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朝当县令-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不能对他抱有什么期待吗,温瑜面无表情。不过温父倒是提出想把温瑜的儿子抱到身边养,当然这种提议一出口就被温瑜拒绝了。想也知道温父肯定不是什么隔代亲的思想,估计是想用王三娘的骨肉跟王家要钱。
温父又断断续续提了几个要求,温瑜都给驳回了,他想撒泼,看看温瑜的脸色有憋回去了。不知怎么,这个大儿子自从病好就像是换了一个人,让人总有一种畏惧感。
温瑜送走温父,感觉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没办法,就算是现代,儿女遇到奇葩父母也没办法完全摆脱,更何况大明朝讲孝道,他只能利用王家暗中部署,这次总算是摆脱温父了。
想到这点,温瑜心情明媚,打算在外面散步一阵。
“喵呜~~~~”一声轻柔的猫叫吸引了温瑜的注意,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只小白猫。
小猫看起来只有两三个月大,毛茸茸的一看就被照顾的很好,全身雪白只有尾巴是黑色的,温瑜以前养过猫,他知道这种猫有种文雅的叫法叫“雪里拖枪”,这毛色还是很少见的。
温瑜心里有些痒,走过去轻轻撸了两把。撸的小喵露出肚皮,喉咙里还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温瑜暗暗得意,看来我的技术还是一样牛逼。
“白白——你在哪——”伴随着脚步声和呼唤声,温瑜看到一个小孩子身后跟个丫鬟快步走来。
小孩大概四五岁,也可能要更小一点,长得粉雕玉琢,一张小圆脸,两只眼睛仿佛黑曜石一样深邃黑亮。
此时他也发现温瑜在这里了,第一反应是绷紧了身子,似乎是想转身逃走,但转眼又看见温瑜手里的小猫,皱了皱眉,鼓起勇气向温瑜走过去,“我的”,他有些胆怯的说。
温瑜同样也在心里暗暗皱眉,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这就是原主跟王三娘的独子温则了。“福哥儿”温瑜叫起了温则的小名,尽力表现出和颜悦色的神情。“这只猫是哪来的。”
温则以为他爹要没收他的小猫,闭嘴不说,倒是后面的丫鬟懂得察言观色,看温瑜没有不悦的意思,抢先答道:“猫儿是邻居家捕鼠猫的崽子,钱婆婆看大娘子走后小少爷闷闷不乐,就去隔壁讨了一只。”
温瑜低头看着沉默不语的便宜儿子,头又开始疼起来,又是原主犯错他擦屁股,温则本身经历的是“丧偶式教育”,他记事时原主已经因为科举落第性格孤僻起来,对他基本上不管不问。
王三娘一走,满家上下更是没有一个关心他的人。他还小,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只知道突然有一天每天陪伴他的娘亲不见了,他问身边的丫鬟姐姐,姐姐只是怜悯的看着他,也说不出什么。从那之后他的话就越来越少,每天只跟猫玩一会儿,然后就自己发呆。
温瑜了解完情况之后感叹还好发现的早,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对交往兴趣低,再放任不管估计就要得轻度自闭症。罢了罢了,谁让他倒霉穿到这一家,该管的他还是要管。
温瑜把猫轻轻放在温则怀里,蹲下尽量跟温则视线持平“这猫这么小,还是小宝宝呢,如果要养需要注意的事情可是很多啊,让爹爹教你,我们一起养好不好。”
温则看了看怀里的猫咪,犹豫了一下,终归对父亲还是有些孺慕之情的,轻轻点了点头。温瑜对他笑了笑,转身又问温则的贴身丫鬟向菱一些关于温则的日常。
向菱是个爽利机灵的,人又心细,王三娘把他安排在自己儿子身边照顾一直很放心。她详细的跟温瑜禀告,连温则挑食不吃菜喜欢只蛋羹这种事都交代了。温则有些心虚,他知道不能只吃蛋羹,但是菜菜真的好苦啊。温瑜对他笑了笑,“以后少爷跟我一起吃饭,爹爹陪你吃菜好不好。”温则从来没见过这么温柔的父亲,不由有些高兴,连忙点了点头。
