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明史-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织起一支骑兵来,也无法进行太多的训练。而宁阳侯陈懋的军队难以迅速到达,臣认为,要打退蒙古大军,还必须要借助一股力量!”
“难道我们还有可以调动的军队?”
于谦犹豫了一下,说道:“对,不过这却不是朝廷的军队!”
“什么意思?”朱祁钰一愣,立即反应了过来,“于大人,你是说,地方番王的军队?”
于谦点了点头,见到朱祁钰已经会意,就不再多话了。显然,调动地方番王的军队并不是一件让人感到安心的事情。现在,朱祁钰还没有登上大位,如果地方番王对皇位有野心的话,来个勤王进京,不推翻他才是怪事。就算是朱祁钰能够迅速登基,成为大明皇帝。不过,他根基未稳,而那些地方番王自然不会对这个新皇帝服气,到时候,再上演一个“靖难之变”,他朱祁钰不就成冤大头了吗?
不过,于谦的话是有道理的。石亨最多就能组织起两万人的骑兵来,而且素质还不会很好,在与蒙古大军的交战中,两万人的骑兵也只能起到策应的作用,而不可能担当主力。如果仅仅用步卒,以及不多的神机营来抵挡蒙古大军的话,守住京城的希望并不大。就算是守住了,到时候朝廷的力量与威信也必然被削弱,那用来威震地方番王的力量也就会被削弱,保不准,地方番王来个反叛,他朱祁钰也就只有傻眼了!
唯一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办法就是打个大胜仗,在京城的城墙下赢得一次巨大的胜利,不仅仅要打退蒙古大军,而且还要保住朝廷的军事力量,甚至要在战争中让朝廷的军力得到恢复!这样一来,就将不可避免的要利用到地方番王的军队了!
思来想去,朱祁钰最后终于点了下头,说道:“于大人,这个意见值得考虑。孤王认为,地方番王的军队只能做策应,当我们在京城外挫败了蒙古大军的锐气之后,再由地方番王的军队向也先施加压力,迫使其撤军!”
于谦哪能不明白朱祁钰的意思,任何一个帝王在考虑国家社稷的时候,也得考虑自己的地位,而地方番王给皇帝的威胁并不会比蒙古人小!
“好了,这事就由你来安排吧!”朱祁钰长出了口气,“不知道,于大人上次说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
于谦一愣,立即说道:“殿下放心,大臣们正在起草奏章,这两天就会送到太后的手里!”
朱祁钰满意的点了点头。“那么,孤王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于大人,你先忙吧,孤王告辞了!”
朱祁钰走后不久,于谦就将石亨招来了,给石亨部署了任务之后,这个在阳和大败的将军也看到了希望!
实际上,石亨并非胆小怕事之辈,不然也不会活着回来了。不过,他回到京城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作为败军之将,他在街上甚至连头都不敢抬起来,生怕有人认出他来,受到别人的讥讽与嘲笑!不过,这样的事情还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在遇见那些言官之后,石亨就非常的恼火。那些道学先生,只会用嘴皮子的言官可不会给他一点面子。
几天下来,石亨的压力很大,而且他是一个极为有自尊的人,非常的在乎军人的荣誉。不过,他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他失败了,作为军人,失败甚至要比死亡更加的痛苦!后来,当朱祁钰赦免了他之后,石亨并没有感到多高兴,他仍然是待罪之身。现在,当于谦把希望放到了他的手里之后,石亨终于振作了起来。要想洗刷耻辱,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场上打败那个让他蒙受耻辱的人,而那人就是瓦剌太师也先!
当时,京城并没有多少战马,不过石亨在得到了于谦的全力支持之后,很快就从周围几个城市搞到了两万匹战马。接着,他把那些从土木堡逃回来的士卒给找了回来,然后告诉这些士卒,朱祁钰将原谅他们的过错,不过,这一切,得看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得看他们能否打败蒙古人!
鼓舞了士气之后,石亨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了,他发疯的训练着这些部下,让他们重新跨上战马,让他们重新拔出战刀,让他们重新体会到了战争来临的那股压力。这种如同地狱般的训练也彻底的激发了士卒身上的斗志,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在即将到来的这场战争中,只会有一方留在战场上,而他们绝对希望是自己,而不是蒙古人!
在练兵方面,石亨确实很有一手,他自己都很玩命,更重要的是,他手下有一个更玩命的人。这人就是石亨的侄子石彪,一个身高九尺,能生裂虎狮,使用两把各重八十斤战斧的猛将!
