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奉天蛇虎旗-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奈!李汉只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开和林场营地。

几天后,李汉和所有军官集合在大帐里仔细听着训练官教给他们奉军所有既定战术的旗语和各种命令的号角声。他们将学习奉天军队的战术和阵型,并且让他们认识到在奉军里服从命令和团队精神是最重要的。因为南无极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骑兵,他现在要补充的是步兵。幸运的是李汉和他们的手下都是步兵出身,而且还是重步兵,所以当他们领到重装步兵的装备以后并不感到陌生,而且还很快就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唯一让他们犯难的是,他们将要学习奉天盾牌方阵。这种在康朝军队中只有奉军才有的特色战术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奉天盾牌方阵都由重装步兵组成,一般纵深为十列,每列十人。每个士兵都身披重甲,手上会装备一柄六米长矛和一面圆盾,腰上会佩带长剑和短刀,用来对付近身的敌人。还有一些资深的老兵还会额外装备强弓,备箭30,用来对付敌人袭扰的轻骑兵。这也是为什么南无极要挑选体格强壮者的原因。如果是千人大阵,阵型就会拉得相当宽,有时候绵延几里。作战的时候,每排的重装步兵肩并肩排成密集的阵线,右手持矛,左手持盾。每名士兵左手的盾牌,不但保护自己的左侧,还要为同伴的右侧身体负责。盾牌在奉军步兵中,被赋予了一种感情纽带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团队精神无疑是有利的。对于这堵由尖矛和盾牌组成的墙壁,步兵或者轻骑兵以至是重骑兵都是难以攻破的。因为他们的武器很难击倒方阵中的士兵,而方阵前三排士兵挥出的长矛却可以在他们防护菰劣的身体上造成致命的伤口。十五年前的洪都保卫战,三万涌进洪都的旧朝国士兵就在殿正门遇到了南烈率领的两千盾牌大阵。结果旧朝军仓促拼凑的轻步兵和骑兵在奉军的盾牌和长矛上撞得头破血流,阵亡比率竟达到了骇人的20000比800。在奉天盾牌方阵中,团结和纪律永远是第一位的。当方阵开始进攻的时候,前三排士兵的长矛一律放平,长矛的长度足以保证这三排长矛在敌人的武器有效范围外杀伤正前方的敌人。如箭猪一般向前方伸出的密集长矛,在杀伤敌人的同时逼迫对手后退,造成的心理效果甚至大于其实际杀伤效果。走在中间的人也并不是闲得没事,他们要用盾牌挡开飞来的石头和羽箭,还要妥善利用他们的矛柄。奉军的长矛尾端装配着锋利的金属矛头,当前排士兵无情前进的时候,无数被刺倒的人倒在方阵兵的脚下,三排以后的士兵将用矛尾向下的狠戳消除他们任何重新站起的可能——对奉天方阵来说,阵内出现的敌人实在太可怕了。当第一排战士基本倒下的时候,新的一排长矛又将放平。如果有敌人绕到了方阵的背后,现在走在最后的人们有工作了,他们将用长矛在尾端排成方阵后的枪林。不管出现了什么情况,方阵中的战士都必须前进以保证进攻和突破的持续,后排的战士用肩膀抵住前排的战士,使他在敌方的攻击下不但不能减速,反而必须加速,一排排战士最终都被自觉不自觉地带入这种向前的惯性的时候,方阵本身就获得了作为整体的动量。到了这个时候,敌人必将在飞速运动的方阵面前粉碎。当这样一支方阵前进的时候,如林的长矛,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体构成的绞肉机,形成的效果是很惊人的。要面对这种方阵的士兵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决定冲向他们,就不单单只是需要勇气那么简单了······

可是李汉了解到,为了获得高于对手的防护,重装步兵的装备重量是惊人的。因此重装步兵的机动能力很差,他们没有速度,不能很快地进攻,这是重步兵的缺点。所以李汉猜测南无极派他们出征,可能会让他们巩固战线或者是掩护后勤辎重前进。

