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质子为皇-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谢远早就提前一步,从床榻上跳了下去,站在了床榻边上,微微笑着,很是温柔的看着他。
殷守:“……”所以,这是还没有消气?
他忍不住格外哀怨的回望谢远。
谢远只继续温柔的笑,道:“想不到阿守如今都这般大了,竟还会……”他低头看了一眼被弄湿的床榻,慢悠悠的叹息道,“果真是我从前没有教好你。罢罢罢,既如此,阿守之后,还是一个人睡好了。免得再次夜里睡得太沉,忘记起夜,将这床榻弄湿了,让为兄也跟着受连累。”
谢远看着殷守还要说话,他一扬手,断然道:“如此,此事就这般定下。”
而后转身就走。
殷守:“……”甚么叫做睁着眼说瞎话,他算是看明白了。
可惜看明白归看明白了,殷守心里却是丝毫不敢怨念,更不敢跟谢远吵——那一日的事情,他还记忆犹新。他想,他的阿远向来过目不忘,必然也是对此记忆犹新的。
既然如此,那他的阿远心中还在恼羞成怒……那也是极其正常的了。
毕竟他的阿远悉心准备了一场真正的洞房,还苦苦等了他一个下午。
结果……
跟着阿远进洞房的,是他千辛万苦寻来的替身……
殷守将这件事情又翻过来覆过去的想了一遍,觉得,他的阿远,果然是应该生气的。
而他自己……也果然是应该被阿远折腾的。
自己造的孽,跪着也要走完。
殷守不知为何突然想起阿远从前某一次说过的话,心下觉得,这句话对他来说,好像极其的适用。
只是,他并不怕等,但他的阿远这般的生气,他到底要等多久,才能等回来他的阿远的原谅……和洞房呢?
殷守愁容满面的起了床,坐在根本不与他说话的谢远面前,一起用了膳,就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跳墙回殷王府,处理事务了。
谢远瞧了他的背影一眼,在殷守警觉的要转头的那一刹那,又立刻低下了头。
小狼崽子,必须调教!
当然,除了调教小狼崽子之外,谢远在离开长安之前,还有诸多事情需要处理,比如,敬王所谓的婚事。
谢远没有将那个婚事当成一回事,可是不知乐婉长公主心中是如何想的,竟是接连给谢远送了不合适的礼来,并且还上门跟谢远几番暗示——言语之间,仿佛当真将谢远当成了她的女婿一般。
谢远虽然和谢含英已经说好了这件事,但是,谢含英能帮他挡住那些开口提亲的人,却挡不住乐婉长公主这等,并不和谢含英提这件事,也不和谢远摊开了说这件事,只默默地想要把这件亲事当做是真的,当做数年前,敬王和乐婉长公主当真已经定下了这门亲事一般,当做谢远和叶闻笛,原本就是未婚夫妻似的。
谢含英闻得此事,原本要代谢远出头,却被谢远拦了下来。
这样的事情,谢远并不是不能处理,便不必先让谢含英做这个恶人了。
正好今日也巧,谢远让人观察了几日,终于等到今日里,敬王去了公主府。
谢远便也换好了衣衫,往公主府去。
乐婉长公主和驸马心中,原本是一心想要让小女儿嫁给敬王最看重的儿子谢瑾然的。
奈何敬王拖了几年,到了最后,也只肯将谢远给二人做女婿。
乐婉长公主心中原本还有些不忿,待得先帝将谢远封做藩王时,她心中的那一丝不忿,才终于按捺了下来。
——无论如何,谢远是被先帝册封的藩王,将来,无论敬王认不认谢远这个儿子,至少,谢远的藩王之位,敬王也好,谢含英也罢,只要谢远无大错,二人却是都不好说废就废的。
乐婉长公主于是就和驸马商议,同意了这件事情——毕竟,叶闻笛年纪大了,待为圣人守孝一年后,更是足足有十八岁。而敬王……明显是不舍得将谢瑾然给他们家小女儿。
既是如此,那他们就挑一个更合适的人选好了。
谢远虽生在山野之中,且还颇为不受敬王喜爱。但是,谁让先帝眼明心亮,将谢远封做了有实权的藩王呢?
