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帝国-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过;这是一个奇迹!就是孙吴、商鞅、白起之辈;也没有创造过的奇迹!这些千古良将;他们推崇的是“倍则围之”的兵法准则;要想围住近两百万匈奴;正常情况下;汉朝至少要出动四百万大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别说;这还是在龙城;在匈奴的圣地;在一马平川;没有险要的地形可以利用。
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形下;汉军仍是完成了这一壮举;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可以想象得到;会有不计其数的后人研究这一战;研究这一战的战略战术;指挥风格;会有堆积如山的文献、论著;因为这绝对是经典战役。
以寡击众;以小吃大;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发生过;只是如此完美;全歼敌人的事情没有发生过!用二十五万汉军对付近两百万匈奴;顶多是个击溃战;不会是歼灭战。
偏偏汉军就是歼灭了匈奴近两百万之众;仅此一点;就足以名垂青史;成为战史上的经典战役。
“想想长平之战;白起利用复杂的地形才把五十余万赵军围住!而我们;只有二十五万大军;匈奴却有近两百万;我们硬是没有让匈奴逃掉;就是起白起于地下;也不可能完成这一壮举!”李广硕大的头颅不住晃动;大手一挥;极是自豪;声调很高;声音尖细刺耳;比得上太监的声音了。
“是呀!是呀!”众将齐声附和;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
参与创造如此经典的战役;还有比这更自豪的么?人生若此;死亦何憾?激动冲击着众将的心灵;人人呼吸急促;胸部急剧起伏;过了许久;方才平息下来。
“呼!”周阳吸口凉气;平抑一下激动的心神;道:“在说后面的事情之前;我们先把伤亡核实。
这一战;我们战死、冻死一万两千四百八十三人!伤九万八千余人。
其中;重伤三万一千多;余者轻伤。”
有道是歼敌一万;自殒八千;虽然周阳处置得宜;汉军战力强悍;毕竟匈奴太多了;是汉军的八倍之多。
不要说正面厮杀;就是放点冷箭;就足以给汉军造成不小的代价;尽管汉军的防护能力很好。
汉军用一万两千多的战殒代价;换了近两百万匈奴;战殒比是一比一百五;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远远超过了汉朝全盛时期的一比二十的伤亡比。
就算把匈奴的牧民去掉;用一万两千多的战殒代价;干掉匈奴九十万大军;差不多是一比五十了;仍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汉军的伤亡;主要是在匈奴突围之际造成的。
那时节;匈奴大军在军臣单于的指挥;不要命似的冲锋;前赴后继;箭矢如雨;虽然汉军的盔甲防护极好;绝大多数箭矢没有效用。
可是;眼睛中箭的汉军仍是不少;射中眼睛不一定死;大多数归入了重伤之列;却也有不少汉军因此而战死。
周阳很想把眼睛也保护起来;可是;真要那样做的话;汉军就没法作战了;这代价周阳很不甘心;却又不得不付出。
汉军的身体虽然强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抵挡如此酷寒;冻伤冻死;再所难免。
综合这些因素;汉军就有了这些伤亡。
“哎!”尽管汉军取得了空前大捷;可是;一想起这些战殒的弟兄们;众将仍是一阵默然;心情沉重异常。
