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翔-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勤供应线路短,又有水运可走,负担也要比西夏的战场轻得多。以朝廷的力量,一两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还是应付得了的。而且我大宋的国力不足,金国的国力也未必能够比我们好,大家不过是半斤八两罢了。只能够夺取南阳或是宿州,就是成功了,退一步来说,就算难以夺取中原,也能够牵扯金国的兵力,分散金国的注意力,对于西夏的战事,也是大有帮助。岂不比劳师远行入川要好得多吗”
刘珙又想了想,才点点头,道:“子昊说的有理,不过我看现在既然到了这一步,索性再走一步,马上从川中出兵,进攻凤翔府和京兆府,反正川中的人马也都已经准备妥当了,随时都可以出兵,打金国一个首尾难顾,看金国如何应对?”
杨炎听了,也想了一想,才道:“这样到也不错,最好等到金军在西夏败退之后,川中的兵马再出击,这样就更好一些。”
刘珙也点了点头,道:“不错,一但金军从西夏败退,京兆府和秦凤路一带必然会分兵去救援,这样一来,川中人马就大有机会了。”
赵汝愚听得心里叹了一口气,现在不仅是双线作战,而且还将演变成三面进攻,看来这场战争的规模竟然是越弄越大了。胜负如何,还真未必可知。
虽然赵汝愚对杨炎的用兵能力有信心,而且有杨炎刚才分柝的西夏境内双方的优劣,但这时也不由得有些紧张起来。总体看来还是五分靠人谋,五分看天意。
而刘珙和辛弃疾却不这么看,因为他们都是懂军事的人,知道西夏一战,宋军至少可以占到八成优势。有了这样大的优势,为什么不敢再拼一把。
杨炎的本章由韦州送回到建康府时,已经是十七天以后的事情。赵忱看完之后也大出意料,万万没有想到杨炎会有这么宏大的一个计划,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计。
但赵忱仔细考虑了之后,也认为杨炎的计划大有成功的可能。因此心里也有些蠢蠢欲动,颇想试一下。一方面是基本他对杨炎能力的信心比任何人都强,而另一方面,一但杨炎的计划真的成功,那么大宋在与金国的对抗中首次在战略上占据全面的主动权,数年之内就有望收复中原。“收复失地,中兴大宋”就不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就是收回燕云十六州,也不再是梦想。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大得令赵忱都难以拒绝。
不过现在的赵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思想也已经完全成熟,也知道想完成“收复失地,中兴大宋”空有一腔热忱是不够的,必须经也精心的准备,谋划,然后一步一步去实施。在有的时候,热忱过于旺盛,反而容易使判断产生偏差,结果误了大事。
杨炎的计划来起来很美,而且赵忱对杨炎的能力绝对相信,但现在大宋也只有一个杨炎,三面进军,杨炎也只能决定其中一面,另外两面还要靠别人来施行。这就不能不使赵忱担心,别人能不能完成。毕竟一但实施起来,等于是压上了大宋的全都实力。一但有所闪失,大宋在二十年内,恐怕都难以恢复元气了。
因此在第二天,赵忱招集韩彦直、王炎、叶颙、周葵四名留守在建康府的执政大臣,来讨论杨炎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有多少。
第八百一十三章 建康决议
四人看完杨炎这个计划之后,也都感到震惊。不过还是非常认真的看完了本章。
周葵首先表示反对,道:“陛下,臣以为不妥,进攻西夏虽然以是免力而行,但也算谋定而后动。如今虽然打了儿个胜仗,但离彻底攻取西夏的目标还相去甚远。如今金国又已经发军援救西夏,胜负之势尚未可知。因此臣以为在西夏尚未平定之前,更不可节外生枝。而且为了进攻西夏,我大宋已经尽其所有,如果再扩大战争,那么所需用度又从何而来呢?”