既封了藩王,那么,敬王将来想要翻身,必然是需要依靠谢远。
而依靠谢远,便也意味着敬王需要依靠昭王妃的娘家,乐婉长公主和驸马。而由此,他们夫妇二人,便可以借此得到更大的利益。甚至,若是他们许诺谢远,将来帮扶谢远上位,或许,还可以从谢远那里得到更多。
夫妇二人皆是聪慧之人,想通此计之后,便都默认了这桩婚事。
——即便他们之前什么都没有说过,即便他们从前还将谢远看做一个迟早要被废弃的弃子,即便那桩婚事,基本算是在先帝的孝期之内定下的,可是,那又如何呢?利益在前,他们自然是不能放弃的。
夫妇二人商议毕,这一日便见敬王登门。
敬王来的缘由也简单,他要回藩地了,现在来公主府,也是为了和姐姐姐夫联络一下感情,请留在长安的二人在他走后,将消息继续持续不断的送去北地,在他需要的时候帮他和长安城的朝臣进行联系……
虽然敬王还有其他的途径可以获取消息,但是,乐婉长公主毕竟是公主,可以自由出入宫廷,也可以经常开些赏花宴,和其他朝廷命妇沟通消息,驸马亦是世家出身,且他还是乐婉长公主的亲弟弟,敬王自然不会放着这样好的消息渠道不去用。
姐弟二人一番见面,自然是处处都好。
叶闻笛也被敬王请乐婉长公主唤了出来,悉心叮嘱了几句。
“闻笛将来嫁进了昭王府,切记要劝着阿远,让他常读孝敬,知孝之本义,切勿因眼前些许蝇头小利,而忘了自己究竟是何人所生,忘了这世上,真心会为他打算的,只有他的亲生父母而已。”
敬王一番话,说的颇为语重心长。
叶闻笛原本正低着头,面上含羞,听得这一句,蓦地抬头,看向敬王。
一双明亮清澈的眸子里,满是惊讶。
敬王也是被看得一愣,转头看向自己的阿姐。
乐婉长公主恼道:“闻笛,你阿舅嘱咐你的话,还不全都记下?”
叶闻笛却并非是任人摆布的性子。
之前乐婉长公主和驸马坚持要将她嫁给谢瑾然,叶闻笛心中不愿,便硬是被父母关在房中,一关就是几年时间。也就是今日,乐婉长公主和驸马因利益问题,打算将她嫁给谢远了,她才真正被放了出来。
性子如此倔强之人,又如何会任由旁人说甚么,她便听甚么呢?
闻言却是直直看向敬王:“阿舅,您不是一直不喜欢阿远么?既不喜欢他,为甚还要逼迫他做他不喜欢的事情?您的志向,您的野心,闻笛是晚辈,不好置评。但是,阿远何错之有?他已经被先帝给狠狠算计过了,将他放在了一个只能做几十年的藩王之位上。将来一旦他死了,自己的孩子尚且不能继承王位,不知何去何从。而阿远自己,也必须留守藩地,北要抵御突厥,东要防着扶桑与高丽,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尽快征兵,训练人才,在将来圣人需要时,亲自带兵,为圣人而战!”
叶闻笛一袭黛色衣裙,站在厅堂之上,锋芒不让的看向敬王、乐婉长公主和驸马,继续道:“若你们是为了让我去给你们做细作,令阿远做那等小人才做的事情,让他变成真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伪君子……”她忽然将发髻上的簪子当众掷下,“那么这等因算计才有的亲事,我叶闻笛,不要也罢!”