三天后,李汉和他的士兵们在集训后排出了他们第一个奉天百人方阵。结果被从燕京军团调来的三百老弱残兵一撞就全线崩溃了。又三天以后,李汉和他的三千奴隶兵团和一千正规奉军方阵对攻。李汉将兵团分成三十个百人方阵,想要合围奉军方阵兵团。结果又被老道的奉军方阵的千人大阵来了个中间开花。不光南无极派来的训练官,就连李汉自己也在怀疑:自己和这三千生死兄弟上战场是去参战还是去送死···

可就在奴隶兵团还在努力练习方阵战术时,元奴军早已按耐不住,对丹阳发起了进攻。很快,丹阳前线告急!而康德这时也决定提前出兵。康德为了这次出兵丹阳做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计划,除了留守的上官英雄。他手下的其他名将都要参加这次出征计划。康德从这地召集了十万大军,命老将军上官宇豪为征伐大元帅,尉迟信为右将军,圣奎为左将军。其中上官宇豪将率领康朝军中最精锐的五万中央军(州军中的精锐),由阳关关峡谷走廊出关,进攻元奴在腾古大草原上的前哨大营,并且沿途还要让上官宇豪宣传他要越过大草原,打到元奴境内去。然而只是一个诡计,康德真的得目的是引诱元奴军出战,从而减轻丹阳前线的战况,将元奴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这里来,好让中央军能在野战中歼灭敌人。

此外,圣奎的左路军将率三万应天府卫军主力由肥水出海,然后在草原边缘上岸,悄悄的靠近前哨大营。在上官宇豪和元奴军决战正酣的时候出其不意的发起进攻,一举切断元奴军的后路。并且到时和上官宇豪合围一军合击元奴军。况且上官宇豪和圣奎时战场上的老搭档了,所有康德坚信:只要敌人上当,那他就一定会获胜。

至于尉迟信率领的两万右路军。因为泰州府卫军有守卫南疆要塞的重任,所有这次出征的只有他私人的一千护卫兵团,他的队伍里大多数时台州州军总管-张宝相和奉天府-南无极的军队组成。他们是直接从北关大摇大摆的出关深入腾古大草原,他们没有固定的战略目标,只是起到疑兵的作用。主要是混淆敌人的注意力和分散元奴军的兵力,所以康德让作战稳重的尉迟信来担任指挥官。可尉迟信也明白,他这一去可以说是去观光顺便抢点战利品罢了。

康德的这个作战部署。主攻、辅攻、佯攻皆有,分路出兵。只待时机一到,便可三路合击。堪称是一个完美的军事计划。眼看出征在即,可右路军的将士们的情绪,尤其是一心想要有所作为的南无极的情绪非常的低落。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备战,可到头来只能做个配角,而且指挥官还是现在皇上手里最能打仗的大将尉迟信。其实这才是康德高深之处,自从南烈死后,是谁都知道尉迟信现在是他手下第一员猛将,那场大仗没有他的份。所以他孤军深入,元奴军一定会对他高度的关注。这样一来,另两路大军的进攻就会相应的好一点,最起码不会碰上元奴军的主力。但是如果有大军来追击尉迟信怎么办呢?不用担心!康德当然也想到了这点。这次出关以后,尉迟信的右路军就会沿着丹阳边境线前进。老将军将会保护他的左翼,所以他不用担心。然后他们从丹阳和元奴国边境线上的月亮湖防线进入元奴国,接着沿着元奴国内最大的运河--海河大运河一路向北,对元奴国境内的城镇只是袭扰并不进攻。

