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荣华盛世-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君华觉得,看在他爹的份上,卫昭应该不至于反对他和卫崇荣,可是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他心里总归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君华的长相酷肖君情,卫昭见到他毫不惊讶,说了句长大了就让他抓紧时间用午膳,下午还要接着哭灵,中间耽搁太久,传出去很不好听的。
用过午膳,卫昭和卫崇荣回到前殿,君华没有跟着他们,还是去了殿外。
不知怎地,卫崇荣突然有种很不好的预感,具体哪里不好,他又说不出来。最后半日了,千万不要出什么事才好,卫崇荣默默念着,挨着卫若跪了下来。
卫若见他眉宇紧蹙,压低声音问道:“荣哥哥,你也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吗?”
卫崇荣心里连呼知音,颔首道:“怎么?你也感觉到了?”
卫若轻轻点了点头:“前两天就发觉了,可我仔细看了看,又没看出什么来。”
卫崇荣急忙问道:“你都发觉什么了?说来听听……”他怕死自己的直觉了,经常都是好的不灵坏的灵,如今又是多事之秋,真要再出点什么事,他爹可就辛苦了。
卫若正要开口,就见女眷那边有些小动静传来,抬眼一看,是太子妃出来了。
卫崇荣惊讶道:“太子妃也要哭灵吗?”刚有孕就赶上两次国丧,前面是恩爱多年的丈夫,后面是疼爱自己的太后,谢香若是陷在悲痛的情绪里走不出来,她这个孩子可就危险了。
卫若沉声道:“皇后下了旨,许她每天只来一个时辰。”
孩子……
卫崇荣灵光一闪,骤然想起了卫阳曾经说过的话。
“皇后,是皇后那个毒妇下的手,不然朕的后宫,为何没有一个孩子生得下来?”怀孕四个月的淑妃无故小产之后,卫阳在御书房咆哮了整整半日,这已经是第三回了。
“可是陛下,太医看过淑妃娘娘的脉象,说是……”上官嫣不想有人抢在她前面生下皇子,卫崇荣可以理解,但是后宫每回有嫔妃小产,太医看了都说是孕妇的问题,并非被人所害。
卫阳冷冷哼了一声,冷笑道:“她是上官翔的孙女,手头有一两张太医看不出来的方子,根本不足为奇……毒妇,朕要废了她,朕要让她给朕的皇儿偿命……”
……
那个时候,卫阳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力量,可上官嫣下手真的是毫无痕迹,卫阳说是要废后,却找不出一丝一毫她谋害皇嗣的罪名,反而是有孕的嫔妃自己不遵医嘱,导致龙胎不保。
上官嫣是上官翔的孙女,上官姹也是啊,卫崇荣想到这里,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他凑到卫若耳边,小声问道:“你爹给太子妃看过脉没有?”真是上官翔留下的方子,宫里的太医肯定看不出任何端倪,就是孙野亲自出马,也不见得就能看出问题。
卫若摇头,面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古怪:“我爹和师公一样,专攻疑难杂症,宫里有精通产科和妇科的太医,太子妃的胎也很稳,陛下就没有召他给太子妃请脉。”
孙野没看过,上官姹下手岂不是更容易,卫崇荣侧目看了眼谢香,她就挨着上官姹跪着。
卫若倒是没有怀疑谁,但是卫崇荣的话提醒了他,他察觉到的古怪是什么,慈和殿的醋味太浓了。他凝眉想了想,不动声色地挪到了谢香身旁,附耳说了两句话。
不多时,谢香就推说身体不适,提前离开了慈和殿。卫若又悄无声息地挪了回来,挪到了孙野身边。随后不久,孙野也告退了,卫昭默默看着这一切,什么话都没有说。
当天晚上,宵禁以后,有个人影偷偷摸摸翻进了秦王府的围墙。
没等他有所动作,就被等候在此的君华拎了起来:“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来人赶紧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嘘!是我,你小声点!”
