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夏的土地,一下子扩大了一半!

秦始皇并不满足于征服,而是很有远见,推行了“民族融合政策。”他把关中的老秦人,还有从山东招蓦的流民。一起迁往岭南。他们带去了大量先进的文化、科技,传播中华文明。

这一措施起了很好的效果,岭南的土著很快就被同化了,与秦军通婚。与中原进行贸易,更进一步促进了岭南的开发。

推行始皇这一策略的先是任嚣。后是赵诧。赵伤在岭南长达数十年。他活了一百多岁,他忠实的执行了始皇这一策略,促进了岭南的同化。

因此,伟大领袖赞赵儒为秦始皇“南下干部第一人”。

如今的岭南百姓,与中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根同源,说着相同的话语,写着相同的方块字,吃着相同的饭菜,穿着相同的衣衫。若汉朝现在进军,其阻力比起秦始皇时期小得太多了。

秦军可是一个部族一个部族去平定的。这些土著居住在大山中,秦军去平定,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了。秦军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悍的军队,在解决了补给之后,只用了半年时冉就完成了!

“第三利呢?”景帝问道。

“那便是,如今的大汉,早已不是当初的大汉了!”周阳的声音有些高:“高祖之时,天下贫弱,无力举兵不得已而派陆贾入南越,说服赵伤。数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大汉。实力大增,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朽不可食。若大汉立定一心。大军一到,百越必然降伏!”

“好!说得好!”景帝笑了,周阳这三大便利,绝对是独到之见:“周阳,没看出,你对百越还真下了一

“皇上,其实这都是朱买臣帮的忙。他对百越很熟,臣与他多日相处,要对车越不熟也不行呀!”周阳很老实,没有居功的打算。

“嗯!”景帝对周阳此言很是赞赏:“这个,朱买臣,别看他是楼夫出身,还真是个能人!有了他,真能省很多事。你打算如何用兵?”

“皇上,臣以为,先平定南越,再收闽越!”周阳开始陈述自己的方略了:“南越之地,是老秦卢与中原之民聚居最多之处,也最易平定。臣之所以决定先平南越,是在于。南越最易平定,一旦平定了,对闽越就好办多了。到那时,将士们已经熟悉了百越,打起来自然是的心应手。”

“想法很不错!先找最容易的练难的,好方略!”景帝很是赞赏,却是话锋一转道:“可是。联要给你变变方略,你要先平闽越,再来平南越!”

“皇上,为何呀?”景帝是个精明人。不会看不出周阳方略的好处。可以降低很多伤亡。景帝如此说,必是有其原委。

“周阳,你知道赵伦这个人吗?”景帝问道。

“这些天,臣对百越之事下了番功夫,对赵诧有些了解。”周阳点头道:“他是始皇的侍卫,十九岁时,给始皇亲自命为侍卫。此人精明强千,三十余岁,就给始皇付予重任,镇守岭南。他用兵有一套。在吕太后之时,他曾打败大汉,打到长沙来了。”

“没错,的确是这样。”

景帝笑着点头道:“赵坨是个人物,始皇才把他放到岭南去!至于他打败大汉,袭扰长沙一事,那是吕后倒行逆施,以为赵诧不过是一偏安之人,不足为惧。先是把赵伦的亲戚朋友给治罪下狱,还把赵伤的祖坟给挖了,这激怒了赵诧,他才起兵与大汉为敌,袭扰长沙之后,他更是称帝了。先帝之时,开释了赵俏的亲朋,重修了他的祖坟,这才有袁盎入南越,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赵化去帝号,重新归附大汉一事。”

微一停顿道:“其实,你所知道的赵化,并不是真正的赵儒。他并无称帝之心,更无独占南越之意。他那是遵守始皇遗诏,为华夏镇守岭南。”

“始皇遗诏?”周阳的眼睛瞪大了,很是惊奇。

“走,去天禄阁,你一看便知。”景帝站起身,快步而出。

周阳快步跟上去。

景帝边走边道:“赵儒忠心始皇,罕有人及。若他有称帝之心,何必等到吕后之时,秦末大乱,中原混战,他手握五十万秦军,若是他率领五十万秦军。杀回中原,天下大势,未可知矣!”

