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耽]嫡子归来-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邙山不远,我们人数不占优势,如果起正面冲突吃亏的是我们。你们就依托地势,边打边退,尽量拖住刘建华大军。刘建华这次犯的是死罪,一定会举全军之力来消灭我们,到时候西北军营反而没多少人看守,我带人绕过去,正好能攻他一个不备!”
  军帐里其余的三个将士互看了一眼,一直一言不发的那个开口道:“将军,让我随你前去!左右两个参将经验丰富,必定不会辜负将军重托,相比之下,我在这里也是多余。沈某年轻时候一时误入歧途,和别人学了点刀尖上讨生活的本事,虽然后来幸蒙将军不弃,点醒了我,但这点本事还是在的。”
  邵老将军自然同意:“也好,你就随我一同前去,这里就交给你们二位了。”
  “是,定不负将军重托!”
  邵老将军随即点了五百精兵,带着众人一路沿着一条人烟罕见的小道飞奔半日,随后在距离西北军营某处哨点三里处停下。
  此时已是深夜,邵老将军沉吟片刻,便把五百人分成三批,轮流值夜,而他则跟随第二批,在人最容易睡觉的时辰一同守夜。
  就在二、三两批要换时,远处传来响动。邵老将军心念一动,让精兵中一个擅长趴地听音的出来。
  这人出来后,蹲下身,曲起手指在地面各处叩了几下,随后敲定一处,将地上的碎石烂叶等用手掸开,然后整个人趴在地上,侧过头,将左耳贴着地面。
  片刻后,他起身,走到邵老将军面前回报道:“将军,大营里有大批人在行动,听他们的脚步声,正是往左右参将所在的地方去了。”
  “想打一个出其不意么?”邵老将军看了看天色,说道,“只是这里距离邙山还有半天的路程,他们就算是一个个都骑着汗血宝马,等赶到邙山的时候也已经天亮了。晚上行军,比白日里要累上数倍,等他们到了邙山,定然气衰,而我们正好来一个守株待兔。行军之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大军本就疲惫,一击不成,气势上就输了。现在朝堂上只有这样的人了么?”
  众人听了邵老将军这番感叹,想到塔鞑肆虐西北多年,虽说一直没有攻陷城池,但西北百姓却不堪其扰,每一次交锋就有上千的百姓丧失性命,还有众多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若是换一个更加懂用兵的将军,西北的情况会不会就有好转呢?
  想到这,众多士兵心中原本只是为了镇压叛军的一股子冲动,全数转为了为西北百姓谋利的豪情。
  跟着邵老将军一同前来的参将沈味道跃跃欲试:“将军,大军既然已经离开,不如趁着夜色,让我先潜入进去。”
  “不急,”邵老将军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大军虽然已经起拔,但还没有离得太远,万一我们被发现,他们还来得及赶回来救援。都已经等了两个时辰了,没必要为了这么点时间而冒险,再等等。”
  这一等,就又是半个时辰,等那善于听音的士兵确认大军已经远离军营,邵老将军才终于下令,全数突进拿下前方哨点!
  这哨点位于军营和许州边上一个小县城之间,平日里鲜有人来,又因为不必担心塔鞑人的进攻,所以这个哨点平日里只有三四个士兵站岗。邵老将军亲自率领五百精兵突击,那三四个哨兵甚至来不及反抗就束手就擒。
  “哪里来的反贼!”其中一个士兵虽然被俘,嘴巴上则依旧不饶人,啐了一口,骂道,“胆敢袭击哨点,是要叛变么!”
  “闭嘴!”沈味道被邵老将军所救,对邵老将军视若神明,听这人的话,登时就怒了,反手一个巴掌,“这位也是你能骂的!”
  “呵,你们这些反贼,我有什么不能骂的!”这士兵吃了一巴掌,左边脸颊立刻就肿起来了,却依旧不退缩,大声骂道,“除非是皇帝陛下来了,否则就算是亲王殿下亲临,一声不吭抢了哨点,那我也骂得!”
