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翻译给罗志坚解释了,罗志坚乖乖的洗了澡换了明朝的服饰。令罗志坚惊奇的是,这间房子里连洗澡的地方都修的如此豪华,连给自己穿的衣服,都是千金难买的东方上等丝绸。再看自己暂坐的地方,连窗帘都是纱制的,比自己见过男爵大人的房舍还要不知精致华丽多少倍。
  朱厚照看刘瑾把几个官员都送出了府,忽然看高凤过来跟自己禀报那个夷人罗志坚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29W~(≧▽≦)/~啦啦啦,加油!

☆、第九十一章   弘治十六年

  朱厚照对这个罗志坚还是很好奇的,他一直想找的就是一个从新航线来的西洋传教士,以前朱厚照在北京也接触传教士,但是那些人都是从西北过来的,是从罗刹国也就是以后的俄罗斯过来。像罗志坚这样直接从欧洲乘船过来的还是第一个。
  虽然很想现在就见到他,但是朱厚照并不想给他大明贵族都是那么容易就能见到的印象,更何况杜若是一位公爵,自己还是一国太子。朱厚照想着还要晾一晾他们才是。这些人若是不压制他们,倘若以后觉得大明软弱可欺,就不好了,朱厚照可不想给自己的海防增添压力。
  高凤听了朱厚照的吩咐转身出去安排罗志坚,朱厚照不喜欢奢华,这府里比一般的富商家里过得还不如。既然是为了震慑罗志坚,高凤干脆将他和他的翻译一起带到了织造府,让他住在了当年韩义住的屋子。
  梁裕上位不过数月就犯了事被解送进京,韩义的屋子他还没有大动,如今给罗志坚住最好。对于高凤来说,这间屋子只有暴发户的金光闪闪,无时无刻在炫耀着主人的富裕。这种屋子高凤自己也是万万不会住的,如今空着给罗志坚住倒是正好。
  作为一个传教士,罗志坚被彻底震撼了。从前在明朝的见识让他觉得明朝是一个极其富庶的国家,但是也仅此而已,现在住的地方却让他见识到了明朝人生活的豪奢。这么华丽精美的屋子居然只是给伺候明朝太子殿下的仆人住的。罗志坚从没有觉得自己在大明传教的心这么强烈过。
  这么富庶,美丽,如同天堂一样的地方就该是上帝的领土。罗志坚急着想要传教,他以前一直是不紧不慢的状态。自己是第一批随着商船找到大明这个国家的人,为此他还受到了红衣主教的接见。现在他可等不住了,他急着向他的翻译学习中文,每一个来往的宫女公公们都是他仔细观察的对象。
  在得出这些仆人穿的吃的也比自己国家的富人要强许多倍的时候,罗志坚只想快点见到这两位传说中大明最为尊贵的存在之二了。可是他想见朱厚照,朱厚照却不想见他,就想晾着他。罗志坚呆了三天,高凤将大明王朝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他眼前,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山珍海味,如花似玉的女子,比城堡不知道华丽到哪里去的织造府和布政使衙门。
  朱厚照也觉得好笑,最开始罗志坚还拒绝穿高凤提供的衣服,可是当他体验过这辈子穿过的最舒服的睡衣后,就以“Do in Rome as Rome does”——入乡随俗的理由,穿上了高凤准备的衣服。
  本来他拒绝吃猪蹄,可是勉为其难的尝了一口杭州名厨的秘制猪蹄的味道后就爱上了这个味道。高凤将这些事一股脑的都禀告给了朱厚照,朱厚照跟杜若听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朱厚照只是让高凤带他体会体会明朝的繁华,没想到高凤做的如此周到,真的把罗志坚唬成了这样。那些坚持呢,那些觉得恶心的食物呢,在巨大的差距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听说这两日罗志坚改的差不多了,连中文也能来几句了,朱厚照才在布政使衙门见了他。罗志坚跟着高凤进了衙门,这个地方他来过的,这时候又与前日不同。因为朱厚照到了这里的缘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高大的男子披坚执锐在那里站岗,娇俏的侍女端着东西从身边翩然而过。
