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窦建德也想吸取从前的教训,把军队全部掌控自己的手中,但他需要得到刘黑闼和宋金刚的支持,又不得不妥协,窦建德请求李密刘黑闼为琅琊郡王,又封宋金刚为东莱郡王。

历城县夏王是由从前的齐郡郡衙改造而成,稍微简陋一点,不过窦建德生性简朴,对衣食居住并不讲究,他将所有的钱财都分给了手下将士,每日粗茶淡饭,与士兵同甘共苦。

窦建德厉兵秣马,每日亲自操练军士,他念念不忘之事便是恢复故国,打回河北。

这天下午,窦建德侄女窦线娘骑马飞驰来到了大营,窦线娘被封为历城县主,但青州将士都喜欢她,称她为公主,她嫉恶如仇,严厉正大,被窦建德封为军法官,巡视各郡,执法军纪。

今天她从北海郡巡视归来,回大营向窦建德交令,她身穿细铠甲,头戴鹰棱盔,穿着长皮靴,显得英气勃勃,在大营前,她飞身下马,取出军牌向守军晃了晃,便牵马进了军营。

她先去了夏王府,但王府卫兵却告诉她,夏王在军营内训练士兵,她有转道来了军营,窦线娘一直来到了中军大帐,几名亲兵立刻高声禀报:“王爷,公主来了。”

窦建德刚训练完士兵,正在帐内喝茶休息,听说线娘回来了,他高兴得呵呵大笑,快步迎了出来,“线娘,是几时回来的?”

窦建德儿女皆亡,他便将窦线娘视为已出,对她百般疼爱,窦线娘也将他视为自己的父亲,上前行一礼,“父王,女儿有礼了。”

“唉!一路辛苦,就不要这么多礼累赘了,快进来坐。”

窦建德把线娘带回大帐坐下,给她倒了一杯热茶,笑眯眯道:“还真是巧,上午二郎还和我谈起你,说你该回来了,没想到你真的就到了,真是心有相通。”

本来窦线娘心情很好,可听父王这样一说,她的脸立刻沉了下来,“父王,以后在我面前,不要再提到这个人。”

窦建德所说的二郎便是刘黑闼的儿子刘挚,刘黑闼有三个儿子,但长子和三子都先后死去,只剩下次子刘挚,被刘黑闼视若性命。

刘挚今年二十余岁了,尚未娶亲,男大当婚,刘黑闼便一直想给儿子找一个血统高贵女子为妻,最好是北齐王族,不料刘挚却喜欢窦线娘,并对他父亲说,非线娘不娶。

刘黑闼和窦建德一齐长大,如果能再结为亲家当然是最好,刘黑闼便向窦建德提出了这门亲事,刘挚是窦建德手下大将,窦建德对他很了解,虽然英勇善战,但性格太暴烈,窦建德也并不很愿意,更重要是窦线娘坚决不答应,窦建德对这件事婚事便一直很含糊。

但现在不同了,窦建德急于拉拢刘黑闼,如果这门婚事能成,对他彻底掌握刘黑闼的军权将大有益处,拉拢了刘黑闼,剩下一个宋金刚就好办了。

现在窦建德急于促成这门婚事,见线娘还是态度坚决,不肯答应,他心中的怒火也燃烧起来,不高兴道:“线娘,你不要再任性了,这门婚事我已经和你刘二叔商议妥当,他正在赶来的途中,而且二郎就在军营内,三天后你们就成亲。”

“我绝不会答应!”

窦线娘异常刚强,她站起身便向帐外走去,窦建德被她的任性激怒了,“这由不得你,你不答应也得答应!”

他喝令左右,“把她抓起来!”

