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最终选择了百公里之外的一家作恶多端的大户,正好他有个儿子在德州已经投靠了日本人,直接可以扣上汉奸的帽子,整个的抄了个精光。
这种事情,最早的那几十个克隆兵已经驾轻就熟。
一个大户能有多少武装,遇到一般的正规兵就足以被歼,更不必提更加精锐的克隆兵了。
坚固的厚木寨门一炮就被轰成了碎木屑,因为此时大户都躲在寨子里,有些村寨土墙防护,孟享还特意让克隆兵们随身带了一门75快炮,有汽车拖带着倒是不拖累。
“投降!投降!”只一声炮,寨墙上就竖起了白旗。多年的乱世,已经让不少人知道了白旗的妙用。
投降了也不可能就对大户放过,平日里作恶多端的他及其三四个同样臭名远扬的狗腿子,被招呼起来的老百姓给人民公审了。这种事情,只要有人出头,就群情激奋了。
大户搜刮战果也喜人。
此时的大户,不似小鬼子有了钱就寄回国去,或者存进本国银行。尤其是一些土财主,都不大相信银行,喜欢攒私房钱。
所得钱款都收了起来,所得物品能卖的就卖了,不能卖的就地分了。大量的土地也都就地分给了没有地或者少地的当地贫民,没有拿来拍卖,也算是收买人心了。
但即便如此,抄出的款项总得,折合大洋也有二十三万元之多。不由的更让孟享坚定了这条原始积累的路子。
如此连续出击打击了周边类似情况的另外四家,并打出了抗日先锋军的称号。这五家人家同样也是扣着除汉奸的帽子。这其中倒是不算很冤枉,五家里有两家有明确的汉奸证据,均是家人投敌;两家与鬼子有联系,正在与鬼子商谈保命保家财,还有一家平时恶迹斑斑,为害乡里。
这些都是矿工队伍日常里打听来的,有确切证据的消息,只是之前为了低调,没有处理。此时,孟享为了快速积累,打击起来也毫不手软。
当然别的土豪劣绅没有那么多的恶迹,此时,也没有那么多的汉奸,所以孟享也没有再去行动,他不是愤怒的仇富者。
五家一共夺来了八十多万元。即使国内的财主们喜欢把钱都藏得很隐蔽,但在狗狗们的搜索和严刑拷问以及手下老出背叛者的情况下,也无一遁形。他们自认安全的家庭堡垒,在正规化军队面前,只能是一道土墙。
第0022章 终于不是新手了
这一次抢劫,获得了很大的丰收,孟享几乎都要忍不住把抢劫面扩大了。但最终他还是止住了这种冲动。虽然五次披着正义外衣的抢劫,只杀了十几个民愤大的首恶,但一旦这种风气扩散出去。那种疯狂不是他能掌控住的。
建设和创造永远比破坏更加的符合规则世界的平衡稳定。
孟享把得到的钱立即投进了基地,建起了第三座战车工厂和第五座电站。
第二座战车工厂也已经建起来了,就在核心区的边上。
核心区已经被大大小小的建筑占了大半,有些杂乱,看来以后发展可要好好规划了。不过,此时紧急,孟享也顾不得乱不乱的了,为了节省时间,在核心区边缘划定了战车工厂的地盘。依旧是生产火炮和炮弹。
其中,一条生产线还开始生产德国一战时期的105榴弹炮。这种炮时间可能费一点,可价格也卖得高。
前方的消息越来越不妙,得准备好了加大生产。
山西传来的信息不是很乐观,韩复榘的处境也不妙。说不定哪一天,军火买卖就断了线了。不过之前,还可以再交易一次。
上一次,三家都已经预约好了,只要有货,就要。
不过,还没到时间,就有人先找上门来了,就是那个看起来很高傲的年轻人。
“乱世之中,还是真金白银好啊!”徐立春看了看身旁那辆卡车里的两个大箱子,也是不由心中感叹。出身富贵之家的他也是头一此见到价值一百万银元的黄金摆在眼前的那种灿烂,直让人心底里有种恶魔般的冲动。
徐立春平抑了自己有些波动的心情,不住的打量周围。
“通报的伙计进去半天了,也该有个结果了吧?”徐立春掏出一条雪白的真丝手绢,擦了擦右嘴角,又捂着嘴巴故意大声咳了一声。被人晾在这里半天了,不是好受的滋味。
先前那个伙计随着声音奇迹的出现了。
“跟我来!”那伙计头也不回,前面自顾带路。
上一次交易,徐立春已经知道了。这伙人的交易地点都是在城外偏远的地方,银货两清。
他倒不担心,这一次随着他来的有一个营的精锐士兵。
前段时间,山西岌岌可危。方英展带着上一批的火炮赶上了末班车,在太原保卫战中立了大功。
而此刻,淞沪战场也在叫急。
