如果什么事情,都有松动的余地,那事情办到最后,就会走样……
不过他想了想,也无法完全去怪唐丽。严格意义上,唐丽并不是自己的手下,这是其一;再说唐丽也没有经过自己的调教,不知道给自己办事的规矩,这是其二;所以,唐丽自己做主,没有立刻杀掉杜如悔,他虽然心里不高兴,但也没有过于计较。
只是,他并不是杜如悔想见,就能见的。
等着吧,等自己哪天心情好的时候,顺道儿再去看看这个杜如悔吧。
因此,每天里便是去钓鱼,或是在舍下与小安玉儿打牌……
苏东山最近有些摸不着头脑。从上次周济直接到府里替他的干孙女求亲开始;到那日宴席上,自己那个儿子谈笑风生;再到如今的钦差大人派人在门下专等苏三。便是那一向少进武陵城的武陵军将军张合,这些天也是三天二头地亲自到府里头坐地。
害得他,整天里提心吊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几番旁敲侧击,也问不出对方找苏三是什么事情。
不过,不管是钦差那边的来人,还是张合将军亲至,言语之中却都是透着客气,因此提心吊胆的时间少了,这好奇心倒突突地直跳……心里想着,应该不会是为了那宴席间做的几首歪诗,便这么待见苏三,却也实在想不出,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些人,这么热心。总之,这心里是不妥贴的。
苏三在东湖边碰着了刘老和徐老,二老便把宋平等一帮学子,给叫了来。
苏三倒是喜欢与这帮特朴实的人混在一处,谈笑之间也尽是无拘无束的自在。
武陵大学的地点已经定下来了,却是原来的林府。
第209章 高谈阔论
李道明查抄了林府的许多家产,还有地契房屋,请了旨意就地发卖……
因听济老说起武陵大学,正是苏三的倡议,便做主把林府给贱卖了……
便是贱卖,那一千几百两的银子,只怕也买不到这偌大的林府。可是李道明在武陵府那是灸手可热的人物,谁不捧着他一点,托着他一点。
他一句话,也许就摘了人头上的乌纱;一句话,也许就把人抬上了高位。这武陵府里的官员,哪个不巴结?
这其中最巴结李道明的,便是何应文。
在这次林海录事件中。何应文一直是死心蹋地的给吴王卖命的。因此,吴王那边已经在保举何应文来做这个府尹。
皇上那里却没有最终定论,似乎有些犹豫。在最近一本回给李道明奏折的朱批上,问他武陵府的官员有谁可以勘用?还是需从外省调派大员?
这样的朱批,一来显示出皇上对李道明的信重;二来,也表示李道明的一句话,也许就决定着何应文能否顺利出任武陵府府尹。
只需要李道明在下一次奏折中,为何应文美言几句,那何应文出任府尹,基本上是铁定的事实。
何应文因此必须要力挺李道明……而李道明想把武陵大学办起来的事情,就是一个机会。
他所在的提举常平司,就管着学政的大权。他大手一挥,便从司库里拔出五万两,助武陵大学买下了林府……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无非是把提举司库里的钱,变成了府库里的钱而已,只要他当上了府尹,那还是他的钱……
李道明对何应文这个举动,当然是认可的。他心里自有一杆称,既然吴王已属意何应文,那自己不妨做个顺手推舟的人情,已经得罪了太子爷,没有必要再去得罪一个吴王,就算何应文不这么巴结他,他也要是为何应文说几句好话的……
何应文这边有了举动,那些大小官员们当然也是闻风而动,这个捐钱,那个捐物,还有人帮着规划,翻新林府。一个‘武陵大学’竟然在几天之间,变得风风火火、有模有样……
宋平在说起这些的时候,总觉得有些难以相信,就好像是做梦一般。
苏三却对这些淡然处之,他更关心的是‘武陵大学’将来的发展。既然是学院,那就要以‘学’为主。事实上,这样弄得满城皆知,反而不利于学院的宁静。他也担心宋平等人志得意满,从此自大起来。这得来的容易,败下去也快,他不得不提醒他们几句。
宋平几个人过来的时候,确实有些心猿意马。苏三当头棒喝了几句,把这些表象一一剥去,大家才发现,现在的学院还只是个空架子,许多真正意义上的事情,还没有去做。因此,一个个都静下心来,与苏三讨论接下去要做的事情。
苏三也很是动了一番脑筋,主要就院规院训,还有办学的宗旨,进入的准则之类做了具体的规范。又建议成立学院的董事会,一切学院的重大改策,都要在这个会上讨论表决通过。
这些东西都是新东西,让宋平等人消化掉,就花了不少时间,再让他们从理解到坚决执行,苏三更是费了不少唇舌。
好在宋平等人这几天已经被苏三这一套一套的理论给震得死死的,对苏三说的话,那不仅是全盘接受,而且是一字不落地吞了下去。
