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朝当县令-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是可以有,水泥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真搞出来确实是方便不少,此时温瑜就后悔自己高中为什么不去学理!
  他隐约记得水泥的大致配方,貌似是将石灰石、黏土和铁矿石按比例混合,得到生料。然后将生料煅烧成熟料,最后混以石膏等物,就变成水泥了。
  温瑜只能说出个大概,最重要的混合比例他是无论如何都不知道了,只能将这件事交给工匠。
  为此温瑜立下重赏,只要有人发明出水泥,奖白银百两,子孙还可挑选两人送入社学。如果真想走科举这条路,温瑜还会请名师辅导。要知道明朝军籍匠籍是都可以考科举的,军户匠户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科举。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得知这个消息蒙阳大大小小的工匠们就像打了鸡血,全身心投入到水泥的研制开发中。
  最后还真被他们搞出来了,不得不承认,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力量真的很伟大。在不知道任何科学原理,甚至原材料都有些含糊不清的条件下,水泥就这么被发明了。
  发明者是个三四十岁的老实巴交的男子,名叫郭豆。看到温琼紧张到说话直结巴。
  温琼耐着性子听他磕磕巴巴的讲自己研究水泥时遇到的问题,最后实在是听不进去了,干脆转移话题,问道:“听闻你有两个儿子?”
  郭豆这才露出笑容,讲话也流畅了很多:“回大人,是的,一个十岁,一个六岁,两个娃都很聪明,已经开蒙了。”
  温瑜笑道:“那感情好,过两天你就送这两个孩子去社学,我让那里的师长留意一下。”郭豆兴奋点头。
  温瑜不再停留,跟郭豆签了保密契约,立刻将水泥投入到生产中。
  这边水泥厂热火朝天的建设着,那面家里温琼又出事了。
  这次是温玉兰来找温瑜的,经过这段时间的改造,温玉兰已经开朗大方多了。这次讲明原因,温瑜觉得很诧异,因为之前温琼看样子已经改好了啊。
  温玉兰却摇头,原来温琼自从经历上次的绑架事件后,一改往日的懒散,发疯似的读书。每天只休息两个时辰,温玉兰担心他的身体,才壮着胆子来找大哥,想让大哥跟温琼聊聊。
  温琼叹了口气,看了是矫枉过正了啊。
  随即走到温琼屋内,此时已经不早了,温琼依然在挑顶夜读。
  看到温瑜,立刻站起来行礼,温瑜摆手,让他坐下。然后注意到温琼眼下的红血丝,开口讲温玉兰担忧他的事说与他听。
  温琼听罢勉强的笑了笑:“我知道大哥和玉兰关心我,只是马上要童子试了,我尽快将童子试考完,之后好准备好秀才。”
  温瑜静静的看着他:“考完秀才呢,有没有想过你之后的路怎么走。”
  “考完就再往上考举人,再过几年求娶个贤良的妻子,成家立业,当然这些都听大哥的,我知道大哥不会害我。”
  温瑜摇头:“你错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户籍
  明朝户籍这方面做得其实挺好的,医生、算命的这些,全部都属于民籍。军籍匠籍商人这些都可以参加科举,我们熟悉的大明首辅张居正其实就是军籍出身。
  不过假如一个人以工匠之技当上了官,官小还好,如果官做的大,确实是会受到歧视的,比如说嘉靖末期的工部尚书,他就是以木匠的身份走到这一步的,当然他当时也受了到满朝士大夫的群嘲。但确实明代工匠天花板非常高,工部侍郎、都御史都有工匠出身的。
  换句话说,只要你不是贱籍,在有天赋有机遇的条件下,都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第31章 水泥
  听到自己的话又一次被大哥否定; 温琼整个人陷入了巨大的迷茫:“我说的不对吗?大哥不也是这样吗,我……我想参照大哥的的道路走。”
  温瑜无奈的看着他; 眼里闪过一丝好笑。
