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仁则咬一下嘴唇,又继续道:“夺权政权并不难,可以说易如反掌,关键是要稳住洛阳局势,现在洛阳粮价高企,令广大民众痛苦万分,只要我们能降下粮价,就能得到洛阳民众的支持,所以叔父恳请楚王殿下能借我们十万石粮食。”

“借?”

杨元庆忍不住笑了起来,“十万石粮食可不是那么容易能攒得下来,郑王打算怎么还呢?”

“我们只要稳住朝局,就会尽快攻下洛口城,洛口城内还有数十万石粮食,那时便可以还给楚王。”

杨元庆沉思片刻道:“十万石粮食对我来说并不算多,河内郡就有,但我对你们的诚意表示怀疑,上次你们答应过将三千户军器监工匠转到河东,至今只转了五百户,你让我怎么再相信你的话。”

王仁则慌忙道:“关于工匠之事,我需要再解释一下,我叔父几次要将工匠送去河东,却被卢楚、段达等人强行阻拦,一直没有能成功,我叔父一直为此很歉疚,我们保证,只要我们控制政权,第一件事就是将履行我们的诺言,绝不会再食言。”

说到这里,王仁则这才想起,他身上还有一封信没有给杨元庆,他慌忙将信从怀中取出,呈给杨元庆,“这是叔父给楚王殿下的亲笔信,请殿下过目。”

杨元庆接过信打开,将王世充的信看了一遍,内容和王仁则说的差不多,语气也很恭敬,只是强调了他现在的难处,洛阳的人口已从最高时的百万人降到现在的不足五万户,约三十万人,如果再不解决粮食问题,洛阳就会沦为一座空城。

杨元庆将信收起,又问王仁则,“现在你们手中还有多少军队?”

“我们还有七万人。”

“只有七万人,可洛口城却有十万守军,你们怎么攻下它?”

王仁则恭敬地回答道:“楚王手中也不过十几万军队,而河北总兵力不下五十万,他们不也一样对楚王殿下恐惧万分吗?可见兵不在数量多,我们手中虽然只有七万人,但都是从前的隋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而洛口城的十万守军披甲者不足一半,如果拉出来会战,我们一战便可将其击溃,只是洛口城城池高大坚固,不是很好攻打,我们打算天气稍微暖和,便大举发动对洛口城的进攻。”

“好吧!我可以借粮给你们,但我还是有一个小小的条件,我想要两个人。”

此时粮食对于王世充来说,已经比什么都重要,莫说是两个人,就算是两百人、两千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答应。

王仁则连忙道:“殿下请直言!”

“这两个人,一个是卢楚,你们不准杀他,要把他完整地交给我,另一人便是皇泰帝杨侗,南隋虽灭,但北隋还在,郑王登基后,也必须把他交给我,若能答应,你们明天就可以来盟津渡运粮。”

王仁则立刻站起身,“卑职现在就赶回去,最迟明天晚上,郑王就有正式答复送来。”

“好吧!王将军一路保重。”

王仁则行一礼,转身匆匆走了,杨元庆随手把王世充的信交给裴青松,他见裴青松的神情很怪异,便淡淡道:“既然做我的记室参军,有些事情就不要太惊讶,不要有个人的想法,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裴青松知道总管指的是自己刚才失态之事,他默默点头,“卑职明白了。”

杨元庆又看了他一眼,缓缓道:“记室参军这个位子,至少要从政七到十年以上,因为很多事情必须要有很深的目光才能看得透,就比如说刚才说灭掉南隋让你很震惊,如果是萧琎,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但你还不懂,你年轻、没有经验,这些我都可以原谅,但有一点你要记住,你要有自知自明,你要明白自己没有从政经验,你要明白自己的幼稚,在重大问题上,你不要把自己幼稚表现出来,你记住了吗?”

