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国-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梅进便一挺身子,走到众人中间道:“这个主意,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主意,但梅进料定苏三这次不回金陵都不行。”

众人互看了一眼,对梅进口中这个让苏三不得不回的主意,就更加好奇了。

梅进见所有人都在用心听了,便一转口风道:“其实梅进也算是苏先生的门生。苏先生在金陵时便尽心于国事,在朝中风评颇佳;随后又应皇命,空手组建定国军,并在平台关前,恶战京军,首战便昭示我封朝军力强大;溪下国被定国军一举攻破,苏先生居功至伟。于朝廷这么大的功劳,却被我等如此猜议,是个人心里都不会舒服。”

所有人一愣,再没有想到梅进在这里竟然为苏三说起了好话。要不是明知道他是徐江锦的门生,而徐江锦又是最想苏三失势的人,他们立刻便要反唇相讥了。

梅进又道:“所以,朝廷对苏先生这样的忠臣,再这么猜疑下去,怎么能行?梅某准备暗中联络苏先生的门生,为苏先生正名!请皇上赏赐苏先生,爵位上应该再上一层;苏先生新组建的新军也应该让枢密院准籍;这些自然都是应有之意。不过,仅仅只是这样,似乎并不足以赏赐苏候爷一战而灭溪下的大功。所以,我等准备力请皇上,请求皇上破例将和怡公主下嫁给苏三。吉日便可择在三四月间,届时!”

“届时,苏三就必然要回金陵领旨纳赏谢恩完婚!”有人接口道。

梅进点了点头道:“不知诸位大人此法可行否?”

厅中众人皆沉思了半刻,许文臣先开口道:“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只是苏三已有妻室,公主下嫁如何说辞,尚要计较。否则,只一个封赏,苏三再找推词给推开,不肯回金陵受封,到时候封赏已经出来,终不可能就收回来。到那时,我们可就是有苦说不出来了。”

梅进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因此对着四周打了个团揖道:“这就要各位大人用心了!依梅进看来,皇上既然心中还有苏三,只要有个说词,应该阻力不大。梅进倒是担心,苏三会一力拒绝,反倒找许多借口要逃婚。”

便有人道:“自古以来,婚姻都有父母做主!我们不若派专人往武陵走一遭,让苏三的父亲先答应了,再请皇命确认了这件事情。便可确保此事无虞。”

“还有其他的朝臣那里,我们也要多做工作,要让所有人都不要反对这件婚事,只要所有人都同意了,苏三不同意也要同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觉得这个法子比较可靠!虽然这样一来,就算把苏三给骗回金陵之后,也不能再拿抗旨那些事情找他的后帐,但只要苏三回到金陵,朝臣一齐用力把苏三控制在金陵,还是有把握的。

关键就是要让苏三离开军队!

苏三手里没有了军队,定国军中又没有了苏三,大家用起手段来,那阻力可就小了许多。

计议已定,众人又议了议把苏三骗回来之后的计划,便都散下去准备了。

梅进候着人都走了之后,这才对徐江锦道:“徐相觉得苏三会上这个当吗?依苏三之才,只怕一眼便看透了我们的用心。”

徐江锦道:“他是有功之臣,我们一味怪罪,他自然有底气与我们硬对硬的来。就算是硬到最后,他反了,那也是我们逼反的。可是现在朝廷封赏他,并且许亲,这样的恩赐,他还拒不回金陵,那天下人怎么看他?军中的人怎么看他?所以,他就算看透了我们的心意,也必然会回来。”

第580章 密议(2)

“定国军是他一手创建,就算他离了定国军,我们有没有机会把定国军控制在手中,还是个问题!徐相就这么笃定吗?”

“天底下有几个像苏三那么胆大的人?苏三敢抗旨,我就不信苏三手下的那帮人,也敢抗旨!皇上是信任苏三不错,可是皇上心中未必不担心苏三功劳太高,影响到朝廷的基业。撤去苏三军中职位,给他一个公爵的名头,高高地把苏三捧起,这样的事情,皇上心里不说,或者顾着脸面不去做,但是一旦成为事实,只怕皇上心里还是很乐见的。所以,苏三不回来则已,一回来,他想再回到军中,只怕比登天还难。”

梅进想了想去,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顺利。虽然这个主意是他想到的,但是他并不敢肯定苏三被会受制于人。

就算苏三没有拥兵在手,他在朝中的影响力还是巨大的很!不领兵,回到金陵,他还是要任职的,难不成徐相还有本事把苏三给空置起来不成?