一切就好像完美无缺,可是战场上的时瞬息万变。战场的转换也很快,而且战场上的主角和配角可是会经常调换的哦······

武昌21年秋末,三路大军从不同的路线向着元奴出击。这是康朝自建国一来的第一场远征,而他们的对手却是当时在大陆上称霸一方的军事强国--元奴。

第一百七十四章 对垒

出兵七日后,中军大元帅-上官宇豪的五万中央军已经靠近离元奴前哨大营只有不到两百里的距离了。驻守前哨大营的,是元奴第三军(四大鹰师之一),军长是元奴国两朝元老--拓跋。拓跋不光是前哨大营的首席指挥官,而且他第三军还是这次入侵丹阳国的主力。忽闻康朝大军杀来,他仔细考虑了中军军队的实力以后,正确的认识到实力不够。所有面对来势汹汹的康朝大军,他一边严令已经侵入丹阳的先锋兵团选择坚城坚守待援,一边开始积极备战。

只是这次康朝大军的出关势头很强。上官宇豪命明浩光为中军先锋将,率先攻打刚刚被元奴军占领的丹阳国要塞--和林。明浩光趁敌人立足未稳,亲率五千精骑夜袭和林要塞。守卫要塞的是第三军中的一个虎师,可他们一万人只坚守了一个晚上就宣告全线崩溃。天亮以后,有三千元奴军突围。明浩光来不及打扫战场,立马带上本部精骑继续追击,在土剌河渡口再次追上元奴军。元奴军又被击败,而残部渡过土剌河向北逃去。

首战异常的顺利,一战就吃掉了一个整编虎师。这使上官宇豪和明浩光都非常的兴奋,好像胜利就在眼前了。而元奴大将军拓跋也终于等到了他的机会,他明白这次出征的康朝军一定不光光只有上官宇豪这支劲旅,他的身边一定还会有其他的军队在他的侧翼。靠他手上这点兵马使阻止不了康朝军的压境的,所有他马上向上峰求援。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拓跋明白援军到来最起码要等到入冬以后,而他要在这段时间里打败康朝大军。唯一的办法就是伏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拓跋和手下的大将赫兰置商定。秘密的将已突入丹阳国的三支虎师中,调两支虎师回援,并且在岭北谷设下圈套。

在战役之初,拓跋不断出兵和康朝军接触,故意战败,想引康朝军进圈套。但明浩光是个头脑冷静的将领,他并没有率着他的先锋军孤军深入,而是等待上官宇豪的大军到来。但此刻,上官宇豪早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上当了!率着大军一扑脑的扑进拓跋准备的好的圈套。

出征第十一天,拓跋的大军突然出现在岭北。上官宇豪马上率军追击,当五万康朝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进岭北山区以后,赫兰置的军队突然出现在背后偷袭宇豪大军。由于没有提防,宇豪大军大败,死伤万余人。很快拓跋和赫兰置合军一处,全力攻击宇豪大军。而与此同时,一直在草原上游弋的圣奎大军得知中军有危险,星夜兼程的赶来救援。却没有想到被从丹阳回援的两支虎师拦截,而且他们咬上圣奎以后还死死不放。只是圣奎就是圣奎,多年的战斗经验和天生的指挥才能令他在很不利的情况下,将军队安全撤出。在他摆脱那两支虎师以后,马上在宇豪的后方组织起防线,帮宇豪解决了后顾之忧。没了后方遇袭的威胁以后,上官宇豪就一门心思的对付眼前的拓跋大军。拓跋见到包围圈里的上官宇豪渐渐站稳了阵型,心里大呼不妙,急忙派出旗下大将--章桓出击猛攻。这次,上官宇豪也学聪明了。他用了拓跋对付自己的战术。用小部队和章桓接触,让大部队原地休整。待时机成熟后,上官宇豪亲率大军与章桓交战。激战数日,打垮了章桓的虎师,并且歼敌八千有余。按理说:打到这里,面子也有了;该报的仇也报了。可上官宇豪这员沙场老将始终不是好惹的,他力排众议,让明浩光率领全军所有的骑兵追击已经败退的章桓残部,发誓要将章桓军赶尽杀绝。章桓自知惹了大祸,招惹的是个煞星。他命令全军全力后退,以躲避康朝军。心想:自己打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可谁知,上官宇豪欺人太甚,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一路的追杀过来。章桓他好不容易从明浩光的骑兵肆虐中喘了一口气,怎么也没有想到,康朝的骑兵刚走,步兵又围了上来。