说罢,叶闻笛转身便往外跑去。
她是喜欢着谢远的。
即便是四载未见,可是,喜欢便是喜欢,她的心意,从未改变。
甚至,在之前,她还可以勉强欺骗自己,纵然阿舅与阿娘阿爹有些小心思,可是,那都是他们的心思,不是她自己的心思,不是么?只要她嫁到了昭地,嫁给了谢远,能够和阿远和和美美,为他生下几个健康聪慧的儿子,支持阿远的一切决定,让阿远只需要一心忙正事,如此,时间久了,许是阿娘他们,也就将那些心思都按捺了下来。
毕竟,如今的圣人是先帝一手教出来的,且现下已经一十有九,手段威望和正统之名都不缺少,还有阿远和他互为知己,叶闻笛自然是不愿意让自家误入歧途。
更不愿意,被自己的家人,用婚事去陷害和算计谢远。
乐婉长公主一张脸都铁青,敬王也拍案而起,怒道:“阿姐!你竟是这样教孩子的么?”
驸马要在从中相劝,就听乐婉长公主也恼了:“这难道要怪我?若非是你与马氏迟迟拖着她与瑾然的婚事,让她心中生了旁的心思,我那样好好的女儿,又岂会变成如此?你可知晓,我的闻笛,今年已经十七了!寻常小娘子,哪个不是十二三岁时便开始定亲,就因着你与马氏的故意拖延,害的我的闻笛变成如此,我尚且没有寻你的过错,你竟要来怪我?都倒是长姐如母,我当年护你良多,可是如今呢?阿弟,你竟也要对着我也开始发脾气了吗?”
敬王面色变了几变,终究是没有说出话来,只起身离席,往外快步走去。
驸马低声与乐婉长公主说了几句,夫妇二人这才也往外头走去。
待到三人都走了出去,才瞧见叶闻笛并没有离开这个待客的院子,只是在距离门口不远的地方,正在和一少年说话。
“亲事作罢,我不嫁了。”叶闻笛定定的看了谢远一会,转过脸道,“你莫要怪我阿爹阿娘,不是他们的错,是我又喜欢了旁人,不喜欢你了,才要悔婚。这段亲事,就此作罢!你的亲事……以后,就由圣人做主!”
说罢,叶闻笛却也不管谢远心中如何做想,提起裙子,转身就跑。
谢远怔了怔。
他想,他大概没有看错,叶闻笛跑过他身边的时候,脸上,的确是带着泪珠的。
不过,他也只怔了片刻而已,便转头对敬王和乐婉长公主一礼,微微笑道:“我原本也是要来说那桩糊里糊涂的亲事的。毕竟我现下还在孝期。孝期如何能定亲?若是二位当真执意如此,我却也只好去朝堂之上,向圣人请罪了。”顿了顿,又道,“既闻笛表姐否了这件事,那么,此事,便就此作罢好了。”
说罢,规矩的一礼,随即,转身就告辞了。
敬王也好,乐婉长公主和驸马也罢,三人面上都极其的难看。
好不容易定下的计划,竟是被叶闻笛一句话,就直接否了这件事!何其荒唐?
然而事情就是这般的荒唐。
就算叶闻笛不将这桩婚事作罢,谢远今日来这一趟,为的也是此事。
乐婉长公主甚至跑去宫中哭诉了一场,却仍旧无果。高氏再糊涂,却也知晓不能让敬王与谢远太过亲近。
元朔十一年,十二月十三,七位藩王,一齐离开长安城。
新帝端坐宫中,没有去送任何一人。
只是这一路之上,那位殷王,却只是个替身。
而真正的殷王,正装作护卫,一路紧紧跟在了昭王身边,就像一只极其护食的小狼崽——谁也不能抢他嘴边的这块最最最好的骨头!
