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帝国-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方朔骑着骏马,率人赶往长史。一路上,所见不是高山,便是密林,道路崎岖不平,要想行军,非常非常难。
“不如此,怎么收西羌呢?”东方朔暗中感叹一句。
单于王庭,王帐中,军臣单于与一众大臣正在饮宴。
自从中行说定计之后,匈奴有了希望。军臣单于一众君臣心情大好,饮宴的次数也就多了。每到饮宴之时,无不是高声笑语,笑闹一片。
“只要西羌答允,大匈奴就多了一大臂助,汉皇又多了一个敌人。”
“西羌又穷又弱,我们只需要一点牛羊,便换得他们出兵,牵制汉人,哈哈!”
一众君臣如今对拉拢西羌一事,极为热心,一有空就在谈论。
“西羌实力太弱,只能敲敲边鼓,成不了大事。可是,能牵制汉人一点是一点。”军臣单于端起金碗,美美的喝一口马**。
如今的情势不同了,能得到西羌的帮助,对匈奴仍是有着不小的作用,军臣单于心情大好,感慨道:“真鲜美!”
“禀大王,使者回来了!”亲卫近来禀报。
“叫他进来!”军臣单于放下金碗,虎目中尽是美妙的星星:“西羌肯定同意了!”“大匈奴做西羌的朋友,那是他们的福气。”
“那是看得起他们!”
一众大臣立即附和。
使者一步跨进来,愁眉苦脸的,仿佛有人把他的牛羊给偷了似的。军臣单于大是奇怪,问道:“怎么了?这么愁?”
“禀大单于,西羌不愿与大匈奴做朋友!”使者迟疑了一阵。仍是不得不如实禀报。
“什么?西羌不愿做大匈奴的朋友?西羌王长胆了?”军臣单于气虎目中厉芒闪烁:“要不是汉军即将到来。不宜节外生枝,本单于会点齐兵马。把西羌给灭了!”
军臣单于这不过是气话,匈奴控制河西走廊之后,并非不想灭西羌,而是做不到。因为西羌地处高山林密之中,道路崎岖,匈奴根本就没法进攻。西羌虽然实力不如匈奴,完全可以依据险关要隘据守。
在青藏高原上,再多的兵力都没用,不容易展开不说,还没法获得后勤补给。即使运气好,打到西海一带去了,也是没用,因为养不活军队,在那里找不到足够的粮草。
“不对呀!”伊稚斜清冷的声音响起:“西羌贫弱,大匈奴的赠予不少,他们应该欢喜才是,怎么会拒绝呢?”
“左贤王说得极是。”使者叹口气,道:“谁想得到,西羌那里有一个叫西方朔的汉人,西羌王对他是言听计从,听信了他的话。才拒绝了大单于的好意。”
“西方朔?”军臣单于浓眉一挑,大笑起来:“哈哈!汉人呀,别的都不多,汉奸特别多。中行说为大匈奴效力,西方朔为西羌效力,汉人怎么这么喜欢做汉奸呢?”
“哈哈!”
一众君臣忍不住大笑起来。一众大臣还狠狠瞪了一眼中行说。
中行说脸上一阵弃,一阵自,却是闷声不飒
“这人厉害吗?”军臣单于问道。
“很厉害!很厉害!”使者瞄了一眼中行说,道:“比起他还要厉害十倍,兴许还要厉害。”
“比中行说厉害十倍?”军臣单于虎目中精光闪烁:“可真?没说假话?”
“大单于,是真的。”使者忙肯定一句道:“若是大单于不信我把经过说一遍,大单于自知。”不等军臣单于首肯,择要把出使经过说了,特别是与东方朔交锋的经过,更是重点陈述,没有丝毫隐瞒:“大单于,你说,此人厉不厉害?”
“厉害,厉害,很厉
臣单千眉头棹在起了!“中行说,你可有妙计解哪。
“大单于,奴才计穷,实无善策。”处此之情,中行说还能有什么计谋呢?
