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国-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三接了吴台铭递过来的文书,呵呵地笑道:“只要有钱粮,苏三一定可以把‘定国军’给拉扯起来。”

吴台铭也不多说,在他看来苏三或许能拉扯出一二千人,但是只是把人聚在一起,谁不会?关键是要成军,要能打仗,这一点别说是苏三了,就是一个见惯了阵仗的将军,没个一年半载,也休想拉出一支军队来。

其实苏三自己也没有把握,毕竟这种事情他也没有做过!而且他之前也没有类似的想法,只不过是赵普提到这一条之后,他才心思一动,想着或许自己也可以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当然这支军队,必然是从自己手里完完整整地打造出来的,完完全全地忠于自己的军队。

当赵普提到这个意思的时候,他心里便有了一整套的想法,因此立刻就提出了自己想接这份差事的意思。赵普可没有想过一支新军要建起来,会是多麻烦的一件事情。赵普只想着把这些武举子一齐拉在身边。

从吴台铭要到钱粮之后,苏三还是非常高兴的。其实他也没有必要来找吴台铭这一趟,他只要拿着圣旨到各衙门口走一圈,谁还敢拦着他组建‘定国军’吗?他不过是想走进来,见见吴台铭最后一面而已,毕竟是三朝的老相,为了大封朝,吴台铭还算得上尽职尽责。

这样的人,就算有必死的理由,也该送送。

何况,吴台铭不过只是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拦住了自己的去路而已!若此时自己还在武陵城外的东湖钓鱼,两人基本上也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类型。

可惜,世事无常,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虽然来封朝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能力越大,责任便也越大。前一世不曾磨灭的雄心壮志,即便是经过一世,也仍然留存在心间。尽管他自己也一度以为,心气已然静默,没有个十年八年也无法重新聚集;但那些心气到底是伏不住的,只不过是受压太甚,一旦爆发起来,反而来得更加猛烈。

这一路过来,虽然也用了无数的心计,但总归来说,运气也是极好的。武陵府里,自己站在暗处算计林海录,就算是失败了,无非也就是举家逃亡的结果。金陵府里,更是顺风顺水,上靠皇上,下倚赵允,暗交太子,是左右逢源。虽然这种脚踩两条船的方式,不能长久,但他也不需要这么长久。

能走到今天这样的境地,他自己也感叹机缘巧合。但吸取了前一世的教训,就算他有极大的优势,眼前又取得了如此高的地位,他也不想重复前一世的过错。

选择在官场里勾心斗角,既费心费力,最后也难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唯有武力可以快刀斩麻,一举荡平这乾坤万里。在绝对武力面前,一切的阴谋阳谋都是无用的算计。若有机会,拥有武装力量,这才是最省时省力省心的方向。

前一世的和平年代,他没有那样的机会;这一世,这种机会,在俯首可拾的情形下,他再不可能失之交臂。

定国军,赵普取得好名字啊!

第488章 风云变幻(3)

丁杰看着苏三离开之后,没来由的心境一松!他没有想到苏三的眼光会那么历害,刚才苏三与自己说话的那一刻,他几乎有一种被他看穿了的错觉!

若不是自己接受了一个月的训练,又抱着必死的决心!说不定就会在惊慌失措下露出马脚。

慢慢地稳下心境,丁杰一边应付着其他官员的交谈,一边尽可能地少说话。厅里头的官员越来越少,时间也渐渐地接近了正午。

丁杰心中稍稍有些急切,自己是抱着死志而来,万一再拖到下午,还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这么意志坚定。正心中打鼓,脑子里冒出今天的刺杀是否值得时,便听后院里走出一名宫中侍卫道:“相爷呆会要出去,递了牌子候见的大人还有四位,相爷说,就一齐进内说话。”说罢转身走了进去。

一名官员小声道:“无非是走个过场,早就该这么做了。一个一个见,就能见出花来?”

