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枭雄-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元庆却回头,盯住身旁的青衣文士,青衣文士不慌不忙地喝酒,就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青衣文士名叫乔令则,是杨暕心腹幕僚,也是杨暕手下的得力干将,此时杨暕已经被封为齐王,权势大涨,他也更加肆无忌惮。
杨暕最喜欢两样东西,美人和良马,乔令则和其他几名心腹便整天挖空心思,为杨暕寻找美人和良马。
今天乔令则专门来灞上,是想寻找前来欣赏灞上秋意的美女,不料在酒棚前看见了几匹好马,杨元庆的赤血马当然是极品宝马,但乔令则也知道杨元庆是杨素之孙,拿他的马会有大麻烦,他不想给自己惹祸上身。
他的目光便盯到另一匹马上,一匹通体乌黑的战马,毛色油亮,四肢强健,也算是一匹宝马,这酒棚除了杨元庆他不太敢惹外,其他人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鸟贼,放开我的马!”
单雄信一声大喝,俨如闷雷一般,梁师都将马交给侍卫,横刀拦住单雄信,冷冷道:“这匹马齐王已经看中,识相的,乖乖走开,否则你小命难保!”
单雄信视爱马如命,就算皇帝老子要他的马,他也不干,他捏紧拳头,恶狠狠地盯着梁师都,“我不想闹事,你把我的马放开,咱们什么事都没有,否则,就是你死我活。”
“好大的口气,你是什么东西,敢跟我这样说话?”
梁师都冷笑一声,一挥手,“把马骑走!”
侍卫翻身上马,单雄信大怒,他大步要冲上前,却被他兄长单雄忠一把抓住,“二弟,冷静一点!”
单雄忠要比兄弟稳重,他知道齐王是当今圣上的次子,不是他们能惹得起,一匹马丢了可以再想办法买,但人命丢了,想挽回都不行。
梁师都眯起眼笑了起来,他看出单雄忠有点胆怯了,知道厉害就好,他给侍卫使了眼色,侍卫猛抽一鞭战马,疾奔而走,单雄信心都滴血了,牙齿咬得咯咯直响,他几次要奋力冲上,却被大哥死死拉住。
侍卫催马刚奔出不到二十步,就在这时,一只酒壶从酒棚中飞出,力道强劲,‘当!’一声脆响,酒壶正砸在侍卫头上,侍卫一声惨叫,从马上摔落,战马拖着他奔出二十几步,便慢慢放缓马蹄,最后停了下来。
梁师都和侍卫大怒,回头向酒棚内怒目而视,只见杨元庆慢慢走了出来,向梁师都拱拱手,“给我一个面子,放过这匹马。”
梁师都见是杨元庆出头,他一口气只得忍下,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回头向酒棚内的乔令则望去,他做不了主。
这时,乔令则也走了出来,阴阴一笑道:“杨将军为何要替素昧平生之人出头,得罪齐王殿下,这可不明智啊!”
原来杨暕已经封齐王了,杨元庆微微一笑道:“我并不想得罪齐王,我只是说,给我一个面子,放过这匹马,应该没问题吧!”
乔令则摇了摇头,“很抱歉,齐王看中的东西,谁的面子也不给,除非……”
“除非什么?”
乔令则阴阴一笑,“除非杨将军用自己的马来换。”
杨元庆脸色一变,他一把捏住乔令则的脖子,将他提在半空,冷冷道:“你这狗奴才,我杀你如宰一只鸡,识相的,给老子滚!”
他手一甩,将乔令则扔进酒棚,围观的酒客连忙闪开,‘咔嚓!’乔令则正落在一张小桌上,将桌上的酒杯碗筷砸得粉碎,桌子腿也撞断,乔令则痛苦万分,连话都说出来,几名侍卫连忙跑上去扶起他。
梁师都脸上尴尬,杨元庆的强硬令他有点不知所措,杨元庆却向他一拱手,“我看梁兄也是豪杰之辈,为何甘为权贵鹰犬?”
梁师都苦笑一下,转身回酒棚扶住乔令则,“先生,我们该怎么办?”