一众大臣眉头皱在一起,西羌有东方朔在,肯定不会做匈奴的朋友,这对匈奴不利。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军臣单于却是异常欢喜。只听他大笑不已。
“哈哈!”军臣单于仰首大笑,端起金碗,美滋滋的喝着马**。
“大单于,你何故发笑?”一众大臣不明所以。西羌不愿做匈奴的朋友不说,很可能成为敌人,一旦得到汉朝的帮助,其实力就会暴增,那对匈奴极为不利,他应该气愤才对。怎么反而如此欢喜呢?
“我笑的是,如此了得的人才,竟然不为汉皇所用,而是去了西羌。”军臣单于不停的喝马**:“这样的人才,在汉皇那里,比起在西羌对大匈奴的威胁更大。”
“哦!”一众大臣恍然大悟,齐皆大笑:“哈哈!汉人呐,就喜欢做汉奸呗!”
“大单于。西羌要的牛羊,给还是不给?”使者胆颤心惊的问道。他答应的,不是个小数目,军臣单于能不能答应,还真不好说。
“给!”军臣单于到不在乎:“西羌王耍的虽然多,只要他要,总比不要对大匈奴的威胁可是,也不能这么给,得一点一点的给,拖个三五年才给完便成。”
“谢大单于!”使者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回肚里了。
“你们有谁听过西方朔这个人?”军臣单于端着酒碗,问询起来。
“没听过!”东方朔用的是化名,他们哪里知道。
“你再去一趟西羌,面见西方先生,就说我,大匈奴的大单于,请西方先生到王庭来!”军臣单于手朝使者一指道:“只要西方先生肯来,我封他做自次王,仅次于本单于,在左贤王之上。”
“啊!自次王!”一众大臣齐声惊呼起来,那可是匈奴的二号人物。
“西方先生若是肯来,我愿屈居其下!”伊稚斜想也没有想。满口答应:“一个小小的西羌,竟然在他的谋划下,让大匈奴拿他没奈何。若是我所料不差,他还会派人去长安,向汉皇要东要西的,这是左右逢源,好谋刮呀!”
“再带上招皮、人参,多带些,这就去吧!”军臣单于叮嘱一句:“无论如何,要让西方先生前来王庭。你做成了,你就是右大将!”
未央宫,养心殿。
太子刘彻、主父偃、申公、周亚夫、董仲舒他们正在商议大事。
“出兵龙城一事,今年是不行了。”刘彻眉头紧拧着:“大漠苦寒,一到冬季,寒冷更甚,将士们受不了。也不是用兵之季。今年,能把东胡解决掉,孤已经很满足了。”略一停顿,话锋一转,道:“尽管如此,这准备还是得加紧。兵情变化莫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间能有机会。若是不好好准备,机会出现了,也不能马上行动,岂不是可惜?”
周亚夫对这话大是赞成:“太子所言极是有理!古之名将,之所以逢战必胜,就在于他们有充足的准备。”
“你们要记住,准备最迟在来年春季之前完成。”刘彻眼中光芒闪烁:“一到春季,就是用兵之季。一旦有机会,大军会立即行动。记住了?”
“诺!”周亚夫他们齐声赞同。
“禀太子,西羌使者西方朔求见。”服侍的太监快步进来,冲刘彻禀报。
“西羌使者?”刘彻眉头一挑,大是诧异:“西羌怎么会派人来长安呢?”
“怪事!怪事!”主父偃拈着胡须,也是惊讶不置:“大汉与西羌是上千年的世仇,这么多年来,西羌就没有遗使来过长安。”
申公他们哪一个不是诧异无已,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叫他进来!”刘彻摇摇头:“孤倒要看看,西羌闹什么玄虚?”
太监应一声,忙去领西羌使者。
不一会儿,太监回转。东方朔褒衣博带,大袖飘飘,气度不凡,随着太监前来。
东方朔快步上前,冲刘彻见礼道:“东方朔见过太子!”
“东方朔?”刘彻的眉头拧得特别紧:“不是叫西方朔吗?怎么成了东方朔?东方朔和西方朔,哪一个是孙子,哪一个是大父?”
