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强主攻]质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有话要说:  


☆、第九章 觐见,合家欢,香菇

  靠坐在平稳行驶的马车里,李晏将手臂支在一旁的翡翠色引枕上,懒洋洋地透过竹帘子露出的缝隙,观察着外面街道上的情景。约莫一百多米宽的街道上这会儿人流如织,李晏没有打出郡王的仪仗,马车旁也只跟着五六名骑着高头大马、衣着普通的护卫。不过无论古代现代,能养得起这些好马的绝不会是一般人家,所以没有无赖乞儿敢来招惹这些人。
  李晏脚旁的脚踏上坐着一个才八…九岁的小太监,拿着柄丝绢宫扇,一下接一下地替李晏扇着凉风,不过一双杏眼却睁得大大的,正好奇地朝窗外望。这是李晏新提拔的贴身随侍,就是昨日拦了郑公公的那个小太监。后来李晏把人叫来问了几个问题,看人蛮活泼伶俐,就让他留在身边专管衣物,今个出门也把人带着了。况小六的性子实,适合留在家里照看,而且李晏答应给他带好吃的,这吃货立马满足了。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小太监长得比较好看,杏眼桃腮,漂亮的跟个小姑娘似的,看着比较赏心悦目,李晏就无情地抛弃了相貌平常的况小六。
  含笑——这个小太监之前的名字太过粗俗,李晏新给他起了个名——左顾右盼的,忽然眼睛一亮,指着窗外一家店铺对李晏说:“爷,您看那家店门口围了许多人,也不知是卖什么稀罕物的。”
  李晏也瞥了一眼过去,微笑道:“这店门头上挂了个‘味多美’的招牌,想来该是个食铺。”
  含笑并不识字,听李晏这么一解释,就觉得很对,不由得惊叹:“有这么多食客,想来卖的吃食肯定美味极了。”他张着嘴,一副很想过去尝尝的馋样。还不到十岁的小孩,好吃也正常,李晏看他样子有趣,就笑着承诺:“等进宫见过太后,回来就带你去看看。跟小六一个两个都是一副馋嘴,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苛待你们。”
  “是爷待下人和善,奴婢们才会这样放肆,在人前一定收敛着。”含笑仰头望着李晏,小模样无比讨喜。
  很快,马车驶过御道街,停在皇城东南边的顺天门。验过身份,守门官急忙将李晏等人迎了进去。在内廷前换乘软轿,侍卫自然只能候在外面,李晏便只带了含笑随身伺候。因为李晏才十岁,倒也无需多么避讳,一路直接去了德安太后居住的永寿宫。
  进了宫室内,就见当中的紫檀木八屏罗汉榻上靠坐着一位四十多岁身穿黛紫色罗衫的妇人,一旁的紫檀木宽榻上坐着个二十多岁身穿杏黄色鸾鸟朝凤长裙的女子,怀中还抱着个六七岁的男童。这两人头上身上都没有多少饰品,但气质端庄高贵,想来该是太后和皇后了。
  李晏撩起礼服下摆,跪下行了叩拜大礼。这个时代只有祭天祭祖或初次拜见长辈时才要跪一下,其余时候即便见皇帝也不需要跪拜,臣子也并不将自己视作君王的奴才,跟清朝那些磕头虫可不一样。
  德安太后见面前男童生得唇红齿白、清秀可爱,且举止大方,心里就觉得喜欢,忙命宫女将李晏扶起来,又让李晏来到跟前,携了手细细瞧了瞧,才笑着对吴皇后说:“我看着真像个粉雕的小玉人儿,叫人一见就不由不喜欢。”又亲热的对李晏说:“想我当日还在大雍时也见过你母亲,是个稳重人。你以后只管安心在昭国住下,必不会叫你受了委屈的。”