  接着让他坐下,郑重其事的说道:“没有两个人的人生足迹是完全一致的,借用一位圣贤的话; 每个人的生活世界,实际上都是由你的内心决定的; 我之前是担心你年少无知; 担心你日后的生活才强制规定你去考科举; 现在经历这么多,你也长大了不少,你可以选择方向。记住,你的心; 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温琼看起来还是有些不懂,温瑜也不打扰他,让他自己回去好好想想; 这几日就不要看书了。
  走之前温瑜回头补充:“对了,至于你说娶什么身家好的贤良姑娘; 我劝你,倘若自己都没想好的话; 还是不要祸害他家女子。我什么时候要求你一定要找高门女子了,咱家祖上数三代还在田地里干活,这种事你想都不要想。”
  温琼被他说的面红耳赤,低头应下了。
  温瑜刺了弟弟一顿; 神清气爽的回到房里。虽然温琼还是令人操心,但他这回却不怎么生气,可能是因为最起码温琼已经学会自己思考。
  小孩子嘛,你不能给他灌输一堆道理然后直接让他去做,而是要在他自己走错路之后及时纠正,这回弟弟的事算是彻底告一段落了。
  那边水泥厂也有了进展,水泥终于可以大量生产投入使用了。
  不过水泥这东西,原材料虽然不贵,但也称不上很便宜。想要修个房子什么的还行,如果想要完成温瑜的修路计划,还是比较困难的。
  水泥生产完毕之后的第一件事,众人就这件事讨论了许久,最后还是选择用它去给社学盖楼。
  社学虽然成立有一段时间了,但因为各种原因,将地址选在一处旧宅里。
  温瑜每次从那路过看到破旧的围墙都有些胆战心惊,这宅里住的可都是小孩子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万一要是出了事故,这些人怕是跑都跑不掉。
  而且水泥此事,如用不好就是官府与民夺利,先用来修建学社也好堵住周围人的嘴。
  温瑜找了四个在建造房屋方面比较有成就的匠人,参考现代的二层小楼,几人一起改了十几稿,终于将社学学舍设计出来了。趁着还没入冬,连忙命人将房子盖上。
  竣工之后,温瑜为了打广告,还将现代社会的剪彩仪式照搬过来了,特意请了蒙阳本地的乡绅富商来参观。知县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众人应邀前往。
  刚一到达就被镇住了,透过院子,只见几间二三层高的方形楼一一矗立。
  楼体粉刷成了白色,与蜀地偏秀美清雅的建筑不同,学舍整体显得十分庄严肃穆,这样也刚好符合它的身份。
  一进楼内,大家就感觉到县令大人口中所说的“水泥”一物的妙用了。学舍里的墙面比其他住宅要平整太多了,连地面都铺上一层。
  学舍内部光线充足,被分为“天地玄黄”四个班级。
  温瑜解释道:“由于每个学生基础不同,特此将他们分为四个等级,每个阶段为期一年,玄黄二班以教导识字,基本常识为主。从玄班毕业以后,如对举业感兴趣,那么可以继续就读天地这两个班级,倘若无心科考,学舍还开有算术、医学等科目。争取让每个学子都能有安身立命的手艺。”
  此话一出,就有几个老儒生跳出来反对:“大人此言差矣,书中自有黄金屋,岂能因为几个银钱儿耽搁了读圣贤书!没天赋又不肯上进的,直接将他们赶出去就好了,免得让那些旁门左道玷污了这么好的地方!”
  旁边几个商人大大的翻了个白眼:“这么说就不对了,温大人是我们蒙阳的父母官,他考虑的自然是蒙阳所有人的生计。我看学算账也没什么不好,等这次社学开学了,我第一个送我家子侄来!”
  眼看两方就要争辩起来,温瑜连忙制止:“各位,算术班目前还在筹备之中,目测还有段时间才能正式接收学员,此事我们搁置再议。普通班级也有一些算术课程,毕竟圣人也说过,君子六艺。”
  社学的事温瑜心中早就有成算,叫他们本来就是为了其他的事。说完温瑜快速转移话题:“不知众位觉得这水泥怎么样。”
  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几个商人先互相交换了一下神色。沈家家主小心翼翼的开口道:“观此楼舍,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只是不知这水泥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
  温瑜自信道:“你应该问的是,水泥有什么不能做。”
  众人大惊:“此物当真如此神奇?”