历史上的汉朝;虽然击破了匈奴;却是付出了“户口减半”的高昂代价;用几万人伤亡的代价取得击破匈奴的大胜;已经是非常小的代价了。
静默一阵之后;周阳接着道:“代价固然让人心情沉重;可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此战取得的辉煌战绩……”一提起战绩;众将不由得精神一振;沉痛之情暂抑;七嘴八舌的说起了赞扬的话语。
“匈奴在龙城聚集了一百八十余万;给我们一举围住;全部干掉!”李广抚着额头;红光满面;虎目中光芒四射;声音特别高:“虽然他们大多是死于自相残杀;死于饥饿;不是我们杀死的;可是;若无我们驱赶;创造如此的情势;匈奴也不会如此狠杀一通。
是以;末将以为;这也要算我们的功劳!我李广天生不喜争功;可是;这是实情;不得不说!”他的话太有道理了;匈奴虽然贵壮贱老;自相残杀不会手软;却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自相残杀吧!若无汉军在周阳的率领下;创造如此情势;逼迫匈奴自相残杀;匈奴是不会如此死法;这功劳当然要记在汉军头上。
“对!末将赞成!”程不识率先表态赞同李广的话语。
“对!末将赞成!”卫青、张通、公孙贺、公孙建他们齐声附和。
“你们放心;皇上会把功劳记在兄弟们头上的!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周阳调侃一句;引得众人大笑。
“除了给我们围住的匈奴;仍是有近十万匈奴逃走了;可是;他们没有活出来;给冻死饿死在龙城附近!”程不识抚着额头;笑呵呵的发表看法:“他们以为;不给我们驱使;他们就能活命了?休想!”这近十万匈奴逃出去;是在汉军初到龙城;驱赶之际。
那时节;虽然因为军臣单于要祭祀冒顿单于;匈奴赶去龙城;所占范围缩小了很多;这给汉军的驱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汉军抓住这一良机;把匈奴象赶羊子一样驱赶到一起。
汉军只有二十五万人;不可能不放走一个匈奴。
不要说二十万汉军;就是翻一倍;五十万汉军;也会有匈奴趁机逃出去。
可是;匈奴的牛羊食物马**全部落到汉军手里了;他们即使逃出去;没有吃的;还不给活活饿死?在龙城附近数百里范围内;到处都是匈奴的尸体;就是最早逃出去的那些匈奴的遗尸;便宜了饿狼。
“我们缴获的牛羊;不知道有多少;没人清点;只知道很多。
我们筑完城;吃了这么久;连一半都不到!”卫青脸上泛着红光;大声说起牛羊之事。
近两百万匈奴赶来龙城;拖家带口;赶着龙羊前来;可以说;整个匈奴的家当十之七八都在龙城;全部成了汉军的战利品。
如此众多的牛羊;要想清点就会花费很多时间。
更别说;当时大战正酣;谁会来清点呢?干掉匈奴才是最重要的;不是清点牛羊之数。
是以;到了现在;缴获了多少牛羊;成了一笔糊涂账;谁也不知道有多少。
周阳他们只知道很多;得以千万为单位;也许是几个千万之多;也许是十几二十个千万之多。
具体的数目;只有伟大的昆仑神才知道。
“大帅;这些牛羊怎么处置?我们吃又吃不完;得想个办法?”公孙贺眉头拧着;嘀咕道:“缴获太多了;也让人操心呀!”“哈哈!”众人给他的调侃逗乐了;发出一阵畅笑声。
“这种心;我乐意操!”周阳不以为意;道:“今日把你们召集到这里;就是要议议这事。
这一仗打完了;并不是说从此天下太平了;大漠安然无事。
相反的;大漠仍有隐患;得处置好;要不然;数十年后;大漠又会生出事端!”“有道理!有道理!”众将很是赞同周阳这话。
卫青用力点头;剖析道:“大漠毕竟太广;光靠大汉之力;难以镇守;大汉是鞭长莫及。
是以;要想大漠安然无事;大汉还需费一番功夫。”
“卫将军说得对!”周阳眉头一轩;眼中光芒四射:“我思前想后;此战之后;大汉还需要向大漠深处进军;要拿下狼居胥山!大汉之所以需要这次进军;一是不能给匈奴任何念想。