那个磨盘已经磨掉了十几万人的血肉。面对鬼子的火炮坦克和飞机,需要重火力的支援。上一次交易的十门火炮直接拉上了火车,走津浦线运到了淞沪战场上,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那些火炮制作精良,这次捡了个便宜。自己也因此获得了上级的嘉奖。
想着上一次与其他几家分配,失去了更多的机会。这一次,他带足了钱早早的赶过来交易。
虽然还没查到这伙人身后的主使者,但从一些情况分析,他们手中的火炮绝对不止那四十门。
果然,看到那个伙计的动作,已经证实了他的猜想。
可惜,现在时局动荡,日本人又步步紧逼,上级不想多事,所以这家有洋人撑腰的军火买卖不能彻查。
这伙人到目前为止,信誉一向还不错。只是那个只收金银的习惯,很麻烦。英镑和美元不光在国内,即使在世界上也是流通货,不差于金银,这伙人的习惯只能归类于奇怪和嗜好了。
这一次他调来了一个精锐连,重点不是为了防范他们的,而是为了防范别人的半路作梗。
上一次,方英展吃了个亏的事情,他已经听说了。
韩复渠的火炮部队前不久刚被上面给拉走了。这一次的交易,也没通知韩复渠方面。
只怕一路上,会有些其他意外发生。
徐立春坐在轿车里,正浮想联翩,车子停住了。
交易的地点在一片小树林的旁边。
徐立春下了车,他上一次已经知道了规矩。一方只能带十个人,其他人退到五百米以外。
十个人,除了对武器精通的三个专家外,还有七个上面钦点绝对精锐的保镖。徐立春看过他们的身手,安全感大增。
只是交易很顺利,并没有给这些保镖一个展示身手的机会。
这一次,交易的武器不如上一次多,一个是被基地车的事情耽搁了一周,生产的时间不多;再一个是生产的武器中,有一部分刚刚随着又一个连的克隆战士被送到了南京附近去,其中就有十门75快炮。
淞沪前线已经不行了。经过近三个月的厮杀,国军伤亡很大,已经伤了元气。
老蒋不拼不行,江浙一带是他的钱口袋,若是有失,他的根基就动摇了。
但在鬼子的海陆空联合猛攻之下,前线已经有些松动。
孟享所知道,淞沪战役最后的结局就是溃败。
淞沪战役那么大的场面,孟享插不上手。不过,接下来的南京保卫战,孟享还是想着尽一点力,使得南京少死几个人,多杀几个鬼子,多打出一点中国人的气势来。
那十门火炮就是为此准备的。
若不是现在是基地升级的关键时候,孟享恨不能亲自上战场去看一看,顺便还能杀一两个鬼子。
当然,这只是孟享的想象而已。不是孟享胆小,而是孟享的作用是体现在指挥基地升级方面。
此时,中日两国的战争才拉开序幕。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势,后边还有更多的困苦。
既然有了逆天的基地可以造物造兵的用途,只要假以时日,孟享绝对可以改变这个无可奈何的现实。这样也不急于一时,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
火炮虽然少了,但加上二十挺重机枪,这一次的交易金额依旧达到了八十多万。
这是在价格优惠的前提下的报价。
本来孟享的军火买卖就比别人便宜,在此时局动荡,物价上涨的时候,价格更是显得低廉。
孟享也没考虑涨价,虽然不知道是谁买的,但总归是国人买来去前线使用打鬼子。若不是基地升级需要大量的金钱,他说不定一激动就白送了。
之前的劫掠因为是针对平民,没有战功。若不是杀的只是些恶贯满盈的,维持了基地周边地区的稳定,说不定还会被扣分。但毕竟有了经济收入,基地还是评判多了些经济功勋。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基地连续建设,孟享已经攒够了9万多的功勋,差不多就该升级了。
这一次80万的武器交易成功,基本上已经摸到了升级的大门。
双方各有所获,皆大欢喜,自然不会在交易时做手脚。当徐立春指挥着手下把武器送上了南下的火车的时候,孟享也把得来的80万金银恋恋不舍的投进了基地中。
“小白指挥官已经达到了二级指挥官的标准,请问是否进行调整?”智脑的刻板声音又一次响起,但听在早已等候在哪里的孟享来说,却无异于天籁之音。
“是!”孟享毫不犹豫回答道。
“请小白指挥官进入生化仓进行调整固化!”