温瑜又吩咐了一些,感觉没什么事了才让温则回去。
于是过了几日,温瑜只要有时间就去陪儿子,温则有人陪伴,虽然如今还是话少,但总算是不跟以前一样死气沉沉了。
而此时,吏部也终于有消息了,点了他去成都府蒙阳县当县令。
温瑜有些惊讶,他原本以为也就能当个教瑜或者县丞,没想到给了他个正七品的官职。仔细一打听,方才知道蒙阳县县令作恶多端,被底下一些贫苦百姓打死了,那几个看杀了官,干脆往深山里一躲,落草为寇了。
民杀官是大事,内阁几个阁老讨论了一番,就决定给蒙阳县这个小县重新派个县令,增设个主簿,再加增个巡检司,安抚百姓,加强治安。
同时也跟温瑜这个新上任的小官下达命令让他配合剿匪,不过没有安排期限,温瑜估计朝堂也知道剿匪不好剿,这个命令怕不过是个面子工程,做给大家看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第4章 弟妹
收到任命后,必须马上就要上任,温瑜大体估计了一下,从京城坐马车到四川,最快也要两三个月,着实有些赶了。
于是第二天他把钱妈妈叫来,想让他去人牙那里挑几个身体强健的,路上有个照应。
谁知他还没说出口,钱妈妈就领着几个人来给他请安了。温瑜仔细问了一下,方知这些都是王家安排好的。他不由暗道王老爷不愧是能白手起家的大人物,做事情滴水不漏,自己这次真是欠了王家大恩情。这些都正是温瑜需要的,他也没推脱,就收下了这些人的卖身契。
钱妈妈又道:“老爷您命我安排的,负责照顾老太爷的姨娘也选好了,是个死了丈夫的寡妇,脾气挺厉害的,姓李,身契也在这,肯定不能像之前那个一样满府作妖。”
温瑜微微皱眉,问道:“那她自己可否愿意。若不愿意我们不必勉强。”
“哪能不愿意啊,她再厉害也是个无子的寡妇,死了汉子之后婆家夺她家产还不让她再嫁,她饭都没得吃只能把自己卖了,现在请她到家里当奶奶,她高兴都来不及。”钱妈妈连忙解释。
温瑜这下放心了些,毕竟他接受现代教育,强买强卖那种事他还是做不出来。
钱妈妈有些欲言又止“老爷。。。。。。能否带着老奴一起,老奴想去照顾小少爷。”
温瑜十分惊讶,钱妈妈是王三娘母亲的陪嫁,本来是来协助王三娘管账的,按理说她没有必要跟着温家众人一起上任“这次山高路远,蒙阳县还是个下县,听闻那里十分贫苦,钱妈妈你这又是何苦。”
钱妈妈咬咬牙“我也是夫家早死,无儿无女的,三小姐是我看着长大的,小少爷我也是从他满月之时就在他身边伺候,如今他这么一点大就要去蜀地,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只求老爷别嫌我人老不中用,让我跟着一起伺候吧。”
温瑜听罢很受感动:“钱妈妈别这么说,我还一直发愁到了任上后院都没个管家的人,您来真是解决了我一大心病。”
就这样随行的人基本已经定下来了,分别是:五个护卫,三个丫鬟,一个小厮,钱妈妈和温家四个人人,准备了三辆马车由护卫轮流驱赶。
准备的工作大致都安排完了,温瑜又往后院走去,他打算去见见他那两个弟妹。刚到后院,就听见一阵琴声。
只见他那个名义上的弟弟温琼翘脚抱着一把琵琶,坐在院子中间,一派风流姿态,开口唱道“好比无情利剑刺胸膛,刺痛了心头我的致命伤。。。他为我是卖身投靠进门墙,我们楼头倾吐话衷肠,奴付托终身在楼房。。。但愿天长地久永成双,奴的痴心一片为文郎。。。”
真别说,哪怕是温瑜这种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都觉得唱的挺好听的。
周围坐着几个丫鬟,都听得如痴如醉。
温琼还在唱,突然余光看见温瑜,吓得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大、大哥。。。你怎么来了,这不是要走了吗,我就寻思轻松一下。。。”
温瑜简直要被他气笑了:“温琼你真是出息了啊,我上次差人来问话你跟我说什么来着?每天日夜读书,不敢片刻懈怠,你嫂子刚走两个月,你这就开始唱起曲儿来了是吧!”