秦末战乱,秦朝的精锐大军却没在中原,这才有秦朝覆灭之事。那时的赵儒,塞断了岭南通道,把岭南与中原隔离开来,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赵伤若有称帝之心,当时他率领五十万精锐秦军杀回来,刘邦、项羽之辈,还真是难以抵挡。要知道。那可是追随秦始皇平定天下的精锐之师,他们有着良好的练。精良的装备,丰富的战场经验。一旦出现在中原战场,足以横扫所谓的“义师”

对这说法,周阳并不意外。可是,这话是从景帝嘴里说出来的,周阳要不惊讶都不行。

景帝是汉朝的皇帝,是刘邦的后人。他自然是要维护刘邦,他应该说即使赵伦率领五十万秦军杀回中原,以高祖之雄风,区区五十万秦军何足道哉?

可是,景帝说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话,要周阳不惊奇都不行。

“呵呵!”景帝把周阳的惊奇样线看在眼里,笑道:“周阳,你不是很惊奇,联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皇上,臣是有这想法。”周阳没打算瞒他。“联当年听到这说法,也是很惊奇。”景帝的话让周阳更加摸不着头脑,只听景帝道:“那是高祖的说法!”

“啊!”刘邦自己这样说,周阳更奇了。

“这没什么好讳言的。”景帝笑道:“高祖性豁如,虽是得了天下。做了皇上,性情未改。立国之初,高祖一直很奇怪,赵儒怎么会塞断五岭通道,而不是率领五十万秦军杀回中原。直到萧何找到始皇的遗诏。这才一切了然。”

“皇上,始皇的遗诏写的什么?”周阳的眼珠瞪大了。

秦始皇的遗诏,竟然使得天下形势大变,周阳要不奇都不行。

“你自个看!”景帝并没有回答,而是一甩袍袖,进了天禄阁。

天禄阁是保存汉朝秘档所在处,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国家档案馆”

里面有很多人奔走,在清理竹简。绢帛小心翼翼的,非卓认真。

景帝熟门熟路,来到天禄阁最面的一间屋,站到一个橱柜前,道:“打开!”

这里的人应一声,打了开来。景帝上前一步,从里面取出一个精致的铜管,抽出一束绢帛,递给周阳道:“这就是始皇的遗诏!”

周阳特别急切,接到手里,展开一瞧。手一颤,绢帛差点掉在地上。

“这这这”周阳的舌头突然变大了。

第五十四章 始皇伟哉

“呵呵!景帝饮有兴致的打量着周阳,笑道!“很惊祝,凯尹。联第一次见到始皇遗诏,比你还惊讶。联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被读书人骂为暴君的始皇,竟然宏阔深谋如斯!若不是他这一道诏旨,赵亿率五十万秦军杀回中原,天下大事未可知矣!”

“若无此诏,天下大事虽未可知。可是百越必失!”周阳给景帝的话惊醒过来。

“是呀!前朝经营百越时间不长,根基未稳。若赵俏率领五十大军北返,百越必然成为境外之地,若要再次进军,很难很难!”景帝重重点头,很是赞成周阳这一判断。

“皇上,始皇为何要下如此诏旨?”周阳想不明白了,以秦始皇之圣明,竟然下了这样一道旨意。

赵伤执行了这旨意,岭南保住了,却是秦朝亡了。若是不执行这道旨意,秦朝不一定会亡,岭南却会失去。

两种取舍,让人难以抉择,按理说,秦始皇应该选择保住大秦王朝才是。可是。秦始皇竟然选择了保住岭南。

以周阳如今对秦始皇的了解。秦始皇宏阔深谋,远非读书人嘴里的暴君,可是,作为秦朝的皇帝。断不会无缘无故的下这样的旨意。

只要保住了秦朝,就有机会卷土重来,即使丢了岭南,还可以再次起兵南下。秦始皇竟然选择保住岭南。这让人费解。其原委何在呢?