这石彪不仅仅人生得虎背熊腰,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敢,而且在战场上是出了命的不要命。当初在阳和,就是他拼了命的保护石亨撤退,石亨才从蒙古大军中逃了出来。原本,石亨认为石彪死在了战场上,不过,就在石亨回到京城之后不久,石彪也回来了,带着一身的伤痕回来了!
这次,石亨当上了京城总兵之后,立即让石彪做了他的副手,然后由石彪专门负责训练士卒。这石彪在战场上不要命,在训练场上更是出了命的蛮横。哪个士卒要是不拼命训练,那接到的就将是他手里挥来的皮鞭。同时,石彪也身体力行,在士卒面前展露了他那身强劲的肌肉之后,让所有士卒对他是又爱又怕,也不得不乖乖的跟着他进行训练了!
显然,于谦在看人方面是很准确的,石亨没有让他失望。同样的,那些接到命令,敢往京城的各路大军也没有让他失望。不过,摆在于谦面前的困难还有很多。最严重的是,这些前来勤王的军队都是二流部队,很多甚至根本不是战斗部队。要想让这些部队在战场上战胜蒙古铁骑,唯一的办法,就是训练!
为了迅速的提高京城守备军队的素质,于谦在任命石亨为京城总兵之后,还迅速的提拔了另外几个人。其中包括兵科给事中孙祥,由他前往负责守卫紫荆关。右副都御史罗通,由他前往负责守卫居庸关。督军高礼,毛福寿,孙镗,范广,由他们负责协助石亨训练京城守军。同时,这四人也是京城的主要将领。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于谦又把重点放在了新式火枪的制造上。负责制造火枪的应该是工部军器局。虽然,这并非于谦管辖的范围,但是,在朱祁钰给了于谦京城防备总指挥的大权之后,于谦有权调动一切可以用来增强京城防备的力量。这样一来,工部军器局的大权也落在了于谦的手里,一切军器生产工作都由于谦来安排了!
除了这些之外,其他的事情于谦就无法亲历亲为了。为了稳固京城民心,朱祁钰任命陈溢,也就是那个在朝堂上痛斥王振罪行的左都御史,由他负责安定京城民心,并且安顿京城周围的百姓进入京城,以避战火。
当然,需要进行的战前准备工作非常多,朱祁钰也不得不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些事情。他甚至以监国亲王的名义向全国下达了诏书,以此稳定民心,提高军民士气。当然,朱祁钰并没有感到失望,在大臣的帮助下,京城的情况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当大明首都军民正在全民备战的时候,这次战争的另外一个主角也没有闲着。不过,让也先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大明的使者到达他的大营时,大明非但没有想过要通过投降屈服来结束这场战争,反而正竭尽全力的准备着与蒙古之间的这场恶战!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十一节 敌军寇边
大同城外,蒙古大军包围了这座大明的边关城市。经历了土木堡战役之后,蒙古人都兴奋了,而且他们再次燃烧起了恢复大元的信心。在他们看来,大明的军队都不堪一击,甚至可以说都是乌合之众。想到,好几万蒙古铁骑就在城墙之外,那些躲在城墙后面的大明军卒恐怕已经吓得尿裤子了吧!
不过,让蒙古人非常失望的是,大明军人不但没有被吓得尿裤子,而且还没有躲到城墙后面去,而是整齐划一的站在城墙上,看着外面那漫山遍野的蒙古骑兵。他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的惧怕,反而带着一股愤怒与仇恨。这些军人中,有一部分是经历过土木堡战役的,而在将领的带动下,他们现在心里只有仇恨,而没有了惧怕!
“对面的明军听好了,你们的皇帝在这里,叫你们的镇守出来!”
那个前来喊话的蒙古人重复了三遍这样的话,不过,城墙上就是没有一丝动静,仿佛大明的军人都没有听见一样。
很快,蒙古军队阵营里一阵骚动,一名身穿龙袍的年轻人在数名蒙古骑兵的伴随下走了出来,来到了城外。这人正是大明皇帝朱祁镇,此时,他虽然神色狼狈,不过仍然保持了皇帝的尊严,脸色也还挺红润的,大概也先并没有亏待他吧!
“看好了,这是你们的皇帝,立即让你们的镇守郭登出来迎架!”
蒙古人喊破了嗓子,可城楼上的明军就是一动不动,根本就没有人理会他。
那蒙古人大概也被逼急了,他迅速的跑到了朱祁镇身边,也不知道他对朱祁镇说了些什么,然后就押着朱祁镇来到了城墙下。
朱祁镇的神色有点慌张,他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不过,在蒙古人的怒视下,朱祁镇不得不开口了。“朕……朕是你们的皇上,朕与郭总兵是亲家,快让郭总兵出来见朕!”
