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武宗野史-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正德皇帝对此事的回复是——一连几日的罢朝。
僵持之后,这场争端终是以文官的妥协而告终,但江彬无疑已成了继钱宁之后,又一众矢之的。
元宵假尚未结束,正德皇帝又打起了刚从广东弄来的“佛郎机炮”的主意,江彬好这口,奉命直奔神机营,然而蹲了几日,张忠便使人来报说,正德皇帝接了俩女子回来。
一是延绥总兵马昂的妹妹——已嫁为人妇的马氏,一是延绥总兵马昂的小妾——貌美如花的刘氏。
这位热衷于奉承拍马的延绥总兵,江彬向来不喜欢,只没想到他因玩忽职守被免官后竟会用这种手段来挽回局面,更让江彬不解的是,正德皇帝竟堂而皇之地收下了这份荒唐的“厚礼”。
然而江彬还未决定是继续待在神机营拆解火炮还是回豹房拆解正德皇帝时,张忠又遣人来告知——正德皇帝拐了个孕妇回来。
此事一出,举朝哗然。
正德皇帝平日里再怎么胡闹也就罢了,如今将这孕妇养在宫中,这生下的子嗣算谁的?若正德皇帝一糊涂,那大明江山岂不是要拱手让人了?
江彬赶回豹房时,正遇上在外头焦头烂额地来回踱步的次辅梁储。梁储与江彬向无交情,但见了江彬也迎过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正德皇帝不愿见他,望江彬好好规劝。
江彬连连答应了,好声好气地送走梁阁老,弹了弹肩上的柳絮,提脚踏入豹房。
木质楼梯在脚下吱呀地响,正德皇帝扭头,冲着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楼阁里,一肚子隆起的妇人披着正德皇帝的狐裘,已安然睡去。
正德皇帝招招手,让内侍过来守着,这才与江彬一同下楼。
庭院里姹紫嫣红,吐露着百废待兴的春。意。两人走在迂回的长廊里,只管赏景。
终于,正德皇帝停下步子,负手而定,深深吐了口气:“她是王继未过门的媳妇。”
江彬没料到会是这样,一时怔忡。
“她本随她哥嫂在南京住着,想等王继归来再说这喜事,却未料……她哥嫂家中并不宽裕,她不愿成了累赘,便找了个借口离家,想独自生养。王勋不知此事,且他如今居无定所……”正德皇帝瞥拢了拢衣袖,“让她在外头养着,你必不安心,若接回你府中养着,多是要落了话柄……我已遣人向王勋说了,过些时日他安顿下来便会来接他嫂嫂,当下先让她于此处养胎,你也好尽心尽责。”
正德皇帝说完这冗长的一段,见江彬只呆望着他没有动静,霎时窘迫地别过脸去看远处纷飞的柳絮:“外四家军铠甲我已制了一套,明日你穿给我瞧瞧!”
江彬呆呆颔首,待想说些什么,却见张永趋步近前,低声道了句:“杨首辅求见。”
☆、第二十八章 折枝
迎春花方抽出些粉嫩的绿意,枝头花朵早已含苞待放。腊梅已开到尽处,风一吹便成就一场雪。
眉目如画的杨大人着绯色一品官服站在这春。色烂漫中,直教人看花了眼。
他对着云正德皇帝一拜,正德皇帝不紧不慢地上前扶他:“杨先生不于文渊阁办公,来豹房所为何事?”
杨廷和看了江彬一眼笑得温文尔雅:“臣,来请江统帅去府上赏梅。”
江彬愣了愣,不明白这杨首辅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正犹豫着该如何作答,却听杨廷和又道:“酉时前定完璧归赵。”
正德皇帝盯着杨廷和看了许久,终是点头应了。
杨廷和的府邸坐落于京城北面风水极佳的好地段,屋脊瓦兽、梁栋、斗拱、檐角皆以青碧绘饰,对称的兽面锡环虎视眈眈地瞪着江彬。厅堂五间九架,门三间五架,倒是按着品官第宅制度来的。
江彬象征性地喝了口茶,便端着青花茶碗等杨廷和的下文。杨廷和却似对品茶更有兴趣,轻轻吹开上头浮着的叶,小口抿着。
江彬想起那孕妇,又想起神机营的弗朗机炮,思绪就这么飘了出去,直到杨廷和道:“江统帅可喜这景致?”