俗话说得好:狗急跳墙,更何况是人呢。

当拓跋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马上调来了自己的主力,并且还摆出了一副决战的样子。上官宇豪一见到人家要拼老命了,马上命令全军回撤岭北峡谷。并且在峡谷东西两侧修整坚固的工事和元奴军对持起来。拓跋十分的震惊,他不明白为什么宇豪大军怎么又不打了。他害怕里面会有诡计,所有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就这样对持起来·····

康朝大军被围在峡谷中,拓跋考虑到自己占有地利的优势,决定坚守不出。他又从前哨大营里调来了他所有的军队,准备将这五、六万康朝军活活的困死。就这样瞬息万变的战场马上让这次出征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主角变成了配角!而配角很快就要变成主角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尉迟信的计划

就在上官宇豪和拓跋在岭北谷僵持的时候,尉迟信和他的两万右路军已经从丹阳的月亮湖防线成功的摸进被元奴占领的南夷国境内。他们在南夷和元奴边境线上沿着海通运河一路的北上,一直到达元奴国境线上的一个战略要地--瓜洲。尉迟信也是元奴建国以来,第一支进入元奴国境的外军。这对数百年来从来没有遭受过外敌入侵的元奴国来说是个莫大的耻辱。而且刚巧的是,元奴军最精锐的四个军:第一军、第二军和第四军现在正在西线和北汉军酣战,而唯一的第三军现在也和宇豪大军在岭北干耗着。迎击尉迟信的元奴军要不是地方的地方军,就是一些后备部队。不光没有战斗力,而且军队秩序混乱。因为元奴王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本土会被外军侵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元奴国是一个没有大战略的国家。

直到尉迟信接近元奴国的国家粮仓--宣城以后。防守宣城的军队和一支邻近的地方军想要前后夹击右路军。由于配合不好,追到夜里,他们追丢了右路军,结果自己人打成了一团。因为这次尉迟信的任务就是佯攻。没有什么作战任务。所有尉迟信每到一城,除了射几轮箭,引起城中人的惊慌以外。其他的他一概不理。他的任务很简单,从海通运河的最南边一路向北,再沿河返回;然后再沿河北上···来回来回的不断折腾。

入冬以后,天气很快就变得寒冷起来。元奴第三军在岭北谷和康朝军已经对持了近一个月,拓跋的手里拿着元奴王给自己的命令,不断的在军帐里踱来踱去。这是这一个月里第十份回调命令了。元奴王一直在催拓跋马上解决手上的事,马上回援本国。可···

“嘿!”拓跋泄气的将命令一扔,无奈的摇着头。其实他心里也很担心,明知道有一支康朝军就像是观光客一样在自己的国家里到处闲逛,但因为自己要对付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而无暇回援。他也明白,一旦自己撤军回援,上官宇豪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对自己穷追猛打的。他不能撤···可皇帝的命令···无奈!拓跋只能让刚刚大败的章桓带着一支虎师回援,而他则要带着第三军的主力继续围困康朝军。

