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乌纱-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体乾的话音把张问和皇后张嫣从虚无中拉了回来。张嫣也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顿时绯红一张脸,胸口犹自紧张地起伏不停。她理智地放开了张问,退了两步……但是,她的理智并不能准确地表露她的内心。有时候人很奇怪,只需要一瞬间的工夫就可以完全、彻底地被打动。刚才那一刻、那一个场景,将深深地印在她的心底。也许,在无数的夜晚,她回忆的遍数,数也数不清。
张问很快就回过神来,收住心神,在张嫣面前跪倒,中规中矩地拜道:“微臣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问奉旨觐见皇后。”
张嫣捂住胸口,脸色变得苍白、紧皱着眉头困难地喘着气。张问从地上爬起来急忙道:“皇后怎么了,要紧么?”
“没……”张嫣摇摇头,微微弯着腰深吸了几口气,缓过一口气,才喘气说道,“好了,你不用担心,快起来……平身。张问……”
她忍不住又去看了一眼张问,张问站在西边,天边的阳光从他的后背照耀过来,让他高大的身躯看起来浑身都带着金色的光环一般……神一般的存在。张嫣几乎又要犯哮喘病了。
“微臣在。”张问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
“你随我到坤宁宫,我有话要和你说。”
张问扬声道:“臣谨遵懿旨。”
两人转身向坤宁宫走去时,张嫣轻轻歪头看向东边的地面,砖地上有两个影子,它们被夕阳拉长,就像并排着一样。但是只是影子,影子就如虚无的幻想……实际上他们一前一后地走着,张问是不能和皇后并排走着。
张嫣走在紫禁城坤宁宫前空旷的白砖地上,可以看见晴朗的天空,蓝蓝的没有一朵云,偶尔有大雁成群结队地飞过……今天她遇到了张问,这大概就是鸿雁的祥瑞吧。她不是第一次认识张问,四年前她就认识张问了,但是那时候她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女孩,张问没有在她的心里留下多少印象,这么年过去了,当她再次看见张问,一种别样的感受涌上心头。她说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就是教人心里暖暖的、痒痒的感觉,让她心情特别好。可是……渐渐地张嫣眼中又不觉垂下泪来……
把她的感情放到整个天下,整个青史记录的长河里,犹如海里的一滴水那般微不足道。在伦理与道德面前,她的感情不存在任何合理性……它注定只能埋藏在心里,带入坟墓。
张嫣和张问去了坤宁宫。交泰殿后门的王体乾寻了个机会,在太监李朝钦的耳边轻轻说道:“刚才那几个奴婢,你都记清楚了,你知道该怎么办?”
李朝钦道:“老祖宗放心。”
任贵妃心里是明白其中关系的,她自然不敢说出去把儿子的帝位给毁了,但是她依然气氛不过,在嘴里不断地诅咒发泄着心中的愤恨,“这两个狗男女!特别那个张嫣,真是又做婊子又要立牌坊,老娘一想到她那张假正经的脸就恶心得要死。还有那个张问,啧啧,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贵妃娘娘!”王体乾劝道,“皇后娘娘并没有您想得那么不堪,您把她抓了,还欲以迫害,她这样的心境下遇到张问,只是一时情绪失控而已。皇后宅心仁厚,她如果不和您计较,您何不与皇后娘娘化干戈为玉帛?两宫太后相安无事,您舒舒服服做您的太后,儿子舒舒服服地做皇帝,多好的事儿呀。”
任贵妃那张圆脸上满是阴气,冷冷说道:“哟霍,王公公这么快帮那贱人说起话了?你说得倒是轻巧,你没看见刚才张问对我什么态度、对张嫣什么态度吗?以后他们内外勾结,咱们娘俩还能说得起话?”