第67章 野心
殷守弄了替身来,其目的就是想要和谢远一起去昭地。
现在七位藩王都要走了,殷守当然是让替身代替他去了殷地,而他自己,则是跟着他的心上人,一路去往昭地。
昭地虽说是昭地,其实也就只有三个州,云州,琼州,锦州而已。
而这三个州里,只有琼州还算富裕,距离长安也不算太远。
一行人因带着诸多行礼,便装了三百多辆牛车,又有谢含英给谢远的一千精卫,三百匹上好的马匹,还有身为姐夫的安阳王赵容送的一千匹煽过的好马,谢远这一路,就走得格外缓慢。
等走到琼州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路上过完了年。
而这个时候,谢含英也已经在正月初一正式宣布改元,年号为永和。
谢远身为臣子,带着诸人,在正月初一时,向着西面遥拜一次,便也就算是全了礼节。
一行人到了琼州的昭王府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初九。
何云墨已经将昭王府建好,并将各地想要来参加考试选官的人都安置在了琼州王府附近,等着昭王来了进行考试;刚刚招收来的兵士的名单,也都确定下来,只等着出了正月,将人都一一带来,安置在州府外面了。
谢远一见何云墨,心下便极其感激,待听到何云墨将诸事都安排妥当,远山书院的别院,还有他们的大师兄即将开的琼州书院,白家的白家药堂都也都开门在即,只等着春日里天气好,房屋再修缮修缮,便也就能成行……谢远心下,自然更觉喜悦。
“此番诸多事情,还是多亏了师兄。”谢远叹道,“若无师兄,只怕远这次,却是要费上诸多脑筋了。”
何云墨只笑:“没有我,圣人也会将那位孟三郎给你送来当帮手。”尔后又揶揄道,“只是师弟你不肯要他。”
谢远想到当初他和谢含英二人互相推拒,想要将孟三郎给彼此做帮手时的情形,也微微笑了起来,道:“我有师兄足矣。”
何云墨的本事,却是比孟三郎丝毫不差的。且何云墨还是他的师兄,谢远信任何云墨,自然也愿意让何云墨做他麾下的第一谋士,并给何云墨最大的尊重和信任。
既有了何云墨,孟三郎等,谢远自然不肯要了。
果然,何云墨听到谢远这一句,心下果然既满意又高兴,又和谢远说起三州诸事。
“招兵一事,果然如师弟所猜测的,咱们头一次招兵,只招了实数六万人而已。这六万人里,还有六千人是女子。”何云墨叹息一声。他本人极其聪明,虽不如何有决断之能,却能做谋臣。既是谋臣,心中自然知晓,以谢远如今的情形,自然是要先把兵权攥在手中,有了兵权,谢远才能在藩地真正施展开手脚。
可是,他们这次招兵,却根本没有招收到足够的人。
谢远微微皱眉,想了一会,就低声与何云墨道:“那……以师兄在这三州里的一段时间的经历来看,各家各户,姬妾奴仆数量如何?可是逾距了?还有周遭乞丐数量如何?僧尼道人数量几何?牢狱之中,又有多少年轻力壮却只能吃牢饭的人?流民孩童又有多少?”