“噗!”主父偃、申公他们再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太子有所不知,东方朔即西方朔,西方朔即东方朔。”东方朔忙纣正。
“你是汉人?”刘彻一双眼中精光四射,自光炯炯,打量着东方朔。
“太子英明!在下是平原人氏。”东方朔回答。
“来啊!”刘彻右手重重拍在短案上。脸色突变,大喝一声:“把这个叛徒拖下去,砍了!”
“太子,这是为何呀?”东方朔大是诧异。
“孤瞧你,气度不凡,定非寻常之人。若是现在不杀你,你就是是第二个中行说!”刘彻脸沉似水:“你这种汉奸,死不足惜!”
“哈哈!”东方朔不仅不惧。反而大笑起来,笑得极是畅快。
刘彻他们却是不明所以,惊疑的打量着东方朔。
第二十六章 东方朔的妙计
”。刘彻冷哼一声,打量着东方朔。喝斥道:“有哦,“的?” “太子有所不知,东方朔此来,非为西羌,实为大汉东方朔笑容一敛,一脸的肃穆。
“还敢狡辩。”刘彻仍是惊疑不定。
西羌的使者,一咋。背叛了祖宗的人,竟然说为了汉朝,谁会信?主父偃、申公、董仲舒、周亚夫他们个个惊讶不置,一双眼睛睁得老大,不住在东方朔身上溜来溜去。
“太子,东方朔句句实言!”东方朔声音不高,却是非常笃定。
“那你说说,如何为了大汉?”刘彻将信将疑。
东方朔并没有说话,而是瞄了主父偃、申耸他们一眼。他的意思非常明白,那就是他的话不能他人知晓。利彻眉头一挑,道:“说吧,这里的人都信得过
给太子如此信任,主父偃他们倍感荣幸,不由得挺挺胸脯。
“还是越少人知晓越好”。东方朔仍是坚持。
“太子,容臣等告退!,小主父偃他们虽然很是好奇,倒也没有打探秘密的想法。他们深知,该知道的他们自然会知道,不该知道的。绝不打听。
“你们先下去吧!”刘彻一挥手,主父偃他们施礼告退。
“有话,你就说刘彻脸色一沉,冷冷的道:“要是说不个所以然来,休怪孤砍了你的脑袋。一个中行说。已经让大汉吃足了苦头,要是再出一个,那孤就是瞎了眼
中行说教唆匈奴为祸边关,死伤无数。让汉朝穷于应付,一提起这事,刘彻就是恨恨不已,双拳紧握。
“诺”。东方朔应一声,道:“敢问太子,若大汉要收西羌,该当如何?”
“收西羌?”刘彻眉头一轩,眼中精光闪烁,差点站起来,死盯着东方朔,问道:“此话怎讲?”
西羌是三大北患中势力最弱小小的一个,是华夏的世仇,积怨千年。由于西羌地处山高林密的青藏高原,要想收西羌,难而又难,比起击破匈奴更难,还难得多。
匈奴虽然强横,毕竟地处大漠之中,汉朝要追入大漠虽然很困难,毕竟可以做到。只要国力雄厚,刮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就能追到大漠中,给匈奴重重一击。
而西羌不同,在山高林密处,道路崎岖难行,即使汉军再精锐,要想攻入西羌腹地,几乎是不可能的。西羌只需要抚险据守,就能保得万无一失。
即使汉朝的运气特别好,打下一两个险关,也是是无济于事。因为西羌险关多的是,一条道路上没有十个险关,八个是跑不掉的。
东方朔所言。是数千年,从来没有人说过,乍听此言。刘彻心头剧震,心惊不已。
“西羌虽然弱若是据关固守,就是百万大军,也是难以施展,要收西羌难而又难,可以说不可能东方朔微笑着,道:“若是在下的谋划实现,西羌就将成为大汉之土。”
“哦”。刘彻终于坐不住了,站了起来,紧盯着东方朔,问道:“你有何谋划?”
