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刑徒-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人,喜好假借天命!

蒯彻说的很明白,这是老天爷不想刘阚死,所以才有白龙守护。

如今,嬴氏羸弱,黑龙当亡。所以老天爷才让白龙降世,才有了刘阚的横空出世。试想一下,从一介白身到关内侯,刘阚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许多人一辈子做不到的事情。

这不是天命吗?

天不欲刘阚死,才有了富平老罴之名。

天欲让刘阚崛起,于是让他创万岁酒,让他有了楼仓……

总之,这一切都是天命所归。至于老天爷究竟是什么意思?蒯彻不说,涉间也已经明白了!

轻轻闭上了眼睛,涉间不免犹豫。

片刻之后,他问道:“既然如此,那刘君侯北上攻伐胡虏,也是托词,对不对?他真实的想法,是要夺取河南地。因为他知道,上将军必败,河南地也将随之,成为无主之地,对吗?”

蒯彻摇摇头,“君侯北上,的确是为了河南地,但他征伐胡虏,也非虚言。

有一件事,恐怕涉将军还不知道吧……东胡和匈奴开战了……而这一切,正是刘君侯谋划。”

涉间一个寒蝉,瞪大了眼睛,凝视蒯彻。

“涉将军,也许您会责怪刘君侯,但却不知,刘君侯此也是无奈之举。

试想一下,上将军战败,河南地空虚……人都说河南地苦寒,可你驻守过那里,应该很清楚那块土地的价值。河南地成为无主之地,到时候就白白便宜的胡虏。而胡虏占居河南地,随时都能侵入山东、关中等地。若无人镇守,到最后遭殃的,还是这山东关中的百姓啊。

君侯为苍生想,千里跋涉,镇守九原。

您与君侯曾并肩作战,当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即便是天下人都误会了君侯,涉将军却不应该啊!”

涉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陷入沉默。

蒯彻知道,涉间如今已经意动了……

“涉将军,嬴氏倒行逆施,屠戮忠臣。如今小人当道,连李斯丞相都被害了,你以为嬴氏还有希望吗?

好吧,您也许会说,上将军虽然败了,可章邯将军还在,老秦尚有希望。

可问题是,巨鹿这么大的一场惨败,总需要有人担起这个黑锅。你,还是章邯将军?谁能担起来?

恕蒯彻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和章邯将军,都是赵高手中的棋子。

弄不好,连命都保不住……又谈个什么为老秦尽忠?大公子如何死的?先帝之死,至今仍有疑点……您不是为老秦尽忠,您是在为那赵高尽忠……呵呵,只是我不知道,这样是否值得。”

“刘君侯,可保关中?”

涉间突然抬起头,凝视着蒯彻,一字一顿的问道。

“广武君能否保住关中,我现在还不清楚。

可我却知道一件事,您麾下这三万秦军,如今也是北疆锐士仅存的一支兵马。是在这里继续打一场不知道结果的仗,还是尽早撤离,回转河南地,与广武君抵御胡虏,守护北疆?

都在您一念之间!

现在撤出去,老秦的元气还能保留一分;如果留下来,也许连这仅有的一分元气,也丧失了!”

蒯彻在这里,用了一些技巧。

他故意的忽视了巨鹿的那些残兵败将,让涉间片面的认为,这山东之地,只剩下他一支兵马。

不过倒也没错,山东北部,如今还有完整编制的北疆兵马,的的确确只剩下这一支了。

涉间说:“蒯彻,你当初留下来,可是受广武君所托?”

