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霸天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到宗弼渐缓的脸色,完颜希尹突然刹车,顺便又给熙宗戴了一顶高帽,“这是臣的一点微末见解,至于如何安排还要皇上审时度势。”
完颜希尹的一番话,滴水不漏,既没有得罪宗弼宗翰,又给熙宗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见熙宗一脸笑意说道:“各位爱卿,枢相之言,不知大家有何意义啊?”
宗弼这时估计和宗翰心里都在骂完颜希尹老狐狸呢!但这话又无从反驳,于是两人前后出班,愿听皇上安排。
“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左路军元帅完颜宗弼。”熙宗下旨。
“微臣在!”
“朕命你,带领属下人马五千,沿江北自行驻扎,一路粮草有各地方官府输出。择机出击,袭扰建康。”
“右路军元帅完颜宗翰。命你统帅所属兵马沿江驻扎,一是严防宋人偷袭,而是接应左路军的一切行动。枢相完颜希尹,命你统率大都所有兵马,护卫京都。”
“臣等遵旨!”三人齐声道。
。。。
。。。
。。。
临安。皇宫崇政殿。
这是南宋朝廷的一时大殿吗!如果里面的情形换到大街上,里面的人换换衣服,绝对是街头的两帮地痞在进行什么黑恶交易的谈判。唾沫星子乱飞,污言秽语横行。好一幅热闹的景象。
要不是里边的这帮人,穿着朝服。外边军士林立,大殿金碧辉煌,杨太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到临安几个月了,杨太还是第一次来到这皇宫大内。随着宫内的太监,七拐八拐的,一路上到处都是满身铮亮甲胄的禁军卫士。杨太心里踹踹,自己只是个小小的军器少监,来临安这几个月,别说进皇宫,除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连个像样的大人都没见过一个。怎么能突然接到大内传召,尽管他费尽心思一路上不断向带路的太监打听,那太监好似耳聋一般,只知低头走路,却一句话也没说,使的杨太越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请。只好听天由命吧!
等在殿外的杨太,心里也不知什么滋味了。,知道带他来的那个小太监回道门口扯着公鸭嗓子喊了一句杨太才回过神来。
“军器少监,杨太觐见。。。。”
杨太迷迷糊糊的随着进去,可能是突然有人进来,大殿本来的一片嘈杂声顿时一下静了下来。一堂的人盯着杨太,杨太虽没有抬头四周观望,但却感觉到众人的目光都盯在他身上,觉得汗是浑身直冒,走路的动作也有些僵硬。
脑子一片空白,杨太都不知干什么了。
“杨太,皇上就在眼前,还不跪拜。”文人小说下载
杨太一听,顿时双膝一软,跪在地上,语音有点颤抖的高呼道:“微臣。。。杨。。。太,拜。。。拜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杨爱卿,平身吧!”一阵清朗的声音在头顶传来。
杨太迷迷糊糊的站起身来,这才稍微抬头看了一下上面,见皇上,也就是南宋的开国君主高宗赵构,此事不过三十几岁,面容白皙清瘦,唇上一到黑亮的胡子修理得整整齐齐,一身金色的龙袍穿在身上,越发显得高贵威严。
杨太这是也稍稍回过神来了,见到官家的眼向自己望来,慌忙低头,“微臣出身草莽,不知朝廷礼仪,还请皇上降罪。”
端坐在龙椅上的赵构见杨太刚进来时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在拜见完起身以后,就慢慢地恢复了平静,不由轻轻点点了头。觉得此人还算有点风范。
赵构的这一个细微的表情,基本上没人注意。不过却瞒不过一人的眼睛。这人头戴乌纱,身着紫色朝服,腰佩金鱼袋。略瘦。面容清秀颌下一缕长须飘逸的官员却原封不动的看在眼里。
见杨太在小太监的指引下走到坐后面站在那儿,出朝班朝笏一举道:“臣礼部尚书秦桧有事启奏!”