乔令则只觉浑身骨头都断了,他心中恼恨万分,却也怕极了杨元庆,知道此人软硬不吃,他们也打不过,也惹不起,只得恨恨瞪了杨元庆一眼,“我们走!”
众侍卫扶着乔令则狼狈而走,这时,单雄信的族弟单仁杰已经将战马牵回,单雄信的爱马失而复得,令他心中感激万分,尤其杨元庆为了他不惜得罪齐王,这份义气更令他感动。
他上前抱拳深施一礼,“杨将军仗义之恩,单某铭记于心。”
杨元庆连忙回礼笑道:“举手之劳,单二哥不必放在心上,久闻单二哥是义气之人,我若在潞州有难,单二哥必然也会仗义相助,这就叫四海之内皆兄弟。”
“说得好!”
单雄信重重拍了拍杨元庆的肩膀,凝视着他道:“既然杨兄弟这样说,我就当你是兄弟,我就不谢了。”
杨元庆微微一笑,“单二哥这样说,才是性情中人,来!我请大家喝酒,咱们喝个痛快。”
“好!咱们喝酒。”
单雄信回头对掌柜道:“所有损坏我来赔偿,你只管拿酒来。”
四周围观酒客响起一片鼓掌声,大家纷纷落座,酒棚里又很快恢复了热闹,伙计收拾完满地凌乱,就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般。
这时,那名管家起身对杨元庆拱拱手笑道:“小哥,你慢慢喝酒,我们先走一步了。”
杨元庆连忙起身向他回礼,“老哥请慢走!”
他又笑着向马车微微一拱手,便坐下了,马车缓缓启动,走出十几步,车帘却拉开了,中年管家连忙上前,“姑娘有事吗?”
马车内的女公子秀目瞥了一眼杨元庆,低声问:“忠叔,这人是谁?”
中年管家摇摇头,“刚才有人叫他杨元庆,好像是什么阴山飞将,回去问问老爷就知道了。”
停一下,中年管家又忍不住赞道:“这小伙子不错,明知对方是皇族权贵还敢仗义出头,是一条汉子。”
女公子默默点点头,又看了一眼杨元庆,把车帘放下了。
“但愿他不要有事。”
她自言自语说了一句,马车驶上官道,加快速度向京城方向驶去,天空依然下着蒙蒙细雨,将整个灞上笼罩在一片深秋寒意之中。
……
就在灞上发生一起抢马风波的同时,宫城大兴殿内,冗长的朝会依然在继续进行,杨谅的处置方案已经定下来,杨广力排众议,否定了群臣要求杀杨谅的提议,他念手足之情,饶杨谅一死,将他贬为庶民,终身幽禁。
朝会渐渐到了尾声,众大臣都十分疲惫,这时,杨广缓缓道:“各位爱卿,朕还有一件事,要和大家商议。”
他环顾一圈大殿,这才不紧不慢道:“朕这些天一直在考虑我大隋如何才能更加兴盛,朕在江都经营南方十年,深知江淮、江南富庶,若能将南方物资北上京城,必可创我大隋盛世,然大兴城地处关中,物资运输不便,对江南控制不力,尤其杨谅造反,使朕深感齐地并不稳定,一旦北齐之地再发生叛乱,京城对河北河东鞭长莫及,所以朕考虑迁都洛阳,以加强朝廷对东方和江南的控制,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几乎所有人脸上都露出极度震惊之色,谁也没有想到,圣上竟然考虑迁都,这怎么可能,众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宇文述却走出朝班,昂声道:“臣完全赞成圣上的迁都之议,关中人口众多,粮食不足,致使京城粮价始终高居不下,原因还是在于运输不便,洛阳乃东周旧京,中原图大之地,是整个天下中心,有黄河运输便利,天下万物可资洛阳,是我大隋王朝中兴之地,臣也听闻,圣上是木之所属,而雍京是冲木之地,和圣上相克,谶语云,‘修治洛阳还晋家’,这就是暗示圣上即位,迁都洛阳乃是天意,天意如此,迁都当可行。”
宇文述话音刚落,上柱国、左武卫大将军独孤罗便走出朝班,语气坚决道:“陛下,臣坚决反对迁都!”