君华仍不放人,而是摇头道:“你是谁啊?我不认识你……”
那人无奈,只得先做自我介绍:“我是卫若。”
君华明白过来,一把松开手:“原来是你,快跟我走吧。”
卫若从地上爬起来,揉了揉鼻头,跟在君华身后去了卫昭的书房。
第088章 立储
君华领着卫若到了卫昭的书房,卫昭和卫崇荣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卫若走到书案之前,恭恭敬敬地拱手道:“侄儿卫若见过四皇叔。”
卫昭微笑颔首,抬手道;“阿若免礼,过来说话。”
卫若道了谢,上前走到卫崇荣身旁空着的一侧坐下,另一边坐着君华。
卫崇荣侧目看他,问道:“阿若,太子妃可好?”下午在宫里的时候,孙野提前告退就再没出来,东宫也没传出任何消息,所以卫崇荣的揣测是否有理,目前谁也不知道。
卫若轻轻点头,脸上的表情显得很轻松:“我爹给太子妃诊过脉了,说是一切安好。”
卫昭神色不变,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觉得这样的情况才是理所当然。
对于谢香腹中的胎儿,卫明和君非离格外重视,让人把东宫看护得严严实实。元康长公主和谢秀更是轮流入宫陪伴谢香,这样还能被人钻了空子,就真的是不像话了。
可卫崇荣有着前世对上官嫣的阴影,并不是那么容易释怀的,再说上官姹是赵王妃,是太子妃的弟媳妇,她要见到谢香真是容易得很,可以说是防不胜防,他仍然有些不放心。
卫崇荣蹙着眉头想了想,拉着卫若问道:“阿若,你可有把你的怀疑告诉你爹?”早些时候,还是卫若先问他的,可见不是他由于前世的事对上官姹有偏见,而是真的有不对劲的地方。
卫若唇角微扬,面露得意之色:“我当然说了,所以我爹抄走了太子妃的脉案,也要走了东宫煎药剩下的药渣,说是还要仔细分析,不过太子妃的身体,眼下是没有问题的。”
听说孙野上了心,卫崇荣满腹的忧虑稍有缓解。若是孙野都出手了,还是看不出问题,那就只能说明两件事,要么是上官翔的方子太高明,要么就是上官姹真的什么也没有做。
太后驾薨,国丧乃是百日,在此期间,天下万民皆着素服,不得婚嫁。但是头七一过,朝廷的运转就要恢复正常了,众人重新开始忙碌起来。
卫萱和太后的相继去世给了卫明很沉重的打击,仅在国丧期间,皇帝就先后病了两回,虽说不是特别严重,可想想历代先皇的寿数,还是不能不让人紧张。
大衍皇朝立国近三百年,最高寿的皇帝就是先帝卫夙,活了整整七十岁,其次是高宗皇帝卫弦,活了六十四岁。除此之外,没有一位活到六十岁的,其中有好几位,甚至都没到五十岁。
今上生于永嘉十三年,今年四十七岁,亦不算年轻了,偏偏太子身故,东宫之位虚悬。虽说湘王已经被圈了,朝中就剩赵王一个皇子,可是没立太子,许多朝臣心里还是很不安的。
因而太后的国丧一过,就有朝臣上了折子,请立赵王为太子。
按照惯例,大衍的皇子只要是没就藩的,都能入朝历练,比如赵王就在礼部。但是,皇子只能去六部中的任一部,而太子是有自己的詹事府的,那就是个缩小版的朝廷。
普通皇子和皇太子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先前的卫萱,就是从小被卫明精心培养的。如今,卫萱没了,再立太子是迟早的事,若是卫明有多个选择,细细挑选倒也说得上是谨慎之举。
但事实上,太子的候选人只有一个,就是赵王卫兰。朝臣们希望早立储君,绝对是很正常的想法,毕竟卫兰是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储君教育的,早点定了名分,也能早点对他进行锻炼。
卫明压下了所有要求立储的折子,没有给予任何回应。
起初的时候,人们都以为皇帝是思念太子,不忍太快有人代替他的位置。谁知从泰安八年来到泰安九年,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有关立储的折子递上去却是石沉大海。
随着太子妃所怀乃是男胎的流言传出,朝中的不安气氛愈演愈烈。
难道说……
陛下是在等太子妃生下男嗣,他要册立太孙?