温琼听他这么说彻底慌了,脸色露出哀求的神色,“不是的,我真的是今天第一次唱,钱妈妈跟我说去蜀地路上不便,只能带持莲姐姐一个,马上要跟众位姐姐妹妹分开,我也没什么能给她们的,好歹唱个曲儿讨她们开心。”想到要离开这院里的一众姐妹,温琼眼圈都红了。
温瑜看温琼这一副袅袅娜娜的娘炮样,只感觉浑身恶寒。
这温家小弟长得双眉带秀目如秋水,鼻如玉柱口似丹朱,身材俊俏,举止风流。加上今年才12岁,身量未成,更显得男生女相,这似乎也是这个年代的男子审美之一。
但是温瑜作为钢铁直男自然是看不惯这副模样,冷笑道:“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听说少爷唱曲哄下人的,的确是你不用为你嫂子守孝,但你这院子离你妹妹住处这么近,你妹妹一个没出阁的姑娘,你就让她听这个?”
说罢也不听他狡辩,让元宝拿戒尺来照着温琼两个手心各打了五下。因为要上路就不重罚了,等闲下来再算总账。等温瑜处理完这边的事抬头看看天已经要黄昏了,他不禁叹了口气。
温家这个二弟他是真不知道该怎么管,温琼其实比原主温瑜天赋还要高,差不多能做到过目不忘,老温家也不知道是积了什么福,两个儿子都很优秀。
温琼却属于那种在科举之上完全没有进取之心的人,他跟温小妹是一对双生龙凤胎,他俩记事的时候温家已经过上好日子了,温琼长得好嘴巴甜更是极为受宠。生长在内宅之中,每日一大堆丫鬟围着。
不愿读书但是他丝竹弹唱,飞鹰走狗无一不通,对于这种人说实话如果不摊在自己家里温瑜还是挺欣赏的,他只能多加约束着他,大不了他及冠了给他点银子安置好。
一边想温瑜一边往温家小妹温玉兰的小院走,到了温玉兰那里丫鬟采藕给他开了门,只见温玉兰坐在床边在缝衣服。
见到温瑜来连忙起身,温瑜收起在温琼那儿的脾气,轻声问温玉兰在做什么。
即使这样温玉兰还是紧张的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还是旁边的丫鬟对温瑜说温玉兰想着要跟温父分开了,想给温父做件衣服。
温瑜暗暗皱眉,温家这三个孩子,只有老二温琼没心没肺过的最自由。
老大温瑜是逃避型人格,温父温母的不讲理他不是躲进书房就是交给王三娘解决。
而温小妹在这个家基本可以说是隐形人,温父看不见他温母看不上她,从小就养成小心谨慎处处看人脸色的性格,明明是自己家,活活让她住出寄人篱下的感觉。即使温瑜这种偏冷的性子,也觉得这小姑娘小心翼翼的让人生怜。
看到她有些惧怕有又些闪躲的目光,只能告诉自己,不着急,慢慢来。
于是跟她的丫鬟吩咐小姐有什么想要的只管来找他,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气如此如此说了一堆。
待他走后,屋里温玉兰惊异又恐慌的跟丫鬟商量道:“大哥这是怎么了?是我有什么错处了吗?”