独孤罗是北周顶梁之柱独孤信的长子,他的妹妹便是开国皇后独孤伽罗,独孤罗也是杨广的舅舅,年近七十,地位崇高,他同时也关陇贵族之首。
“陛下,开皇四年,已开凿广通渠为解决京师粮食不足,现在京城太仓内粮食满盈,各地义仓粮食堆积如山,广通仓内粮食可供京城百年,如果还嫌粮食不足,那可以再开凿拓宽运河,加强运输,广建粮仓,这个问题便可以解决,何用迁都洛阳?”
“陛下,臣也反对迁都洛阳。”
这是大将军、太府寺卿元寿,元寿是西魏八柱国元欣之孙,而元氏也就是鲜卑拓跋氏改为汉姓,是鲜卑第一贵族,元寿也是关陇贵族首领之一,杨广想迁都洛阳,也就是动摇关陇贵族的根基,他怎么可能同意。
他也厉声道:“陛下,北齐旧地不稳,可以增加驻军,收拢军权,官府不力,陛下可多派御史巡查,至于江淮,只需派一重臣坐镇,或者修改制度,加强朝廷对江淮控制,京畿乃国之根本,焉可轻言迁都。”
礼部尚书宇文弼也出列道:“所谓谶语,纯属荒谬之语,妖言惑众,陛下可查找其来源,斩之以儆天下。”
左骁卫大将军张瑾也出列道:“陛下,大兴城新建仅二十年,设施齐全,国富民安,若要兴盛大隋,大兴城便是中兴之地,若迁都洛阳,必然要大兴土木、耗费民财民力,昔日先帝也说,大隋新建,当以节俭惜民为上,陛下,先帝教诲之言,犹绕梁未绝,臣以为君臣上下应铭记于心,不可须臾忘怀。”
“陛下,臣反对迁都!”
“陛下,臣坚决反对迁都,若陛下坚持,臣愿以死谏之!”
……
大殿内一片激烈反对之声,反对之坚决,杨广始料未及,他脸色变了数变,最后,他只得无可奈何吞下心中的闷气,“迁都之事,容后再议,现在时辰已过午,朕疲惫了,散朝!”
第四章 假手于贺
杨广怒气冲冲回到御书房,狠狠抓下头上冲天冠摔在地上,‘砰!’冠梁被摔成两截,冠上珠玉四溅,吓得十几名宦官噤若寒蝉,如雕像一般,一动也不敢动。
杨广铁青着脸坐在龙榻上,半晌,他一拍桌子怒吼:“朕才是皇帝,他们眼中还有朕这个天子吗?”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没有人敢劝怒气当头的皇帝,很多宦官都跟随杨广多年,在他们记忆中,还没有见圣上发这么大的怒火,但他们有经验,过了一段时间,圣上的怒火自然会慢慢消退。
一名老宦官拿着一只朱漆木盘,将地上的断冠和零碎珠玉一一拾进木盘内,看着老宦官慢条斯理的动作,杨广的怒气终于慢慢平息了,他立刻吩咐,“速去召宇文述来见朕。”
宇文述就在殿外等候,他知道圣上要召见他,片刻,他匆匆走进御书房,向杨广深施一礼,“微臣宇文述参见陛下!”
杨广叹了口气,“宇文爱卿,你也看见了,朕想做一点事,何其之难?”
“陛下,臣倒觉得这很正常,如果没有人反对,才是奇怪之事。”
“朕也有心理准备。”
杨广无可奈何道:“朕也曾问过杨太仆此事,他给朕建议,水遇坚石,可绕流而行,确实是金玉良言,可惜今天他不在啊!”
