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明史-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水已经开始消退,臣已经把灾民返乡的事情安排下去了!”

“那么,灾区的建设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这……”

朱祁钰咬了咬牙,强忍着没有发火。“我说啊,你们这些当官的,怎么就知道为自己减麻烦,什么时候,你们才能不计麻烦的为百姓多考虑一下呢?洪水之后,百姓家园尽毁,他们有家可归吗?”

几个官员都低下了头。

“让丁用安排灾区重建工作,由朝廷出钱,帮百姓把家园建好了之后,才安排灾民返乡。在此之前,你们仍然得照顾好灾民,明白吗?”

“臣尊旨!”

“好了,灾区有疫情发生吗?”

“岳州府与长沙府发生了疫情,不过已经开始控制了!”

“开始控制,是什么意思?”朱祁钰对这些官员是一点都不放心。

“这……”回答问题的官员立即感到非常尴尬。

“是不是把病人都集中了起来,以此控制疫情?”

那名官员微微颤抖了起来,这可是以往对付疫情的最好办法啊。

“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朱祁钰苦笑着直摇头,这些官员的思想仍然没有改变,最后,朱祁钰的目光落到了曲华亦的身上。“曲公子,我有一不情之请,不知道曲公子能否帮我一个忙!”

“陛下客气了,在下身为大明臣子,自当受陛下差遣!”

“差遣说不上,这次你带领军医院的医生赶往长沙府,负责救治灾民,我安排丁用立即把药材送过去,有劳曲公子了!”

“在下必尽心尽力,不辱陛下厚望!”

送走了曲华亦之后,朱祁钰立即安排人去通知了丁用。接着,他又安排好了其他的救灾事宜,这才安心的回去休息了!

丁用等人是不会有丝毫耽搁的,很快,大批药物,粮食,帐篷等等都送到了灾区。另外,各路救灾人马也纷纷赶到,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去。丁用也很是聪明,这次救灾,朱祁钰不仅仅要帮助灾区数百万灾民,还要做给全天下的人看!这也是树立政府形象,改变百姓对政府看法的一个好机会。当然,这次的救灾工作,很多都是破天荒的。而朱祁钰带头,大明新政府也在百姓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

五日之后,大水开始消退,灾情也得到了控制。朱祁钰从附近各省调遣的军队开始为受灾百姓百姓重建家园,而政府拨出的几百万两救灾款,几乎都用在了这上面。当然,这笔钱是不够的,后来加上了各大商人的捐款,才勉强够用。

十日之后,在曲华亦以及军医院的医生全里施为之下,再加上各地医生的自愿加入,疫情得到了控制,原本很多注定要死的灾民,都被救了过来。当然,这些人对曲华亦是感恩戴德的,对朱祁钰也是感激不已,从此之后,曲华亦也就有了“神医”这个称号。

半月之后,各地灾民陆续开始返乡。与以往的情况不一样,这次灾民是有顺序,有安排的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而让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原本破败的家园已经修缮一新,甚至还增添了很多东西,连耕牛,农具这些事物都已经准备好了。对灾民来说,这甚至比救灾本身更重要,因为这让他们有了继续生活的本钱!

当救灾工作结束之前,朱祁钰做了最后一道工作——免除灾区三年内所有农业赋税,并且每年由朝廷拨款,为灾民添置生活必须物资。而且,还增添了一倍的拨款,用欲清理河道,修缮堤坝,防范洪水!这让朱祁钰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可以说,在百姓的眼里,朱祁钰已经成为了千古以来,最为圣明的皇帝!

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朱祁钰回到了应天府,开始总结各地救灾工作的经验,惩治那些趁灾害渔利百姓的官员。这一查不得了,就连朱祁钰都有点不敢相信,各灾区竟然有上百名官员救灾不力,或者是为了一己之私,损害百姓利益!这些官员当然都有好下场,朱祁钰也懒得亲手惩治他们,直接交给了薛希濂去审查了!

来到南方一月半后,灾情基本上平息了下去,灾民也都陆续返乡了。不过,朱祁钰并没有急着返京,而是留在了应天。还有一件事情他要做完了才能走!这就是重新修建长江两岸的堤坝,从此杜绝洪灾发生!如果每年,或者每几年就发生这么一次大的洪灾,那大明百姓就不得安宁,而朱祁钰也没有精力发动北伐战争了!