采藕安慰她:“小姐过滤了,我看大少爷这是长兄心慈,特意来关心小姐的衣食起居。小姐只管受用,不必多想。”
府里下人看的分明,自从温瑜落水之后病好,整个人都像立起来了一样,先是吧姨奶奶打发走,现在连家里老太爷话都少了,下人们日子也轻松不少,都对温瑜更加恭敬了。
温玉兰心想:现在是好了,谁知道以后如何,我终归要嫁出去,日后万一大哥厌了我,翻起旧账,自己怕是在这府里比之前还要难过,还是跟以前一样吧。
过了些日子,温瑜先安排人把温父和心来的姨娘李氏送回徽州老家,温父一开始对温瑜给他找了个三十多岁的寡妇略有微词。但当他看到李氏风韵犹存的脸庞,就什么意见也没了。
待两人走后,温家在钱妈妈等一众人的指挥下收装行李。等到走的那天,安排的马车,温瑜带着儿子弟弟做一辆,温玉兰带着钱妈妈两个丫鬟做一辆,剩下的下人共坐一辆,五个护卫轮流赶车。
就这样,温家一众像蒙阳县出发了。
作者有话要说: 温小弟唱的那段来自李梁、沈秋英两位大师的评弹《双珠凤》,讲的是明代书生巧遇小姐霍定金,因爱慕定金的美貌,遂改名卖身入霍府为书童两人私定婚约。书生叔父欲独吞家产,设置毒酒谋害,不料毒死了自己儿子,而后诬告行凶,书生蒙冤入狱,反正就是最终书生逃脱魔掌,后应试得中状元 ,与定金完婚 。
另外蒙阳县是真的有过,只不过洪武年间被废了,大家这一点当架空看吧
第5章 路上
马车上,温琼简直坐立难安,温瑜离他不到两丈远,他只觉得浑身都不舒服。
温琼从小就有点害怕这个大哥。以前大哥对他不管不顾,他还好受点,自从大嫂死后他大哥突然对他要求严格起来。
温瑜看他那副样子感觉有些好笑,他有这么吓人吗,内心又有些恶趣味,故意板着脸说道:“不想坐你就下车跟着跑,扭扭捏捏的像个什么样子!”
温琼吓得脸都白了,他是真害怕自己大哥说到做到,连忙挺直腰坐好。
温瑜的儿子福哥儿在一旁看自己父亲教训人,只觉得爹爹威风极了。
温瑜一低头,就看见闪着星星眼的小包子一只,当下手痒,忍不住在他肉嘟嘟的胖脸颊上掐了一下。
福哥儿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没躲开,乖乖的在那里让爹爹捏脸。
怎么会有这么甜的小孩子!温瑜内心感叹,男孩四五岁不正是淘气的时候吗?这孩子也太软萌了吧!
正当温瑜捏崽捏的不亦乐乎时,本来在福哥儿旁边盘成一团的小猫被吵醒了,翘起毛屁股伸了个懒腰,对着两人喵喵叫讨食吃。
因为这只猫,临行前一天,福哥儿来找温瑜求了他半天。一开始温瑜是不打算带着猫走的,毕竟山高路远,这猫又小,怕带在路上麻烦。但是还是在福哥儿的眼泪汪汪中败下阵来,最后只能安慰自己小孩子从小养个宠物有利于性格培养。
就这样走了两个月,终于进入蜀地,再过个四五天就能到任上了。
由于他们这一路走的都是官道,又小心谨慎,倒是没遇到什么危险。
待到一行人进入蜀地,只觉得雄秀奇幽,风光旖旎,难怪李白也说“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温瑜看众人心情都很好,就叫众人停下来休息片刻,刚好要到吃饭的时间了。
他们找了一片靠近水源的空地,席地坐了下来。护卫领队刘老八带着两个人去打了些野鸡,又抓了只野猪。
这一阵子大家连夜赶路,根本就没吃什么好东西,这么大只野猪够他们好好吃上一顿的了。
温瑜看那几个护卫把野猪开膛破肚后直接就要架在火上烤,连忙制止:“你们就这么直接烤吗?”
