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明史-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导致明帝国海军在数百年之内都盛行防御战术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明帝国的特殊国情。可以说,在数百年的风帆时代的海战中,明帝国的主要敌人都是欧罗巴的那些海上强国。虽然,如同英格兰,荷兰,法兰西等国家都曾经多次被明帝国给打败。不过,这些国家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要与明帝国竞争,并且从明帝国手里夺取海上霸权的想法。因此,自从顾成林率领大西洋舰队远征欧罗巴开始,明帝国海军的主要战场不是在邻近明帝国的南洋,西洋与东洋,而是在大西洋上。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现实,而且几乎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明帝国需要维持的海上补给航线实在是太漫长了!

数百年来,除与保护本国的造船工业,并且保护建造战舰的技术,明帝国除了在狮城的樟宜港建造了一座海军造船厂之外,在其他的所有海外领地,以及海外的海军基地都最多只有修船厂,而没有造船厂。也就是说,明帝国的所有战舰基本上都是在国内建造的,而这些新建造的战舰需要长途跋涉,航行数万里才能到达大西洋。显然,这种漫长的海上航行给明帝国海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而最直接的麻烦就是,在前线作战的任何一支舰队,如果出现了重大损失的话,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迅速的补充,特别在电报出现之前,光是一返一往,就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在算上后方组织新舰队的时间,至少都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将新的舰队派到前线战区去。

这个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从顾成林开始,数百年来,帝国的每一个优秀将领都会在作战的时候,尽量的保存舰队的实力,甚至很多时候,为了保存舰队的战斗力,不惜做出让步,避免与敌人作战。当然,能否保存舰队实力,这本身就是考核海军将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起战场上的每一种优势,而这就自然让明军将领在作战的时候,首先考虑防御战术,然后才会考虑是否通过进攻来达到目的。在很多情况下,很多将领甚至会在确定无法通过防御来达到作战目的的情况下,干脆利落的放弃作战行动,以保存舰队!

可以说,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明帝国海军舰队在数百年内的基本作战思想。当然,顾成林是这一作战思想的首创人,同时也是数百年来,将防御性战术的威力发挥到极限的唯一的一名明帝国海军将领。可以说,正是他创建了这一整套的战术思想,虽然他没有如同后来的那些将军一样,通过传记,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方式,将自己的战术思想体系整理成文,然后以著作的形式发表出来。不过,他却用大量的实际战例在教导着后人。可以说,顾成林所建立起来的海战思想,在他之后的数百年里,不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明帝国海军将领,同时也对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海军将领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研究顾成林所指挥的战斗,以及总结他的战术思想,甚至成为了海军中的圣言!

这次,顾成林所采用的正是非常典型的防御战术。他准确的把握住了敌人的意图,并且利用敌人的战役目的,迫使敌人进攻,然后通过防御来击溃敌人。当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采取这样的战术了,而这也绝不是他第一次利用了敌人的战役意图来达到自己的战役目的。不过,这却是一次非常典型的海战。

在双方进入了目视距离之后,欧罗巴联合舰队就开始转向了。至少,法兰西等国的海军将领是白痴。他们一看到在北面排好了战列线,严阵以待的明军舰队之后,立即就放弃了进攻的想法,并且开始让舰队转向,准备通过走切角线的方式,来逼近明帝国舰队。这样,联合舰队也能够在形成战列线之后与明帝国舰队交战。而这次,联合舰队是向左转向的。

顾成林也立即下令舰队加速,在外海挡住欧罗巴舰队的航向。当然,这一行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不让欧罗巴舰队在明帝国舰队的前面完成转向。要让欧罗巴舰队一直处于明帝国舰队的中心垂线上,这样就能保证在战斗开始的时候,能够集中位于战列线中部的战列舰上的主要火力打击敌人。当然,双方当时都是在向西航行,两支舰队的指挥官多没有选择向东航行,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被敌人逼到了海岸线附近的话,那就将让舰队失去灵活性,将战场的主动权交给敌人,让自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这种互相争抢,一方要从对方的边缘切入,完成转向,而另外一方要防止对方从战列线的边缘切入的对抗性行动是不可能持续多久的,因为南风直接将欧罗巴舰队吹向了明军舰队的战列线。显然,这就是顾成林在战术部署上的高超之处了,他非常充分的利用了风力的帮助,知道在南风的影响下,联合舰队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转向应动,只要明帝国的舰队在最处的半个时辰之内不让对手转向成功的话,那么,顾成林就已经获得了一半的胜利!