“这事。有很多风言风语。可是,都不足信,真正的原委只有赵亿才清楚。高祖遣陆贾,先帝遣袁盎。都曾面询过赵儒,赵儒一直没有说。若有机会,你可以问赵俏。”景帝摇摇头。

“这道遗诏,是萧何从前朝图书中找到的。”景帝微一停顿,接着道:“高祖入咸阳,诸将争夺金帛子女,贪图享乐,独有萧何入秦宫。取秦之府库图书,后来一查。竟然发现了始皇的遗诏。”

刘邦好色贪杯,一入咸阳,就住进了秦宫,日日饮宴,醉卧美人膝。忘乎所以。上粱不正,下梁歪。诸将卑有不仿效他的,争夸金玉珠宝,享受美丽的妇人。唯有萧何,不为所动,把秦朝的府库图书取走。这使得刘邦很快就掌握了天下大势,为大汉帝国的创立,起了莫大的作用。

望着绢帛上的字迹,虽只六字,却是字字如龙,苍劲有力,还有一股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威压。虽未见过秦始皇其人,光看这六个字。周阳就生出一种为其生,为其死的感觉。

紧接着,周阳又是感慨,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扫灭六国,统一中国。不是幸致,而是必然,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才华与魅力。别的不说,就这六个字,就让人生出不敢仰视之感。正是因为秦始皇有着这些人所难及的过人之处,赵诧忠心无二,忠实的执行他的诏旨,保住岭南,也就不足怪了。

“始皇伟哉!”周阳不由自主,慨然的叹!

“始皇伟哉!说得好!”景帝竟然大是赞同周阳的赞叹:“周阳,你可知子房见了这遗诏,是怎么说的?”

“皇上,臣不知。”周阳哪里知道这些秘辛。

“子房见了此诏,如你一般慨然而叹:若良早见此诏,断不会有博浪锥!”景帝复述张良的话。

“啊!”周阳大是意外,张良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语。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说起来,和韩国公子韩非还沾亲带故的。秦始皇灭了韩国之后。张良很年青,还没有认识到统一的重要性,心怀不满。一心报秦,他弟弟张胜死了,张良没有埋葬,而是散尽家财,结交天下猛士。

几经周折,最后来到了高丽,见到了高丽王,得到一个力气极大的力士。这力士能使一百二十斤重的巨锥,张良趁着秦始皇出巡时,埋伏在博浪沙,要力士对着秦始皇坐的御辇投掷巨锥。

一锥下去,没有砸中秦始皇的御辇。砸中了副车,秦始皇逃过一劫。这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危险的两次遇刺了。第一次是荆柯的图穷匕现,第二次就是张良的博浪锥了。

这两件事,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

因为这件事,张良给秦朝追杀。无处可躲,就躲到下坯。张良在下坯干了两件事,对后来的影响非常大。一件是拾履而获黄石公的赞赏。授他太公兵法,张良精研之后。成了汉初三杰之一,被人赞为“帝师”

另一件事,就是张良结识了项伯。两人的交情极好。当时,这只是一件不足道的小事,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大。项羽摆鸿门宴,项伯念在与张良交情不错的份上。跑去找张良。要张良跟他一起跑结果是张良把项羽的意图给套问出来了。

了解了项羽的意图,刘邦赴鸿门宴。才能逃归。当然,席间项伯也说了不少好话。

“博浪锥”是张良一生的得意之作。倍受后人赞扬。张良竟然自己说,若是早日得见此诏,不会做此事,任谁都会惊讶,周阳亦不例外。

周阳把遗诏束好,塞回铜管,景帝放回去,要人锁上了,这才带着周阳,回到养心殿。

两人对面跪坐下来,景帝笑道:“正是因为赵儒奉始皇之诏而守南越之土,大汉这么多年来,才没有动南越,要不然,”凡入汉再贫弱,要收区区南越“何足道哉!”南越之地虽广,却是人口太少。实力远远不如汉朝。汉朝虽然给匈奴压着打,要收百越,只要决心一战,不是问题。