何云墨何等聪明?一点就透,立刻道:“若是算上这些,倒的确能有法子将十万之数凑上。不但能凑上,还能有些多余……”说罢,他看了谢远一眼。
谢远也看了他一眼。
二人目光一触,随即分开。
谢远身为藩王,还是一个需要对付几个外族的藩王,名下的将士,自然是越多越好。
虽然名义上,谢远只能拥兵十万人。但是,名义也只是名义。昭地坐拥三州,琼州还算富饶,距离长安等地也算是比较近,因此也多有人在琼州往来。但是,再往里去,云州乃苦寒之地,北邻突厥,民风彪悍,粮食也是一年一熟,若是碰上了灾年,情形只有更艰难的。而锦州名字虽好听,从前却也穷的不能再穷,不过,现下有了谢远的晒盐之法,又有了圣人亲口承认,免昭地三年盐税之举,锦州临海,此次之后,却是能靠着盐开始发财。只是如此的话,那隔海相望的几个小国,却也更会对锦州虎视眈眈。
而谢远想要多招收来的兵,自然是要放在云州。
如今坐镇云州的,名义上是圣人的臣子,实际上却是谢远的亲舅舅——江白。
而江白无论如何,也绝对不会对谢远多弄来的兵士有任何的不满,更不会有戳穿的可能性。
因此,谢远要招兵,并尽可能多的招兵的事情,他虽未曾和何云墨明说,但二人心中,俱都明白了彼此的想法。
虽然这次招兵后,有些人能真正当兵,有些人不能,但那些不能的人,却也可以有自己的去处——军需还需要有人准备,打铁打武器,缝制各种衣裳战袍等等,当然也是需要有人去做。
谢远和何云墨,当然也愿意用这些人,一来令藩地安定下来,二来么,对于还在起步阶段的藩地,谢远当然也不介意多用一些廉价工。
二人又商量了一番诸事。
到了第二日,谢远便亲自上门拜访了要在云州建远山书院分院的孟家人,还有他的那位要回报乡里的大师兄,以及白家人,态度颇为诚恳,送礼也送到了人的心头好,昭王礼贤下士之名,一时间,又传出很远。
到得第二日,谢远就又去见了各地前来参加考试的文人和武人,俱都一视同仁,态度谦和。
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一晚,云州、锦州之地的各个州府官员也都赶了过来,新上任的昭王谢远,直接在琼州的城墙之上,宣布昭地赋税全部降两层,各种苛捐杂税,也会尽快令人审查,若有不妥之处,将会立刻剔除。另外昭王还会严抓官员和官员亲属的贪污犯罪仗势行凶之举,俱都不会放过。另外,还会在各州设置意见箱,若有百姓有各种建议和想法,或是想举报那些不法官员,都可以将其意见投递进去。若是举报信,其举报人若是写明了名字,可以受到藩王府的保护云云……
其余诸事不说,单单是赋税降低两层,且完全没有年限,这也就意味着,只要这位藩王在,那么,他们藩地的赋税,就会比旁的地方的人要少两层,这就足够藩地百姓欢呼雀跃了。
更何况今日还是元宵灯会,新藩王令人准备的各种节目都极其新奇,还另外安排了人维持秩序,抓各种人贩子和偷鸡摸狗之人等等,安排的极是妥当。
一夜过后,昭王的名声很快在藩地里传扬开来,诸多百姓都觉这位藩王如皎皎明月,颇有君子之风。且其温润如玉,待百姓如待亲人,各种举措都极其的恰当。
譬如之前昭王未到藩地时,就已经传信来的令人们不得溺死女婴,还对生儿及生女者进行奖赏,其中对生女者奖赏银钱还要更多一些,让很多女婴在这一年里头,都安稳的活了下来;譬如昭王征兵,无论男兵女兵,除却原本应有的赏钱外,另外还有奖赏,并令诸人有了几个月的时间待在家里,可以令一些男兵趁着这段时日,快些成亲生子,而极端穷苦的人家,也不一定非要将女儿卖掉,而是可以将女儿送去当兵,如此,以后女儿当兵的几年里头,每个月家里还能得到些补贴,将来女儿出嫁,官中也肯出嫁妆;再有如今的降低赋税之举,严抓贪污犯罪的官员和官员亲属等等……无论这位藩王将来是否能做到这些,但是,这位藩王今日能当着全城百姓的面说这些话,却也足够诸多百姓心中安定。
而那些原本就是为了一展抱负,造福百姓的文人武人,见状也只觉自己应是投靠了一位靠谱的藩王,心中便也打定了主意,在七日后的选官考试中,定要好好把握机会,拔得头筹,令昭王看中。
而这个时候,那些人心中如何做想,谢远却是来不及管了。
他正被殷守抓着手,一起走在热闹的街市上。
今日是元宵节,却也是古代的……情人节。
琼州虽然不如云州之地民风开放,却也相对来说,好上许多。不少大家的小娘子,都被兄长护着出门来了。
谢远接连打了好多声招呼,终于有些烦了,就被身边已经气呼呼的想要发作却又不敢发作的殷守拉到一旁,戴上了一个面具。
谢远根本来不及看清楚那个面具长什么样子,只能感觉到那是一个遮住了脸颊和鼻子的面具,倒是把嘴巴给露了出来。
他歪着头,看了殷守一眼,道:“你给我戴的,是甚么面具?”
