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霸天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和买、官有什么两样,这可是亡国之道啊!”朱胜非有些不相信这是萧炎的注意,而且赵构竟然还同意了,“长此以往,那还了得。”

“拿钱买、官,确实是亡国之道,不过这要看这卖、官的人是谁。”梁红玉和康元之早就明白了萧炎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了,见朱岳二人还没明白,心里腹诽不已。

见几人好像暂时能接受了萧炎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杀鸡儆猴,抓住一两个政声不好的,民愤大的,或杀或抓,现在官吏中引起恐慌,然后再派人

私下传播。最好是被处置的官员的家人或是下人出来说,他们家花了多少钱,多少钱,才平安无事



我想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小子就财源滚滚了,当然还有一条,就是这些人必定不甘心,肯

定会羊毛出在羊身上,去搜刮老百姓,为此皇上特被有谕,着我属下驻屯军五百军士入城负责京畿

的治安,如发现又趁机骚扰百姓者可杀一儆百。

“这、这。”朱胜非乃是多年宰相,更是孔孟信徒,萧炎这一手他怎样也觉得不是很合适。但又

提不出反驳意见来。

“贤侄。”朱胜非支支吾吾说道:“这一下贤侄的名声可就。”

“我的朱老哥。”康元之忍不住了,“我朝自立国以来,就重文轻武,要不是立国以来战事不断,恐怕现在武将的地位更低,萧兄弟年纪轻轻,手握重兵,肯定会引起皇上的忌讳,这次萧兄弟,蒙太后收为义子,爵封侯爷,不无拉拢之意,本想趁机让小兄弟留在临安做一个闲散王侯,但是没想到这次秦桧和金国的使臣无意之间帮了萧兄弟一个忙。”

似是话说得多,康元之喝了口茶继续道:“咱们的官家,也是聪明之人,知道这时要是把萧兄弟留在临安,难免会在建康引起混乱,给金人可乘之机,他可是对上次的金人南侵,陛下可是心有余悸啊!”

众人哈哈笑了一阵,萧炎看在眼里,大宋亡国不为无因,这些官员私下里对朝廷已经没了信心。

“这次在外驻军将领的调整,可以看出来。”康元之接着说:“萧兄弟,这次虽接管建康镇江两地,明面上是皇上对你的信任,但你看这此吕颐浩,他本是皇上的老师,勤王有功,怎麽样也要封侯拜相吧,但皇上虽升了他枢密院副使,但是还兼着江淮两浙制置使,江南转运使,负责沿江驻军军粮转运。韩世忠韩将军这次领军平江,正在萧兄弟的后面,而且萧兄弟的一半军粮都有韩将军负责供应,而韩将军的物资粮饷却又临安户部统一调拨。”

康元之似是憋了很多话,不吐不快,“岳将军,此次攻克襄阳六郡,本可乘势北上,但却被勒令只可在襄阳驻扎,而不能随意调动。这时为什麽?”

康元之自问自答,“功高震主,这次吕颐浩驻守江淮,岳将军的军粮恐怕也会卡在吕颐浩的手里。”说到这里瞅了一眼萧炎。

“萧将军是洞庭湖人士,我想这次将军的江淮路义军大总管改为江北义军招抚使,实则是把兄弟的根基给拔出了一半。”康元之说到这里看着萧炎。

康元之这几句犹如醍醐灌顶,萧炎一下子清醒过来,对事不迟疑,“师父,我在洞庭的水寨之中还有不少的粮食物资,师父要马上派人到水寨去全部拉走,不能便宜了吕颐浩。”

萧炎说完之后,几人相视一笑,都不以为意,觉得一座小小的水寨能有多少东西,也都没在意。

萧炎全当没看见,继续说道:“粮食约有二十几万石,军械甲胄装备个十万人不在话下,金银珠宝要有几百万两。”

“等等。”众人惊了。岳飞打断了萧炎,他知道萧炎有钱,但没想到有这麽多,一时不知如何说了。

“哎哎。兄弟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大姐我这而不要多了,一半就行。”梁红玉这时急道。