刘老八不解“对啊,烤到半熟之后问钱妈妈要点盐,涂上就可以吃了。”
温瑜看着黑漆漆的野猪心中无语,只能跟下人说他会做,让他们听自己指挥。
温瑜在刚才他们去打猎的时候观察了一阵子周围环境,心中已经有了章程,他选了几颗香果树,让护卫把树砍掉,树皮剥下来磨成粉,树干劈成细枝,用香果树的树皮粉和盐把野猪腌制了一会儿。
接着指导他们用溪边的石头搭了简易的炉子,把在野猪身上划了几刀架起来平放在炉子里,这样烤的比较均匀。
温瑜还找到了野葱和一种紫色的很甜很小的果子,他打算等一会儿一起涂在烤猪身上。
他又问钱妈妈要了一些南瓜叶,原来这个时候沿海的一些地方已经有人高价卖南瓜了,此时这种东西还叫番瓜,是从国外传过来的。
温瑜托王家的福有那么几个,路上吃的差不多了,他保留种子打算到任上看能不能推广,毕竟南瓜饱腹,产量还可以,现在又是稀罕货,感觉收益应该会不错。
南瓜的叶子很大,而且也能食用,他晒干了一并带上了。
他将那几只处理好的野鸡里外抹上细盐,跟刘老八要了一点酒,混着果汁其他调料一起淋在鸡上。用南瓜叶把整只鸡均匀的包裹住,拿溪边的黏土涂在南瓜叶表面,再在泥上面扎几个孔,一起丢进刚才做好的炉子里烤制。
刘老八他们一开始还不以为然,感觉又是主子读书人式的心血来潮。
过了一会儿,一帮人就觉得不对了,这也太香了!不止香,烤肉的过程中还伴随着滋滋的声响,众人亲眼看着当温瑜给猪翻面的时候,一滴滴热油顺着金黄的肉的纹路慢慢滑下。“咕噜……”不知道的肚子叫了声,大家也没空管了,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烤肉上。
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温瑜喊众人可以把野猪和鸡拿出来了。
刘老八几个人强忍住口水,当把鸡身上的泥土拨开的一瞬间,一股奇香向四周飘散,温琼温玉兰和福哥儿早就忍不住跑下马车来看了。
这段时间温玉兰也开朗了不少,最起码跟家里人能说出话来了。
古代版叫花鸡还是做得挺成功的,虽然没有荷叶香是个遗憾,但是可能现在年景好加上无污染,鸡肉又肥又嫩。
温瑜先撕下一只鸡腿,放凉了,撕成小块喂给福哥儿。
福哥儿吃的眼睛都眯起来了,鸡肉还好,野猪太难消化温瑜不敢给小孩子多喂,也不让弟妹多吃,就算这样众人还是吃撑了。
温瑜给福哥儿揉小肚子消食,主子吃完下人也开始吃起来。
钱妈妈那些女人还好,几个护卫的饭量大到温瑜心惊,不禁有些担心自己上任后微薄的俸禄能不能养活这一大家。
众人吃的正欢,突然有人从远处走过来,众护卫连忙拿起武器。
来的人也就十二三岁,一身小厮打扮,看到众人拿着兵器连忙摆手,急道:“众位好汉,我非是什么歹人,只是我家跟我家主人在不远处休息,闻见异香扑鼻,问问能不能用银钱跟各位换些吃食。”
他见众人依然虎视眈眈,又道:“我家大人是蒙阳县的新县丞,有官府文书为证。”
听到蒙阳县县丞几个字,温瑜挑了挑眉,上前对小厮笑道:“这可真是巧了,吾乃蒙阳县县令,此次也是携家带口来上任的,你去把你家大人请过来吧,我们一起上路有个照应”。
小厮听他这么说,连忙同意,回头去复命了。
既然一会儿有外人要来,温瑜就让一种女眷回马车上待着了。
片刻,一个年近而立的男子走来,身后带着刚才的小厮,小厮还牵着只毛驴。
见到温瑜连忙施了一礼:“下官梅鸿之拜见县令大人。”
温瑜扶他起身:“你我如今都是同僚,不必如此多礼。”
见他只带了一个小厮,温瑜不由有些好奇,不由问道:“梅大人上任怎如此轻简?”