  听人传了话进去,罗志坚就站在门口等。跟着他的翻译何曾见过这样的阵仗,紧张的不得了,一遍又一遍的跟罗志坚重复敬上的礼仪,罗志坚被他带的也着急的不得了。
  里面的人准了,高凤才带着罗志坚往里屋而去,看见两个男孩子站在窗口,窗外面的阳光射进来打在他们两的脸上,镀出一层金色的光辉。一个穿着红色蟒袍,一个穿着象牙白
  绣绿竹的袍子。两个人长得比罗志坚见过的任何一个大明人还好看。
  小翻译拼命拉罗志坚的袍子,罗志坚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竟然看呆了。忙跪下来用声调怪异的中文拜见道:“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公爵殿下日安。”翻译看他跟自己教他的说的不一样,着急的不得了,冷汗都从头上不停地流下来。
  朱厚照却不恼,让罗志坚起身,问好道:“不知道罗神父的原名是什么?本宫也好称呼。”
  翻译将话翻译给罗志坚听了,罗志坚觉得这个太子殿下真的如天使一般,居然知道自己是有本名的。虽然罗志坚这个名字是自己的明朝友人给他取的,但是到底不是自己的本名。在所有人都叫自己罗志坚时,他也无比想念自己的本名的。
  “罗伦,罗伦斯图尔特。”
  朱厚照知道他的名字了,就叫他罗伦神父,罗志坚开心的都快流泪了,觉得这位太子殿下真的是一等一的大好人。
  杜若不过是陪客,且他在外面一向是以朱厚照为主的,就在旁边自己喝茶倾听。罗志坚一直在拼命的夸赞大明王朝的文明富庶,又一直在拼命给朱厚照灌输上帝博爱,耶稣救世的思想。
  再一想到自己那些外国客商对中国嗤之以鼻的样子,杜若内心是说不出来的纠结。心想果然还是要国家富强,这些外国人才会正视中国这头东方雄狮。
  等到了罗志坚,粮商们的粮食又都顺利送到了,朱厚照踏上了回京的旅程。罗志坚被安排到了离朱厚照最近的一条船,这两日罗志坚是一步都不想离开朱厚照的。每天一大早船要开始行驶之前,他早就带着翻译登了朱厚照的船,就等着他醒来。
  罗志坚是真的被震撼了。他那天陪朱厚照去验收粮商们的粮食,那样大的仓库装的满满当当的,听说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知道有这么些粮食足够葡萄牙所有人吃上整整一年了。要是谁有了这么多粮食便是葡萄牙最大的富豪了。而这些却只是朱厚照这么一个小孩子以后继承帝国的一点点小东西。
  他这样做杜若却很苦恼。高凤对这个夷人总是不放心,一定要每天守着朱厚照才好。他每天那么早就过来了,这时候朱厚照还没有起床,杜若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在刘瑾守夜的时候偷偷溜进朱厚照的房间里,第二天早上再偷偷回自己房间。
  可是他越对罗志坚没有好脸色,罗志坚就越觉得朱厚照更容易亲近,就越粘朱厚照。杜若就这么一路哀怨的回了京城。倒是和罗志坚相处了这么久,朱厚照将欧洲的局势基本都摸清楚了。
  罗志坚只是一个神父,知道这些消息不过都是从他交好的那些贵族和富商那里知道的,而且因为罗志坚常年在外,有些事情也只是模糊知道一些,并不清楚。再加上这个翻译实在是水平不高,朱厚照理解起来十分的困难,幸好他对中学时的世界史还有点印象,结合起来才能听懂个十之六七。
  哥伦布已经发现了新大陆,西班牙人在那里建造了殖民地。但是罗志坚却对他们不看好,听说那里只有荒地和野人,在罗志坚看来没有发现大明的一半好处。杜若在心中嘲笑他没见识,活该落后于西班牙,荷兰,英国这样的海上霸主。
  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了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但是那已经是好几年前了。不仅仅是欧洲人在寻找新航路,海禁的开放让寻求财富的明朝富商和周边国家的商人们也开始寻找新航路。几乎是葡萄牙人一到达印度,他们就发现了更加富裕的大明,开始了到达大明的征程。就在这两年间,葡萄牙人的商船从几艘暴增到几十艘,听罗志坚说,他认识的不少富商都有在这两年前往明朝的计划。