“不带这样的,这是我徒弟孝敬我的。”岳飞一听梁红玉插了一杠子,也急了。

看着两人斗嘴,朱胜非轻轻地问了一句萧炎,“贤侄,我问你一句,那建康你有。。。。。。。”

“十年。”萧炎看似答非所问,但这一句就够了,萧炎现今手下也是十几万人,十年的军饷。

见朱胜非和康元之看着自己,萧炎的一句话,把这两人都给惊着了,他们还不知道这还是萧炎有所保留呢。

“抢的。”萧炎看见两人那好奇的目光,脱口而出,理直气壮,随即又加了一句,“金人的。”

第一百零九章:筹谋(二)

萧炎笑着半真半假的把自己从洞庭湖奔袭建康的经过说了一遍,一席话下来所有人都呆住了,岳飞虽然多少也知道一点,但却没想这次萧炎说的这麽多,过了好久几个人才缓过劲来。

“感情,我们这里不但有一位少年英雄,而且还是一个大财主啊。”朱胜非摇头晃脑的说道。

看几人的表情,萧炎暗自好笑,“我这还是有所保留呢,要不然你们的眼珠子还不得瞪出来。”

事不迟疑,萧炎也没犹豫但他现在身边没有别的人,只好叫岳琳出去一趟了,好在岳琳和王元贵也认识,到不用在多说什么。岳琳听萧炎说完后自行去了。

“这次京查大计,基本上就是走个过场,至于以后会怎么样,那就是陛下的事了,暂时先不用说,还有就是这次金人议和的使者来到临安,看皇上的意思是铁了心要议和,不知各位叔叔伯伯有什么好的提议。”萧炎说道。

几人都一时没说话,看样子是在思考,萧炎也没打断他们,只是自己在一边端着茶杯喝茶。

“以我们现在的国力和兵力,暂时议和,积蓄力量,以待将来北伐,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康元之见众人还在考虑,思索一会抬头缓缓说道。“就怕陛下想的是一劳永逸,而不愿北伐。”

说罢叹了口气,其实他自己心里知道,恐怕在座的人甚至是升斗小民也都知道皇上的心理,根本无心北伐,只想偏安一隅而已。

众人只是点头,但看来已是也没什麽好的主意,不由自主都齐刷刷的看着萧炎。

萧炎两手一摊,“我也是临时想到的。”刚说完见众人的目光立马变了,成了那种恍然大悟的眼神,摆明了就不相信萧炎这是临时起意。

“这是真的。”萧炎心理叫起了屈,但嘴上却没做解释,他知道这叫黄泥巴掉进了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干脆不做解释。“皇上是想议和,但他已和的目的是向过几天安稳日子,一旦没有安稳日子了,那他铁定是要和金国开战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炎一句话暂时解开了众人心头的难题,“金人这次来议和,无非两件事,一是钱粮二是人或是土地。”

萧炎顿了一下分析道:“钱粮这时主要的,关键是数量。以金人的德行来说,必定会狮子大开口,而人和土地,金国现在都有很多地方都荒无人烟,估计不能再要了,人恐怕是重中之重。”

是啊!土地再多,闲着也是没用,还得要人来管理不是,众人明白了萧炎的意思,“这么说金人这次有可能会割让回一部分土地来。”康元之问道。

“那这次议和的可能性及基本上百分之百了。”朱胜非说这话的时候不但毫无喜色,反而更加忧虑。

宋金时下,两军对敌,宋军节节败退,而金人是步步紧逼,致使半壁江山都沦丧金人之手,百姓现在的生活那是苦不堪言,特别是在金人统治的江北,多少百姓都在盼着王师北进。如果这次议和金人主动让出江北的几块地方,那以朝廷的态度不论金人开多大的口,赵构也会答应的,反正百姓挨饿,又不用自己挨饿。

倒时朝廷的那一帮子求和派,在一加宣传,在百姓的眼里金人竟主动的退回了土地,那是多麽了不起的胜利啊。老百姓只知道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只是摆在明面上的,是看得见的,但是到时赔偿的钱粮那是隐形的,看不见的,私底下朝廷这个亏吃大了。