“若非广武君,我又怎可能留在涉将军身边?”蒯彻说了个瞎话,笑道:“广武君说,纵观北疆诸将,非是逐名求利之辈,就是苏角那种愚蠢狂妄之徒。心怀关中八百里秦川百姓者,唯涉将军一人耳!只是涉将军有些时候,却过于刻板。需知,留有用之身,才能成就功业。

广武君担心涉将军死战,到时候坏了性命,那老秦五百年的心血,从此也就要断绝了。”

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被人看重,被人称赞的滋味,的确很美妙。更何况,这个称赞自己的人,还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涉间对刘阚,可说是非常尊重。从当年刘阚在富平血战开始,他就对刘阚敬佩无比。

脸上虽然还阴沉着,但眼睛里的那份得意,却出卖了涉间的心思。

他沉吟片刻,然后道:“蒯彻,我可以带兵回九原,但是有三个条件。”

“请说!”

“我投秦,不投刘!”也就是说,我归顺的是八百里秦川的老秦人,而不是刘阚。这其实也就是个借口,如果刘阚将来夺取了关中,那涉间等于投的,还是刘阚。但传出去,意义却不同。

蒯彻爽快的说:“我可代君侯应下。”

“其二,涉间不与老秦人战!”

“将军放心,我家君侯也不想与老秦人战。相反,他是为了保全老秦人。”

“第三点,不管刘君侯今后如何发展,我还请他看在先帝和大公子的份上,留嬴氏一条血脉。”

蒯彻露出凝重表情,“将军放心,君侯与嬴氏,绝无恶意。

您忘记了吗?小公主如今还在君侯的保护下,他恨得是咸阳胡亥,而非所有的嬴氏族人啊。”

涉间闻听,长身而起。

“既然如此,我愿率兵,投奔九原!”

蒯彻也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主公,彻终于为辜负您的厚望,这几万老秦锐士,总算是为您保留了下来……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一柄青鱼剑

三四万人的撤退,听上去很容易,可做起来,却很困难。

巨鹿之围被解之后,山东北部的诸侯,一个个重又活跃起来。广阳郡陈余立刻向恒山郡发起了攻击;又有赵国大将司马卬,在井陉收拢先前被王离击溃的武臣所部,复夺了井陉关。

这司马卬,原本是武臣身边的一名将领。

王离击杀了武臣之后,他带着千余人就躲进了井陉山中。楚军击杀王离,消息一传入司马卬的耳中,他立刻派人前往巨鹿,表示愿意臣服楚王,收拢兵马,为楚军夺取太原和上党。

这在任何人听来,无疑是一个笑话。

你千余人,就想夺取两郡之地?

可范增却笑着说:“上将军,这司马卬倒也是个人才啊。”

项羽在杀死了宋义,夺取了兵权之后,楚王熊心不得已,任命项羽为楚国上将军,柱国大臣。

在楚国的官职体系中,上将军和柱国大臣是令尹的左膀右臂。一个手握兵权,一个执掌民生施政。宋义被杀死之后,熊心痛心至极,不愿意再任命他人为令尹。于是,就把两个职务都给了项羽。其实也就是告诉项羽:我不会任命你做令尹,但是我会把令尹的权力给你!

这,也许能算做一种妥协吧。

项羽虽然为不能担当令尹而遗憾,却也知道,这是熊心的底线,不可以再逼迫了!

毕竟他现在名义上,仍旧是楚国的臣子。而作为换取军政大权的条件,熊心也非常强硬的要求,封刘邦为武安侯,接手南阳陈县和颍川的战事。因为刘邦,已成为熊心唯一能倚重的人了……陈县等地,目前仍在秦军的掌控之中。刘邦身边虽有樊哙周勃这样的将领,但是却没有一兵一卒。项羽在和范增商议之后,决定为安抚楚王的心情,退让一步,答应下来。

因为,有将无兵,他刘邦如何成事?

正沉浸在巨鹿大捷喜悦中的项羽,闻听范增夸奖司马卬,不由得疑惑起来。

“亚父,这司马卬有何出众之处呢?”