江彬望了眼亭外,零落一地的花瓣,花香犹存,枝头上却只挂着几抹凄凉的黄白。
杨廷和起身,走到梅边。伸手一折,枝桠便断在了掌心。他如孩童般,执着枝桠,在泥里写字。
一笔一划,苍劲洒脱。有什么顺着那痕迹拽住若有似无的记忆,拉扯到眼前,却又一溜烟地跑得没影。
杨廷和蓦地回过头来,细细观察着江彬脸上的神情。
江彬忙稳住心神道:“杨首辅那一手好字,莫不是都这般练就的?”
杨廷和不答,凝视他许久,终是放弃般手一挥,让侍卫模样的男子托了个木匣过来。
打开来,是齐整的三十两白银。
江彬一怔,心道这身居高位的杨首辅,还要用这等数目的白银来拉拢他这个“佞幸”?
“江统帅不必推脱,这本是物归原主。”
物归原主?
杨廷和扔了手中枝桠,以脚跟碾平地上字迹道:“江统帅不曾疑过,当年为何仅凭这三十两便能面圣?”
这话劈头盖脸地砸得江彬皮开肉绽。
他确实疑心过,这铤而走险积攒下来的三十两对于贪得无厌的钱宁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他想起正德皇帝当时似有所指的一句“还道那谁诳我……”,原来那指的并非钱宁……
杨廷和含笑负手而立,江彬却觉着一股寒意自脊背升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杨廷和并不只是个平衡皇帝与文官之争的装点。他心思缜密,且一言一行都有着正德皇帝的暗中授意。他们的结盟,如虎添翼。而江彬,才是个逾越了的彻头彻尾的摆设。
这些话,正德皇帝怕是说不出口,才要借着杨廷和来点醒他。
江彬冷笑了一下,恭恭敬敬地双手接过那木匣:“多谢首辅。”
☆、第二十九章 梨花体
江彬穿上正德皇帝亲手设计的外四家军盔甲骑兵盔甲时,正德皇帝猛地收回搁在黄花梨木滚凳上的脚丫,蹦跶过去眯着眼从江彬盔帽上那招摇的天鹅翎毛一直打量到对襟金丝甲和铁网靴。
江彬来回走了几步,这骑兵用的金丝甲柔软轻便,只是……
“似不结实。”这还是委婉了,实则该称为“华而不实”。
“马上搏生死,本就不仰仗铠甲。”正德皇帝说罢又对张永吩咐了几句。
片刻后,两名锦衣卫便各自捧着金盔金甲走了进来。
正德皇帝一展臂,江彬乖乖上前替他穿上。这盔甲以胸口兽面为中心,四散开层层火纹与云雷纹,肩甲处突起一虎首,嘴里还衔了个金环。只盔上装点着的几根火红的翎羽……
正德皇帝抖了抖毛:“如何?像不像一只……”
“山雉?”
正德皇帝顿时萎了。
江彬没见过凤凰,这不能怪他。
江彬盯着正德皇帝盔上那几根仍在晃动的翎羽道:“皇上这是要御驾亲征?”
正德皇帝兴奋地一点头,就听江彬沉吟片刻后道:“恕臣直言,皇上如此穿着,就好比一只垛子。”射靶用的无疑。
正德皇帝撇了撇嘴,对着镜子照了又照,终是妥协道:“找御用监说去!”
御用监专司宫内造办用品,为十二监之一。除去掌印太监,下设里外监把总、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
正德皇帝忽然杀到,着实让御用监的宦官们惊了一回,纷纷诚惶诚恐地出来迎接。正德皇帝令他们起身后,对御用监掌印太监谷大用指了指锦衣卫手中的盔甲道:“这翎羽摘了吧!”