龙城没了;狼居胥山必将成为匈奴的圣地;狼居胥山在;匈奴就有寄托;就有希望;就有念想;拿下狼居胥山是必须的!”狼居胥山是匈奴祭祖的地方;历代单于的灵位就在这里;是匈奴心目中的圣地。
可以想象得到;龙城给汉军拿下后;狼居胥山在匈奴心目中的地位急剧提升;是匈奴的最后希望。
那些不甘心失败的匈奴就有了寄托;若是汉朝不拿下的话;这里必将成为反叛的源地。
拿下狼居胥山;对于汉朝来说;百分百需要。
“大帅看得远;我等信服!”李广他们深知狼居胥山的重要性;对周阳的说法;不敢有丝毫异议。
周阳微一点头;接着剖析道:“其二;大汉之军必须横渡绝域;以此向匈奴宣示兵威!绝域;一向给匈奴视为天险;以为大汉不可逾越;大汉就是要横渡绝域;打消匈奴的念头;要匈奴知道;大漠挡不住大汉的大军!”“只有如此;匈奴才会彻底死心!才不会有丝毫二心!”周阳右手紧握成拳;大声作结。
龙城大战之后;匈奴已经给击破了;从军事角度说;完全没必要再向漠北进军。
可是;政治上需要;就得进军。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继续;政治上需要;军队就得行动。
不如此;匈奴一定会以为绝域可恃;漠北安全;那些不死心的匈奴残余就会聚集在漠北;等待有利时机。
若汉军到了漠北;他们连最后一点希望也会破灭;不敢再有反叛之事。
周阳看得远;谋得深。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周阳的眼光越来越老练了。
“大帅之言极是有理;末将深表赞成。”
李广不住点头;一脸的赞赏之色:“可是;这和牛羊有何干系?”说的是牛羊;周阳却说起了大漠中的隐患;这二者有何联系呢?众将有些不解。
“我的意思就是说;把牛羊留下一部分;其余的赶回去;分给边关的百姓。
这些年;边关百姓深受匈奴之苦;这是对他们的补偿。”
周阳语调沉痛:“虽说补偿不能挽回损失;可是;我们还是要努力!”“嗯!”众将不会有异议;点头赞同。
“另一部分;就在龙城宰杀;制成肉干。”
周阳眼中的光芒依然强烈:“来年进军之时;大军就在龙城补充肉干;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这也是我决定不把匈奴杀光的原委所在;这些匈奴就让他们做苦力;宰杀牛羊、制作肉干;就是他们向大汉尽忠的第一件事!”“原来大帅还有如此的深谋!”众将恍然大悟:“匈奴一向不把大汉百姓当人看;在他们眼里;大汉百姓是猪狗。
这下好了;他们成了我们的苦力;我们把他们当猪狗一样对待!”匈奴为祸千年;多少华夏百姓成了匈奴的苦力;给匈奴做牛做马;任由匈奴驱使。
今天;风水终于轮流转了;轮到汉朝驱使匈奴做苦力了;众人大是欢喜;发出一阵洪亮的畅笑声;快活不已。
“我们还缴获了数以百万计的骏马;这要如何处置?”李广眉头微拧;问道:“是留在这里;来年大军到了这里骑乘?”“留下一部分;其余的赶回去。”
周阳扫视众将;以笃定的口吻道:“来年大举;不会是出动二十五万大军;而是会出动四十万、五十万;甚至九十万。
除了我们;会骑马的兄弟们不多;得先让他们好好练练骑术!”来年的汉军大举;那是政治上需要;需要出动的军队很多。
若是只出动十来万;二十万军;对匈奴固然有震慑效果;却不太大。
汉军出动得越多;对匈奴的威慑越大;这是必须的。
汉朝的战马基本上就在周阳手里;别的军队还没马可骑。
把这些骏马赶回去;让别的汉军练习骑术很有必要;众人点头赞同。
“最后再告诉你们一件事;冒顿老贼的坟墓必须挖掉!”周阳猛的站起来;气势放开;神态威猛;双目如电;瞪着龙城西北方向。
“啊!”李广他们大是意外;惊呼一声;跳将起来;个个欢喜不已;仿佛又取得了一个龙城大捷似的:“立马就去!”