他刚一说完,王炎立刻发言,道:“陛下,臣以为杨炎之计可行。所谓兵随势动,虽然已经谋定,但也并非一成不变。金国虽然援救西夏,但有杨炎在彼处,并不足为虑。而如今金国大军云集西夏,中原空虚,正好可以趁虚而取。此诚千载难逢之机,此时不取,日后必然悔之晚矣。虽然目前朝廷的用度不足,但开年之后,立刻会有春税收上,还是应该能够支应的。为了恢复大业,既使忍一时之痛,也再所不惜,请陛下不可迟疑。”
赵忱听了他们两人的发言之后,也不置可否,又把目光看向韩彦直和叶颙两人。这时叶颙也开口道:“陛下,微臣以为此时确实是趁虚攻取中原的大好时机,杨炎之计也有很大的成功把握。不过这一计也太过冒险,一但失利后果将难以预料。因此臣以为不访先调集军马,作好准备,等西夏战事分出结果之后,再行决定。我军若胜,则乘胜出兵,若败,则稳守江淮,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赵忱听了,微微点头,叶颙这个办法到是十分稳妥,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点。
但王炎又道:“陛下,叶相所言,虽然稳妥,但也殆误了时机。一但金军在西夏战败,必然会想到加强边境的守卫,以防我大宋乘胜进军。而且我大宋调集军马,岂能瞒过金国,假如被金国察觉,重新启用完颜长之守卫中原,又当如何呢?因此陛下必须当机立断,则不可首尾两端。”
赵忱苦笑了一声,又把目光看向了韩彦直。
其实韩彦直心里也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也想按杨炎的计划行事,毕竟时机难得,但又觉得确实是过于冒险,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是当朝首相,说话的份量与王炎、叶颙、周葵都不同,特别是现在几种意见僵持不下的时候,自己的一句话可能就会直接影响到皇帝的决议。但这可是关系到大宋国运的事情,绝不能轻率决定,因此韩彦直这时也犹豫不决。
见皇帝看着自己,也知道不说话不行,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臣不敢轻易决定,以臣之见,不访先把杨炎的本章交给都督府,看一看他们的意见,再做决定。”
赵忱想了一想,道:“这样也好,韩卿,就甴你带杨炎的本章去都督府吧!其他的事情等明天再议。”
第二天,四位执政大臣再一次聚集到金殿上,另外多了一个李显忠。显然他是做为都督府的代表来的。
因为昨天其他大臣都已经发过言了,而且今天主要是听取军方的意见,因此赵忱也不再问他们,直接对李显忠问道:“李老将军,杨卿发回来的奏章你们都督府是否已经看过了,是否认为可行。”
李显忠道:“回禀陛下,臣等都已经看过,依臣等看来,杨炎之议可行。”
赵忱点点头,道:“卿等认为可行,是凭何而论呢?”
李显忠道:“回禀陛下,按杨炎之议,虽然使战争的规模扩大,变成了对西夏与金国的双线作战,但核心依然还是在西夏战场上。一但我大宋军队能在西夏境内击败了金国的大军,那么另外两线都极有获胜的可能,宋军将迎来双线全面告捷。既使是小有挫拆,也无伤大雅。而相反一但杨炎不能在西夏境内击败了金国的大军,反而被金军击败,那么大宋的三面出击都有可能会以失败而吿终,就算是在另两面有所斩获,也是得不偿失。因此胜败关建,全在西夏一战。”
赵忱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李显忠果然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下子就看清楚了这场战场的关建点。这一来令赵忱大为安心。因为他对杨炎的能力,还是有足够的信心的。不过还是问道:“李卿以为,我大宋军队在西夏的胜算如何呢?”