王体乾也有些怒了,皱眉道:“成!您能耐,那您干脆让信王继位好了,大家一起玩完!信王继位就是兄终弟及,而您的皇子朱慈炅才是当今皇帝的长子正脉,对他的威胁多大您知道吗?恐怕皇子朱慈炅只要有一天活在这世上,信王就没一天会踏实。您用脑子想想,信王继位之后会把你们娘俩怎么样?是,让张问和皇后掌权,如果您老是蹬鼻子上脸肯定会挤兑您,可张问和皇后敢害你们的性命?咱们大明三百年江山、皇家朱氏根正苗红,不是谁掌权就敢乱来的。娘娘明白这些道理么?”
段十八 遗诏
阳光从坤宁宫西边的棂花槅扇窗缝隙中洒进铺着地毯的宫殿中,让皇后张嫣的心头也如这光线一般亮堂起来。其实她明白她的心不是因为这阳光而明亮,而是因为张问。
这里没有别人,就他们两个,偌大的宫殿就他们两个人。张嫣的近侍被人抓了,还没来得及放出来,而门外看管她的太监宫女也不敢进来。
“张阁老请坐。”张嫣自坐于上位的宝座上,指着旁边的一根软垫凳子有点冷淡地说了一声。
她的内心如颠山倒海,但情绪已然平复下来。这里没有外人,她还是保持着礼仪。她说完一拂长袖,正身坐在软塌上,脖子玉白纤长、挺得很直,清秀的眉宇之间正气十足又带着几分威仪,母仪天下三年有余,张嫣的气质早已因她的身份练达出来了。虽然她的衣服和青丝因为先前被人无礼对待而显得有些凌乱,但因其气质到位而丝毫不影响她的仪表。
“臣谢皇后娘娘隆恩。”张问朗声说道。他很潇洒地坐下,他的一头长发从帽子中垂下来,披在后背上,让他坚毅中又带了一股子儒雅之气……张问确实是一个俊朗的人。张嫣此时注意到他的五官和仪表,眼神里有些许异样。
而张问则目不斜视地正襟危坐,不敢正视皇后。这里是皇后寝宫,他从来没有来过,从来没有看过坤宁宫,宽敞恢宏的大殿,精致华贵的装饰,无处不透露出古典的味道,这个地方全然不似早朝时御门那样的格局,乍一身处如此环境,张问还有些紧张。
张嫣缓缓说道:“我对你说句实话,此前皇上有遗诏,要诏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因任贵妃和太监王体乾从中作梗,遗诏没有到达信王那里。任贵妃以私心、欲立她的儿子朱慈炅为帝,王体乾担心信王继位之后用自己的心腹而打压他,二人狼狈为奸,勾结假传圣旨、干涉皇权,又以下犯上挟制我,若非张阁老来救,我断无可依赖之人。皇上不幸遭急难,现在朝野内外,全赖张阁老撑持,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张问皱着眉头,心道如果遵循皇帝的遗诏,让信王为帝,不仅要设法对付王体乾任贵妃,而且对他张问也十分不利。信王虚岁十二岁,还是个大孩子,但是他身边有一干心腹太监内侍、有王公大臣支持、有完整的一班人,不仅要分派权力,而且会防范张问专朝廷之权……事情真要那样,张问就不得不再次陷入朝廷内斗中,胜败都还另说。张问冒着极大的危险阴了皇帝,不就是为了掌握大权实现自己的抱负吗?要是搞成那样的局面他瞎忙乎个啥呢?总之他绝不容许信王入继大统!