项梁死后,项羽为稳住范增的心思,于是拜范增为亚父。

范增说:“上将军难道就没有看出来吗?这司马卬是在借势啊……上将军巨鹿大战雄风,群雄莫不俯首。司马卬现在提出要投靠您,等于是借了你的声威,相信能迅速成就了气候。

不过嘛,他借助你的声威成事;上将军何不借他之手,分化张耳陈余的实力?”

项羽一怔,“分化?”

“如今武臣虽死,可是张耳陈余两人在赵地的声威,却为受到太大的影响。说一句不好听的话,武臣从未真正的成为赵王,他只是张耳陈余退出来的一个幌子罢了……上将军如今是出兵救援巨鹿,若是乘机吞并,则有失仁义之名。所以,不妨让司马卬出来,搅浑赵地局势。

司马卬是赵人,所以出面也不会有太多人反感。

如果他真能拿下了太原和上党两郡,于上将军下一步攻掠邯郸,也不是没有助益。到时候,可令司马卬占居上党,威胁河东,牵制邯郸侧翼。此一来,还能让咸阳方面,感到惶恐。”

项羽眼睛一亮,似是明白了范增话中的含义。

他轻轻点头,若有所思道:“亚父的意思是……”

范增一脸高深莫测的笑容,点了点头,却没有再开口!

※※※

正月二十一,北疆大部分地方的积雪,陆陆续续的融化了。

云中原阳镇,本是一个县城。不过在李成出任云中郡守之后,把原阳由县,改编成了一个镇,隶属于武泉县治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原因有很多种。而最重要的是,李成手中的可用之人,并不算多。特别是当他要在塞外营建武川,还要出兵雁门,在勾注山筑关。

这许许多多的事情,都需要有合适的人选才可以进行。

可事实上,不管是李成还是刘阚,都面临着一个吏员紧张的局面。

原阳原来是一个县,可人口只有七千。这么点的人口,却要浪费一个县所需的吏员,不免可惜。

所以李成在接掌云中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云中郡治下的十八个县,所编成了七个县城。将一些人口稀缺,不足万人,或者刚过了万人的县城,全部编入周边的大县之中。一方面可以方便管理,另一方面也能获得足够的吏员来使用……为此,李成专门做一条程,呈报刘阚。

刘阚的批复是:着准精简,以为范例!

也就是说,如果李成做的成功了,那么九原郡,也将要效仿云中郡,整合郡县。

原阳镇,虽然降级成镇,却变得繁华起来。

作为武泉县的基地,原阳镇承担起了铸造,练兵,和仓储的责任。于是这人口,非但没有流失,反而增加了不少。原本散布在原阳周边的工匠,纷纷集中在了原阳,成为云中一大重镇。

正晌午时,一个须发灰白,体魄雄健的男子,走进了一家铁匠铺。

“客人,可有什么需要?”

店中的伙计,热情的迎上前来,很恭敬的说:“我们长记打造出了物品,在原阳可是首屈一指。”

男子身披一件灰色的粗布大袍,从袖子里取出一张图纸。

“我想铸剑!”

“铸剑?”

伙计接过了图纸,扫了一眼,眉头不由得一皱,“客人,请稍候,您这剑不同于寻常,恐怕需要我们的大师傅看过才能决定。这样吧,您稍坐,我这就去请我们大师傅出来和您商议。”

大汉点点头,在榻上坐下。

不一会儿的功夫,从后堂走出一个身穿坎肩,赤裸双臂的壮汉。

“客人,您要铸剑?”

“正是!”

“我叫长昇,是这长记的管事,不知能否让我看看您的剑图?”

“当然!”

大汉把图纸递给了长昇,他拿着图纸,端详了一阵子,轻声道:“客人,您这剑,不一般啊。”

“嘿嘿,不知你能否铸成?”

“铸剑自是没问题,可您这把剑的材料需要仔细斟酌,还有这个形状,也许专门打造剑胚。

一时半会的,是难以铸成,而且价钱……”

大汉从袖子里,取出了一镒黄金,摆放在了桌案上,“如能让我满意,我愿出十五镒黄金,这是定钱。”

我的天,一柄剑,居然要十五镒黄金?