  这正是朱厚照想要的,既然自己和杜若两个人改变有限,那么就让时代的洪流来冲击这腐朽的王朝。等面上的腐肉都冲干净了,朱厚照再为这个国家剜肉疗伤。
  一行人在七月里回到了京城。罗志坚被杜若带去安置,朱厚照一个人回了宫。
  这一年朱厚照和杜若两个人在外面可以不受约束不用在意他人眼光在一起,如今回京了却不可以再这样了。别离依依,两人别有一番温柔缱绻之意。杜若顺便就将自己准备的戒指给朱厚照带上了,两个人一人一个,不过是素银的戒指,但是里面却刻了两个人拼音字母。
  朱厚照本来是不想带的,两个人总在一起,实在太打眼些。但是杜若一脸被嫌弃受伤的表情他实在是受不了,只好带上了。幸亏杜若还没忘了两人的身份,这戒指本是一套,带上这一个,在扣上那一个,就跟杜若手上的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当时怪杜若不懂事,但是现在一个人坐在回宫的轿子上,摸着手上的戒指,朱厚照也是满心甜蜜的。
  朱厚照知道将自己的伤势写的没那么严重好安朱佑樘他们的心,朱佑樘自然也不愿意将京城中这些烦心事说给朱厚照听,这下子回了京城,被一个又一个的消息震的头脑发蒙。
  这首先就是张家降爵之事了。这件事除了朱厚炜受伤让朱厚照不满外,其他事情朱厚照倒是乐见其成的。朱厚照以后少不得要拿这些有爵勋贵开刀,不想让张家首当其冲,就一定要让他们沉寂下来。要是朱厚照降他们的爵位,他们肯定是不满的,但是如今他们自己找的事可就不是朱厚照的事了。
  另外一件就是朱晖恃宠而骄,仗势欺人之事了。
  

☆、第九十二章   弘治十六年

  一说到朱晖,朱厚照就是一肚子的气,他的那笔烂账,朱厚照还没和他清算清楚呢,如今他就自己蹦出来了。像这种人在朱厚照眼里就是活该倒霉,最后活该潦倒一生的。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像朱晖这种人他们并不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往上升,他们自然有一种应付下属,讨好上司的本事。可是朱晖却因为许进的缘故打了一场胜仗,而且还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这场胜仗的大部分功劳要记到他头上。
  当一个奸臣,也是很需要技巧的,外面糊涂里面清楚也是一种技巧。但是一个人再里面清楚,当他处到实际环境时,也可能就不清楚了。
  比如,朱晖最开始是知道自己到底是有几分本事的,所以当时他的全部信念就是抢了许进的功劳。可是当他真正得胜还朝时,别人的奉承,政敌的失意,让他真的觉得自己是打了一场大胜仗回来的。
  他已经多次出言不逊了,可是朱佑樘又不能动他,谁怪他自己把朱晖塑造成了一位大英雄的形象呢。可怜朱晖说出那些狂话,而知道事实的朱佑樘只能忍着。况且朱晖要说也是在身后说,朱佑樘还是能忍,这是这一次朱晖都闹到面前了,朱佑樘哪里能忍。
  周太皇太后生日,朱佑樘还是照例赐宴百官。这几年周家慢慢的竟然起来了,如今周氏寿辰自然高兴。宴席上长宁伯周彧喝醉了冷嘲热讽了张家兄弟,张鹤龄张延龄如今正是觉得丢脸的时候,那里搭理他,自己在那里喝闷酒。
  这里朱晖也喝醉了,周彧不知道哪一点惹着了朱晖,两人在席上大吵起来。朱晖就说了一些太过狂妄的话,什么大明没了自己就没了栋梁,自己灭了鞑靼救了整个大明这样的话,其中言语颇有几分没了我就没了朱家王朝的意思。