他必须劝说皇后篡改遗诏,和王体乾等人联手把婴儿朱慈炅扶上帝位。只有这样,张问外有朝廷大权、内有皇后支持,才能占据绝对优势的位置。至于王体乾,张问很了解他,相信他会很明智,投到自己这边来……王体乾很明智,他如果不明智,张问也有办法对付他;而任贵妃,张问并不认为她是自己的对手,朱慈炅那么小,根本就是个傀儡。
“皇后娘娘,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张问硬着头皮开口道。
张问因为礼仪的关系低着头不能去正视皇后,看不见张嫣脸上的神情,但是张嫣居高临下,却是能看清张问脸上的紧张。
她在宫中耳熏目染了如许多年,当然明白权力这个东西人人都要想要,张问也不例外。她也很容易就能想到,谁继位对张问的权力更有好处……所以当张嫣说出皇帝的遗诏时,张问紧张了。
不仅张问想要权力,经过今天的事儿,连张嫣都特别想拥有权力。她差点被人整成一个不能说话的行尸走肉、差点要不人不鬼地在冷宫里活剩下的慢长人生……可以说张嫣几乎是死了一回的人了。很多从鬼门关转了一圈的人,都会顿悟生命的真谛。而张嫣在短短的一天时间,也改变了许多。
宫廷这个大染缸,可以让张嫣这样善良的女子改变对这个世界和人的认知。她面上很淡然,内心却如饥似渴地要掌握皇权。她更加深刻地看到了人的阴暗面,心越来越冷,她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命运要自己掌握!
张嫣看着面前这个男人,心里充满了疯狂的想法,她不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还要得到所有她想要的!包括安全、尊严、权力、财富,还有打动了她的男人!
有人说,文静的女人内心掩藏着疯狂;又有人说,正派人心中的秘密最多。此非虚言。张嫣看张问的眼神越来越大胆。她想: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夺取!既然上天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要找回二十年时间缺失的所有东西!
“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张焉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排山倒海的疯狂,努力保持着平静。一种窒息的感觉又泛起,她有轻度的哮喘病。
张问小心地使用着措词:“皇上既然有长子朱慈炅,按照祖制理应让长子继位,如果遵循遗诏让信王继位,那将皇子置于何地?且信王非皇上正脉,势必心存疑心而让朝局动荡,非社稷之福,请皇后娘娘三思!”
张嫣不动声色地说道:“那依张阁老之见,应该擅改皇上遗诏,让朱慈炅继承大统?”
“是。”张问直截了当地说道。
张嫣捂住胸口,使劲地吸了一口气,平息住那种窒息的难受,有些疲惫地低声说道:“我听姐夫的。”
张问顿时怔了怔,一句姐夫让他心里一热。他的心里很是受用,只要这次政变成功,以后这朝廷还是谁说了算?
她想了想,又说道:“遗诏这样写:朕以皇长孙入继大统,获奉宗庙三年有余……盖有皇长子朱慈炅延续朱氏正脉,宜上遵祖训,下顺群情,即皇帝位。因其年幼,内事托皇后张嫣,勉修令德,勿遇毁伤;外事以武英殿大学士张问,辅佐幼主治理朝政……”
她心里记着今日之仇,故意让张问不加上皇帝的生母任贵妃,然后问道:“如此写,可否行通?”
张问沉吟道:“其他倒是没有问题,但是任贵妃作为皇长子的生母,遗诏里没有提到,不仅任贵妃不服,恐怕大臣也会生疑。”
张嫣冷冷道:“任贵妃铁了心要和我们作对,须得从开始就打压她。张问,我相信你能做到。”
“是,臣谨遵懿旨。”张问拱手道。
“那你即刻就叫王体乾安排正式拟遗诏。”
张问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跪倒在地行了拜礼,告辞而出。刚走到门口,张嫣又叫住他,张问复转身道:“娘娘还有旨意?”
“你办好的事儿,要回到我这里来。”张嫣不忘加了一句。她的心里仍然有些恐惧,需要一个依靠。
“臣遵命。”张问应了一句。
张问出了坤宁宫,王体乾还在交泰殿门口,张问走上前去和王体乾抱拳执礼:“王公公还在这里,正好,咱们赶紧商量大事……咦,任贵妃呢?”
王体乾回礼道:“去乾清宫了。”
张问心道不在这里正好,先把遗诏给弄好了,免得和这女人又吵一顿耽搁时间。这时王体乾迫不及待地问道:“皇后娘娘怎么说?”
“王公公,借一步说话。”张问故作神秘地左右看了看,其实这里就三个人,除了张问和王体乾,还有李朝钦。
王体乾随将张问带到就近的一个偏殿,让李朝钦在外边守着,他和张问走到偏殿说话,“张阁老,娘娘怎么说?”
