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明史-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也先想凭这点兵力攻占居庸关,那是绝不可能的。不过,我们也不能放跑了他!”朱祁钰直起了身子,直视前方,仿佛也先就在他面前一样。“上百年来,也先也算是自王保保之后蒙古出的最厉害的将领了,如果我们就这么放他逃跑的话,那么今后必然会为此后悔!朕想,只次必须要击杀也先,消除这个祸患!”
于谦点了点头。“那么,就必须要将也先挡在居庸关内,如果让他逃了出去,就如龙游大海,鸟翔长空,麻烦就更大了!”
“对,必须要在居庸关拦住他!”
“不过……”于谦犹豫了一下,“居庸关只有五千守军。现在也先还有一万余人,如果我们逼得太急的话,难免蒙古人困兽犹斗,如果一失手,让也先占了居庸关……”
“我知道,罗通的职责就是守住居庸关!”朱祁钰的目光落到了沙盘上,“现在,我们必须要调遣其他的军队来挡住也先。陈懋的骑兵至少要花数个时辰才能追上,让他们立即出发,追赶蒙古军队。另外,我们在附近还有其他的部队吗?”
“陛下,辽阳勤王部队已经到达了顺义,我已经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全速赶往居庸关!”
“好,务必要他们在今天天黑之前到达居庸关,协助王通阻拦蒙古军队!”
“不过……”
“怎么,于大人,有什么不好跟朕说的吗?”
于谦多看了朱祁钰一眼。“陛下,你还记得那个引领蒙古大军绕过紫荆关的人吗?”
朱祁钰一惊,立即说道:“于大人,你查出是谁了?”
于谦点了点头。“这人叫喜宁,原本是上皇的近侍,不过在土木堡之后,他立即投降了也先,做了叛徒!还有,他是蒙古人,而非我汉人!”
“非我族人,其心必异!”朱祁钰狠狠的说了一句,同时神色也严肃了起来。
“这喜宁侍侯上皇多年,而且一直深得上皇信任。想必,他接触过不少的机密,知道边关的布防图……”
“于大人,这喜宁有可能是也先安排在上皇身边的奸细吗?”
“这……”于谦慢慢的摇了摇头,“如果他真是也先的奸细,那他也埋伏得太好了!”
“绝对不排除这个可能,如果他真是从一开始就是蒙古派来的奸细,那么,我们要想挡住也先,那就太困难了!”
两人顿时都沉默了下来。这个喜宁虽然只是个阉人,不过却深知大明边关的情况!他能够引领也先绕过紫荆关,那么他就肯定知道居庸关附近的情况。如果他再带也先绕过居庸关的话,那么不管陈懋的速度多快,|奇+_+书*_*网|辽阳的勤王部队多迅速,都不可能挡住也先了!
“有办法除掉这个人吗?”
于谦苦笑了一下,他早就想过这个问题。“陛下,如果能够除掉喜宁的话,那么他早就死了!”
“看来,这次也先的运气还不错啊!不过……”朱祁钰眼珠子一转,突然笑了起来,“于大人,你对居庸关的情况熟悉吗?”
于谦一愣,说道:“微臣年轻的时候趁数次经过居庸关,也算是有所了解吧!”
“那么,你知道居庸关附近有几条可以通往关北的小路?”
“这……”于谦仔细的回忆了一阵,“有关只有一条,当年我还很年轻,是一个当地的农夫带我走过那条小路的,能够绕过居庸关,直接到达关外!”
“这就好了!”朱祁钰笑了起来,“现在,立即派人去告诉罗通,也先很有可能要走这条小路,让他安排伏军,只要也先从这里经过,就截杀也先!”
于谦立即会意,马上叫来一名侍从,吩咐了几句,就让那人去了。
“好了,这次就算杀不了也先,那喜宁也肯定难免一死!”