谷大用称是,立刻命监工内官小心接过两名锦衣卫手中的金甲,顺带抬头看了眼张永,张永冲他微微颔首。
谷大用也曾为“八虎”之一。六、刘七起义爆发之时,谷大用曾征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边军入操京师,而江彬也在那时作为大同游击镇压起义军而立功。谷大用于江彬,可谓有着无心栽柳的恩情,却对这位宠臣并不怎么上心。在他心里,江彬和钱宁不过一路货色,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江彬自然也从谷大用的眼神中察觉到些许不屑,扭头看身边的正德皇帝,不知他为何还杵着。
“库房在何处?我选个里料。”
谷大用愣了下,看了张永一眼,张永摇摇头,显然也不知正德皇帝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谷大用无法,唯有叫来管贮丝绵布匹的丙字仓库监督太监给正德皇帝引路,等到了丙字仓库,江彬可算是见识到了“御用”的铺张。大红、鸦青、明黄的贮丝罗纱,金绣的绫罗,极尽奢华,直教人看花了眼。
“不知皇上中意那种?”这些都是地方进贡的,极品中的极品。
然而正德皇帝的下一句,却让谷大用的笑容凝固了:“后头那间开了我瞧瞧。”
正德皇帝所指的,是这丙字仓库后头的一间旧仓,上头并无标示,但也该是存着些布料的。正德皇帝背着手,兴致勃勃地等着,似乎不顾及谷大用的神色。
“那些个粗布,怕皇上瞧不上。”
正德皇帝没搭理他,带着江彬和两名锦衣卫径直走向那仓库,随后堵在门前,瞅着谷大用。
谷大用无法,只得找来管这仓库的内官给正德皇帝开了门。
正德皇帝也不怕脏了衣服,钻进一股子霉味的仓库就去捞布匹瞧。
那棉布粗硬,布面不平,纱疵众多,一看便知是掺了不少杂的。正德皇帝没用多少力道便撕下一片下来,拈着递到谷大用跟前。
谷大忙跪了磕头道:“皇上!这些个都是筛剩下的,专给不入流的宫人制衣。”
正德皇帝没答话,之前溜了的锦衣卫已抓了个管库房内官回来。
那内管哪见过这仗势,跪在地上抖得筛谷似的。
“这库房的棉布流往何处?”正德皇帝俯视着那内官道。
那内官头贴着地面,磕磕巴巴道:“回皇上……流亡往大同、宣府去的……”
谷大用立刻惨白得纸人似的。
“用以制何物?”正德皇帝继续逼问道。
“战袍、战袄……”那内官的声音尖细,刺耳得很。
正德皇帝扭过头,静静看着将头埋得极低的瑟瑟发抖的谷大用:“谷公公可要我寻得宣府战袄比对比对?”
谷大险些瘫软在地上,勉强用肘支撑住身形,半晌都憋不出一句来。
正德皇帝不再看他,只对着面无表情的张永边上的江彬道:“这事交由你查办,凡有牵连,绝不姑息。”
江彬称是。
他算明白了,正德皇帝之前那盔甲不过是个引子,张永和谷大用关系不一般,正德皇帝并不想留给张永知会谷大用的时间。
这一切显是计划好的,而此事的由头,离不开“宣府”二字。
或许正德皇帝比江彬更难释怀宣府那一场倾轧,故而借着今日之事撕了道口子。又或者,这本是打一棍再给些甜头的笼络人心的手段,好人尽其才?