另一名官员小声道:“小心相爷听见了括你,你就知足吧,要不是相爷午间有事,下午有得耽搁,你午后还得在这里候着。”

丁杰倒没有想过事情会起这样的变化,一时之间有些拿不定主意。若是单独见面,自己突然发难,没有碍手碍脚的人,自然是十拿九稳。

这下人突然变多了,吴台铭身边的侍卫会不会近屋内守候?真要是那样,自己是动手?还是不动手呢?

正犹豫间,一行四人已经走到了廊道的尽头!守在门前的两名侍卫,却并没有特别的动作,而是轻轻地让开门前,让四人进去。

丁杰官职最小,所以跟在最后面!缓缓地走进门里时,发现门外的侍卫并没有跟进来。

门帘一合上,室内的光线稍稍一暗,丁杰心中也暗自松了一口气。看来就是算是太子亲派的侍卫,也不过如此。吴台铭恐怕也没有想到,在接见的官员中,会有人身藏利刃!

“不用行礼了,都坐吧!”吴台铭头也不抬,习惯性地说了一句,手上更是不曾停歇。

桌面上摆了许多奏折,一边是批完了的,一边是等待批阅的。丁杰眼睛四下里扫了扫,发现除了一个倒茶的侍者之外,再无旁的人。

担心这倒茶的侍者会是个变数,丁杰并未轻举妄动,而是跟着其他三名官员,依次坐下。

那名侍者便给四人上茶。丁杰仔细看着那侍者的动作,倒看出应该是个不会功夫的人,但他功夫不深,也自有走眼的时候,心中并不敢十分地肯定,所以只是耐着性子候着。

侍者倒了茶后,却不在屋中停留,而是往屋后接着烧水去了。丁杰心下顿时更放宽了心。

“这些天被京人南下闹的,折子突然就多了起来。平常时节,就是三天不看折,也积不下这一半多。”吴台铭一边说,一边放下笔。随后抬头朝众人脸上看了一眼,见有人正要开口说恭维的话,便摆了摆手道:“说正经事吧!”

便取了右手边的茶,咕了一口,侧身吐了。嗓子润过后,吴台铭正要说话,却见广南路里的丁杰站了起来,缓缓走到近前。

一同进来的几名官员见丁杰如此没大没小,不由暗暗出声道:“回来!”

吴台铭也是皱了皱眉头,觉得这官员如此没有规矩!可这接下来,吴台铭便看到这官员手伸向了怀中,眼睛里闪出凶光,脚步突然窜了起来。

吴台铭心中一沉,全身的血都往脑袋上涌,却没有一分力气站起来。只得大呼一声道:“来人!”

光线一明,两名带刀的内侍闻声挑帘入内!

两名侍卫只以为吴台铭有事吩咐,却再没有想到会有人行刺!等他们发现有异时,便听到一声闷响,正是利物刺入身体的声响。

定睛看时,只见一名年青的官员,整个身体都趴在吴台铭身前的长案上,一把利刃已经连根刺入吴台铭的身体。

吴台铭双手紧紧地抓住刺客的手,嘴里发出尖锐的怪音。三名坐在椅子里的官员,吓得脸上早没有了人色,一个个瞪着眼睛,无措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两名侍卫立刻反应过来,抽刀便扑了上去。

丁杰见一刀刺中了吴台铭,心中大喜!可是这一刀似乎并不致命,否则吴台铭不会还有这么多的力气抓住自己的手。正想抽出利刃再刺,可是身后已经传来破风之声。

行刺既然成功,丁杰心中的死志便已消除。刀中有毒,就算吴台铭不因刀伤而死,也会因毒而死,再难救治,便往边上一滚闪开了刀风!

两名侍卫身手不俗,否则也不会被太子派来保护吴台铭!哪里会让丁杰这样逃走。俱都一拧身,一左一右,把丁杰给拦住,不让丁杰逃走。

丁杰见无法逃走,正要咬破牙中毒药,却听到吴台铭发出微弱的声响。心中一动,一转手,便扣住了吴台铭的咽喉,冷冷地喝道:“让开!”