于谦笑而不语,朱祁钰这一招还真是够狠!如果也先听了喜宁的话,率兵从小路走,只要遭到埋伏,那么也先必然会怀疑喜宁。这种借刀杀人之计确实不错!
居庸关外,也先大军停下来的时候这才大吃一惊。这一年的冬天比往年来早了一个月,十月就已经下了第一场雪!眼前,出现在也先面前的已经不是那座他熟悉的居庸关了,而是一座巨大的冰关!
这居庸关的守将罗通也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居庸关北面虽然易守难攻,可是其南面却非常难以防御。本来,当初建造居庸关的人也没有想过会受到来自南面的攻击!在知道神机营夜袭蒙古大营之后,罗通立即认识到,蒙古大军必然会杀到居庸关来,从这里杀到塞外去!不过,罗通并没有为即将到来的战斗而高兴。他手里就五千步卒,而且还都是二线部队!而他的对手,却有数万骑兵。如果不想办法让蒙古骑兵无法入关的话,那么居庸关就将变成第二个紫荆关,而罗通的下场不会比孙祥好多少!
越想,罗通越急,一晚上都无法入睡。当他突然看到桌上的茶杯时,立即心生一计!茶杯里的水已经结冰了,如果让居庸关也冰冻起来的话,那么蒙古大军就不可能攻克居庸关了,骑兵在冰上可是没有办法施展的!
想到就做,当天晚上,罗通就把五千士卒都组织了起来,然后从附近的榆河里取来水,浇到了关上。五千人一夜辛苦下来,当天亮之后,整座居庸关都被冰冻了起来!所以,当也先的大军到达居庸关外的时候,他们只能看着眼前这座冰关,以及上面严阵以待的明军将士目瞪口呆,而没有任何办法发动进攻!
也正因为罗通把居庸关完全“封锁”了起来,而且蒙古大军快一步到达了居庸关外,于谦派来送信的兵卒没有能够进入关内,自然也就无法将朱祁钰的命令传给罗通了!
震惊之余,也先也不敢停留,不过,除了眼前这条路之外,他还能从哪到达关外?情急之中,也先想到了那个引他到达紫荆关后方的太监,立即就派人把喜宁叫来了!
“太师,这附近还有一条路可以绕过居庸关,直达关外!”
也先心里一喜,立即说道:“很好,我给你五百人在前面领路,大军立即出发!”
临走,也先没有忘记断后,他知道,身后肯定有大明的军队杀来,而一万多人在小路上的前进速度是不会很快的,如果被追上的话,那他们必然完蛋!也先留下了一千名精锐骑兵在居庸关外迷糊明军守兵,以及负责断后。然后,他才带上了其他人,在喜宁的指引之下,找到了那条可以绕过居庸关的小路,急匆匆的踏上了北归的道路!此时,陈懋率领的浙军,以及辽阳的勤王军队距离居庸关还有半个时辰的路程!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二十六节 大获全胜
傍晚时分,陈懋的大军先一步抵达了居庸关外,当他见到如同一座大冰雕的居庸关时,也是大吃一惊。不过,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落到了关前的那一千蒙古骑兵身上。
“侯爷,我们好像来晚了一步!”陈豫看着那点蒙古人,心里很是不平。
陈懋不动声色,他的目光从居庸关的守军上转移了过来。“皇上有令,我们不得放走这批蒙古人,陈豫!”
“末将在!”
“你率五千骑兵去干掉他们,其他人等,跟我入关,追击也先!”
陈懋一声令下,大军即动。在平江伯陈豫的率领下,五千精骑如同下山猛虎一般扑向了那一千蒙古骑兵。这边战场上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陈懋已经率领其余骑兵来到了居庸关城门外。
“我乃宁阳侯陈懋属下,大军奉皇上之命,前往追击蒙古军队,速速开门!”