附录(不算字数)真实历史
建炎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公元1127年1128年1129年1130年干支丁未戊申己酉庚戌大事记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应天府,建立南宋。建炎二年——十一月乙未日(1128年12月8日),黄河改道。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建炎四年——秦桧被放回南宋。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岳飞在牛头山大败金兵,收复建康府。出生建炎四年——朱熹,南宋理学家(1200年去世)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明受(1129年三月至四月):宋—元懿太子赵敷之年号天载(1130年二月至三月):南宋时期—钟相之年号保天(1129年起):大理—段正严之年号延庆(1124年二月至1133年十二月):西辽—德宗耶律大石之年号天会(1123年九月至1137年十二月):金—金太宗吴乞买、金熙宗完颜亶之年号大治(1126年一月二十二日至1131年正月二十九日):日本崇德天皇年号天符庆寿(1127年):李朝—李乾德之年号天顺(1128年至1132年):李朝—李阳焕之年号正德(1127年四月至1134年十二月):西夏—夏崇宗李乾顺之年号。
。。。。。。
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此为南宋和金国对峙时的一些真实历史,但小说对此会有些改动,纯属虚构。是为了小说的发展需要,不必计较其中的一些任务和年份的真实性。
这些字不必算作正式章节。
第七十章:杨太迷惑了
杨太站在最后终于可以观察一下殿内的情形了,就在右边武将列里一大小眼将军向着自己点头示意时,突然听见朝堂上有人说话,刚回过神来,听见秦桧两字,心里一震。
耳边又传来高战骑马追来是在他耳边说的话,“将军叫我转告杨先生,到了临安小心秦桧,此人乃金国奸细。”
“军器少监杨太,自打到任以后,尽忠职守,勤勉政事,吏部早有备案,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职位,才拖至今,如今礼部缺少主事一人,杨太本为从六品,可晋为正六品,晋封骁骑尉,受实职礼部主事。,一来是杨太得见天颜,二来是嘉勉她的尽忠职守。”
杨太听见秦桧竟然举荐自己,更是不明所以,而朝中的不少武将竟然纷纷投来鄙视的目光。杨太这时却没顾上领受这些人的目光,心里在想,“秦桧是在萧兄弟收复建康时趁乱逃过来的,自己是萧炎的结义大哥,按理说对自己应是百般排斥才是,怎么。。。。”杨太有些糊涂了,“难道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被萧炎知道了吗!”
就在杨太胡思乱想之际,一声更加沙哑的声音响起:“圣上有旨,军器少监杨太,奉公值守,克尽己则,特晋封为骁骑卫,官家六品,即日赴礼部任职,钦此!”
这时顾不得多想了,磕头谢恩。
经过杨太这一打段,殿内的人似是没了情绪,赵构见状,正好对着秦桧使了个眼色。
秦桧上前,又道:“皇上,今日天色已晚,刚才议论之事,可否明日再议。”
赵构闻言,面带笑容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能站在这里面的,那个不是人精,还能看不出来赵构与秦桧在一唱一和。
既然皇上都不想议了,那还争个什么劲,明天再说吧!于是纷纷表示同意。杨太站在殿里,等众人走得差不多了,也准备回去。
“杨主事,慢走。”正是秦桧的声音。
杨太有自己的想法,这时还真不想和秦桧搅在一起,今天稀里糊涂的来了,稀里糊涂的升了官,现在有稀里糊涂的走,真是一塌糊涂。秦桧这时把自己叫住恐怕。。。。。。;但既然秦桧主动打招呼了,杨太想走也不行了。
怎么说从明天开始这是自己直接的顶头上司了,怎么着面上也得过的去啊!