李显忠道:“回禀陛下,臣以为至少有八成以上。”
赵忱还没有说话,周葵不禁皱了皱眉头,道:“李殿前所说有八成把握,是否太过夸大了。”
李显忠摇了摇头,道:“绝对没有,西夏战场的优劣杨炎己在奏章中说得清清楚楚,我大宋军队天时、地利、人和尽占,取胜是指曰可待的事件,丝毫也没有夸大之处。”
周葵听李显忠说得这样肯定,也无话可说。他也看过杨炎的奏章,分析得也是清湥С偌由涎钛滓郧叭〉玫恼郊ǎ鞘怯惨低暄赵使У挠帽芰υ傺钛字希裨蛞膊坏貌怀腥希谖飨牡恼匠∩希尉氖に慵蟆
这时赵忱站起身来,在金殿来来回走了几步,然后才道:“好,那就这么决定了,按杨炎所奏,立刻从江淮出兵,进攻中原。立刻着枢密院,制定作战计划。”顿了一顺,赵忱又道:“如果府库的用度不足,那么就动用朕的内府,对付个一千万贯钱,朕还是拿得出来的。”
五位大臣听了,也都吃了一惊,内府也是就皇帝的私人府库,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每年财政中固定拔出的皇宫费用,公田租赁和收入的费用,再就是每年各地方,藩属向皇帝、皇后等进献的贺礼,也就相当于是皇帝的私房钱,每年下来,也是一笔巨额财富。
从原则上来说,皇宫里的各项开支,包把皇宫的维修,扩建,以及皇帝对大臣的额外赏赐都是从这笔钱里支付。在大多数时候,也是够用的。不过如果遇到一个穷奢极欲的皇帝,自然是远远不足,还是要向国库支取。
不过赵忱也算是比较简仆的皇帝,自从定都建康之后,基本只用现在的宫殿,只是做了一定的修缮。有好几次大臣请救扩建皇宫,都被赵忱否决掉,而时宫中的生活用度也都尽量节简,将开支降到了最低,因此现在内府的积蓄拆算成铜钱,己有近两千万贯。只是其中各类古玩字画占了相当一部份,铜钱到是只有一千多万贯。不过大宋历代以来,只有皇帝伸手向国库要钱的,还从来没有用自己的私房钱来填国库的,虽然是为了支付一场战争,但也是不易了。
韩彦直等人都不禁大为感动,道:“陛下为我大宋复兴,不惜以内府之财,可谓是尽心竭力了。”
赵忱摆了摆手,笑道:“内府外府,也都是大宋的财耸崭词粒行舜笏危疲炙愕昧耸裁矗咳缃袷俏掖笏沃行说墓亟ㄊ笨蹋雇涞染⌒慕吡Γ笏尉≈抑笆兀蘸罅柘龈笊希笏沃行嗣迹赜兄钋涞男彰!
建康,杨府。
赵倩如等正坐在书房里,下手坐着的是职方司的少监周信和司丞凌翔。
现在职方司的机构也日益完善,主管的名称也由“主事”改为“监”,设监一人,正四品上;少监一人,从四品上。丞一人,正五品上,立事二人正六品上。设风、林、火、山、阴、雷六个事房,每事房主簿一人,从六品上;录事二人,正七品上,其他属官若干。
而且职方司名义上隶属于枢密院以下,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部门,由皇帝或是皇帝指定人员来管理。具体事务是由周信和凌翔处理,杨炎在建康的时候,一直代管职方司。而杨炎不在,就直接对赵忱付责。不过由于赵忱现在的精力主要用在对西夏的战事,因为委任赵倩如暂时代管。
周信道:“公主,现在已经初步查出,所有的消息要是从西向东流转,越是向西走,消息流转的时间也就越早,一直到两湖一带。”
赵倩如微微点头,道:“那么也就是说这些消息首先是从两湖地转出来的了。”
周信道:“目前看来,就是这样。因为两湖再向西之后,流转的时间反而比建康还晚,可见是有人故意在向东转播,有意要转到建康来。”
赵倩如沉吟了一会儿,才又道:“有没有查出据体是什么人散发的这些消息?”