两名侍卫一愣,暗怪自己只忙着缉凶,而忽略了照看吴相。眼前情势一变,再想动手,已经没有可能。

“放开吴相!”

“放下刀,都给我让开,否则。”

两名侍卫连忙把刀一扔,指着丁杰道:“把吴相留下!”

丁杰见两人让开了一条缝,连忙抓住吴台铭的一把老骨头,把两名侍卫逼住,随后把吴台铭一扔,却不往前头走,而是朝屋后钻了出去。

两名侍卫没有料到丁杰如此狡猾,大叫道:“人从后头跑了!”

于是前门便冲进了许多侍卫,朝室后追去。

两名侍卫不敢怠慢,一人守住吴台铭,一人立刻追了出去。一时之间,屋内屋外充斥着‘抓刺客’‘叫太医’的喊声。

太医院就在左近,太医倒是来得快,但看过吴台铭的伤势之后,再一看吴台铭的脸色发青,便明白再难救转。勉强包扎了伤口,又强喂一颗救命的丸药之后,几位太医都摇头叹息。

太子已然闻讯赶到,抓着太医道:“无论如何都要把吴相给救活!”

太医只是一个劲的摇头,几个脑袋商量来商量去,还只是摇头。

太子亲眼看了昏迷中的吴台铭!见吴台铭脸皮发乌,眼眶发青,心知是真救不活了。便转身出来大叫道:“人呢,刺客呢?”

侍卫低着头道:“一路追出去,那人亦受了重伤!却碰到有人接应,给劫走了。”

赵广一巴掌扫过去道:“你们就是这么给本太子办差的吗?来人啊,把这两个没用的东西关起来,回头再找他们算帐。”

徐江锦挤到赵广身侧,附耳说了几句话。太子点了点头,便道:“去几个人,把院门守起来!太医且留一留,其他的人,全部给本太子赶到外头去。”

第489章 风云变幻(4)

祝天宫此时也在政事堂中,听到吴台铭遇刺的消息,他第一反应便是:二皇子动的手。第二个反应才是:吴台铭死了没有。

“还没有就死,尚在昏迷,重伤是肯定的。具体的情形,并没有亲眼瞧见,所有人都被太子给轰了出来。”

“太医是怎么说的?”

“说是活不成了,但也没说什么时候死!不知道还能不能醒得过来!”

祝天宫大皱了一下眉头,心道弄这么大动静,回头吴台铭却没有死,那就有麻烦了。不管怎么说,自己也要动起来了。吴台铭就算是受了重伤,眼下也不能正常理事了,正是自己这个右相出头的时候。

想罢,连忙走出院子,开始安抚众人的情绪。

赵允坐在府中焦急地听着消息,一直到午饭的时间才听到吴台铭遇刺。

“好!老家伙,这回该死了吧!”

“说是受了重伤!”

“重伤?哼哼,就是受了轻伤也必死无疑!”刀上有毒的事情,赵允自然明白。

“说是刺客跑了!”刑天小心翼翼地道。

赵允正得意,听到刑天这么一说,脸顿时阴沉了下来:“怎么回事?你可听仔细了?不是当场被杀,而是跑了?”

“刺杀发生时,有几个官员就在现场!刺客一刀刺中吴台铭后,吴台铭没有就死,刺客见有机会逃生,便裹胁着吴台铭强行冲过了闻讯进来的侍卫,跑了。”

赵允‘砰’地一声,一拳打在茶几上道:“把杜如悔给本王叫来!他可是向本王保证过,刺客就算不被杀也会自尽身亡的。田柱子,田柱子!”