第八十一章 《破龙城》
在匈奴所有单于中,李广他们最恨的便是冒顿单于。冒平平城围高祖,遗书谩高后,让无数人汉人为之切齿,虽然数十年过去,这种痛恨之情不仅没有减弱,反倒是更加强烈了。
“冒顿老贼,你也有今日!”李广挥着拳头,硕大的头颅不住旯动,一张大嘴直接裂到耳根了。这可是他这辈子听到最让他欢喜的话语之一。
“冒顿老贼,程不识要掘你的坟!”程不识用力的挥着胳臂,牙齿
咬得格格响,虎目中精光暴射,不住在地上琐着。
“冒顿老贼……”卫青、公孙贺、公孙建、秦衣、秦无悔、丁
隽、张通,个个挥着胳膊,一字一顿的骂起来。
“都别急,先坐下来!这事,我们得好好议议!”然而,让他们意
外的是,周阳竟然一副不急不徐的态度。
“大帅,还等什么?先挖了再说!”李广心急之人,抢着埋怨起
来。
不能怪李广,实在是掘冒顿坟墓这事太让他们欢心了,他巴不得马上就去掘掉,哪能等待,哪怕片时也是一种折磨。
“是呀!大帅,先掘了吧!”程不识、卫青他们大声附和。
“先坐下来!”周阳却是脸一肃,道:“冒顿老贼固然可恨,他围高祖、谩高后,华夏从未如此蒙羞,让人气愤。可是,你们要想到,掘冒顿老贼的坟墓,不仅仅是为了泄愤!如仅仅是为了泄愤,还不如不掘。
这话语调不高,却自具一趿威势,让人不敢抗拒,李广他们只好暂抑焦急之情,坐下来。
“大帅,这掘墓还有讲究不成?”李广是名将,用兵打仗是行家里手,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他就不善长了,难以理解周阳的意思,率先询问起来。
他这话正是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他们要问的,亢不是打量着周阳,静等周阳解释。
唯有卫青,双眉紧拧,陷入沉思中。卫青之所以能成为名垂千古的名将,不仅仅在于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干,更在于他有大局观,能从全局着想,是个优秀的战略家。周阳的话提醒了他,若有所悟。
周阳并没有回答李广的问话,而是打量着卫青,问道:“卫青,你
想到了?”
“大帅,先前末将未曾细想,经大坤提醒,末将略有所得。”卫
青沉吟一阵,很是谦逊的回答。
“把你的想法说给他们知晓。”对卫青的反应能力,周阳很是赞赏。卫青能成为千古名将,能创造“单于夜遁逃”的传奇,确非幸致,在于他有过人的才具。
“诺!”卫青领命,先是一通谦逊的话:“末将略有所思,若有不
到之处,还诛大帅指正。”
“哎呀!卫将军,你快说呀!卖什么关子,文绉绉的,你是将军,
又不是臭文人!”李广很没好气,大声催促起来。
他的催促立即引来程不识他们大声附和。
“诸位,你们试想,冒顿老贼一统匈奴,破东胡,走月氏,困高祖,谩高后,这是匈奴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事。”卫青在众人的期待中,开始给他们解释了:“冒顿老贼在匈奴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超越任何一个单于,比起匈奴信奉的神祗,昆仑神也不会逊色……”
“这倒是!”李广对此言大是赞同,接过话头:“匈奴为了这老贼,甘愿流干鲜血,不计生死要夺回他的坟墓!虽然我痛恨这老贼,可也不得不说,这老贼能让匈奴如此爱戴,可以不计生死,人生若此,没甚好遗憾的了!”
“是呀!人生若此,夫复何憾?”穗不识也是忍不住附和一句:“虽然老贼为祸之烈,前所未有,却不能不承认老贼的确是非凡了得!”
匈奴为了夺回冒顿的坟墓,不计生死,前赴后继,跟疯子没区别,是李广他们亲手把匈奴的热情打掉。对此事,他们是感慨良多。
做为敌人,他们痛恨匈奴,却并没有抹煞冒顿的可贵之处,这种胸怀才真正难得!
“冒顿老贼围过高祖,漫过高后,华夏之耻辱,前所未有,谁都有愤恨之心。”卫青虎目中厉芒闪烁,恨声不已:“就是我,也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啖其位、挫其骨、扬其灰,可是,冒顿老贼是匈奴最伟大的单于,他的坟墓我们一定要挖掉!”