第三卷 帝国奠基

第二十六节 千秋功臣

自古以来,长江从荆州到黄冈,为洪水多发地带,几乎年年都有洪水。而至汉朝以来,各朝各代都非常重视长江的防洪工作,只不过,这洪水虽是年年防,却也年年发,长久以来,就没有消停过!小灾自不必提,而每当发大水,没有个几百万难民,那也是天下奇事了!自太祖建立明朝以来,这一带发过十三次大水,几乎平均每五年一次!而自土木堡惨败之后,大明国力几乎都用在了北伐上,后来又是京城叛乱,接连三年,几乎没有任何款项用于修缮水利设施,这也是造成这次大洪灾的原因之一!

朱祁钰身体痊愈之后,一方面让丁用负责筹集款项,一方面安排地方政府安置灾民,而他自己,则带着一帮人前往荆州,准备亲自考察一下沿江一带的情况,以确定治水方案!这次,朱祁钰除了带上侍卫之外,另外带上的就是帝国公立大学的学生了。这也算是一次检验这些专修水利建筑的学生能力的一次实地考察吧!

“陛下,自古以来,各朝各代花在这治水上的资金数以巨亿,可这大水就没有停过,以臣看,这大水是能防不能治,以防在先啊!”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他对治水是没有任何经验的,不过,此时见到沿江两岸一片苍夷,朱祁钰心里也很不是个滋味。虽然此地受灾百姓都已经被安顿好了,可总不能隔上几年,就让他们失去一次家园,失去一次亲人吧!这水必须要治,而且还要治好,只有治好了水,天下才能太平!

“陛下,时候已经不早了!”金英看了下落日,朱祁钰已经在这里呆了一天了,连午饭都没有吃。

“不急!”朱祁钰转过了身来,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那几名地方官员,以及一帮学子。“开始,有官员说,这水是能防不能治,各位,你们有何看法?”

众官员与学子都议论了起来,当然,意见是截然不同的,在大部分官员看来,治水是最困难的事,不仅花费巨大,而且见效缓慢,如果这水真能治理好,那前面那么多的朝代,不就早把水给治好了,还有现在的洪灾吗?不过,对一些年轻学生来说,他们却不这么认为,治水本来就是一大难事,虽然困难,不过利益却很显著,如能治好水,那百姓安居,天下太平,国家也就少了很多负担!

“陛下,学生不这么看!”

朱祁钰看了那个站出来的学生,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远古,大禹治水,方能赢得天下百姓爱戴。而这水不但能治,而且还能治好,让祸害百姓的大水,为民造福,为民服务!”

“说说你的看法!”

“陛下,我认为,治水是千秋万载的巨大功劳,目光不能短浅。以都江堰来说,李冰父子治水,造福万民,不但改变了岷江年发大水的局面,而且还疏导江水,有了现在的天府之国!另外,治水重在疏导,而不在禁锢。以现在来看,我们不是在治水,而是在防水!防不甚防,且防水无法将水利利用起来,因此,我认为,要治好长江,就应该以疏导,利用为主,以防为次!”

朱祁钰思考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不错的想法,把你的具体想法写出来,明日给我过目!”

这个大着胆子站出来的大学学生叫吴长生,他也许不会想到,此时说出的一番话,不仅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还最终改变了沿江数百万百姓的命运,改变了大明的命运!即使数百年之后,长江一带仍然有数座长生祠,正是沿江百姓为了感谢这位伟大的水利专家,为其修建的寺庙!

第二日,吴长生就将一篇阐述治水方针的论文交到了朱祁钰的手里。显然,这不是他一夜之功,从他跟随朱祁钰南下赈灾之后,他就一直在思考治水的办法,一个多月下来,也才有了这份作品。

看完吴长生的论文,朱祁钰连连点头,这篇论文不但阐述详细,而且面面俱到,更有很多建设性的想法。其重点是利用水利,而不是防范大水,水既可为害,也可为宝,重点就是看怎么利用。对这一观点,朱祁钰是赞赏的,这就如同刀一样,刀既可杀人,也可防身,其利弊,自然再于用刀之人,而不是刀本身!

“吴长生,你这篇论文写得很好,看来,你对此也早有研究吧?”

“不瞒陛下,学生正是荆州人,从小父母双亡,也正是这洪水夺去了学生的双亲。所以,学生从小发誓,毕生治水,若不能驯服这洪水,学生绝不甘心!”

“好,有志向,有志气!”朱祁钰连连点头,“这样,这次我留你下来,由你主导治水工程,一应款项,直接向丁用,丁大人申请。哪日你驯服这江水,哪日你就回朝复命,到时,我必然重赏!”