偏殿里透光不太好,太阳还没下山,但是这里边光线很暗淡。张问压低了声音道:“皇后娘娘说皇上亲自下旨要诏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
王体乾怔了怔,忙解释道:“不瞒您说,当时西暖阁里边只有皇后娘娘和老夫两个人。皇爷的遗诏确实是这么说的,可您也知道,老夫不能真去给信王传旨啊!当时在内阁值房里,顾阁老问起皇爷的遗诏,因为他在场,老夫就说不知道。现在皇爷的遗诏就三人知道,张阁老您、皇后娘娘、还有老夫,你我都不说,皇后同意,谁知道皇爷的遗诏是什么?!您劝了皇后娘娘吗?”
两人都压低了声音说话,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张问顿时感受到一股子阴气。在这偌大的紫禁城、恢宏大殿的光辉形象后面,这些角落里该发生过多少阴谋?
张问道:“王公公,咱们的交情也不浅了,如今皇上不省人事,咱们也犯不着对着干不是。我什么立场您还不清楚?”
王体乾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张问又道:“皇后娘娘……”张问欲言又止的样子,充分利用着王体乾的急迫心态。所谓关心则乱,王体乾此时关心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关心着自己的荣华富贵,什么风雅早都刨到九霄云外去了,他弯着身子侧耳专心致志地要听张问说话的时候,浑身都泛出一股子俗气。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中,密议阴谋,原本就谈不上任何风雅。
“我劝了。”张问道,“但是娘娘的为人您是知道的,这种事儿她不愿意做……”
王体乾愕然道:“娘娘不听张阁老的劝说?”
“我话还没说完呢,皇后娘娘是不愿违背皇上的遗诏,但是我将厉害关系详细解释之后,娘娘动了心,但是娘娘可不愿意背骂名……你我不是外人,我就给您直说皇后的意思吧。当时听遗诏的时候有王公公和皇后两个人,而皇后和任贵妃的关系您知道,就怕您站在任贵妃那边,皇后参与了此事会对她不利。”
王体乾忙指天发誓道:“皇上的遗诏,咱家也听了的,咱家怎么会说出去?连任贵妃也不会说啊!咱家的心思不是明摆着么,不忠于皇后娘娘还能忠谁呢?”
张问点点头,便把草拟遗诏的内容给王体乾说了一遍。王体乾才不管任贵妃的权利,当即就和张问达成了共识。
当张问和王体乾走出偏殿的时候,夕阳已经快下山了,在天边露出今天最后的光芒,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种温暖的金光之中,但是,张问却分明感觉周围都阴风惨惨;他抬起头,天上连一朵云都没有、十分清澈,他却总觉得好像乌云密布。
他站在大明的中心,恢宏的宫殿楼阁之间,没有生出一丝王八之气,反而迷茫极了。整个朝廷都因为他的一番阴谋暗算、变得迷雾重重。他想问苍天:我做错了吗?张问心里充满了彷徨,他侵蚀了帝国的中心,但是面对的却是整个庞大的国家机构,整个大明朝的历史。在浩浩的历史洪流面前,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渺小。面对天下与青史,个人都是诚惶诚恐的……
宫廷的机构,司礼监太监控制着大部分,当王体乾完全加入了张问的阵营之后,几个人联手,任贵妃实际上已经失去任何主动权。形势逆转,王体乾为了表态对皇后的忠心,把任贵妃给控制软禁了。