孟享一开始还在猜测是不是像有些游戏中那样一道白光闪过,就可以原地满状态升级。当见到指挥室的一角出现了一间宽大的生化调控仓时,他才明白现实始终就是现实,没有太多超自然现象。
第0023章 全息伪装及分基地电力危机
一天后,孟享就从生化仓中爬了出来。
调整后的孟享,身体有了一些变化。除了各项属性都提升了两点外,精神和智力都有了额外的提高,各自提高了四点。看来前一段时间,他得到了不少的锻炼。
当孟享高兴的活动更加灵活有力的手脚的时候,他终于收到了分基地顺利安置的消息。
那里周围的一大片地区早已经探测过了,在几处候选地点中选择了一处最隐蔽的。
若是离着招远金矿区太近,很容易暴露。在孟享的盘算中,分基地的主要作用还是用来留后路的,隐蔽性自然就成了首要的条件。
在招远和龙口之间有一片山区丘陵。在东部地区,有一个叫做常胜的地方。那里有个三面环山的山谷,比较隐蔽,里边的面积也很是宽敞,利于基地建筑物的展开。出去山口不算很远又有一条道路可通招远和龙口两地。作为隐蔽基地很是理想。
最关键的是当地周围只有一个小山村,一共才十一户人家。在丰厚的让每个人都眼红的补偿款前,集体迁移到二十里外的一个地方去了。
虽然也有泄露秘密的可能,但孟享能有多少办法,太过激烈的办法,他是做不出来的。只能寄希望于此时的山民不大与外界交往,泄露秘密慢一些,只要基地发展壮大了,就什么也不惧了。
随着孟享的升级,基地的伪装功能同时也在孟享的命令下开启。虽然基地已经展开,庞大的金属建筑物像一个巨大的怪物趴在那里,但在普通人眼中,也不过是一处普通村寨而已。
对于这种全息伪装技术,孟享弄了半天也搞不明白。明明自己看上去,就是一个钢铁怪物,怎么特地找来试探的李挺等人都统一说是几处普通的茅草屋。倒是鼠二等克隆兵依旧能够认出基地。
远远近近的连着试探了十几个矿工后,方才确定了这个全息伪装功能确实有效,孟享这才放下心来。
分基地也顺利展开,孟享的功勋一下子又升了1万点。分基地的伪装功能也同时被打开,看上去也不过是一处小山村,并不惹外人怀疑。这里看上去也就那些穿着军装的克隆兵们比较显眼,其他的和普通的小山村没什么两样。
分基地顺利展开,孟享最先建造的还是兵营,一下子造了四座兵营。
不在这个时代,根本无法体会到,人多力量大的含义。面对国军和鬼子都是十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的战役,孟享带着的一千来人就显得微不足道,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一种无力感。
想一想两次世界大战中,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绝对是让人恐怖的。对比一下以后的苏联和德国的坦克大战就知道了。
对比鬼子全民皆兵的疯狂,二战后期数百万人,甚至近千万的军队数量,没有危机感是假的。
孟享正是有这种危机感,才大量的来造兵。
或许,从民众中招兵也可以。但此时籍籍无名的孟享身上也不带王八之气,没有多少人来投奔。
即使招揽的人多了,一个半宅男能够笼络住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反而不如忠诚的克隆士兵。克隆士兵服从命令,个人技战术优秀,可以算是最好的士兵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克隆士兵的需求很低,不需要发军饷的。若是招揽人,现在孟享根本没钱可发饷,基地这个吞金大户还供应不过来。
所以,孟享坚决的选择了发展克隆兵。
连续的好消息,让孟享有了种预感,他的好日子要来了。
但现实是残酷的,事实证明他的预感也不准确。
没多久,主基地智脑就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分基地也出现了能源危机。
“什么?分基地电不够?怎么会这样?”孟享又一次对着智脑大吼道。
“怎么会没电呢?不是基地自带30万千瓦吗?分基地才建造了四个兵营。四个兵营啊!四个兵营能用多少电?”孟享愤愤然喊道,这基地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主基地来自于其他时空,带有部分该时空的特征功能,加上时间机器剩余能源的改造,产生不可知变异。普通的基地车自带电力能源只有10万千瓦,分基地日常消耗虽然只有5万千瓦,但全功率运转需要10万千瓦。所以,必须先要有其他能源提供。”主基地智脑依旧是平静的回答。不过,孟享没有注意到的是,智脑的回答已经有些人类的措辞了。
“我明白了。说到底,你是特殊的,别的基地要发展,就要先建电站!”孟享沮丧地低下头自言自语道,旁边的大屏幕上的图像闪了一闪,但智脑却没有吭声。
建设电站,需要煤炭和石油提供电力,幸好当初孟享选择招远时,想到了不远的龙口有煤矿,可以为以后发展提供便利。
只是此时,采运能力很差。那里的煤矿利用不起来,而且临近海边,到时候,鬼子一封锁,就什么也没有了。
是偃旗息鼓,还是大力发展?