赔上真金白银,那会几个满目疮痍,赤地千里,荒无人烟的城市,孰轻孰重,这些人可是都明白的,但这时谁敢说不要,那一准会给百姓给骂死,一个汉奸的名号就够了。

几人心里还有不敢说出口的,金人要还回的地方,不外乎江淮附近的几个城市,都是易攻难守的地方。如果金人还回来,你是管不管,如果管,管不好老百姓骂,管好了,金人一翻脸,那立马就成了金人的粮仓。

这时几个人的心理基本上都知道该怎么办了。一个字‘打’。

但怎么才能赵构心甘情愿,甚至是迫不及待的打,这又是一个问题。

萧炎发现几个人的目光又转到自己这边来,这时萧炎倒没客气,一翻眼皮,两个大白眼丢了出去,心道:“你们也是朝廷的大将众臣,怎么遇事都朝着我来了。”

“一事不烦二主,萧兄弟。”康元之笑呵呵地说道:“毕竟你是处在宋金的前沿吗。”

“哎!”萧炎站起身来,缓缓走了两步,说道:“据建康传来的消息,完颜宗弼摔得五千人马前来偷袭建康城东,已被驻屯军死死地困在了上元门附近,他们的粮草已经不多了,另外进过这次可能是急了,在淮河沿线,调集了大约三十万军队,而且还有后续部队不断地在沿江集结。”

又是一条猛料,但这次几人没急着发表意见了,梁红玉干脆问道:“兄弟,有什么你一次说完吧。放心,我们都受得了。”

是啊,萧炎每次必是语出惊人,这次是完颜宗弼给困在了建康,虽说这绝对是猛料,但他们短短的一会功夫已经适应了萧炎的方式了,所以干脆等你说完我们在慢慢消化罢了。

完颜宗弼是何人啊,大金国的左路元帅,金熙帝的宠臣,大金国号称第一猛将,他一旦被围,那金国肯定会倾全国兵力来救的。但看着几人听完后波澜不惊的,这心脏的承受力看来是有增强了。

“现在的建康驻屯军由杨再兴负责指挥,他们是按照我们提前商议好的战术,不打宗弼,转打援军,这叫围点打援。前面已经打退了几次金兵的试探性的攻击。”最近金人一直没有异动。”萧炎说完坐回座位,他要给这几人投出点时间来消化。

“那我们就再给他加把火,让他使劲打。”岳飞武将出身,对这些到是一点就透。“从建康到临安的战报很快就会到。”

这时他转过头来问萧炎道:“你们的战报应该早就到了吧。”

“随时都有,我准备过几天就去交给皇上。”萧炎也笑着说道。

“噢!”岳飞一下子反应过来。这时其他人也都反映过来,哈哈哈大笑起来。

可不是随时都有,萧炎人在临安,想什麽时候写一份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这时王元贵跟着岳琳匆匆忙忙的来了,朱胜非和康元之一愣,老熟人吗。

第一百一十章:杨太失踪

萧炎成立神风卫,一开始规模较小,但是萧炎给王元成指定了几个地方,临安在目前就是神风卫的主要目标,王元贵做做为神风卫的大统领,当然要亲自来了。

临安城南的望江楼正是神风卫在临安的联络点,但望江楼名义上可是一座经营江南菜的酒店,而且还是临安数一数二的。

朱胜非作为当朝大员,即使很少出去应酬,但是也会偶尔出来品尝一下江南的美食,望江楼乃个中翘楚,自是首选,当朝宰相光临,王元贵这个掌柜的怎么着也要出来应酬一下的,而康元之当时为临安知府,更是直接关系到望江楼的存亡,为此王元贵还托人给他送过不少礼呢,如此一来二去,王元贵凭借望江楼的名声到时解释了不少的朝廷大员,和宫中的内侍,所以萧炎在建康时临安这边的消息倒是知道的很清楚。

看这王元成,几人又看看萧炎,不禁为萧炎喝彩。小小年纪,脑子里到底有什么,思虑如此周到。

萧炎这时到没在掩饰,直接道:“各位,小子不过是想安安稳稳的升官发财而已,但怎样才能升官发财呢,只有了解陛下的喜好,所以小子就派人开了这个望江楼,一是为了打听临安的消息,二是借机可以结交一些朋友,别无他求。”

几人想想也是,要是萧炎有别的想法的话,恐怕今天王元贵就不能出现了。

待王元贵坐下后萧炎说道:“有没有北边的消息?”