想到这里,很多人彻底坐不住了。
大衍历来没有册封太孙的习惯,太子的嫡长子,通常都是直接封的郡王。
唯一的例外是英宗皇帝的嫡长子卫怡,他出生即封太孙,可他也不是由太孙直接继位的,而是英宗皇帝登基后封了他为太子,等到英宗皇帝驾崩,再以太子身份继位。
倒是大衍皇朝前面的神川皇朝,有过太孙直接登基的先例。可是那两位倒霉的小皇帝,都在登基后不久被自己的叔叔篡了位,一个被软禁终生,一个逃亡海外,从此不知所踪。
要知道,神川皇朝的两位倒霉太孙,都是他们的太子父亲活着时就册封的,只不过是爷爷太能活,熬死了他们的爹,这才直接传位给了孙儿。
而卫明这里,太子已经不在了,生前没有儿子,若是遗腹子封太孙,除非今上能有先帝的寿数,亲手把小太孙抚养成人,否则的话,就是祸起萧墙的开端。
皇帝又不是没儿子,何必制造这样的事端出来,真是没有必要。
三省长官里头,侍中姜澈是世袭罔替的永安王,他的王妃是太子妃的姐姐谢秀,尚书令上官轩是赵王妃的父亲,这两位的立场如何,不言而喻,尽管他们本人,都是非常克制的。
剩下中书令孙舒,这位是绝对的中立人士,凡事跟着皇帝走的。只是这一回,孙舒也看不透卫明的心思了,不得不找卫昭商量应对之策。
卫崇荣每每见到孙舒,都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要不是他当年建议卫昭,把鲁王夫夫弄回了渝京,这位原来死于太平二年的虢国公,早就不在人世了。
孙舒见到卫昭,根本顾不得寒暄,直接问道:“秦王殿下,你说陛下究竟如何想的?册立太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卫明的身体状况如何,他可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的。
“表兄,稍安勿躁。”比起孙舒,卫昭的神情明显更淡然些,“太子妃还没生呢,现在说立太孙的话,是不是太早了些,她要是生个女儿,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万一是儿子怎么办?”虽然孙野对孩子的性别绝口不提,可以孙舒对他的了解,太子妃怀的多半是个儿子,不然他不会那样谨慎,就差没天天守在宫里了。
“君命难违。”卫昭不假思索道:“皇兄坚持要立太孙,岂是你我能够阻拦的。”其实在卫昭看来,立太孙没什么不好的,关键是卫明得多护着他几年,不然幼主登基,于国不利。
孙舒闻言叹了口气,不解道:“陛下到底嫌弃赵王什么?”在他看来,卫兰是个低调不争的年轻人,以前只是缺乏历练,只要卫明给他机会,当个守成之君还是没问题的。
倒是太子妃肚子里的小娃娃,就算真是个男孩,能不能平安养大也得两说,更不要说性情、能力这些了,有可能比卫兰更好,也有可能远不及他,变数实在太大,现在根本说不好。
卫昭瞥了孙舒一眼,沉声道:“帝心难测,岂是我们轻易就能料到的。”
实际上,卫明不肯立卫兰为太子的原因,他是跟卫昭说过的,他不喜欢卫兰的心性。卫兰对于任何人任何事,总是会从最坏的角度去考虑,应对之策也总是失之坦荡。
而卫明喜欢的,是卫萱那样光风霁月的性子,再不成,像卫茂那般坦诚示人也好。他们是皇子,还都是嫡出,代表朝廷的正统,为人处事都应该堂皇坦荡,才符合皇道正统。
只是这样的话,卫昭显然是不能告诉孙舒的,只能一言带过。
而且卫明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卫昭也不敢再问,要是谢香生了女儿怎么办。到那个时候,卫兰就是唯一选项,总不能让皇帝不传位给儿子。
车到山前自有路,先等太子妃把孩子生下来,再计划以后的事也不迟。