卫青一脉的愤恨之色,右手紧握成拳,骨节发出格格的响声。
“挖冒顿的坟墓,不是为了泄恨,当然,只有挖了他的坟墓,我们才会欢喜!”周阳接过话头,接着剖析起来:“掘冒顿老贼的坟墓,是为了天掉匈奴心中的寄托,要让匈奴从此以后没有念想,无从寄托他们的希望。若冒顿老贼的坟墓还在,匈奴一定会到他的坟上去哭诉,久而久之,就会滋生出反叛之心,是以,冒顿老贼的坟必须掘掉!”
略一停顿,周阳眼中光芒闪烁,声音陡转高亢:“不仅冒顿老域的坟墓要掘掉,龙城所有单于的坟墓都要挖掉!还有,龙城也要殁掉!”
这些措置虽然看上去残暴,却是必须。若是只挖冒顿的坟墓,那么,没有了冒顿的坟墓,匈奴难道不能去其他丰于坟头上哭诉?是以,所有单于的坟墓都要挖掉。
龙城是匈奴的圣地,是历代单于的埋骨之所,在匈奴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若是不把龙城毁掉,即使没有了历代单于的坟墓,匈奴难道不会来到这里祭拜哭诉?有连龙城都毁了,才能让匈奴要祭拜都没地儿。当然,在最初一段时间里,匈奴会想毁得了单于的坟墓,神圣的龙城,却是毁不掉他们心目中的坟墓与圣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的老死,匈奴的后人就不知道这些了。到那时,圣地龙城只存在于传说中,具体在哪里,他们连地方都找不到。再过一些时间,兴许匈奴连龙城都不知道了。
若是不毁掉龙城,匈奴世世代代都知道龙城所在,都会来此祭拜哭汪,滋长仇恨之心,不屈的种子主会发芽,总有一天,匈奴会再度反叛。只有如此,才会不给匈奴留下任何反叛的可能!
“一定要毁掉龙城!”李广他们是优秀的将领,并不是出色的政治家,对周阳所谋划之事,不见得很明白。可是,他们痛恨匈奴,只觉这事大快人心,亢不是大声赞成。
“这是破!破了之后,就得立!”周阳在众人的赞成声中,话锋一转:“我想过了,我们把冒顿老贼的坟墓掘了,就在那里立一块汉碑!”
“哈哈!”众将齐声大笑,笑声高亢洪亮,欢畅之极。
“冒顿老贼强横,他就是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坟墓所在之地会成为我们纪功所在地,妙事!妙事!”这次,老将程不识没有把发表看法的机会认给李广,抢着说话。
“没有比这更妙的事儿了!拿酒来,我要痛饮三百杯!”李广拈着
胡须,芙得鼻子眼睛挤作一团了。
冒顿围过高祖,谩过高后,曾经一度想入主中原。汉朝把纪功的碑放在他的坟墓所在地,对冒顿那是莫大的讽刺,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欢喜的事儿了。
不仅李广突然酒兴大发,吵着嚷着备痛饮三百杯,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他们哪一个不是如此?他们是武将,好的就是杯中物,如此妙事当前,岂能不痛饮?
“先别忙着饮酒,等事议完了,再饮不迟。”周阳却是手一挥,阻止他们。
李广他们虽是不太情愿,仍是遵从周阳的意思,问道:“大师,还有什么要议的?”
“之所以要立这块碑,不仅仅是为了讽刺冒顿老贼,而是要给匈奴留下一根刺,要让匈奴永远知道大汉的强盛,大汉的兵威!”周阳捡着额头,道:“当初出发时,没有想到这一层,如今想到了,却不知道这篇文章如何来做?你们都来出出主意,这碎上写些什么好?”