那名前去喊话的军卒在城门外含了好几遍,都没有人理他。此时,陈懋也有点恼火了,他知道守备居庸关的人是罗通,而他与罗通没有什么私交,想到也先正率领军队绕过居庸关,陈懋心里就是一急!
这时候,只见一人来到了关上,正是罗通。他向外一看,说道:“陈将军,微臣奉皇命守关,不得放一兵一卒通过,如若侯爷是按皇命追击敌人的话,有皇上的手谕吗?”
陈懋一惊,马上大声吼道:“罗通,本侯爷是尊皇上口谕行事,情急之间,没有手谕,你等速速开门,放我军过去!”
“侯爷,如无皇上手谕,那小将是万万不敢开门了!”
就这样,双方围绕着有没有皇帝的公文的问题争执了起来,而这一争执,时间也就耽搁过去了。
不久,辽阳勤王部队也赶到了关外,还差点与陈懋的浙军发生冲突。正在三方都火气高涨,快要发生冲突的时候,那命于谦派来的信使才赶到了关外!
当罗通了解了情况之后,心里也凉了半截,陈懋的浙军与辽阳勤王大军都是奉了皇帝命令前来追杀蒙古军队的,而他却让这两支部队在城门外耽搁了大半个时辰,如果皇帝追究起来的话,他罗通就算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当然,罗通也再不敢迟疑,立即开门把陈懋的部队放入了关内。
陈懋也懒得跟罗通多计较,立即率军杀出了关外,去追赶逃窜的蒙古军队了。而辽阳勤王部队就没有能够出关,因为一道皇命让他们留了下来!
京城,朱祁钰在兵部衙门耐心的等到了半夜,终于了解到了详细的情况。
“这罗通竟敢违抗皇命,他不想活了吗?”朱祁钰原本心情很好,在知道也先成功逃脱,而罗通的阻拦又使陈懋的骑兵晚了大半个时辰出关的事情之后,心里的火气也不打一处来。
“陛下息怒,其实此事过不在罗通!”于谦此时出来说情了,“战前,陛下曾亲自下旨给罗通,要有陛下的通关手谕,罗通才能放人。而且,这次信使因受蒙古大军阻拦,没有能够即使进入居庸关。所谓,不知者不罪,罗通虽然违背陛下圣命,可他确实不知情况有变,还望陛下饶恕!”
朱祁钰咬了咬牙,神色放松了一点。“那这次暂且绕过罗通,这人不知随机应变,今后也不要用他了!”
于谦没有开口,皇帝朱祁钰在治理军队方面是非常严厉的,上次,大将石彪就因为战场上没有按照他的部署行动,就差点被拖出去砍了脑袋。想必,这罗通今后也将前程不保了吧!
不过,此时朱祁钰还真没有考虑到罗通的事情,他的目光很快就转移到了沙盘上。“也先大军从小路绕过了居庸关,虽然只逃走了万人而已,不过,宁阳侯陈懋的军队晚出关大半个时辰,想必是追不上也先了!哎,这下可是鱼游大海,鸟入长天,今后要抓住也先,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陛下,虽然也先成功逃脱,不过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机会!”
“对,我们还有机会!”朱祁钰冷笑了一下,“现在,陈懋已经率军出关,就让他前往平定边关战乱,迎击其余蒙古军队!”
“不过……”于谦皱了下眉毛,“宁阳侯陈懋所率的浙军只有三万骑兵,而此时蒙古在关外的军队还有五万余人,恐怕要驱逐鞑虏,实非宁阳侯一人之力能做到的!”
朱祁钰点了点头,却没有开口。
“陛下,微臣认为,再派遣大将石亨率军出关,这样陈懋,石亨两路大军可相互依托,互相声援,而且增加两万骑兵的投入,也更易击溃蒙古大军!”
“你是说,让石亨也出关?”朱祁钰思考了一阵,“好,就让石亨率军出关,朕再给他增添点兵力。让石亨到居庸关接管辽阳勤王部队!”