不管是何种理由,江彬在查办这事时,都未懈怠。
顺藤摸瓜的,当日锦衣卫便提了两名管仓的内官到诏狱逼供,眼看着就要引到谷大用身上,一人却在这时候找上了门——东厂掌印太监张锐。
张锐先前帮着江彬合演“虎口脱险”的戏码,两人多少有些交情。见了张锐,江彬方明白正德皇帝所说的“凡有牵连,绝不姑息”意有所指。
张锐出的价码,是利用手上握着的某些文官贪污受贿的把柄逼他们将之前“威武大将军朱寿”提的关于宣府的边防意见引申至九边治理,再联名上书一封。
江彬嘴上答应着,暗地里接着揪那些个蛛丝马迹,几日后便查明,此事原还牵扯着皇太后张氏的父亲——张卫
张卫原是个木匠,未料到姿色平平的女儿竟能被选进宫并产下龙子,女儿成为后宫之首后,张卫也被封了爵位,自此衣食无忧。然而贫穷落下的病根,在张木匠的心上剜了个无底洞,多少金银细软都填不满,终日借着特权中饱私囊。劣质的物品经由这位皇亲国戚的手入了两名内官所管的仓库,再在所需之时被制成战袍战袄送往宣府大同等地。
江彬查实了,便来询问正德皇帝,正德皇帝正琢磨图纸,随口道:“看你是想连根拔起,抑或是将功补过。”
江彬只管跪着看身下的波斯毯:“全凭皇上做主。”
说罢就被一把提了起来。
“首辅和你说了什么?”
江彬依旧低着头,不知这演的又是哪出。
正德皇帝抓着江彬的力道愈加重了,江彬却依旧一声不吭,任他摆布。
正德皇帝呼吸渐渐粗重,那眼神就像要把江彬生吞活剥了似的。
然而对峙片刻,正德皇帝终是一松手,坐回到榻上。
“无论他说的什么,都并非我意……你倒宁可信他……”
江彬依旧跪着,低眉顺目。
正德皇帝疲惫地挥了挥手,让他出去。
☆、第三十章 野凤凰
吴瓶儿在吴十三病愈后回了宁王府,见王府戒备森严,便每日长吁短叹:“哎……要是吴太医在,这蘑菇也不会无人种了。”
翌日,吴瓶儿便见了挂着黑眼圈的朱宸濠蹲在棚里种蘑菇。
“哎……要是吴太医在,这猪也不至于如此瘦了。”
翌日,吴瓶儿便见了挂着黑眼圈的朱宸濠在猪圈里喂猪。
“哎……要是吴太医在,我调理身子的药也不至于没处寻了。”
翌日,吴瓶儿便见了挂着黑眼圈的朱宸濠在良医所捣药。
吴瓶儿走近瞥了眼朱宸濠手指上一溜烧伤的痕迹,朱宸濠注意到她的视线,猛地缩回手,石舂翻了,药汁洒了一桌。
“王爷这是与谁怄气?”
朱宸濠只望着自己被溅了药汁的衣缘沉默不语。
“若真放得下,又何必多此一举?”吴瓶儿走前说了这么一句。
带上门,一室的黯然。
那提着蛋壳灯来寻他的人,是如何也不会来了。
王继未过门的媳妇被正德皇帝安置在一处独立的宅院,一是为妇人的耳根清净,二是为正德皇帝的耳根清净,三是为江彬的耳根清净。这虽不至于堵了言官的口,但至少让他们太平不少,尤其是几位阁老,手也不抖了,血也不吐了,腰带也不总往房梁上悬了。
这日,风和日丽,二月的山茶羞哒哒地开,江彬提着些山珍去探望他这位尚无名分的嫂子。
妇人姓仇名瑛,比江彬大了四岁,鹅蛋脸上两弯柳眉,笑起来温婉端庄。
江彬见了仇瑛坐在院中背着太阳缝小袄,忽就泛起一股酸涩……
“江大人?”仇瑛听了动静过头来,放下手中的活儿就要起身行礼,江彬忙上前道:“嫂嫂不必多礼!”,却又以为男女授受不亲而不便扶她,仇瑛终是屈膝行了个端正的礼。一旁察言观色的小丫鬟立时进屋搬了张霸王枨方凳出来。
江彬在仇瑛的招呼下坐了,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皇上常提起江大人。”仇瑛靠在圈椅上道,“江大人为无功之事多有费心……”
王继,字无功。
那日王继还曾自嘲说,注定这辈子要碌碌无为了。
亲手火化他的那日,熊熊火焰在冬日里暖了身子,却寒了心。
江彬料定王勋能体谅,能寄托哀思的,一件都未留下。如今,面对这身怀六甲的妇人,江彬顿时生出强烈的愧疚来。
仇瑛似知江彬在想什么,只道:“人各有命……江大人可否为这孩子取个名?”