至此,朱祁镇的话起到了作用,一名军卒立即飞奔下楼,来到了城墙后的总兵府。此时,郭登正在与两名副将商议着怎么让蒙古人撤军的事情呢。
军卒汇报了情况之后,郭登立即就笑了起来。
“将军,皇上就在外面,我们再不出去的话,是不是……”
郭登一挥手,打住了副将的话。“难道你相信我与皇上是亲家?简直是荒谬,这些蒙古人想的办法也太傻了,那肯定不是皇上,是个冒牌的!”
“这……”两个副将的神色都有点尴尬,毕竟,他们才接到宣府镇守杨洪发来的消息,皇帝确实是在蒙古大军中。
“而且,于大人才派人送来军令,不得开门迎接,难道你们都忘记了吗?”
这次,副将不说话了。他们都是聪明人,现在的情况很清楚,皇帝在敌人手里,对他们是没有一点威胁的。即使今后皇帝被蒙古人放了回去,他们也可以将责任推卸到于谦的身上,他们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已!
“好了,不要管那么多,让守城的将士都给我小心点,如果蒙古人敢攻城,那就不要给我手软,狠狠的揍他们。不管是谁,不得打开城门,他们要在外面闹,就让他们闹吧!”
见到郭登说完就要进内堂,两名副将一急,其中一人立即上前一步,拉住了郭登,说道:“郭大人,我看此事应该立即上报给兵部侍郎于大人,好让于大人做出定夺!”
郭登眼珠子一转,立即笑了起来。“行,那就立即派人去通报于大人,让他们去头痛吧!”
于谦在接到郭登送来的消息时确实很头痛,当然,他也没有权力做出决定,立即就去王府找了朱祁钰。
“看来,我们的计策成功了,也先还是没有死心!”朱祁钰不但没有头痛,反而笑了起来,“于大人,我们还要都久才能完成战争的准备工作?”
“至少二十天!”于谦心里大略估算了一下,这是必须要的二十天。
“好,那我们就得想办法再拖住也先二十天!”朱祁钰站起来走了几步,“那么,派人去告诉也先,我们同意用金银赎回皇上,并且带上一万两银子,先交给也先!”
“这……”于谦一愣,“殿下,如果也先那了钱之后,真的把皇上给放了的话,那怎么办?”
说出这番话之后,于谦就已经完全成为了朱祁钰的人。显然,他与朱祁钰的想法是一样的,都不想让朱祁镇回来。如果朱祁镇被也先放回来的话,那他开始这句话,就足以让他被灭九族了!
“哈哈,于大人,难道你就这么担心皇上会被放回来吗?”朱祁钰笑了一阵,拍了下于谦的肩膀,说道,“也先不是笨蛋,他如果没有拿到好处,反而会认为朱祁镇没有用处而放了他,如果他拿到了好处,他会放人吗?蒙古人贪婪成性,不然也就不会发动这次战争了,我们只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好处,钓起也先的胃口,他就不会放人!”
于谦一愣,转眼就明白了朱祁钰这番话的意思,然后他尴尬的笑了一下。“还是王爷想得周到,那微臣马上去办!”
“等等,你不用派人去了,直接命令郭登,让他把银子送出去,然后看看也先怎么办吧!”
这个办法确实收到了效果,如同朱祁钰所预料的一样,也先在拿到了一万两银子之后,非但没有放朱祁镇回来,反而表示这个赎金不够,要大明拿更多的钱去。当然,这就需要更深入的谈判了,这也就达到了朱祁钰的目的,拖延蒙古大军进攻的步伐!
这郭登也是个厉害角色,几天下来,硬是没有让也先抓住一点机会,甚至没有让蒙古骑兵靠进大同一步。也先这人也还真是有耐心,拿到了一万两银子之后,蒙古大军在大同外面等了几天,直到确定不可能有下文之后,也先才决定放弃在大同进行敲诈勒索,移师宣府,准备从宣府也捞上一笔!
这宣府镇守杨洪也不是吃素的人,他也早就接到了于谦发来的军令,紧闭城门,甚至取消了一切的城外巡逻行动,将军队都部署到了城墙上。当蒙古大军到达宣府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是一万两早就准备好了的银子,而是箭矢与炮弹!