长昇看了一眼案子上的黄金,又看了看图纸,“三个月!”

“不行,最多一个月……我可以再加十五镒黄金……如果你能提前一天,在三十镒黄金的基础上,我就多给一镒。你看怎么样?如果不行的话,我就去别的地方,找别人为我铸剑。”

三十镒黄金……

长昇皱起了眉头,沉思不语。

片刻后,他一咬牙,“成,就这么说定了!”

大汉站起身,“如此,我一个月之后,前来取剑。”

“客人,这剑,叫做何名?”

大汉的脚步微微一顿,犹豫了一下之后,轻声道:“青鱼,就叫做青鱼剑!”

剑图上,画者一柄奇形长剑,浑若鱼状。在图形旁边,还标注着各种要求,诸如重量、材料,等等。

长昇看着剑图,轻轻摇头道:“好奇怪的剑……青鱼剑?倒也真是形如其名……哈,真奇怪!”

※※※

刘阚的病,也算不得什么大病。

在床上躺了两天之后,他就能下地行动了。这才一下地,他就立刻忙碌起来。

朐衍只是一个小城!

也许过两年,这里会成为一个繁华之地,但是现在,正百废待兴。

十万流民,已经分批安置下来。其中有四万多人,被转移到了五原县,以扩充当地的人口。

四万人,对于五原城而言,并不算太多,而对于整个并州而言,这点人根本就不算什么。但是在并州,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特别是乌氏堡被消灭之后,刘阚就是并州最大的获益者。在并州推行均田和府兵制,相对而言,也就最轻松,最顺利。

而对这四万流民来说,只要他们到了并州,不但可以获得土地,还能得到耕牛和农具,建立起自己的家园。中原百姓的土地情结,无疑是极其强烈。在听说了移民并州的好处之后,踊跃报名者无数……其中还有许多朐衍的原住民,也非常愿意去并州,建立一个新的家园。

至于均田制和府兵制,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一切,到来年,就可以见分晓……

因为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萧何非常重视并州的新法推行。在一个月里,往返朐衍并州六次,和曹参反复说明这新法的重要性。以至于曹参见到萧何,甚至生出了想要逃跑的念头。

刘阚倒是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件事。

新法已经制定下来,接下来就要看这并州能否成功;如果成功了,那么来年就可以在整个九原推行此事。不过,那就是来年的事情了,刘阚现在关心的另一件事,是即将回家的数万秦军。

山东局势变得复杂起来,涉间这一支人马,想要顺利回来,就必须要清理出通路。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山东诸侯利益纠缠,错综复杂。

就拿陈余张耳来说吧,两人原本是师生关系,一直是亲密的合作伙伴。但由于巨鹿之围,两人已生出了间隙。张耳认为,陈余迟迟不肯出兵救援巨鹿,是坐视不管,置他于死地。

可陈余却冤枉的很!

他数次派兵前往巨鹿救援,不是被涉间阻拦住,就是被王离击溃,怎能说是坐视不管?

“君侯,说穿了,这两人是出现了分歧。”

陆贾笑道:“巨鹿一战之后,张耳的势力大损,已经无法和陈余相提并论。而且他看楚军势大,故而就生出了靠拢楚军的念头;可陈余呢,虽被王离击败过几次,但其根本并未损失。

陈余手握广阳、恒山两郡,手中也有数万大军,如何肯投降楚军?

不过,他二人既然生出间隙,倒也是一件好事情。贾愿前往涿县,为涉将军说出一条归家之路。”

以前,刘阚总认为这策士,就是靠耍弄嘴皮子为生。

可是经历了一连串的事件之后,他已经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策士的厉害之处。那可不仅仅是耍弄嘴皮子,而是要通晓形式,懂得对方心里,知其喜好,谋后而动。只看蒯彻说服王离,还有早先陆贾说服章邯……很多事情,在刘阚看来很难办,却被蒯、陆轻易的解决。

如今,他听陆贾要前往涿县说服陈余,不由得有些好奇了。

“陆先生,你又准备如何说服陈余?”