连叫了几声,田柱子远远地听到喊声,才敢近前。

“去把杜如悔叫来!”赵允喝道。

“杜先生出门了,还没有回来。”

“出门?”赵允微微一愣:“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刑天进门前的一会儿。”田柱子道。

赵允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立刻对刑天道:“带几个人去街上找,碰见了杜如悔便立刻带回来见本王。多带几个人。”

“是”刑天连忙退了出去。

“田柱子,备马!本王要去宫中。”

吴台铭被刺的事情,一波一波地传递开了。赵普刚刚用过午膳便也听到了这个骇人听闻的消息。当时便吓了一跳,继而有些恼怒起来。

年前他在听雨楼里遇刺的事情,历历在目!现在吴台铭居然在东府里办公被人刺杀,这如何了得。连宫禁之内都不安全了,侍卫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刺客拿下了没有?”赵普好半天平静下来后,这才问道。

“正在缉拿!”郭德轻轻地回道。

“一定要拿住,真是胆大包天,朕倒要看看,是谁这么无法无天。吴相现在怎么样了?”

“说是受了重伤,太子已经过去现场处置了,又见太医院里去了好些个太医,想必是施法救治去了。”

赵普松了一口气,既然是受了伤,那太医们过去,想必能救得回来。放下这边的心思,赵普一拍桌子道:“朕这回是一定要彻查到底的。只要查出凶手,朕对凶手绝不辜息。去,传旨下去,尽快查明真相。”

“是传旨给金陵府衙?还是九门总经略衙门?”

“自然是传旨给苏爱卿,这件事情让他亲自办,用心办。”

“是!”郭德领了旨意,便退了出来。可还没过一会儿功夫,郭德又走了回来道:“皇上,奴才才出殿门口,苏大人就赶在殿前求见呢。应该是为吴相遇刺的事情来的,苏大人还真是勤劳王事啊。”

“来得正好!快传。”赵普现在很是倚重苏三,虽然苏三年纪看起来那么轻,但赵普却有种,什么事情交到苏三手里,便会很顺利,很容易得到解决的感觉。

有时候,赵普也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么个才刚刚弱冠的年轻人,一见面便委以那么重要的责任。要知道平时他纵然有些随性而为,但于正事上,还是会尽可能地听取大臣们意见的。任用苏三以来,明里暗里,对苏三的诋疑尽多,他却没有一点后悔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怪事。

说不定还真是天星下界,自己的天缘所寄,否则君臣之间哪里会这般相合?

赵普心里存了这个念头,自然是有什么事情,都要想着苏三!现在听苏三这么可着他的心意,自己刚想到他,他便来了,自然又更加应验了自己的想法。

“皇上!”苏三一进殿,便急急地叫道:“东府里出了大事,皇上可知晓了?”

“正要与宁远说这事!”

“臣特来请旨督办此案!这些刺客也太大胆了,想必后头必有黑手。若是再行放纵,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更加惊天的大事。”

“嗯!朕也正有此意。不过,宁远觉得,会是谁这么大胆,竟敢使人闯进东府行刺呢?”赵普心中不无担忧地道。

“不管是谁,皇上可千万不能辜息了。吴相可是三朝老臣,若是三朝老臣都这样遭受非难,朝臣心里头只怕会多生怨言。前次听雨楼里那件事,到现在还是个无头公案。今天又发生这样的事情,再不彻查,恐将来再生变故。”

赵普有此一问,心中自然是有些疑惑的!听雨楼里的事情,他并不是不想查清楚,但是查着查着,便没了声息,再也查不下去,这叫他也是没有办法。

“朕也想彻查,但不是什么人都有宁远这么忠勤王事的本事。所以朕也有意让宁远去查办此案,只是如今,宁远又要操劳武科举,为朝廷选用人才;又要筹建‘定国军’,以为朝廷驱使;九门里的衙务也不是小事,现在又查勘此案,千头万绪,诸事都要用心,忙不忙得过来?”