“这……”
“于大人,你是担心辽阳王不肯把军队交出来?”朱祁钰冷笑了一下,“我谅他也没有这个胆子,如果我要治他个勤王来迟的罪名,恐怕辽阳王就要吓得尿裤子了!”
面对朱祁钰这么强硬的态度,于谦也不好说什么了。
实际上,辽阳王确实不敢有任何异议。经过京城一战,朱祁钰的声望已经如日中天,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新皇帝不但武功了得,而且心狠手辣。也先率领近六万蒙古精骑都被他杀得个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另外,辽阳王虽为番王,不过却没有野心要做皇帝,在朱祁钰的圣旨送到之后,他立即就把军队交给了石亨,然后乖乖的回去当他的番王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朱祁钰终于可以睡上个安稳觉了。京城的数日激战,虽然守备部队伤亡惨重,仅阵亡将士有达到了五万余人,不过此时,京城则是人声沸腾,百姓个个欢欣鼓舞,家家张灯结彩,庆祝打败了蒙古侵略者,庆祝成功的保卫了京城,清楚大明获得了这场伟大战役的胜利!
不过,朱祁钰并没有因此而睡上个懒觉。第二天一早,天刚亮,他就上朝主持政务了。这次,大臣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根本就看到不战前那忧心忡忡的样子,就连那些主降派的大臣都是眉开眼笑,而三五成群的大臣们更是在皇帝到来之前谈笑风生,丝毫不掩饰他们的高兴劲头。
“皇上架到!”
随着太监的一声唱诺,朝堂上的大臣们立即找好了自己的位置,然后低下头,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众卿平身吧,不用多礼了!”朱祁钰也显得很是兴奋,他笑着看了一眼下面的百多号大臣,“朕今天在这里立一个规矩,以后大臣上朝就不用下跪行礼了,更不用低着头说话,大家随便一点就好!”
大臣们一惊,马上小声议论开了,而几个思想僵化,腐朽的老臣甚至激动得颤抖了起来,在他们看来,这破坏礼治的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仿佛大臣们上朝不跪,那大明就要完蛋了一样。
朱祁钰压了压手,打住了那几个要对此事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又说道:“今日早朝,朕与众卿只谈一件事,那就是京城大捷!不过,在谈这件事之前,朕要先说另外一件事。刑部尚书何在?”
大臣们一阵议论,却没有人出列。
这时候,金英在朱祁钰耳边小声说了一句:“陛下,刑部尚书现在空缺!”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然后笑了起来。“兵部尚书于谦,于大人来了吗?”
“臣在!”于谦立即出列。
“朕问你,谁比较适合担任刑部尚书?”
“这……”于谦有点为难了,他知道皇帝很器重他,可是现在这么多大臣在这里,他作为兵部尚书,根本就没有资格来决定刑部尚书的人选。
“于爱卿,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朕任人惟贤,只要有才能的,那就可以担当重任!”
“陛下,微臣认为薛希濂,薛大人可以担当此任!”
朱祁钰点了点头。“那么,薛希濂到了吗?”
“臣在!”一名中年大臣走了出来。听到于谦开始的那句话,薛希濂也是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于谦会保举自己,而且是在朝堂之上直接保举!
“那朕就任命你为刑部尚书,即日接管刑部,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明王振罪行,报于朕。明白吗?”
“臣尊旨!”
“好,有薛爱卿担当此任,朕也放心了!”朱祁钰接着转移了话题,“今,敌寇已去,虽京师未定,人心未稳,不过,朕认为,临阵杀敌,将士立功。为不辜负天下,抚恤官兵,朕决定重赏有功之臣,众卿,有何意见?”
“陛下圣明!”
朱祁钰笑了起来。“那么,于爱卿,此事就交给你负责了,希望不要让朕失望!”
“臣尊旨!”