江彬愣了愣,他虽通文,却不通八字卦象。常道“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江彬终究不敢答应。
妇人见他推脱,便道:“此事也不急于一时。”
聊至天色渐暗,江彬起身告辞。
妇人送他至门外,江彬道,待过些时日王勋有了消息,定提前通报一声。
妇人颔首,令灶房小厮捧一食盒出来,说是她亲手做的吃食。
江彬道谢接了,再三嘱咐她安心养胎,提着食盒离开了。
回到豹房,正德皇帝正在书房焚香的云雾缭绕中作画。见江彬手里提着个食盒,搁下笔道瞅他。
江彬将食盒搁案上:“嫂嫂给的。”
打开瞧瞧,是洒了芝麻的夹糖饼。这饼拳头大小,整齐地围了一圈。江彬想起那日去王继府上做客,书房角落里也搁着这么一盘夹糖饼,显是放了些时日的,芝麻掉得所剩无几,饼酥也都裂了口。当时江彬还疑惑为何王继不将这盘不适合下肚的点心撤了,如今,才算明白……
看着,念着,想着。
却连最后一面都未见上。
正德皇帝见江彬这模样,便吩咐道:“豆饼、椒盐饼、澄沙饼、芝麻烧饼、奶皮烧饼……都上一盘来!”
江彬被正德皇帝逗得哭笑不得,唯有盖了食盒,在正德皇帝打发了左右后道:“那几位大人已答应厂公联名上书,皇上打算何时……?”
正德皇帝这时倒不急了,望着那五足内卷香几上不断制造着雾气的铜雕骏马香炉道:“再过些时日吧……”
江彬也不多问,一时间又静了下来。
正德皇帝瞅着江彬,似有话要说,最终,却只是指着跟前翘头案上一幅画卷道:“瞧瞧!”
江彬走上前,见是一副绘得精致的地图,右上角画了九重天,左下角画了天地仪,中央两个半球,半球上描绘着边界,并注国名。这图上,除了“朙”与周边的一些属国外,还绘许多数不尽的陌生国度。
当年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东海岸,造访了南洋、天竺等三十多国。只宫里头最精准的地图也未像正德皇帝跟前的这幅般,包罗万象。
江彬忍不住端详了许久,直到正德皇帝道:“这是我令御用按我意思监绘制的。”
江彬看这图上细致入微的山川河流,知这多是正德皇帝对谷大用等人的惩罚。
“皇上是如何直到这些夷国的?”
正德皇帝见江彬似不怎么信这图,唯有苦笑了一下道:“日后你随我出海,便知这图是否精准了。”
正在此时,门外一人道:
“禀皇上,御医吴杰求见。”
事隔一月后再见吴杰,他依旧是云淡风轻的模样,眉清目秀地好似江彬初见时的那只绣花枕头。
正德皇帝亲迎,端详了好一阵颇为失望道:“也未缺胳膊少腿的……”
吴杰脸上一对酒窝。
进了书房,正德皇帝命太监吴经速速传令下去备宴,等坐定了,上了茶,正德皇帝正巧见了吴杰右手腕上少了拳眼大的一块。
吴杰忙用袖子遮去那一点触目惊心:“被啄的。”
“什么啄的?”
“三头六脚的野凤凰。”
正德皇帝只当吴杰说笑,也没接他的话,指着他鼓鼓的包袱道:“都什么?”
“稀世草药。”
正德皇帝刚要去解那包袱,就又听吴杰道:“都毒得很。”
正德皇帝悻悻缩手,与吴杰随意聊着。
吴杰坐了两柱香功夫便说要去太医院惠民药局走一遭,将带回来的草药报备报备。
这惠民药局遍布全国各地,主管当地药业,行使全国药业的管理职权。正德皇帝心道吴杰何时改了性子,有了大济苍生的理想,便也由他去了。
吴杰用两日逛完了京都太医院惠民药局与太医院生药库,便回到太医院过清闲生活。
设于大明门东面的太医院是英宗时新建的,连太医院三皇庙内竖着的刻着宋王惟德撰《铜人睮穴针灸图经》全文的石碑和仿铸针灸铜人也是重修的。但在这焕然一新的供奉于内廷的机构里供职的却是一班虽经验丰富却循规蹈矩的“老古董”。
吴杰是里头最年轻的,任右院判,只正六品,但宫里头哪个不知吴杰是正德皇帝的宠幸?