“有赵伦在,大汉可以暂不动南越。可是,赵儒年岁已高,快近百的人了,时间不多了。他若一去,后事难料。尤其是吕嘉。心怀不臣之心,有夺南越的野心,是以。大汉要收南越,得趁早。”景卑开始剖析起来:“如今,北方暂时无事。你大军一练成,便可收了百越。联之所以要你先收闽越,后收南越,就在于收了闽越之后,南越不会独存,很可能不战而下”。

若能不用刀兵而收南越之地,景帝的打算是正确的。有赵儒在。不动刀兵而收南越,很可能实现。

“皇上圣明,臣虑不及此!”周阳很是赞成景帝的打算。

“不是你想不到,是你不了解情形景帝深知周阳之能,若他了解那些秘辛的话。自然会想到这点:“你打算何时用兵?”

“皇上,岭南之地,气候炎热。痒厉横行,不宜炎夏用兵。臣是想。等到深秋,甚至冬季再用兵。”周阳剖析起来。

痒厉就是瘁气,岭南之地特别多,让秦军将士吃足了苦头。天气越热,瘴气越厉害,周阳避开炎夏时节。把用兵之期选在深秋冬季,这时节,正是瘴气影响最小的时候。明智之举。

岭南之地,冬季温暖,不是那么寒冷。冬季用兵,也不是问题。现在的广州,到了冬天,一件毛衣就可以过冬了。虽然汉朝的气温比现在低,仍有不少便利。

“时机选得不错!”对用兵之期,景帝深表赞同:“既然你已经选定了兵期,联就给周亚夫下旨。要他在长沙调积粮草,拨集船只,好通过灵渠运送补给。”

“皇上,臣以为,这次南征。虽然百越不是大汉的对手,可是。毙,凭臣所练的军队,要建此功,困难也不若是能调集会稽之兵参战。胜算会大很多。”周阳对所练之兵很有信心,却不自大。毕竟百越有那么大,以秦始皇的雄材伟略。也是出动了五十万大军方才完成。

如今的形势,比起秦始皇时期要容易得多,也不是三万之众能完成的。会稽之兵靠近闽越,他们熟悉山地丛林作战,这正是周阳所练之兵所短,若有会稽之兵助战,把握更大。

“为了收百越,从先帝之时。就在长沙练了一支军,他们和会稽之兵一样,善于山地丛林作战,一并调给你。”景帝笑着点头。

这是大好事,周阳自然不会推辞。

收百之事,就这样定下了。

如今还有两事要做,一是战前的准备,二是三万新军的练成。这三万新军,将来会扩大,让他们积累战场经验是非常必要的。虽然百越之地的气侯地形与大漠很不相同,但战场搏杀却是一样。

大漠广阔无根,便于大军纵横驰骋;岭南之地,地形复杂,不便大军机动,这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周阳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普通兵士来说,他们只需要在面对敌人时,狠狠搏杀便可。是以,在百越练兵,一样有不小的收获。

景帝把周亚夫传来,再把朱买臣叫来,四人聚在一起,商议起了对百越用兵一事。周亚夫和朱买臣对周阳选定的兵期极是赞同,没有

议。调集会稽和长沙之兵参战,二人也没有异议,这两支军就是为收百越而练的,他们善长山地丛林战,有他们相助,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四人商议得最多的就是用兵的细节,以及要注意的事情。朱买臣对百越极熟,就象一本百越活地图。哪里道路方便,哪里不便进军,哪里适合作战场,他是了若指掌,一一道来。景帝周阳周亚夫三人对百越更加了解。

一通商议之后,收百越的作战计划都给拟好了,只等周阳出动。

次日,周阳别过南宫公主。和朱买臣一道,直奔陈仓。

默默默

睢阳,梁王府。

梁王高踞宝座,正与郭解师徒。公孙诡、羊胜等人宴饮。

韩安国、枚乘、庄忌、司马相如四人因与粱王屡次意见相佐,梁王已经不再邀请他们前来陪饮。

“大王,你何时而决?”郭解带着几分醉意,望着梁王。

“郭大侠,此事再等等,再等等。”梁王浓眉一拧道:“刺杀周阳这事,干系极大,孤得好好思量。”