第二十一章 内部生变

怀远镇,五万高丽军在这里已经驻营数日,却迟迟不肯向西进发,大帐内,高丽宰相渊太祚负手站在一张地图前久久沉思不语。

渊太祚和其子盖苏文长得很像,都是一张长脸,高挺的鼻子和细长深邃的眼睛显示出他年轻时英俊,但他已年迈,唇边深刻的法令纹和松弛下垂的皮肤使他不再有年轻人的精力和冲动,不过老姜弥辣,他那不慌不忙的笑容里却是暗藏杀机。

渊太祚并不急于去援助高开道,他像一个极有耐心地老渔翁,等待着下杆的最好时机,他要等隋军被高开道的燕军消耗得差不多,他才会出兵一举歼灭隋军,但他有不能让高开道的军队被隋军全歼,那样就变成他独立对阵隋军,他并没有把握独立战胜隋军。

他要把握这个度,等待最好的机会。

渊太祚是高丽权相,小小辽东当然无法满足他宰相的胃口,这次出兵,他不仅要将辽东两郡纳入囊中,他还要挥师南下,拿下北平郡乃至涿郡,如果有可能,他还想继续南下,拿下大半个河北。

渊太祚并不是痴心妄想,高丽堂给他带来大量的情报,使他非常了解中原的情况,他知道隋军真正的敌人是唐军,只要他能击败辽东的隋军,进军河北,隋军未必会倾兵和他决战,隋军承担不起两线作战的风险。

高开道的投降求助无疑给他带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就在渊太祚凝视着地图久久沉思之时,大帐外有士兵禀报,“报告大王,高开道派人来送信,说有紧急情况。”

“让他进来!”

一名高开道派来的士兵被带进大帐,他躬身行一礼,将一封信呈给渊太祚,“这是我家燕王给大王的亲笔信!”

渊太祚嘴角的法令纹微微加深,露出一丝不屑的笑意,居然好意思在自己面前称燕王,他渊太祚掌控高丽王国军政大权,也不过是莫离支而已,谁敢称王?

但他嘴角的不屑只在一瞬间便消失,脸上依旧是淡淡的笑意,打开信,信中说隋军已经夺下了柳城郡,柳城郡的三万燕军全军覆没,在信的后面,高开道几乎用一种哀求的语气,恳求高丽军救援。

在渊太祚的记忆中,这应该是高开道第三次求自己了,真是窝囊无能之极,有七万大军,居然还敌不过三万隋军。

而且还分兵驻守柳城郡和燕郡,为什么不合兵一处,非要让隋军各个击破呢?渊太祚冷笑一声,只能说明高开道愚蠢和无智。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愚蠢无智的高开道不正是他所希望的吗?如果高开道真的很强大,仅凭一己之力便击溃隋军,那怎么还会有他的机会,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高开道还有四万军,加上他的五万军,正好可以对付隋军。

想到这里,渊太祚便对报信士兵温和笑道:“请转告你家王爷,我也是心急如焚,因为等待粮草,所以才迟迟不能动身,正好粮草已到,我会立刻出兵,协助他共击隋军。”

……

柳城郡的战役结束后,罗士信命副将李海岸率五千军将两万余战俘押回临榆宫后勤大营,他和牛进达则亲率二万五千精兵继续向燕郡挺进,两天后,隋军抵达了燕城县。

燕城县是燕郡郡治所在,人口两千余户,只能算一座中县,县城也不大,周围不过十里,城墙只有两丈余高,远远不能和城池宽阔坚固的柳城县相比。

城池狭小,容不下高开道的四万大军,高开道的军队便驻扎在城外,用壁垒式扎营,两丈高的板墙筑成了一个巨大的军营,不仅驻扎四万大军,高开道所有的军械和粮食都囤放在大营内。

此时高开道已经知道了柳城县失陷了消息,族弟高崇道被杀,三万军队全军覆没,这个消息令高开道暴跳如雷,却他又无可奈何,他心中既恨高崇道没有能替他守住柳城,同时也恨高丽军援军迟迟不来。

一连两天,高开道都在焦躁不安中度过,他已经接到消息,隋军正从柳城郡向燕城县开来,而高丽军还没有消息,这令他心急如焚。

高开道背着手在大帐内来回疾走,他在想着自己的命结局,临榆关那么坚固的雄关都被隋军攻破了,还有同样的坚固的柳城,有三万军守卫,也被隋军攻破了,那么自己这座板墙大营,能坚持几天,据说窦建德的板墙大营,隋军只用一个时辰便攻破了。

此时,高开道已经不是焦急那么简单了,他心中一阵阵胆寒,甚至有点绝望了。

这时站在一旁的谋主孙嘉延劝他道:“王爷既然如此惧怕隋军,就不如投降了隋朝,就算得不到重用官职,但至少能够保住后半生的富贵。”

高开道叹了口气,“我的两个兄弟都被他所杀,如此深仇大恨,他还能容我吗?”