可以说,当时战场上的形势对联合舰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强劲的南风成了他们最大的敌人。在庞大的舰队还没有完成转向的时候,联合舰队就已经进入了明军火炮的射程范围之内。随着处于舰队中部偏前的“皇帝”号的左舷火炮开始了第一轮齐射,战斗打响了!

留给欧罗巴将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处于舰队最前列的法兰西战舰编队第一个遭到了打击,不过,法兰西战舰编队此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转向,并且在南风的帮助下,正在迅速的靠近明军的战列线。这让法兰西战舰编队成为了明帝国战列线中部的那十多艘战列舰打击的主要目标。而且,随着距离的拉近,战列舰上的炮击也越来越准确了。

紧跟在法兰西战舰编队后面的是葡萄牙战舰编队,不过,这部分战舰的转向动作就慢了一点,在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法兰西战舰编队已经航行到了前面去,正在与明军战列线西面的巡洋舰交火,而他们则顶替了法兰西战舰的位置,成为了明军战列舰打击的重点。

处于联合舰队中部的是西班牙战舰编队。这部分战舰在还没有完成转向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明军战列线东面的巡洋舰的炮击范围,并且很快就陷入了混乱之中,至少有一半的西班牙战舰在还没有完成转向的时候就已经被摧毁,或者是仓皇的脱离了战斗,撤出了战场,而这正是联合舰队覆灭的开始。

因为处于舰队中部的西班牙战舰编队出现了混乱,跟在后面的威尼斯战舰与瑞典战舰立即就与联合舰队前面的葡萄牙战舰以及法兰西战舰失去了联系,那些在战场上四处逃窜,躲避炮击的西班牙战舰挡住了他们的航道,让他们无法跟上编队了!显然,这在海战中,绝对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而任何一名优秀的将军都不会放过敌人所犯的这个严重的错误,顾成林自然不会例外!

见到敌人舰队在混乱中被分成了两部分,顾成林立即命令战列线东面的后卫巡洋舰编队的十多艘巡洋舰脱离战列线,向西班牙战舰进行突击。这些突击的巡洋舰迅速地打散了西班牙舰队的阵列,导致了更为严重的混乱。|奇+_+书*_*网|而当时正在努力恢复舰队编队的西班牙海军将领所在的旗舰立即成为了三艘巡洋舰重点炮击的对象。当双方的距离拉近到了明帝国巡洋舰上所装备的囟炮的射程范围之内的时候,西班牙的旗舰,也是当时西班牙最大的战列舰“海上君主”号立即被猛烈的炮火给笼罩了。而囟炮的近距离轰击,对任何一艘战舰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更何况,三艘巡洋舰上的十八门囟炮的同时轰击!

当“海上君主”号在猛烈的爆炸中变成了碎片,残余部分也开始缓缓下沉,而西班牙海军将领也跟随着他的旗舰消失在海面上的时候,突击的十多艘巡洋舰将欧罗巴联合舰队分割成了两部分。这时候,顾成林所需要做的,就是先集中力量消灭掉法兰西战舰与葡萄牙战舰,然后再去对付被分割出来的威尼斯战舰与瑞典战舰!

舰队被分割,这是灾难性的。当法兰西的将领发现的时候,处于明军战列线前端的另外十来艘巡洋舰与护卫舰已经在龙四海的率领下开始向南转向。这次,他不是鲁莽行动,而是准确的理解了顾成林的意思。这些快速战舰迅速的横在了法兰西战舰编队的前面,结果,法兰西战舰与葡萄牙战舰立即被明军三面包围了,而当时的风向,让他们根本就没有半点机会逃离战场!

不过,顾成林还是有点小看了法兰西海军的战斗力。可以说,在当时的欧罗巴,法兰西的海军算不上是最厉害的!但是其军官却是最为高傲的。这些法兰西人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打起仗来,一个个比明帝国的军人还要勇猛。当然,在很多时候,勇猛本身是解决不了实力上的差距的。

光是歼灭法兰西战舰编队,顾成林就花了足足两个时辰,这让他感到很震惊,这也让他很佩服那些法兰西海军官兵,不过,他对待这些强敌的态度就是,不投降,那就全都完蛋。结果,三十二艘法兰西战舰,包括其中的八艘战列舰,全部被摧毁,其中二十一艘被击沉,十一艘在彻底的失去了战斗力与航行能力之后,被暂时的抛弃在了战场上,在战斗结束之后,明军才登上了这些战舰!