“大王,你可是思量了一月有余。”第五齐翻着醉眼。

如此说话,很是无礼,可是,粱王一点计较之心也没有:“如此大事,思量一月何足奇。”

“大王,你今儿不给个准信。郭某就告辞了。”郭解放下黄金酒杯。站起身,双手一抱拳:“大王盛情,郭某感激不尽,可是,大王做事优柔寡断,非成大事之主,郭某告辞了”。

这话太直白,要是换个。人,梁王一点会弄死他。可是,这话是郭解说的,梁王不仅不能怪罪他,还要陪着笑脸:“郭大侠,你再宽限几日。让孤再好好思量思量。”

“有什么好思量的,要杀便杀,不杀便是不杀。”郭解很是不屑:“大王,你可”为人才。能为大王所用的才是人才,不能为大王所用的凡才比再大。也不是人才。周阳这种人,不能为大王所用。不如杀了的好!”

“能为孤所用的才是人才?”梁王细品起来,一双明亮的眼睛转动,越来越亮,仿佛九天之上的骄阳一般。

“依郭某之见,连周亚夫一起杀了,省得给大王添乱。”郭解更进一步。

若是把周亚夫和周阳父子全给杀了。他郭解一定会成为名满天下的刺客,比也不逊色。

“好!孤准了!此事就有劳郭大侠了!”梁王猛然间明白过来,郭解所言极是有理。周阳再会打仗。不为他所用,还是人才吗?不如杀了的好。

“大王,你终于想通了!”郭解大是欢喜,他终于有名垂后世的机会了,可以与战国时期那些著名的刺客专诸、要离、荆柯齐名了。

“来人,给部罪去信,就说孤允了。”粱王大是欢喜,浓眉一拧道:“不过,在做这事之前,还得做一件事。有劳郭大侠出手,为孤清除异己。”

只用了“异己”二字,没有点名,郭解也知道是指的哪些人,那就是韩安国、枚乘、庄忌、司马相如四人了。当然,四人在梁王府中的知交好友,也在清除之列。

若是不把他们给清除了,刺杀之事迟只会泄露,那么,他就会大祸

头。

这是必须的,郭解欣然应允:“不就几只猪狗,举手之劳罢了。

羊胜、公孙诡二人一直忌恨韩安国,一闻是言,大是欢喜,忙着赞颂粱王英明。

“大王!”就在这时,韩安国急匆匆的冲进来,准备向梁王禀报大事。

“来得正好!”郭解嘴角掠过一抹冷酷的笑容,楚乔仗剑而起,对着韩安国就是一剑刺了过去。

剑出如风,剑势凌厉无俦,不愧是江湖大侠弟子。

韩安国久历战阵,身手也是不错,虽是事起突然,仍是临危不惧。一晃身形,闪了开去。他是明悟之人,念头一转,便知其意,喝道:“住手!我有要事禀报大王!”

楚乔根本就不理睬,运剑如风。直朝韩安国身上招呼。韩安国只得拔剑相迎,一边打,一边道:“大王。欲图大事,正其时矣!皇上废了皇后之后,又把大行令和南皮侯给杀了。窦婴的太傅已经罢免,太子孤立,废太子正其时,大王何不助皇上一臂之力!”

“你说什么?皇上杀了栗青那头蠢猪?”梁王惊讶不置:“住手,住手,快住手!”

楚乔万分不愿,可是,梁王已经开口了,只得停手。他心有不甘。握剑在手,虎视韩安国,只要有机会,就给韩安国一下狠的。

韩安国喘口粗气,瞪了一眼楚乔:“大王,皇上不仅杀了栗青。太后还把栗娘娘打入了冷宫,夺了她的美人之位。太子宫中无依,外无大臣相助,已经孤立无援了,其废只是早晚间事,大王何必在此时节外生枝呢?”