“谢陛下,学生治水并不为陛下的赏赐,这乃是学生的志向,也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很好,看来,我大明人才辈出,我也就放心了啊!”朱祁钰的心情也开朗了很多,“好吧,明日我就回应天,则日回京,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这……”吴长生有点尴尬,犹豫了一下,说道,“学生不敢有什么奢望,只需要陛下赐学生一样东西!”

“什么?”朱祁钰这下有点好奇了,看样子,吴长生不是贪心之人,他还能要什么呢?

“陛下的佩剑!”

朱祁钰一愣,笑了起来。“吴长生,你不像是习武之人,你要这剑做什么?”

“陛下,治水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以来,多人治水,也又有几人成功?这非但是治水不力,更是治水的阻力巨大。学生此次治水,不成功便成仁。学生要陛下的佩剑,到时候如若有贪官奸臣当道,学生可先斩后奏,望陛下理解!”

“行,那我就把这把剑赠你,不过,你可要知道,这剑不是轻易用来杀人的!”

“学生明白!”

朱祁钰对这吴长生也很是佩服,一个年轻学生,能有胸怀天下百姓之大志,这要远比大多数的官员有志向得多了,如果政府官员全都如此,那还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呢?

第二日,朱祁钰留下了吴长生,以及一帮协助人员,吩咐地方官员全力协助吴长生治水之后,就带着人乘船返回应天。一路上,百姓夹道欢迎,更有不少人从数百里之外赶来,临江而拜。见此情景,朱祁钰也很是激动,能够得到百姓爱戴,这就是对他这个大明皇帝最大的奖赏。而百姓的行为,已经证明了朱祁钰是个伟大的皇帝!

“陛下,你准备回京城吗?”

朱祁钰看了柴美娇一眼,笑着问道:“现在洪灾已经平息,怎么,还要我留在江南不走?听说江南美女不少,说不定我看上了哪个……”

“你敢!”柴美娇小声一句,然后瞪了朱祁钰一眼。

“当然,当然,你在这,我自然是不敢,可是……”

“陛下,你就别急美娇姐了,要是她一不小心把你给推进了江里,我大明不就少了个英明皇帝了吗?”

“灵儿妹妹,别理这狼心狗肺的东西,我们不辞辛苦的赶来照顾他,不但没有一句谢语,还要气我们,要是真淹死了,还便宜了江里的鱼虾!”

朱祁钰惊讶的看了段灵一眼,问道:“你们两个什么时候以姐妹相称了?”

段灵笑了起来,把她与柴美娇的事情说了一遍,这才对柴美娇说道:“美娇姐,陛下只是开玩笑的,你看他那样子,还有心思去找女人吗?”

朱祁钰苦笑了起来,段灵这话越听越不对劲,怎么感觉就像是净了身的太监一样,难道连找女人的能力都没有了?

“陛下,就要到应天了,丁大人带着应天府的官员,已经在码头上候着了!”

“好,让他们都不必太过于多礼了,我不习惯那一套!”朱祁钰点了点头,对柴美娇问道,“美娇,你开始问我是不是直接回京城,到底有什么事情?”

柴美娇还在生气,根本就不理朱祁钰,段灵笑着回答道:“陛下,美娇姐是想带你去苏州,松江看看。郑梦秋不是在那边办了个纺纱厂吗?还有,这边的港口也都要修缮完毕了,明年的海运可是从这里出发呢!”

“对了,我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这次正好下江南,顺路去看看也不错!”朱祁钰笑着点了点头,招手把金英叫了过来,“让船队继续前进,不回应天了,我们去刘家港!”

刘家港是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出发之地,是长江下游最大的港口,这次也被定为了海运的出发港。而柴汇也舍得花本钱,不但修缮了港口,而且还修复了当年用来建造宝船的船坞,另外又增设了几个船坞,准备将刘家港建造成大明最大的船舶建造基地。而这里距离郑梦秋开办的纺织厂也很近,便于运输。看来,当时柴汇在选择刘家港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些事情,目光也放得更长远,为今后的远洋贸易做好了准备!

第三卷 帝国奠基

第二十七节 大工业

柴美娇要朱祁钰到苏州去看看,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要朱祁钰重视航海事业,或者说是重视她,毕竟柴家是大明航海第一家,而柴美娇更是朱祁钰身边最重要的航海人才。不过,让柴美娇没有想到的是,龙船在刘家港靠岸之后,朱祁钰只是随便溜达了一圈,就带上人直奔苏州府,去看郑梦秋开办的纺织厂了!