杨太深吸了两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烦乱的思绪,回过头了,毕竟是刚刚经历了这麽多莫名其妙的事,梁上的笑容还有点僵硬。
“一拱手,杨太谢谢大人的提携。”
“杨主事不必多礼。”秦桧好像没注意到杨太脸上不自然的样子,满脸堆笑,一副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如果不是先入为主,心里有了成见,就秦桧现在的这幅样子,向杨太这样的小官,那真是应该受宠若惊了。
“老夫只不过是起了一个传声筒的作用,就凭杨主事的能力和才干,高升那是迟早的事。”秦桧依旧是那副笑容。“不知杨主事可否赏脸到老夫家喝几杯水酒,一是庆贺杨主事高升,另一个呢!是顺便交代一下杨主事明天到礼部上任的一些事宜。”说完满脸笑容看着杨太。
杨太本想拒绝,但一听还有些职责之事,在一个不远处站着一帮子没走远的官员,似是在朝这边看着,杨太只好双手一躬,谢道:“学生微末小吏,得大人厚爱,敢不从命。”
秦桧见杨太回答得体,脸上笑意更浓,伸手一拉杨太道:“好!老夫与你同行,待会出宫之后就做老夫的轿子。说着与杨太并肩往前走。
杨太稍微慢了一下,算是落后秦桧半步,杨太再有想法,这时也不可能公开与秦桧过不去的。
秦桧见杨太自动落下一点,不敢与自己比肩,轻微的点了一下头。便与杨太说着一些不相干的话,望宫外走去。
一路上,那些大小官员纷纷与秦桧打招呼,以至于走打不是很快,那些人有的在打完招呼之后,脸上转身就显出一副鄙夷之色,但大部分却是一脸羡慕的样子。
就这样走走停停,来到宫外坐上了秦桧的轿子,杨太心里感叹,这人与人就是不一样。这轿子,里面做两个人,还能留出一个下人的站脚地方,宽敞极了。而且抬轿的这几个轿夫也是老手,一路上这轿子是抬得又稳又平,连轿子中间小桌上的茶水都没溅出一滴。
一路无话,来到位于皇城冬眠的秦府,进府之后杨太满腹心事,也没顾得上看一下秦府的景色,一路随着秦桧来到府东边的一座花厅内。秦桧进去换衣服,仆人献上茶之后,却没马上离开,而是和杨太说起了话。
“这位大人,有些面生,不知在和衙门供职。”
杨太脑子正在想心事呢!一下子被打断,抬头一看,一个管家摸样的认真和自己说话呢。
“明天就到礼部任主事。”
“咦!是老爷的下属啊!”
杨太见那人一副诧异的模样,随口问了一句,“不知先生。。。”
看穿着,杨太知道这时秦府的下人,俗话说的好,宰相门里七品官,虽是下人打扮,穿着确实不错。于是杨太称呼了一生先生。
那人似是从来没人称呼过他先生,有点高兴的样子,“大人客气了,我叫秦升,老爷的管家。”
杨太也是一愣,自己只是个六品官,在外边说出来还行,在这秦府里,别说六品,就是比秦桧大的人,也不见得能有管家来给上茶,秦桧现在虽说只是个二品,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才是皇上的第一红人,封侯拜相那还不是迟早的事。
“秦管家,真是有劳了。”杨太站起来一拱手客客气气的道了声谢。心里却止不住的翻江倒海,自己只是微末小吏,秦桧却如此盛情对待自己,到底有何事呢!杨太还没傻到认为自己真是因为才华出众,才让亲会如此盛情。
那管家似乎对杨太印象不错,接口道:“这东花厅,来一搬的官员,老爷从不让他们进来。”
“秦升,又在饶舌。”秦桧的声音传来。杨太站了起来迎着秦桧。
“老爷。”秦升似是习惯了,朝着杨太一笑。回道:“是老爷,不知一会酒饭开在哪儿?”
“就在这儿。”接着向杨太一让,自行坐在了主座上。
秦桧进来之后,杨太以为他就要说出目的了,谁知秦桧只是和他东拉西扯的说着一些家常,杨太明智秦桧有事,但他不说,自己也没法问,只好陪着秦桧东扯葫芦西扯瓢地说着,等酒菜上来,就他们两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秦桧似是不胜酒力,说道:“贤侄啊!我叫你一声贤侄,杨主事不会怪我吧?”秦桧说完看着杨太。
心中一紧,恐怕是要奔主题了。回道:“这是下官的荣幸。”
“嗯!”似是对杨太的回答很满意。“听说贤侄是从建康来的?”