  看着他们明显有些怀疑的神色,温瑜不由在暗中失笑:“那是自然,我举个例子,水泥在建筑中的作用就好像米面在吃放方面的地位。众位如是不信,我还可以带大家到水泥厂参观一番。”
  除了一些兴趣缺缺的读书人,剩下的都欣然前往。在那里他们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泥制品。几个大商人立刻争先恐后的和温瑜谈起了水泥生意,最后双方以一个合适的价格成交。
  但这样还远远不够,蒙阳所谓的大商人,其实放到整个大明连土财主都算不上。别说蒙阳,就是整个蜀地,此时能将生意做到全国的也没有几个。
  于是温瑜想到原主的岳家王老爷,无论是原主还是如今的温瑜,都亏欠王家许多。既然已确定水泥是个赚钱的营生,王家又是富甲一方的大徽商,不如通知他们一声,正好福哥儿也常念叨外公舅舅。
  想到这里,温瑜起笔给王家写信,将水泥一事大体说了一遍,并强调还有其他要事要跟王家人商量,最好派个主事的人来。
  完成此事后温瑜转身去找徐敬,自从上次醉酒,两人就没见过面。现在温瑜闲下来了,方才觉得缺了点什么。趁着今天无事,温瑜打算带福哥儿去巡检司转一圈,也算是亲子活动了。
  于是父子俩穿好衣服一齐出门,一路上福哥儿雀跃不已,爹爹说要带他去看会飞的叔叔!即使古代社会普遍重文轻武,但小孩子还是本能的更喜欢那些身手高强孔武有力的大侠。
  温瑜看着兴奋的福哥儿有点泛酸,儿子都没这么崇拜过自己……福哥儿感觉到爹爹似乎有些不高兴,连忙讨好的把胖脸蛋往温瑜胸口处贴了贴,像猫咪一样来回蹭了几下。
  “小坏蛋……你这是跟学的!”温瑜掐了掐小胖脸,不由失笑。
  到了巡检司,徐敬得知消息忙放下手中的事去接温瑜父子。
  这些日子他思虑已久,最终还是认为跟温瑜就这样当做无事发生。待到几年后,说不定回想起还觉得自己好笑。
  结果辛辛苦苦建立起的防线在听到温瑜名字的一瞬间就彻底崩塌,一边鄙视唾弃自己,一边快步走向自己日思夜想之人。
  温瑜看到徐敬也很开心:“可曾打扰到季卿了,我带犬子来看看你。”
  徐敬这才注意到脚边的小豆丁。福哥儿嘴甜的叫叔叔,然后竟跟徐敬搭起话来,脸红红的想这个叔叔长得好好看啊!个子也比爹爹高,配着那身官服看起来真威武!
  看着星星眼的儿子,温瑜不禁头疼,这孩子到底像谁,怎么觉得有点往从前的温琼那个方向发展了。不行!自己绝对要看住他不让这小子长歪!
  温瑜强制性的把福哥儿的小脑袋掰正,让他老老实实目视前方。
  徐敬全身心都扑在温瑜身上,见他神情不对,立刻寻找话题,跟福哥儿讲起之前跟温瑜一起破的几个案子,着重突出了温瑜的温瑜的英明神武知人善任。
  听得一旁的温瑜开始怀疑故事里的这个人到底是不是自己,季卿这友谊滤镜也太厚了吧!
  是的,温瑜此时还什么没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只觉得大家都是纯纯的友谊。
  福哥儿听的直拍小手,爹爹果然是最棒的!温瑜看着他那个样子,觉得又找到了身为老父的威严,也就没阻止徐敬瞎编下去。
  三人就在巡检司内闲逛,期间徐敬还充当导游给父子俩讲解。凡是路过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这真的是巡检司内的冷面阎王徐大人吗!他们在巡检司这么久也没见徐敬一口气说这么多话!