这是一个多月来,最为愉快的一次早朝。击溃了鞑虏之后,大赏群臣,封官进爵这是再所难免的事情。当然,那些在前线拼命杀敌,屡立战功的将士等待的也就是皇帝的赏赐,不然拼命打仗为了什么?朱祁钰至少在这一点是很大方的,不过,正因为他的这个大方,在明廷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二十七节 论功行赏
于谦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其实早在战役结束前,他就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了。作为兵部尚书,这也是于谦的分内工作!
花了两个时辰,朱祁钰才看完了于谦递上来的立功人员名单,不过,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于大人,你这份名单是不是太狭隘了一点?”
“陛下此意何解?”于谦皱了下眉毛,他自认为,没有遗忘任何一个立下战功的将领。
“于大人,在你的这份名单中,好像只有将领吧?”朱祁钰淡淡的笑了一下,不过看得出来,他并不是很高兴,“那么,请问于大人,如果仅有将领,而无士卒的话,那么我们能打败蒙古大军吗?”
“这……”于谦一愣,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
“虽然将领为大明的栋梁,不过,在保卫京师的战斗中,众多士卒都拼死向前,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安定?”朱祁钰看了于谦一眼,“于大人,这份奏章你还是先拿回去吧。虽然,无法表彰所有的立功士卒,不过,作为帝国皇帝,朕忘记他们,也不能忘记他们,更要让所有的士卒都清楚一点,皇帝是他们的统领,更是他们的领袖,他们为帝国拼死杀敌,朕绝不会亏待他们!”
于谦不得不重新拟定了受封赏人员名单,这于谦也很是聪明。他知道,要让所有立功的士卒都受到封赏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帝国的爵位是很贵重的,如果太多了的话,随便个什么人都是伯爵,侯爵,那以后这些封赏还有什么价值呢?
于谦是按照朱祁钰的意思去办了,可是,另外的很多人就不满了,特别是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大功的人更是不满。这么一搞,那么将领与士卒有何分别?如果以后当官的见了当兵的都要叫老爷的话,那还怎么领军打仗?
朱祁钰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其实,他是没有认识到当年太祖皇帝立下的那条规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明初,朱元璋为稳定天下,立了一条很不好的规矩,即子承父业!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来约束百姓的生活与工作!显然,这在当时是必须的,可是到了朱祁钰这个时代,大明人口已经增加了很多,如果再照这老规矩办的话,那不仅仅会埋没人才,而且还将引发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将领的不满,很快就体现了出来。连朱祁钰也听闻了一些风声。当然,在愤怒之后,朱祁钰也认识到,要解决将领的不满,同时又不让士卒寒心的话,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破老祖宗立下的规矩!
也就在蒙古大军撤走的第四天的早朝上,朱祁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大臣们不但不支持,还竭力反对,甚至连于谦都没有支持朱祁钰提出的这个新政!
这也是朱祁钰新政的开始,第一次就遇到了大臣们的反对,这让朱祁钰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以大明现在的政治体制,他的改革根本不能成功,要想改革,就必须要推翻现在的政治体制,从新将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过,眼前还是得先处理好封赏的事情,不然拖久了,将士寒心,他好不容易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武功与威望就成了泡影了!
“众卿,你们的意思是,朕的这个提议不合理?”朱祁钰站了起来,破天荒的走到了大臣们的面前,这让那些开始还在反对的大臣立即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那么,朕要问一句,众卿身上穿的朝服,嘴里吃的饭菜,这些都是从哪来的?”
大臣们沉默了,他们不知道皇帝说这番话的意思。
“陛下,臣认为,大明江山社稷贵在稳定,陛下此举,乃打破了太祖立下的定国之根本,无益于稳定国体,这实乃有害啊!”
“害?”朱祁钰大笑了起来,“那么,王爱卿,你的意思是,贱民就应该一辈子都是贱民了?那么,朕问你,太祖先皇,他在建立大明之前,是什么人?”