当远在洪都的康德得知上官宇豪大军被围岭北谷以后,马上下令让尉迟信出击。让他随意进攻,好将元奴军的注意力转回他们自己的境内。从而减轻宇豪大军的困境。可没等康德的命令传达到前线,战机嗅觉灵敏的尉迟信就已经动手了。因为他迟迟不见老将军攻占前哨大营的消息,而且一个月以来对付自己的全都是些杂牌军。元奴军的正规部队没有回援,就证明他的疑兵没有起到作用。所以尉迟信开始在元奴境内大搞动作。他命令全军扔掉着一个月来获得的所有战利品,当天就占领了瓜洲。他就步兵留在城中,自己带着八千精骑一路向北突袭,目标当然是元奴国的首府--京都。他一改先前“见城就绕着走”的战法,见城就围。进攻城市近郊设防薄弱的村镇,驱赶那里的元奴百姓北上,扬言将要打到京都去。尉迟信的战术十分的成功,元奴王在震惊之余马上严令西线的第四军马上回援京都,并且命令京都城中的禁卫军南下迎战正一路北上的尉迟信部。当尉迟信得知元奴禁卫军正在南下,明白那是块难啃的骨头,马上选择撤退。由于现在尉迟信部全是骑兵,而南下的禁卫军多半是防守能力强的步兵。他们追击起尉迟信起来非常的吃力,尉迟信是边打边撤,而且一路北上而来,沿途的元奴地方军早已经被他打怕了。见到尉迟信,打都没打直接就跑,而追击尉迟信的禁卫军更是苦不堪言。尉迟信一南一北的来回折腾他们,元奴禁卫军的将士们没和对手交上手,可自己的士兵早已累到了不少。尉迟信依靠着超强的机动性在元奴国里如入无人之境,纵横南北,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当尉迟信将元奴国搞得一团糟以后,他却突然带着部队退出了元奴国境。沿着原先来的路,返回丹阳境内。元奴几路援军都扑了一个空,这让元奴王-霍恩非常的震怒。他停止了对西线北汉的军事行动,让刚刚赶回京都的第四军马上开赴丹阳前线。霍恩现在已经铁了心,他决心先收拾了丹阳和康朝这两路联军的威胁,然后他再一门心思的去对付北汉。

等尉迟信回到月亮湖防线以后,马上组织南无极和张宝相到他的军帐里商议。

尉迟信指着地图说道:“元奴第四军正在南下向着第三军靠拢。如果让他们两军合为一军,那老将军他们就麻烦了。”

“是啊。”南无极点头道:“外公他们应该也差不多要断粮了,再让他们僵持下去肯定不好。”

“那我们该怎么办?”张宝相无奈的问道。

“我有一个计划。”尉迟信站起身,指着地图道:“我们可以依靠我们手里的精骑,不顾一切猛击元奴第三军包围圈最为薄弱的西面,只要我们打开西面的包围圈就可以引着老将军他们一路向西进入丹阳境内。”说着,尉迟信脸上露出了难色,道:“可现在的问题是,南下的元奴第四军的势头很强。我们要打开西线通道需要时间······我们还要抽出一部分部队沿途抵挡一下第四军南下的势头。让他们来不及增援第三军!”接着,尉迟信望着南无极和张宝相,说道:“我会率本部所有的步兵尽力抵挡南下的第四军,为你们争取一点时间,我希望两位能用最快的速度帮助老将军打开西退的通道。”

“不!”南无极反对道:“救援这种事我做不了,还是由叔王您去。由侄臣来率步军抵挡元奴军吧!”

“无极。”尉迟信拍着南无极的肩头说道:“对方是一个军团,是我们军团人数的三倍。要是被围上···”

“是啊。”张宝相也担忧的说道:“国姓爷,您还是和信天王一起去救援老将军吧!阻挡的事还有由末将来吧。”

“张大人,您是骑兵出身,擅长的是骑战。”南无极说着转头望着尉迟信,道:“如果我记得没错,信叔王您擅长的也是骑战吧。可我不同,我在奉天学习的就是步战,我奉军最擅长的也是步战,而且我还有奉军的盾牌方阵。我想抵挡他们一会儿的能力,我还是有的。”

良久,只见到尉迟信仰天长叹一声,点头道:“好吧!无极。”他将南无极拉在怀里,低喃道:“不过你要答应叔王,一旦支持不住就马上撤退。你只是阻敌,如果铁骑军来了,千万不要和他们死战!要马上撤退,明白吗?”