见杨太点头,接着道:“贤侄与那建康的驻屯军的萧炎都指挥使据说是结拜兄弟?”
杨太心里一震,果然是怕什麽来什么,脸上却尽量显得平静,回道:“是的,年前杨太被金人所俘,北上时路过洞庭,被萧炎兄弟所救,承蒙不弃,结为金兰。”心道你恐怕什么都知道了,不如实话实说。
“哦!”秦桧似是惊叹了一声。“这么说来,贤侄与秦某同是萧指挥使所救了。”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眼却盯着杨太,看他如何回答。
“果然是老狐狸,套话的功夫真是炉火纯青。”杨太佯作吃惊的样子,“是吗!在哪救得大人?”
秦桧没说话,像是在考虑杨太的话是真是假,良久。。。。。。
“萧指挥使收复建康,老夫那时正被关在那里,与老夫所同时获救的还有不少的建康官员。”边说边瞅着杨太。
既然装,那就要装到底,“我是从健康过来的,倒是从来没听说过此事,而且也没听到建康的官员提起过此事啊!”
听杨太这么说,秦桧似是放了下心的样子,举起酒杯,“贤侄为你我共同的恩人干一杯,将来有机会,贤侄一定要把我的谢意传达给萧指挥使。”
“太师言重了,我带萧兄弟,饮了此杯。”杨太一仰脖喝了下去。
喝完酒,见秦桧没说话,心事重重的样子,过了一会还是这样,杨太心念一动问道:“大人好像有心事?不知杨太能否效劳!”
好大一会,秦桧“兹溜”一声自己喝了一杯,很为难的样子,缓缓开口道:“贤侄可知今日大殿之中,为何事那么多朝中重臣吵做一团吗?”没待杨太回答,自问自答道:“正是为了萧指挥使,老夫好生为难啊!”
杨太没答话用眼神询问着,“如是别人,老夫自会秉公办理,但萧指挥使乃是老夫的救命恩人,说不得,老夫要偱一回私了。”秦桧好像是在自言自语,但声音在小,两人面对面坐着,杨太也不能转听不见啊。
见非开口不行了,杨太含含糊糊的问道:“难道是我那兄弟出事了?”
见杨太开口,秦桧一下子好像来了精神:“大事,出的是大事。他擅自私分田地,这算不算。”
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宋朝。太祖立国之初就有誓言,与士子共治天下,读书做官之人不交贡不纳粮,这是国策。而今萧炎私自把地分了,这就是违反了国策说重一点,就是动摇国本。要灭九族的。
“这些老夫倒还可以为他说上句话,向圣上求求情,更为严重的是,据说他竟然私自把朝廷的二品大员,健康的留守司黄大人给拘禁了,这个罪名要是一旦查实,可是造反叛乱之罪,老夫也是无能为力了。”
杨太心里一震,真的吗?自己心里也是有疑问,不由看了秦桧一眼。
“兹事体大,也怪不得贤侄不信,一开始老夫也不信,当有人启奏圣上时,还据理力争过,不过现在有种种迹象表明,此事恐怕是真的。”
秦桧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好像在为萧炎惋惜,又好像是为不能为萧炎洗脱罪名而感到愧疚。
表情很真实,但杨太打死也不信秦桧会为萧炎惋惜,但一时又不直到说什么,只好沉默。
心里却在想:“秦桧到底想要干什么!”