葡萄牙海军官兵的意志就没有这么坚强了。虽然在明军战舰集中力量对付那八艘法兰西战列舰的时候,他们也想过要逃跑,不过,当时战场上的局面已经被明军控制住了,而且也没有航道让他们逃跑。结果,在八艘法兰西战列舰无一例外的被明军战舰上的强大炮火给击沉的时候,葡萄牙海军的二十二艘战舰非常“理智”的选择了投降,只不过,其中已经有十来艘被打成了残废,失去了战斗力。

也就在顾成林集中力量对付法兰西战舰的时候,处于战场东面的威尼斯战舰与瑞典战舰在没有经过过多的考虑之下,就选择了从东面的海峡突围。他们已经不可能从西面的大洋上突围了,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穿过比奥科岛与非洲大陆之间的海峡,避开明军舰队的打击。当然,他们并不相信,在法兰西战舰与葡萄牙战舰都被干掉了之后,他们还有足够的能力战胜明帝国的舰队!

等到顾成林安排护卫舰去缴获那些葡萄牙战舰的时候,威尼斯与瑞典的战舰早就溜出了战场,而明军舰队的后卫编队也正在追击这些逃窜的敌舰。顾成林没有犹豫,他立即就派遣龙四海指挥的巡洋舰编队,从比奥科岛西面的大洋北上,在海峡的另外一端组织防线。随后,顾成林亲率的战列舰编队也跟了上去。显然,到这个时候,顾成林是不会轻易的放跑这股敌人的!

结果,威尼斯与瑞典的战舰编队也没有能够逃脱覆灭的命运。在他们艰难的穿越了海峡,并且阻击了追击的明军巡洋舰之后,在马拉博港北面的海面上遭到了明军舰队的猛烈打击。结果,这三十多艘战舰也无一例外的被歼灭了!

第十四卷 四海之王

第四十二节 黄金海岸

在顾成林率领舰队返回了马拉博港的时候,留守舰队也已经赶了过来。

在顾成林仝力追歼欧罗巴联合舰队的时候,留守舰队则非常顺利的消灭掉了跟随在欧罗巴联合舰队后面的运输船队。当然,这算不上是歼灭,而是俘虏。这一百多艘运载着数万名欧罗巴地面部队官兵的运输船在被留守舰队的护卫舰给追上之后,几乎就没有进行抵抗,非常直接的升起了白旗。当然,结果就是,留守舰队为帝国设在非洲地区的种植园找到了几万个免费劳动力!

用干脆利落来形容这场海战并不为过。从战斗开始上的相互抢位,到击溃西班牙战舰编队,后卫巡洋舰分队突击,将敌舰队一分为二,到歼灭法兰西战舰编队,迫使葡萄牙战舰编队投降,再到最后北上围堵威尼斯与瑞典战舰编队。整个作战行动中,顾成林只对前卫与后卫舰队的指挥官下达了两次命令。一是让后卫巡洋舰编队突击,二是让龙四海北上去堵住海峡的出口。而在作战过程中,不但分舰队的指挥官,还有各战舰的舰长都非常充分的理解了顾成林的战役企图,并且非常明确战术行动的方式。因此,顾成林几乎没有为前卫与后卫两支分舰队的作战行动操心,而得力全力指挥主力编队打击敌人!

当然,从战役结果来看,这也绝对是一场防御性战术的典型性胜利。在整个作战行动中,明军舰队一共发射了一万八千余发炮弹,命中敌舰三千两百发,命中率在一成七左右,这个成绩是相当不错的。另外,舰队中有三艘战列舰,八艘巡洋舰遭到重创,阵亡官兵三百二十四人,重伤五百六十八人。而他们换来的战果就是,歼灭敌舰一百一十二艘,其中击沉三十三艘,集会四十八艘,俘虏三十一艘。在欧罗巴五国联合舰队中,只有两艘西班牙的快速战舰在战斗开始的时候,从战场南面逃脱。当然,这还没有算上留守舰队兵不刃血的消灭了欧罗巴的运输船队的那些战绩。

当然,战场上的一些情况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法兰西战舰的顽抗,这除了官兵作战勇猛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法兰西之前没有参加入侵南洋与西洋的战争,所以其海军损失并不大,在顾成林西征的时候,法兰西海军基本上保存了所有的主要兵力。相反,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参加了入侵南洋与西洋的行动,结果,其海军中的大部分精锐力量都在几年前就被明帝国给消灭掉了。而培养一支优秀的海军官兵队伍,要远比建造一支强大的舰队困难得多。即使是按照最原始的办法,建造一艘优秀的战列舰,最多也就五年的时间。而且,这些战舰其实是上大规模建造的。而要培养出一代优秀的海军官兵来,也许就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显然,海军的主体是官兵,没有素质优良的官兵队伍,就算有再先进的战舰都不可能是一支强大的海军!