  吴皇后也笑说:“原以为自家孩子都是顶好的,见了清宁小王爷才知道人外有人。大雍水土果然极养人,单看婆婆便晓得了,不论何时气色都这般好,媳妇每每见了都羡慕得不行。”一番话说得德安太后爽朗大笑,直要身旁宫女过去堵皇后的嘴。李晏暗叹这才叫会说话,不过长辈讲话不能随便插嘴,他就在一边浅笑不语,装腼腆害羞。
  皇后又笑着推怀中的小男孩去给李晏行礼:“佑儿,这是从大雍来的清宁王爷,是祖母的外甥,也是你舅舅,往后就在我们大昭住下了,你也要多跟小舅舅亲近。”元祐帝子息单薄,宫里这些年出生的皇子皇女多数夭折了,止养活了一子三女。面前这个小男孩就是元祐帝的独苗苗,太子贺天佑。贺天佑其实已经九岁了,但天生体弱,跟他老爹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所以看起来比同岁的孩童小了不少。听了母亲的话,他也伸着小胳膊似模似样地朝李晏躬身行礼,很是乖巧。
  李晏忙侧过身受了个半礼,弯着眉眼笑眯眯回礼说:“太子殿下不必多礼。” 
  德安太后就拉了小太子和李晏一起在身边坐下,又笑着对李晏说:“说来连璟儿也对你另眼相看,听说昨日还亲自去了你府上,也不知你们两人都聊了些什么呀。”
  李晏只感觉面前三人的眼里都冒出了绿油油的“八卦之光”。太后凉凉,皇后凉凉,这么八卦是不是有失身份?还有小太子,你这么小就这样八卦真的好吗?李晏只好继续羞涩笑:“信王表兄古道热肠,怕外甥饮食上不习惯,特意送了许多鲜果点心来,倒没说什么特别的。”
  他话音一落,就有内侍进来通传,说信王爷在殿外求见。德安太后最宠爱这个小儿子,忙命人将王爷请进来,不一会儿,就见穿着玄红二色流云暗花箭袖的信王大步迈了进来。他额头上还沾了些汗珠,一眼看见李晏好端端地坐在德安太后身旁,才朝众人行了礼,李晏和小太子又忙站起来回礼。
  德安太后一见到她这个壮实的小儿子就觉得高兴,笑着招呼人过来,掏出手帕给信王擦汗,边说:“今个来的倒早,是听说清宁小王爷在我这里吧?瞧你这一头汗,急什么,我爱他还来不及,可不会怠慢他。”
  “母亲一向宽厚,儿子并没有担心,只是着急来向母亲请安。”信王也蛮会奉承太后,他一到,屋内气氛更加轻松和乐。没多会儿连元祐帝也赶了来,一屋子人说说笑笑,倒真像是一家人。
  中午李晏和众人都留在太后宫里用膳,几人分食而坐,李晏见食案上有道香菇炖鸡,就悄悄地挪到了一边,他最闻不得香菇的味。信王的桌子正挨着他,忽然伸手过来将那盅香菇炖鸡端到自己食案上,又另拿了碗冬瓜丸子汤放到李晏面前。李晏不由得一愣,转头看过去,信王却只是对他笑笑。
  这一幕恰好落到太后的眼里,德安太后不由得笑道:“璟儿,你不是也不大爱吃香菇的吗?怎么跟小孩子似的淘气,偏要跟小王爷换东西吃。”
  “我倒好,表弟是连香菇的气味也不能闻,我就替他换了,免得他闻着难受。”信王这句话说的就像多年老友一般随意,李晏竟不知这人会对自己的喜好这么了解,心头就是一跳。
  元祐帝也不由得啧啧称奇:“十弟,你何时这么细心了,你可知兄长爱吃什么?”吴皇后就在一旁凑趣:“兄长都见了十多年,哪里能比得过刚结识的表弟。陛下可莫要再跟清宁王争,否则妾身会以为您不爱甜,倒爱吃酸的了!”