“还真忙不过来!要不皇上就把臣的九门总经略一职给削了吧,臣倒想在‘定国军’上,多下点功夫。”

“哎,朕也知道你文通武略,可是打仗可不是儿戏。万一宁远有个闪失,朕上哪里去找像宁远这样的良臣。”

“此次恩科,尽多贤士!皇上只需大胆任用,哪个不是良臣?原人传来的消息,万一属实,京人便是大患!宁远正是为国效命的时候。只有把京人打老实了,封朝才能安稳,这是急务,也是要务。呆在金陵抓些毛贼,可不是宁远的志向。”

“九门可不是抓抓毛贼的事情!不过,宁远说得确实也很有道理。只是从军的事情,再看看吧,京人未必就真敢南下。若真南下了,说不定宁远还真是朕的一员福将呢。”

两人正说着话,郭德进来道:“皇上,太子和二皇子,还有一帮大臣们都在殿前候见呢?”

第490章 风云变幻(5)

赵普微微地皱了皱眉头,太子与二皇子之间的不和,他也早就是心知肚明的。毕竟,他也是经过那个时候,才做了皇帝的。

那时,自己不是太子,但就因为年纪与太子相若,最构成对太子的危胁,所以受了许多不白之冤!自己几次三番的退让,表示对皇位并不感兴趣,这才逃过了一场大大劫!若不是太子身亡,自己绝然没有机会上位。

对于先皇器重太子,而不关注自己,赵普的心中是没有任何怨言的。在他看来,太子就是朝廷的储君,就应该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名正,则言顺;言顺,则天下昌平。

只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很明白身为二皇子的赵允,所处的境地。

争与不争,太子与允儿都势必要站到对立的一面;何况允儿与自己当年的性情相差很大,只怕是不会象自己当年一样屈从的。

东府里发生了吴相遇刺的大事,这个时候,太子与允儿带着一大帮朝臣跑来,只怕必有所争吧。

赵普看了一眼苏三,心中转过几许念头,才对郭德道:“让他们去正殿里候着吧!”

候着郭德出去了,赵普才低声询问苏三道:“眼下只怕有些头痛了?”

赵普这话说得不清不楚,怎么个头痛,为什么头痛,却没有明说。连赵普都不认为苏三可以完全明白自己的心意。

可是苏三却只是一笑,一副了然之态,轻轻地道:“皇上过虑了。大臣们进来的目的,无非只有两条。首先,必然是一致声讨凶手,请皇上下严旨缉拿,以安人心;其次,必然是为了因为吴相重伤,所留下来的权力空缺而来。皇上不必多,只需先行堵了众人的嘴便可。呆会,皇上一出去,便让郭德宣旨,一方面限令宁远缉凶;一方面对东府的权力进行一个调整,定可让众人没有话说。”

“关键是如何调整?”赵普道,这才是关键的问题。

“简单!吴相不是还没有死吗?那就找人带管吴相的权力。公孙胜也是经年的老臣,此次赴原谈判,也是劳苦功高,在朝中声誉极美。由他全权代管,必然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好,就这么办!”

“光这么办,只怕还不行。公孙胜全权代管的同时,还需要有两个人辅助。这两个人,一个须是祝天宫,一个须是徐江锦;重要的事情,三个人一同合议,才是平衡大家心理的上策,众人才没有争议。就算吴相一时无法救治,踏鹤西去,这样的安排也足以安定人心。这道圣旨一下,皇上便不用去理会东府里的安排了,只全心抚慰吴相家人即可。”

赵普立刻道:“爱卿这就代朕拟道圣旨上来!”

“臣遵旨!”苏三便走到案边,并不思索,提笔便写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惊闻东府事,朕痛心疾首,为相者积劳国事至此,尚遭此等非难,天人共愤。今命九门有司衙门,限十日内缉拿真凶,以慰天心。然,东府事,不可一日或缺。钦命吴台铭宽心静养,即着公孙胜全领东府,诸事协以祝天宫、徐江锦等公议。钦此!”

赵普接过苏三的拟出来的圣旨,不由有些讶然道:“十日?”