  “你!”沈味道还想再打,却被邵老将军拦下。
  “住手,他说的对,我们的确是抢了哨点,值得骂。”邵老将军看着这士兵,又说道,“只是,你可知道我们为何要抢?”
  士兵一愣:“为什么?”
  “塔鞑大军即将抵达,刘建华却打算率兵潜入邙山,任由塔鞑铁骑攻陷西北,绕过邙山,直袭京城!你说,我该不该阻止!”
  “你!”士兵心中大惊,“你血口喷人!”
  “哈哈,我邵方就快五十岁了,何必来骗你这黄毛小儿!”邵方说着,便翻身上马,“味道,你带一支十人小队先去前方打探,看看刘建华到底带走了多少人,军营里还有多少是他的人。”
  沈味道领命:“是!”
  此时,那士兵已经琢磨过了,双眼中的鄙夷被狂热所代替,大叫道:“你是邵将军!邵方邵将军!”
  邵老将军颇感意外:“哦?你也知道我的名号?”
  士兵纵然被反手绑在背后,却还满是激动:“自然,我从小就是听你和狄将军的故事长大的!邵老将军三战三捷,射杀西南王于帐前,使西南永绝后患,这些我都知道!既然是邵老将军,那一定是刘将军作乱!”
  邵方也不放过机会,问道:“我问你,刘建华近日可有什么奇怪的举动没有?”
  这士兵仔细想了想,摇摇头。倒是他旁边另外两个士兵,已经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当中一个回答道:“十五日前我轮换回了大营,我的长官找过我,说姜参将等人意图作乱,幸好刘将军及时发现,将那几个人关押起来,等候陛下发落。他本来是想让我去看守姜参将,但是后来却不知为何,又把我调回来了。”
  另外一个接着说道:“还有我,只不过是刘将军旁边的一个参谋找的我,就问了一些家乡在何处,饮食上可有什么不习惯的。这个参谋是新来的,说是京城特地过来,就是为了抵抗塔鞑大军。”
  新来的参谋,这可是邵老将军不知道的。
  众人说话间,沈味道已经派了一个人回来:“将军,大营里只有几支看守大营的小队,沈参将带人潜伏在不远处,让我来请示将军,是他先悄悄潜入,制造一点惊慌,还是等大人一同前去。”
  “不必装神弄鬼,众儿郎听命,与我一同杀进去!”
  邵老将军身后数百名精兵应道:“是!”

  ☆、第120章 赛神仙

  郭湛安在子爵府中等了四日,才终于得到邵老将军派人传回来的消息——已经将刘建华等人擒下。
  不过寥寥数字,个中凶险难以言明,但郭湛安和子爵府上下众人都是松了口气。
  邵敢怀和自家爷爷最亲,又是家中从小众星捧月般养着的,这会儿也顾不上在场还有不少自己的长者,率先问道:“爷爷受伤了没有?”
  来报的士兵摇头道:“邵小将军放心,老将军宝刀未老,带着五百精兵从后头突袭西北大营,未曾受伤。”
  邵敢怀不由崇拜地道:“不愧是爷爷,一出手就直捣黄龙!”
  邵老将军长子邵念离瞪了自己儿子一眼,又转头问那士兵:“老将军可有什么话要你传达?”
  士兵点点头,郑重地说道:“老将军说,这件事牵连太多,情况严重,只让我告诉将军大人您和郭大人两位。”
  郭湛安有些诧异,虽说他外祖父与邵老将军是故交,但连邵敢怀都不让听的,居然让他留下,莫非是和许州,甚至是和秦王有了不得的干系么!
  想到这,郭湛安刚刚才放下的心又重新悬了起来。
  等其他人离开,这士兵才小声说道:“老将军发现,西北大营中有不少人服用了赛神仙,光我出发前一天就有十一个人犯病。”
  所谓的“犯病”,就是指那些赛神仙上瘾的人因为没有及时服用,而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举动来。
  邵念离大惊:“赛神仙?这赛神仙一向来都是禁物,怎么会出现在军中?”