“这……”王直低下了头,他知道皇帝发火了。
“太祖立国之前,也乃一介布衣,如若不是先皇打破蒙元旧规,你们能够立在朝堂上跟朕谈论天下大事吗?恐怕,现在还在蒙古人的皮鞭下做牛做马吧?”朱祁钰扫视了一圈,个个大臣都低下了头,“太祖当年起兵,为的就是推翻蒙元暴政,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的世界。虽然,太祖为国考虑,立下户籍制,不过,时过境迁,难道我们只能逐其末,而不固其本吗?王大人,你认为以前的一切都是好的,那么,朕是不是应该学周武王,分封天下,大赏诸侯呢?”
“陛下,微臣并非此意!”王直连连否认。当然,王直的意思是很简单的,他们这些大臣都是官宦出身,且苦读诗书,如果朱祁钰现在改了户籍制,让平头百姓都有了当官的机会,那不就威胁到了他们吗?
想必,每一个反对这项新政的大臣都是这么想的,他们都自认为高人一等,看不起下面的平头百姓,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自然也就不会支持,还要竭力反对了!这就如同京城保卫战之前,大臣们都建议南迁,还不是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
“哼!”朱祁钰一转身,虎目对着那些大臣门一扫,大声说道,“那么,王大人,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正所谓王公将相宁有种乎。连太祖皇帝都是出身平民,那么,你们为什么要反对朕的这项提议,剥夺士卒们的战功?”
“陛下……”一帮子大臣立即跪了下来。
“怎么,难道你们还要要挟朕不成?”朱祁钰一摔手,就朝后庭走去,还留下了一句话,“你们要跪,那就跪着吧,朕意以决,命兵部尚书于谦起草封赏名单,明日交于朕!”
至于那些大臣到底在朝堂上跪了多久,朱祁钰没有心思去理会,他很气愤,自己当了皇帝,却还要处处受人制肘,这心里会舒服吗?当然,朱祁钰这一怒,结果是很明显的。虽然他还是个新皇帝,登基不过两月,可是大臣们心里都清楚,这个新皇帝在战场上建立的战功是无人能及的,而且现在军心都朝着他,皇帝的新举措又是为军队某福利,他们再反对,那皇帝真的要玩死他们,哪个大臣扛得住?
两天后,于谦把新的封赏名单送到了朱祁钰的手上,这次,朱祁钰才算满意。虽然,封赏的士卒也就不过数十而已,但是这在军队中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当皇帝下召,确定今后任何有功军卒都有资格升任军官之后,大明军队里的普通士卒不但对这个新皇帝感恩戴德,而且纷纷表示效忠!
简单的一个手腕,朱祁钰得到了军队的绝对忠诚。不过,接下来,他要抛起的风浪就更大了!
两日之后,也就在大臣们勉强同意了朱祁钰修改户制的第二天,朱祁钰将礼部尚书胡滢,户部尚书金濂(原户部尚书王佐于土木堡殉国之后,由金濂替),兵部尚书于谦,国子监祭酒萧镃招到了后庭,随后,朱祁钰提出了一个让这四位大臣惊讶不已的话题:修改科举制度!
虽然,大臣们早就已经察觉到,新皇帝朱祁钰是个很奇怪,或者说很独特的人,比如在军事方面,他摒弃了以骑兵为主的思想,重点发展神机营,在战争中,他敢于率军冲锋,而在国内政策上,他竟然将平民与公卿列为同等。但是,让大臣们仍然惊讶不已的是,新皇帝朱祁钰竟然要废除上千年来确定的科举制度!
这个震惊是很大的,而朱祁钰看到了大臣们那惊恐的神色,非但没有发愁,反而笑了起来。“众卿,看来你们都不会同意朕的意见吧?”
“陛下,臣……臣等认为,此事非小,乃关系社稷百姓,臣……”
“臣什么?”见到萧镃那惊慌不已的样子,朱祁钰猛的拍了下龙椅的扶手,说道,“什么狗屁胡言,萧大人,朕问你,打败蒙古大军,靠的是你这张嘴,还是将士手上的军器?”