“在下的谋戈便是”东方朔接下来,抚要把他的谋划说了。
刘彻耳朵竖得老高,听得非常认真,没有漏掉一个字。容东方朔说完,眉头紧拧着,陷入了沉思。
“你的谋戈虽好,可是。要想实现,太难。西羌王要怎样才会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刘彻一语问到要害处了。
“太子勿需担心东方朔淡淡一笑,道:“在下之所以去西羌,便是为了此事。到如今,西羌王对在下信之不疑,若在下从中运筹,西羌王必然上当
“若真如此的话,你就立下不世奇功!”刘彻沉吟着道:“西羌为祸华夏上千年,多少人想收西羌而不可得!若是大汉收了西羌,大汉的功业必将更盛。可是,你要如何让孤相信你说的是真的呢?军械倒不是问题,大汉有的是,要多少给多少。一旦这些军械落到西羌手里,为祸之烈,比起匈奴犹有过之!”
匈奴固然强横,压着汉朝打了数十年。可是,只要汉朝变强了,还可以报仇雪恨。一旦军械落到西羌手里,只有西羌打汉朝的份,汉朝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西羌完全可以打了便跑,汉朝要追都不行,刘彻虑得很深远。
谋国得谋万全,刘彻不能不如此想。
“太子虑得极是!”东方朔不仅没有着恼,对刘彻的顾虑,大是赞赏。眉头一拧,有些无奈的道:“在下人微言轻,名不见经传,要取得太子信任,着实有些难。”只要他报出张辟疆的名号,相信刘彻就会相信他。可是,他不愿借助张辟疆的名声。要不然,他用不着去西羌,随张辟疆就可以取得高位。
“有人来了”。东方朔眉头一挑:“好一个高手!”
“有人来了?”刘彻有些不解,他可没有东方朔那样的耳力,还没有听见。
“禀太子,剧大侠求见太监进来禀报。
“剧大侠?”东方朔一笑,赞道:“怪不得,如此了得!”
“有请!”刘彻对剧孟这个当世奇侠,极是敬重,忙整
太监应一声,出去领剧孟。片时,剧孟快步进来,冲刘彻见礼:“剧孟见过太子!”
“剧大侠免了刘彻一挥手,笑着问道:“剧大侠有何事?。
“太子,剧某此来,正为东方先生。”剧孟冲东方朔见礼:“见过东方先生!东方先生别来无恙?”
“东方朔见过剧大侠。”东方朔笑着还礼:“蒙剧大侠问起,东方朔过得还不错。剧大侠可安好?。
“你们认识?”刘彻大是惊疑。
“太子有所不知,东方先生虽煞大名不传于世,可是,据在下所知,东方先生有安邦定国之才剧孟大笑不已。
剧孟很少夸人,他夸赞的人”必是人中龙凤。刘彻惊疑不已,打量着东方朔,问道:“你是何来头?”
“太子,剧孟奉皇上之命。前来与东方先生相见剧孟拈着胡须,笑得极是欢畅:“皇上说了。东方先生前来,不能失仪,才遣在下前来迎接。太子,东方先生,请进待兰殿见皇上吧。一切,皇上自有定夺。”
“连父皇都惊动了,这个东方朔来头很大?”景帝卧病在床,很少过问朝政。除非有特别重大的事情,才交由景帝定夺。东方朔的到来,竟然惊动了景帝,刘彻对东方朔的来头不得不惊讶。
三人赶去椅兰殿,一进绮兰殿,只见景帝身着皇袍,头戴通天冠,跪坐在矮几上。景帝的精神不是太好。很是憔悴。
除非有特别重大的事情,不然的话,景帝都是在软榻上处理国事,象今天这般穿着很整齐,那是很少有的事情。刘彻大是惊讶,见过礼后问道:“父皇,你怎么起来了?”