  士兵眼中涌起恨意:“都是那刘建华!他为了掌控西北军营,竟然派人偷偷采办赛神仙,分批下在士兵每日的吃食里。军中本来是管得严,除了朝廷下发的军饷以外,其他的鲜少会流入军中。但是刘建华是西北军营的将军,没有人想到他竟然会使出这种手段!”
  难怪刘建华胆子这么大,原本还以为是他凭着多年来在西北军营中积攒的威望,才能召集起那么多士兵,还将姜言年等人关押起来。如今看来,这刘建华竟是以赛神仙为胁迫,让那些不小心吃下掺了赛神仙的吃食的士兵不得不听从他的命令。
  塔鞑大军就在百里外陈兵,要是这时候攻过来,减去这么多没法上战场的士兵,西北大营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想到这,郭湛安只觉得背后冷汗淋淋,忙问道:“你可知道有多少士兵服用了赛神仙?”
  士兵摇头道:“数不清了,那些跟着刘建华的,几乎都是服用了赛神仙的!粗略估计,人数在两万人之上!”
  两万人!常年驻扎在西北大营的不过四万多的士兵,竟然有一半已经着了刘建华的套了!
  “那些驻扎在西北边境沿线的几个军营呢?刘建华有没有说那些士兵是否用了赛神仙?”邵将军焦急地问。
  西北军营的规矩,大概是三个月便会有一个轮换,一半是三分之一的士兵会从一地被调换到另外一个地方。也不知道这刘建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赛神仙的,如果超过三个月,那其他地方的士兵恐怕也有不少着了他的道了!
  士兵还是摇头:“刘建华嘴巴严,就是他用赛神仙控制士兵的消息,也是他身边一个亲信因为挨不住拷打才招的。刘建华大概是过年之前告诉他身边几个亲信的,但是真正什么时候动的手,除了刘建华,其他人怕是都不清楚了。”
  此时郭湛安心念一动,说道:“对了!我来庸城的路上,和两个行脚商人同行了一段路,从他们两人装货物的箱子里发现了赛神仙!他们被西北军营几个在这附近巡逻的士兵发现,已经被士兵带走。快告诉伯公,让伯公在军中找到这几个人,或许那两个行脚商清楚!”
  “真有此事?”邵念离说道,“我听说这赛神仙几乎绝迹,只有几个不怕死又贪财的,在深山老林里种了一些,黑市上的价格早就是天价了。刘建华不过就是一个将军而已,西北没有油水,前些年军饷不少被石果敢贪墨了去,他又是从哪里得了万贯钱财来采购赛神仙的?”
  邵念离这一句话恰好点醒了郭湛安:“他没有钱,不代表他背后的人没有。”
  之前他一直想不通,这刘建华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做出关押姜言年,带着众多士兵叛变的事情。说他怕死,不愿意与塔鞑大军正面对抗吧,一个人临阵脱逃,岂不是比带着数万大军更加容易一些?茫茫人海,只要隐姓埋名,受得住内心的煎熬与寂寞,比起被几万大军拥戴在前要安全得多。
  如今一切都说通了——这刘建华必然是被某个人策反,那个人有钱有势,能够出钱给刘建华买来赛神仙控制士兵,又有足够的势力,能够说服刘建华背叛皇帝,转投他的麾下。
  而收买将军和大军,也只有金銮殿上那把龙椅才能满足那个人了。
  虽说李崇浩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王,但是经过几代先辈的努力,这天下大体还是太平的。老百姓只求一个安稳度日,没有把他们逼到绝境,他们也不会允许太平世界又回到诸侯纷争的局面。
  既然没有办法做到改旗易帜,取李楚王朝而代之,那就不大可能是外姓人在幕后操纵了。可李姓皇族之中,有权有势,又能有资格荣登大宝的,只有几个人?