吴院判是极不尽职的,在太医院里总坐不住,不是去药库研药,便是拿正德皇帝消遣。
吴杰被遣往江西宁王府替宁王治嗽喘时,太医院内一派祥和,总被吴杰一句话便呛得脸色铁青的老人家们,终于有了颐养天年的愿景。然而好景不长,吴杰又杀了个回马枪,十几位御医立马一人一剂苏合香丸吞了当饭吃。
但令众人颇感意外的是,吴杰回来后,倒是转了性子般,安分了不少。
那日,吴杰提着几只鼠儿步入太医院内廷打算消磨时光时,却见了几名御医聚在一处窃窃私语。
几人见了吴杰都是一惊,行了个礼便找借口散了。
左院判胡书溜得慢,被吴杰逮了个正着,唯有苦着脸道:“宁王前几日着了风寒,良医所调理些祛风寒的药,服了几日都不见好,反倒有了热度,皇上令我等推举一人前去宁王府候着。”
胡书说完,见吴杰脸上并无不妥,一溜烟跑了。
翌日,正德皇帝下令让年过七旬的御医李辰勋前往江西为朱宸濠治病。
文官们依旧分成两营,有的认为正德皇帝仁慈宽厚,也有的认为此举有养虎为患之嫌。
在文官们打得火热时,一把年纪的李御医已在半路病倒了,在驿站躺着,等人来接。而此时,朱宸濠已病得愈发重了。
那日,吴杰从太医院回来,照例去正德皇帝那儿坐坐。朝侯在门外的吴经点了点头,刚要抬脚进去,就听正德皇帝道:“你说,宁王这风寒为何如此难治?”
坐在对面的江彬边下棋边喝烫好的酒:“心病还需心药治。”
正德皇帝叹了口气,片刻后落了一子道:“再设个酒楼,哪处好些?”
江彬吃了正德皇帝一子:“江西、南京,都是宝地。”
“那便江西吧!”
江彬对着棋局思量道:“皇上此行,可还要带什么人??”
“你、张永、吴经……”
江彬落子,“嗯”了声。
“你说,可还要带名御医?”正德皇帝敲着棋盘笑道。
江彬瞥了眼门外,心道正德皇帝倒是会掐准时机捉弄。
☆、第三十一章 葫芦娃
正德皇帝又悄悄溜出了京城,早得了消息的百官只当不知情,待正德皇帝走后方一拥而上惊慌失措地寻找,继而痛心疾首言辞凿凿地阳为自责阴为指责。
杨首辅颇为淡定,和正德皇帝可能经过的各行政区最高长官打了招呼,让他们佯装不知那儒生打扮的是本朝天子,但要保证其安全,并且搞全包制,在谁地上出的纰漏,谁担待。各地三司与总督巡抚纷纷抱头痛哭。
当然,正德皇帝走前不忘交代御用监和谷大用提督的西厂,按着图纸做几百顶帐篷,搁在乾清宫前。谷大用霎时觉着,还不如之前仓库一事被牵连干脆死个痛快。
此次随行的,除了正德皇帝钦点的十二名虎背熊腰的锦衣卫外,还有位是大着胆子向江彬自荐的。
江彬端详了半晌,才想起这位神采英拔的正是那日正德皇帝斗虎时被钱宁一脚踢下来救驾反被自己救了的那位名陆青的。这倒是无心插柳了,江彬试了试,他武功还成,人也老实,便答应带他在身旁。
三辆马车,一路游玩,但江彬却不轻松。
九五之尊,才带这些人,若出什么岔子,他可担当不起。于是每到一处,江彬便忙着找当地的马车、车夫和成衣坊,孜孜不倦地更换车马、行头。又与当地的藩司接头,找些人暗中护着,有备无患。
但正德皇帝故意与江彬过不去似的,尽往人多的地方钻,让十几号人跟得脸红气粗。
集市似是正德皇帝的最爱,他随身带着本册子,时不时记上一笔。
江彬偶尔瞥一眼,见上头记着当地物价、民间疾苦……当然少不了的,还有某些官员的家长里短……