第七十一章:杨太的选择
秦桧虽然老奸巨猾,但杨太始终就是不接招。在秦桧的心理,杨太为了一个区区芝麻绿豆的小官,都能只身来到临安,今天自己在朝上,为他挣了一个正六品,而且还是自己的属下,通过观察,杨太还算识相,本以为晚上叫道自己府中稍微暗示,杨太必定会顺自己的意愿,没想到,这样他装聋作哑。看来这样恐怕是不行了,正在沉思间呢,一声轻咳从花厅的屏风传出来,秦桧脸色一紧,
杨太一晚上这顿饭吃的是说不上什么滋味了,有些事既不能装傻,但又不能说知道,真是耗尽了心神,见时间也不短了,正在捉摸着想个理由早点离去呢!这声轻咳,杨太也听见了,也注意到了秦桧的脸上的变化,心神一震。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秦桧虽是二品大员,但深的当今官家宠信,纵观整个朝廷,谁能或是谁敢一声轻咳叫秦桧脸色都一变。杨太的心里止不住的跳起来,呼之欲出。“难道今晚上秦桧宴请自己,还不是他的意思,那萧兄弟这下。。。”杨太不敢在往下想了。还是赶紧离开为好。
“大人,杨太承蒙。。。。。。”站起身来准备说几句客气话,无论如何也要告辞。
“贤侄,先坐下。”话没说完,秦桧看出了他的意思,摆摆手止住了他。
“今天在大殿之上,老夫提议,调萧炎到临安,担任枢密院的副使,官升二品,一下子升了两级,爵封忠勇伯。纵观大宋的历史除了开国之时,萧炎应是当朝最年轻的伯爵了。谁知已李纲宗泽为首的一帮武将竟然不同意,于是大殿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本想着你是萧炎的义兄,对他最为了解,有你来评价一下萧炎的为人和能力是最为公允的,谁知等你来时天色已晚,老夫才提议有你上殿,与大家分说一番。好让大家有一个公允的看法。”说到这里,秦桧看着杨太,“不知贤侄能否先为我说一下萧炎这个人呢?”
杨太应了一声,就从和萧炎开始结识讲起,直到讲到萧炎和杨太商量着奔袭建康时,见秦桧的脸色已经变得不太好看了,杨太佯装没看见,继续说道:“当时萧兄弟说我们虽是水匪,但也是大宋子民,要抢也只能去抢金狗的,我们是助宋灭金。。。。。。”
秦桧这时已经忍不住了,摆手打断了杨太的话。“照杨太这么讲下去,这个萧炎简直就是大宋的良善臣民,说得再好听一点就是一无怨无悔的尽忠报国的楷模,这样的人如果还被算计,那算计他的人就简直太不是东西了,而且这件事自己是始作俑者,还有自己的上面那位,人家为了自己家的事拼死拼活,自己还设计去阴别人,那成什么人了,简直是。。。。。。。”
秦桧忍不住瞟了一下屏风后面。杨太见秦桧打断自己,故作不知装,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还要讲。
这时秦桧突然站起来,接着跪倒在地,口呼万岁。杨太今天白天虽然在大殿直上见过一面赵构,但毕竟时间太短,记不得那么清楚。刚才心里隐约也猜到可能是当今官家在屏风后面,但赵构这一下子出来,还是让杨太吃了一惊,见秦桧跪下了,自己也一下子跪倒在地,高呼万岁。
赵构没吱声,径自来到桌前坐下,杨太跪在那里也没敢抬头,秦桧却站起来,站到赵构身后。
静极了!杨太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萧炎很好!”半响赵构蹦出这么一句话。“起来吧!”对着杨太说。
杨太站起身来,低头站在赵构身前,口称谢恩。
“看来,杨爱卿也是忠贞之士,只是朕有一件事好生为难,不知爱卿可否为朕分忧?”赵构径自说道。
杨太“扑通”一声又跪下了,“为陛下分忧本为做臣子的本分。”杨太知道这层窗户纸遮不住了,脑子里想着应该怎么办。
“好!”赵构对杨太的回答还算满意。“秦卿,你与杨爱卿直抒胸臆吧!”并向杨太示意叫他起来。看来赵构的脸皮还不是太厚,这为自己的臣属下套这么无耻的事说不出来。
“遵旨。”秦桧答应一声。转向杨太,开口说道:“萧炎收复建康虽说有功,但陛下也有封赏。萧炎沐浴皇恩,应当知恩图报,已报皇恩,但他仗着自己的那点微末之功,飞扬跋扈,竟然私改国策,拘押朝廷大臣。简直是目无国法,目无君臣之礼。竟把建康当成了自己的地盘。可以说是匪性未除。长此以往,人人效仿,那还得了。”说到这里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杨太,鼻孔里轻哼了一声,又转向赵构看了一下见赵构脸色平静,知道说到了点子上。
轻咳一声,继续道:“我皇慈悲,念在萧炎上有些功劳,而尚且年轻,与把他调到临安,亲自调教,以期萧炎将来能成为国之栋梁,谁知一帮武将径直说陛下卸磨杀驴,误会陛下的一片仁慈之心。贤侄你乃聪明之人,必能领会陛下的苦心,与众大臣分说明白。是吗!”