  郭湛安第一个就把秦王排除在这怀疑的名单之外——秦王李绍钧是先后独子,也是李崇浩唯一的嫡子,外祖家是百年世家的姜家,如今更是唯一一个镇国亲王。除非李崇浩有足够强硬的手腕,又或者李绍锦有绝妙的谋略,等李崇浩百年之后,李绍钧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最高。这时候勾结刘建华,就等于自寻死路。
  同理,李绍锦也不太可能是这幕后之人。虽说李绍锦屡屡昏招,但是他外祖父柳元亨好歹也是当了十年宰相的人,身边还有不少柳家为他寻来的能人异士,有他们在,必定不会眼睁睁看着李绍锦出这么一记昏招。
  至于李崇浩其他几个儿子,年纪都还小,尽管有两个母族或是显赫,或是清贵,也不可能在皇帝年盛,上面还有两个成年皇子的情况下出此下策。
  莫非是皇帝那几个兄弟?
  郭湛安还在想着,邵念离见他突然沉默,心中挂念着赛神仙的事情,不由出声打断郭湛安的思考:“贤侄,你说的那几个士兵,你可知道他们的名字?”
  郭湛安回过神来,把心中的思量先放到一边,摇头道:“只是碰到他们例行盘查,交谈了几句,但并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邵念离不由失望,只是没等他失望多久,郭湛安又说道:“不过,我还依稀记得他们当中领头的那个士兵的长相。不如我画下来,让人送去给伯公。”
  他虽说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也差不离了,而且那个士兵不卑不亢,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就刻意为难路过的人,也没有因为自己是许州府衙的人而有意放水,就看他这做事的样子就知道不是寻常人物,将来一旦有机会,必将飞黄腾达。
  郭湛安有心想事后给姜言年引荐此人,只可惜当时他急着赶往庸城,又怕自己贸贸然为这士兵的姓名反而会给自己添麻烦,因此只是记住了此人的长相,之后给姜言年一幅画像,若是有缘,这士兵也就有了那崭露头角的机会了。
  “如此甚好!”邵念离喜道,“我也留一份,你才来没几天,既然是在来的路上碰到他们的,想必这几个人就在那片地区附近巡逻。等你画像画好了,我立刻派人送过去,看看能不能找到。”
  郭湛安不再多言,随邵念离来到书房,提笔连画了两幅。邵念离迫不及待地拿着其中一张交给自己的随从,让他速速去最近的一个哨点寻人;而另外一幅,等纸上的笔墨干了,郭湛安就将它交给邵老将军派来送信的士兵。
  有了郭湛安的画像,寻人的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不过一天的功夫,之前抓到那两个行脚商的士兵就找到了。根据他的说法,这两个行脚商已经被押解到西北大营,等到刘建华的发落。
  邵老将军得了消息,算了算日子,就知道刘建华已经见过那两个行脚商了。
  但刘建华始终不肯开口,邵老将军也不指望从他这能获取什么有用的消息,直接让那士兵来西北大营认人。
  终于,经过两天一夜掘地般地排查,终于在西北大营往东一里的一个哨点处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地道,那两个行脚商就躲在里面。
  这两个行脚商都不是什么硬气的人,还没等邵老将军等人发话呢,他们两个看到这一排排亮出武器来的士兵就吓了一个哆嗦,直接跪在了地上。
  之后,就全招了。
  按照这两个行脚商交代,他们两个是刘建华托人找到的,本来他们不太做赛神仙的生意,一来是危险,二来是敢问他们买的人也少,没什么赚头。但是看到刘建华那明晃晃的五十两银子的定金之后,这两个人就决定放手搏一把。
  这两个人平时走南闯北,没少和一些衙役、士兵打交道,大多数情况下用钱财就能免去搜查,如果真有两个死脑筋的,他们两个虽然不能用刘建华的名号,却能用刘建华交给他们的一枚令牌。