“王爷此话不对,杨元庆是个明事理之人,他一般不会杀投降他的敌将首领,他如果杀了王爷,将来谁敢投降他?所以卑职说,他非但不会杀王爷,还给你王爷一个高位虚职,给王爷富贵,做给天下其他人看,其实这是王爷一个机会。”

高开道低头不语,他略略有点动心了,确实是如此,他曾听说过千金买骨的故事,他高开道不就是那堆马骨吗?

孙嘉延见他动心,又继续劝道:“其实卑职早就想说,王爷向高丽求援,其实是引狼入室,如果高丽只打算援助王爷,用得着渊太祚亲自出马吗?渊太祚吃人可是连骨头都不吐啊!”

高开道还在矛盾之中,他知道自己投降后杨元庆不会用他,最多给他一个富贵,封他个某某将军的虚职,可如果只是要富贵,不用造反他也一样是大富豪,他要的是割地称王的权力,而这个杨元庆给不了他,但高丽却能给他,高丽需要他这个割据王缓冲隋朝。

更重要是,高丽有五万大军,他有四万军队,加起来九万大军,难道还对付不了隋军的三万军队吗?如果能击败隋军,顺势南下,那他就真能夺下涿郡,做一做幽州王。

思虑良久,他叹了口气道:“让我再想一想,先生就不要再逼我,先退下吧!”

孙嘉延跟随高开道多年,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他见高开道先是动心,随即又说出要想一想的话,明显是敷衍自己,如果他真的动心,他至少会再问下去,但他却没有再问……

孙嘉延心中涌起无限失望之情,只得躬身道:“卑职告退!”

他转身离开了大帐,很快他便回到自己帐中,坐在一只木箱呆呆地发愣,他在考虑自己的出路。

孙嘉延知道高开道是个奸诈狡猾之人,说不定他还心怀暗算高丽的心思,但奸诈狡猾并不是智慧,高开道心中没有大是大非,没有原则,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引高丽人入关是多么严重之事,把汉人的江山拱手送给异族,那会遗臭万年,难道他孙嘉延也要跟着遗臭万年吗?

“不!”

心中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告诉他,他不能跟着高开道一起成为民族罪人。

孙嘉延站起身打开了书箱,从里面找出一支令箭,那是几个月前他奉命去和罗艺谈判而没有交还的令箭,他想着总会有用,没想到这时候用上了。

他取出令箭放入怀中,又将他历年所得细软收拾一个包,塞进马袋中,快步走出了大帐,翻身上马向营门奔去。

片刻奔至军营大门,孙嘉延高举令箭道:“奉王爷之命,出使隋营,请速开门!”

士兵们都认识他,他们接过令箭立刻打开了营门,孙嘉延猛抽一鞭战马,向营门外疾奔而去,片刻便消失在远方。

……

高开道还在大帐内焦急踱步,等待着高丽军的消息,他已经做出决定,和高丽军配合,击败隋军,他已得到确切情报,隋军只有两万五千人,而他和高丽军合兵一处便有九万人之众,这场大战谁胜谁负,便可想而知了。

“王爷!”

一名亲兵在帐外焦急禀报,“刚刚得到守门士兵的消息,孙先生拿着王爷的令箭出营去了,说是王爷命他和隋军交涉。”

“什么!”高开道眼睛一下子瞪圆了,他不由勃然大怒:“孙贼竟然背叛我!”

他抽出佩剑扔出帐,“去追上他,把他人头带回来!”