可以说,法兰西舰队与葡萄牙、西班牙的舰队在作战时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强型的反差,实际上就是官兵素质的问题,是官兵队伍的问题。当然,在经历了这场海战之后,原本海军基础就比较薄弱的法兰西王国,恐怕也再找不出一支素质优秀的官兵队伍了!

对于这次所取得的胜利,顾成林还是比较满意的。战斗自然免不了伤亡与损失,虽然他极力控制伤亡与损失。但是顾成林并不会苛求将伤亡与损失降低到零为止。只要伤亡与损失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那么,这都是一场巨大的胜利。舰队的伤亡本身就不大,还不至于影响到舰队的战斗力,本来各条战舰上的人员编制就有超出的部分,损失了一些官兵,战舰仍然能够保持完整的战斗力。而战舰受到的创伤也是可以进行快速修补的,只有受损最严重的三艘巡洋舰需要返回鲸湾港进行维修,其他的战舰都可以在马拉博港进行修理,而且需要的修理时间就数天而已。

当然,顾成林也不会忘记给部下奖赏。在这场战斗中立下头号战功的不是龙四海,而是后卫巡洋舰编队的指挥官,海军上校姬雄。在帝国海军南征的时候,他原本是一名陆战队的少尉军官,并且是第一批在旧港登陆的官兵之一。不过,他却在那场战斗中犯了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屠杀南洋的土著人(这一点,他与龙四海有点相似,都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份子)。后来,如果不是因为在进攻旧港的战斗中负伤的话,恐怕他要成为第一批因为屠杀土著人而遭到严惩的军官了。在回到帝国休养了几年后,姬雄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继续在陆战队干下去了,就很干脆,的退役。不过,这家伙,回到家乡,一不想种地,二不想进工厂当工人,结果,在家里闲了两年之后,再次报名参军。不过,这次,他选择的是海军,而不是陆战队。当他被海军征召的时候,正好又回到了顾成林的手下,然后从普通的炮手,帆缆手干起,在经历了西征之后,他就已经成为了少校军官了。而这次顾成林在远征的时候,也将他带上了,而他的军衔也被提升到了上校,指挥一支有十艘巡洋舰的巡洋舰战队。

可以说,姬雄率领后卫巡洋舰编队的突击非常的重要,而且损失最惨重的那三艘巡洋舰都是他这边的,阵亡官兵中,也有超过一半是他这边出现的。他本人也在战斗中多次负伤,虽然伤势不算严重,不过他带伤指挥舰队作战,这已经是一大功劳了。而后来他还率舰队追击逃窜的敌人,这更难能可贵。

龙四海的功劳是排在第二的,虽然他有点不服气,不过他与姬雄也算得上是臭味相投了,两人都对当初干下的事情津津乐道,所以龙四海也不介意顾成林把首功给了姬雄。结果,姬雄被顾成林临时晋升为了准将,而龙四海则记特等功一次,并没有得到晋升。

忙完了这些事之后,顾成林这才开始计划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当时战场上的局面已经非常的清楚了,欧罗巴五国联合舰队,以及远征的地面部队被歼灭之后,已经没有了继续南下的能力。就算英格兰与荷兰舰队逃到了阿克拉,但是这两个国家的舰队根本就没有能力对抗已经会师了的明帝国大西洋舰队了。另外,萧涯离的陆战第一军已经在纳米贝做好了出发准备。只要陆战第一军跟上来,那么,顾成林就有足够的力量从马拉博港出发,登上北面的非洲大陆!