王元贵随岳琳一路走来,进屋见到屋内众人又忙着打招呼,刚坐下萧炎又问,这时也顾不得了,端起茶杯喝了口水,长喘了口气平息了一下。

他知道萧炎问北边有两层意思,建康和江北,他想了一下说道:“金国现在在淮河沿线布置了约四十万大军,号称七十万,叫嚣要一举灭宋,他们的目的无非两个,一是逼迫大宋求和,二是解救完颜宗弼。零零星星发起几次进攻,被杨将军给打退了,最近一直没有动静。”

“哦。”王元贵好似刚才差点忘了,“完颜宗弼一派人下来谈判,被杨将军拒绝了。”

见萧炎点了一下头头,接着道:“建康到是平静,高战和孙革薛弼等一行明日就可到了。另外进城的五百军士已提前进了城西的侯爷府暂住,具体事宜到时由将军自行安排。”

听高战和薛孙二人来了,萧炎一阵高兴,不由脱口而出:“好。”

见萧炎示意自己接着说王元贵道:“洞庭方面传来消息,发现一伙神秘的组织,自称弥陀教,倒出招揽教众,但自身却神神秘秘,从来没人见过他们的真面目,寨众也有兄弟入了教。据丁寨主派进去的回报,这伙弥陀教的人似是对水寨很了解,日前水寨几位寨主一直商量关闭水寨,暂时不外出活动,他们的意思是想让将军回去一趟。”

萧炎听到这里脸色已是有些凝重,过了一会说道:“王掌柜,告诉他们继续封寨,如有加入弥陀教的兄弟,任其自愿,但一旦入了弥陀教,就不再是寨众兄弟,必须驱逐出寨。而且严令其不得泄露寨中秘密,如发现必不轻饶。”

萧炎又想了一会,“通知你大哥,立即赶到岳阳,严密监视洞庭周围的动静,一旦水寨有变,全力支持丁盛。在一个私下通知丁盛,控制好寨众弟兄,一旦发现情形不对,格杀勿论。”

这几句话萧炎说的冷峻之极,让这些人又见识了萧炎的另一面。萧炎说完之后见王元成支支吾吾好像还有话说,萧炎一想就明白了,应该是前几天让他查的杨太的事情。

萧炎自到临安以后,虽说没多少空闲,但是他和杨太是结义兄弟,即使自己不去找他,杨太也应该来找自己啊,但是萧炎找人一问,竟然没人知道杨太的下落,萧炎觉得事情不对,吩咐王元贵去查,看来王元贵是查到了点什么。

萧炎示意了一下王元贵,转头问道:“朱伯伯康叔叔,你们二人就在临安,可知军器少监杨太。”

“杨太。”朱康二人倒是知道,但是他们不知道萧炎为和突发此问,不解的表情浮在脸上。

“我和杨太乃是结义兄弟。”萧炎此话一出二人脸上顿时浮现出更加古怪的神色。

萧炎见状疑心不已,还没开口,“萧兄弟。”康元之问道:“你和那杨太真是结义兄弟吗?”