杨广提到了杨素,令宇文述心中一阵嫉恨,但他脸上却不敢表露,便干笑一声道:“既然杨太仆有金玉之言,他必有良策,不如等他回来再商议此事。”
杨广点点头,他确实是这个想法,若杨素在这里,以他的威望,未必震慑不住关陇贵族,杨广今天也看到了一点名堂,所有反对者基本都是关陇贵族,而士族门阀如,如纳言苏威、户部尚书牛弘、黄门侍郎裴矩、内使侍郎虞世基等等,基本上都没有表态,关键是他们没有一个领头之人,而这个领头人就是杨素。
“今天朕只是一次试探,也好,让朕明白了究竟是谁反对,等杨太仆回来后,朕再从容布局。”
杨广瞥了一眼宇文述,今天宇文述的表现让他有点失望,不过杨广也能理解,毕竟宇文述也是关陇贵族,他夹在中间,比较难做人,这件事就不让他参与了。
想到这,杨广转换了话题道:“宇文爱卿,选将举才之事,你准备得如何?”
选将举才也是杨广为笼络天下武将的一个措施,这次杨谅造反,很多地方豪杰都暗中相助,这便让杨广意识到父皇的禁武措施过于简单粗暴,得罪不少武士,而且禁也禁不住,与其堵,不如疏导,让天下武人能为朝廷所用,而且还可以借机推广公平取才的思想,为下一步推行科举取士做好铺垫。
选将举才的具体事宜交由兵部来操作,由宇文述负责监察,不过,宇文述对此并不是很热衷。
他本人就是行伍出身,对武人心理了解比较透,比如他知道武人尤其喜好排名,从前军中就自己排定了一个九大将军榜,他便提议设立三品十八将排名,这种排名对武人的吸引力比功名还要强,但杨广对这种武将排行方案一直没有表态。
宇文述连忙道:“回禀陛下,据臣了解,文牒发去天下各州后,各位武人颇为踊跃,各地武人已经纷纷进京,不过……”
“不过什么?”杨广问。
“不过微臣感觉这次选武,底层武人较为踊跃,而门阀世家似乎有点冷淡,或许他们有点不屑于和底层武人同台竞技。”
杨广点了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门阀等级、九品中正的思想还是一时难以动摇,可如果这件事门阀世家不参与,就等于失败一半,他想把选武定为一种制度,第一次决不能失败。
杨广沉思片刻,只得推出他的备用方案,其实也是一种妥协方案,“也罢!这次选将举才可分为甲乙两榜,凡五品以上家族子弟者,可参加甲榜选才,每府限两个名额,无论胜负皆可入禁军,以艺高者为官,五品以下及平民则参选乙榜,艺高者入军为官。”
“那微臣提议的三品十八将又怎么选?”宇文述又紧接着问道。
其实这种武将排名一般只能是一种非正式的,由民间来举办的一种娱乐性的排行,它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而且也没有什么可比性,由官方来举办就会显得不太严肃,而且还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隋文帝时代,从来就没有什么武力排行榜,只有军方私下排定的九大将军榜,宇文述也曾经向杨坚提出过,却被杨坚一口否决。
但杨广和他父亲杨坚略有不同,他的骨子里带着一种浪漫的气质,对这种武力排行颇有兴趣,不过杨广也知道,这种事情由朝廷来办,确实不太妥当,他想了想便笑道:“那个只是一种调兴之娱,不能作为一种制度,可以搞一次军队的骑射大赛,由军方主办,同时允许民间武人参与,如果爱卿对此有兴趣,那就由爱卿来负责。”
宇文述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欣然笑道:“甲乙榜由兵部来做,臣就负责三品十八将比武甄选。”
宇文述极力要搞三品十八将的比武大赛,是有他的目的,因为他不想参与兵部的甲乙榜选才,便想用这件事把他的总监督之职推辞掉。