当初得到单于起兵的消息时,周阳感到压力极大,一心想的就是如何击破匈奴。至于击破匈奴以后,汉朝该采取何种举措,根本就没有想过。不是周阳想不到,是没有时间让他去想,因为繁重的军务占去了他的精力与时间。
如今,匈奴给击破了,就要处理这些事了,方才想到,当初有缺失,没有谋划获胜之后的事宜。想想历史上,霍去病封狼居胥,在狼居胥山立了一块汉碑,让匈奴惊惧难安,就在于那不仅仅是一块石碑,代表的是汉朝的强盛,代表的是汉朝兵威,这很好的震慑了匈奴。
后世有读书人,没有理解到霍去病的用意,指责霍去病夸功而立此石碑,纯属乱指责。
“这个……”众将感到难办了。
“呵呵!大帅,这事你问我们,可问错人了,你应该去问那些读书人呐!”李广抚着额头,呵呵直乐:“要末将冲锋陷阵,末将没二话。可是,大帅,你要末将想这些笔墨事,你就别找末将了!末将只会打仗,不会做文章。”
他这话是代表一众将领说的,这些将军,打仗是行家里手,说到做文章那就是难为他们了。他们拿着笔不是用笔,是在使剑。
“大帅,这事还是你自个想吧,我们饮酒去!”卫青也撇清了。
他这一提议,众将轰然叫好,叫兵士送来马**,抓着革囊,痫饮起来,舒畅之极,快活异常。
“大帅,拿着!”李广把一革囊马**递给周阳,狂饮一口,芙着笑到周阳身边:“大帅,饮酒吧!这才叫痛快!依我说呀,想不出好文章,我们就不写文章了,就写上大帅破匈奴于此,不就得了?”
“掘冒顿老贼的坟墓于此!”程不识接过话头,笑嘻嘻的道:“这样更痛快!”
众将围过来,七嘴八舌的出主意,却没有一句能用的。
周阳喝着马**,搔着额头,大是后悔,为何当年没有去做文学青年,学习写文章呢?实在不行,去起点写两本架空,练练手也是好的。
刻石勒功的文章不能乱写,一定要写好,要写得有气势,一定要有雷霆之力,具有震慑之效。要不然,文章写得不好,反而会给匈奴讥嘲,起不到震慑作用。
坦率的说,窦宪北击匈奴,其战功远远不如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和卫青的阜于夜遁逃,可是窦宪燕然勒功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原因就在于班固的一支如椽巨笔,写出了一篇煌煌之言,对匈奴的震慑效果巨大。
有时候,一篇文章抵得上千军万马,若是在纪功碑上刻上如许文章,对匈奴的震慑效果会更好。
周阳前思后想,却是没有一点头绪。做文章这事,需要灵感,周阳没有灵感,要写文章根本不可能。更别说,他还不善长此道。当然不善长做文章的人,并非没有好文章,只是这种可能性太低罢了。刘邦的《大风歌》便是很好的例子。
“我怎么不把司马相如带上呢?”周阳大是后悔,当初为何没有
想到此点。
窦宪当年北征,不就是带上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才有了“勒燕然铭”么?这种规模的军事行动,带上一个文学巨匠很有必要,当初却虑不及此,后悔晚矣。
“大帅,皇上的旨意。”就在周阳沉思之际,只见赵破奴急匆匆
进来,手里捧着一枝铜管,递给周阳。
“皇上的旨意?”李广他们不再饮酒,打量着铜管,脸色凝重。
“快拿来!”周阳一把夺过来,抽出硝,三两下展开,浏览起来,一双明亮的眼睛猛的瞪圆了,一脸的惊讶之色,死盯着绢帛「好象有天大的事情发生似的。
“大帅,皇上怎么说?”
“难道出事了?”众将很是惊异。周阳是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
变的人,很少有见他如此惊讶的事情,由不得众将不多所猜测。
“出事?出什么事?”周阳有些惊奇,打量一眼众将,目光再回到绢帛上,再次浏览起来,一颗头颅从左至右,不住晃动,嘴里喃喃有词,一脸的陶醉之色,比起饮了千杯醇酒还要让他心醉。
李广他们自从认识周阳以来,就从未见周阳如此表现过,个个跟丈二金刚似的,摸不着头脑,唯有睁大眼睛,死盯着周阳,喉头发出咕咕的响声。
“大帅,你怎么了?”李广终于是忍不…住了,出声相询。
“是呀!大帅,你说话呀!”众将齐声催促起来。
“飞将军,你适才说,要痛饮三百杯!依我看,我们要痛饮千杯才是!”周阳把手中的绢帛晃晃,有些神秘的道:“你们猜撸,这是什么?
“大帅,还用猜么?是皇上的旨意!”李广快嘴,首先就不满了:“这有什么难猜的?”