  可惜,这次他们还没来得及拿出那令牌,箱子就被人打开了,里头的赛神仙也被搜出来了。
  刘建华曾经警告过他们,如果被抓,这令牌就绝对不能让人看到。加上他们是在西北境内被抓的,知道这几个士兵不敢随意处置他们,一定会禀报给刘建华,也就没把那令牌拿出来。
  后来,刘建华得到了消息,借口要从他们口中知道赛神仙的来源,好连根拔起,没有把他们两个立刻处斩,也没有修书一封禀报上头。实则过了两天,刘建华就悄悄命心腹把人送出军营,先藏身在那地道里,等手头上的事情结束之后,再派人将他们两个送出西北。
  但刘建华万万没有料到,邵方趁着他带兵离开大营的时候,带着五百精兵绕道直袭大营,最后两面夹击,自己只能束手就擒。
  听说这两人手中居然还有令牌,邵老将军立刻命他们两个把令牌交出来。
  这两个行脚商已经吓破了胆子,哪里还敢犹豫,其中一个立刻把自己贴身藏着的令牌拿出来,递给一旁的一位士兵。
  士兵将令牌交给邵老将军,后者定睛一看,几乎笑岔气了:“这算什么令牌?‘见此令牌,如秦王亲临’,我活了这么多年,别说见过,连听戏都没听过!来人,给我搜身!”
  两个行脚商嗷嗷大叫起来,可那有什么用?当着一大群人的面,这两个人几乎被剥了个精光,但始终没有见到其他令牌的影子。
  “将军,将军请信我一回,这可真是刘将军交给我们的啊!”行脚商顾不得浑身上下只有胯间一条白布勉强遮掩,跪在地上求饶,“如有半句谎言,叫我天打雷劈!”
  邵老将军身边的左参将是个急脾气,看着那么多士兵误服赛神仙,下半辈子就此毁了,早就气愤难当,听到这行脚商的话,再也忍耐不住,怒道:“也别天打雷劈了。你们私售赛神仙,还是卖到军营里去的,就算你句句属实,也难逃一死!”
  邵老将军懒得与他二人废话,喝道:“带下去好生看押,等着与刘建华等人一同听候陛下发落!”
  然而,没有等邵方、郭湛安等人的折子递往京城,京城已经传来消息——皇帝有意废了秦王!

  ☆、第121章 回府

  李崇浩的书房里,不少大臣都在为这件事而争论不休,其中大部分大臣还是坚持不能因为这件事废了秦王。
  “陛下,秦王当初是因为与宁古汉签订条约,有功于朝纲才封的秦王。如今宁古汉已死,塔鞑其他部落的行为并不能推到秦王身上啊!”
  “正是因为是秦王殿下与宁古汉签订的条约,里面的内容他再清楚不过。如今塔鞑草原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了,秦王难辞其咎!”
  “你简直是血口喷人!按照你的意思,是秦王殿下特意授意他人传出去的?这么做对秦王殿下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他献于如此被动的局面里!”
  “我可没这么说,是你自己心虚,才这么认为的。”
  “简直无理取闹!”
  “够了!”看着自己的几个重臣为了这件事而瞪眼睛吹胡子的,活像几个没见识的泼妇一般,李崇浩只觉得心中一阵阵的烦,喝道,“这件事我已经有了决断,秦王识人不明,已经不配做一品镇国亲王了。先去封号,贬为三品辅国亲王,三日后随王健等人一同去西北。”
  岳安眼皮子一跳,还没等他说话呢,其余几个大臣已经开始纷纷谏言。
  “陛下,万万不可!秦王身为陛下唯一的嫡子,怎可以身试险?”
  “陛下,秦王未及弱冠,还请陛下深思啊!”
  “嫡子?嫡子又怎么了?我还不是先皇的嫡子呢!祖宗家法上哪一条写明了必须要由嫡子继位的?还秦王?我已经说了,去秦王封号,贬为辅国亲王,现在已经没有秦王了!”李崇浩一听到这些大臣拿出这一套套的说辞来,心里的火就憋不住了,骂道,“既然是我的儿子,连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到么?这件事本就因他而起,若是能打退塔鞑,那便算了;若是叫塔鞑杀进来,他就以死谢天下吧!”