卫昭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可是现实,并不以人的意志为发展。
正月刚过,皇帝突然病重,一度性命垂危,亏得鲁王内君妙手回春,才救回了一条命。而此时,距离太子妃的预产期,还有整整两个月,局面变得很微妙。
皇帝病重期间,朝中事务全部委托给了秦王卫昭,而他本来就有军权在手。这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皇帝并非没有皇子,而且皇子已经成年,为何是秦王理政,而不是赵王。
毕竟,赵王是嫡皇子,由他出面料理政务,才是最名正言顺的。可能是上官轩进行了施压,倒是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说什么“请立赵王为太子”的话。
第089章 疑虑
不在这个时候为自己造势,卫兰和上官轩无疑都是很聪明的,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卫茂涉嫌谋害东宫,早已被圈禁起来,朝中就剩卫兰一个皇子,倘若皇帝大行,就算他没有被册封为太子,继位也是顺理成章,绝不会有人跳出来说他没有这个资格。
因此他什么都不用做,每日老实办差,安心侍疾,静观其变即可。
承乾宫内,伺候的宫人都在殿外守着,寝殿内仅有帝后二人。
皇帝躺在床上,眼眸半阖着,久病的脸颊稍显瘦削,精神看着倒是不错。皇后侧身坐在床榻边上,低声和皇帝说着什么,两人脸上不时就会露出会心一笑。
他们说的,都是些很早以前就发生过的事情。
那时,卫明还是太子,君非离刚刚跟随兄长从老家琅琊来到陌生的渝京。而那位目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秦王殿下,则是他们共同的玩具,每天都能被他们玩哭好几回。
突然,卫明睁开双眼,看着欲言又止的君非离说道:“皇后是不是有话要对朕说?”
他们认识了三十多年,对彼此的眼神和表情变化,都是极为熟悉的。
君非离微微抬首,清俊温润的容颜透着些许愕然,他愣了一瞬,方沉吟道:“陛下,你对阿兰,可是有哪里不满?还是他犯了什么不该犯的错?”
不是君非离不信任卫昭,而是在皇帝病重这样的敏感时期,由手握重兵的皇弟控制朝堂,唯一的皇子却是打杂都轮不上,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能算是正常现象。
就算卫兰经验欠缺,能力不够,不足以挑起大梁,但在卫昭主政的情况下,他帮忙打个下手总是可以的,顺便也能起到锻炼作用,但是卫明,他压根儿就没有这样的想法。
卫明没有马上回答君非离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皇后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君非离轻叹口气,惆怅道:“从小到大,四个孩子里头,我们最疏忽的就是阿兰。阿萱没了,陛下悲痛欲绝,臣何尝不是,只是阿香的孩子还没生下来,陛下就……是不是……”
卫明想立太孙,君非离是知道的,也是比较不赞成的,于情于理皆是。从感情上说,尚未出生的孙儿比不得养在身边二十多年的儿子,从理智上说,太孙上位,没有不悲剧的先例。
看着君非离毫不作伪的忧色,卫明继续问道:“皇后可是觉得朕爱屋及乌,这才坚持要立阿萱的儿子为太孙,甚至为此不给阿兰任何机会?”
“臣不敢这样想。”君非离急忙摇头,随即又道:“臣只是想不明白,陛下……”
卫明摆摆手,示意君非离不用再说:“皇后,朕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问,皇孙尚未出世,兴许是孙女也有可能,朕为何就看准了他,是不是?”