“皇上这是要废太子啊!”只要不是猪头,都能明白景帝的意图了。梁王精明人,一眼便看穿了,搓着手,笑道:“这一天,孤可是等了数年啊!数年啊!”

“废了太子,大王未必有机会。若不废太子,大王一定无份,大王。何不助皇上一臂之力呢?”韩安国献计。

“对对对!”梁王对这话深表赞成:“来人,给那些拿了孤好处的大臣们传讯。要他们行动。别只顾着拿孤的好处。他们也该做事了!”

“诺!”羊胜公孙诡应一声。自去办理。

“来人,把韩安国打入监牢。没有孤的旨意,不许任何人与他说话。”粱王脸一沉。

“大王,臣何罪?”韩安国虽给梁王冷落,仍是忠心耿耿,却未想到祸从天降,竟然给打入大牢。

梁王脸上一红,一挥手,叫人把韩安国押了下去。韩安国忠心耿耿。急着前来禀报大事,梁王却要置他于死地,梁王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无法回答韩安国的质问。

“大王,为何不下手?”郭解很是不满。

“郭大侠,此事波澜乍起,若是现在杀了韩安国,会引起朝廷的关注,还是先缓缓。

孤如今要处理大事,不能节外生枝。”梁王眼睛特别明亮,很是轻松。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等着废太子的日子。却是一直没有等到现在,终于等到了,他特别欢喜。

正如韩安国所说,废了太子。梁王未必能成大事。可是,若不废太子,梁王一定没份。粱王的势力在他的授意下,全面出动了。

默炽

淮南,淮南王府。

淮南王刘安与准南八公在座。正在商议大事。

“大王,此是天授之机,我们也该动了。”李尚急吼吼的道。

“是呀,大王!”淮南八公的其他六人忙着附和,独有雷被闭口不言。

“不!”刘安笑道:“此事。梁王会第一个跳出来,就让他去跳吧。我们看着便是。孤接着撰《鸿烈》。”

《鸿烈》,就是流传于世的《淮南子》。

第五十五章 新军之威

司阳和朱买臣。带着几个乓山道进入辽谷嘿洲洞,自有兵士把守,可是,见到周大帅,自然是放行了。

“大帅,我们这是要去哪里?”朱买臣一脸的讶然之色,打量着大山,很是惊讶。他说什么也不会相信,周阳竟是要把他往大山里带。

“还能去哪里,当然是练兵的地方了。”周阳把他那副惊讶样儿看在眼里,想起自己当初来到这里时,如他一般惊讶,不由愕莞尔。

“练兵的地方?大帅,你是在山里练兵?”朱买臣明知周阳不会乱说,仍是有些难以置信,不住四下里打量,想找到在何处练兵。

“不是在上面,是在下面,在山谷中。”周阳朝山谷一指。

“在下面?”朱买臣绝对想不到的事儿,浓眉一拧道:“这山谷不大。能容下三万大军?”

“别看外面里面别有洞天。”周阳给他解释道:“此谷为商鞍发现。前朝的大军就是在这里练的。正是从这里,前朝大军杀向河西,杀向山东。最后扫灭六国,一统华夏。”

“孝公的碑在吗?”朱买臣的眼睛猛的瞪大了,声调有些高。

“你知道苍龙碑?”周阳很是意外。这事很机密,周阳当初都不知道。

“对,就是苍龙碑!”朱买臣笑道:“此事,一个异人曾经告诉过我。要不然。我哪里知道这等秘事。”

“谁告诉你的?”周阳有些震惊。连这种秘事都知道的人,不简单啊。

“一位世外高人,我与他只有一面之缘,却是不知其姓名。”朱买臣甚是感激道:“若无这位前辈勉励。岂有今日朱买臣?朱买臣不过是山中一楼夫罢了。”

“此人容貌如何?”周阳与朱买臣相处这么长时日,对他的才干很是欣赏。能得他如此看重之人,岂是等闲之辈?