周信道:“目前在两湖地方到是有几个嫌疑对像,不过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怕打草惊蛇,因此暂时派人盯着,但还没有下手抓他们。”
赵倩如点点头,道:“做得很好,继续派人盯着,不过不要放弃其他线索,说不定是有人故意引开我们的注意力。”
原来自从赵忱定都建康以来,总体来看,皇位还是十分稳固。但赵忱毕竟不是正常继位的皇帝,而且推进新政,又损害了不少人的即得利益,因此在暗中,却是不断有暗流起伏,当初的“濮议之争”就是一例。不过在扫除了梁克家、洪适这一干掌握实权的大臣之后,在朝中的反对声音已经少了许多,但在地方上,对赵忱心怀不满的人还是不少,只是碍于现在赵忱皇位稳固,难以动摇,只能暂时隐忍。
去年三四月间,曾经一度有人大造舆论,要求晋升杨炎为枢密使,其实晋升是假,目地只是想把杨炎推到风口浪尖上。而在出兵进攻西夏之前,在民间也曾出现了大规模出现了反战的舆论。虽然这两次舆论的风潮最终被平息下来,但在这些举动显然都是有人在背后推动。因此,赵忱下令职方司一定要详查。
现在已经初步查定,消息是从两湖地区传出来的。赵倩如到也并不奇怪,因为两湖地区是地方豪强势力较为集中的地方,当年为了反对新法,甚至闹出过民变的事件来,而杨炎也曾领军驻守两湖,弹压地面,因此也可能得罪过一些地方势力,引得他们报复,也是很正常的。
但赵倩如又隐隐觉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两次舆论风潮来得都被利用得非常巧妙,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想得出的办法,两湖地区的地方豪强中,会有这样的人物吗?或者说,在两湖一带,已经形成了一股对抗朝廷的暗中势力?如果是真的,那么在现在这个时候,大宋正又对外用兵,他们恐怕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时机,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现在还没有找到真正对抗朝廷的蛛丝马迹,因此赵倩如也只能命周信和凌翔去严密监视两湖地区,等有了新的突破进展之后再作打算。
周信和凌翔走了以后,赵倩如来到赵月如的房间,这时赵月如的身孕已经五个月了,小腹已经明显凸起。见赵倩如来了,也忍不住问道:“是什么事情?是前敌的事吗?”
赵倩如怕她但心,摇了摇头,道:“不是,是我们大宋内部出了一些小事。”
赵月如虽然经常随杨炎出征,但基本不过问政事,对朝廷内部的明争暗斗也不大上心,因此听赵倩如说是内部的事情也就没有再理会。将手轻轻放在小腹上,道:“这才五个月?我都觉得像是过了五年一样,真想马上就把孩子生出来。”
赵倩如忍不住笑道:“生孩子,那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姐姐还算好的,能走能动,姹紫妹妺害喜害得历害,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
赵月如苦笑道:“不仅是我想早一点,今天他又在里面动了,看来这小家伙也是迫不及待的想出来了。”
赵倩如也微微笑道:“才五个月就开始闹了,看来真是个不安份的孩子。”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赵倩如又从赵月如那里出来,去看望林姹紫,心里却在默默念祷,在这个时候,大宋的内部绝对不能先乱起来。
第八百一十四章 金国出兵
自从完颜长之被贬官之后,他的岳父完颜福寿就告病在家,不再理会朝政。正好完颜允恭也看他不顺眼,乐得让他退出朝廷。而太师张浩被强令致仕以后,完颜福寿也表上表请求致仕,当被被顺利准奏了。