宇文述心里有数,杨广搞这种公平比武选将有点想当然了,可以说有点天真,自古选将都是靠资历后台,靠人脉关系,惟独和公平没有关系,他可不想做这种得罪人之事,最好让兵部去做,三品十八将排名既有趣味,又无伤大雅,他做这个无妨。
“臣一定为陛下选出十八名天下猛将。”
……
齐王杨暕的王府位于大宁坊,占地一百五十亩,稍微低于世子杨昭的府邸规格,但杨暕更深受杨广喜爱,除了府邸规格上不好逾越外,其余屋宇奢华,财富积仓,宫女侍从无数,皆远远超过世子杨昭,可谓富可敌国。
杨暕今年二十岁,性格骄纵,从小便横行不羁,先帝杨坚并不喜欢他,认为他品行不端,但太子杨广只有两个儿子,而长子身体不好,不是长寿之相,杨广夫妻便对次子百般宠爱,杨坚也没办法,只好随他们去。
杨广登基后,朝务繁重,没有时间过问杨暕私事,没有父王的约束,杨暕更加肆无忌惮,荒淫放纵,恶名远扬。
不过杨暕名声虽臭,但野心却大,他知道兄长杨昭身体肥胖,不被父皇母后所喜,他便动了争夺太子之念,尤其父皇已登基,但东宫迟迟未定,更让杨暕看到了夺嫡希望。
房间里,杨暕背着手来回踱步,满脸阴沉,乔令则躺在一副担架上,泣述今天发生之事,他今天遭遇很惨,肋骨竟然断了一根。
“卑职知道殿下喜欢良马,那匹乌骓确实不错,卑职便想献给殿下,不料杨元庆残暴凶狠,夺走战马,打伤卑职,此事若传出去,京城人必笑殿下无能,卑职受伤无所谓,但削了殿下颜面,卑职却不能容忍。”
杨暕眉头一皱,“杨元庆?就是上次和杨昭在一起的那个军官?”
旁边还站着另一名幕僚,叫做陈智伟,也是一名助纣为虐之徒,但他却比乔令则更狡猾几分,他连忙道:“殿下,此人不仅和杨昭关系不错,而且他是杨素之孙。”
杨暕顿时怒道:“是杨素之孙又怎么样,是杨素之孙就可以打伤我的人,抢走我的马吗?”
陈智伟见杨暕没有领会到问题的关键,便又劝道:“殿下,此事须从长计议。”
他给杨暕使个眼色,又看了一眼乔令则,杨暕会意,便对乔令则温和地说道:“你既然受伤,那就回去好好养伤,赏你五百吊钱,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会处理好。”
“多谢殿下,卑职一定会尽心竭力做事,以报答殿下。”
乔令则感激不尽,两名侍卫将他扶出去了,杨暕这才问陈智伟,“你是什么意思?”
“殿下,若是普通人,杀了他也无妨,不过既然是杨素之孙,殿下可要以大事为重。”
一句话提醒了杨暕,现在太子未定,他确实不好得罪杨素,以免把杨素推到杨昭那一边去,他沉思片刻,便问:“依你之见,这口气我就忍了吗?”
“那倒不必,殿下虽然不动手,但可以假借其他人之手来收拾杨元庆。”
“你说的人是谁?”
“贺若弼!”
陈智伟阴阴一笑,“难道殿下忘了此人吗?他可是对杨元庆恨之入骨。”
杨暕恍然大悟,不错,贺若弼为人鲁莽且记仇心极重,他确实是一把最好的刀。
“这个计策高明,很不错。”
杨暕赞许地点点头,他很欣赏手下借刀杀人的策略,这才是高明的手段。
“这件事我就交给你,所需钱物,自去账房支取,把此事给我办妥了。”
……
一辆华丽的马车进了崇仁坊,车帘已经拉开,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女正好奇地打量坊内的情形,一棵棵粗壮茂盛的大树,一栋栋精巧别致的院子,还有坊里的行人,他们穿衣打扮似乎也和闻喜县不同,一切都让这个少女充满了好奇。
“敏姑娘,你小时候就在这里长大,七岁时才离开,你就忘了吗?”中年管家微微笑道。
“嗯!好像还有点印象。”
少女抿嘴一笑,脸颊上露出一个小小的酒窝,使她白瓷般的脸庞上多了一点俏丽和可爱,她长着乌黑且大大的眼睛,眼睛内清澈而明亮,一对弯弯的秀眉裁如新柳,肌肤晶莹洁白。
虽然一路颠簸,路途疲惫,但良好的教养使她始终如一的文静而优雅,她那刚刚褪去女童幼稚的脸颊上,始终洋溢着少女独有的青春光彩,她的笑容感染着随行的每一个人。
“忠叔,你多久没来京城了?”