“身材瘦削,个头不算太高”朱买臣开始描述此人的相貌。

“身材瘦削,个头不高,难道是他?”周阳想到那个匆匆一面的相士,不由得心头一跳。这个相士与周阳虽只一面之缘,周阳却是忘不掉,总觉得这个相士不简单,事后也去找过,却是找不到。

“一派仙风道骨,让人一见便生仰慕之心。”朱买臣最后道。

“那人不乏猬琐之气,何来仙风道骨之说,不是他了。”周阳没有见过那相士不凡的一面,立时否决了。

两人说话间,已经下到山谷。一入山谷,朱买臣更加惊讶了。四下里一打量,赞道:“商鞍好眼光呀!竟是选在这等隐秘所在练兵,怪不得当年秦国新军无人知,直到河西之战,大败魏武卒,方才为世人所知。”

紧接着,朱买臣就是慨叹道:“想那孙脑,也是不世奇才,在齐国多年,齐王对他极是信任,却是没有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之师,马陵之战只能用计,把庞消诱入地形复杂的马陵道,乱箭射杀。却不能象商鞍那般,打造出前朝那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悍之师!”

“误也!误也!”朱买臣连道两个误也。摇着脑袋,这才点评道:“世人皆言商鞍行霸术,过于狠辣,却不知,战国大乱之世,不行猛药。怎么求治?怎能求安?若无商鞍变法,若无商鞍练兵,岂有今日之大一统之局面?读书人只会摇唇鼓舌,却不谙时势,误也!误也!”

对这话,周阳举双手双脚赞成,不住点头。“想那商鞍,有经天伟地之才。一举而扭转华夏乾坤,本该为人赞誉。却给世人谩骂诋毁,惜也!惜也!”朱买臣对商鞍竟然不惜赞誉之词:“前朝虽亡,其悍风仍存!前朝大军,悍风巍巍,足以流传千古!”

在当时,秦朝虽不如后世这般。给骂得一无是处,却也是骂声一片。那些读书人,除了极少数外。一提起秦朝,就是骂不绝口。象朱买臣这般,武赞秦朝的读书人不多。称得上异类了。

朱买臣这话,堪称金石之言。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秦朝的悍风,秦始皇麾下的无敌大军创造的传奇,依然激励着中华儿女!

秦朝虽亡,悍风犹存!秦军虽亡,雄风依在!

“说得好!说得好!”周阳深表赞成,马鞭朝前一指道:“前面就是苍龙碑!”

“苍龙碑?”朱买臣脸上闪过一丝惊喜,笑道:“我得好好瞻仰!”也不等周阳说话,一拍马背,径直冲了过去。

周阳打马跟上。来到将台前。朱买臣飞身下马,冲将台深深一躬。这才拾级而上。来到两块碑前。先是冲景帝所立的石碑见礼,然后才打量起苍龙碑,叹道:“传闻此碑成时,雷鸣电闪,苍龙现身,朱买臣还以为是虚言。今日一见。果是不假呀。碑上有苍龙般的威压!此必是孝公精气所化!”

有才气的人就是与众不同,不牵强附会,另有独到见解,周阳打从心里赞成这话。

瞻仰了一阵,朱买臣这才和周阳朝山谷中行去。

没走多远,就见一队人疾驰而来。正是李广、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他们得报,前来迎接。

“大帅,你到哪里享福去了?竟然扔下兄弟们不管了!”李广的快嘴和他射出的箭一般有名,远远就埋怨起来了。

周阳是皇命在身,不能回陈哪里是享福说享福,那就是与南宫公垂私会我。享受伊人温柔之福。

“飞将军,就你这张嘴,跟你的箭一般快捷,就不知道管住?”周阳调侃起来。

“呵呵!”李广不以为意,一双明亮的虎目在朱买臣身上一扫。笑道:“大帅,你在哪里找了个楼夫?哟,外面什么世道?椎夫穿官服。大汉的官也太不值钱了!”

他的言词已经够刻薄了,兀自嫌不够,一颗硕大的头颅不住摇来晃去。以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