显然,也先是不可能在宣府占到任何便宜的。这杨洪跟也先玩了一手更绝的。当蒙古人在城门外叫杨洪出来见皇帝的时候,杨洪直接派人说,他去京城“出差”了,不在宣府!这下,也先也没辙了,连镇守都不在,那些小兵能有什么用呢?
当然,杨洪并不是不在,他就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切,不过,他不想出来将朱祁镇,反正他是打定了主意,坚决执行于谦下达的命令,就算是皇帝来了又怎么样?
正在杨洪看闹剧的时候,一人冲到了城门处,用头猛撞城门,嘴里大叫着杨洪的名字。这人不是蒙古人,而是大明人。他是皇帝的侍卫袁彬。本来是个小角色,在土木堡战斗中,他也成了俘虏。后来,就被安排去照顾朱祁镇的生活起居。
这人对皇帝忠心耿耿,眼见杨洪不肯出来见皇上,他也急了。当蒙古人将他从城门边上拖走的时候,他已经是头破血流,嘴里还在大骂着杨洪不忠不义。不过,这都没有任何的作用,杨洪是打定了主意,管他们怎么闹,他就是不出面,看也先能够怎么办!
蒙古大军在宣府城外折腾了几天之后,也先也终于认识到,大明不会向他妥协了,而且到现在连谈判的使者都没有见到,显然,大明是不会让步了!而此时,给也先的选择并不多。一是放了朱祁镇,然后率领大军返回瓦剌,这也算是拣了个便宜。二是带上朱祁镇返回瓦剌,不过这将埋下明蒙战争的祸根,说不定,瓦剌从此不得安生。三是,带上朱祁镇去北京,以遣送朱祁镇回国的名义发动进攻北京的战争!
最终,也先是没有选择的,虽然他已经占了便宜,不过却没有完全赢得战争。既然大明不够屈服,那么就打到他屈服吧!
在得出了这个决定之后,也先立即就率领大军返回了大同。此时,脱脱不花率领的军队已经到达了大同。而且,也先身边一个重要的人给他出了个主意,一条让蒙古大军绕过大同,直奔紫荆关的小路!
这人叫喜宁,原本是皇帝朱祁镇身边的一个小太监。不过,他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本来就是蒙古人!在成祖时,蒙古一部内服明朝,成为了明朝的臣民。而喜宁就是这个蒙古部落中的一员。当他在土木堡做了俘虏之后,立即就投降于也先,并且很快成为了也先的重要助手。让蒙古大军围攻大同与宣府,勒索赎金的计划也就是喜宁想出来的。而这次,他将这次引导大军,撕开大明的边防,前往大明首都!
喜宁是个混蛋,不过此时在京城的朱祁钰与于谦都不知道这个混蛋的存在,他们仍然认为,也先的大军会在大同与宣府之间徘徊,让他们赢得足够的战争准备时间。不过,两人的精力很快就转移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十二节 登基称帝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初盛世之后的一大耻辱,这也是大明由盛转衰的标志。当时,京城受到蒙古大军威胁,大臣们惶惶不可终日,而这种担忧很快就转化成了不满,当这种不满再继续升华的时候,大臣们也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换个主子了!
经过了二十四日大闹朝堂的事情之后,大臣们终于下定了决心,要为这个国家选一个新的主人。当然,这不会是只有两岁的太子朱见深。他太小了,如果是在和平时期,两岁的太子登基称帝并不算什么怪事,毕竟英宗朱祁镇就是在八岁的时候当上皇帝的。不过,现在并非和平时期,在蒙古大军的威胁之下,大明需要的不是一个年幼的太子,而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一个能够率领大明军民战胜蒙古的皇帝!结果,这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辅佐太子的摄政王朱祁钰!
天还没有亮,大臣们就集中在了地安门外面。宫门紧避,大臣们都有点忐忑不安。半个时辰前,他们将一封联名奏章从宫门的门缝里塞了进去,让人送给了太后。这是当年朱元璋搞出来的名堂,虽然大臣们都有点不习惯这种方式,不过,此时他们仍然得耐心的等待着太后的回话!
册立太子的难度并不大,毕竟皇上后继有人,这只是个仪式的问题而已。不过,要废除皇帝,另立皇帝,那就没那么容易了。朱祁镇还没有死,即使他身陷敌营,不过他还是大明的皇帝。在皇帝并没有死的情况下,再立一个皇帝,那确实有点麻烦!不过,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唐朝,宋朝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这次,大臣们自然也搬出了一大堆的理由出来,想以此说服太后!