却不料他这一歪头,就听得殷守呼吸都急促了起来,还低下头来,低声对着他道:“阿远……喜欢,很喜欢。”
谢远有些狐疑,一把将那只面具摘了下来,竟是一只很是丑陋的怪物一样的面具。
谢远:“……这么丑的面具,也能让你呼吸都变了?”他拿着那只面具翻来覆去的又看了好一会,着实想不通,为甚他一戴上这个面具,阿守就会有那种反应。
殷守只又把这只丑丑的面具给谢远戴上,自己也随意买了个丑八怪的面具戴上,拉着谢远,就一路往犄角旮旯里走去。
待已经无人来看他们了,殷守才拉着谢远,走到了一处胡同里面,将谢远压在墙上,低头,吻上和谢远的心一样温柔的双唇。
许是今夜月色太美,原本还在生气的谢远,竟也由得殷守吻他。
“阿远,喜欢。”殷守一面亲吻着谢远,一面低声含糊的开口,“无论阿远是好看还是丑,阿守都一样的喜欢。很喜欢。”
谢远的心,一下子就柔软了下来。
而殷守心中却是在想,要怎么样,才能和他的阿远一直一直的相知相守么?难道,真的只有像那个人说的,只有将他的阿远推到那个位置,然后,他们才能真正在一起一辈子么?
可是,皇帝不都是三宫六院,还要留下子嗣的么?
如果他的阿远做了皇帝,难道他要进宫去做皇后……还是说因着身份不够,只能做妃嫔?那怎么行?他是阿远一个人的,他的阿远,当然也只能是他一个人的!
殷守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可是很快的,他就继续沉浸在了和谢远的那个吻里。
——就算吃不到肉,能吃点肉沫,也是好的。对不对?
第68章 天灾
岁月如梭。
谢远在藩地忙的几乎脚不沾地。
这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他是新藩王,手下虽有三州的百姓,可是,这三州里,也只有琼州瞧着富裕些,现下因着晒盐之故,锦州也能富足些了,可是,又因着谢远将三州的赋税都降了两成,且严查了三州的苛捐杂税,将不少奇奇怪怪的譬如自家养两只母鸡种一棵果树都要交税这一种给修改了——改成一家之中养一定数量内的牲畜和果树桑树不交税,超过数量才需要交税等等,如此,才让百姓们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只是这样的话,谢远需要面对的,就是他身为藩王,收不上来太多的税,藩王的库房里就没有太多钱的情形。
好在他离开长安前,有了不少人送的银钱,尤其是容王谢容英送的那三万两的金子,谢远好歹也缓过了头一年的尴尬。
等到了一年后,谢远的熬糖法制造出来的别出心裁的各种糖,很快就在大庆朝的各个地方推广开来,众人都戏称这种新糖为“昭王糖”,无数人都被这种比从前的糖更甜美的滋味所吸引。
而有了这种新糖的谢远,也终于手头宽裕了起来,开始大刀阔斧的在昭地之内,做他想做的事情。
譬如特特弄出几个研究室里,让他们专门研究粮食增产,研究新的农具,研究军需,研究武器等等,譬如将考试选官定为昭地特色,因选官一事,各地千里迢迢赶来的文人武人,若是考试失败,昭地还会相应的补给对方一定的银钱,并会遣人将其安全送回故里,再譬如谢远有了银子,不但将自己的“十万”兵的武器装备打造的结实牢靠,还将守在边境的将士们的战袍也都换成了更新更结实的,另外又高价从各地买了许多好的种马来配种……
仅仅一年的时间里,谢远就做了相当多的事情,整个昭地也蓬勃的发展了起来。