  这可不是什么小场合,文武百官,勋贵之家,都在这里看着呢。气的朱佑樘一张脸都黑了,幸亏他的朋友们把他的嘴给堵了,否则还不知道要说出什么话来呢。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朱佑樘当场拂袖而去,留下百官面面相觑。第二天朱晖一醒就知道自己错了,可是他觉得自己错的不在于说了什么话,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失礼了。朱佑樘看他的请罪折子,简直想把他生劈了的心情都有。
  这就是自己塑造的大将军,如今都知道和自己叫板了。朱晖有几分几两朱佑樘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如果不是自己他还不知道在那里混事儿呢。想要下旨训斥他,又怎么写也不妥,乾清宫的瓷器又报废了好多。
  朱厚照回来的时候朱佑樘还在那里愁呢。可是听说自己的大儿子回来了,朱佑樘马上把这个放在一边,去迎接自己的大儿子去了。
  外面朱厚照回京的消息传来,爱子心切的张氏就先带着两个小的到慈庆宫等着了。终于看见了在外一年多的儿子,张氏欢喜的掉下了眼泪。知道朱厚照受了伤,张氏也顾不得那么多,非要去扒朱厚照的衣服。朱厚照负隅顽抗也没有守住单衣这道最后的底线,被张氏看光光。
  那是一条十来寸的大口子,像一条丑陋的蜈蚣盘踞在朱厚照的左背上。张氏看了眼泪流的更欢了,两个孩子也被吓到的,倒是朱厚炜大胆些,还敢摸上去。张氏抹了眼泪将朱厚照的衣服给他穿上,期间不知在心中将王荟他们骂了多少次。
  朱佑樘到了慈庆宫时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两个小的简直将自己埋在了朱厚照带回来的礼物堆里,张氏涨红着眼睛,跟朱厚照在一起收拾其他行礼。
  在外面呆了一年,朱厚照的身量明显长高了,脸上的婴儿肥也消失不见。因为受伤的原因,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他已经是一个是十二岁的男孩子了,开始进入变声期,声音也不像以前那样的童稚好听,而是闷闷的有些沙哑。
  朱佑樘到底是男人还是一国之君,做不出张氏那种抱着朱厚照哭的行为。但是这并不影响朱佑樘给了朱厚照一个颤抖的拥抱,和几声带着哽咽之声的“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今年朱厚炜他们又种了一园子的瓜果蔬菜,可是他们学聪明了,不止种菜,因为菜要是吃不完的话就会被朱佑樘赏赐给官员,对两个小孩子来说,这就算是做了无用功。所以今年他们种了稻谷和莲藕。这样既减少了蔬菜的种植量,还都是能保存的,也不怕最后一定要给别人。
  走的时候,御花园还是御花园,可是回来的时候御花园就变成了菜地和稻田,这个让朱厚照很是纠结,这两个孩子莫非种地种疯魔了不成。唯一还能看的就是新增的一口大池塘,里面种满了荷花,如今荷花盛开,倒是别有一番美丽。
  但是就是这一个荷塘也是不简单的。荷塘因为有两位小殿下,挖的不深,最深处不过到朱厚照的大腿,两个孩子的胸前,而且还四处立着柱子,好让他们在不小心摔倒的时候好爬起来。
  在两个孩子的撺掇下,朱厚照也脱了外衣下了荷塘,脚下踩着稀泥巴,偶尔还能踩到其中的莲藕。在朱厚炜的指导下,朱厚照才发现了这里养着不少的螃蟹鱼虾。
  朱厚炜想来是做熟得了,快速的放下一个个蟹网,等放完一圈回来时将蟹网捞起来,螃蟹已经被困在里面挣脱不得了。一会儿将蟹网都捞起来了,数了数有将近三十只肥螃蟹,够一家人吃的了,朱厚炜才和朱厚照上了岸将蟹篓子给了随侍的太监,两个人一起去换衣服。
  自己不在一年,朱厚炜也长高了,但是明显和自己生分了不少。不过看的出来他还是很喜欢朱厚照的,只是害羞的不敢靠近。朱厚照问了他怎么养螃蟹怎么插秧,说了好久的话朱厚炜才没那么害羞。
  艾草倒是一如既往的傲娇,只要朱厚炜一有犯蠢的举动,艾草就把他骂个狗血淋头,他也不恼,就认真听着,等艾草不生气了,再上去哄她。艾草对朱厚照这个大哥一如既往的亲密,第一天就一脸公主样的站在朱厚照面前,眼神却是“你抱我呀,你抱我呀”的讯号。
  实在无法的朱厚照只好抱着她过了一天,晚上吃螃蟹还要负责给她拆蟹肉。应付了一个大的两个小的,到周太皇太后,王太后那里胡乱应付了一下。朱厚照才有了时间和朱佑樘两个人交谈。