因为没有事先通知郑梦秋,朱祁钰一行人到了的时候,郑梦秋还在厂里帮着工人解决几个技术问题呢。他来不及洗掉手上的油污就跑了出来,一见到朱祁钰,只能尴尬的笑着,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郑梦秋,你小子干劲不错啊!不用多礼了,随便点,随便点!”

“陛下大驾光临,学生来迟了,望陛下见谅!”

“好了,废话少说,带我进去看看!”

虽然朱祁钰在纺织厂里没有见到他想像中的那种现代化纺织工厂的样子,不过,几百台水力纺纱机罗列其间,工人们往来穿梭,这也让朱祁钰感受到了大工业的魄力!以往,那些手工作坊,几乎都是单家独院的,那有这气势。而朱祁钰在厂里走了一圈之后,也发现这郑梦秋还真是有点头脑。如果仅仅利用水力的话,纺纱车就应该靠近水源,而郑梦秋却用了一套巧妙的办法,也就是利用了一套原始的齿轮传动机构,用水车带动各台纺纱机,另外每台机器还有个分离机构,这样,几百台机器既可以同时运作,哪台机器如果出了问题,还可以单独撤开来修理,并不影响其他机器的生产!

“郑梦秋,你小子不错啊,这些都是你发明的吧?”朱祁钰指了下那台巨大的齿轮传动装置。

“陛下见笑了,其实这也并非学生一个人的发明,还有几位工人帮了学生的大忙。另外,学生还有一事没有来得及禀报陛下,学生在这里收了几个徒弟!”

“徒弟?”朱祁钰一惊,马上笑了起来,“不错不错,我的学生也收徒弟了,那今后这朱氏一门,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你做得没有错,如果有可栽培的人才,你也不要自己藏着,都送到京城来,让他们接受系统的学习,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

“学生明白!”

“好,我们去别处看看!”

纺纱车间旁边就是织布车间。虽然规模是小了一点,不过上百台织布机同时运作起来,那场面也是很壮观的!朱祁钰观察了片刻,心里略微估算了一下,就吃惊不已。如果这些机器不停的运转,那一个月就能生产几万丈的布匹了!

“郑梦秋,你这里一月能生产多少棉布?”

“陛下,前三月,一共产棉布五万匹,后三月,经过一定改进之后,产棉布八万匹。现在学生还在想办法改进织布机,希望最终能够达到月产棉布五万匹的水平!”

这织布机是郑梦秋在纺纱机之后的另外一大发明,虽然烦琐了一点,不过却完善了工业化生产的结构,这样,纺出来的棉纱,就可以直接织成布匹,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么多,恐怕顶得上几千个劳力了吧?”

“陛下见笑了,如果按照以往的水平,这里织出来的布,至少可以顶得上八千个劳力!”

“那你用了多少工人?”朱祁钰心里惊讶不已,如果有十几座这样的工厂,那以后大明百姓还愁没有衣服穿吗?

“不足五百人!”

“不错,不错!”朱祁钰赞不绝口,当工业的力量爆发出来之后,其创造的财富是难以想像的!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到一战之前,工业社会的总产值,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之前人类数千年文明的总产值,这就是工业的力量。突然,朱祁钰想起了军装的事情,就把郑梦秋拉到了一边,小声说道:“开春之后,我就要率军北伐了,上次说的军装的事情,你都搞好了吗?”

“陛下,我已经准备妥当了,虽然晚了一点,不过都是按照你的要求从新设计的!”

“这么快就准备好了?带我去看看!”

来到仓库,朱祁钰心里是一惊一喜。这郑梦秋是个办实事的人,几座大仓库里早就已经对方满了整齐,干净的新军服。

“学生正准备这几天派人把这些货物都送到京城去,只是前段时间洪灾,附近运力都已经调去运送救灾物资了,所以还没有来得及发送!”

朱祁钰一愣,运送这些军装也还真是个问题,不过,他的目光立即就落到了柴美娇的身上。朱祁钰眼珠子一转,就招手把柴美娇叫了过来。“美娇,你父亲的船队现在是在大沽港,还是在刘家港?”

柴美娇开始一直在生闷气,见到朱祁钰问到船队的事情,还以为朱祁钰开始重视她了呢,立即说道:“家父正率船队南返,近几日就能到达刘家港了!”

“好,好,正是时候。郑梦秋,你立即去联系柴老板,他这段时间正在探测海运航道,应该还要跑上几趟,让他顺便把这些军装运到大沽港去,这也省了一件事!”