“东方先生当世大才,联不得不衣冠相见。”景帝笑着打量东方朔。赞道:“果然是一表人才,气度非凡,不愧是鬼门传人。”
“鬼门?”刘彻眼中掠过一抹疑惑。
“太子,有些事也该让你知道了。鬼门的事,等会再说。”景帝冲东方朔道:“东方先生,请坐
“山野之人。东方朔,见过皇上!”东方朔见礼,然后坐了下来。
接下来,就要商议大事,剧孟告退。
“东方先生此来,可有以教联?”景帝笑眯眯的打量着东方朔,心情很不错。
“皇上言重了,东方朔此来。只有一点愚见,不敢言教。”东方朔谦逊一句,这才直入主题道:“东胡、匈奴、西羌数百年来,一直为祸华夏。西羌虽不如东胡、匈奴那般强横,对华夏的危祸也是不陇西之地深受其苦!”
“嗯!”景帝微微领首,很是赞同这话:“三大北患中,以前最强盛的是东胡,如今是匈奴,西羌却从来没有强横过。可是,西羌虽然不强,对华夏的危害却是极大。与胡人之战,华夏有攻有守,秦开曾大败东胡,赵武灵王,蒙恬曾大败匈奴。唯有这西羌,让华夏束手,秦始皇也只能把西羌逐出陇西之地,却不能大败之。”
微一停顿,叹口气道:“这都是因为西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不便大军征伐。东胡已灭,若是大汉再把匈奴击破,那么,大汉最大的威胁便是西羌了。要对付西羌,难啊!”
要对付西羌不是难,是很难。之所以难,并不是征伐之难,而是有力使不上,再强大的实力。再善战的军队,都无能为力。
“皇上所言极是”。东方朔很是赞成这话:“正是因为如此,在下以为,当趁此之时,把西羌收了,免得为祸华夏
“哦!”景帝很感兴趣,问道:“东方先生可有妙计?”
“妙计不敢,只有一点愚见东方朔再次把谋划说了一篇。
“妙!妙!妙”。景帝一连用了三个妙字,欢喜得眼睛都眯到一起了。
“在下初入西羌,已经取得西羌王的信任。若是大汉再给一批军械,那么,西羌对在下就会更加信任,要收西羌就容易多了东方朔说出此次来长安的用意。
“军械?这不是问题,你要多少给你多少,只要西羌能到河西之地便成景帝想都没想,满口答允:“你要什么样的军械?”
“西羌不能炼铁,连青铜武器都没有多的,不少兵士还在使用木棒、石块作武器,不需要给他们铁兵器,只需要给些青铜武器便可。”对此事,东方朔是深思熟虑的。“铁兵器还是要给些,不能太多,就百十件吧,算是大汉送给西羌王的礼物刘彻接过话头。
“太子说得对!如此一来,西羌王必然欢喜,对先生更加信任。”景帝很是赞成刘彻的提议。
西羌缺铁,铁兵器对他西羌王来说,比黄金还要珍贵。更别说,还是汉朝打造的,他一定会珍视。对东方朔就会更加信任。
“太子英明!”东方朔对此议,也是赞同。
“嗯”。景帝沉思着道:“就算有了我们的军械,西羌能打过匈奴吗?”
“皇上,西羌能不能打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西羌走出大山。”东方朔明亮的眼中精光闪烁,比起九天之上的烈日还要明亮:“就算
过。我也不能让他们打胜仗。”盟“为们”景帝有些不解了。
“西羌性直,把恩怨看得极重,只有他们打败了,大汉才有机会。”东方朔点到的止,并没有明说。
“东方先生大才,方有如此妙计!,小景帝大笑起来,极是欢畅,脸上泛着红光:“如此一来,西羌必然为大汉所有。东胡、匈奴、西羌,为害华夏的三大北患,全为大汉所收,大汉之强盛,亘古罕见!哈哈!联无憾也!”