  朱佑樘留下朱厚照在乾清宫留宿,这边早早的就上了锁。朱厚照和朱佑樘两个人一个人睡床,一个人睡凉塌,在那里说话。
  既然是这样朱厚照也瞒不住朱佑樘,只好将背上的伤痕给他看。朱佑樘快心疼死了可是他没有流泪,只是想着一定要狠狠收拾何鼎他们才行。看了朱厚照的伤口,等朱佑樘平复了心情,两人各自说起了自己的事情。
  朱佑樘当然说些朝廷的事,比如徐溥要致仕,朱佑樘拦着不让,一定要等刘健除孝回来干满一年才可以。这样刘健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做内阁首辅了。比如鞑靼又开始蠢蠢欲动,朱佑樘升了许进为大同总兵,抵御鞑靼。
  轮到朱厚照这边就简单了,左不过就是织造,改稻为桑,葡萄牙占领满剌加国三件事。其中一件事已经解决了,还有两件事,织造的事要慢慢来,葡萄牙占领满剌加的事情就刻不容缓了。
  他说的这些,在以前寄回京城的信里也说过,但是篇幅有限到底说不明白,如今面对面就好解释的多了。两人一直说到三更,蒋琮进来催要睡了,才睡着。
  第二日,杜若进宫来请安,看朱厚照乖乖带着戒指,原来阴霾的心情感觉整个天都亮了。
  如果满剌加国真的像朱厚照说的那么重要,那么这些葡萄牙人就不得不解决了。第二天朱佑樘就把马文升召进了宫,谈的就是葡萄牙人的问题。马文升是一个好官,在他的管理下兵部成了六部中最让朱佑樘省心的部,但是这并不代表马文升事事都明白。
  比如朱厚照坚持要控制满剌加这就让马文升很是不解。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属国,和它相比,无论是安南,占婆还是其他地方,任何一个地方带来的收益都比它大。
  事出无奈之下,朱厚照只好当场和朱佑樘他们秀起了自己画地图的功力,当然北美洲只是一个不知道什么的东西,南美洲和南极洲肯定是不存在的。纵使是这样这幅地图也震撼了在场的两个人。
  朱佑樘从来不知道他统治的帝国是这样的渺小,连这个地图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马文升直接质疑了这幅地图的准确性。其实这幅地图还是相当准确的,朱厚照文科就只有地理还过得去,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其他的科目他成绩越不好他就越不学,而越好的科目他花的时间越长。但是中学学的东西只有那么点,这么熟能生巧,朱厚照掌握了几项绝活,凭手画地图就是其中一种。
  当然朱厚照不能说,这是未来经过卫星测量以后进行数次修正的,他只能说这是他从一个佛郎机人商人那里见过这个东西,那个商人又不肯卖,朱厚照只好自己将他记了下来,虽然不十分准确,但是也差不多了。
  在这张地图上满剌加国的位置显得尤其的重要。
  

☆、第九十三章  弘治十六年

  朱佑樘和马文升是不能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的,至少光看朱厚照的地图他们是体会不出来的。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上国上,对于他们来说,海贸不过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他们还不知道未来海贸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性也只有朱厚照和杜若知道,马六甲海峡成为“生命线”的日子还很远。
  但是他们很幸运的遇到了朱厚照。朱厚照着重给他们讲了一下欧洲史。当然资料由杜若友情提供,否则要让朱厚照这个历史白痴现在就说肯定是讲不出来的。
  这件事给了朱佑樘极大的震撼,他不知道就在西北的群山荒漠的那边还有这样一片土地,他们美丽富饶,有着不逊于中原的悠久历史,他们所创立的帝国曾经的领土甚至比自己的国家还大。