梅进心中虽然觉得有些不太妥贴,但徐相认为没有问题,他也想不出一定会出什么样的问题,并只好按下心思。不过,连许文臣那样的老滑头也觉得事有可为,他也就放宽了心。

只是这事情,也不能变化太快,总不能昨天都吵着要拿苏三下狱,转天就又吹捧起苏三吧。因此,这事情总归要有一个转变风向的时机,并不能急在一时半会儿。

而远在中兴城的苏三,倒是很快就知道了徐江锦这次密议的全部内容。

听到太子党这样的商议之后,苏三便把定国军的主要将领,包括忙于收编溪下军队的张合,都叫到军部议事。

望着唐超,安得海,张合,邓琪英,张工,陈明江,曹青松,余金光等人,苏三便把太子党人最新的动向,告知了众人。

张合听完后第一句话便是:“三爷,这个亲成不得!您可不能回金陵,回去容易,再想回来,可就难了。没有你在这里坐镇,这么多兄弟,那就得抓瞎,三爷苦心经营的这些局面,只怕轻而易举就要被朝廷里那帮无用的权臣们给破坏了。没有了三爷,我们这些人靠谁去?岂不是任人宰割?可是,少个女人,对三爷来说那根本就不叫个事;再说,您要是真成了皇帝的女婿,三爷让大家心里面怎么去想?三爷明里暗里一直在说的那什事情,又让大家如何去理解?所以,张合以为,三爷不能回;不仅不能回,而且这亲也是能推便推。”

能坐到这里,参与这件事情议论的人,多少都明白苏三想做的事情!苏三自然也不会留有异心的人,在定国军中共事,所以能呆在这里的,都是苏三考验过了的,值得信用的心腹之人。

这些人,一定是要具备指哪打哪的忠诚!就算现在他下令全军打到金陵城,坐在这里的人也不会打半个马虎。

所以,张合才会这么直言不讳!

什么叫明里暗里一直在说的那些事情?这个大家自然是心知肚明。因为苏三根本没拿这事隐瞒在坐的众人。

跟着他,却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的人,他是不会让他们进入定国军的核心地带的。

安得海虽然是最晚编入定国军的溪下降将,但是他对苏三将要做的事情,却知之甚深。他被迫投降了定国军,一来是因为国主的命令;二来也是对苏三极为钦服。在安得海看来,若是苏三没有反叛封朝的心思,那他反倒不太想受制于苏三。正是因为苏三透出这方面的心意,安得海才诚心归服。

“金陵城里的事情,安某知之甚少,就不去说了!”安得海觉得自己最好说上两句,否则自己一个降将,却默视苏三回不回金陵的问题,回头别人该说他希望苏三回金陵,自己好寻机谋变了,因此接着说道:“眼下,张将军正在整编溪下军的关键时候!若是没有团结一致的定国军在这里守护,万一生变,只怕情势会很麻烦。就算是已经整编进入定国军的原翔庆军,也还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寻找真正的归属感!所以,这个时候,大人尽量呆在定国军中,应该是最明智的决定。”

其他人还要说话,苏三却一摆手道:“皇帝要下罪于我,逼着我反,那反也就反了;反了之后,世人还会说是皇帝错信了奸臣,逼反了忠臣;可皇帝要封赏,要嫁女,无论是于公于私,宁远都必须回去;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情形下反出去,将失信于天下,失道于天下,久后必为所累。所以回金陵是必然。因此你们说得再多,也是白搭,不如好好想想,宁远回到金陵之后,这里会碰到的问题,你们将如何处置。”

所有人被苏三这果决的话都封住了口!细细地想了想苏三话里的意思,也着实是有些为难。若皇帝真得是封赏了下来,只怕形势所迫之下,苏三也必须是要回金陵一趟的。

纵使苏三有了反心,也不能在这种情形下反,否则真如苏三所说的一般,将失信于天下。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是信义为天下。谁肯与不守信义的人打天下呢?

“还真是难办呢?”张工挠着头,感觉这事不好处理。

陈明江倒是说道:“有定国军在这里,只要我们不让外人把手伸进来,大人就算回到金陵,朝廷里的朝臣也不敢把大人如何!”

张工反问陈明江道:“那朝廷要是下令,把三爷给换掉。我们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同意的话,那就是让人进了定国军!不同意的话,就不对三爷不利。”

陈明江笑道:“张头,你也不想想!整个定国军都是三爷打造出来的。这支军,就算朝廷派人来,也没谁能治得服;不过,真要是朝廷派人来,咱们闹得越凶,越没有法度,那三爷在金陵就会越安全。因为,整个朝廷就只有三爷能控制得住这个局面!”