见萧炎点头,康朱二人脸上的神色更是极为古怪,良久,“康兄,还是你说吧。”朱胜非开口了。

几人的表情,让萧炎狐疑不定,但他却没开口问,知道迟早他们要说的。

二人见萧炎神情虽凝重倒还镇静,康元之苦笑一声说道:“苗刘二人为叛乱以前,朝中曾为了萧兄弟的是产生过争论,当时秦桧极力主张把你调到临安给架起来,而我们一些人当时虽对你不了解,但你收复建康,凭借弱冠之年打退金兵,而据守建康,都不同意秦桧的提议。但第二天杨太,也就是你的义兄。”

说到这里康元之望了萧炎一眼,见其脸色还算平静,“却在第二天的朝会上附和秦桧,话里话外直指你有拥兵自重的迹象,所以陛下才下旨准备找你到临安。那只半路金人横插一杠子发兵南下,这才暂缓了对你的旨意,而杨太也藉此升任至礼部主事,后来的事你都知道了,也不用多说了。”

“其实当时朝议,岳元帅也在现场。”康元之又加上了一句。

见萧炎朝着自己点头,王元贵也就不在遮掩,说道:“将军吩咐,打听杨。。。。。。。”王元贵一时不知该怎么称呼杨太了,只好一闪而过,“他升任礼部主事以后,据说是奉皇上旨意,巡察江南各省民风礼仪,而后苗傅二人叛乱,暂时没有下落,不过。”

王元贵顿了一下瞅了一眼萧炎,“他好像在岳阳出现过,只是没有人敢确定。”

萧炎这时,一些往事浮上心头,“从结义到留守建康道临安,小燕子觉的对这位结义大哥越来越看不透了,心中隐隐有种感觉,但是自己却不想承认。”听众人这么一讲,萧炎反而好似松了一口气,站起来走了几步,朝着王元贵吩咐了几句,待王元贵走后萧炎轻声说道:“但愿他是有苦衷。”

第一百一十一章:人才

现在临安,最热的话题就是萧炎了,少年将军,而又晋封侯爵,太后的干儿子,钦赐府邸,不过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在百姓当中这些话题是津津乐道,但在临安的官员当中,恐怕还是萧炎这次主持京查大计,最受关注。

关系到自己的乌纱和饭碗,甚至自己的脑袋,这不能让他们不慎重,就在昨日已有旨下来,宰相朱胜非身为宰相不能燮理阴阳,督抚百官,只是苗刘二人起兵叛伦,实为失职,念其一向实心为国,特将为镇江知府,到萧炎的军前效力。

一时激起千层浪,当朝宰相说免就免,再加上有秦桧的前车之鉴,这是谁不战战兢兢,今天闻说萧炎乔迁新府邸,这一下朝之后大家伙完全没了以往三人一堆五人一群先议论一下朝议的情形了,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都回家削尖脑袋想着要给萧炎送什么礼了。

萧炎到时很清闲,赵构又明诏,萧炎这几天暂不用上朝,全力主持好京查大计和金人谈判的事。

******

一早起来,萧炎围着自己的府邸,转了一圈,简直是心况神怡啊!府邸虽然不大,但是内里却是及江南风景于一体了,前院大殿厢房,寝室书房,下人住的地方,侍卫房是一应俱全。后院一道小巧的月拱门里,立马就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小桥流水,假山凉亭,虽说四月花草还刚吐芽,但是已是一派春意盎然了。

“侯爷。”萧炎正沉浸在遐想当中,高战的出现打断了他的思绪。

“怎么不多睡会。”萧炎看着一脸朦胧的高战说道。

高战昨天半夜带人悄悄进了临安城,从建康到临安一路跋涉,高战几人都没整儿八经的睡过一个好觉,直到见到萧炎,才算松了一口气,高战等人毕竟还年轻,而且接受过萧炎那近乎苛刻的训练,还算是能撑得住,而孙薛二人,文人出身,一进府就像是散了架子一样,一头扎进床上,再也不肯起来。

不只是高战,还有高战带来的特意为萧炎从狼牙卫队里挑选出来的十八名卫士,也随着高站一起来了,这些人当时是萧炎亲自挑出来的,自是认识,见他们虽然两眼充满血丝,但是精神却是很好。

“嗯!”萧炎点了一下头,看来这段时间高战的训练一点也没落下,萧炎笑着和几人打了个招呼,等走近了才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人身上一股酸臭味,而且萧炎这是才看见原来他们身上穿的并不是灰色的衣服,而是青色短打,但是一路风尘,竟变成了灰色。

萧炎笑了一下,“这些人将会成为自己身边的贴身护卫,自是不能亏待他们。”