“侄臣明白!”南无极抱拳道。

“我会叫靖儿做你的副将。”

“是。”南无极抬起头,望着尉迟信不舍的眼神,恭敬的说道:“那侄臣现在就去准备。”

“···”尉迟信只是无语的点点头。

张宝相望着南无极离去的背影,担心的说道:“信天王殿下,您让国姓爷一个人去。要是···”

“我知道。”尉迟信无奈的摇着头,痛苦的回答道:“无极是烈唯一的血脉,让他参战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可有什么办法啊···他可是名将之后啊。他身上背负的责任,远比他生命更为重要。这是武将的宿命,更是身为武将之后的悲哀啊······”

第一百七十六章 对河设防

第二天,右路军开始分军行事。八千精骑甩掉所有沉重的装备,只带上武器和两天的干粮轻装百里驰援被围困在岭北谷的宇豪大军。而南无极则带领一万奉天和台州府步军沿着丹阳边境线寻找适合阻敌的战场。

南无极站在一处高坡上,眺望着远方,然后对照地图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在地图上找到了一条小河,而依靠目视,他也能在远处望见一条河的影子。突然,南无极一笑,冲着身边的诸葛元绍大声道:“元绍!你去告诉尉迟靖将军,大军在土剌河南岸设防。去告诉张环和安抚台,让他们先行过河烧掉所有北岸能找到的船只,单不要烧桥。然后再派侦查兵沿着河岸走一遍,看看哪里有浅滩。”

“是。”

当尉迟靖听到南无极打算在土剌河南岸设防,立刻找到了南无极。

“国姓爷,您这是做什么?”

“阻挡元奴军啊!”南无极微笑的回答道。

“阻挡元奴军?”尉迟信非常的不解,他望着远处的群山,说道:“在我们身后的就是土剌山,而山后面就是岭北谷了。土剌山是到岭北谷最近的路,我们不是应该驻守在那里吗?”

“放心。”南无极信心十足的回答道:“元奴军他们不会走土剌山的,他们会选择绕过去。而我们这里是他们必经之路。”

尉迟靖奇怪的问道:“选择绕过去?!为什么您怎么肯定元奴军会选择绕过土剌山,而不是直接翻过土剌山呢?那么做他们最起码可以节省两天的时间啊。

“你知道元奴第四军的主力是什么吗?”

“当然知道啦。”尉迟靖点头道:“是铁骑军。”

南无极一笑,指着远处的土剌山,说道:“你看看它!那么高,而且山路又大多崎岖不平。别说是轻骑兵了,就算轻步兵我想也很难翻越。那满身重甲的铁骑军,他们怎么可能翻过土剌山呢?”

闻言,尉迟靖脑中一激。的确,南无极分析的一点都没有错。可他的心里还是没底,继续问道:“那您怎么知道这里是他们的必经之地呢?”

南无极抬起头,伸出右手所有的指头,说道:“其实军队的规模越大,越容易判断它的行军路线。而我的理由有五个。第一,行军路线必须是沿着水源走,沿途可以顺利补给足够六万人消耗的水,因为粮草武器可以随身带,水不行。第二,道路状况必须能够让六万人规模的部队顺利通过,辎重车辆不能遇到太大地形障碍,因为人可以翻山越岭,但是车辆和马匹不行。第三,遭遇袭击时野战可以顺利展开部队。刚才我看过了,除了这条河,其他的都十分有利于骑兵的展开。第四,沿途不能是无人区,必须有能让就地补给的城镇,六万人一天的消耗是非常惊人的,不可能全靠随军携带的给养。现在元奴在前哨大营早已人去营空,那里的粮食都被第三军带走了,所以元奴军只能沿着有人住的地区前进。第五,需要扎营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能安排六万人住宿,而且不能离水源太远。”说着,南无极望着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说道:“所以我断定元奴军会沿着土剌河。这条从月亮湖分支出来的支流一路南下,而且我早就打听过了。这里是土剌河唯一有渡口和桥的地方,有了这些死条件的限制,我就知道他们一定会从这里过河,而且还是非走不可!”