东胡、匈奴、西羌,这三大边患,一个王朝只要能处理掉一个,那么这个王朝就会成为后人颂扬的王朝。汉朝要是把这三大边患都处理掉了,怜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为后人颂扬。
历史上,汉朝正是把这三大边患都处理掉了,这是汉朝的后人颂扬的原因所在。汉武帝击破匈奴后。北方最大的威胁解除,汉朝就可以解决东胡和西羌。汉武帝派兵收了辽东之地,设有“平辽将军”一职。
那时候,汉武帝收的是辽宁一带,东北最富饶的地方之一。这里是东胡的重地,没有了辽东之地,东胡就大为削弱,成了汉朝的附庸。尽管还没有正式纳入版图。
至于收西羌,那是在汉宣帝时候才开始进行。汉武帝虽然击破了匈奴,却是国力损托太大,不得不休兵罢战。与民休息,下了《弃轮召诏》。这一休息,就是二十多年,汉朝的国力再次恢复到了汉武帝最强盛时期的水准,汉宣平决定征伐四夷,完成汉武帝想做而没有做的伟业。对西羌大举用兵。
名将赵充国,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西羌大举用兵,还取得巨大成功的名将。从此以后,西北用兵,就成了中国历史的主旋律,进而有了青海这片土地,再后来,就把西藏也给收了。
说到底,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尽管有很多人骂汉武帝,却不能抹煞他对历史作出的贡献。
周阳的到来,扇动蝴蝶的翅膀,历史发生了改变,收西羌之事,提前好几十年就在谋划。
景帝洗雪了平城之耻,高后之辱,收了百越,平了东胡,取得的功业让人目眩。若是再把击破匈奴,平定西羌的基础打下,那他必然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圣君,即使死了,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接下来,三人商议了一阵细节,以及协调配合之事。
东方朔提出来,汉朝给的军械,不能一次性全给,要拖下去,今天给一点,明天再给一点,拖他个三五年方才给齐。如此一来,既可以防止西羌突然变强,威胁到汉朝,又能把西羌拴得死死的。
对这提议,景帝当然没说的。全部答应了。
商议完了,景帝派人把东方朔送去馆驿歇息。
“太子,适才你问到鬼门,联没给你释疑,现在就就给你说说,鬼门中事景帝打量着刘彻,很是欣喜的道:“鬼门,是战国名家鬼谷先生创立的学派
“鬼谷先生?”刘彻大是惊讶。鬼谷子是数百年前的人物,尽管早已辞世,却因为他的名声太大,仍是为汉人所敬仰。
鬼谷子一生教出了多少纵横天下的奇才,孙脑、庞涓、苏秦、张仪、商鞍,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哪一个不是纵横天下的人才?战国一代,就是鬼谷子的门人纵横天下的时代,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这些人人才,还仅仅是为人熟知的人才,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人才?
鬼谷先生辞世后,他留下的学术,多少人在研读,多少人在运用?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就来源于鬼谷子,尽管他是荀子的弟子。
鬼谷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的名气,在汉朝依然响亮如昔,刘彻乍听之下,哪能不惊的。“鬼门和墨家,是战国时代的天下显学,执天下学术之牛耳!”景帝接着解释:“鬼谷先生与墨子本是好友。却是各行各的道。鬼谷先生隐居在鬼谷,培养人才,这才有孙脑、庞消、张仪、苏秦、商鞍这些纵横天下的奇才。而墨子却是建了一座墨家庄园,作为墨家的根基。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广招门人弟子,不仅个个精通百家之学,还身手了得,除暴安良,扶危济弱,被赞为“政侠”
微一停顿,道:“战国之世,政侠出山,轰轰烈烈,四方云动,列国诸侯侧目。如今,政侠虽存,却不再是以前的政侠,他们只是为千古名世守一方净土,称为“万古堂。商鞍、孙脑、白起,他们都终老于万古堂中
“商鞍未车裂?白起未自创于杜都?”刘彻的眼睛猛的瞪大了。
商鞍车裂于咸阳,白起自创于杜邮,史书记载得明明白白,刘彻乍闻之下,哪能不惊的?