  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连小太子也看着李晏直乐呵,李晏就只能在一旁干笑。太后也高兴,就让元祐帝赐李晏一块金质鱼符,准他随时出入宫廷。李晏心里郁闷,还要高高兴兴地谢恩。这份殊荣在一众质子里可是独一份,李晏苦恼极了。他明明是想低调的,怎么又跟漆黑夜空中的萤火虫一样耀眼了,果然是他太过优秀的缘故吗?还是得怪信王。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3439076童鞋,murasaki童鞋的地雷,和小初zth童鞋的两个地雷~


☆、第十章 邀约,味多美,算计

  在宫里吃饱喝足,临走时还拿了许多礼物。有太后给的一条绿松石罗汉手串,皇后送的一块青玉缠枝竹节佩,元祐帝送了块白玉蟠螭纹系壁,外加四匣子内造点心、两坛果子露,四匹贡缎,真是满载而归。
  刚出宫门,信王又赶了过来,把坐骑丢给侍从牵着,问李晏:“不知能否和表弟同行?”李晏难道能说不可以吗,只好把人也请上马车。含笑刚想爬上来,抬头就见信王隐含杀气的目光直she向自己,眼神十分不善。他吓得心直跳,求助地看着李晏,李晏就拍拍他的脑袋,笑说:“在外面跟王九一道坐着吧,不用进来伺候了。”王九就是车夫,含笑只好可怜兮兮地跟他并排坐在外面晒太阳。
  放下竹帘,李晏回头对信王说:“表兄,天儿有些热,我想换件便服,失礼了。”穿着厚重的礼服,他早就闷得不行,虽然在客人面前换衣服不大妥当,不过他们毕竟是姑表亲,也不算外人,再者信王寡言少语的,总不会到处去跟人说。李晏笑着询问了一声,便解开玉带扣,脱下外袍,在乳白色的细葛布中衣外面套了件玉色莲纹绢纱外衫,系上五色丝绦,整个人顿时松快了不少。
  信王就端正地坐在对面,垂着眼眸,一副非礼勿视的严肃样,明明才十四岁,倒像个老人家。李晏看的好笑,随意倚在靠垫上,漫不经心地开口说道:“今日还要多谢表兄了,我确实不喜食香菇,难为表兄对弟弟这么了解。”李晏这话的意思就是:信王你做得过了,连我这么点爱好都一清二楚,怕是在清宁王府安插了不少桩子吧。
  哪知信王好像根本没听出来李晏的话外之意,竟然还浅笑着回应:“你的事,我自然很了解。”根本就是承认安插了许多眼线。李晏没见过这么厚脸皮的人,登时一口气噎在嗓子里。想了想,他又懒得去计较,反正离开雍国时连美女都有人往自己身边塞,也不在乎再多个信王。
  信王见李晏不理自己了,抿了抿嘴,直直地望向他:“之前你说二十日不得闲,我下月初十也休沐,到时一块去城外玩如何?若是嫌天热不愿打猎,我还有个庄子,里面砌了个大池子,引山泉水进来灌满,夏日可以在池中游水,非常凉快。去那里避暑如何?”
  古代也有游泳池啊!李晏以前的别墅里有两个游泳池,凉水热水都可以放,他几乎每天都要游几回,所以他还真有些动心,只是不想跟信王一道去罢了。他瞥了信王一眼,就见对方睁着一双水汪汪的狗狗眼,充满渴望地直视着自己,那副可怜样快要把李晏刺瞎了。信王殿下,你这样卖萌太后知道吗?李晏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禁不住对方这样哀求,最后只好点了头:“行,到时候便麻烦表兄了。”
  见李晏同意了,信王马上变得一脸喜悦,那高兴劲跟中了五百万似的。这种事李晏以前也没少经历,都习惯了,他只能无语望天,暗叹自己为什么要生得这么英俊潇洒,看把这少年迷成了什么样。
  一直到王府门口信王才下了车,很遗憾地看着李晏:“最近差使比较多,等到时候再来寻你。”李晏笑着点点头,看着信王翻身上马,带着一队侍卫离开,才回了王府。
  李晏站在院子里等着换乘小车时,冯建功凑过来,疑惑地低声问:“晏哥儿,这信王是不是太过殷勤了点?这般执意约你出去,不会存了什么坏心吧?”