含笑道:“高战,你先带着弟兄们去洗刷一下,换身衣服,等吃完饭后,我带你们去讨点好东西。”萧炎看着他们手里的兵器突然有了个想法。

******

萧炎现在是一等一的红人,很多人的乌纱帽就握在他的手里,当萧炎报上名,没多大一会,武库司的主事就连滚带爬的出来了,萧炎本以为私自到武库司来还要费番口舌,没想到说明来意,本来一脸惊惧的主事,竟然突地堆满笑容,领着萧炎径直来到了武库的弓弩库。

萧炎略一想,明白了,朱胜非后遗症,现在萧炎就像是阎罗殿的勾魂使者,谁都怕萧炎主动来访是来摘自己帽子的,苦笑一下,摇了摇头,来到府库门前。

那主事打开府库大大们,萧炎的眼睛一下子就直了,宽阔高大的弓弩库,一排排的架子,每排架子上,整整齐齐的码着一垛垛的箭矢,又长又短,有铁矢,有竹箭,箭簇都是擦得铮亮,再往里走是一个个的大柜子,打开一看,是弓,每个柜子上分门别类贴有标识。

萧炎边看边走,虽然都是良弓利箭,但不是萧炎所要的类型。

一直小心翼翼的跟在后边的武库司主事,见萧炎走走停停,知道是不和他的心意,于是轻声问道:“不知侯爷需要什么样地弓箭,小的能否效劳。”

一拍脑袋,“鬼迷了心窍了,放着武库的主事在这儿不问,自己在这儿瞎找。”萧炎停下了脚步回身含笑问道:“还没问主事大人如何称呼呢?”

萧炎的和蔼可亲似是吓了那主事一下子,身子一抖:“不、不敢当侯爷如此称呼,小的陈规。”

萧炎暗笑,“我有那麽可怕吗。”但脸上还是笑容满面,“噢,陈主事,我想为我的卫士挑几把小巧一点的弓弩,射程不需要很远,到要好随身携带的,不知可有。”

“哦。”陈规答应了一声,开始为萧炎挑选弩弓。萧炎随着陈规不断的拿出的弩弓,随口问着,没想到这陈规,看似木纳,但一说到兵器却是口齿灵活,不但没把奴弓的射程性能说的井井有条,而且对于每把弩弓的制造工艺也是熟知。

一直走到仓库的最里边,萧炎见这库里的弩弓,不是太大就是太重,具是军中用的,而不适合随身携带,不由摇了摇头,跟在身后的陈规见萧炎没有挑到称心的弩弓,心里不由忐忑不安,一下子又没了那种刚才一谈到兵器似的滔滔不绝,恢复了木呐的神情。

萧炎心里倒没觉得什么,但一听陈规没了声音,回身一看,陈规眼中一股惧色一闪而过,萧炎又是一阵腹诽。随即眼前一亮,怔怔的望着陈规,这不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吗,人老实,而且对于各种武器的性能耳熟能详。

点了点头,见陈规被自己看的更是心慌,一笑,“陈主事,不用担心,就凭你的实心任事,萧炎必定会上奏皇上,以资嘉奖。”

见陈规一脸疑惑,“陈主事,可是疑惑萧炎为何如此说吧。”

一指这弓弩库,萧炎接着道:“就凭这眼前的一切足以证明。”

整个库里,排列的整整齐齐,各种武器放置的井井有条,保养得没有一丝锈迹,这一看就看得出来。

陈规平时对于自己的分内事倒是兢兢业业,而且他还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就是喜欢摆弄和研究这些武器,但就是为人老实不会溜须拍马,不善于交际,所以升到武库主事以后,就再也没有进步。

不过陈规为人虽不善于交往,但也没去得罪谁,故而虽未升,倒也没人找事,而且以他对兵器的热衷,当着武库主事算是人尽其才吧,每天到库里来转一圈倒也自得其乐。

“再者,陈主事对于每样武器的了解,更是证明了陈主事的实心任事。”

萧炎这突然对陈规的夸奖,让陈规一下子惊愕不已,看的萧炎一阵好笑,“这老哥看来是很长时间没被上司嘉许过了。”

萧炎还真猜对了,看着一脸怔怔,年月四旬左右的陈规,萧炎又道:“陈主事恐怕与上司同僚的关系一般吧。要不然凭陈主事的才干怎会一直窝在主事的位子上呢。”

陈规望着萧炎那好似能一眼看透人心里的眼睛,一阵激动,差点就喊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萧侯爷也!”