话音刚落,又有一人奔来禀报:“王爷,高丽军已经抵达,就在数里之外,隋军也杀到了,离我们不足十里。”

……

当天傍晚,隋军和高丽军几乎是同时抵达了燕城县,隋军在五里外扎下了大营,而五万高丽军则在燕军大营旁扎下了营寨。

隋军大帐内,罗士信将投诚而来的孙嘉延请进了大帐,孙嘉延进帐深施一礼,羞愧道:“孙某事贼至今,心中万分惭愧,实不愿投靠高丽人,特来向罗将军投诚,望将军收录。”

罗士信微微一笑,“先生深明大义,能幡然醒悟,令人钦佩,我若想破高开道和高丽,不知用何手段?请先生教我。”

孙嘉延沉思一下道:“渊太祚亲率五万大军来援,两军合并看似强大,其实两人各自心怀鬼胎,将军可避其锋芒,暂不与之敌,撤到临榆关,扼守关隘,可静观其变,我可断言,不出十日,两军必生内讧。”

第二十二章 战略撤退

孙嘉延被士兵带下去休息,罗士信沉吟不语,这时牛进达走进帐,道:“士信,此人我觉得也不能太相信他,在没有证实他的诚意之前,还是小心点好。”

罗士信笑了笑,“这个我也明白,不过按照计划,我们确实也该撤退,只是我在考虑往哪里撤军?”

“我建议撤往柳城,让李海岸守临榆关,还有临榆宫的军队也可以协防。”

牛进达忧心道:“我主要考虑柳城一带聚居了大量汉民,我担心高丽人会屠杀清洗。”

“你说得不错,如发生屠杀事件,我们将无以面对总管。”

罗士信一下子被提醒,他意识到自己险些犯下大错,忘记了屠杀的可能,他不再犹豫,当即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立刻拔营,向柳城撤退!”

……

高丽军大营内,高开道在百余名亲卫的簇拥下,来到了高丽军的中军大帐,渊太祚已经在大帐前等候多时了,他细长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老狐狸般的笑意,就仿佛一个猎物落入了他的陷阱。

对他来说,高开道就是一个猎物,或者说是一条狗,为他卖力奔命,等猎物到手的那一天,这条狗就是他的晚餐。

渊太祚用盛大的热烈来欢迎高开道的到来,因为现在他还需要这条狗替他奔命。

“我对燕王殿下闻名已久,今日初见,足慰三生!”

渊太祚有着极高的汉文造诣,他是扶余人贵族,扶余人创造了高句丽王国,他们也从来自称高句丽,只是在隋王朝的官方文书中,称他们为高丽。

高开道也老远拱手笑道:“高某也久闻大王盛名,今天第一次拜访,高某深感荣幸。”

他的态度很谦恭,对他来说,高丽军现在就是他溺水中的一根救命木头,至于上岸后还是不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两人大笑着上前,各自心怀鬼胎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那种亲密中难以掩饰的巨大虚伪,连旁边的士兵都觉得看不下去了,纷纷将头扭了过去。

大帐内坐下,高开道笑道:“我天天盼大王到来,就俨如婴儿盼父母,如今高丽军终于到来,让我看到了战胜隋军的曙光,我愿追随大王,把隋军赶出辽东。”

高开道用一种极为谦卑的恭维语气,将高丽军推到前方,自己后退一步,站在高丽军身后,这是他的如意打算,他现在只剩下四万军队,这是他最后的本钱,无论如何他要保住。

所以他必须让高丽军为前锋,在前面冲锋陷阵,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算让他做孙子,他也心甘情愿。

高开道的如意算盘当然瞒不过老奸巨猾的渊太祚,他眯眼一笑,“击败隋军是我们双方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共同的利益,仅靠一方都无法办到,我们应该携手共进,不分尊卑彼此,这是我的态度,也是高丽军的态度。”

“那当然,应该携手共击隋军。”

高开道呵呵干笑起来,笑声中有那么一点苦涩,高丽人的狡诈让他占不到半点便宜。

高开道还想在模棱两可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但精明的高丽人却用坦率和直白将他模棱两可砸得粉碎。