“差不多二十年了,那时候你大哥刚刚出生,我专门进京给老爷报喜,哎!这一晃就二十年了。”
“忠叔,到了!”一名随从拉住了马车。
马车停在一座巨宅前,只见大门上的牌子写着‘闻喜县公府’五个大字。
第五章 公主请客
杨元庆是下午时分回到了京城,在明德门他和单雄信一行分了手,杨元庆便返回了杨府。
虽然杨元庆并不喜欢杨府,尤其他祖父杨素不在府上的时候,他很不情愿住在这里,杨府让他感到一种难言的压抑,尽管在祖父的施压下,杨府已经给了他嫡子待遇,但杨元庆还是感觉得到一种隐藏在背后的目光,像针一般刺人,那是一种嫉妒和不满。
不过杨元庆一时也没有地方可去,他只能暂回杨府,好在他有一座独院,门一关,杨府的事情他可以不闻不问。
来到杨府大门口,杨元庆翻身下马,他正要牵马进府,府内却迎面走出两人,有说有笑,年纪都三十四五岁,皮肤白净,气质温雅,不过他们都穿着官服,竟然是正四品服。
这两人都是杨玄感之弟,一个是杨万石,一个是杨仁行,他们是杨素庶子,在杨府内主要负责经营田庄,不过这两天他们兄弟兴高采烈,他们二人因父亲平杨谅之功,得封正四品仪同三司,连管家的杨玄挺也得封勋官仪同三司,而且杨府得赏绢五万匹,绫罗一千匹,使整个杨府上下如同过节一般。
“哟!这不是元庆吗?这段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兄弟二人笑问道。
杨元庆秘密出使幽州,再加上他的封官是在代州宣布,京城内大部分人都不知,杨府上下也只有极少数知晓。
杨元庆笑了笑,拱手施一礼,“两位叔父,我这段时间出去有事了。”
“哦!你去忙,我们有事出去了。”
兄弟二人只淡淡和杨元庆打一个招呼,转身便走了,他们俩丝毫没有把杨元庆放在心上,事实上他们很放在心上,只不过是用这种冷漠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杨元庆的轻视,庶子相敌,有的时候,庶子之间更容易产生敌视心理。
杨元庆从小就很少见到这两个叔父,只有逢年过节才偶然见一面,他心中有点奇怪,这两个叔父什么时候封官了,他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杨将军!”
后面有人叫他,杨元庆一回头,见不远处站着三名侍卫模样的年轻男子,杨元庆认出了他,为首之人是晋王手下的侍卫官,名叫于庆嗣,后面两人年纪很轻,都十七八岁的样子,是一对兄弟,兄长薛万均,弟弟薛万彻,是右亲卫车骑将军薛万雄的一对儿子。
“原来是于将军,两位薛兄,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于庆嗣上前微微笑道:“我们奉晋王之命,专门等你回来,已经等你多时。”
杨元庆一怔,晋王怎么知道自己今天回来?
“晋王殿下有事吗?”
“晋王请杨将军去一趟,可能有比较重要之事,杨将军如果方便,现在就请随我去。”
杨元庆回杨府也没什么事,上次杨昭待自己不错,他却不辞而别,是该去见一见。
“好吧!我这就随于将军前往。”
“两位薛兄,最近练武如何?”
“元庆,有空我们较量一下马槊。”
薛氏兄弟武艺高强,他们一直便想和杨元庆比试一番,杨元庆欣然答应,“好!过几天,我们较量一番。”
……
杨元庆来到永昌坊前,正好一队百余人的侍卫护卫着一辆马车从坊内驶出,车顶上插着一面紫色三角旗,上书一个‘晋’字,这就是晋王的马车。
“元庆!”
晋王杨昭老远便看见了他,探头出车窗向他挥手。
杨元庆催马上前向他深施一礼,“参见晋王殿下!”