随后趁着两位执政大臣致仕留下的空缺,完颜允恭任命完颜白撒为平章政事,接任了完颜福寿的位置,又加封蒲察合柱为尚书右丞、完颜合周为参知政事,移刺蒲阿为吏部尚书,张文寿为户部侍郎等等。自己的一干亲信全都提拔起来。
这一次金国救援西夏,实际出动了三十四万人马,其中有二十万步兵,十二万骑兵,二万铁浮图。皇帝完颜允恭御架亲征。随行的官员有仆散忠义、纥石列志宁、孛撒,白彦敬、完颜白撒,术其高虎、移刺蒲阿、张文寿等人。留下完颜宗政、蒲察合柱、完颜合周、纥石列良弼留守中都,处理政务。
从金国进入西夏,一共有三条路,一是由环州出发,从韦州进入西夏南部地区。如果要救援兴庆府,这一条路无疑是最快捷,但侧翼却容易遭到宋军袭击。因此不能作为主要的进攻方面。而剩下两条路一条是从西夏东部的银州突破,沿横山山系和长城以内的狭长通道进军,但沿路城地众多,需要逐一攻取,另一条是从长城以外出发,横穿大沙漠,到达兴庆府。路上到是没有什么遮拦,但穿越大沙漠水源较少,后勤运送困难,因此难以调用大军。
因此经过了仆散忠义、纥石列志宁、孛撒,白彦敬商议之后,决其将三十四万大军分为三路,甴白彦敬率领四万人马,从环州出发,进攻韦州,作为诱敌;由孛撒率军六万,走长城以外,穿越沙漠,争取能够早日到达兴庆府。而完颜允恭和其他大臣们率领剩下的二十四万大军,进攻银州。
金国出兵的消息传到了兴庆府之后,整个西夏的民心士气也都为之一振,人们纷纷上街奔走相告,这一回西夏真的有救了,有不少人甚致都激动得落泪了。而西夏朝廷的气像也同样焕然一新,李仁孝的病体也好了许多,脸上多露出了多日不见的笑容,文武大臣们说话的底气也足多了。
既然金国出兵了,那么无论如何,也要死守兴庆府。但现在高山都以死,卫慕廷平等人尚还年轻,难以主持大局,因此李仁孝和众大臣们商议,决定放弃娄博贝城,将镇守娄博贝城的主将高逸调回兴庆府,主持兴庆府的防守大局。
高逸回到兴庆府之后,一面加强城防,准备守城器具,同时又从各地招集人马,到也凑齐了近十万人马。兴庆府是西夏最大的城市,城墙普遍都在四丈左右,因此只要城中有足够的人马和粮草,以及足够的决心,想要攻破兴庆府到也不易。
而宋军同样也在兴庆府城外布下大军防守,杨炎命高震为主将,率领宋军十二万,灵州军六万,在兴庆府城外层层布守,与西夏军对持。同时铁木真也命两个弟弟合撒儿和别勒古台,率领二万蒙古军,协助宋军,围困兴庆府。
高逸曾经偿试过派军从城中杀出,偷袭宋军,配合一下金军的攻势。但高震对此也早有准备,宋军防守十分严密,立刻给了西夏军一个迎头痛击。西夏军退回城中之后,高逸也知通偷袭宋军行不通,因此也就不作指望,一心一意死守城池,只等金军击败了宋军之后,来解兴庆府之围。
高震击败了西夏军之后,到也没有对兴庆府发动进攻,同样是在等宋军和金军决战之后的结果。不过宋军到也没有闲着,高震命令士兵在城外堆土山,挖战壕,修建工事。因为困城不攻,无所事事,最容易造城士兵的懈待情绪,必须给他们找些事情做做,同时也是为以后进攻兴庆府做准备。
而杨炎安排好了围困兴庆府的事宜之后,自己和杨昌鹏、李好义一道,带领着殿前司的选锋、催锋、胜捷三军,马军司的忠锐、威边、骁骑三军,步军司的雄武、效顺、常宁三军,共计五万六千大军。会同铁木真的三万蒙古大军,一同对付金国的援军。
杨炎先命杨昌鹏率领殿前司催锋军、步军司雄武军守卫银州,要求他一定要阻挡金军的进攻十五天时间,为宋军准备工作时间。又命李好义率领步军司效顺、常宁二军守卫韦州,阻挡金军的南路人马。铁木真也将蒙古军分出一半来,由四杰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博尔忽率领,转路在长城之外,去阻挡金军的北路军。而剩下的蒙古军和宋军都驻扎在盐州,修筑防御工事,准备在这里迎战金军的中路大军。
这时金军的各路人马也都已经齐头并行,中路军的先锋大将蒲察贞义已经率领人马已经杀到了银州城下,并立刻向银州发动了猛攻。