对,说服太后!太后在立新皇帝这件事情上太关键了,如果太后不同意,就算大臣们做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让朱祁镇下台,让朱祁钰上台!问题的关键是,太后会接受大臣们推荐的朱祁钰吗?朱祁镇是太后的亲生子,而朱祁钰则不是。从太后个人的角度来看,朱祁钰并不代表她,那么,她会接受朱祁钰吗?
大臣们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不过,现在事情已经不容他们再多考虑了,朱祁钰是大明唯一的选择,总不成从外面去找个番王回来吧,那太后更不可能接受!不管怎么样,奏章已经递了上去,结果怎么样,大臣们也只有等待了!
就在大臣们心急如焚的时候,门“嘎吱”一声开了,露出了一条小缝,接着一名太监出现在了门缝处,手上拿着一卷诏书。他将这诏书给了领头的吏部尚书王直之后,就匆匆忙忙的关上了宫门。
“王大人,怎么样了?”大臣们立即围了上来,这卷诏书不仅仅将宣布朱祁钰能否当上皇帝,也将宣布这些大臣们的命运,更将宣布大明的命运!
“诸位,稍安勿躁!”王直打开了诏书,先迅速的浏览了一遍,然后露出了笑容,“各位,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啊……”
这天,朱祁钰一晚上都没有睡舒服,天还没有亮,他就匆匆起床,做好了上朝的工作之后,朱祁钰却没有急着出门,而是在王府里耐心的等待着。头天晚上,于谦已经派人送来消息,今天将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朱祁钰当然知道什么是重大的事情,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不能表现得太焦急了。
“殿下,一切都准备好了,要进宫吗?”
朱祁钰摇了摇手。“金英,去外面看看,于大人来了的话,立即带他过来!”
金英立即会意,马上就到了王府大门外,很快,他就带着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滢,兵部侍郎于谦等一帮大臣来到了朱祁钰的书房。
“恭喜殿下,不,应该是恭喜陛下!”王直笑得很开心,“太后已经下召,命殿下即位!”
朱祁钰心里一喜,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当上皇帝了。不过,朱祁钰却显得很平静,说道:“众卿辛苦了,不过皇上仍然在蒙古人手里,孤王并无意登基夺权,如若皇兄回来,众卿不是让孤王难堪吗?且我若登基的话,那么怎么安排皇兄呢?这不乱了伦理社稷了吗?”
朱祁钰这番话来了几个转折,当然,这几个大臣也都非常聪明,顿时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
只见胡滢上前一步,说道:“殿下,这些你都不用操心。虽然现在皇上仍然身在敌营,一时之间难以回朝。等到殿下登基之后,我们自称皇上为太上皇,殿下全可放心!”
朱祁钰仍然没有急着答应,他很清楚,皇帝这个位置他是坐定了,不过,现在却不能显得太猴急,不能让别人认为是他想当皇帝,而是被人逼着当皇帝的。
王直,胡滢又劝了一阵,朱祁钰还是没有反应。最后,于谦站了出来,低头说道:“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且蒙古大军近在咫尺,全国军民都需要由殿下出来率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殿下登基称帝,才能军民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入侵。还望殿下为大明江山社稷,为大明黎民百姓着想,请殿下移宫就位吧!”
于谦这番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说白了,大臣们积极的扶持朱祁钰登基称帝,也正是为了抵御外面的蒙古大军。如果没有蒙古大军的威胁存在的话,那么大臣们完全可以让朱见深去当皇帝,然后由大臣把持朝政,何必去搞一个二十多岁的皇帝出来呢?
这次,朱祁钰的面色显得很为难了,虽然他没有立即答应于谦,不过看得出来,他的思想动摇了。接下来,王直与胡滢两人又是一番苦劝。
“孤王明白众卿都是为国为民,不过,就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了吗?”
“殿下,如若还有其他的办法,众大臣也不会联名上书了!”于谦低下头之前朝朱祁钰看了一眼,“还望殿下速速登基,主持朝政,切不可让大臣们寒了心啊!”
“这……”
“请殿下登基!”王直与胡滢也立即摆明了姿态。
“这……”朱祁钰长叹一声,“好吧,为了大明的江山,为了大明的百姓,我就暂且带皇兄主持国政!”
这下,问题终于圆满的解决了。几天之后,在胡滢的主持下,朱祁钰这个王爷终于扶正,成为了大明皇帝。接下来的事情,就让朱祁钰有点头痛了,不管怎么说,新皇帝登基自然要大赦天下,要更改年号,并且确定先皇朱祁镇的地位,确定太子朱见深的地位。反正,需要朱祁钰处理的事情很多!