何云墨果然是可用之人。
他本就是世家子,年幼时在世家受到了各种贵公子的熏陶,熟知世家行事规则;年少时则远去蜀地,拜得远山先生为师,待出师后,又在大庆朝的各处山川之间游历,不但博闻强识,更通透豁达,圆滑聪慧。虽因本性之故,做不得决策者,但是,作为谋士,他相当的出色。
而他辅佐的谢远,也是同样的出色。
两人还是当年相处的很是不错的师兄弟,因此,配合起来也是相当的默契。
又有昭地以考试的法子招揽来的许多人才相助,谢远在这一年里头,不但将整个昭地掌握在手中,还真正招收到了足够的兵——十二万男兵,两万女兵,且这些兵的年纪在十三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确足够谢远好好的用上一段时日了。
只是这一年的时间里,谢远几乎耗尽心思,将昭地整个的攥在手中,还招收了相当数量的兵,但是同样的,敬王、定王和显王,也同样将他们之前的野心,开始一一曝露出来。
尤其是与显王临近的藩王北川王,已经和显王正式联姻,将小女儿许给显王做继室,只等着三个月后的吉日,便将小女儿嫁去显王藩地。
显王本就是三王里面年纪最小的,如今原配故去,现在娶继室又特特定下了北川王的女儿,其中缘故,显而易见。
敬王、定王本就忍耐数年,倒也不在乎再等上那么几年,因此都默契的继续积攒力量,一面安插人手在显王藩地,令相对年轻的显王能尽早举起跟侄子抢皇位的旗子,一面则是积攒兵力和粮食,为将来的征战积蓄本钱。
其他两位藩王——安阳王赵容和殷王殷守,二人同样也在这样做着。
且不提殷守,安阳王赵容所在的藩地位置本就尴尬,又有老安阳王与定王之间的龌龊,二王之间几乎已经成仇。
赵容虽说没打算去直接帮老丈人打仗,但是,他却也是个聪明人,在云贵之地养了无数好马,且也在暗地里进行着高筑墙,广积粮的事情——他不打算参与夺位一事是真,但是,他却也必须要有随时随地插上一脚,正确战队的本事和实力。
而殷守虽然本人不在藩地,但却也知道夺位之争必然会有,因此除却前殷王做的诸多准备之外,他也在万里之外,令藩地诸人多存量,多练兵,积蓄力量。
而朝堂之上,谢含英亦是如此。
他本就是被阿爹和阿翁花费了各种心思教出来的皇帝,又有阿翁为他积攒下的无数兵力和粮食,之前继位之初,还得了谢远的好处,令天下盐价得以大降,既得了民心,又令诸藩王不得不咬牙放弃了一项从百姓身上多拿钱的法子,谢含英自然做皇帝做的更加得心应手。
且,谢含英也终于得了一个儿子。
只是那位妃嫔无福,生下儿子便就大出血死了。
谢含英斟酌许久,最后也只能将这个儿子暂时放在太后高氏膝下养着,只等着这个儿子四岁上,就将他送去皇子院自己住着,万万不可长于妇人之手。
谢含英诸事顺遂,虽知几位皇叔蠢蠢欲动,但他却也做了许多准备,只待那几位皇叔中的出头鸟先冒头。
然而谢含英并没有等到他的其中一位皇叔冒头,就等到了永和二年的二月,北方数个地方遭遇大旱,谢含英亲自祈雨三次,仍旧无雨。
而更糟糕的是,北方那些遭遇大旱的地方,在永和二年的二月底,又有小半地方遭遇蝗灾,这些地方,今年上半年,必然颗粒无收。
谢含英的脸都青了。
而同样脸色难看的,还有藩地全都在北方的敬王,还有一部藩地处于蝗灾重灾区的谢远。
这父子二人感情并不如何,然后遭难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