第581章 密议(3)

唐超也点了点头道:“定国军从建立之初起,受朝廷的控制的力度就微乎其微。若是前护卫军和后护军的那支联军,只怕与朝廷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定国军,谁要敢伸手过来,只怕不易。如果真要是有人敢挑衅定国军,那我们就手起刀落,先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要是前护卫军,敢对我们动手,那我们就狠狠地打回去。打得越狠,打得越凶,对三爷越有利。”

邓琪英道:“万一有人对三爷不利,谋害了三爷!那我们可怎么办?”

“这种事情,出现的可能性倒是极小。”张合知道苏三在金陵城中的力量非常强大,因此对邓琪英这个说法,并不认同。

“这次回去,皇帝是打着赏赐的名头。就算有人对三爷不利,也不敢在明面上做什么手脚;他们若是想来暗的,只怕还不是三爷的对手。到时候,三爷带两百特战队的队员去,谁想用宵小的手段动三爷,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我所担心的,不过是三爷回去了金陵,再没有机会离开金陵罢了。”

苏三笑了笑道:“其实你们想得都太多!若是本帅告诉你们,这些朝臣们暗中商议的这个计划,主谋其实就是本候的话,你们只怕就不会一会担心这个,一会担心那个了。”

所有人一呆,再没有想到这个计划的原始策划人会是苏三。

“再给他们一点时间,他们自己或许也会想到这个主意!只是苏三却等不了他们想到这些,现在已经二月底了,过了三月,天气就开始转暖了。最近探报显示,京军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许多调集物资的举动,都显示京人对封将有一场大战。”

“虽然京人准备开战的时间不可控制,但至少不会在没有准备齐全的这一两个月!所以,趁着这段时间的空闲,让朝臣们把这件事情先做出来,把毒牙先清清,免得前线不稳的时候,他们还在后面给宁远使绊子。”

“其实这事对宁远来说,也是好事。捞些实际的名头,在朝中的话语权会更有大一些。至于回到定国军的事情,京人正在给我准备借口了,只要大战一起,朝廷就是十万分不愿意放苏三回军,也不得不放了。”

张合听到苏三这番说辞,翻了白眼道:“敢情三爷早就想着把这一摊子的事情,又压在我们的身上,自己好去金陵享福啊!上回也是这样,平台关一战之后,听说三爷回去之后,是享尽了齐人之福,这回又把一个公主给拘在了身边。不行,三爷您不能走,张合不让你走。”

众人看到张合搞怪的表情,皆都‘卟哧’一笑。知道苏三早把这些事情给料想到了,便一扫刚才担心的表情,开始商议起如何应付苏三走后的局面。

这才是苏三召集众人前来商议的重点。苏三的想法是,在没有走之前,便把身上的担子给转移出去,等到大家都适应了自己不管事的格局后,他再走不迟。

定国军中的事务,苏三决定全部交给唐超代管;溪下国的一应事务,都交给张合与安得海办理。这些苏三都不担心!他相信,定国军与溪下这边,朝廷就是想过问都难。

唯一担心的是西五路!西五路一直是祝河林与刘云在那里。祝河林处理政务,刘云的新军负责地方军务;自己若是一回金陵,首先被收回去的便是四品官员的任用权。没有了这个权利,祝河林是不是坚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这对祝河林倒是一个考验。

西五路目前可是他的粮库,加上那里与香阳,成都府,溪下都是连动的中心区域!是不容有失的。所以,议来议去,就议到了西五路。

大家一致觉得也该给祝河林一个表示的机会,若是祝河林不明白三爷的心意,轻易地便倒向了朝廷,那大不了就是除去罢了。这事可以交给原来在祝河林身边做过事情的黄平去处理。

到时候,最坏的结果也只是西五路变乱的局面,不过有刘云军在那里,朝廷占不到便宜!