  连自家正直老实的大表哥都看出信王热情得有些过分,何况李晏了。李晏笑着说:“信王位高权重,若要为难我,根本不必费这些工夫,大表哥尽管放心。”冯建功对李晏向来是无条件的信服,一听也是,就把那念头丢到了一边。
  倒是含笑,被撵出马车就算了,原本王爷说好要带他去吃好吃的,因为信王的到来也泡了汤,等到屋里只剩他跟况小六时,就对李晏抱怨起来,直说那信王看着好吓人,肯定没安什么好心。李晏正半躺在花梨木的美人榻上翻看本册子,闻言不由得笑了:“你这馋嘴猫儿,没吃上东西就喵喵乱叫,信王乃是大昭的亲王,岂是你能置喙的?明日我偏带小六出去玩,看你以后敢不敢再胡说了。”
  况小六也虎着脸训斥含笑:“往后我们都是住在昭国的地界上,万万不能乱说话给王爷招祸。”含笑一听就慌了,再三向李晏保证,往后再不会胡言乱语,李晏才微笑着安抚了他几句。
  第二天无事,李晏果然大方地带了他俩一齐出门。李晏只穿了件式样简单的荔枝白暗花绢纱外衫,头发也随意的用发带束起,腰上系了个绣莲瓣的小香囊,其余一应饰品都没有佩戴,看起来比寻常富户人家的小公子还要朴素。况小六和含笑也是青衣短衫,做寻常仆役打扮,侍从除了冯建功外只带多带了一人,完全是微服出巡的架势。
  五个人悄悄从后门出去,转眼就到了集市上。满大街店铺林立,况小六和含笑左右看着,兴奋得不得了,眼睛都快不够用了。出门之前李晏给了他们一人一个小荷包,里面装了十几两碎银子,足够他们花销。李晏此时又不需要人伺候,就让他们随意去买些合心意的东西,不过记挂着服侍李晏,他们也不敢离开太远。
  几人随意地走走逛逛,很快就来到昨日含笑瞧见的那家叫“味多美”的食铺门前。含笑立马拉着况小六的袖子,一个劲地说也不知店里都卖些什么,怎么生意这样好。李晏就笑说:“瞧你那馋样,那就进去转转,正好歇歇脚,吃点东西。”
  今日这家食铺也是人满为患,李晏瞧了几眼,就吩咐况小六去要了个二楼的雅间,又随意点了几样东西,才施施然去雅间坐下。这时代尊卑分明,主仆不同桌,冯建功当然是例外,况小六和含笑只能站着伺候李晏用餐,李晏就让他俩和另一个侍卫大哥去楼下再点一桌随意吃。
  等屋里只剩李晏和冯建功两个了,冯建功打量了一下屋内摆设,笑着问李晏:“这就是你让人来开的食铺?生意很好啊。”
  李晏笑着点点头:“才开业一个多月,新鲜劲还没过,往后生意肯定没这样好。不过能赚点小钱就行了,我每月那点俸银省点也够花,就是想手里有点余钱。”
  说话间,外面有人敲门,说点的饭食到了。李晏让人进来,就见一个身穿鸦青色长衫,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人端着个摆满食物的朱漆托盘进了门。
  “东家,总有小半年没见着您了。”青年放下托盘就要给李晏磕头。
  李晏忙将人扶起来:“起来吧,我这里不兴这个。倒是辛苦你了,一个人在外打拼可不容易,生意可还好?”李晏又给冯建功介绍:“他就是这家食铺的掌柜陶辉。陶辉,这是王府侍卫统领冯建功冯大人。”
  陶辉又忙给冯建功行了礼,才从怀里掏出本账册交给李晏:“生意很好,之前盘铺子、买家什、雇伙计,零零碎碎用了六百多两,四月十六开张,到现在已经回本了,还净赚一百二十多两。”
  “算是达到了预期目标。”李晏没有看账本,又交还给了陶辉,“赚的钱就存在账上,我若有需要会派人拿着我的印章来取;若是店里出了什么事,你直接派人去王府找冯大人。”他又交代陶辉替他办件事:“帮我寻两个账房,要老实可靠些的,我过几日有用。”
  陶辉忙应下,又跟李晏聊了会儿店里的事才离开。冯建功已经习惯了李晏小小年纪却跟大人一样谈生意,他看着桌上的食物,指着一个黄色小圆饼一样的东西奇怪地问:“这是什么,又是你新想出来?”