苏三道:“因为是大学,大家都可以来学。以后就逃不过一个‘公’字。虽然你们是第一批为大学做出贡献的人,但是你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你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也许五年,十年后,你们就要离开大学。你们离开后,大学却不能倒,所以就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只要这个机制在,我们这个武陵大学就不会倒,就可以不断地造福穷困的学子。”
苏三又道:“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士子们有好的条件,可以接受好的教育,因此他们往往站在比普通人,要高一层的位置上。打破这种局面,就要重视教育。今天我们在武陵办了大学,明天我们就可以去金陵办大学,然后各个城镇都可以办这种大学。只要穷人的子弟都可以读上书,那大家的起跑线就差不多扯平了。”
苏三还说:“财务是大学,生存的根本。因为是义学,所以穷学生是不用交钱的。但大学办出名了,富人家的子弟也想来大学进学,怎么办?好办,交钱。交比其他地方更多的钱,这个钱不叫学费,叫赞助费。交了钱的学生,并没有什么特权,吃要一样,住要一样,不许带书僮丫头之类的,要与伙伴们同吃同住,同苦同乐。”
苏三最后说:“穷人的孩子,很懂吃苦。但做学问,不是死读书,要活学活用。人情炼达即文章,一味地作学问,不管世情,不学人情,便是做出了一些学问,也根基不稳。自强是好事,太强了,则易折,因此也要厚德……我看武陵大学的院训就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好了。”
宋平等人,每次从苏三那里回来,都是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就好像全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一些。
自己在私底下踅摸了半天,一点头绪都没有的问题,到了苏三那里,几句话的功夫,就总能让人顿悟。同样的感觉也出现在身边这些朋友们的心里。
他们在一起说起苏三的时候,最后终要把他归结成二个字,那就是:奇才。
不过他们眼中的奇才,现在只对玉儿做的吃食稍稍感兴趣。除此之外,他对其的事情,一概不感兴趣。
至少苏三本人以为是这样。可直到有一天,虞凤跑到了东湖,苏三才发现,自己还有其他一些牵挂在……
虞凤是从唐丽那里知道苏三就藏在东湖的。其实知道苏三在东湖的人,还有周济和周盈盈,李老爷子和李月儿。李老爷子和李月儿,虞凤是问不着的,周济与周盈盈那里,她却并没有想起去问。因为,虞凤根本就没有想过去找苏三。
可事实上虞凤却是找上了苏三,这里面其实有个缘由……
一日,因是中午时分,青风楼里还没有开始营业,虞凤正在楼里静坐,便想起苏三。
‘也真是怪事,这苏三只叫自己装病,说林家过不了几天,便顾不上自己了。后来,林荣也不见来,又过了几日,林海录竟然在府衙里畏罪自杀了。’
‘这些事情,苏三一定是知道内情的,要不然他不会在自己面前,说出“拖一拖”的话来。’
‘可是,他一个富户家的子弟,怎么就那么笃定,林海录就会顾不上自己呢?他有什么神通,使得又是什么手段……’
‘唐氏兄妹最近与他也多有往来,小小的年纪,有时候感觉他有些孟浪,有时候却显得超乎寻常的沉稳。’
‘自己看着这青楼,每天迎来送往的,原以为练出了一些看破红尘的心境。可怪怪的,这苏三却总让人心神不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让人不自禁地去看、去想……难道自己三十多岁的年纪,倒让一个毛孩子给扰动了心境?’
‘他倒是一付看见了自己,眼睛里便有些拔不出去的架式,自己也自然可以看出他心里那点心意,可是他是真心实意的吗?’
‘哎呀,好端端地怎么就想到了这些?真是羞人……如今林海录也死了,老爷的仇也算报了。我这青风楼有没有,也没什么意义了。怎么感觉仇报了,生活反而没有了奔头一样呢?’
虞凤怔怔地想着这些,靠在窗边看着后园里的景色……
第210章 小插曲
只听楼下,几个早起的姑娘们正在笑闹。
一个说:休要来拿这些陈年旧事来恼我,过去了的事,难不成还要翻旧帐?
另一个说:就是要翻翻这旧帐。没有听说吗?原武陵军的唐将军,都被翻了旧帐,平了反;如今,你这旧帐翻出来,可不是平反,而是要抓进牢里喂老鼠的,哈哈……
虞凤不经意间听到唐将军几个字,浑身打了一紧,忙对着下面叫道:“你们都在说什么呢?”
“哎哟,扰了妈妈春梦喽……”
“打你这没有遮拦的嘴,刚才你说什么‘唐将军平反’,是怎么回事儿?”