君非离默然颔首,眼中写满了不解。就算谢香真的生了儿子,他和卫明也极有可能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模样,届时幼主登基,就得母后摄政。可是谢香是标准的世家闺秀,当太子妃甚至皇后,肯定是合格的,但是太后摄政,她就没有那个本事了。真到了那一天,外戚专权是必然的,小皇帝若是个有本事的,长大了就得和舅舅争权夺利,要是没本事,后果就不好说了。
更糟糕的是,太孙直接上位,跳过的是皇子一辈,跟太子登基完全不同。为了给太孙铺平道路,不仅卫兰必须让路,卫昊、卫阳几个,肯定也是要被打发的,从而削弱了宗室的力量。没有宗族可以依靠,小皇帝对付外戚靠什么,只能是宦官了,神川皇朝的覆灭,就跟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君非离不相信,自己都能想到的这些显而易见的不妥之处,卫明会想不到。可他仍然打着这样的主意,甚至不惜压制卫兰,不给他任何历练的机会,其中必有缘故。
沉默了片刻,卫明缓缓道:“皇后,你错了,朕不是看好皇孙,朕是不看好阿兰。以他的心性和处事之道,若是登上那个位置,定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朕……赌不起!”
君非离彻底愣住,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过了很久,他才听到自己颤抖的声音:“阿兰、阿兰做了什么?会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他完全都不知道。
卫明轻轻摇头,神色显得有些疲倦:“他什么也没做……咳咳……”
以卫兰目前的身份,很多事情他是做不了的,可他要是登上皇位,以他的性子,就不好说了。
“陛下,你先别说话了,陛下……太医,快传太医,不不,快请鲁王内君……”君非离扶着卫明,伸手在他背上轻拍着,当看到鲜红的血迹从卫明捂着嘴的指缝间渗出时,他慌了。
一头是病重的皇帝,一头是怀着太子遗腹子的太子妃,孙野不想宫里宫外跑来跑去,年前就搬进宫住了。自家内君都回宫了,鲁王卫晓不用说,肯定是孙野在哪里,他跟到哪里。
皇帝没有嫔妃和君侍,整个东六宫都是空的,不过距离紫宸宫最近的永福宫和永寿宫分别是卫昭和卫兰在宫中的落脚处,鲁王夫夫只能退而求其次,住到了旁边的清平宫。
孙野来得很快,卫晓气喘吁吁跟在后面,身后还有两个小药童,捧着孙野的药箱。
因为紫宸宫过来传话的人语气特别急,孙野见到君非离都顾不得行礼,直接扑到床前给卫明诊脉。君非离不敢打扰他,早在孙野进门之时就床边的位置让了出来。
伸手探上皇帝的脉象,孙野的神情越来越凝重,他把手往后一伸,说道:“金针拿来!”
药童刚刚进屋,气都还没有喘匀净就赶紧打开药箱,把早已消过毒的金针递给孙野。
只见孙野运指如飞,刷刷刷就刺遍了皇帝全身十二处要穴。他是带着内力行针的,一套针法下来,额上沁出了密密的汗珠,好在经过他的救命,卫明的神色明显舒缓过来。
君非离暗自松了口气,沉声道:“陛下病情如何?鲁王内君请说实话。”君非离和孙野本身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有位共同的兄长,就是昭阳侯君临。
君非离是君临同父异母的弟弟,只不过君临是嫡出,他是庶出。而孙野则是君临同母异父的弟弟,他是仙游县主姬扬改嫁以后生下的小儿子。
孙野接过卫晓递到手上的帕子,擦了擦额上的汗珠,轻叹道:“还是那句话,不能多思,不能多虑,若是再有下一次,就是我的先师端木先生在世,只怕也是束手无策。”
此言一出,众人皆默,储君之位虚悬,卫明怎么可能不多思多想。
卫昭就在宣室殿代为处理政务,皇帝病情加重的事,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
他扔下手头的事情,急急去了后面的承乾宫,他进门的时候,殿内恰是一片沉寂。
“四弟,你也来了。”卫晓率先开口,打破了长久的沉默。
卫昭不知卫明的情况,急急问道:“皇兄怎么样了?病情可有好转?”