杨昭呵呵笑道:“上次你跑得快,居然不给我说一声便没影了,当罚酒三杯。”
杨元庆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上次……实在是有点意外。”
“你别说了,我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样,上车来陪我说说话。”
杨昭虽然很胖,却为人热情爽快,杨元庆觉得他有话要对自己说,便欣然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他将战马和破天槊交给侍卫官于庆嗣,自己钻进了杨昭的马车。
进了马车才发现车厢内宽敞异常,就像一间屋子,有书桌书架,还坐着一名八九岁的小书童,而且马车很舒适,铺着厚厚的地毯,车壁上挂了两幅魏晋名人字画,马车一路行走,并不感到颠簸。
“随便坐吧!”
杨昭笑眯眯请杨元庆坐下,又吩咐小书童,“给杨将军倒杯茶。”
杨元庆在杨昭对面坐下,便笑问道:“殿下怎么知道我今天回京?”
杨昭笑容里露出一丝狡黠,“我不仅知道你回来了,我还知道你在灞上和杨暕的人发生了冲突,对吧!”
杨元庆明白了,他也笑道:“应该说,因为我和杨暕的人发生了冲突,所以殿下才知道我回来了。”
杨昭哈哈大笑,他一竖大拇指,“不错,比我想的聪明,不过……”
说到‘不过’两个字,杨昭的笑容消失,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注视着杨元庆道:“不过以杨暕的性格,他不会放过你,你自己要当心,不要被人暗算了,他手下那帮人,什么阴毒之事都做得出来。”
“多谢殿下关心,我一定会当心。”
杨昭笑了笑,又语重心长道:“其实京城势力格局非常复杂,你在京城不仅要谨慎小心,更要注意一些势力门阀,不要轻易招惹他们,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停一下,杨昭又叹道:“父皇想迁都洛阳,削弱关陇贵族的势力,不料关陇贵族在朝堂上反对强烈,父皇即位不久,还镇不住他们,只好忍了这口气,昨天父皇还为此大发雷霆,却无可奈何。”
杨元庆默默点头,关陇贵族在军方人脉极深,几乎控制了很大一块军队,还有北方士族,这些杨元庆也有所耳闻,但他不是很清楚,便问:“殿下能不能简单给卑职说一说?”
“我也确实只能简单给你说一说,这里面关系太复杂。”
杨昭苦笑了一下道:“其实整个大隋就是一个门阀天下,天下大大小小的门阀多如牛毛,起码有上千家,但在上层权力格局内,其实也就三大派,一派皇室,这不用说了,然后是关陇贵族派和北方士族派,关陇贵族派又主要以两家为代表,一是独孤家族,二是元氏家族,其他关陇门阀如长孙、宇文、侯莫、李氏、于氏等等,也基本上依附在这两家之下。”
停了一下,杨昭见杨元庆听得很专注,便又继续说道:“而北方士族门阀也是以两家为代表,一是你们弘农杨阀,另一个便是闻喜裴阀,同样,其他北方士族,如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渤海高氏、南方萧氏等等,也是依附在这两大士族门阀下,说是依附,其实也是一种政治利益结合,没有什么主从关系,简单也就如此。”
杨元庆默默点了点头,他大概明白一点了,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他不关心,也不感兴趣,这时他想起一事,便问道:“贺若弼是属于哪个门阀?”
杨昭想了想便道:“贺若弼和韩擒虎一样,也算是关陇贵族,他的父亲贺若敦和独孤信关系极好,而且贺若弼也常和独孤家族有来往,尤其和独孤罗交情深厚,贺若弼几次犯罪险些被皇祖父处死,都是独孤罗求独孤皇后说情,才得以幸免,元庆,如果有一点独孤家请你赴宴,那肯定不是好宴,说不定是鸿门宴,你要当心了。”
杨元庆点了点头道:“其实我倒不认为齐王会直接找我麻烦,我怀疑他会利用贺若弼和我的私仇,挑动贺若弼来对付我。”
“不错!”
杨昭很赞赏杨元庆的聪明,他冷笑一声道:“现在杨暕正是极力表现之时,他不会得罪你祖父,确实有可能借刀杀人,这是他的一贯拿手好戏。”
两人一路谈话,马车慢慢停下,侍卫在外面道:“王爷,到了!”
杨元庆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