这个选择又摆在了孟享的面前。
分基地一开始就是被当做后路来留置的,看似偃旗息鼓最合适。但他升级后出现的伪装功能却给了他另一个机会。
日本人即使来了,偏远地区也占不了。伪装成山村的分基地是不受太大重视的。
而即使主基地被毁掉,分基地发展还是要考虑能源的问题,没有能源,就只能被晾在那里,被动挨打。日本人占领这里以后,偷着发展会更困难。还不如此时抢先多发展一些,多一些自保能力。
他鲜有的吸起了这个时代的劣质烟,红红的烟头亮了一整夜。
第二天,孟享心中的不甘心最终让他做出了决定。尽一切力量先发展壮大。说不定,还有更大的希望。
拿定了主意,孟享又在分基地那里建起了一个电站,从主基地调了两辆武装采矿车过去。加上十几辆一战时期的卡车先供应着。
幸好此时龙口的煤矿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趁着鬼子来了地价便宜,又兼着靠海,所以孟享在洼里地区顺利买了一大块地,封锁了起来,用于煤田开采。条件有限,多了供应不上,也只能够兵营顺利出兵。
此时,主基地的电力也出现了紧张,幸亏又生产了十几辆一战卡车配合着十来辆采矿车,把电力补充了回来。
采矿场也被限电使用了,孟享也不指望它出多少钱,还是买卖军火和药品来钱最快。
现在,基地的伪装得到了解决,就只剩下了基地升级让孟享操心了。
只要一升级,就是巨大的变化。只可惜,智脑告诉他的,科技中心需要科学家的事情,却是把他挡住了。
怎样才能把工程师快速培养成科学家呢?
孟享又造了两个工程师,但他们的升级速度很慢很慢的,慢的都有些让孟享失望了。
第0024章 国家需要你们
运气这个东西很难琢磨,孟享自从来到这个时空,就经常多了些不如意。不过,这一次好像有点转运了。
当孟享正头疼科技中心升级问题时,远在南京的特遣队却给了他一个惊喜。
这一次,孟享例行的每天与特遣队通话。
每天汇报的不是鼠一就是赵书行。
今天,汇报的是赵书行。
此时的南京已经开始动荡,许多机构都在搬迁。不少大学也都在向后转移,但其中有些不是中央直属的,却因为缺乏资金和人力物力,搬迁困难。
此时的国民政府机关自己都顾不过来,那还管得了别的。
赵书行汇报的时候,顺便还举例说起了浙江大学,提到了一个人——竺可桢。
这使得孟享心头一亮。上学的时候学过他的文章,他不正是一个科学家吗?
孟享突然发觉自己走上了岔道,老是从基地方面考虑,还是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总想着自己从基地培养科学家,却不想现实中有很多怀才不遇的科学大拿。
孟享越想越觉得自己犯了个大错误,立即命令鼠一和赵书行去和竺可桢联系,浙江大学不是没能力搬迁吗?可以提供方便,来基地这里。即使不全来,也要暂时拖来几个主持科技中心,先升级。
赵书行在南京有些同学关系,相知相熟,办事效率很高,没多久就联系上了竺可桢。
可人家一听要到山东,那个地方可是鬼子必经之路,把师生领到那个地方,纯粹的找死。任鼠一怎么保证安全,都是一律摇头。不能拿全体师生的前途开玩笑。
最后赵书行没辙了,请示孟享。孟享才觉得自己有些孟浪了。自己身处险地,还怎么能够十足的保证别人的安全呢?