  这分明就是要李绍钧死在西北!
  岳安知道,这时候他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当下上前两步,出列道:“陛下,秦王此时贬不得啊!”
  李崇浩大怒:“岳安,你也要和他们一同劝我么!”
  岳安摇头道:“陛下,如今京城也有了塔鞑进兵的传言,此时贬秦王,不就恰好证实了这一点么?一旦塔鞑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出去,只怕京城也要动荡,到时候牵连的可不就只有西北一处了,这是其一。其二,当初英王一立一废,只有小半年的光景,这件事让京城百姓议论许久,听说京兆尹还抓了几个说的最凶的。现在秦王立了又废,岂不是又让百姓有了谈资?”
  若是换成别的帝皇,或许不会那么在意百姓的说法。但李崇浩不一样,他铁了心要做明君,可是既没有那天赋,又没有足够的毅力,刚登基的时候坚持了一年多就受不了了,之后断断续续,最多也不过坚持了五天。
  岳安这番话正好落在了他的心坎上,想到一旦废了李绍钧之后那些非议,再想起先前大臣们如此激烈的反对,李崇浩又开始犹豫了。
  岳安见他神色恍惚,便继续说道:“秦王殿下是陛下如今所有皇子中唯一一个亲王,身份的确要比其他皇子来得尊贵。依我看,这次塔鞑大军南下,西北怕是免不了一场恶战了,若是陛下执意要派秦王殿下去西北督军,不如再给秦王殿下一个超品的名头,也好让西北万千将士明白,陛下是心系他们的。”
  若是超品,那就是太子之位了。
  李崇浩心情复杂地看着岳安,心中五味杂陈。他头一次发现,自己似乎一直都没有看透这位丞相。
  说他忠心不二,可好几次紧要关头他都出面替李绍钧说话,力挽狂澜;但说他偏向李绍钧,又从未见过两人有过密的来往,不过是逢年过节派下人走动走动,又或者是碰上了闲谈两句。
  李崇浩看人看事的习惯,就是用最坏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事情,如果岳安和李绍钧为了避嫌而几乎没有来往,李崇浩反而会怀疑这两个人。只是岳安每次为李绍钧说话都打着为李崇浩考虑的旗子,名正言顺。
  李崇浩思虑再三,又想到自从岳安当上丞相后,自己这个做皇帝的要比当初柳元亨在时自在不少,便打消了连芽都没发的嫌疑。
  “行了,就让秦王替我亲征西北,若是凯旋而归,太子之位自然是他的了。”
  那些支持李绍钧的大臣又是欣喜,又是焦急。欣喜的是皇帝既然这么爽快就答应等秦王凯旋而归后就封秦王为太子,焦急的是西北如今战况不明,塔鞑的几个部落已经结成联盟,铁了心要拿下西北,李绍钧此次前去,胜负还难以论定。
  一想到这,几名大臣心中都在打鼓,却没有一个人再提出异议——因为这已经是他们能争取到的最好的一个结果。
  为官多年,书房里的几个大臣都熟知这位圣上的脾气,看李崇浩的脸色就知道他已经不耐烦了,若是再得寸进尺,反而不美。
  再说西北郭湛安这边,因为西北和京城相距甚远,此时秦王代皇帝出征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西北,郭湛安等人正在紧急商议该如何将刘建华叛乱的消息传上去,正好替秦王免去这一劫。
  时间紧迫,众人不能拖延,最后还是决定由郭湛安上书一封,言明自己所查到的种种事迹,再由姜言年上书,将军中诸人所说的证词都记录在册,一并送往京城。
  至于邵老将军,虽然事出有因,但还是不得不上书一封自罪书。
  对此,郭湛安心中多有愧疚:“伯公,这次是我害了你。”