杨元庆的语气很严厉,裴青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低声道:“卑职明白了,卑职不会再有任何表露。”

杨元庆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语重心长道:“对自己的人民心怀仁义,那就仁慈,对自己的敌人心怀仁义,那就叫愚蠢,你很有才智,但你没有阅历,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王仁则会不知道我攻打中潬洲吗?为什么他丝毫不提此事?你不要以为王仁则是个粗鲁的军人,他的城府要比你深得多,你希望你在今天这件事上,能够变得成熟一点。”

“卑职记住了,向总管告退!”

“去吧!”

时辰已到四更时分,杨元庆着实疲惫了,他找了一床军毯给自己裹上,躺在榻上连靴子都没有脱,便沉沉睡去。

裴青松回到自己房中也躺了下来,可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杨元庆给他的警告,不要把自己的幼稚表现出来,他也觉得自己太幼稚了,作为北隋的实际统治者,杨元庆当然是希望南隋覆灭,北隋便成为隋朝的唯一继承者,但北隋又不能直接动手,让王世充替北隋动手,那就是最好不过,所以王世充才有底气来借粮,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居然还要大为震惊,裴青松就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简直太沉不住气了。

裴青松又想到了王仁则,他本来以为王仁则是个粗鲁的军人,可总管却说他很有城府,现在再回想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夺下河阳关,直接威胁到了洛口城,而且王仁则也反复提到,夺取洛口城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对他们生死攸关,但他却矢口不提隋军攻打中潬洲之事,他不是不知道此事重要,只是问了也没有意义,索性就装着不知,把粮食借到手再说,此人确实沉得住气,和他相比,自己就显得太稚嫩了。

裴青松躺在榻上长吁短叹,一夜无眠。

第三十章 蛇打三寸

黑咕隆咚的夜里,五千隋军骑兵沿着黄河南岸一路奔行,头上是漫天星斗,在微弱的星光下,五千骑兵在覆盖着茫茫白雪的大地上向东方疾行。

在队伍的最前面,徐世绩他的目光沉静,若有所思,嘴唇绷成一条直线,又仿佛做出了某种决定。

他抬头看了看四周的情形,夜色笼罩下,四周的景物显得有些模糊,有村庄,有树林,再远处是黑色起伏的山峦,虽然夜色中难以辨清景物,但他还是判断出来,这里灵昌县的三林镇,他曾经几次经过这里。

徐世绩沉思半晌,忽然想起了什么,他勒住战马对副将罗子玉道:“我去一趟灵昌县,最多一个时辰,你率军在这里稍候。”

罗子玉点点头,回头对士兵们喊道:“就地休息一个时辰!”

士兵们纷纷下马休息,徐世绩带着两百亲卫,调转马头向南方十里外的灵昌县城奔去。

灵昌县很小,只有千余户人家,这里没有什么战略地位,也自然没有驻军,只有百余名乡兵,受县令指挥,此时已是两更时分,城门早已关闭,徐世绩用十两银子贿赂守军开了城门,他带着两百骑兵冲进了城内。

徐世绩并不是找县令,这里的县令孤陋寡闻,不知天下事,进城约百余步,他便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一家客栈。

一盏破烂的灯笼挂在客栈门口,随风摇曳,微弱的灯光忽明忽暗,灯笼上写着‘各戋’二字,在灯光的映照下,在夜晚看得格外清楚。

就是这里了,徐世绩翻身下马,走上前一脚踢开破门,走进了客栈,一名值夜的伙计听到踢门声,奔了出来,却见大群军汉走进院子,他吓得一哆嗦,结结巴巴道:“客人……要……住店吗?”

“你们掌柜可是徐阿福?”

“是!”

“叫他出来见我。”

“五郎,是谁啊!”一间屋子的灯亮,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徐世绩听出了这个声音,提高声调道:“是我,你家四爷,听不出我的声音了吗?”