最麻烦的还是太子朱见深!按理说,朱祁钰当了皇帝之后,那太子也就应该换成他的儿子了,历史上,太子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儿子,而这朱见深却不是朱祁钰的儿子,而是朱祁镇的儿子!而朱见深能够保住太子的位置,就是太后与大臣们达成的政治妥协!对太后来说,她没有选择,国家为难之时,皇帝是必须要立的,不然大臣们不会同意。在太后做出了让步之后,她保留了一手,这就是让朱见深继续当太子!很简单,皇帝是要死的,只要太子是朱见深,也就是她的嫡孙,那今后大明正统仍然是她的后人,而不会落到别人的手里!
朱祁钰对太后的这个决定是没有任何影响力的,毕竟,他能当上皇帝就已经是一次极大的意外了。也许,他还得感谢蒙古大军,如果没有蒙古的入侵,他没有一丝可能当上皇帝!至于太子这个问题,朱祁钰并不着急,太后已经年老体衰了,活不过他这个年轻的皇帝,只要等到太后一死,那么要立谁为太子,还不是当皇帝的一句话吗?
除了太子之外,还有个人的地位身份要处理好。这人就是朱祁镇!当朱见深成为了大明皇帝之后,朱祁镇自然就不是大明的皇帝了。不过,朱祁镇的身份是什么呢?历史上,太上皇是有的,不过,太上皇都是皇帝的老子,而绝不是皇帝的哥哥!不过,大臣们也很会变通,既然朱祁镇已经是过气的皇帝了,那么给他顶太上皇的帽子又有什么损失呢?要知道,国家大权是掌握在皇帝手上,而不是太上皇手上的。太上皇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价值,当朱祁镇的身份变为太上皇之后,也先也就别想用他来要挟大明了!
顺利的解决了朱祁钰登基称帝的一系列问题之后,京城的备战工作也进入了。不过,朱祁钰并没有为自己当上皇帝高兴几天,当边关告急的军报一封封送到京城来的时候,朱祁钰认识到,这场大明与蒙古之间决定生死存亡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
不过,这次也先并没有急于发动战争,他反而显得很有“礼貌”。在得知朱祁钰登基称帝之后,也先也知道手上这个太上皇朱祁镇再不是“奇货可居”了,也先也就打起了退堂鼓来,准备放朱祁镇回来。为此,他还派了几批使者前往大明京城,与大明商讨送朱祁镇回来的事情,不过这回换成大明不那么乐意了!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十三节 逼战
也先要送朱祁镇回来!当朱祁钰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吃一惊,他才坐上皇位不久,如果朱祁镇回来的话,保不准大臣们一反水,把朱祁镇给顶上去,把他这个新皇帝给压下来!绝对不能让朱祁镇回来!这就是朱祁钰当时的想法,而跟他有一样想法的人还真不少!
于谦就是这其中的一个。虽然,于谦效忠的是大明,而并非某一个皇帝,但是,他很清楚,大明与蒙古之间的这场战争并没有玩!就算也先把朱祁镇回来,战事暂时评定,不过,今后大明还能在蒙古面前抬起头来吗?谁能保证大明的边关不再受到蒙古的袭扰?对,战争没有结束,至少现在还不是结束战争的时候,要结束,也要先打败蒙古!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朱祁镇回国。只要朱祁镇还在蒙古的手里,那么大明就有理由将战争进行下去。当然,于谦更担心,朱祁镇回来之后,保不准他重新当上了皇帝,到时候,他跟蒙古来个和亲政策,那大明的颜面不就丢光了吗?
两人虽然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不过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却是一样的。
“于大人,也先这次派来使者,显然是想羞辱我大明!”朱祁钰自然不会把他的担心说出来,不过他在说到这话的时候,也显得是义愤填膺,与蒙古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一样。
于谦沉默着,他没有开口,他要先搞清楚这个新皇帝的态度。毕竟,朱祁钰与朱祁镇的感情很好,如果朱祁钰真的想把皇位让给朱祁镇的话,那他是万万不能立即表明态度的。不过,当朱祁钰这番话说出口之后,于谦也摸到点苗头了。显然,他之前对朱祁钰的判断没有错。这个新皇帝的野心很大,他要的不仅仅是皇位,他还要整个天下!
“陛下,你的意思是?”
朱祁钰一笑,说道:“于大人,蒙古存心要羞辱大明,那么我们能让步吗?现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