而杨昌鹏已经率领宋军到达银州,全力防守。宋军本来就善于守城,而且银州也是西夏的边境重镇,城墙也十分坚固,宋军又准备了大量守城工具,杨昌鹏又指挥有方,同时由于金军准备时间不足,没有塔车,只能靠蹬云梯攻城,因此蒲察贞义率领着金军的先锋人马连攻了十余天,折兵八千余人,但仍然没有攻下银州。
这时金军中路大军的大队人马已经到了银州城下。完颜允恭一见十余天都攻不下银州,也不由大怒,当时就要将蒲察贞义斩首。幸好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守再三相劝,完颜允恭这才饶了蒲察贞义一命,但还是气不过,依然打了他四十军棍,贬为一名百夫长。
第二天,完颜允恭立刻亲自率领金军攻城。这一次金军出动了十辆塔车,但宋军在杨昌鹏指挥下,众志诚城,死守城池,金军一连又攻了三天,伤死了无数士卒,虽然几乎杀上了城墙,仍然被宋军击退,依积但还是无法攻下银州。不过宋军也好不到那里去,连日的苦战,使宋军也损失了近四千士卒,另有一千重伤,也无法再参加战斗。而且银州城也有多住受损。
不过完颜允恭觉得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不禁大发雷霆之怒,下令明天一定要攻下银州,否则将参加攻城的士兵全都斩首示众。
结果到了次日,金军本想拼死一战,那知到了银州城下之后才发现城上偃旗息鼓,没有一个宋兵守卫。等金军爬上城墙之后,也是空无一人。于是打开城门,放金军的大军进城。
原来就在昨天夜里,杨昌鹏接到了杨炎的命令,让他放弃银州,立刻撤军。因为驻守银州本来就只有十五天的期限,杨昌鹏一到银州,就准备好了许多车辆,随时都可以撤退。因此在接令之后,杨昌鹏立刻组织人马,将伤员和其他物资装车,连夜撤走。并且将府库中难以搬走的东西侧放一把火,全部烧尽。等金军进城之后,大火还没有熄灭。
金军的大军进城之后,扑灭了城里的大火,不过物资并没有抢出多少来。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攻下了银州城,完颜允恭也十分高兴,看来手下的这帮士兵还是要逼啊,不然可是都不会尽力。
城中果然已经没有一个宋兵的影子,完颜允恭的住处就安排州衙,这也是银州城中最好的地方。完颜允允恭出征之时,还带了六名最宠爱的妃子,每名妃子身边又都带了不少待女内侍,这还不说,完颜允恭还带了一队歌舞班子,以便随时寻欢取乐。因为这些人可都是不能怠慢后,万一有那一点不周到的地方,在皇帝耳边给你来几句,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因此安排起来,却是费了老事。
花了好半天的功夫,总算是把这帮人都安排好了,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只觉得待候皇帝比打仗辛苦多了。就在这时,有人捧着一个锦盒过来,道:“两位大人,我们在正堂的公案上发现了这个东西,两位看怎么办?”
两人一看,锦盒盖上写着:大宋利州东西路兵马都总管,兼临洮路招抚使,领平夏诸路招抚使杨炎付大金皇帝亲拆。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封信。两人可不敢私自拆信,商议了一下,捧着锦盒去见完颜允恭。
这时完颜允恭心情很好,正在州衙中欣赏歌舞。见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捧锦盒进来,也有些意外,撕开信封,抽出信笺一看,只是上面写道:速退速退,可保全岁,进军进军,社稷将倾。
完颜允恭看完之后,又发火了,当时就将信笺撕得粉碎,道:“杨炎这匹夫,竟敢小视朕,看朕率军打到兴庆府,将这匹夫生擒到朕面前,看他还有何话说。传令下去,立刻起兵,继续进军。”
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吓了一跳,仆散忠义慌忙劝道:“陛下乃我大金之主,何必与一个小小的杨炎见识呢?不要中了杨炎的诱敌之计啊!”