第一百一十二章:顺手发财

萧炎这时对陈规的兴趣,一下子超过了前来挑选军械的目的,萧炎是想把陈规弄到建康去,但一时却没法开口,只好漫无目的的在武库司的各个仓库转悠。

一路闲聊,等所有的仓库看完,让萧炎有了种无心插柳的感觉,除了对陈规的身份了解的更透彻之外,还有不少意外收获。

萧炎在甲胄库无意间发现了用牛皮制作的贴身软甲。据陈规说这种软甲不是军中所用,是用以前进贡过来的犀牛皮制作的软甲。

犀牛皮坚韧耐磨,而且不畏水火,抵御寻常刀剑那是不在话下,在经过能工巧匠加工之后,制成了软甲,穿在身上非常轻便,而且在软甲的一些关键部位还加上了精钢铁片以增加防护能力,萧炎一见就欣喜不已。

一问,这种软甲自制成以来,就一直封存在库里,而且在金人南侵之后,各个府库的账目基本上成为空帐,陈规自金人北撤之后才开始整理账目,可是兵部武库司的账目浩叠如海,但凭陈规和武库司的几个人一时哪能整理的完,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是才整理了武库七库当中的两个库而已。

萧炎和陈规稍微一清点,这种软甲和护膝拢共不过才一百套而已,清点完毕周萧炎望着陈规。

“侯爷尽管拿去。”陈规说道,见萧炎望着自己,苦笑一下说道:“如今的朝廷,账目凌乱,今天即使侯爷不拿,过不了多长时间也会有人拿出去卖的。”

南宋时,一些下级官员的俸禄虽不是很高,但养活全家倒是没问题,关键是当官不能只养家糊口,还要结交朋友逢迎上司,这那都需要钱,放着这么一堆无帐的东西谁不拿。

陈规呢,虽说身为主事,但是也只是约束自己不拿就是了,至于别人那是想管也管不了啊!唯一能做的就是加紧时间整理好账目,以减轻这种不必要的损耗了。

萧炎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诀窍,想想化作自己也不定有陈规这种定力,不由对陈规的映像又加深了几分。

但是萧炎对这种行为还是深恶痛绝的,他仔细斟酌了一下,道:“陈主事,你尽快拟个章程,我去上奏陛下。武器装备和粮食一样,是国家的根本,不能有失,你能想象我们的士兵拿着烧火棍和敌人打仗吗。萧炎最后又加了一句。

“是,侯爷。”

陈规心里一阵激动,怪不得人家年纪轻轻,就封侯拜将,除了做事有魄力,这份爱国之心更是让然敬佩。

不过他好像忘了,萧炎此行也是来打秋风的。

萧炎此行收获颇丰,除了那一百套犀牛皮软甲外,还顺带着要了一千套用软牛皮制成的皮甲,萧炎想到,随自己留在临安的五百卫士在临安期间只是执行一些简单的治安巡逻事宜,又不是上战场,不需要穿着沉重的铁甲,所以这一千套皮甲还是需要的。

另外兵器库中的腰刀萧炎见打制的不错,一千把。皮盾也可以,一千。长枪还行,一千。等萧炎出库,见陈规随在后边,纸上密密麻麻的记着这麽多,萧炎一拍脑门,就带了这十几个人可怎么拿走。

萧炎边想着是不是打发高战回去喊人,谁知一出武库的大门,外边恭恭敬敬的站着几个人,萧炎一看认识。

“侯爷,前来视察武库,下官接驾来迟还请恕罪。”兵部尚书卞长卿身子一躬说道。

以萧炎现在的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