屋子里沉寂片刻,忽然‘啊!’一声,紧接着是悉悉索索的穿衣声和女人的声音埋怨,门开了,一名长得颇为肥胖的中年男子风一般地冲了出来,扑通!跪在徐世绩面前,放声大哭,“公子,你终于回来了。”

这名中年男子是徐世绩家中的老仆人,当年跟随徐世绩一起上了瓦岗,担任瓦岗军的四个哨头之一,徐世绩逃离洛口城后便和他失去了联系,后来听说他被贬到灵昌县,负责灵昌县的消息传递点,这家客栈便是瓦岗军设在灵昌县的一个消息传递点。

徐世绩心中有些酸楚,连忙扶起他,“阿福,我也一直在打听你的消息,让你这半年受委屈了。”

徐阿福抹去泪水,“我没有受什么委屈,公子去客堂坐吧!那里暖和一点。”

“死婆娘快起来!是公子来了,烧姜茶去。”

他冲着房间里恶狠狠大喊一声,又吩咐伙计安排士兵去休息,这才领着徐世绩进了客堂,徐阿福点亮了灯,又忙着去烧炭盆,徐世绩止住了他,笑道:“我还有重要之事,问你一些事情我就走。”

“公子要问什么,尽管说!”

徐世绩沉吟一下便问:“黎阳城的主将是谁,你应该知道吧!”

“这个我知道,就是那个孙大枪,孙长乐。”

“原来是他!”

徐世绩知道此人,原是翟让手下的四猛之一,号称铁蛇百变,指他使一根大铁枪枪法精奇,是一名武艺高强的猛将。

徐世绩又想了一想问:“他的老娘应该在韦城县吗?”

“这个我不是太清楚,不过他是翟老大一系的人,按理,他的家人应该在瓦岗,不会在洛口。”

“我知道了。”

徐世绩叹了口气又道:“阿福,我以为你会被我牵累,我一直很担心你啊!”

徐阿福的泪水又涌出来,低下头道:“李密命令房玄藻清理公子手下,本来我是要被定罪,单大哥替我说情,便被贬到灵昌县了,我也没有地方去,只能在这里混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

徐阿福跪了下来,哀求道:“公子带我走吧!我不想呆在这里,不想为瓦岗军卖命。”

徐世绩连忙扶起他,“快快起来,别这样!”

徐世绩想了想,从怀中摸出一张名帖递给他,“名帖上有地址,你带上娘子去太原,我父亲妻儿都在那里,他们会好好安置你,以后就跟着我,安安静静过日子。”

徐阿福接过名帖,心中感激万分,“多谢公子!”

这时,徐阿福的娘子端了一碗姜茶进来,“公子,请喝姜茶。”

“多谢大嫂,我要走了!”

徐世绩站起身,接过姜茶一饮而尽,笑道:“我们太原见吧!”

徐世绩带着手下离开了客栈,翻身上马,向城门奔去,徐阿福站在门口望着他们走远,他长长叹了口气,回头吩咐妻子,“我们收拾东西吧!明天一早去太原。”

……

徐世绩出了城门,很快回到军队宿营地,尽管已经奔行一天,但他没有半点倦色,奔回营地便喝令道:“立刻出发,去韦城县休息。”

他明白总管要他三天之内拿下黎阳城的意思,根本就没有让他攻城的想法,他曾是瓦岗军的四当家,是瓦岗军的元老,他若拿下一座黎阳城都还要靠血战,真的会被天下人耻笑。

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九了,他无论如何要让士兵们在黎阳城内吃上除夕年夜饭,但这里离黎阳城还有两百里,压力非常大。

五千骑兵纷纷上马,继续向东进发。

天色微明,五千隋军骑兵抵达了韦城县西,这里便是瓦岗军的腹地,瓦岗寨就在西南十里外,如果在去年,他们根本进不了这里,但自从翟让死后,李密为了割裂瓦岗军将士对旧日的情感寄托,下令放弃了瓦岗寨,昔日盛极一时的瓦岗寨便沉寂下来,只有几千名老弱驻扎在这里,韦城县是瓦岗军全盛时期的都城,这里也被放弃了,韦城县同样也只有一千余老弱驻守,守将叫宋简朴,也是翟让的老部下,得不到李密重用,被贬到这里替翟让守墓。

徐世绩将战马交给亲兵,慢慢走到一座大墓前,默默凝视着墓碑,墓碑上只刻着六个字,‘瓦岗翟让之墓’。

墓前点着香烛,一条窄窄的沟渠里积满了香灰,看得出曾有无数人来这里祭拜旧主,翟让一手创立了瓦岗军,他便是瓦岗军之魂,自从李密杀了翟让,瓦岗军虽然活了起来,攻打洛阳,号令天下英雄,但它却失去了灵魂,瓦岗军便不再是四十万将士的瓦岗军,而是李密一个人瓦岗军,所有人都迷失了方向,不知瓦岗军将驶向何方?