见到朱祁钰竟然是这个意思,柴美娇嘴一瘪,心里又不舒服了。段灵在旁边悄悄的拉了她一下,才没有让柴美娇把心里的不满当场爆发出来。

“学生这就去办,如果能搭上柴老板的便车,这就方便多了!”郑梦秋也一眼就看出了柴美娇与朱祁钰是什么关系,不过他也只能装着没有看见。“对了,陛下,你上次要学生帮你做的那几套衣服,学生也都准备好了,现在要去看看吗?”

“对了,这事我还差点忘了,走,带我去试一试!”

当朱祁钰穿着一套牛仔服出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傻了眼。在他们的眼里,这哪里是衣服啊,更没有那套龙袍好看,更没有龙怕华丽,看那裤子,周围连遮的东西都没有,而且衣服也像件马褂一样,哪有那么短的上衣?更让金英等内侍受不了的是,这破烂衣服怎么能够穿到皇帝的身上去,如果让外人见到,这不是丢了大明的颜面吗?如果大明皇帝都穿破衣的话,那别的国家怎么看待大明?

“陛下,这……这……这有失体统啊!”

“体统?”朱祁钰笑了起来,他本就是个不守旧规的人,哪还管什么体统。“得了,你们都来看看,这套衣服怎么样?”

“陛下,你要学生说实话,还是说假话?”

“实话是什么,假话又是什么?”朱祁钰看了嬉笑着的段灵一眼。

“假话嘛,陛下穿上这套衣服,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更有别具一格的风味。至于实话嘛,学生还是不说得好!”

朱祁钰一愣,这才反应了过来。“段灵,你个丫头,就知道给我找麻烦。不过,在我看来,这套衣服有很大的好处。你们看,如果我们的骑兵都穿这样的衣服,那上下马不就更方便了吗?而且,没有了周围的束缚,走起路来也轻松了很多。当然,还有其他的好处,本来衣服就是拿来御寒的,美观不美观,这要因每个人的审美观而定。在你们看来,这套衣服不伦不类,不过在我看来,这套衣服却漂亮得很,说不定,几百年后,这还是天下最流行的服装呢!”朱祁钰的预料不是很准确,没有用到几百年,几十年后,这就已经成了流行服饰了。

“陛下,快脱下来吧,这有伤大雅啊!”金英在一旁可急了,皇帝不穿龙袍,却穿一套比乞丐装好不了多少的衣服,这简直不像话。

朱祁钰心情很好,也就不在乎金英这罗嗦的话了。去换回龙袍之后,他这才对郑梦秋说道:“郑梦秋,这几套衣服我都带回去了,价格嘛,你可得给我算便宜一点!”

“陛下的钱,学生不敢要,就算是学生送给陛下的礼物吧!”

“这怎么好,亲兄弟都明算账,哪有老师要学生东西的。这样吧,以后我给你免费宣传这种衣服,如果赚了钱,可别忘了分我一份!”

“一定,一定!”郑梦秋也是心里带骇,这皇帝老师看来是穷怕了,怎么口口声声都是钱呢!

随后,一行人又在工厂转了一圈,朱祁钰向几位工人询问了他们的福利与待遇情况,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心里也很是高兴。同时,朱祁钰也算明白了纺织厂的运作模式,郑梦秋确实是这方面的天才,能够在仅仅掌握了一些初级知识的情况之下,就搞出了这么多的发明,而且还在经营方面不落后于其他商人。

当天晚上,朱祁钰主进了苏州一家大商人的家里,当然,接待工厂股东的事情是少不了的,应酬地方官员,地方名流也是少不了的。而朱祁钰也帮了郑梦秋一个大忙,在皇帝的影响下,原本一些对大工厂生产持怀疑态度的地方商人都同意在开办几家这样的工厂,而几个大地主也都积极表态,愿意再栽种更多的棉花,以供应工厂需要。

在苏州滞留两日之后,朱祁钰得到柴汇率船队到达了刘家港的消息,也立即带着一行人返回了刘家港。而朱祁钰并不知道,一个惊天的消息正在等着他!

第三卷 帝国奠基

第二十八节 上皇音讯

介绍了探索海上航道的事情之后,柴汇将朱祁钰带到了后面的密室,辞退了周围人等,在门上又加了好几道锁之后,柴汇才坐了过来。见到柴汇这副模样,朱祁钰心里也疑惑了起来,有什么话必须要在这种条件下说吗?

“陛下还记得当初给我的‘四海志’吗?”