  “这是酥皮蛋塔。”李晏笑眯眯地拿起一个尝了尝,跟他记忆里的味道差不多。原本该叫“蛋挞”的,不过用那个“挞”大家都说奇怪,就改成现在的名字了。食铺类似于现代的茶餐厅,兼卖蜂蜜蛋糕、蛋塔之类的甜点,饮料除了常见的茶水,还有各式奶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常新鲜,所以目前看来生意还不错。当然这些东西技术含量都不高,等别人学会了怎么制作,一窝蜂起来模仿的时候,就得另寻蹊径。
  李晏笑眯眯地喝着加了红豆的奶茶,吃着金黄的炸鸡,心里又算计开了。
  
☆、第十一章 清帐,虐炮灰,出门

  进入七月,天气越来越热,李晏白日待的屋子已开始放置冰山,有侍女握着扇子往他的方向扇风。这天然的空调完全不逊色于现代高科技产物,当然只能是富贵人家才能有的享受。清宁王府没有窖冰,原本需要去外面购买,信王却不知从哪儿听说了,派人送了几车冰来,足够李晏用一夏天的。
  当然,李晏也不只是整日闷在家里吹“空调”,时不时还会应邀参加些宴席。自从他进了次皇宫,就有不少人递名帖来邀请李晏上门做客。官宦清流和世家贵族各有自己的交际圈,所以给李晏递帖子的基本是公卿之家。李晏有选择的去吃了几顿饭,也结识了几个年岁相当的世家公子。
  在外面,李晏一直表现成一个不谙世事的纨绔王爷,即便在府内,也很少直接插手于王府的具体事务,整天写写画画,做些文艺小清新的雅事,自然使得一些人产生了他无知可欺的想法。每月初八是清算上月帐目的日子,郑祥,就是咱们拽霸天的郑公公,管着府内的财务大权,他从没将李晏这小王爷放在眼里,所以根本就没想起还有清帐这回事。即便这会儿有人来告诉他,说王爷正在中堂的大花厅,请他过去对账,他也完全没放在心上,整整衣衫,悠悠地带着几名小太监去了花厅。
  花厅里气氛凝重,李晏坐在长榻上,手里捧着一碗冰粥,正拿着白瓷小勺一点点的往自己口中送,显得十分惬意。他面前立着一排人,都是府里的大小管事,全都沉默不语,不过有几人紧张地直发抖,头上也满是汗珠,不知是遇到了什么可怕的事。左手边的黑漆书案旁,两个身着青布长衫的中年人正一边翻看着摊开的账册一边快速的拨打算盘,屋里只闻见一阵清脆的算盘珠子响。
  郑公公进来时就看到这幅场景,他眼珠子转了一圈才笑道:“真是好大阵势,王爷怎么突然想起要查账了,可是谁在王爷跟前磨牙了?您身份尊贵,何必管这等小事,交给老奴就好。出门前太后就交待老奴,务必好好办差,替王爷张罗好府上事务。”
  又是暗讽李晏不通庶务,又是拿太后出来压人,李晏听了却只是笑而不语,直将碗里冰粥吃了大半才放在一旁的矮几上,嘴角含笑道:“初八查账本是旧例,郑公公是太后身边的老人了,自然知道太后最讲规矩。您既管着财务,哪里还能再劳烦您来对账,这两位是孤刚刚请来的账房,这样的小事就交给他们好了,郑公公一向辛苦,担着全府的重担,可不好再叫您操心。”
  被李晏不软不硬地拿话顶了回去,郑公公心头就是一跳,顿时面前这小孩也不是个善茬。不过他可不怕,他是太后给的人,谅这小王爷也不敢对他怎样。
  好一会儿工夫,一名账房已算完了一本账册,起身禀报李晏:“厨房这月共花费四百一十二两,采买倒是能对上,就是有不少东西去向不明,还有几处的开销也有些模糊。”账房将账册递给李晏,又一一指出那些不对的地方,“约莫有值一百两银子的东西不知道用在了哪里。”
  账本上记的完全是最简单的流水账,李晏哪里能看不明白,翻了几页,忽然笑了起来:“我倒不知我何时这么能吃了,一个月光粳米就吃了六十斤。十六那天我明明一早就进宫去了,为什么账上还记着给我做了五两的席面?”李晏似笑非笑地丢开账本,望着厨房的管事罗公公,“这才是头一个月,罗公公,您也未免太心急了点。”
  罗公公是个矮胖的青年太监,此时已经满脸大汗,他瞥了郑公公一眼,低着头喏喏地说不出话来。郑公公忙抢着大骂他:“罗怀远,你个狗东西,王爷抬举,叫你管着厨房,你怎么弄出了这么大纰漏?”他又笑着对李晏说:“这蠢东西一向最忠心的,想来是被手下人糊弄了,等会儿老奴一定把这事查清楚,叫他们把银子填上。”
  李晏没有说话,又端起一杯热茶。刚吃了冷东西,准备暖暖肠胃。他吹了一口浮沫,而后才慢悠悠地说:“听说罗公公是郑公公的干儿子,这些银子怕是有一多半都进了您的口袋吧?。”
  不等郑公公辩解,忽然几名侍从抬着些东西进了花厅,有各种瓷器,最显眼的是一架八屏的玻璃屏风。郑公公马上脸色一变,李晏就笑了:“这些东西郑公公眼熟吗?明明是库房的东西,怎么倒摆在您的屋里了,这也是太后交待您的?”