“好吧!现在我们谈一谈两军合作的问题,后勤物资怎么分配,军队怎么指挥……”

渊太祚不给高开道任何机会,用他事先准备好的方案使高开道掉进了一个无法选择的陷阱之中,无论粮食后勤还是军队指挥权,都由高丽军主导,简而言之,高开道彻底沦为了一条狗。

就在这时,隋军撤退的消息传来,此时夜幕浓厚,尽管高开道心急如焚地想追赶,但渊太祚却牵住了已拴在高开道脖子上的狗链。

“隋军善于夜战,他们在夜间撤退,未必是利好,或许是一种圈套,不要急,明天一早再追赶,这场战怎么打,你听我的安排。”

渊太祚语气很平淡,但平淡中却不容半点反对。

……

次日一早,高丽大军和高开道的军队离开了燕城县,向隋军衔尾追击,两天后,联合大军抵达了柳城县,团团包围了柳城县,展开一场攻城和防御的对峙。

……

这两天渤海的风浪并不大,微微起伏的海浪拍打着船壁,在一万无际的大海上,一队由百余艘大海船组成的船队在顺风疾驶。

海面上吹拂着温暖的东南风,使船帆鼓起,为首的‘龙吟’号旗舰如一支疾飞的利箭在海面上劈波斩浪,向北方疾驶。

杨元庆站在船头,海风吹拂着他飘舞的头发,将他的思路送去遥远的地方,大海如一扇巨大的窗户,使他的心胸变得豁然开朗,也使他心中的天下也变得无限宽广。

在大海遥远的彼岸是什么?那是更加辽阔的土地,有更加丰富的物种,可以使粮食产量增加,有了粮食,人口就能滋生,有了人口,大隋的疆域将更加扩大。

但这将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或许在他有生之年能看到,杨元庆叹了口气,他此时就像一个发现了巨大宝藏的人,却苦于无法将宝藏运走,而只有将宝藏分给更多人,这个宝藏才会使大隋变得更加强大。

“总管,你在想什么?”程咬金在他身后瓮声瓮气问道。

杨元庆回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笑道:“我在想你将来能做什么?”

“我?”

程咬金一愣,他没想到总管居然在想自己的出路,他心中暗喜,便装模作样地沉吟一下说:“嗯!我将来当相国可能还差一点墨水,不过做个大将军倒能称职,像太子少保、太尉之类的虚职也可以挂一挂,老程不嫌它们重。”

杨元庆哈哈一笑,“你的脸皮倒是很厚,可以敲进一根大钉子,把这些职务挂上去。”

程咬金嘿嘿一笑,“其实我说的是实话,将来我老程算不算开国元勋,而且我的命很长,四十年后,秦琼他们都死绝……不!那个……都不幸离世,我老程不就成元老了?当个太尉也不算过份吧!”

杨元庆点点头,“你的眼光倒很长远,我问你,你想不想当国王?”

程咬金吓了一大跳,连连摆手,“不!不!总管莫要害我,有这个想法,我铁定活不长,我可不干。”

“我不是说你当隋朝的国王,我是说,给你一片土地,在海外,方圆千里,你带领一批人去建立自己的国家,嗯,就叫程国吧!你就是国王,你愿意吗?”

程咬金咧了咧嘴,“总管,那不就是把我流放吗?”

杨元庆拿这个只认现实、没有理想的家伙没办法了,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你就再熬四十年,准备当太尉吧!将来罗国、秦国、徐国等等小国建立起来后,你别眼红就行了。”

“呵呵!我才不会嫉妒,最好总管明年就把他们流放出去,这样我明年就可以当太尉了。”

“给我滚回船舱去!”