再说,西五路在苏三的眼里是看得极重的,但在朝廷那帮朝臣的眼里,只怕对付定国军才是第一要务。消解定国军,与控制西五路相比,只怕朝廷里的那些太子党们来说,多数会选择前者。毕竟定国军是一支对苏三忠心到什么样的军队,朝廷里的大老爷们可不知道。

他们宁愿相信,定国军中的将领都是想着要升官发财的俗辈,所以从定国军中下手的可能性极大。

于是,大家又商量着怎么应付金陵城将会派下来的官员。议着议着,竟然开始说谁唱白脸,谁唱红脸,如何糊弄朝廷来的官差了。

眼下的定国军,只有近千人是原封地的军人!这近千人也多不是金陵人,而是来自封朝的各地。这近千人虽然是老定国军,是定国军的中坚,但也是受苏三影响最深,最笃定跟苏三的人员。

随后进入定国军的军人,却多是在中都以南,平台关以北招募到的,对封朝的归属感并不是很强。如今随着溪下人的加入,更是让整个定国军里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多元。

而定国军本身就是一支特别的军队,从上到下都与封朝的军队透着本质上的不同。再加上大半年来,一直深入军中每个角落里的思想工作,苏三在定国军中的影响力,已经上升到一个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这种影响力,决定了苏三在定国军中的位置没有人可以替代;也决定了定国军很难认同不是出身定国军的军人管理。所以,谁想从金陵跑到中兴城去接管定国军,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苏三已经料定朝廷那帮朝臣们的算计会落在空处,就眼前的形势看,除非真有人能在短期内掌握定国军的同时,又能策动‘听潮轩’背叛,还能把成都府内的秘密基础连根拔起,否则想动摇他的地位,难如登天。

这样的人,这样的势力,依苏三来看,显然是没有的。当朝的皇上,太子,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就算是具备这样的能力,苏三为了和怡公主,说不得也要冒一冒险。

第582章 再回金陵(1)

因此,苏三在中兴城一准备停当,不等封赏的圣旨来到,便带着十余名亲卫,悄悄地回了河南府。在河南府呆的两天里,苏三又专与祝河林沟通了一番之后,才偷偷地过了平台关,一路往金陵城而去。

此时,余荣兵早已先苏三一步,领着三百特战队成员,先行潜往金陵城,到听潮轩内报道。

为了确何万无一失,唐超在苏三离开中兴城之后,便命张工领本部五千人,移驻香阳城!

从香阳乘船,两日便可兵临金陵城与武陵城之间!一旦有虞,有五千定国军在手,什么样的刺头都可以碰上一碰。

自苏三离开中兴城之后,唐超与张合,安得海,陈明江等人,都加上了小心。

唐超加紧了对京情报工作的整理,而安得海也渐渐开始融入定国军,俨然成为继唐超之后的定国军第三号人物。定国军向来是用实力说话的,安得海后来居上,并不是说他在翔庆军中多么有威望,所以才坐上了定国军的第三把交椅,实在是因为安得海确实是有一套,而且四十多岁的年纪,竟然还能如此快地接受定国军的各项军规,思想。表现出比年轻兵士都要强壮的体魄与实力,这让定国军的核心将领都钦服不已。

倒是陈明江所处的政治部,十分的吃紧!杜兴那里,刘云那里,按照苏三的要求,都要挑选思想合格的干部过去加强思想工作!政治部要把影响不断地扩大,不仅要对定国军不断地加强控制,其他的新军也要加强控制。要及时的掌握各军的思想动态!

这个任务,无疑是很重的!并不是说,派一部份人过去,就完事了的。何况,他手里已经到了无人可派的地步。而在这个时候,张合又跳出来,让他给新编的溪下归附军建立政治分部。这又是一个急务,所以陈明江每天是忙得焦头烂额,所有的时间都在不断地挑选思想政治过硬的干部,随后是无休无止的内训。

好在,这些工作,之前都是一直在做的,也做得很熟,否是陈明江就是哭也哭不出来那么多能符合要求的政委和指导员。

等到苏三离开后半个月,朝廷才有对溪下国一战的恩旨下来。可是传旨的公公火急火燎地到了中兴城,却被告知,苏三已经在回金陵的途中!

等宣旨特使又急急地转回头,苏三早已回到了金陵城多时!

边关大将,没有旨意是不能随随便便回金陵的!但皇帝之前便有准许苏三回金陵的旨意,所以苏三不加声张的回到金陵,其实也无可厚非。就算有人要叫真,苏三也可以找了一万种理由来辩护。

只是金陵城的许多朝官都巴不得苏三回金陵,再也不会计较他是怎么回来的。

不过,苏三突然提前回到金陵,还是打乱了许多人的节奏!原本他们的计划,是想趁苏三在回来的路上,请旨断了苏三的后路,可现在苏三突然出现,他们当着苏三的面,行事就不能不有所顾忌了。

苏三回金陵后,先去见了皇帝!