纥石列志宁也道:“是啊!陛下,我们刚刚攻下银州,人马疲惫,而且今天以晚,还是休兵几天再进军吧!”
完颜允恭这才免强压住心中的怒火,道:“好,那就休息一天,明天再出发,不得推托。”
第八百一十五章 风雪来临
杨炎和杨昌鹏兄弟两立在盐州城的城楼上,只见天色渐暗,风声愈紧。乌云沉压地面,笼盖了城外苍茫的原野、道路、村庄。本是正午的时候,却仿佛是以到黄昏。雪开始下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的轻轻飘扬,然后越大越大,一阵紧似一阵,风绞着雪,团团片片,纷纷扬扬,倾刻间天地一色,风雪迷漫了整个原野。
这是今年西夏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虽然在江淮、建康等地入冬以后,一年之中也会下几场雪,但基本是落地即化,少有这样的狂风暴雪,因此杨炎也忍不住赞叹道:“好大的雪啊!想到如果是辛弃疾在这里,大慨会即兴填一癸好词吧。”
杨昌鹏也笑道:“在大宋的地方,那里见过这样的大雪,如果不是你事先早就做好了布置,只怕有不少士兵们都会冻伤了。”
这时已经是十一月底的时候,气候骤冷,几乎到了滳水成冰的地步。宋军的士兵多是江淮人,还有不少南方人,都少有经历这样寒冷的天气,幸好宋军的棉衣毛毡等物都已经到位,同时杨炎又从当地人那里打听到一个偏方,命伙房每天都要熬制生姜水、辣椒水给士兵们喝,好逐寒保暖。
即使是做了这么多的预防措秩,宋军中依然有两千多南方士兵被冻伤了,不过也已经比预想中的要好得多了,总算是没有伤筋动骨。唯一的意外就是大象都是生长在南方的动物,比人还不适应这寒冷的天气,都冷得直发抖,躲在象棚里一动不动。看来也是无法参战了。这到是杨炎先前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杨炎回头在向城墙上看去,虽然在暴风雪中,宋军守城的士兵依然挺直着腰板,没有丝毫的懈怠之意。心里也不禁十分满意,经过了数年战争的淬炼,宋军已经成长为一支能够应付任何困境的铁军。
这时只见一个宋兵冒着大雪蹬上了城楼,来到杨炎面见,道:“禀报杨帅,现在金军的大军已经到了宥州、洪州。”
杨炎点了点头,道:“好,我知道,你先下去吧。”
报信的宋兵下去之后,杨昌鹏道:“宥州、洪州离盐州都只有百余里路程,看来这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自从宋军放弃了银州以后,一路西撤,连续放弃了石州、夏州、龙州、宥州、洪州等地。这时金军已经深入西夏境内二百余里了。不过相对于金国的中路军,其他两路却都受阻,进展不大。而这时宋军也在盐州一线做好了充份的准备,迎击金军的进攻。
杨炎的目光又投向了暴风雪中,向东方看去,道:“不知道金军做好了防雪的准备没有,希望这一场雪不会阻挡金军的前进吧!”
看了好一会儿,杨炎这才又回过头来,道:“擂鼓聚将,要开始布置任务了。”
就在杨炎站在盐州城的城头赏雪的时候,金军却陷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当中。
金军攻下了银州之后,后面的进军都十分顺利,就是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也不为过,宋军可以说是望风而逃。完颜允恭心里也十分痛快,而完颜白撒,移刺蒲阿、张文寿等人则不断在他耳边阿谀奉承,歌功颂德,也使完颜允恭不觉飘飘然,然飘飘的。
而仆散忠义和纥石列志宁都是精通兵法的人,却被有完颜允恭那么乐观。一路上宋军根本就没有做什么像样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