这次,顾成林得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情报,那就是英格兰商人与荷兰商人提供的关于“黄金海岸”的情报。

“黄金海岸”是欧罗巴人对几内亚湾北部一段海岸线的称呼。当然,这个称呼是有来历的,而从这个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当地生产黄金,不然,也不会被欧罗巴人称其为“黄金海岸”了。

最早是葡萄牙人发现了这个盛产黄金的地方的。而葡萄牙人在非洲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就是黄金海岸上的阿克拉港。当然,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黄金都是非常有诱惑力的。随着葡萄牙人开始在此掠夺土著的黄金时,荷兰,西班牙,英格兰这三个国家先后得到了消息,当然,他们也自然想从中分一杯羹,分享这里的黄金。

结果,在欧罗巴国家进军西洋与南洋之前,葡萄牙就先后与西班牙,荷兰,英格兰三个国家围绕着黄金海岸的殖民地统治权爆发了三场战争。虽然,葡萄牙人利用阿克拉的坚固防御工事,挡住了这三个国家的轮番进攻。不过,后来,西班牙,荷兰,英格兰三国联合行动,并且最终攻占了阿克拉。后来,这三个国家与葡萄牙达成了一份和约,即黄金海岸为开放性殖民地。任何国家的商人都可以到此投资,而且,阿克拉由四国各派遣一支部队守卫,这里成为了非洲地区的第一座开放性港口。而随后,欧罗巴各国先后进入西洋地区,所以法兰西,瑞典,威尼斯等等拥有一定的海上实力的国家都加入了这一条约,拥有了在黄金海岸活动的权力。不过,这对葡萄牙的影响却很大,这也是导致葡萄牙从一个欧洲一流的海上强国沦落为二流海上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黄金海岸”这四个字也给了顾成林很多的遐想,更是让龙四海,姬雄这样的年轻将领兴奋不已。这次远征,虽然他们打了不少的胜仗,也获得了不少的战利品。不过,除在了诺洛斯港的那次巨大收获之外,他们所获得的其他战利品都价值有限,而且很多都作为军用物资给消耗掉了,根本就没有给远征军的官兵带来半点分红。现在,一听到“黄金”这两个字眼,龙四海与姬雄这样的猛将不兴奋才是怪事。在他们想来,如果能够打下阿克拉,占领黄金海岸的话,那么他们将如同在诺洛斯港一样,再次获得难以计数的战利品!

顾成林也正有这个想法。以战养战本身就是明军发动对外战争的一大基础,这次远征耗费巨大,如果不多捞点好处的话,那不就亏本了!虽然,皇帝从来没有将这个想法告诉给任何人,不过,这么多次战争,哪一次,明帝国不是通过战争来获得巨大的利益与回报,然后聚集力量发动下一次战争呢?顾成林并不笨,他也早就终结出了这一规律,所以,一听说“黄金海岸”大有油水,而阿克拉是当时欧罗巴国家在这一地区最大的开放性港口,聚集了大量的商人之后,他立即就做出了进攻阿克拉的决定!

首先出发的是姬雄率领的巡洋舰编队,而他的任务就是去封锁阿克拉港,让港内的船只无法逃脱。当然,顾成林选择姬雄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姬雄很听话,不会违背舰队司令官的命令,相反,龙四海这个少将却不那么好使了。顾成林还真担心龙四海率领舰队杀进港口里去,又来一番破坏,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在姬雄的舰队出发之后不久,顾成林就派人给萧涯离送去了一封信,要萧涯离尽快将纳米贝港的占领任务交给后面的陆战第三军,然后率领陆战第一军赶到马拉博港来。当然,这需要时间,毕竟陆战第一军有三万多官兵,要运送这些官兵,还有其作战物资与装备,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当时,顾成林手里有一支现成的船队。那就是欧罗巴国家用来运送地面部队的那支船队!

那一百多艘欧罗巴国家的船只首先将俘虏都送到了鲸湾港去,由李语然在那边负责安排这些俘虏陆续前往开普敦,德班等地。当然,船队在卸下了俘虏之后,载上了几千名陆战第三军的官兵前往了纳米贝港。随后,在这里接上了早就在岸上等得有点不耐烦的陆战第一军的官兵赶往了马拉博港。

等到萧涯离率领陆战第一军到达马拉博港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半月之后了。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马拉博港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恢复了,足以容纳上百艘舰船停泊。而姬雄率领的巡洋舰封锁舰队也成功的封锁了阿克拉港,没有让一艘欧罗巴的商船从这里逃脱。而龟缩在港内的英格兰与荷兰舰队也没有敢于出来挑战。至少,他们很清楚,就算能够给明帝国的巡洋舰编队造成一些伤害,不过,这却将彻底的破坏他们与明帝国刚形成的一点点暧昧的关系,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这甚至会激怒明军,导致阿克拉的彻底毁灭!