正德皇帝记着记着便会哈哈大笑,还唆使身边累得苟延残喘的锦衣卫去打探虚实。此中奔波最多的莫过于江彬举荐的陆青了,且正德皇帝总买些无用但体积可观的“土特产”让陆青捧着,摇摇欲坠的把视线都遮了。
江彬问起,正德皇帝一扭脖子不悦道:“谁让他总瞧你……”
江彬简直哭笑不得,他是这群小子的头儿,偶尔窥探他脸色再寻常不过了……
悠哉了几日后,正德皇帝忽然来了兴致,决定改走水路。
江彬早习惯了正德皇帝的反复无常,将车马卖了,让藩司指派一艘哨船齐齐上路。
正德皇帝上了船,边给晕船晕得胆汁都吐了的江彬顺背,边催促划船的壮丁们加把劲。
也是命不该绝,江彬吐得脱水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鄱阳湖。
正德皇帝上了岸又不急了,拉着晕乎乎的江彬和一干被晃得内脏都移位了的内侍、锦衣卫乘马车去逛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之间。永乐三年始,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携带了大量景德镇的瓷器,为夷国赞叹不已。正德皇帝御用的瓷器,也多为景德镇所制。
众多瓷器中,正德皇帝最喜青花与五彩,便兴致勃勃地蹦跶去官窖参观。
官窖可不是老百姓能随意进出的,被拦下后,江彬掏了银子给守门的,劳烦他将牌子递进去。片刻后,官窖内不入流的小官便吓得慌忙而出,匆忙跪了,双手恭敬地将江彬的锦衣卫指挥使腰牌奉还,大呼有眼无珠。
这也不是江彬第一次使这伎俩了,谁让正德皇帝是个没耐心的主,自己也不愿与对方多费口舌。
于是,正德皇帝手里捏着个得胜饼,边啃边观赏制作瓷器的过程——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正德皇帝看到最后竟说要尝试这“五彩”的步骤,却被江彬用冰冷的眼神浇灭了兴致。
夜幕降临前,一行人到达了南昌县。
南昌境域古属扬州,如今似仍沾了扬州的风流,暮色中娉娉袅袅,豆蔻梢头。
正德皇帝赞叹了一番,便打发两名锦衣卫去找落脚处。
江彬觉着奇怪,之前正德皇帝都让他掏腰牌了事,怎么如今却又顾虑起来了?
最终,几人决定在鸡笼山脚下的几户家农处下榻。
鸡笼山,旧名亭山,亦作凤台山。山上林深如海,松涛似曲,山泉淙淙,烟云飘渺。
望着这暮色间的一派静谧,站在正杀鸡的老汉边上的正德皇帝不禁感慨道:“当年太祖偕马皇后来此狩猎游憩,诗兴大发,挥毫写下《登鸡笼山》!”说着摇头晃脑道,“罢猎西山坐拥旗,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撑着老天天自知。”
背完,正德皇帝把脖子一扭,冲着一处笑。
江彬顺着正德皇帝视线看去,就见一熟悉的侧颜,嘴角一抽,前因后果总算明了。
正德皇帝背着手,假作无意地走上前,对背着他坐在石上赏落日的男子道:“这位兄台,好兴致!”
听了正德皇帝那刻意吊高的嗓音就身子一僵的吴太医,缓缓扭过半张脸,斜睨着正德皇帝道:“我来此处惠民药局,授之如何制药。”
“哦——”正德皇帝扯了一抹了然的笑,继续盯着吴太医瞧。
江彬扭头看农舍边的老汉给公鸡放血,那公鸡还在扑棱着翅膀挣扎,五彩的鸡毛飞进绚烂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