正式的遗诏很快写在了黄绢上、用了玉玺、在内府备了案,从程序上说,这份诏书变得完全合法。
张问一面叫王体乾下令午门放入、放王公大臣进宫,一面拿着诏书去坤宁宫见皇后。
张问把诏书交到皇后手上时,他充满了惶恐。虽然这一切都是他预先就计划好的,但是当他意识到要在满朝大臣面前读出来的时候,心里面依然没底。
朝廷大臣会如何应对、这庞大的国家机器会怎么反应?其实张问也完全无法预见,一切都是他自己的猜测。他在这种时候,才感觉出一种无力感……一个人,面对无数勋亲贵族、万计官员、亿兆臣民,而且他没有“天赐王道”没有“奉天承运”,可谓名不正言不顺,这种无助的感受,就如一个人面对浩浩万里黄河、面对滔滔长江巨潮……
张嫣内心也有愧疚,她接过遗诏的时候,脸色苍白。
对张问来说,压力最大的是明明心里惶恐不安、却要做出一副安之若素的神态,他压抑着自己,冷着脸躬身拜道:“王公大臣要到乾清宫了,微臣不能与娘娘同行、只能一会和大臣们同到乾清宫来……臣,告退。”
“张问!”皇后怔怔地喊住他,她的声音带着颤音,可以想象她和张问一样诚惶诚恐。
张问强作镇定地回头对玄月说道:“你陪着皇后娘娘。”
说罢不再犹豫,头也不回地向从景运门那边走去。
黄瓦红墙,犹如幻境……
张问从景运门出去,先去了内阁,内阁衙门的院子里已经站满了官员,这些官员以首辅顾秉镰为中心议论纷纷。他们都是部堂、都察院等职能部门官员,大部分是张问执政以来提拔的“新浙党”。
党争,大家已经见惯了、有经验了。很明显,张问的命运将关系着他们的死生荣辱。
“张阁老来了,张阁老来了……”
众人从中间让开一条道,张问提了一下长袍下摆,左手按剑从人群中间那条道路中走过去。他冷着脸,尽量让每一步都迈得稳……但是,谁又真能每一步都从容不迫?
周围顿时安静极了,穿红袍的、青袍的,胖的、瘦得,白脸的、红脸的,都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张问的身上。他们的神情极其丰富。
张问穿过人群,走到内阁办公楼前面的石台阶上站定,缓缓扫视了一遍在站的众官员,他发现,新任兵部尚书朱燮元也在人群里。
人们看着张问,屏住呼吸。
张问深深吸了一口气,紧紧握着剑柄,镇定地说道:“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大明朝廷都稳如泰山!国家养士三百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他那高大的、又略显瘦弱的身躯纹丝不动,长剑挂在腰间,他的目光坚定如远山,微微抖动的长袍,似乎承载不了那如山的意志……
在这一刻,一句“国家养士三百年”,与饱读诗书的众文官产生了剧烈的共鸣,他们真的相信,张问是一座伟岸的大山!在众读书人的眼里,仗义死节,伯夷叔齐做过;文天祥、颜真卿做过。此时,张问,无疑做着和他们同样的事。
“我等愿与张阁老共进退!”
张问受周围气氛的感染,胸中骤然开阔,他对天地说:我做的一切,虽然过程很阴暗,但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私欲。当一个人面对太沉重太宏大的东西时,权谋已经变得单薄,必须要为自己找到一个信念的十足点,才不会被压垮。
张问抬起手平息大伙的嘈杂,说道:“皇上人事不醒,社稷蒙难,我等作为国家大梁,必须维护皇上的遗诏、朝廷的权威。如有人倚仗权贵势力祸乱纲纪、干涉朝政,我等以死力争。”
众官员纷纷高声慷慨陈词。
“去乾清宫!”