徐世绩在墓前慢慢跪下,低声道:“翟大哥,四弟来看你了,虽然我们在一起时,我总是埋怨兄长胸无大志,埋怨兄长没有长远目光,但到今天我才知道是我错了,是我太浅薄,看不懂天下大势,我们瓦岗军根本就没有机会问鼎天下,弟兄们跟着你还能善始善终,还能回家去种田,而跟着李密,只会毁了整个中原,数十万将士将填尸沟渠,翟大哥,四弟向你认罪道歉!”

徐世绩眼中的泪水涌了出来,重重地磕了三个头,他举起一只手,郑重道:“我徐世绩在此发誓,一定会尽我之力,挽救千千万万瓦岗将士的生命,让他们能善始善终,翟大哥,恳求你的在天之灵护佑我!”

徐世绩擦去眼中泪水,起身大步而去。

……

半个时辰后,五千骑兵抵达了韦城县城下,韦城县只有一千老弱之兵驻守,他们远远望着五千骑兵杀气腾腾奔来,在城下一里外排列出整齐的骑兵阵,战马雄健,盔甲明亮,长矛如林,赤旗如云,气势雄壮威武,吓得守城士兵一个个面如土色。

守城将领宋简朴闻讯奔上城,眼前的阵势也惊得他目瞪口呆,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过这么强大的骑兵。

“宋将军,他们的战旗是赤旗,是洛阳隋军吗?”一名校尉紧张地问道。

“不可能!洛阳隋军哪有这么多战马?”

宋简朴摇头否定,这时他看到了一面大旗上的黑色雄鹰,他脱口而出,“是北隋骑兵!”

城头上士兵一片哗然,竟然是杨元庆的军队杀来了,难道瓦岗军覆灭了吗?

宋简朴心中惊疑万分,他压根就没有听说洛口城出了什么事,北隋军队怎么会杀到这里来?

这时,城下一名骑兵飞奔而至,大声喊道:“城头可有宋简朴将军?”

宋简朴一愣,连忙高声问:“我正是宋简朴,你们有什么事?”

骑兵应道:“我们是路过此处,我家将军是瓦岗军故人,想和宋将军一叙。”

骑兵说完,张弓一箭,将一封信射上城头,一名士兵拾起信奔来交给宋简朴,宋简朴拿着信又问:“你家将军是何人?”

“我家将军姓徐,曾坐瓦岗军第四把交椅,你们都认识。”

“四当家!”城头老兵们一片惊呼。

第三十一章 意外挟迫

徐世绩在队伍中目光复杂地注视着韦城县,这座曾经寄托了他全部希望和抱负的县城,在他记忆中已逐渐模糊、逐渐远去,就像一只蝉褪去的外壳。

虽然他只有二十三岁,是隋军中最年轻的将军,但他却觉得自己已历经沧桑,他的心渐渐变得老态,徐世绩轻轻叹息一声,他觉得自己已经很久没有了激情。

这时,城门开启,一名士兵飞奔出来,奔至隋军前大声问道:“我找徐将军!”

“我在这里!”

徐世绩催马出来,他看了一眼这名士兵,认出了他,“你是王小麻子。”

士兵激动万分,上前跪在徐世绩面前,“四当家,就是我啊!”

徐世绩深深吸一口气,‘四当家’,这个称呼已经很遥远了,他柔和笑道:“你有什么事找我吗?”

“宋将军请四当家进城一叙!”

旁边副将罗子玉立刻上前,“将军,你不能进城,太危险了。”

徐世绩摇了摇头,“要想拿下黎阳城,我非进韦城县不可,有五千精骑在,谅他们不敢做什么,你就在这里等我,我很快就回来。”

徐世绩回头对亲兵一摆手,“跟我来!”