秦桧说完为赵构倒了一杯茶,竟等着杨太表态。
见杨太一时没说话,赵构亲自说了,“刚才听到爱卿讲述,萧炎行为虽然乖张,但心里还是有忠君之意,刚才秦卿也对爱卿说了,朕自会既往不咎,嘉奖与萧炎的,到时你二人同在临安,报效朝廷,何乐而不为呢!”
说得再好听,杨太心里明白,萧炎是功高震主,而且有不善于处理与朝廷的关系,加上一些奸臣的挑拨,引起了赵构的疑心,怀疑萧炎拥兵自重。嘴上说不是卸磨杀驴,其实就是过河拆桥。等萧炎来到临安,那还不就是龙游浅滩,虎落平阳,在人家的地盘上,还不是让人想怎麽捏就怎麽捏。
杨太望了一下赵构和秦桧,见两人都在看着自己,心想,“今天不表态不行了。但自从和萧炎相识,两人一直是情同手足,心无旁骛,上次因为自己到临安来任职,两人之间的友情已有了一丝裂缝,这次如果。。。。。。。”杨太不敢想下去了。
“爱卿,怎么不说话?”见杨太久久没说话,赵构问了一句。
“臣定当遵旨行事。”杨太说道。
第七十二章:假冒金兵
建康驻屯军衙门,议事厅的里灯火通明。忽闪忽闪色烛光站在每个人的脸上,显得格外的肃穆。
“老大。去他个球,还是回我们的洞庭去逍遥快活。管他个狗屁圣旨。”胖鱼受不了这种气氛嚷嚷道。
“对,老大拼死拼活的为他赵家人和金狗卖命,到最后竟落得这么个下场。有句话,叫什么狗死烧兔子的,胖鱼哥说的对,不理这茬,爱咋咋地,回洞庭更舒服,老子才不愿做这个劳什子的狗屁统领呢!”肥龙随声附和着。
“狡兔死,走狗烹,还什么狗死烧兔子,你还真能整景。”小七好笑又好气的说,接着话锋一转,道:“老大,胖鱼和肥龙说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意思是对的,我也不同意,你到临安去。”
萧炎素知小七稳重,轻易不乱表态。其实他也知道,这临安的赵官家安得什么心,于是他又望了一下别人。
陆琛见状说道:“临安,现在不能去,摆明了这是要把将军给架空。不过。。。”停顿了一下,好像在考虑。
过了一会说道:“我们要想一个合适的理由,来推掉这道圣旨。”
原来,临安第二天的早朝上,杨太一亮明身份,昨天那一帮子武将,就觉得不妙,等到杨太一说,这次陛下调萧炎来临安,是萧炎个人的意思,怕陛下不同意,才有杨太通过秦桧秦尚书,在陛下跟前多说几句好话的。
等杨太说完了,赵构又卖了几句乖,说本来萧炎镇守建康,是不愿意让他到临安来的,但萧炎既然自己主动要来,而且态度坚决。考虑到萧炎对朝廷的贡献,只好同意了。
最后秦桧说道,萧炎还年轻,在陛下身边历练几年,然后再出去为国效力不是更好吗!