张问极目望去,光线暗淡,夕阳收住了最后的余辉。朱红大门,檐牙高阁,雄伟宫殿,都在惨白的天边印下了黑重重的轮廓。一天结束了,但是夜晚并不妨碍人们的争斗,今夜才刚刚开始。
段十九 龙权
夜色降临之后,紫禁城的空地上凉丝丝的,但是乾清宫的大殿里却闷热非常。白天的热度没有及时地散去,又突然涌入这么多人,就更显燥热了。
在这宽阔辉煌的大殿中,灯火通明将整个大殿照得形同白昼。张问站在红地毯的前头,和首辅大臣顾秉镰挨着,期间有些王公大臣想和他寒暄,张问都没怎么搭理他们。一切都是为了权利,信王那边的人还不是想争取张问的支持,如果时间充裕,说不定他们还能搞出更多的名堂。张问懒得理他们,什么客套话都没有用,遗诏一出来马上就要翻脸的事儿,还客套个鸟蛋。
盛夏的天气,一窝蜂人聚集在这大屋子里,张问闻到了许多难闻的味道,有汗味、狐臭、甚至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恶臭。不是人人都那么爱干净的,这里边的气味,就像这里边的人一样鱼龙混杂。
这时一个尖尖的声音喊道:“皇后娘娘驾到。”
众人都看向御座左边,只见在一大群太监宫女、扇罗仪仗前呼后拥,奴婢们都弯着腰躬着身子用碎步小心走着,簇拥着皇后张嫣缓缓地走向御座。
皇后穿的是深青色礼服,因为皇帝还没死呢。皇后的礼服并不是黄色,而是深青色的翟衣。她头上的凤冠,以漆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金龙、点翠凤、珠花、翠云、珍珠,凤冠在灯火下闪闪发光,华丽非常。
一百四十八对的深青织翟文、玉色纱中单、红领褾襈裾、玉穀圭、玉革带……玉佩叮咚,一如她那张如玉俏脸一样的美好。
众人跪倒在地上,高呼道:“臣等叩见皇后娘娘千岁。”
但是,张嫣虚岁才十九岁……
皇后拖着长长的礼服,冷着脸,眼睛看也不看众人一眼,带着皇家的威严。她的小鼻尖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穿着这么一身衣服,就算御座旁边放着一大盆冰块,依然闷热得慌。她坐上龙榻,一拂长袖,看着御阶下面的众人,她很快发现了张问在人群的最前面,她那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好受多了。
王体乾双手捧着诏书远远地站着,因为勋亲王公大臣都还跪着,王体乾现在要是敢站到龙榻旁边就有受拜的嫌疑。
皇后张嫣脸色苍白,汗珠从凤冠中流到了她的眼角,让她的眼睛一阵刺痛,但是她却不敢去抹汗,她紧张地保持着一举一动的庄重。她的眼神里泛着与一个十几岁女子毫不相称的冷光……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张嫣许久没有动静,众臣摸不着头脑,但是都伏着身子不敢仰视,唯有张问悄悄抬起头,去看皇后是怎么回事儿。
皇后的额头如她的姐姐那样饱满,大眼睛小嘴、秀气的脸蛋分外可爱,明明是一张单纯女孩的俏脸,神情却完全和单纯沾不上边。皇后也在注意着张问,两人目光一触,张问怔了怔,随即坚定地看着她的眼睛,鼓励着她。
张嫣明白自己将要违背皇帝的遗诏,在阴谋下颁布一个相反的诏书,她心底余存的良知和本分,让她惶恐。是张问的眼睛鼓励着她,让她觉得有所依靠……张嫣缓缓转过头,对着王体乾点点头。在这时,张嫣的心底流过一股冰凉,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王体乾走上前来,朗声道:“皇上遗诏。”他拖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众人伏着身子静静地听着,没有人说话,只有偶尔的一声轻轻咳嗽。
“朕以皇长孙入继大统,获奉宗庙三年有余……盖有长子朱慈炅延续皇家正脉,宜上遵祖训,下顺群情,即……皇帝位!”