不过,为了升级,也没办法,不得已只得出绝招了。
这一次是板着面孔的鼠一出面,一身军服带着两名护卫出现在竺可桢的面前。直接就出示了一张政府公文,进行征调。
“什么事?”竺可桢板着面孔会见了他们。后边还跟着一帮长袍西服各式打扮的教授们,见到军人,唯恐他们的校长有什么不测。在很多人眼中,校园是神圣的,传播知识的摇篮。这里不欢迎军人的脚步声。
在那个以军阀治世的时代,当学生的热血激情燃烧起来时,学生的鲜血总是和军人的暴力联系在一起的。
看着自己的学生前赴后继的倒下,教授们对此时的军人心底里有些抗拒。
鼠一也同样的板着面孔,不需要表演,即使是稍灵活一点的鼠一,面目上也是常年不见其他表情。他煞有其事的掏出了一张红色封皮的证件,递给了竺可桢。
竺可桢冷着脸接过了证件,上面标注着的是军事情报安全局,鼠一的身份是上校参谋。
鼠一又掏出了一张老蒋亲自签署的授功嘉奖令,直接展开以证明自己在抗日战场上获得的功劳。并间接的证实了自己的冒牌的上校身份。
上校的身份是唬不住看到军人进入校园脸上有些不耐的众人,这年头将军多如狗,这些教授都是知名人士,谁没有点关系,还怕你一个上校?再说文人的清高还怕你一个上校的威胁?但在抗日战场上获得的功劳却是让这些教授们肃然起敬。
其他的都是假的,这个嘉奖令却是真的。
根据孟享提供的一点作弊情报,鼠一通过金钱关系找到了白崇禧,告知获得了日本人的绝密情报。白崇禧将信将疑的接见了他,给了他三分钟的时间。鼠一也没有犹豫,一上来就直接告诉了他,日军将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登陆。
这还是孟享查了半天地图,根据脑海中模糊记得的“杭州”“金山”四个字分析出来的,他自己也些拿不准,但为了淞沪几十万大军的安危,他还是特意排鼠一来汇报军事机密。
直接找老蒋根本不现实,相对精通战略的白崇禧就好找多了。
白崇禧对这个情报也深感认同,他早就判断到日本人可能会从别处登陆,打破僵局,但具体地点却没有确定。
他急匆匆的去告知老蒋时,老蒋却没有怎么当回事。后来在白崇禧的一再劝说下,还是做了一定的安排,不再是原来历史上的不足一个营的兵力,而是扩大到了不满编的一个师,但人数却刚刚凑齐两个团,还是从上海那边撤下来休整的。
结果刚刚安排好,布置好阵地,鬼子真的就在金山卫附近登陆了。幸好有了些提防,没有手忙脚乱。这才给后方的撤退提供了长一点的时间。
于是,就有了鼠一手中的这张老蒋亲自签署的授功嘉奖,这让竺可桢多少信了一点。
鼠一打算让围着的众人散开,单独与竺可桢谈话,但众人却不同意,虽然对眼前这个军人有些敬重,但他找竺可桢的意图不明,谁知道有什么事情?
鼠一也没在意,本来这一次的对象就不止竺可桢一个人,至于保密,到时候追查鼠一,只能被告知查无此人,他还怕泄密?
有了和平对话的前提,鼠一才委婉的打出了为国贡献的牌子:
“日寇猖獗,国家正处在危难之中。中央此前正在组织一项针对日本人的秘密实验,可以阻止日寇的继续肆虐。初步试验很有效果,但后期试行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和相关的专家人手。”
听到此处,众人已经有些动容。牵扯到国家秘密,那么多人在场,人多嘴杂,万一让日本人知道了可不好。他们看向了鼠一,犹豫着是不是自己要退场。
但鼠一死板着表情却没有停顿,还是直接说道:“此去是为抗战服务,时间是一年。”
这个一年是孟享确定的。一年后,自己要么被铲倒,要么能站稳脚跟,到时候,这些科学家自然会有重新的选择。
在科技中心连孟享都觉得眼花缭乱的设备齐全的地方,相信那些专家会做出自己喜欢的选择。
鼠一继续冷淡的声调说道:“该试验需要诸位的支持。但根据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可以拒绝,但一旦同意参加,就必须保守秘密。条件或许很刻苦,也很危险,但国家只能给你们荣誉。”
“国家需要你们!”这是孟享教给鼠一,最后加上去的话。
第0025章 科学家的选择
听了鼠一的话,竺可桢半信半疑,这样的事情很难让人相信。他不是一个热血青年,凭着几句话就能轻易打动。
但最后那句话,让他禁不住说服自己相信了一点。其实不是相信,而是那句话让他有点热血沸腾。
当看到日本人在国内肆虐,而国人无力反抗时,作为一个华夏人,心中的痛能不深?只恨自己无束鸡之力,恨不能提刀携枪去战场杀敌。前方持续了三个月的战役怕是已经进入尾声了吧?从国民政府往后撤退的机构越来越多,就知道前景很不明朗。
当听到国家有一项为抗战服务的秘密实验,需要有人牺牲一下的时候,他倒是很希望是真的,毕竟国家还是有希望的。
此时的混乱局面想找人证实一下,也没法子证明。再说了,人家已经说是国家机密了,一般人能了解?