梅鸿之答道“下官本就是顺庆府本地人,如今去成都府上任,也不算远,再者我孤身一人,接到朝廷的文书通知之后直接就上路了。”
温瑜看他笑得清风朗月,就知道这是个心胸阔达之人,心道还好,毕竟也不知道要在蒙阳县待多久,性子豁达的下属还好相处些。
温瑜把他引到他们坐的地方,切了些肉递给主仆二人,他两也没推辞,低头苦吃起来。
吃完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温瑜:“大人见笑了,我跟我这小厮都不善厨艺,这两天为这点吃了不少苦头。”
温瑜微笑道:“无妨,而且这又不是办公之地,不如梅大人你我两人以字相称,我字正清。”梅鸿之点头道:“如此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我字止岚。”
跟梅鸿之交谈了一番,才知道他跟温瑜差不多,也是中举之后丧妻,感觉自己在学业上也难有寸进,于是就选了个官,留下独子侍奉家乡老父母,相似的命运让两人关系马上拉近了不少。
听说梅鸿之是四川本地人,温瑜就问他知不知道蒙阳县的情况。
梅鸿之答道:“正清问我可算是问对人了,对于蒙阳县的事,我比旁人要了解的要多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南瓜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前朝的文献也有提到南瓜的,跟现在不是同一种植物。
另外烤野猪那个做法是真实存在的,我之前在央视看到记者采访一些土家人,他们就是这么烤的,貌似在当地销量还不错。
这其实也有一篇美食文O(∩_∩)O
第6章 蒙阳百态
温瑜心中好奇,问道:“哦?止岚如此说,我倒是要好好听一听了。”
梅鸿之微笑道:“我家原本就是成都府蒙阳县人,后来家里长辈在顺庆做起了生意,才举家搬到顺庆。现如今家在蒙阳还有祖宅,如果县衙里没有县丞府,我就正好搬回去。”
温瑜大喜:“如此甚好,到任上可要麻烦止岚你这位地头蛇好好带我了解一番蒙阳县。”
梅鸿之连声应下,接着他说道:“蒙阳县人口不足万人却民族众多,又三面环山,去往成都府只有一条路,所以自前朝起一直是个下县,万幸的是县内物产丰富,百姓也能自给自足,这几十年也一直安然无事。”
听他这么说,温瑜倒是放心了些,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任地动乱不堪。接着问道:“不知止岚对上任县令之死有何看法?”
梅鸿之思索了一会儿“关于上任县令我其实所知不多,只知他姓孙,是成化十年的进士,这位孙大人上任五年,基本逢人就抱怨蒙阳县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还说自己当官这么些年从未见过如此爱告状的百姓,每天没事就是击鼓鸣冤 。”
说着说着梅鸿之自己也被这位孙县令逗笑了,又转头问温瑜:“正清对这件事怎么看?”
温瑜沉思了一会儿:“有道是‘民不与官斗’,普通贫民百姓又为何要跟官府过不去,更何况蒙阳县建县上百年,怎么一到他上任百姓就喜欢告状了,这位孙大人怕是为官不正啊。”
梅鸿之也点头称是:“我也是这么想的,朝廷点了我为蒙阳县丞之后,我托人去了解了一番,方知自从这位孙大人上任,蒙阳官府增加税种多达四十余种,当地乡绅富商与官府勾结,百姓不堪重负,如此方有孙县令被杀一事。”
两人又就一些蒙阳县的风土人情讨论了一番。
正当溫瑜他俩相谈甚欢之时,蒙阳县众人也是各怀鬼胎。
蒙阳县典史周纨在县里最好的酒楼宴请本地大户吴,刘,卫三家。
宴席上众人推杯换盏,吴家家主吴滿江先询问:“周大人可知我们新来的这位县令是什么来路,可有喜好物。”
周纨还没开口,卫家家主卫凇就不阴不阳的刺道:“吴老爷钻营的功夫还真是让在下佩服,县令大人还没来,你就想好怎么溜须怕马。你若把这份心分个十之一二在生意上,恐怕在蒙阳县也没有我们几家什么事了。”
吴满江大怒:“姓卫的,你这是什么意思!你若不想奉承你来做什么!”