朱祁钰一愣,这是他当初让柴汇去开拓南洋时,给柴汇描绘的一副世界地图,虽然潦草了一点,不过在柴汇看来却是无价之宝,“柴老板,为何现在提起此事?”

“那陛下知道东夷扶桑国吗?”

“你说的是日本?”朱祁钰咬了咬牙,他可以忘记任何事情,可绝不会忘记这个罪恶的国家。“这个我知道,前几年,日本还年年遣使前来,可自土木堡之后,再无日本使者前来,不知道,现在这个国家怎么样了?”

“陛下,曾经吩咐小的去探索日本的情况,柴某也一直记着。这次,我率船队北上探索航道,就让属下率领一支船队去了日本,先行去探查一下。这次柴某回来,正好接着这支船队,也得到了一些情况!”

朱祁钰大感兴趣,立即让柴汇说下去。

“主要的发现有三个。一是,日本也有个皇帝,他们叫作天皇,不过具体姓甚名谁,探子也没有搞清楚,挺复杂的。二是,日本现在国内动荡,如同当初东周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天皇并没有掌握到国家大权,国家的权力落到了各地大名,也就相当于我们府县一级的地方官员手中,数百大名相互争战,相互厮杀,战乱不止。而船队带去的两百条火枪,都卖了个好价钱!”

“你把火枪卖给了日本人?”朱祁钰立即皱紧了眉毛。

“陛下,有何不妥吗?”

朱祁钰沉思一阵,说道:“柴汇,我不耽搁你赚钱,不过,你要记住一点,今后每年最多向日本输出五百条火枪,且将配套弹药减少一半,另外,只能卖我们这里淘汰下来的,最次的货色!”

“这……”

见柴汇为难的样子,朱祁钰当然清楚,作为商人,柴汇是重利的,不过他转眼一想,又说道:“柴老板,相信你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物以稀为贵。日本战乱,对火枪的需求性肯定是很大的。特别是在他们见识了火枪的威力之后,必然会在战争中使用。现在,我们先让他们尝到甜头,但绝不给其生产技术,凭他们那点技术,也别想造出好的火枪来。以后,我们每年严格控制火枪的输入数量,那日本各地大名必然出重金收买,我们年年都严格控制,那火枪的价格不高得离谱了吗?”

“这……”柴汇思考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陛下所言甚是,这就是所谓的细水长流,现在也只有我们能够卖火枪给日本,没有竞争,他们也没有选择!”

朱祁钰笑着点了点头,他的真实目的当然不是这样,毕竟在朱祁钰看来,日本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好了,柴老板,还有什么发现吗?”

“第三个发现就是,日本银贵金贱。我们这里,银金比价是十,也就是十两银子换一两黄金,可在日本,是三两银子就能换一两黄金!”

“好机会!”

“陛下也看了出来?这确实是一个绝佳的赚钱机会,我已经让下一批船只带大量白银过去,换去日本的黄金!”

“对,就这么办,而且以后卖给日本的火枪,只收黄金,不要白银!”

“陛下所言甚是,我第一批的两百条火枪就全要的黄金。陛下恐怕根本就想不到这两百条火枪换了多少黄金回来!”

“多少?”朱祁钰也来了兴趣。

“五十万两黄金,折合白银五百万两,也就是说,一条火枪就卖了两万五千两!”

“我的天,这日本人还真是富得流油啊!以后就按这个价格卖,他们反正有的是黄金,等我们把日本所有大名的钱都榨干以后,看他们用什么来抵抗大明的铁骑!”

“陛下,你准备征讨日本?”

朱祁钰眼珠子一转,笑了起来。“柴老板,我说过,今后我大明军队所到之处,都为我大明疆土。不过,现在我们的重点还是对付蒙古,在没有彻底征服蒙古之前,我们不可能远征日本。还有,大明水师现在还在建造之中,如无水师,也不可能征伐日本!”

“陛下圣明,如有一日,陛下能出军征讨日本,我柴某将鼎力支持!”柴汇很是清楚,每一次战争都将带来重大的商业利益,今后只要大明的军队打到哪,他的生意就可以做到哪。如果能够征服日本,那今后柴家垄断了日本的商业,这可是经营一个国家呢!而且,日本女人个个都还不错,要是搞一批回来……想着想着,柴汇就想歪了。

“柴老板,你的人在那边还有什么发现?”

柴汇一惊,神色突然严肃了起来。这屋里本来就他与朱祁钰两人,他还小心向四周看了一下,才伏在朱祁钰耳边小声说道:“陛下,我的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