尉迟靖听着,一切的分析都是那么有道理。这让他对南无极再次刮目相看,心里也在纳闷···为什么自己想不到呢?

南无极选的位置不错,前面是河而他们身后就是一大片森林,穿过树林就是南无极刚才站过的高坡。而沿着高坡西边的大路他们就可以回到丹阳国境内,那里也是他们撤退的后路。接着尉迟靖马上命令士兵在南岸挖沟砍树建营,却又被南无极阻止了。他命令部队全部到只有离河岸只有几百步远的树林里扎营,并且还命令各军不得生火做饭和取暖。因为他还不想让元奴军知道他们在这里,他想要来个突然袭击。然后有士兵就看见南无极在夜里悠闲的在岸边来回的走动,并且每走一段距离他都会俯下身,在地上画着什么···台州军的步兵们还装备着投火油机,南无极将他们布置在树林后的高坡上,然后他会让射手先行发射几块和火油瓶重量差不多的石块,然后他对每个落点都做了标记,预先准备好射击点。

三更的时候,安抚台终于回来了。

“怎么样?”南无极问道。

“少帅!您说的一点也没有错。”安抚台喝下一碗酒以后,点头道:“离这里十里左右的下游有一条浅滩,虽然过不了重装备,但可以过人和马。”

“看来这里也全是完美无缺。”南无极有点失望的说道。

“少帅!末将是不是派一队士兵把守河的南岸。”诸葛元绍提议道。

“不用了。”南无极摇手道:“一旦铁骑军过来,我们人再多也没有用,光靠我们是守不住滩头的。我现在只希望他们千万不要那么快就发现那条浅滩才好啊!”

第一百七十七章 土剌河之战

第二天天亮以后,尉迟靖走出他隐蔽在树林里的大帐。昨夜他一夜都没有睡好,因为不知道元奴军什么时候到,所以他一直都保持着警惕。可等他走去军帐,愕然发现南岸的空地上一点防御工事都没有建起来。他望着空荡荡的空地,十分的不解:“难道少帅他想要靠血肉之躯抵挡元奴人的铁骑军?”

正当他还在担心的时候,他远远的看见诸葛元绍骑着快马从北岸疾驰过来。连忙跑上前,问道:“大将军。怎么了?”

“元奴人来了!”说完,诸葛元绍继续向着南无极的大帐疾驰而去。

听到敌人压境,尉迟靖连忙整理了一下行装,飞快向着大帐跑去。

“少帅!”诸葛元绍进门大声喊道:“他们来了。”

“到哪里了?”南无极急忙将地图一放,问道。

“离这里不到十里元边城。”诸葛元绍在地图上一指,说道:“和您猜测的一样。他们是沿着元奴和丹阳边境线上的月亮湖支流一路南下,他们想从这里绕过土剌河。”

“果然没错。”南无极兴奋的喊道:“他们还有多久能到?”

“我看了。先锋军大约有一万人,由骑兵和轻步兵组成。相信按照他们的速度,大约一个时辰就能到这里了。”

“你看见铁骑军了吗?”

“没有。”诸葛元绍摇摇头,说道:“先锋军和主力大军还有段距离,铁骑军可能和中军主力在一起。打头的都是轻骑兵。”

“太好了。”南无极眼神中透射着喜色,命令道:“马上传令下去,让士兵们马上吃饭。等他们先锋军一到,我们再吃下一道美餐!”

“是。”

一个时辰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尉迟靖隐蔽在茂密的树林里,时不时担忧的望了望北岸。他转过头,望着身边清一色的步兵,心里不由有点犯难···这次战斗,他们没有骑兵的掩护。而且他看见南无极竟然让刚刚组建的三千奴隶兵团打中军,相反的则将战斗力更强的十个奉军百人队和台州精锐轻步兵放在两翼。

“少帅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啊?”尉迟靖不解的问着身边的安抚台。可安抚台的表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