只能先去试一试。
不去试一下怎么甘心?若是为国,身死也甘愿。即使不是真的,绑票一般也不会找到他们这些人。虽然当教授拿的薪水比一般人要高得多,但也算不上富人的行列。
“我们只需要三个!”鼠一抬着面孔扫了竺可桢身后的十七个教授。
当听到他们只需要三个科学家的时候,竺可桢沉默了片刻道:
“算我一个。”
顿了顿又说道:“我那里有些名单,你们可以选择一下需要什么样的。我也还需要交代一下学校的琐事。”他现在是校长,当然不是说走就走的,一大堆的事物需要他处理,尤其是现在这种混乱局面下。
众人也是一阵沉默,此时去山东,危险很大,条件也不会很好,而且不可知的秘密实验肯定对人身自由也有些限制。这件事情又透着些邪乎,让人不能很信服。相信这个就已经有些冒险了。
“我去吧!”说话的是苏步青。他的妻子是日本人,为了避免后撤时国人的抗日情绪对之产生威胁,竺可桢刚刚从浙江省省长朱家骅那里讨来一张手令。规定沿路军警一律不得盘问,相当于一张护身符。
对此,苏步青很是感激,到看到竺可桢决定去时,也不禁报名参加。
“你夫人不是刚刚分娩吗?正需要人照料。”竺可桢摆手道。
“不要紧,我自会让人送她们去平阳乡下避难,该是没什么危险。有事时,只需要乡友多照应一下了。”苏步青唏嘘然说道,大家都以为此去多风险,他说话就有点交代遗言的意思了。
鼠一倒是还是原来的样子,只培养了很短时间的克隆人离着人类的感情很远,感情对他们来说,是很奢侈的。
“谁叫王淦昌?贝时璋?”鼠一高声问道。
当孟享看到赵书行提供的那份浙江大学的教授名录时,不禁一阵眼晕。上边有太多熟悉的名字,几个大牛的名字如雷贯耳。虽然说是自由选择,但孟享还是忍不住提了几个人的名字。
其中就有王淦昌,未来两弹一星的元勋啊!能不是大牛。贝时璋,这可是未来国家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后来牛到天上的人物。孟享上学的时候曾经有过长大要大科学家的理想,对国内的一些科学大牛的名字还是很熟悉的。
其他的比如李政道、程开甲也莫不是后来的牛人,他当然也很熟悉。只是此时李政道和程开甲还是浙大的学生,不在赵书行提供的名单之列。
“我是王淦昌!我去!”王淦昌立即站了出来,既然人家都点名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我是贝时璋,我也去!”贝时璋也跟着站了出来。
这一下子,主动要求去的有了四个了。
虽然说是只需要三个,但鼠一考虑了意外的产生,所以直接征用了四个。
要到未知的地方去,各人都有身后的诸多事要处理。孟享也先行提供了一部分优厚的安家费。而且,应竺可桢的请求,浙江大学也从鼠一手中得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搬家费资助。
鼠一他们带着的那些重武器和药品已经廉价出售,但也还是赚了一大笔,手头上钱倒是有不少。
等着竺可桢等人处理了一下公事和家事后,二十个克隆士兵就保护着四个人上路了。
顺着津浦线还是很方便的,没用三天,孟享就见到了四位科学家。只是见到四位那副悲壮的表情时,他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最后在随行的鼠三的解释下,才明白过来,不由大为感动。
在不明状况下,撇家舍业,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他们能过来,不过是孟享抛出的那句“国家需要你”的那句话而已。
竺可桢等人也不多寒酸,直接要求带领他们去执行秘密实验。
从济南下车开始,坐在被蒙了黑布的轿车中行驶了三四个小时的他们,已经晕头转向了。他们想了一路,四个人都是不同学科,又有什么实验需要不同的学科集合在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