随着陆战队到达,顾成林进攻阿克拉的行动也正式开始了。不过,他并不想再次通过毁灭来达到目的。在歼灭了欧罗巴五国联合舰队之后,顾成林已经不再需要考虑来自海上的威胁了,在掌握了制海权之后,他可以用更灵活的手段来达到以往只能通过战争才能达到的目的!

第十四卷 四海之王

第四十三节 献媚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停泊在阿克拉港外的明帝国巡洋舰舰队已经给了这里的欧罗巴军人,商人,以及殖民地的移民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英格兰,荷兰四个国家的军队都在拼命的加强港口的防御设施。另外,周围的一些庄园,矿场,以及小城镇里面的殖民地移民中,除了最顽固与最不怕死的人之外,其他的所有人都躲到了阿克拉港内。结果,平时只有不到五万人的阿克拉,在一个多月之内,就聚集了十万多人,整个港口顿时显得非常的拥挤不堪了。

当飘扬着黑龙出海旗的“皇帝”号战列舰出现在了港口外的时候,欧罗巴军民心里的恐慌达到了顶点。此时,几乎所有欧罗巴的军人,以及大部分的商人,移民都知道这面旗帜的含义。那是明帝国海军大将,从来没有失败过的顾成林的帅旗,只要这面旗帜出现,那就意味着,这个数次将欧罗巴的舰队踩在脚下,击败了无数欧罗巴海军名将的将领出现在了。当然,在很多欧罗巴人的眼里,这面黑龙出海旗也许比海盗船上的骷髅旗更为恐怖吧!

在顾成林率领主力舰队到达了阿克拉港外的时候,提前两日在阿克拉东面登陆的陆战队也到达了阿克拉港的外围。萧涯离亲自率领陆战第一军作战,三万多人马的陆战第一军在兵力上已经远超过了守卫阿克拉的四国联军。当然,包围阿克拉的行动并没有遇到多少麻烦,四个欧罗巴国家的军队都已经退到了港区内。当天晚上,陆战队就完成了包围工作,并且开始在修建防御阵地,用一条巨大的壕沟围死了阿克拉港。

这下,整个阿克拉都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海面上,阵容整齐的明帝国大西洋舰队堵死了所有的海上通道,港口内的舰船想都不要想突围的事情。陆地上,三万多明帝国的陆战队官兵严阵以待,港口内的那点守军还不够给明军塞牙缝。就算顾成林不下令进攻,只要围困一段时间,阿克拉也将沦陷。因为,在这座开放性的港口内,并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守军与被围困的平民坚持下去!

当然,顾成林不想让阿克拉变成一座血城,战火会破坏港口,也自然会破坏财富。他已经了解到,这里富有的商人,种植园主都不少,如果这些人死于战火的话。那他们的财富就无法弄到手了。所以嘛,最好的办法就是逼迫敌人投降,先占领,然后再一步步的压榨欧罗巴商人与殖民者的财富。当然,顾成林在这方面是非常拿手的。早在东征的时候,他就在日本干过很多次了。

留给阿克拉军民的选择是,他们要么投降,要么就被困死。显然,后者是不能被接受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前者。而当时,阿克拉的总督仍然是葡萄牙人,不过,真正的大权是掌握在四个国家守军的司令官手里的。显然,对这些军人来说,投降太难以让他们接受了,而且他们都是贵族将领,在他们看来,军人是不应该向敌人投降的,与其投降,不如战死在沙场上,用最光荣的办法来结束军人的生命,而不是活在耻辱中。不过,他们不能仅仅只考虑军人的归属。毕竟,守卫阿克拉的军队只是象征性的,一个国家就只派遣了一千名官兵而已,四千名军人,就算加上海军舰队的官兵,也不会超过万人,而另外还有十多万平民,如果他们选择战斗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被激怒了的明军绝对会让那十多万平民给他们陪葬,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杀害这十多万平民的凶手!

不管这些欧罗巴将军的逻辑有没有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降。当然,军人的投降是需要经过谈判的,而且他们也认为,自己仍然控制着阿克拉,而且还有一支规模不算太小的军队,这就是他们的谈判本钱。不过,他们却太高的估计了自己手里的本钱,因为在顾成林的眼里,这根本就算不上是谈判的本钱!

“各位,不管你们认同还是不认同,在我们看来,谈判就如同生意场上做买卖一样,既然要从别人手里买下你们需要的东西,那么,你们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本钱。不过,很可惜的是,你们没有这个本钱!”顾成林冷笑了一下,迅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