“这还是卢姐说给我听的呢?说是府衙门外贴了告示,给唐将军平反了……”
这边话还没有说完,虞凤就在楼上缩回了头。“妈妈这是怎么了……这话没说完,人就跑了。”
虞凤确实是小跑着到府衙门外的……往告示栏里一看,只见不小的告示栏上,贴了许多告示,二名侍卫就守在告示栏下,不允许人靠太近……
虞凤一张一张地看过去……有告示林海录罪行的;有告示官员裁撤的;有告示莫干山匪人接受召安的;最后才看到最新出来的一张,上面公告着原武陵军将军脱罪,一应处置俱都收回的公告。并从府库中补给唐氏后人,白银五千两以示抚恤。
五千两只是一个意思。唐家当年被抄的时候,家产岂值五千两,上百个五千两都是有的。若不是根本没有料到会被抄家,怎么安排,也能给唐氏兄妹留下许多东西……
不过,她现在还能希望些什么呢?平了反,老爷在天有灵,此时也该可以瞑目了吧。
想着这些虞凤的眼泪都流了下来。
回到青风楼,把楼里的事情,简单地交待给卢姐之后,便请了马车,紧赶慢赶地回到了虞村……
虞村是她的娘家……不过家里的亲人早已经不在了,只有村里的一些本家,还在走动。这几年,她在青楼里赚了一些钱,乡亲们背地里虽不待见她,但面子上也还亲热,因为她还算大方,逢年过节,都有丰厚的礼物过来。
世人眼浅,一点东西,便可以打动人心。她其实并不需要这样做,但唐氏兄妹住在村子里,要避人耳目,不得不多方打点。
好在这些年都平安地过去了,如今唐家更是昭雪了,再也不用担惊害怕了,这天下之大,哪里不可以去得?
赶到虞村,虞凤把这事情与唐氏兄妹一说,唐丽与虞凤当时就抱头大哭了起来。倒是唐超的神色有些淡然,呆呆地看着窗格子外的夕阳出神……
等唐丽与虞凤二人的哭声稍息,唐超才轻轻地说了一句:“唐家能平反,要谢一个人。”
虞凤奇怪地问道:“谢一个人?谢谁?”
“三爷。”
“三爷?”虞凤有些纳闷,这三爷是谁。
唐丽道:“就是苏三。”
虞凤更是不解了。
唐超从怀中取出一张便条,递给虞凤,又对唐丽道:“你把事情说给小娘听吧。”
唐丽见虞凤不解,便把如何认识苏三,其间又做了些什么事情,一一说了一遍。
有些事情,虞凤是知道的,有些事情虞凤是不知道。她实在是没有想到,唐超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要为苏三打下手。
她有些迷糊地打开手上的纸条,上面写着:张合是季虎将军的旧部,也是令尊的旧好,我已嘱他奏辩唐家冤情。另有书信到大哥苏一处,嘱他为唐家辩言。李钦差处也会有密奏上呈。唐家平反,指日可待,汝为人子者,可告慰先灵矣。
虞凤呆呆地看着这端正的小楷,认出,这正是苏三的手笔……心里突然一阵感动,又突然一阵茫然,整个人昏昏的,不知道想些什么,只觉得心中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蠢蠢欲动。
她在虞村住了一夜,第二天便返回了武陵城,只是她没有进城,而是直接就去了东湖边。
虞凤找着了正在钓鱼的苏三,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对唐家有大恩,你想让虞凤作什么,虞凤无所不从。”
说这话的时候,虞凤的脸红得像红鲤。而听到这话的苏三,硬是愣在原地,足足发了半天的呆……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道:“真得什么要求都可以吗?”
虞凤点了点头。
“包括陪我睡?”
虞凤的脸又红了一些,但仍然点了点头。
可苏三却把鱼竿一扔,一‘哼’声,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虞凤一呆,赶紧几步拦在苏三的身前道:“怎么?你不是喜欢虞凤吗?嫌妾身老吗?”
苏三冷峻地看着虞凤,虞凤却昂着头,硬顶着苏三。
“你不老。三十一二的年纪,在苏三看来,正是女人的好年景。苏三也承认,对凤儿有好感。可是,你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苏三有些气愤地道。
“……”虞凤有些不解,自己怎么样了?你对我有好感,我这不是在回报你吗?
“什么要求都答应!报恩吗?笑话,我什么时候对你施恩了?我又是什么时候,要求你报恩了?你是谁?你不过是唐季虎的小妾。你倒是有情有意,你倒是从一而终,你干脆去立一块贞节牌坊,立志终生不嫁,也永不上别的男人床好了。为了一个死人,你就什么要求都同意了。你以为苏三是什么人?嗯。”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