  邵老将军倒是看得开:“哪有害不害的,你遭恶人算计,我身为长辈哪里有坐视不管的道理?而且刘建华用赛神仙谋害军营士兵,意图作乱,我身为陛下亲封的怀恩子,就应该怀念陛下恩德,为陛下的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可是,这次伯公率领亲兵擒住了刘建华等人,我只怕陛下要削减伯公的亲兵,庸城也难呆了。”
  邵老将军哈哈大笑:“好小子,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但既然做都做了,还想着这些做什么?我邵方无愧于天,无愧于陛下,无愧于祖宗,更无愧于天下!至于陛下,那不是我等可以左右的了。”
  郭湛安见邵老将军如此姿态,只觉得眼前世界跟着开阔了不少:“伯公说的是,是我自己钻牛角尖了。”
  “你还小,等你在沙场上死里逃生过几次,就明白什么叫做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啊!哈哈,想我一个大老粗,能背的也就只有诗仙这几首诗了。”邵老将军笑着拍了拍郭湛安的肩膀,又说道,“我已经让人置办了一桌酒席,你我今日一别,再见还不知道是何年何月。虽说你还要赶路,不能痛饮,那就以茶代酒,如何?”
  郭湛安拱手道:“正有此意。”
  用过了酒席,郭湛安不便继续呆在子爵府中,邵念离亲自选了一支小队,又拿出自己惯常坐的马车,命人送郭湛安回许州。
  许州郭府,霍玉已经提前接到了郭湛安的亲笔书信,知道他这两天就要回来了,正翘首以盼着呢。
  等亲眼见到郭湛安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霍玉鼻子一酸,险些就要在众人面前哭出声来。
  郭湛安老远就见到霍玉了,恨不得立刻把人搂在怀里狠狠啃上两口,才好消消这几天来的思念之情——先前因为危机四伏,郭湛安顾不得儿女情长,等刘建华被擒,折子递上去了,郭湛安松了口气之后,一直挤压在内心深处的思念便再也抑制不住,如同煮沸的水一般在郭湛安心头跳跃。
  等走近一些,瞧霍玉眼睛微红,就知道这人在强忍着不哭出来,便笑着说道:“几日未见,倒是长大了一些。”
  霍玉长出一口气,回答道:“哥哥又取笑我了。哥哥,这几位是谁?”
  郭湛安一一介绍道:“这几位是邵老将军和邵将军的亲信,这次特地随我一同回许州,免得有刘建华余孽暗中下手。”
  霍玉吓了一跳:“刘建华的余孽还有没抓到的么?”
  郭湛安忙安抚道:“你放心,不过是因为参加叛乱的人数太多,一时还没有清点完毕,邵老将军和邵将军担心我才会这么做的。刘建华的几个亲信都已经伏诛,就算有其他的漏网之鱼,那也就是一些小虾米罢了,这会儿他们求得自保还来不及,哪里敢跳出来呢?”
  霍玉还是有些不放心,打算这几日继续叫武鑫等人加紧郭府的守备。不过这些不足为外人道也,霍玉笑着说道:“哥哥一路辛苦了,我已经命厨房备下酒菜,为哥哥接风洗尘,几位军爷也请一同来吧。正巧前些日子京城庄子上送来了一些新鲜的蔬果,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胜在新鲜爽口。还有许州有名的白切羊肉,都是好味道的。”
  这十几个亲兵也不和郭湛安霍玉二人客气,道谢之后便解下武器,由贾欢亲自领着,去了前厅。
  霍玉还未出孝,并没有出现在酒席上,只由郭湛安一人与亲兵们一道喝酒吃菜。当然了,酒席上没有长辈在,郭湛安是地位最高的一个,也就没有人逼着他喝酒吃肉。
  有的亲兵虽然发现了郭湛安在酒席上只是一开始喝了一杯酒,上好的白切羊肉干脆一筷子都没有碰过,但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他们又不是那种客套的人,干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