陆贾笑道:“陈余不愿降楚,那就别降楚了。贾相信,陈余如今也在犹豫,只需给他加一把火,定能让他定下心思。”

“哦?”

“君侯,莫非忘记了陈余,乃是赵人?”

“你是说……”

“楚人能寻楚王,难不成赵人就立不得赵王了吗?”

高明……实在是高明!

如果陈余立赵王,怎可能再屈居楚人之下?当然了,这个赵王可不能是武臣之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赵国王室。如果陈余立下了赵王,也就等于是从楚军的身上,彻底的分离出来。

其结果,就如同现在的三齐田荣!

刘阚当下就同意了陆贾的请求,在准备了重金厚礼之后,陆贾带着刘阚的希望,启程前往涿县。

然而,就在陆贾动身后数日,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在山东各国,掀起轩然大波!

第三百二十八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一)

二月初一,这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

秦晋大峡谷迎来了春汛期,黄河上游河水解冻,使得水势暴涨,汹涌澎湃,九曲奔腾而下。

河中飞卷枯木冰石,相互碰撞,轰隆鸣响。

黄河,这条流淌了160万年的母亲河,巨龙般的千古不息,从雪峰连绵的莽莽昆仑奔腾而出,把来自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沼中丰沛的水源,纳入怀抱中,集流汇溪,穿峡越谷,九曲回转,横越于塞上。但是,当河水到了雁门郡偏关之后,陡然转向,一路南下,呼啸奔腾。

千万年执着的冲刷,在莽莽黄土原上,拉开了一道巨大深邃的峡谷。

这条峡谷,从起点到禹门口,共720宫里,把一块肥原沃野,一分为二。

峡谷以西是秦国,东面则是晋国。故而这条峡谷,也就被称之为秦晋大峡谷,留名青史中。

在峡谷的尽头处,有龙门山和梁山对峙。

这也是一处著名的景致所在,龙门。

民间有流传说,鲤鱼若是能溯流而上,越过龙门,就可以化鱼为龙。所谓的鲤鱼跳龙门,也就是说的这个地方。

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

秦二世二月初一的夜晚,河水两岸,寂静无声。

一艘巨型大船,带着两艘大船,悄然自河上游行驶而来,从那船身的吃水度来看,船上应该承载了很重的货物。

船头甲板,一个中年男子扶舷而立。

头发略显出花白色,被水汽打湿,贴在了脸上。

驶入秦晋大峡谷之后,船速开始放慢。激涌的河水,在快要抵达龙门口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个急弯,狂涛骇浪凶狠的撞在峭壁上,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而掉回头的水浪,随即和矗立在河床中的巨大礁石相撞,再次发出狂怒的咆哮。

“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

中年人忍不住低声道了一句,露出激赏之态。

他转身,快步跑到了船尾,看了一眼,尾随在船后的两艘奇形船只。

从一名水手的手中,接过了一支火把,他在空中上下挥舞。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后面船上,有人也晃动火把。这是一种信号,传递着某种消息。中年人点点头,脸上露出激动之色。

两艘大船,停止了前进。

而中年人乘坐的巨型大船,则随着滔滔河水,朝着龙门口冲去。

“转向,快点转向!”