众人虽然对这些事情有些怀疑,但当事人的结义大哥,都说了,自己这边总不能让人家一个功臣连想休息一下的机会都不给吧。但那帮子武将,最后只得同意,。
这个朝廷,你让他干点别的,他拖拖拉拉,但这次是难得的办事快捷,当场皇帝陛下就下旨,八百里加急,并且叮嘱宣旨钦差务必要和萧炎一起回来。健康的军务暂由留守司和建康府衙一起接管。
萧炎听陆琛说道这里,点了一下头,看着挺着个大肚子坐在那儿的周挺,和一副沉思模样的马光祖。
周挺笑了笑,有点神神秘秘的道:“其实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是。。。”
“周胖子,快说吧,卖什么关子!”坐在他边上的马光祖说道。“你不会要我们把这钦差也干掉吧!”
“那还不如把官家给干掉呢!”周挺开了一句玩笑。
封建社会,就凭这句话,就可以诛九族。由此可见,怪不得赵构担心呢,现在这帮建康的官员对萧炎的那是一个忠心,赵构,在他们眼里算个屁。
陆琛苦笑着,打断了他们的话,“都什麽时候了,还开玩笑。”
“其实这也没什磨难的。”周挺继续说道。“如果这时候金兵来进攻建康,萧将军作为建康的驻屯军都指挥使,当然不能离开了,什麽时候
赴任那只能问金兵什麽时候撤兵了。”
众人一听,眼前一亮。
“金兵是你家的,你想让他来他就来啊!”胖鱼瓮声瓮气的说道。
马光祖和周挺就是萧炎身边的哼哈二将,听周挺说完,马光祖那双小眼睛简直就眯成一条缝了,慢条斯理的说,“真的来不了,来点假的也行啊!”
一阵沉默,接着一阵哄堂大笑。
为这个主意叫绝。胖鱼和肥龙更是笑的咧着一张大嘴,指着周挺和马光祖,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周胖子这个主意简直太绝了。”
三日后,临安崇政殿。赵构大发雷霆,到建康宣旨的宦官在一旁瑟瑟发抖。秦桧在边上指挥者一帮小太监打扫着被赵构打碎在地上的茶碗碎片。
“你确定看清楚了,是金兵夜袭建康。”赵构发了半天火才想起还没问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那传旨的宦官叫蓝珪,是赵构重新的太监之一,曾和赵构一起在金营里待过,为人贪财忘义,自赵构当上皇帝以后更是骄横跋扈,这次听说是到建康传旨,心想是个美差,就主动要求去,没想到会出着麽一档子事。看着赵构怒火中烧的样子当时也吓了一跳,不过见赵构松了口气,自己也放下了心,想到萧炎送给自己的那一万两白银,心想挨顿骂也值了。
俗话说的好,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次萧炎这莫大个手笔,而且人家也明说了,在建康就是为了捞点银子,当个土霸王,到了临安还有个屁的油水。而且萧炎临了还顺便在建康给自己送了十几倾地的地契。告诉他,知道他在临安没时间打理,就有驻屯军代为管理,每年的收成会折成金银送到临安,多好的一个人啊!
临走时蓝珪发出感慨,回到临安一定找机会为萧炎美言几句,要不然这十几倾地谁给打理。
“陛下,老奴追随陛下这么多年,忠心耿耿,从来不曾骗过陛下啊!”蓝珪这时先打感情牌。“就在老奴到建康的第二天夜里,白天萧将军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和老奴一起返程回临安,谁知晚上金兵突然发起攻击,并趁乱攻破了东门,在萧炎和建康的驻屯军的奋力反击下,付出死伤无数人的代价好不容易才把金兵给赶出东门,现在他们还在东门外驻扎呢!”说到这里他偷偷地瞄了一下赵构,见赵构在听,轻轻的松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