“我来看看你这副小人嘴脸取乐不行吗我看戏台上唱戏的都没你逗趣!”
“你这个。。。”
周纨连忙打断两人:“两位,我们这次来是为了正事,私人恩怨就先放到一边,先研究怎么把县令大人招接待好才是。”
他身边刘举人也赶紧打圆场:“是极是极,按日子县令温大人不日就要到了,这新官上任三把火指不定就烧到你我身上,唉,也是孙大人命苦,谁知道那帮刁民狗胆包天到杀朝廷命官,也幸好朝廷给派了巡检司,只是听说巡检司还要过段时间才来,这位温大人来了,周大人可得给他讲讲我们蒙阳县的为官之道啊。”
周纨心中冷笑,这是让他周某人当出头鸟去压一压新县令。这帮蠢货也不想一想,孙县令的事已经惊动了朝廷,怎么可能还跟以前一样在县里作威作福。
他也不接孙举人的话,只是讨论商量接待的事,谈话最终不欢而散。
吴满江到家里,越想越气,直接摔了茶盏:“卫凇这个老匹夫!说我拍马屁滿县谁不知道他卫家靠着孙知县的照应在蒙阳为非作歹!当时乱民怎么就没把他也劈死!我看新县令上任第一个就要清算他家!”
待发了一会儿脾气,他跟下人问道:“你们可曾见到小姐”
下人回答:“小姐在表姑娘那儿呢,今儿个天好光足,小姐说跟表姑娘一起做个褂子穿。”
吴满江皱眉:“怎么成天不是做衣服就是描帕子,算了,你去告诉小姐,叫她多写一些字画给我,待新县令来我好送给他。”
下人应声去转达给吴小姐。
此时的吴小姐吴贞正有说有笑的跟自己表妹做秋装,听到吴老爷的吩咐,秀美娴静的脸庞黯淡下去。
吴小姐的表妹赵应姝在一旁冷笑道:“你回去告诉姑父,女子书画这种闺阁之物怕是应不来新县令的眼,逢迎之事还是让他拿自己的金银财宝去做方显得有诚意。”
下人知道赵应姝向来尖酸刻薄,只在一旁唯唯不敢吱声。
还是吴贞给他解了围,跟他说一会儿去自己院子里取字画,之后便打发他走了。待到周围无人,吴贞面露无奈之色:“你又何苦说这些话,叫我爹听见又要找你麻烦了。”
赵应姝大怒:“好啊!你当我是为了谁!既然你不领情,那以后我就不说,免得耽误了你蜀中才女扬名,走走走!赶快离开我这屋!”
说着便把吴贞赶了出去,任凭吴贞在门外解释半天也不开门。
再说温瑜这里,此时温家一众和梅鸿之主仆已经到了外,周纨带着士绅书吏一众在门口迎接他们,见到温瑜和梅鸿之,众人齐行礼。
周纨身后的一些人看到温瑜孤身一人连个师爷都没有就来上任,都暗暗交换了一下神色。
温瑜和梅鸿之两人接受了县内吏员们的拜贺,便打算去县衙安顿下来,两天后良辰吉日正式上任,到时候再接受当地大户们的接风宴。
他们在典史周纨的带领下走向县衙。
蒙阳县县衙从外面看着破旧不堪,走进去可是别有洞天。
县衙大门前有照墙,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宅门、二堂、内楼等六进厅堂和五个院落。大堂后有 “退思亭”,再后为知县住宅,知县宅左边是县丞宅,右边是主薄宅、典吏宅。
出县衙大门内东侧边门,有东区块建筑群,自南到北建有土地祠、东仓、幕厅、书斋:县衙大门内的西建筑群,首为监狱,监狱后东西厢为仓房、西仓,中为捕厅,捕厅后为内宅。另外还有库房、厨房等等。
整个县衙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简直就是一个有机的建筑群体。
温瑜有些吃惊,蒙阳县只是一个下县,连县丞主簿都没有,县衙内却如此崭新豪华。
注意到温瑜眼中的疑惑,周纨苦笑着解释道:“县衙内部是上任县令孙大人在本地富商的资助下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