他带着百余亲兵,跟着士兵向城中而去,徐世绩刚进韦城县,只见数百名老兵齐刷刷跪下,“四当家!”很多人泪流满面,甚至有人失声痛哭起来,他们这半年多来遭受的委屈,这一刻都随着徐世绩的出现倾泄出来。

徐世绩连忙翻身下马,走到老兵中间,对众人道:“感谢各位老兄弟还记得我,但现在我不是四当家了,我现在和瓦岗军已经没有任何关系,我只希望各位老兄弟能够得到善终,能够种田养家,能够儿孙绕膝,那我就无憾了。”

老兵们都异常感动,七嘴八舌嚷道:“四当家,把我们都带走吧!”

这时,主将宋简朴走了过来,拱了拱手:“徐将军别来无恙?”

徐世绩也拱手还礼笑道:“我这次前来,要麻烦宋将军了。”

“不必客气,请随我来。”

宋简朴将徐世绩带进不远处的一间屋子里,房间里就只有他们两人,徐世绩立刻问道:“孙长乐的老娘在韦城县吗?”

徐世绩心中很紧张,如果孙长乐的老娘不在韦城县,那他的计划就失败了,虽然按理她应该在韦城县或者瓦岗寨,但孙长乐也很有可能私下把老娘接去黎阳城,这个猜测一直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中,令他这两天忐忑不安,此时徐世绩注视着宋简朴,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宋简朴是大业八年加入瓦岗寨,也算是一员老将,他明白徐世绩的紧张,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孙长乐的老娘就在韦城县内,我已经派人去接她了,不过……”

说到这里,宋简朴停了下来,他意味深长对徐世绩道:“不过我希望四当家能够带领弟兄们再建瓦岗,重振瓦岗军昔日的雄风。”

徐世绩愕然,他没有想到宋简朴竟然说出这么一席话,半晌,他苦笑一下,“宋将军认为这可能吗?”

“没有什么不可能,现在瓦岗寨以及附近州县都在我手中,有数千军队,还有更多怀念翟大哥的旧部,不下十余万人,只要四当家振臂高呼,打出重振瓦岗的旗帜,我相信会有无数老弟兄来投奔,四当家,现在李密被宇文化及拖在彭城郡,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干吧!”

宋简朴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徐世绩,眼睛里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徐世绩还是摇了摇头,“妻儿和父亲都在太原,我怎么可能丢下他们,再落草为寇……”

“四当家!”

宋简朴激动起来,大声喊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重,有什么不可以放弃,只要四当家成为一方枭雄,难道杨元庆真的会杀你妻儿和老父吗?四当家,你今天一定要听我的话,我宋简朴愿拥立你为瓦岗新主!”

宋简朴刷地出长刀,将刀放在徐世绩脖子上,单膝跪在他面前,盯住徐世绩,用一种不容拒绝的语气,一字一句恶狠狠道:“四当家,你一定要答应!”

徐世绩低下头,沉默半晌,“你想过城外的五千骑兵吗?他们只效忠杨元庆,我只是领兵之将,他们不可能跟我造反。”

“你可以让他们离去,我孙长乐的老娘交给他们,我知道你们是要取黎阳城,就让他们自己去夺城,四当家留下来。”

“好吧!我让亲兵把孙长乐的老娘送出城,我留下来,或许我能完成翟大哥的遗愿,把老弟兄们都重新召集起来。”

宋简朴大喜,他向徐世绩重重磕了三个头,“这是我向四当家道歉,起事后,我会按照瓦岗的规矩献血酒赔罪。”

他站起身大喊:“来人,把孙长乐的老娘送出城!”

……

徐世绩的亲兵护卫着一辆马车出城而去,徐世绩站在城头上,望着五千骑兵调头向北而去,渐渐地不见了踪影,他转身走到城头,城下一千老弱兵已列队整齐,而宋简朴和他的十几名手下则簇拥在徐世绩身后,他们手握刀柄,目光里带着疑虑,宋简朴要逼徐世绩发下重誓,他才会相信徐世绩的诚意。

“各位弟兄!”