  朱佑樘看着这张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沉默,这幅地图的打击远超于在现实中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这种自尊心是有从小生活的环境给他的。虽然他想做的不是千古第一明君,仅仅是超越自己的父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时觉得自己的渺小。
  察觉到了朱佑樘的震惊,朱厚照给了他一记安心丸,欧洲十四世纪才经过一场巨大瘟疫黑死病的侵扰,暂时还没有恢复元气。但是朱厚照同时强调了他们的野心,他们血腥的海盗文化。朱佑樘他们之所以对海贸如此不重视说到底是因为中国和印度是相对资源丰富的国家,他们几乎不需要寄希望从海贸中获得任何东西。
  客观上来说,中国人是不可能在欧洲人之前发现新大陆的,因为他们没有对于海外物资的欲望。他们是不同于欧洲的,欧洲大部分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温逼迫着他们向外扩张。这个道理很容易解释清楚,看了欧洲地图你就会发现,越靠近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乌克兰的国家,他们在世界海洋史上的存在感就越低。
  朱厚照想给朱佑樘一个理由,一个大力发展海军的理由。发展军队是一个国家最烧钱的项目,但是也是最容易出科技成果的项目。在自己没有登台之前,让朱佑樘将经历都放在发展海军上是最稳妥的想法。明朝的海军基础为零,这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一项投资,做这个事同时也会给朱佑樘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朱厚照的想法。
  倒是马文升反应过来。这几年朱厚照老说什么海贸海防之类的事,马文升是很关注的,他可不想再来一个支持太监耗费举国国力远洋的皇帝,即使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太子而已。这也是他支持开放海禁的原因,不过这么样开放海禁花的钱总是比下西洋来的少。
  现在他曾经看过的那些资料让他能很快的理解这个满剌加国的重要性。像朱厚照说的,以后那个什么欧洲的人将成为来大明贸易的主流,这样的话这个马六甲海峡就是他们来到大明最重要的通路,一旦过了这里,他们就可以凭着他们的商船到达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他们不仅可以给大明带来财富,也可以带来灾难。
  这样这个海峡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只要大明的军队在此设防,就不用惧怕这些海盗的侵袭了。至少他们不会直接冲击现在越来越重要的广州港和泉州港。这点军事嗅觉,马文升还是有的。
  朱佑樘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外出回来改变了这么多,他的孩子一向是温文儒雅,是一个特别符合儒家规范的人。但是正是这样让朱佑樘发愁,一个皇帝可不能做一个“君子“,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会被这些大臣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
  现在朱厚照的这种变化是朱佑樘乐见的,道德情操虽然很重要,但是手段还是不能少的。朱厚照以前太过于重视每一个人,却忽略了利用手中的权利让他们臣服。现在这样,朱佑樘觉得很好,这才是为君之道。为君要有帝王的手段和帝王的小气,否则他就只能是帝王,不能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了。朱佑樘不想朱厚照做一个只为了国家的政治机器,他希望他的孩子幸福。可是一想到朱厚照的改变是因为他受伤了,朱佑樘又觉得心疼。