  温瑜也觉得徐敬今天话多的出奇,想来是徐敬今天遇到了什么好事,他们父子俩来的还算巧。
  他哪知道这不过是少年人看到心仪对象,忍不住像开屏孔雀一样想吸引对方注意,甚至通过讨好他周围人来刷存在感。
  说起来徐敬也不过二十出头,放到现代还是上大学的年纪,又是大龄初恋,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些笨拙的办法。
  就这样三人度过了一个下午,直到天色渐晚温瑜才抱着依依不舍的福哥儿回城。
  送走他们父子,徐敬独自回房,沉重的叹了口气,这次想要远离温瑜等感情自然冷却的计划,又失败了啊……
  作者有话要说:  EMMMMM搞不清JJ的敏感词设置了,我上章标题叫情。事  我觉得也没什么啊,结果给我和谐了,他这样一搞我顿时觉得自己好猥琐啊……


第32章 居心险一
  时光飞逝; 转眼间距温瑜初到蒙阳已有大半年的时间了。
  在这半年多里,温瑜先后降赋税平山匪; 改民生破奇案。
  蒙阳如今不止居住人口变多,生活环境也改善了不少,还通过小吃、水泥等物将名声打了出去。
  现在已有许多之前因为蒙阳生活条件恶劣; 而选择出走的本地人回到蒙阳。毕竟现在这个时候,由于通讯不发达; 人们的思乡情节还非常严重的。若不是实在过不下去; 没人愿意背井离乡出外讨生活。
  温瑜做的这些事; 百姓看在眼里,蒙阳百姓大部分都很爱戴自己的父母官。民心一旦稳定,犯罪率就低了,官府有什么命令; 实施起来也很方便。
  温瑜这阵子过得很舒心。如今弟妹儿子都非常听话,蒙阳的经济民生又稳定发展,一切都在按自己的计划进行。每天上衙门就是处理一下公务; 顺带跟手下朋友联络下感情,然后就下班去回家。套用蜀地的话说; 这种日子简直巴适的不得了,倘若要是能一直持续下去就好了。
  事实证明Flag不能说立就立; 温瑜刚刚感叹蒙阳治安变好,马上就有人来打脸。
  衙役禀告来说在昨天夜里蒙阳治下的村中有两个孩子死亡,看样子是被人下了毒。
  又有命案了,死的还是小孩子; 温瑜心情沉重的令人将事件报告交上来。
  经过仵作查验,这两个孩子死于一种陌生毒素。这种毒素书上没有记载,中毒的时间也不确定。
  温榆前去调查后了解到这两个小孩都是村里农户的孩子,只有七八岁,又都是男孩儿,平时难免淘气了些。不过村里的孩子也大多是跟他们一样放养,成天上山打鸟,下水摸鱼的。两个孩子家里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时也没听跟谁结怨。
  今天一早这两个孩子跟往常一样,相约一起去玩耍,估计也就是在村附近转了转。直到日落,两人方才回来。那时也一切正常,两个孩子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
  吃过晚饭正要休息时,其中一个孩子突然说头疼,家中长辈没放在心上,只当是他今天玩儿的太疯有些着凉了,打算给他灌碗生姜水,发发汗第二天就好了。
  半夜家里人突然被吵醒,仔细一看发现那孩子发起高烧,身体烫的惊人,浑身直冒冷汗。正要带他去医馆,孩子突然浑身抽搐起来,仅仅片刻就没了生气。另一边剩下的那个孩子也是一样头疼、高烧、抽搐。
  两家一合计意识到这个事情不对劲,忍着悲痛来衙门报了案。