“这……”萧镃虽为国子监祭酒,不过也就是个四品小官而已,连那些二品尚书都没有敢在皇帝面前造次,他也知道自己要倒霉了!
“你们几个的意见呢?”朱祁钰也懒得跟眼前这个祭酒多罗嗦,目光立即落到了另外三个大臣身上。
本来,国子监就是管理天下科举的,而户部与礼部也与科举制度有关系,只有于谦作为兵部尚书,无法插手此事。不过,此时胡滢与金濂的神色都不那么好看,他们不敢得罪眼前这个怒火冲天的皇帝,不过,却也绝不会赞同朱祁钰的意见。
“怎么,你们不说,那就是没有意见了?”
两人一急,只见金濂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认为,要修改科举制度,绝非一朝一昔之事,要从长计议!”
朱祁钰不怒反笑。“对,应该从长计议,那么,金爱卿,朕就把这事交给你了,这两天,你草拟一份修改奏章给朕吧!”
“微臣尊旨!”金濂松了口气,不过他并不知道,接下这个任务之后,他就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好了,这几天众卿也都累着了,今天就这样吧。于谦,你先留下,朕还有军国大事跟你商量!”
等到几位大臣离开之后,于谦也有点心神不宁的样子。他其实是很佩服朱祁钰的,至少非常佩服朱祁钰在军事上的才华,不过,对于朱祁钰在朝政上搞的这些名堂,于谦就不那么能够接受了!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二十八节 兴学
“于大人,请随便坐吧,在朕面前,不用拘礼!”对于谦,朱祁钰还是很器重的,虽然在很多政策方面,于谦并不太支持朱祁钰,不过,比起朝中那些腐朽的老臣,于谦就要开明许多了。
“陛下,微臣……”于谦还是坐了下来,神色显得有点尴尬,犹豫了好一阵,才说道,“陛下,微臣认为,改变学制,这需要慎重考虑!”
“说说你的看法,朕洗耳恭听!”
“微臣不敢!”于谦暗自苦笑了一下,“陛下,微臣认为,科举制度并无大碍,如若陛下有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办法,虽然可以试行,却绝不能废除科举制度!”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立即说道:“你是担心会受到朝中大臣的反对?”
于谦没有回答,这个意思是很明确的。现在朝中大臣,哪个不是靠科举当上大官的,就连于谦也不例外!如果皇帝废除科举的话,大臣们自然无法接受。不过,于谦也看了出来,这次朱祁钰将吏部尚书王直排除在外,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个最大的反对派的影响,将他的科举改革推广开来!
“朕很清楚,肯定有不少人会反对朕这么做,甚至于大人也不会支持吧?”朱祁钰冷笑了一下,“那么,朕想问一句,当年于大人也是举人出身吧?”
“微臣乃永乐年间举人!”
“那么,于大人,在这次京城保卫战中,当年你所应试的那些课题,对击退蒙古大军有所帮助吗?”
“这……”
朱祁钰笑了起来。“而且,我还听闻,于大人出了饱读诗书之外,还博览群书,特别是对兵法,行军布阵这些有很深入的研究吧?”
“陛下过奖了,微臣也只是略通一二!”
“那么,于大人,这次能够击败蒙古大军,到底是你学的那些四书五经有用,还是你所学的兵法有用呢?”
“这……”
“除此之外,于大人也应该很清楚,神机营在京城保卫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制造出新式火枪的胡彬,还有那些匠人,他们是进士还是举人,或者,他们有读过四书五经吗?”
一连串的问题搞得于谦也有点头昏眼花了,不过,于谦也已经蒙胧感觉到,皇帝朱祁钰此时问的这些问题都是有道理的!
“于大人,就朕所知,那些修缮水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