“非如此,不足以安朝臣之心,不足以示慰老相之怀。”

“宁远该不会是借着这着由头,推却九门之职吧?”赵普以为,十日之内苏三定然缉不到真凶。他虽然于国事轻忽的多,但是并不是说,他不知道这里头的水有多深。

“臣不敢!臣就算是要辞去九门之职,也当明正言顺,再不会拿这样的事情开玩笑。臣只是想把这件事情弄个清楚,自己给自己一个压力,还三朝老相一个公平公正。并无其他用意。”

“只是这十天太紧了一些,还是二十天吧?”

“十天若查不出真相,那二十天只怕也是白搭。若十天不够,臣自然会进宫请命宽限,到时候,皇上再施恩不迟。”

赵普见苏三如此贴心忠君,再无旁的话了。一边用玺一边道:“宁远之心,朕已深知!从军之事,容朕再想想。呆会的朝议,你就不要去了。”说罢朝大殿走了进去。

苏三给自己定了十天之限,自然是有用意的。却没有想到赵普会因此,放松了对自己从军的口气,这倒是一个意外之喜。

从宫中退出来之后,苏三直接点了铁金石的名,从东侧门营里头挑出百人随他办差!又命柯守义在北门外,架起招募定国军的现场。候着圣旨一到,便领了钦命,直接带人进了东府,实地勘察。

当天傍晚,还没有来得及护送回府的吴台铭,便毒发身亡,一命呜呼!

朝野振荡,金陵城中吴台铭的门生旧故,纷纷上书,请皇上下旨追查凶手。

第二日,限令十天缉凶的圣旨一明发,人心才稍稍安定,所有人的目光,便都集中到了九门衙门。

奇怪的是,九门衙门除了前一日带着人,查勘了现场,控制了现场目堵情形的所有人等之外,再无别样的举动,便是凶手的图影都没有张贴出来。这引得众人不满,只等着十日期满,要群起发难。

深夜,太子素装入徐府问计道:“吴相一死,本太子心中惶乱!今日赵允在殿前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姿态,幸好父皇已有旨意。否则,祝天宫一统东府便是必然的结果。如今一个不左不右的公孙胜主导了朝局,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接下来,赵允势必是步步紧逼,江锦可有对策?”

徐江锦见太子神色慌乱,忙宽慰道:“太子且安心,今日之事,吴相生前早有防备。赵允占不到什么便宜的。”

“哦?什么防备?”

“吴相说,若他身死,必是赵允所为!他死后,不论皇上责令金陵府查证,或是九门查证,都是一个极佳的搬倒赵允的机会。如今皇上的圣旨已下,九门苏三暗地里又是我们的人,赵允再难防备。这便是我们最佳的一次机会,只要九门里咬死了暗地里下手的正是赵允,借助举朝太子党的势力,我们说不得要与赵允拼了。”

“先不说父皇会不会辜息我这个弟弟,那苏三真有这么可靠吗?要知道,这等于是公然与二皇子决裂。他明面上可是二皇子的人啊。”

“万事皆可由他,这事却由不得他。他就是不决裂,我们也要把他逼决裂了。江锦已经有了安排,太子尽可放心。”

太子哪里放心的得了,但是眼前的现状,他可没有一点办法,困此也只能听任徐江锦主持了。

苏三从东府勘探现场一回府,便听闻梅进在府中候见。召到内室,梅进一句话都不说,而是递上一只小盒。

苏三闷不做声地打开小盒,见里头是一扎子的银票,散开一看,都是十万两一张,足有二十张。也就是两百万两的银票。

就算是苏三见惯了大钱,但看到这么多银票的时候,心中还是跳动了一下。

“这是吴相交待下来了。吴相说,万一他有什么不测,这只盒子就交给恩师。”

苏三轻轻一笑,把盒子放进袖子里道:“皇上限定了十日,你去告诉徐相,武科举前,必有结果。”