  温瑜面色凝重,一连死了两个孩子,而且这两个孩子到底因为什么中毒尚不得知,可能是人为下毒,也可能是两个孩子贪玩在山林里误食了什么东西,但不管怎么样案子还是要破。
  温瑜下令搜索两个孩子死亡当天的活动区域,好在那个村子不算大,搜索范围有限。在排除了一些地点之后很快问一哈就将可疑地点圈定在村中的小土地庙里。只有在这个地方两个孩子彻底脱离了其他人的视线。
  明代几乎每个村子村头都会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庙,人们大多选择除夕过后的开春时节去土地庙烧香。越是年景不好时大家祭祀土地庙就越频繁,往往在家里有事儿,或者是自己想要祈求平安的时候都会去拜拜。现在风调雨顺,土地庙也就空下来了。
  温瑜问过当地人,这一阵子只有些城外的乞丐会选择来土地庙里歇脚。
  又是乞丐……在经历上次蒋磊的案件之后,温瑜已经了解到明朝乞丐的力量有多大了。
  不过明朝管理者们也深知,乞丐这个群体对社会的稳定性威胁极大,不如收而用之,因此明朝的丐帮是受朝廷直接控制的。在乞丐社会中统治大小乞丐的头目统称丐头,也许在乡绅文人们的眼中丐头就是个下九流中的末流,但在乞丐的世界里,他吩咐下来的话就是金口玉言。
  蒙阳的丐头就跟官府一直都保持联络,甚至有时会跟邓武去喝喝小酒。温瑜命邓武去找盖头,让他了解一下这两天蒙阳城中的乞丐,看看可有谁经常来这间土地庙。
  很快就调查出结果,昨日只有个老乞丐在这一片活动。温瑜让人将那个老乞丐带过来,却被告知那乞丐今天不太舒服,怕将病气过给温瑜。
  温瑜连忙问道:“那人可是有些发热、盗汗、痉挛?有没有什么危险?”
  对方否认,只说老乞丐略感风寒。温瑜低头想了一会儿,不顾众人阻拦,最后打算亲自去找那位老乞丐了解情况。
  老乞丐如今正歇在城西丐头的家里,这里算是蒙阳的贫民区,也是一些乞丐贱籍等人的聚集地。听闻县令大人要过来,盖头连忙将其他不相干的人统统赶走。
  温瑜到达后发现此处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阴暗不堪,路面也比较整洁,有些人家甚至用花朵装饰门房。虽然名义上是贱籍,但他们也只不过就是一些从事捕蛙媒婆卖珠等行当的普通人。
  温瑜直接走进丐头的家里去看老乞丐,此时的老乞丐虽然能看出身体有些虚弱但精神状态还不错,看起来应该没有生命危险。
  温瑜让随行的郎中给他医治了一番,最终得出的结论也是轻微中毒。老乞丐一辈子没见过这种阵仗,吓的仿佛鹌鹑一般瑟瑟发抖。温瑜尽量语气委婉的问他那天去土地庙里做了什么?知不知道自己怎么中的毒?
  老乞丐毕恭毕敬的答道:“回大人,我那天就是在土地庙里歇歇脚,吃点东西。吃到一半肚子有些疼,就感觉吃的豆饼好像是坏了,然后就找地方方便去了。回城之后有点发烧,不过我们这些做乞丐的病痛什么都是常事也没放在心上。”
  “你这老货!感觉坏的东西怎么就随便丢!别人捡走吃了怎么办!”丐头在一旁骂骂咧咧,用眼睛偷偷瞟向温瑜。
  温瑜知道他是怕自己抓不到凶手,一怒之下拿乞丐顶缸,也不去理他。
  从老乞丐的话里温瑜推测出,可能是那两个孩子贪嘴吃了丢在地上的豆饼,豆饼里被人下了毒,成年人吃两口无事,小孩子抵抗力低直接被毒的丢掉了性命。
  于是温瑜问道:“你那豆饼是从何处得来的?”