杨元庆忽然对这张乌鸦嘴无比厌烦,难怪人人都讨厌他,他一脚踢在程咬金屁股上,将他踢一个趔趄,险些摔倒。

程咬金揉揉屁股苦着脸道:“在船舱里晕船难受,吹吹海风好受一点。”

他心中却在想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拍拍杨元庆马屁,对他将来升官大有好处。

杨元庆懒得理他,背着手继续眺望远方,心中却在考虑着远航的人选,当初出海的朱宽和刘方等人都还健在,十几年前,大隋官方使臣已经远去了流求甚至马六甲,还去倭国,航海技术已不是问题,缺的只是勇气和方向。

“总管,看见陆地了!”头顶上忽然传来了眺望手的喊声。

杨元庆快走几步,凝神向远方望去,果然看见北方出现了一条隐隐的黑线,陆地终于到了。

大船上顿时一片欢呼,程咬金也激动异常,拳掌狠狠一击,“他娘的,终于到平壤了,攻下平壤,老子要第一个冲进王宫,那个……活捉高丽王。”

杨元庆只是告诉他,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断高丽军的后路,他便一直以为是偷袭高丽都城平壤,这个他很感兴趣。

杨元庆笑而不语,只是全神贯注盯住远方陆地,渐渐地陆地越来越近,船速渐渐变慢,他们眼前的海水颜色开始变得蓝白相间,这是淡水和海水混合的结果,这就意味着他们前方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

果然,前方出现了一个宽阔的河湾,一条大河的入海口呈现在他们面前,张龙指着前方大河笑道:“殿下,那就是辽水的出海口。”

后面的程咬金一下子愣住了,挠挠头,“总管,不是去平壤吗?”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不屑地哼了一声,“我几时说过要去平壤?”

“这个……”

程咬金心中一阵失望,不去平壤,那么美貌的高丽小娘,王宫里堆积如山的珍宝不都没戏了吗?

他立刻没有了精神,像只斗败的公鸡,变得无精打采,这时他感觉晕船得更厉害了,他娘的,连站在甲板上也晕船。

第二十三章 切断退路

船队驶入了辽河,两边是一片平坦的冲积平原,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森林郁郁葱葱,人迹罕至,不时可以看见在河边饮水的鹿群,他们好奇地望着从它们眼前驶过的大船,却没有半点害怕。

船队借着东南风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渐渐地,他们看到了人的踪迹,那是几座猎人搭建的小木屋,分布在河边。

忽然,从木屋里冲出十几个人,拼命地冲着大船招手呐喊。

“总管,好像是隋军!”

一名士兵认出了岸上招手的人,杨元庆看见了,是身着盔甲的十几名隋军士兵,他们应该是隋军的斥候。

几条小船下河,向岸边驶去,将十几隋军士兵和他们的战马一起接上大船,为首一名队正在杨元庆面前单膝跪下,行一军礼道:“启禀总管,我们是罗将军手下斥候,校尉是萧延年,奉校尉之命在这里等候总管。”

原来是萧延年他们,杨元庆微微笑道:“你们在这里等了多久?”

“回禀总管,我们在这里等了三天。”

队正将一幅地图献上,“这是我们绘制的辽河两岸兵力分布图,请总管过目。”

“辛苦你们,先下休息吧!”

杨元庆接过地图,立刻命手下带十几名斥候下去休息,他则快步来到指挥船舱,将地图铺在桌上,很快便找到了大船所在的位置。

地图画得非常详细,高丽军在辽水东岸后勤大营,高丽军的三座浮桥,怀远镇,以及十几座高丽军哨塔。

还有高丽军兵力部署,河东岸的后勤大营有五千驻军,在怀远镇也有两千驻兵,有了这份地图,他就可以从容部署。

“把程咬金给我找来!”杨元庆当即下令道。

片刻,程咬金匆匆跑进船舱,躬身施礼,“末将在!”

杨元庆笑了笑问他:“现在还晕船吗?”

程咬金挠挠头皮,有些惭愧道:“回禀总管,进了河口后,现在已经不晕了。”

“那好!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杨元庆用指节敲了敲地图,“等船队靠近怀远镇,你可率五千骑兵袭击怀远镇的高丽驻军,不用全歼,要放他们逃走去报信,明白吗?”

“末将遵令!”