徐世绩的声音并不高,但每一个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我徐世绩想问各位,你们愿意跟我重振瓦岗吗?”

“愿为四当家效死命!”一名士兵振臂高喊,所有士兵都跟着高呼起来,“愿为四当家效死命!”

每个人眼睛里都充满了期望和热切,他们渴望徐世绩能带他们重新回到瓦岗军的全盛时期,徐世绩心中暗暗叹口气,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愿意退兵还田,为什么一定要抢掠杀人?

徐世绩身上的刀已经被宋简朴夺走,他赤手空拳,他的数十名亲兵站在百步外,也一样没有兵器,这是将孙长乐的老娘送出城的条件。

“四当家,你可以发下誓言了,弟兄们都在期盼着呢!”宋简朴在一旁催促。

徐世绩目光向下瞥了一眼,他站在位置正好在上城的甬道上方,距离甬道的高度只有一丈,他慢慢举起双臂,双膝跪下,所有人都跟着他跪下,包括宋简朴,他也跪了下来。

就在这时,徐世绩纵身一跃,从三名宋简朴亲兵的包夹中跳下了甬道,不等众人反应归来,他再次跃起,从甬道跳下城,冲进了一千多名士兵中。

突来的变故让所有人的惊呆了,宋简朴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指着徐世绩大喊:“抓住他!”

他的三百余名亲兵从城头冲下,向徐世绩冲去,徐世绩已经夺到一根长矛,他长矛挥动,一连挑翻两名士兵,大声喝道:“弟兄们,宋简朴是李密的探子,将他抓起来!”

千余名士兵面面相觑,谁也不知该听他们两人哪一个的话,士兵们一动不动,就仿佛旁观者,这时,徐世绩的八十名亲卫冲了上来,他们已经夺到了武器,和徐世绩并肩作战,两支军队在城墙下混在一起。

不知是谁大喊一声,“听四当家的话!”

千余名士兵如梦方醒一般,一起呐喊着向宋简朴杀去,城外,五千隋军骑兵又重新杀了回来,宋简朴见势不妙,他翻身上马向城外冲去,徐世绩紧跑两步,振臂将长矛投出,长矛力道强劲,飞出数十步远,‘噗!’从宋简朴后心刺入,矛尖从前胸透出,宋简朴一声惨叫,从马上滚翻下来,当场阵亡。

宋简朴的阵亡使城内的混战停止下来,宋简朴亲兵纷纷放下武器,抱头蹲在地上,这时,罗子玉欲率领骑兵进城助战,一名徐世绩的亲兵却奔出城对罗子玉道:“启禀罗将军,徐将军请隋军不要进城,他能解决城内的乱局。”

城内,徐世绩满含热泪,第二次对老兵们激情地喊话,“大家都是瓦岗军的老兵,大家想一想,当年随翟大哥一起起事的三千老兵现在还有多少?大部分都战死了,他们得到了什么?除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外,一无所有,弟兄们,放下武器吧!回自己家里去,或许你们的妻儿,你们的老父老母还在等着你们,回家去吧!不要再死在战场上,瓦岗军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千余老兵都默默地望着徐世绩,‘当啷!’不知是谁第一个放下了长矛,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士兵放下了武器。

……

第二天中午,徐世绩率领五千骑兵抵达了黎阳城,他派人进城去给孙长乐送信,连同他母亲的信物,又命亲兵将孙长乐的老娘颤颤巍巍扶上战马,让城头上所有人都能看到。

徐世绩知道,孙长乐是瓦岗军中出了名的孝子,用威逼利诱未必能奏效,只有用他的母亲做人质,孙长乐有才可能投降。

五千骑兵列队在黎阳城外等待着,已经等了快半个时辰,黎阳城内依然没有动静,副将罗子玉有些沉不住气了,“徐将军,会不会是孙长乐投降?”