君非离冷冷看他一眼:“暂且无碍,还需静养,朝上的事情,就有劳秦王费心了。”
卫昭拱手道:“皇后言重了,为皇兄分忧,乃是臣弟分内之事,自当尽心尽责。”
晚些时候,卫昭回到王府,想起皇后看他的眼神,莫名有些心惊。
也许,皇后是在为二皇子抱不平,在弟弟和儿子之间,卫明的选择的确不大符合常人的思维方式。
他想了想,立即让人去了东城大营,把卫崇荣连夜召了回来。
太后的国丧一过,卫崇荣就被卫昭扔到了东城大营,那是他的大本营,亲儿子守着是最放心的。君华也想跟着去的,被卫昭以还在服药作为理由留在了府里。
年后,君华的素云丹终于服完了,身体也彻底恢复,于是旧话重提。他在秦王府,卫崇荣在东城大营,十天半个月才能见到一面,真的是太悲催了。
岂料卫昭不为所动,不仅不让他去东城大营,还让他去了方向相反的西城大营。
君华虽然无奈,还是苦着脸去了,谁让他是长宁王的儿子,他父王远在西南,弟弟年纪尚幼,西城大营长久没有长宁王府的人,终归是不大好的,这是他的使命所在。
卫崇荣收到卫昭的信,已经是临近子夜了,信上没说具体的事,只让他立即回府。
此乃多事之秋,卫崇荣不敢耽搁,跟东方交待了一声就匆匆走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能让卫昭这般急着召他回城。
第090章 天意
卫崇荣快马加鞭赶回王府时,已是将近五更了,卫昭一直等着他,书房的灯亮了一夜。
昨日肯定是发生了很要紧的事,卫崇荣越想越是心惊,加快步伐往书房走去。
“爹爹,我回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这么急着把我叫回来。”疾步走进书房,卫崇荣径直往里间走去,边走边问道,语气显得有些急促。
卫昭并未坐在书案背后,而是坐在窗边的榻上,他见卫崇荣进屋,笑着朝他招了招手:“荣儿,过来。”比起卫崇荣,他的神情要显得气定神闲许多。
卫崇荣立即过去,坐到了卫昭身旁,皱眉道:“爹爹,你知道我会回来地很晚,可以先睡觉的,何必熬夜等我,很伤身体的,你本来就已经很忙了,要是累病了怎么办?”
卫明病重不能理事,也不让卫兰插手,而是把朝中政务全部托付给了卫昭,可他本身还有自己的事,可不就是忙得不可开交,卫崇荣每次回府,都是见到他很晚才睡。
面对儿子关切的话语,卫昭心里肯定是很受用的,面上却是不以为然地笑笑:“哪里就有这么娇弱了,你骑马跑了半宿都不嫌累,我坐在屋里等你,如何就能累着了。”
卫崇荣眉头一挑,扬声道:“爹爹,我不是跟你说着玩的,你不要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一回事好不好?鲁王内君说过的,叫你不要太操劳,也不要想太多,要细心调养。”
卫昭闻言略略蹙眉,总觉得这话有些耳熟,再一细想,可不就是昨日在宫里的时候,孙野说卫明的。原来在很久以前,孙野就对他说过类似的话了,只是他一直没怎么做到而已。
思及于此,卫昭幽幽叹道:“荣儿是不是想说,人老了就要服输,不要总跟自己过不去。”
卫崇荣下意识地摇头,忙不迭道:“爹爹才不老呢,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你和我一起站到外面去,不知道我们关系的人,十成十会以为我们是兄弟的。”
卫昭被他逗得笑了:“你个小鬼头,嘴越来越甜了,是不是平时就是这样哄华儿的?”