“不仅商鞍未车裂,白起未自别于杜邮,就是旯错也没死。”景帝的话更加惊人。
“晃错没死?”刘彻骇然不已,猛的跳起来,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
,
第二十七章 千古伟业
酬七国点乱赶,刘潦打起“诛旯错,清君侧”的旗号红”,酬叛阴谋粉饰成忠义之举,景帝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不得不把晃错腰斩于市,诏告天下,要七国罢兵。七国不允,其阴谋昭然若揭,先前的反对声浪不复存在,周亚夫趁势进兵,方才建功。若是景帝不把七国的阴谋揭露,周亚夫能不能在三个月内平定七国之乱,谁也说不清。
景帝不可能骗刘彻,刘彻连一点怀疑的念头都没行。可是,旯错之诛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景帝竟然说晃错没死,要刘彻不惊讶都不统
“呵呵!”景帝把刘彻的震惊样儿看在眼里,不由得笑了:“联还没那么糊涂!若不如此,难以揭露刘海的阴谋。只可惜了,晃错再也不能出仕。只能隐居在墨家。哎!联每每思之,愧对先生啊。”
晃错是景帝的老师,景帝很小的时候。两人就在一起,读书习字,谈论天下大事。旯错对景帝既是臣又是父,关爱倍至,两人的感表非常深厚。
“原来如此!”刘彻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一脸的笑容:“可是,父皇为此耍背上骂名!后人不明真相,会讥嘲父皇的。”
“讥嘲?呵呵!”景帝笑了:“总比杀了晃错的好。这点骂名,联还不在乎。再说了,如今,联有长城大捷的胜利,洗雪了大汉的耻辱!收了百越之地,平定了东胡,这可是秦始皇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后人提起联,一定会赞叹。这事,不过是一桩小事罢了。”
景帝击破匈奴,洗雪平城之耻,高后之辱,再收了百越之地,平定东胡,其功业非常了得,成为名垂千古的明君不是问题。这是帝妾的追求,景帝的心情大好,不住拈胡须,站起身来,不住的踱了起来。笑道:“呵呵!”
笑声欢畅,发自内心,容光焕发,仿佛年青了二十岁。
“墨家的政侠,是华夏的守护力量,你一定要善待。”景帝面对刘彻,脸色一肃,道:“容周阳回来,你和他一道,去一趟墨家。那里有很多存留的东西,秦孝公、商鞍、韩非、张仪、苏秦、秦昭王、李斯、蒙恬、王剪、白起、孙胜、秦始皇、先帝,都去过,还留下了墨宝。秦始皇以为北方的胡人,若与华夏一战,必败无疑。他的说法和周阳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华夏最大的优势不是地广人众,物产丰饶,而是华夏拥有先进的文明,发达的技艺。”
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不住点头,赞叹一句:“真是让人信服的见解!独到,新颖,这么多人去过墨家,只有秦始皇如此以为。而事实也证明了此点,周阳之所以能取得长城大捷,除了他用兵奇诡以外,还有华夏精良的装备。别的不说,就说弩,若是匈奴也有强弩,周阳再会用兵。在当时的情形下,也不可能取得长城大捷。”
数年前那一战,汉军兵力不占优,骑兵短少,无法与匈奴正面硬憾。周阳之所以决心打那一仗,最大的依仗便是弩阵。若是匈奴也有强弩,能摆弩阵的话,周阳无论如何不能取得胜利,兴许还会伤亡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周阳初次上朝,联口问他匈奴之事。他的说法竟然与秦始皇不谋而合,联就试试他,没成想。不愧是将门虎子,深通兵道,这才给联委以重任,取得了长城大捷,收百越,平定东胡的伟业!”景帝回想起以前的事情,脸上带着笑容,极是欢喜,笑呵呵的道:“联的眼光不错吧?”
“父皇识人的眼力,孩儿佩服万分!”刘彻忙道。
景帝的好心情依在,手一挥,笑道:“联这辈子最大的手笔,不是平定七国之乱,不是击败匈奴,收百越,平定东胡,而是启用周阳。委他以重任!想当初,联要委他重任时,多少人不以为意,以为联疯了,就连母后也在反对。可是,联用对了这个人!有了人才,便能有功业!太子,你要记住这点。”
“父皇放心,孩儿记下了!”刘彻躬身领壬。
“周甄马上就要班师回朝了,献俘一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