  郑公公涨红了脸:“老奴不过是看库房没空地儿了,暂时放几日,等腾出地方了再放回去。”
  “那倒是叫郑公公费心了。”李晏又笑了一笑:“这么多东西放您屋里,您哪儿还有落脚的地,这几日怕是都没休息好吧,叫本王心里着实不安。这样,本王前几日刚买了个田庄,庄里地方又大又安静,您先去那儿住段时日,等库房腾出地方放置这些东西了您再回来。”
  郑公公就是一愣,马上不敢相信似的大叫:“王爷这是想把老奴撵去乡下?若是叫太后知道了怕是不妥吧!”
  “郑公公就安心去庄上散心,本王自会写信禀明太后,再叫罗公公一道去陪着您,必不会叫您独自一人。”李晏话音一落,马上就有几名侍从过来一左一右架住了郑公公和罗公公,一看他俩还想说话,又拿破布堵了嘴,一路拖了出去。屋内气氛愈加冷了起来,李晏却好像没有察觉,一直微笑着,完美地扮演了一个优雅的贵公子。
  等查完全部的账本,又发落了几个贪墨过分的家伙,李晏才笑着对屋内剩下的人说:“大家办事辛苦,稍微拿些辛苦钱,这本王能够理解。若是一心只想捞银子,连自己本身的差使也办不好的,那就休怪本王处置得难看了。”
  众人自然是齐齐称是。刚刚见识了王爷发落郑公公,此时哪里还有人敢不听话。李晏又让况小六把各人的差使重新分配过,再提拔了几个管事,才叫大家散了,自回了清芳榭。等屋里没了旁人,含笑一脸崇拜地望着李晏:“爷太厉害了,几句话就把郑公公赶到了别处。郑公公平日那么凶,哪个小太监没被他打过啊,他也有今天!”处置郑公公自然不是几句话就能做到的,李晏暗地里准备了很久,不过这些就不必告诉含笑了。
  赶走了郑公公,李晏提拔了另一个年长的唐公公管府里财务,陈公公负责内院杂事和人事,又处置了几名郑公公的心腹,趁机把内院梳理了一遍。劳心劳力地做这些事,李晏却是高兴的,与人斗其乐无穷嘛,真让他闲着他才会发脾气。
  一直忙到初十,李晏都忘记了答应别人的某件事,人家却亲自来请了。这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呢,信王就骑着马跑到了清宁王府,要接李晏去郊外游玩。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二章 早起,夏日游,坦白

  信王来时李晏还在睡懒觉,守夜的太监轻声将他唤起,李晏一听那家伙这么早就上门了,郁闷地抱着被子在床上滚了滚,才不情不愿地起身去了净房,任侍女们给他梳洗穿衣,。当他打着呵欠来到待客的花厅,承天门城楼上报晓的钟鼓才刚刚敲响第一声。这也太早了点!李晏心里疯狂吐槽,面上依旧露出明快的笑脸,亲切地招呼着挺直身板端坐着的少年:“表兄早啊,头几日就盼着您来了,总闷在屋里,可算能出门玩一玩!”