中年人站在船头大声的呼喊着,随着他的叫喊声,大船在河面上陡然打横,随着河水,轰隆冲向了河口。龙门峡谷并不是很宽,而船身又大,以至于横向之后,船首船尾不断的碰撞水中礁石,发出巨大的声响。有不少人在剧烈的冲击下,硬生生的被撞下了大船,旋即消失不见。

中年人已经退到了船中央,眼中流露出一股狂热之色。

轰隆,一声巨响回荡在峡谷上空,巨船卡在了河中央,形成了一道巨型的水坝,阻拦住河水的流动。一时间,峡谷中的急流更加凶猛。中年人反倒平静下来,坐在船上,长出了一口气。

三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祖父接到密令,在黄河上游开始打造巨船。

当时,始皇帝嬴政还未亲政,和吕不韦嫪毐等人的斗争,已达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于是,始皇帝下令,准备制造谶语,以黑龙飞天之说,逼迫吕不韦放权。最初,这黑龙飞天之地,就选在了龙门峡谷。但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又变成了渭水,计划也就随之搁置一旁。

但是他祖孙三代,一直就守在河水上游。

他们的存在,甚至连始皇帝都已经忘记了……可谁也没有想到,在去年中秋,有人找到了他们。

黑龙飞天计划重启,所不同的,是一些细节的改变。

为了这计划,中年人祖孙三代人守在偏关荒凉之地,闻听计划重启,也都感到无比的兴奋。

来人承诺,会妥善安排他儿子和孙子的未来。

在十二月时,中年人一家老小,都被接走了……年初来信说,一家人在河南地开垦了二百亩土地,并获得了其中八十亩的永业田,还有三头耕牛,和一应农具。同时,儿子被编入军户,家中免除徭役,还有减免赋税的好处。中年人这算是放心了,至少家里有田,不再心慌。

被堵塞的河道,水流不断聚集。

峡谷外的两艘巨船,并肩而行,顺着大河冲激而下,越来越近……

过了今晚,这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年人看着冲过来的巨船,忍不住露出了一种古怪的笑容。黑龙飞天?嘿嘿,虽然那两艘船上并不是黑龙,可是所承载的物品,同样是无比惊人……也许,会比渭水黑龙,更惊人!

巨船相撞,木屑飞溅,船体中断。

被堵在峡谷中的急流,一下子发狂了……

在震耳欲聋的巨响声中,两边峭壁都为之颤抖起来,水汽萦绕,巨浪冲天,宛如巨龙回绕河上。

※※※

河津决堤!

夏阳大水……

出禹门口之后,黄河两岸的村镇城乡,都遭遇了或大或小,程度不等的洪灾。

死伤数千人,上万人流离失所!

然而这并不是最让人恐慌的事情,真正让人感到恐慌的,是那横在龙门峡口出,两支巨型铜器。

一支青铜钺,一柄青铜剑!

铜器,并不是什么出奇的物件,家家户户的,都不可避免的有那么几件。

可这龙门峡口的青铜器,却是巨大的令人感到吃惊。每一支青铜器,恐怕都有几千斤的重量,就那么插在龙门峡口的河中央的水面石舟上,在阳光下灼灼闪亮。水面石舟,是龙门一景。

传说禹王墓就在那石舟下面。

而现在,石舟上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痕,两支青铜器就插在那上面。

并且,在青铜器上,出现了八个金色的古篆。有见识的人,能一下子辨认出来,那是商周时期的金文。这金文,也可称之为铭文,篆刻于铜器之上,一般是用来祭祀天地所用的文字。

青铜剑上写着:御龙飞天。

铜钺上则有‘鑱钺当国’的铭文。

联想到昨夜巨龙咆哮,冲天盘绕的诡异景象,所有人在一刹那间,都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在如此激涌的水流上,在那传说中的禹王墓上……

出现了这么一个诡异的景象,是什么?代表着什么?是不是上天,向世人发出了某种警示?

消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了巨鹿项羽的耳中。

范增张耳,韩信陈婴都呆呆的坐在大帐里,一个个面面相觑,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亚父,这御龙飞天,鑱钺当国,是什么意思?”