“不是!”周阳却是一句话给否决了。
“大帅,皇上传来络,能不是皇上的旨意?”程不识不住摇头,周阳也太能掐事了。都知道是汉武帝的旨意,周阳这谎撒得太没水准了。
“不是皇上的旨意,也可以说是皇上的旨意!”周阳接下来的话让李广他们更加糊涂,本想开口相询,好在这次周阳直接说出原委:“这是司马长卿为我们刻石勒功写的文章,叫《破龙城》!”
周阳正为刻石勒功没有好文章发愁,就接到汉武帝传来的《破龙城》文章,这也未免大巧了吧?众将难以置信,打量着周阳手中的蛹帛,没有说话,唯有瞪圆眼睛的份。
“大帅,写得如何?”李广率先反应过来,猿臂一舒,一把夺了过
来,一双虎目瞪圆,打量起来。
“你心里想的,长卿都说出来了!直抒胸臆!”周阳大声赞好,桩濯马奶:“好!好!如椽之笔!长卿不愧是名手千古的宗匠呀!”
司马相如是中国历史上署名的文学家,他的辞赋流传千年而不衰,即使两千年过去了,对于此人,周阳仍是如雷贯耳。今日拜读其大作,连呼痛快!
“痛快!痛快!”李广高声叫好,抓起革囊,猛灌马**,一脸的
陶醉之色。
“我李广,虽然只会舞刀动剑,可是,并非没有读过文章。”李广的声音异常高昂:“枚乘的《七发》,庄忌的大作,我都读过,就没有读过如此的好文章,我心里想说西又说不出的话,他全给我说出来了!这个司马相如,跟我肚子里的虫子似的,这么明晓我的心思!干!”
举起革囊,一口气喝干,把革囊一扔,大吼一声:“酒来!”
李广阅读时,程不识、卫青他们挤过去,伸长脖子读了一遍,只觉此篇文章直抒胸臆,把他们想的话全说了不说,还气势磅薄,让人热血如沸,生出即使万千人,吾往矣的豪情壮志。在司马相如的笔下,汉朝的强盛,汉朝的兵威,犹如雷鸣电闪,让人震惊,让人神往,让人不期然就生出景仰之心。
“痛快!痛快!”程不识他们齐声大呼痛快,桩诱马**。一草
囊饮干,犹是不足,叫兵士送上马**,再灌。
“此文可佐酒,豪饮千杯!来,干!”周阳站起身,举着革囊,一
脸的痛快之色。
“我李广大大小小的仗打了没有一百,也有数十,饮酒的次数更不少,就从未有如今日这般痛快!”李广陶醉不已,声音异常高昂:“奇文佐酒,我们就饮他个一辟方休!”
“一醉方休!”众人齐声附和,革囊砸在一起。
众人一革囊一草囊的马**饮了下去,直到最后醉倒为止。
“大帅,你说,长卿的文章为何在此时送到呢?是大巧了,还是皇上刻意安排的呢?”大醉之中的李广梦呓似的问道。
“呼噜!呼噜!”下一刻,李广的酣声比打雷还要响亮。
“呼噜!呼噜!”周阳、程不识、卫青、张通、公孙贺、公孙建、泰衣、秦无悔、丁…隽他们的酣声跟着响起。
只见帅帐中,周阳他们醉卧在地上,你的胳膊压住我的腿,我的腿压他的身上,你挤我压的,没有大帅与将军的区别,只有同生共死的深厚情谊。
他们个个一脸的酣畅之色,痛快淋漓!
第八十二章 挖祖坟,隳龙城
司马相如的《破龙城》为何会在这时节到来,那是因为汉武帝的安排。汉武帝虽然英明过人,并不是神仙,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破龙城》在战事结束之期到来,是巧合,也许是天意吧。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未央宫,养心殿。汉武帝仍是一如既往的凝望北方,所不同的是,他眼里只有期盼之色,不再焦急。
申公、周亚夫、主父偃、董仲舒、卫绾、张骞他们与汉武帝一般神态,望着北方,一脸的期盼。
自从得到周阳把匈奴围住以后,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