  回去的时候马文升贴身带着那副地图,这可是宝贝一点差错也不能出。而朱佑樘开始听朱厚照听他讲在泉州的所见所闻。丰腴的外国美人,难得一见的稀奇水果,只用右手吃饭的阿拉伯人。途中加入了来找哥哥个两个小包子,朱厚炜是对这个最感兴趣的,朱厚照从小的教育培养了他的探知欲和好奇心,到最后都是他追着问朱厚照那些夷人的具体情况。
  而小公主艾草更对朱厚照说的那些植物感兴趣,传说中果实是红色的火龙果,酸得不得了的柠檬,还有朱厚照带回来的大大的椰子。
  听说朱厚照还带了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夷人回来,三个人的兴趣更浓了,朱厚炜一直缠着朱厚照问他那个夷人长什么样,朱厚照只要给他画了一张罗志坚的卡通小像。虽然朱厚照画的不太好和本人对比实在不怎么相像,但是这样黄头发、蓝眼睛、鹰钩鼻的夷人也成功的让朱厚炜大为惊异。
  最后几个人很久都不回去吃晚饭,成功的把张氏也勾过来了。三个人看着自己,朱佑樘干脆大笔一挥写了圣旨,宣召罗志坚进宫觐见。喜欢的两个孩子乐的跟什么似的。
  罗志坚跟着杜若一起住进了安国公府。北方建筑自然和南方有差别,不同于南方建筑的温柔婉约,安国公府的大气庄严让罗志坚说不出话来。对于对中国知之甚少的罗志坚来说,他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规模的建筑,更何况这只是一个人的府邸。
  唯一具有相比性的就是杭州布政使衙门,但是那毕竟是衙门,不可能向安国府收拾的这样利索。罗志坚发现他来到大明的每一步都是一场震撼之旅。他已经无数次的在他的日记里感谢上帝,感谢上帝给予他这个机会到达东方,也感谢上帝给予他机会能够传教。
  安国公府满府的人都对这个夷人很感兴趣,侍女们抢着往这边送东西,小厮们找各种理由也要来看一看。杜若是不禁这些的,他还特意把罗志坚安排到了最显眼的梧桐苑,让大家更容易看见他。
  很快好奇就被笑话取代,罗志坚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是神父受着教会给与的最好的教育,但是东西方文化始终是有差异的,即使有再好的教养也难免产生误会,况且他本来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首先就是吃饭用筷子的问题,罗明坚是会用筷子的,但是用的不熟,这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衣服老是弄脏了要侍女们给他洗,大家都觉得他这样像小孩子似的。很快侍女们的话题就从他穿的衣服好奇怪,变成了今天哪道菜又让他为难了。连厨房也知道了,每天特意做既好吃又不容易夹起来的菜看他的笑话。
  二是他不洗澡,杜若是天天要洗澡的,这一点基本上每一个安国公府的人都知道。因为为了杜若喜欢干净这一点,安国公府的人只要是明面上的人夏天每天也是要洗澡,冬天则是看具体情况。可惜的是罗明坚居然不洗澡,如果有人提醒他他当然会洗,问题是没有人提醒他。于是罗明坚带着航行两个月的浓重体味和油腻腻的头发就这么过了两天,弄得谁也不想靠近他。
  就重要的是有人看见他随地大小便。安国公府的茅厕是修的很好的,因为杜若忍不了。所以在安国公府你是绝对见不到随地大小便这样的情况,大家也想当然的接受了任何时候也不该随地大小便的规矩。可是早上负责整理园木的仆人在梧桐苑的花园发现了新鲜出炉的便便。本来还对他感兴趣的安国公府瞬间没了讨论他的身影。
  于是安国公府的人都从先前的好奇变成了鄙夷,也不怎么想理这个夷人了。杜若看效果达到了才让小翻译和他讲些规矩之类的话。小翻译原来就是海上一个跑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