  老乞丐犹犹豫豫的回答:“那豆饼……那豆饼都是雅竹村的养殖场喂兔子喂猪的,我瞧着也挺新鲜,就忍不住趁人不注意偷拿了一些。”
  没想到这里还牵扯出养殖场来了,温瑜感到很惊讶,为了避免再生事端,忙命郎中给老乞丐开两幅药治病,然后直奔去养殖场调查。
  刘桂花热情的接待了温瑜,此时她已凭借自己在众人之中的威望当上了养殖场的负责人。现在冷吃兔和竹鼠出名之后,她们养殖场的生意就越做越红火。一些姐妹甚至靠这几个月挣来的钱自己去置办了不少田产,这一切都是县令大人带给她们的。
  温瑜耐心的听刘桂花滔滔不绝的讲着这些日子里众人的转变,以及她们对养殖场未来的规划。看的出来,刘桂花这个负责人当的十分称职,有野心也有远见,相信在她的带领下养殖场也会越办越好。
  刘桂花讲了半天,起身发现温瑜始终微笑着听自己唠叨,有些不好意思的转移话题:“不知大人这次来所为何事?”
  温瑜看时间差不多了,便将老乞丐偷拿这里饲料中毒一事跟刘桂花讲述了一遍。
  刘桂花听后大惊:“原来真有人给我们下了毒!”
  温瑜问道:“哦?这么说来,你们已经察觉到了。”
  刘桂花点头承认:“是的,大概在上个月,几个姐妹发现自己养的兔子有些打蔫,喂了点药之后也不见好。因为我们一直严格遵照大人的话,察觉这些兔子可能生病就及时处理掉了。从那以后,每隔个三五日就会有一些姐妹养的东西出现问题。但是数量都不多,再加上如今刚换季,可能是疾病高发的时期,所以我们仅仅是怀疑。按大人的话说,这次竟是毒死了人!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刘桂花焦急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她们这帮苦命女子本身就要一直承受着被人指指点点的压力,每天辛勤劳作。好不容易现在能自己养活自己,要是现在这个营生也没了怕是又要回到之前那种暗无天日的日子。
  温瑜安慰她道:“不必惊慌,你们处理得很好,即使被下了毒,现在应该还没有扩散。我现在就派人帮你们检查一下饲料和饮水。”说完温瑜就命手下立刻逐一查看。
  最后查出有一筐豆饼几捆猪草被人投了毒。
  但奇怪的是毒药的用量都很少,如果不是温瑜这次带的是蒙阳城中的名医可能根本查不出来。这么少的量估计也就能毒毒兔子和老鼠这种小动物,毒死一只猪崽都费力,更不用说人了。
  “确定这跟之前的毒是同一种吗?”温瑜问道。
  随行的大夫点头:“回大人。就是这个错不了。”
  那这就奇怪了……温瑜陷入沉思。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贱籍
  上回说到明朝中后期不管是民、商、军、匠,有条件有机遇的都能过的不错,那么什么人过的不好呢?恐怕就是贱籍了。
  这个贱籍在各地叫法不同,在广东叫疍户,在浙江叫惰民,在安徽叫“伴当”,还有丐户,乐户等。
  各地的贱籍,其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样
  广东的疍户,一生必须与船为伴,吃喝拉撒必须全在船上,不许上岸居住耕种。浙江的惰户,不许读书识字,不能和良民坐在一起,贱民女性穿衣服颜色不许和良民一样,在路上拿伞必须倒着拿。安徽的“伴当”相当于地主的农奴,一辈子要给地主做牛做马,对,一辈子。
  这些贱籍名称不同,受到的待遇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
  即这些贱籍的子孙,生下来就是贱籍,一辈子都是贱籍,贱籍找老婆也只能找贱籍。
  你这辈子低人一等,没关系,你的儿女,你的孙子辈,你的重孙子辈也都是贱籍,你家几百辈子下去全部都是贱籍……
  这些人基本都是前朝余孽或者犯了重罪的,比如永乐时期,不少忠于建文帝不低头的臣子就全家都被划为贱籍。
  贱籍这种制度不是明朝独有的,从很久以前就存在。最后到了清朝被雍正废除了,这种制度的变更是很复杂的,几句话说不清楚。大体就是当时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不需要这种东西了。
  咳咳,最后古耽新文《伪道姑下山(明穿)》求预收~女装大佬与嘉靖帝二三事
  收藏作者专栏你将收获更多快乐!!!