卫崇荣但笑不语,其实他之前说的话,并不是全然信口开河。命运之神在容颜上,绝对是很眷顾卫昭的,集合了双亲的优点就不说了,还没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的岁月痕迹,他已年近四旬,看着却不过就是三十许人。只是对于这一点,卫昭本人并不在意,而卫崇荣和霍青阳,他们更在意的则是他的身体底子。
在扶余的那些年,赫连濯对卫昭的身体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便是孙野悉心为他调养,也不过恢复了六七成,兼之卫昭是个闲不下来的,回到大衍十几年,差不多都是忙忙碌碌的。
好在征伐扶余的一役过后,卫昭没有再带兵出征过,都是坐镇京师,远程指挥。而朝上的事情,有卫明和卫萱父子在,他只用管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倒也不至于会忙到不能负荷的地步。
卫萱的死来得太突然,莫说皇帝夫夫痛不欲生,就是卫昭,也觉得难以接受。卫昭只比卫萱大了九岁,算是从小带着他玩大的,卫萱后来对卫崇荣的照顾,很大程度源自他对卫昭的好感。
卫萱遇刺之前,卫明起码有一半的政务是交给他处理的,就是朝臣递上来的折子,也多是他在批阅。卫萱骤然离世,东宫顿时群龙无首,积压了不少事务下来。
随后,太后驾薨,皇帝病重,卫昭的工作量比起原来翻了好几番,卫崇荣怎么可能不担心。
但是,卫昭是以秦王身份代天子主政,卫崇荣想为他分忧,都是无从下手。
看着卫昭眼底无法掩饰的倦意,卫崇荣再不东拉西扯,直接问道:“爹爹,宫里昨日可是出了什么事?”他们长话短说,卫昭进宫之前兴许还有时间眯会儿,不然又是一夜不眠。
卫昭敛起笑意,沉色道:“皇兄的病情又加重了,情况可能不妙……”
“啊?!”卫崇荣愕然,张着嘴不知该说什么。卫明的身体比起他的父母,显然是不如的,不然卫萱在的时候,不会分担走那么多的政务,太子和太后先后驾薨,又是对他很沉重的打击。
尽管卫崇荣很不愿意相信,可在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那位从小疼爱他的皇伯父,只怕是命不久矣……
只是,皇帝病重至此,储君之位尤虚,情况就显得很不妙了。
见卫崇荣默然不语,卫昭继续道:“皇兄还是坚持要立太孙……”
不等卫昭把话说完,卫崇荣就急急道:“立太孙好啊,起码比卫兰继位要好。”而且卫明既然不想传位给卫兰,也就不会让他辅政,首辅大臣的头衔,肯定是要落到卫昭头上。
小孩子变数大,长大了也许是他父亲那样的翩翩君子,也有可能像他二叔那样,不肖父母……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而在目前,只要谢香能生下儿子,只要卫明能撑到那个时候,卫昭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收拾卫兰了,他坚信自己没有怀疑错人。
卫昭拍拍卫崇荣的手背,示意他稍安勿躁:“我原先没有想到,皇兄的病情会恶化地这么快,还劝过他不要早立太孙,免得引起震荡,岂料……”
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他要担心的事情就变成了,卫明能不能撑到太孙出世,至于孩子的性别,有孙野的金口玉言在前,卫昭倒是从没担心过,不可能是小郡主了。
卫崇荣眼珠一转,追问道:“爹爹,你是不是担心,皇伯父等不到孩子出世?”要是那样的话,就只能说是天意弄人了,他们总不能为了抢时间,就让孩子提前出来。
卫昭轻轻点头,继而又道:“今天我看皇后的意思,对立太孙是不赞成的……”
“这个很正常,孙子哪有儿子亲。不过立储这样的大事,皇伯父应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