……

黄昏,晚霞如火一般映红了辽河两岸,在辽水西岸的一片森林内,萧延年率领三十几名斥候正在忙碌地准备晚饭,他们已经在这一带活动了近十天,这一带人烟稀少,没有高丽军巡哨,相对比较安全。

一堆篝火正在熊熊燃烧,篝火上正炙烤着几头猎到的鹿,脂香四溢,士兵高声笑着,在烤肉上洒上盐和其他调料,还有几名士兵站在树上警戒,一方面是防止敌军巡哨发现,另一方是防止被猛兽袭击,他们曾遭遇过几次猛虎。

“天黑之前记着把火灭了!”萧延年提醒众人,大家相处了半个多月,彼此已渐渐熟悉。

“校尉放心吧!肉马上就烤好了。”有士兵笑着回答。

萧延年又转过头,他坐在一块大石上,注视着远处的辽水,他计算着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天,隋军的船队应该快到了。

就在这时,树上探子大喊:“有骑兵来了!”

众士兵愣了一下,顿时七手八脚拾起地上的水罐,将火浇灭了,纷纷拿起弩箭躲在树后,萧延年也躲在一棵大树后,手执弓箭,警惕地望着树林外,远远的,他们听见马蹄声,只有三名骑兵。

这时,树上探子又喊:“是我们的弟兄!”

众人这才放下心,纷纷从树后闪出,萧延年跳上大石,搭手帘遮住刺眼的夕阳,夕阳中只见三名骑兵正向这边奔来,渐渐奔近,萧延年认了出来,正是他派去寻找船队的其中三名弟兄。

三名骑兵奔近隋军栖息地,萧延年从大石上跳下,拦住了他们,“找到船队了吗?”

三名骑兵下马,一人上前道:“禀报校尉,我们等到了船队,还带来了总管的命令。”

“总管!”

萧延年一愣,“总管也在船上吗?”

“船队正是由总管率领,他给校尉下达了命令。”

士兵将一份命令交给了萧延年,萧延年打开纸条看了看,立刻对众人道:“大家抓紧时间吃东西,吃完东西咱们有活干了。”

……

夜幕笼罩在辽水之上,风轻云淡,一轮孤月在薄云中穿行,使辽水变得忽明忽暗,黑暗中,河水波光粼粼,轻微的浪花拍打着长长的浮桥。

高丽军在辽水上用小船和木板搭建了三座浮桥,每座浮桥间相隔约两里,两头都有高丽士兵把守。

夜幕中,五六名隋军斥候沿着浮桥泅水而行,他们泅水到了浮桥中间,攀上了浮桥,每个人都带着三袋火油,士兵们动作迅速,用匕首割开皮袋,猫腰疾奔,将火油均匀地倾倒在浮桥之上,一段涂抹一部分,约涂抹了数百步。

隋军士兵们点了点头,‘咔!咔!’几声,他们手中都出现了一团火焰,扔在浮桥上,顿时‘轰!’地一声,火势燃烧起来,几名士兵纷纷跳水,奋力向西岸游去。

与此同时,其他两座浮桥也都燃烧起来,火势越来越大,在宽阔的辽水上迅猛燃烧,三座长长的浮桥变成三条火龙。

……

船队终于靠近了怀远镇,距离怀远镇还有二十里,怀远镇在萧延年绘制的地图上是一个中心点,高丽军后勤大营就位于怀远镇对岸,而怀远镇以西三里外,又驻扎着两千驻军。

由于浮桥被烧,两岸的高丽军都被惊动了,岸边不是可以看见高丽骑兵巡哨出现,一百余艘大船的突然出现使他们惊恐万分,纷纷掉头奔回去禀报。

船队缓缓靠岸,一队队隋军从船上下来,在河边列队,杨元庆亲率一万五千军队在东岸下船,而程咬金则率五千军在西岸下船。

一个时辰后,一支浩浩荡荡的隋军在杨元庆的率领下,向十几里外的高丽军后勤大营杀去。

高丽军后勤大营位于东岸一里外的一片原野上,占地近百亩,囤积二十万石粮食和大量的军械帐篷,以及数十万头牛羊,这里是高丽军进攻辽东的后勤基地,有五千高丽军驻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