  “表弟高兴就好,我特意多请了几天假,至少能在外面待六七天。”信王温和地看着李晏。
  李晏当然表现的很开心,还表示一定要玩痛快了再回来。这时崔嬷嬷过来请示是否用早膳,李晏看信王这么早过来,怕人等不及,本想着带些点心在马车上吃的,还是信王一再要求吃了饭再走。
  “一会儿我们骑马去城外庄子,得大半时辰才到,先吃点东西垫垫,免得伤了脾胃。”
  李晏点点头,又邀了信王一同用饭。李晏不喜欢摆排场,一日三餐都是吃饱就行,所以早晨的饮食很简单,就是小米南瓜粥、一盘带馅馒头和三四样小菜,今天有客,菜又多加了几样。信王也吃得很香,时不时还会瞥李晏一眼,显然心情很好。由于对方过分关注,李晏自然也注意到了,不过谁叫他生得这么美貌呢,别人喜欢看也没办法嘛,上辈子也是走哪都有一堆小姑娘兴奋地围观,所以他很大方地任人注视。
  等到东方天空渐渐泛白,李晏和信王已骑在马上,向着城外并辔而驰,不一会儿就出了城门。两个少年俱是胡服箭袖,一个银红色绣银纹,一个玄青色暗纹,迎风疾行,身后又跟着装束齐整的侍卫,自是一派飒爽英姿。
  顺着官道行了一会儿,离城远了,渐渐出现大片的农舍。望着道旁成片的农田、广阔的天地,李晏的心胸也为之舒展,不由抛却了防备之心,对着信王笑得灿烂:“好久没骑马了,真畅快!”
  信王一直满脸笑意地望着他,眼神温柔似水。他俩身后相隔不远是分列两队的侍卫,为首的两名青年便是冯建功和信王的侍卫统领秦东海。秦东海跟随信王已有八年之久,眼见着他们不苟言笑的将军王遇到这雍国的小王爷竟好像换了个人,那眼神跟少女怀…春似的,让人不忍直视。他真不想承认自己快要瞎眼了,幸好他面瘫技能已经满级,没人能看出他一肚子的槽点。
  当一轮红日冒出了地平线,信王已带着李晏来到他位于南山附近的大庄园。这别庄比两三个清宁王府都要大,粉墙黛瓦掩映在枝叶繁密的绿树间,倒是充满了野趣。庄子西面是青山茂林,信王指着那边对李晏说:“我们先进庄子休息片刻,若是不觉得疲累,待会儿可以去那里打猎。大的猎物没有,野鸡野兔极多,猎些来正好晌午吃烤肉。”
  “好啊,不过我箭法平常,一会儿空手而回表兄可别笑话我。”李晏笑容清爽。既然出来了,就干脆好好玩一场,自己好歹是雍国皇子,身上也带了些保命手段,眼前这人即便有什么企图也绝不会讨了好处的。
  他俩在外院稍微歇了会儿,就背上弓箭。箭壶,带了趁手的兵器,还有两只纯黑的大猎犬,和几名侍卫一道去了那片山林。信王让侍卫远远的守在外面,只和李晏两个带着狗进了林子。看信王明显是要支开旁人,李晏笑一笑,也没说什么。
  林子里蔓草丛生,隐约能看出几条崎岖的小路。信王走在李晏前方,很小心地护着他,又时不时挥动精钢制成的横刀劈砍旁逸斜出的枝蔓,生怕他被枝条划伤。
  李晏顺顺当当地走在后面,一手握着小巧的牛角弓,一手搭箭,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忽然颇远的树丛后面蹦出一只体型不大的梅花鹿,李晏眼睛一亮,忙闭起一只眼睛,瞄了半晌才身寸出一箭,还根本是个三不沾,偏了十万八千里。李晏镇定地放下弓,表示自己其实瞄准的是那边的小白兔。
  信王抿嘴直乐,眼中满是笑意。看李晏停手了,他才不慌不忙地张开长弓,“嗖”的身寸出一箭,还在傻乎乎东张西望的梅花鹿就已经应声倒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