王体乾停顿换气的时候,“皇……帝……位……”三个字的回音响彻乾清宫大殿,在高大的房梁之间回荡余音缭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有始皇帝一统九州、扫荡八荒以来,皇帝就是人间至高无上的存在,皇权所及之处,鞭笞天下,征伐四方。即皇帝位……这几个字,让王体乾那庄严的腔调、充分地咏出了气势。
“皇上啊……”突然人群中一人仰头大哭。大臣们没有一个是傻子,朱慈炅即皇帝位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其中有个不怕死的官员开始嗷淘大哭。
王体乾目不斜视,连看也不看那人一眼,继续念道:“……因其年幼,内事托皇后张嫣,勉修令德,勿遇毁伤;外事以武英殿大学士张问,辅佐幼主治理朝政……”
读罢遗诏,张问带头叩头道:“臣等谨遵皇上诏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问身边的一干大臣齐呼“吾皇万岁”。
那个大哭的官员突地站了起来,众人都看了过去,只见是个穿着青袍的官员……四品以下的。真正那些锦衣玉食、肥得流油的王公大臣连屁都没放一个。
“这是篡位!这是专权!这是我大明的灾难,是天下祸乱之始!”那官员红着眼睛,不顾死活地大声嚷嚷道,“诸位同僚,身披圆领,食国家俸禄,今日我等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庙堂上安静极了,没有人站起来附和他……大家都很现实,不管这份遗诏是怎么来的,它不幸地当众读了出来,有有皇后在场、有内阁首辅在场、有大功大臣在场,它就是合法的诏书,在这种时候、在东厂锦衣卫宫廷禁卫京营三大营的面前,此时此地反抗它,才是真正的谋逆大罪。
“哈哈……”那青袍官员仰头大笑,指着伏在地板上的人群,狂笑道,“大明社稷糜烂了!你们……我们汉族的脊梁断了!”
“没有!”就在这时,张问站了起来,长袍无风而动,官袍的长袖随手而舞,他指着那官员怒道:“我告诉你,我明白清楚地告诉你,大明的脊梁没有断,汉家的龙权永照万邦!我们要革新,我们要进取!”
张问转过,面对大殿上的大臣,张开双臂,高声说道:“重组三党,澄清朝廷收拢人心!革新财政,充实国库!内教化天下,外征伐蛮夷;布王道于海内,扬国威于四方!辅佐新君,中兴大明,愿与诸位共勉!”
内阁部堂一派的官员原本就站在张问的阵营,这时受了煽动,纷纷慷慨高呼:“重组三党,收拢人心,革新朝政,中兴大明……”
反对张问的那些王公大臣只是冷眼旁观。倒是御座旁边侍立在皇后身边的遂平公主,看着张问慷慨激昂的样子,她的眼神有些迷离起来。
朱徽婧那颗年轻的女孩心,被张问给刺激得砰砰直跳,她的整颗心都在张问的身上。她又有些伤感,因为张问连正眼都没看过她一眼,或许张问根本不知道朱徽婧在乾清宫,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庙堂上。
张问关心着上下五千年,而她,只关心他。
庙堂高高,纵然是站满了人,仍显空旷。人们有的在狂热地支持张问,有的怀着愤怒和怨毒忍在心头。而张问,他说重组三党、他说革新财政……好像是他提出的执政纲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他根本就不认为略微改良有任何效果,他心里有一剂猛药,但是不能说出来,这时候说出来,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支持他了,他立刻就会变成孤独的一个人奋战。
一剂猛药,要参着鲜血喝下去,会死很多人……张问的心里品尝着那一剂猛药,默然无语,那是毒药还是良药?他自己也不清楚,他品尝着它的血腥与苦楚,却欲罢不能。
慷慨激昂的话在乾清宫的房梁之间回荡,张问此时却有些恍惚,他品尝心里的药,生命仿佛已经不重要了,连他自己的性命仿佛都不重要了。
这时王体乾盯着那个发狂的青袍官员呵斥道:“公然抗旨、不忠不孝,满口胡言、妖言惑众,你眼里还有国法吗?你可知罪!”
青袍官员笑道:“杀吧!来呀!把我的头颅挂到午门上面,让我看看乱贼是怎么进皇城的!”
王体乾看向张嫣。张嫣冷着一张脸,在她示意王体乾念遗诏的那一刻,她就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以前的自己了。她冷冷说道:“按国法治罪。”
王体乾听罢转身面对大殿喊道:“着锦衣卫拿掷殿下,斩!族人流三千里!”
几个锦衣卫侍卫冲上去,将那官员按翻在地,摘去了他头上的乌纱帽,扔在地上,将他拖了出去。那官员犹自大喊大叫。
张问默默地站在大殿中,看着那官员被人拉下去。流血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