第33章 居心险二
  温瑜又问刘桂花:“这批饲料你们是从哪里收的。”
  刘桂花面上闪过一丝愤愤不平:“回大人; 以前我们都是在蒙阳全县派人收购,现在就只在雅竹村、赵家村、金溪村这三个村收了。”
  温瑜注意到她的神色; 不禁感觉有些奇怪。除了雅竹村,那两个村子都距养殖场比较远,哪怕是考虑到运输成本的问题; 也不能只在那里收啊,于是问道:“这里面可有什么说法; 可是那两个村提供的饲料质量好?”
  刘桂花回道:“都是些豆渣野草的; 本来就是在村里喂猪喂鸡的东西; 哪有什么好,在哪里收都一样。只不过我们这里的姐妹,除了我和几个外地的,全都是赵家村和金溪村的人。”
  温瑜这才回想起来; 这两个村子确实位置离当时的猛虎寨比较近,猛虎寨下山劫掠他们第一个遭殃。
  刘桂花又道:“因为有大人的命令,那几个姐妹从家搬出来的时候她们家里不敢阻拦。但后来听说我们花钱全县收饲料; 他们就天天来闹,刚开始是威胁; 后来就全家老小一起出动,来这里哭闹; 说我们这帮人没有良心,不知道帮衬家里。我们被闹的没办法,只能答应他们以后只在他们那里收饲料。”
  刘桂花气得咬了咬牙:“这也就罢了,无非是多花几个运费; 但就这他们还给我偷斤少量,上次用野草冒充猪草,把猪吃坏了肚子,我们去理论反而倒打一耙说我们给钱太少欺负他们!那点破料,放到现在年景好根本没人吃,要不是我们都是些女子不便抛头露面,我们早就自己去弄了!”
  温瑜皱眉,他没想到还有这么一茬,劝慰道:“要不等这件事解决了,我派人去那两个村子里说一声。”
  刘桂花摇头,神色坚毅道:“不劳大人费心了,温大人您帮我们的已经很多,我们一帮女子做生意,日后总会遇到各种困难,总不能事事求人。就算他们这次有所收敛,毕竟血脉斩不断,难不保以后又闹出什么幺蛾子。此事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温瑜敬她品性,只说如果有困难随时来县衙找他。刘桂花又是千恩万谢,看时间不早温瑜就起身回府了。
  路上,温瑜一直在想,虽然那群女子的家人可恶,但这么一来,嫌疑人范围就缩小了不少。
  现在的话有两种可能,一是赵家村金溪村两村人,在准备饲料的过程中被人下了毒:二是在养殖场里,有人在饲料中投毒。
  温瑜更倾向第一种,因为养殖场此地是众人之前精挑细选的,背靠深山远离人烟,平时衙役隔三差五的还去转一圈,频繁下毒的风险太大,很容易被人发现。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在运往养殖场之前饲料里就被下了毒。
  “明日还要去那两个村中看看啊……”温瑜自言自语。
  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将他惊醒,低头一看“你是……白白?”温瑜有些不敢相信,这不是福哥儿养的那只小猫吗?要不是这猫的毛色太有个性,他还真认不出来,刚来蒙阳的时候他记得明明才刚巴掌大,现在胖的像只圆球不说,个子也比一般的猫大上不少。
  看到温瑜,神情冷漠的瞥了一眼,也不管他,蹲在地上舔爪子。“大人认识猫霸王?”
  “!!”猫霸王是什么鬼?
  看温瑜面露惊色,跟着他后面的衙役笑着解释:“这猫不知是从哪来的,长得胖不说,性格还霸道,不过几个月,这附近街区的公猫被它打败,母猫都成为它的相好。”
  温瑜神色复杂,他自己在蒙阳才算刚刚站住脚,家里的猫早已经统一猫界了,温家现在最出息的竟然是白白吗……
  想到这里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