皇帝见苏三直接就回来了,心中更是对苏三放心!君臣握手言欢,苏三更是把中兴城之战前的形势,如何紧迫,如何需要保密,打得又如何凶险,分析的入木三分。赵普听到若不是苏三主动出击,说不定京人就会趁机反扑的险恶局势时,也出了一身冷汗,哪里还会计较苏三没有请旨,便攻打了溪下国!一个劲地说那帮朝臣误国,差点铸成大错。

苏三又说,前头事务实在是繁杂。又说了许多如何如何治理溪下,如何如何平息西五路的盗匪,又如何如何收治新军,从民生到民治,如何使乡民安于务农,如何使商贾安于经商,最后又说起安抚溪下国主的意义,为什么没有把溪下国主送到金陵的原因。

凡是朝臣们曾在赵普面前攻讦过的言语,苏三是一字一句地在赵普面前剖析。说到最后,简直是要把心都掏出来给赵普看。

随后又在言语中无奈地提及自己的用心没有人可以理解,又被朝臣这样数落那样数落。无非是一些朝臣看自己势大了,眼红了!却没有明白,自己是在为皇上做事,权势再大也是为了朝廷,为了社稷!

这一番话又说得赵普为之动情,深悔自己听信了谗言,还帮着他们误会苏三!说到最后,皇帝也是泪如雨下。

苏三见火候差不多了,便道:“臣也深知功高震主,可是这功,也是逼到臣的头上来的。平台关之战,臣是一直是躲在后头,不想蒋经原如此昏馈,差点误了国事。这才不得已硬硬上去打一仗。那一仗后,苏三立刻便回了金陵,也正是怕有人说功高的话;其后攻入中兴城,臣也是被原人突然撕破脸皮给逼上去的。其实,这样的功劳,臣宁愿分给他人,也好过被那些在金陵城里坐享太平的大人们,吃饱喝足后非议小臣。不过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臣再说其他的也显得多余。因此,臣请辞去太子太保,请辞去定国军统领,告老还乡,以正视听。释疑于君上与群臣。”

赵普心情早已被苏三说得激荡,哪里肯让苏三请辞!怒对苏三道:“此事再也休提!别说你没老,就是老了,那也是朕的忠臣。”

是夜,赵普于殿前设宴,专为苏三庆功!一夜欢声笑语,众臣尽欢而散。

到了第二日朝议,一应的封赏苏三的旨意,都在正德殿前拟旨明发,赵普特别对苏三加禄晋爵。不仅让苏三从‘定国候’变成了‘定国公’!而且晋封苏三为当朝‘太师’。

殿中群臣各怀心思,却空前一致地赞成皇上的旨意。

太师是文官之首,前朝算是一等一的权臣,可是本朝,太师算是个虚名,除了可以议政,并无实际的权力。定国公,更是只有爵位,只享有封地的供赋,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拿普通人的眼光来看,这又是公爵,又是位极人臣的太师之位,哪一个摘出来,都是一等一的荣耀!

这种荣耀,往前数两千年,也数不出来几个!

可是明眼人都清楚,两顶帽子虽大,看起来也威风,事实上是个说话不算数的空架子。

旨意一发,群臣纷纷在殿内道贺。自然而然就把话题给扯到了苏三与和怡公主的亲事上。

“既然苏太师已经在金陵了,臣等请求皇上降旨,择吉日为和怡公主完婚。”

有人开了头,便就有人开始跳出来挖坑:“钦天监已经算过日子,四月十八便是吉日!”

“还有二十余日,时间上无论如何也来得及!”

赵普听了这些话,连连点头,便对苏三道:“苏爱卿不必有什么顾虑!这事情,诸臣工们都认为可行;太后那里也准允了。和怡虽然害羞,但朕看她的意思,也是肯的。爱卿若觉得有什么不妥贴处,今天也正好议议。”

苏三忙谢皇上赐婚,哪里还有什么异议!

许文臣,徐江锦等人见苏三已经入套,便都唱起了高调,一来夸皇上喜得佳婿;二来又赞苏三再得娇娘。直把正德殿前,整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春景。

如此捧了半日,便有出头引话道:“启禀皇上,与京人的和议已经完成。自此,中都以南都已回到了朝廷的治下,此为一喜;苏太师一战功成,尽收溪下国土,自高祖以下,谁也没有皇上这样的拓疆之功,此为二喜!如今,皇上赐婚,大赏有功之臣,朝野上来,无不感佩。此亲可谓三喜。三喜临门,不若借和怡公主大婚之际,举国同庆?”