徐世绩紧咬嘴唇,总管只给他三天时间,他将前途和名声都压在这一步棋上,他为此花一天的时间,若拿不下,他将成为隋军的笑柄,徐世绩心中紧张异常。

“沉住气!”

他低声道,这也是告诉罗子玉,“无论如何,他都会又一个反应。”

时间已经渐渐过去一个时辰,就在隋军已经有些不耐烦,连即徐世绩本人都即将绝望之时,忽然有亲兵指着城门大喊:“将军快看,城门开启了!”

黎阳城大门缓缓开启,吊桥放下,一队队瓦岗军士兵打着白旗从城内走出,为首之人,正是主将孙长乐,在对母亲的孝道和对李密的忠诚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前者。

徐世绩激动得几乎大喊起来,黎阳城五千守军在大隋继业元年的最后一天,向隋军献城投降。

第三十二章 秀才造反

正月初四,数万民夫赶着牛车将北隋支援的十万石粮食从盟津渡运达了洛阳,王世充亲率三万军队护送这批粮食一路归来,这批粮食王世充视为珍宝,这将是他能够登基的根本保证,王世充心里很清楚,凭这批粮食,他便足以获得洛阳民众的支持。

王世充头戴金盔,身披银甲,马鞍桥上横一根狼牙槊,目光阴冷,他思考着下一步的策略。

几个月前,他在配合北隋军在弘农郡大败唐军,因功而被封为郑王,他上奏请功的本意是想获封弘农郡王,将弘农郡纳为他的领地,但皇泰帝很聪明,拒绝封他为弘农郡王,而是直接封他为郑王,名义好像更高升一级,可实际上却是避实就虚,郑王不过是个虚王罢了。

可就是这个虚王,卢楚等人也不肯放过,吵闹至今,逼迫皇泰帝罢免了王世充的兵部尚书之职,但他们仍不肯罢休,绝不答应王世充为郑王,甚至以罢朝来威胁皇泰帝罢免他的郑王,明天正月初五,是正式上朝的日子,但根据目前的信息,卢楚和他的党羽,依然不肯上朝,看来,翻脸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王世充冷笑一声,回头对长子王玄应道:“去把云尚书请来!”

王玄应答应一声,拨转马头而去,片刻,新任兵部尚书云定兴被请来,“殿下找我吗?”

王世充在朝廷中也有党羽,云定兴就是他的心腹,云定兴是不久前从江都逃回洛阳,被封为少府寺卿,他同样被卢楚等人排挤,索性就投靠了王世充,这次王世充被封为郑王,辞去兵部尚书一职,他却推荐云定兴接任,使兵部还是掌握在他的手中,而云定兴也同样继承了王世充的相位,这也是卢楚等人不肯罢休的主要缘故。

王世充微微笑道:“上次你说用飞鸟感应之事,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

云定兴坚决支持王世充取隋朝而代之,他曾经建议捕鸟,在鸟颈系上布锦以示吉兆天意,但王世充认为这样做太明显了,便没有答应,现在想一想,不过是个借口罢了,鸟颈系布锦也无妨,他又有了兴趣。

云定兴苦笑一声道:“上次殿下说不妥,卑职就没有继续实施,如果殿下认为没问题,那卑职立刻派人去捕鸟。”

“这件事可是可以,但稍等一下,等我拿下朝廷大权后再实施。”

王世充沉吟一下,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我已派王仁则去邙山驻扎,你可进宫面奏圣上,就说新年要祭天,请圣上去邙山祭天。”

“可是仁则去邙山驻扎,长安很多人都知道,卢楚他们会答应了吗?”

刚说到这,云定兴忽然恍然大悟,王世充就是要诱引卢楚他们先动手,他拍拍自己的额头,笑道:“卑职太愚钝了,这就进宫请圣上去邙山祭天。”

王世充拱拱手,“那一切就有劳云尚书了!”

……

目前洛阳的军队一共有八万五千人,其中王世充掌握了七万大军,而另外的一万五千人属于宿卫军,控制着宫城和皇城,这一万五千人掌握在卢楚等朝臣手中,也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