项羽可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却有点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范增脸色难看,握紧了拳头,久久不语。

陈婴开口解释说:“上将军,鑱……是古之圣品,至尊至贵,人神咸崇。

它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是传说中的神器,更是今时宝剑之前身。黄帝本纪之中有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鑱,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有管子地数篇记载,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鑱铠……也就是说,黄帝和蚩尤,都曾制鑱为兵。所以鑱,亦即为剑。”

项羽忍不住问道:“可这鑱钺当国,又是何意?”

张耳深吸一口气,突然站起来笑道:“上将军,耳要恭喜上将军,贺喜上将军。”

“哦,喜从何来?”

“鑱钺,属杀器。”张耳解释道:“也就是说,当以杀伐而立国。上将军勇武非常,自起兵之时,所向无敌,杀伐果决。巨鹿一战,上将军勇武之名,天下人谁不知晓?这分明是说,上将军当王天下,此不为喜事吗?”

“哦?”

项羽一怔,扭头向其他人看去,“是这样吗?”

韩信连忙说:“张先生所言极是,以信之拙见,当为此议。”

“啊……哈哈哈哈!”项羽听完这话,忍不住放声大笑。殊不知,范增面沉似水,陈婴低头沉思。

待走出大帐是时,范增一把抓住了韩信和张耳两人的手臂。

“你们……怎可如此教唆上将军?今上将军大业未成,依旧是楚王臣下,你们这样,岂不是让……再说了,你们难道看不出来,这八个字另有其他含义?绝不应该,如此来解释啊!”

陈婴慢慢踱步过来,轻声道:“《书·顾命》记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鑱钺,即为‘刘’。耳公为何曲解其意?再说了,即便说鑱钺为杀器,那《尔雅》之中也有记载:刘,杀也!

更何况,御龙飞天,当指御龙氏。

御龙氏刘累,乃北刘之祖先,亦即那刘阚的祖先……这分明是说,那北疆刘阚,当王天下!”

范增不置可否,只是叹了口气。

“上将军今援巨鹿,正志得意满之时。

耳公这么解释,也不算太差……上将军今之大敌,乃是邯郸章邯。若是扯上北疆,反而不美。

只是耳公,你万不该鼓动上将军王天下,需知这时机尚未成熟。如此一来,上将军只怕会更加骄狂,反而会陷入四面受敌的窘况。你今日之说,出你嘴,入我等耳,切勿向外传播。”

张耳点了点头!

他何尝不知,自己今日这番话是阿谀之言?

可形势逼人强啊,谁让项羽如今势大,他若不放低姿态,弄不好连性命都保不住。

以前,张耳还不觉得刘阚能成什么气候。

但现在,他也不得不正视这刘阚,手段端的是不简单啊……

※※※

刘阚正欲出行,在家中整理行装。

吕释之已占领了广武城,打开了通往北地郡的通路。

作为广武君,他必须要走上一趟。毕竟是自己的封地,说穿了那广武城的百姓,可是他的子民。

薄女在整理衣装,刘元很兴奋的在旁边帮忙。

因为这一次刘阚出行,会带着刘元去。而之所以带着刘元,却是因为这丫头,总打搅刘秦的学业。有时候,看见刘元,刘阚总会忍不住想起吕雉。和她娘一样,是个野丫头,不喜欢做那淑女之状。

吕嬃站在刘阚身后,为他梳理头发。

门外突然间传来一阵喧哗声,紧跟着一个婢女慌慌张张的跑进来,“君侯,萧先生他们有要事求见。”

“哦?”

刘阚一怔,扭头看了一眼吕嬃。

吕嬃很无奈的苦笑一声,“这萧大哥也真是的,昨晚到半夜才走,怎么这一大早的,有来了?”

“想必是出了什么大事,我过去看看!”

吕嬃答应了一声,提醒道:“可别耽搁太久了,你出行人马已经准备妥当,耽搁了时辰可不好。”

这古人出远门,可不是说走就走。

里面有很多的说法,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上路。这就是所谓的吉时出行,吕嬃很在意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