梅进也不多语,便告退出去。

第二日,赵允的使者刑天,一大早便在府中坐候。也无甚么言语,只取出二十万两银票给苏三道:“吴王说,许家最近不是很老实。”

苏三会意地接下银票道:“本不该收这些银子的,但是有些事情要张罗,少了银子也不行。”

刑天得了苏三的这个回话,才从后门悄然离开。

朝野中的风波,在皇帝的一道圣旨之下,进入了短暂的酝酿期!明眼人都知道,吴台铭被刺与吴王赵允,脱不了干系。

可皇上一道旨意,便把这件惊天的案子全权交付与了九门。二皇子一派自然是庆幸有加,纷纷上门,明里暗里给苏三出主意!而太子一派的人,却暗中窜连,一旦苏三想应付了事,他们便会群起而攻之。自然也有对苏三心存幻想的太子党人,力劝苏三不要失了公允之心,毕竟现在苏三是公正的代名词,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自然也有人把苏一被囚之时,吴王冷眼旁观的内情,拿来游说苏三。

因此,九门里对案件的缉查没什么进展,这衙门里每天进进出出的各色官员,却是络绎不绝。

苏三不论来人是什么背景,什么身份,只要进了衙门里,他都耐心接待,好茶好礼接进送出,却再不肯露一点口风。

端午节便在这种波澜不惊的形势之下过去了!

到了五月初六日,正当所有人以为苏三一定会把案子拖够十天,再借口武科举的事由,拖上一段时间的时候。初六日大朝会的时候,苏三一改平日无声无息的样子,直接把刀尖对准了吴王。

一时之间,朝堂混乱!

“启禀皇上,臣这几日用心查访,不敢有丝毫怠慢。终于把事情弄了个水落石出!”

第491章 风云变幻(6)

苏三朝会上的第一句话,便让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凝,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太子党一派人没有料到,九门衙门里完全没有什么动静,今天苏三居然会有如此一说。心下一沉,几个眼色之间,便与边上的人联动起来,就算是仓促应战,也不能让苏三如此马虎过去。

祝天宫等人听到苏三突然抛出此番言语,心中也是一惊!要知道苏三事前可并没有与他通气,吴王那里也并没有支言片语过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倒是赵普心知苏三今日此举的根由,因为具体的详情,苏三已经在昨夜告知了他。所以,苏三一站出来,赵普早已心中有数。

“唔!爱卿辛苦了。案情的结果如何,你说说吧。”

苏三不紧不慢地抽出一份奏折,亲呈至御前,这才不慌不忙地道:“吴相遇刺一案,臣已查明!具体的案情,相关的证据,皆已齐备。此事背后主使之人,出自吴王府。”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太子党人不明究竟,二皇子党人也大感惊异,谁也没有料到苏三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倒是徐江锦一脸的欣然,似乎早就料到结果会是这样。

赵普的表情平淡,接过奏折只是微微地看了几眼,便往手边一放,道:“这么说,是吴王府里的人做下的?会不会是吴王的授意,宁远有所顾虑,所以有意回护?”

苏三道:“人证物证皆指向吴王府,臣却没有真凭实据证明吴王亦知晓此事!”

太子党人此时已然反应了过来,他们所希望的自然是想把事情往赵允头上扯,因此一个个都憋着心思想要开口。可是苏三却没有言明案情,而赵普也只是压着那奏折,不与众人分看。

所以,想开口往二皇子身上扯的人,没有突破口;而开口想为二皇子理论的人,也没有什么由头。毕竟,苏三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声称人证物证皆已齐备。

赵普只是微微地叹息一声道:“宣吴王赵允!”

这便是要对质了。

满殿之中气氛异常的沉闷!所有人都想从苏三的脸上看出一些事态发展的苗头,但苏三却微闭着眼,一点表情都没有。而让众人都有些意想不到的是,显显地皇上应该是早就知道这件事情了,要不然皇上绝然不会这么成竹在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