赵普深以为然,连连点头道:“准奏!大婚时,全城欢庆三日!诏告天下,非逆反刑杀奸污之罪,一慨减免刑罚。”

又有臣工接茬儿奏道:“启禀皇上,太师忠心为国,向来勤劳王事!如今大婚这期既定,太师还要为前线操心,皇上于心何忍呢?”

“是啊皇上!之前有太师在前头坐镇,一切宵小都不敢乱动。如今太师要在金陵城准备大婚,大婚之后,总不能急急地就把太师赶到前线。可前线失地才刚刚收回,其实还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臣请皇上另派大将前往主持!”

徐江锦看到皇上为难的脸色,便上前道:“太师是定国军的创建者,而且在前头已经打出了威风,不管是京人还是溪下人,都害怕太师。所以,臣以为另派大将并不合适。”

赵普正是这个意思!

“不过!”徐江锦又道:“军中也确实不可一日无帅!就算不防着京人变乱,不防着溪下死灰复燃,也需防着原人春暖之后,突然又来偷袭。”

一说到原人偷袭,赵普便变了脸色。

“所以,皇上或可委托一员大将,暂时代苏太师接管定国军。等太师完婚之后,再徐徐计议。要不然苏太师时时刻刻挂念北边,这亲只怕都成不好。”

于是一众朝臣也随声附合,连连称善。一副为苏三考虑打算的样子。

第583章 再回金陵(2)

赵普见众人并不是要自己撤了苏三的军权,便也觉得派个大将暂时前去打理军务,也并无不妥。便问众臣,派谁去为好。

徐江锦,许文臣等人见苏三站在一边,脸色微微有些不喜,担心苏三策动势力反扑,连忙道:“元奎将军,可担此任。”

元奎是元隆的儿子!元隆算是两朝的老军旅,在军中威望极高,蒋经原便是他一手扶持上来的将军,如今元隆处于半隐退的状况,但是前次平台关之战之前,元隆又被赵普给请了出来,主持金陵城的防务。

老将有老将的作用,威名摆在那里,什么事情不做,就有安定人心的作用。元奎是元隆的第二子,早年从军,在军中也有二十余年。他先在前护军里呆了几年,随后调回禁卫中军!在金陵城也是极有名头。

这次徐江锦等一干太子党人,把元奎抬出来,自然是想借元隆的势,要把苏三给压下来。只要元奎坐稳了定国军中的位置,那苏三再想回到定国军,只怕就没有机会了。

这叫借力打力。到时候苏三要想动一动,元隆那老头难道会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赶回来?

眼前众人的心思,苏三一听便明。

不过,眼下他也只需要保证自己还是名义上的定国军统帅便可!看来,偷偷地回到金陵城,给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还真是给他们带来了不少顾虑。否则,在自己回来的路上,他们肯定要逼皇上就撤了自己定国军统帅位置的。

那个时候,自己还没有与皇上剖析心迹,皇上脑子一迷糊,这种事情是极有可能做出来的。

看来一回来就给赵普吹吹风,还是相当有作用的。徐江锦等人已经估计到皇上不会撤了自己定国军统帅之位,所以他们才退而求其次,转而谋求代理之权。

代就代吧!苏三虽然脸面上表现出并不好看的样子,但是心里早就想到了这些人会有这么一招。所以,当赵普把眼睛看向他的时候,他对众人的提议,没有丝毫的疑议。

只是淡淡地对皇上说道:“定国军都是在战场上玩命剩下的亡命徒!不管是谁去代管,难度都不小。万一下头的人做出什么非份的事情,臣先代他们请个罪,请皇上无论如何,宽恕他们的无礼。也请元将军到了地方,碰到什么困难,要及时地通知宁远。以便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宁远也好进行约束。”

赵普笑道:“当兵的人,总归是有些匪气的。元将军若去了定国军,初来乍到的必然有些困难,要整治自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朕自然不会去计较这些。”

“谢皇上!”苏三谢过赵普后,便抬起眼看了殿内站立的元奎!元奎显然是早已知道这件事情,因此心中一定是早有计较。听了苏三略带危言的话,并不以为然,脸上自信满满。

赵普见苏三再没有什么多余的话,便准了任用‘元奎’为定国军统帅的奏议。

一干臣工再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不仅苏三没什么反应,便是苏三所拥有的那些势力,也没有一个出面阻挠!这反倒让他们的准备全都落了空。

想起前一两个月,苏三也是这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