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明史-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梁岳与卫广率领骑兵杀过来的时候,北面的那个蒙古骑兵师也压了上来。接着,东面的蒙古骑兵师在看到了绿色的信号火箭之后,立即停止了撤退,并且集中到了一起,准备与敌人做最后的战斗。
三个方向上的明军骑兵已经超过了四万人,而被围困的莫卧儿骑兵只有三万人马左右,而挡在卫广与梁岳面前的是速度最慢的那批象骑兵。
“这家伙很厉害!”梁岳显得有点兴奋,被敌人追着砍了几日,现在该他们追着敌人砍了。
“厉害?”卫广淡淡地笑了一下,然后朝旁边的一名军官吹了下口哨,接着,就见一千多名蒙古骑兵冲出了阵列朝着那上百头战象杀了过去。
梁岳也是一惊,近卫军的战刀都砍到翻这些大象,难道蒙古骑兵手里的刀更锋利?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过来,那些蒙古骑兵根本就没有用刀去对付那些大象,而是在其他几千蒙古骑兵的掩护下,用弓箭在对付那些大象。只不过,弓箭的威力也是很有限的,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才能对大象构成威胁,可是在这么近的距离上,象骑兵上面的弓箭手就能对蒙古骑兵够成致命的威胁了。当然,蒙古骑兵没有靠近,一千多蒙古骑兵分成了十队,一队大概一百人左右,并且在距离战象还有大概三百步的地方就射出了箭矢。接着,让梁岳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那些中箭的大象虽然没有立即倒下,不过却逐渐慢了下来,不多时,就一头头的倒下了。
“箭头上都有剧毒,就算射不死,也能毒死!”卫广冷笑了一下,“现在,就让我们结束这场战斗吧!”
眼见之前几乎无敌的象骑兵就被明军给干掉了,莫卧儿军队的士气顿时大跌,而且随着明军逐渐缩小包围圈,莫卧儿骑兵几乎无处可躲。论骑射,蒙古骑兵绝对是天下最厉害的,而受到了启发的近卫军也放弃了野蛮的冲锋,而是纷纷把之前一直没有机会使用的马枪拿了出来。虽然马枪的射程要比弓箭近一点,不过在两百米的距离之内,马枪的威力足以干掉任何一个骑兵!
战斗从中午打到了傍晚,虽然要一口气消灭掉近三万敌人不太容易,不过明军是从三个方向上发动进攻的,莫卧儿骑兵在失去了突围的希望之后,也做过困兽之斗,不过最后都被明军给打了回去。天黑之前,战斗结束,三万多莫卧儿帝国的骑兵出了极为个别的逃出了包围圈之外,其余全部被歼灭,没有人投降,明军也没有要俘虏,甚至连受伤的敌人都没有留下一个,全都就地解决掉了!
这场历时数日的恶战终于结束了,虽然近卫军损失惨重,最后只有八千多名官兵活了下来,连重伤员都极少,损失的官兵几乎都是阵亡,而且蒙古第三骑兵军也损失了三千多人马。不过,明军在这几日的战斗中,消灭了五万多莫卧儿帝国的地方卫戍部队,以及近七万莫卧儿帝国的中央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且证明了,明帝国的骑兵,要比莫卧儿中央军更厉害,战斗力更强大!
第十一卷 横扫西洋
第二十四节 烽火焚城
当卫广与梁岳返回了阿杰梅尔的时候,朱祁钰了解到了整个作战经过之后,并没有责备梁岳,只是让梁岳带着近卫军返回了苏拉特,然后乘船返回锡兰王国,最后回国休整。梁岳也不敢造次,这次皇帝没有怪罪他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如果皇帝真要拿他试问的话,光是让近卫军损失四分之三的兵力这一点,就足够让梁岳丢掉近卫军军长的位置了!当然,肯定有很多将军都在盯着这个位置呢!
“卫广,你干得很不错,这次近卫军虽然只剩下了个空架子,不过总比没有好吧!”朱祁钰苦笑了一下,“更重要的是,这次我们也摸清了莫卧儿帝国中央军的战斗力。不可否认,莫卧儿帝国中央军的战斗力很强大,远比起地方卫戍部队厉害,不过,通过这次的战斗,我们也有了足够的信心,他们远没有我们之前预料的那么厉害。当然,这次能一举歼灭七万莫卧儿帝国的中央军,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
“陛下,这主要是近卫军的功劳,我们只是拣了个顺水人情,如果没有近卫军的话,恐怕就算集中蒙古军团的五个军,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消灭这么多的敌人!”
朱祁钰苦笑了一下,说道:“梁岳这小子不成气候,蛮干有他,不过这次他也算是立下了功劳,朕不追究他的责任。现在,近卫军已经被打惨了,需要回国休整,补充兵力,你就留在这里吧,另外两个蒙古骑兵军前去陈懋那边报道。”
“可是……”
朱祁钰压了压手,说道:“现在,西线进攻的任务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只要我们攻占了阿杰梅尔,就能派遣一支部队北上,与陈懋取得联系,所以西线的进攻任务已经没有了。到后期,我们极为缺乏骑兵部队,两个方向上的骑兵部队都不够,特别是在我们这边,所以蒙古军团将是后期作战的主力!”
卫广有点不甘心地点了点头。虽然皇帝的意思是要把蒙古军团当作主力使用,不过这变相地解除了他的司令职务,并且把蒙古军团分散了。最后,他还不得不受到皇帝的制约,失去了自由行动的空间,所以卫广并不那么甘心。
“好了,这几日,萧涯离那边也应该有消息了,只要准备工作完成,我们就攻打阿杰梅尔。”朱祁钰似乎没有注意到卫广的神色变化,“只要打下了阿杰梅尔,阿巴克那个混蛋就要彻底完蛋了。到时候,我们去德里给他送葬!”
三日后,萧涯离派去苏拉特的陆战队就带着大批的火油回来了。这些火油都是陆战队在苏拉特,以及沿途地城镇里收集而来的。另外,派出去执行扫荡任务的两个蒙古军也回来了,他们的收获也不少。虽然,从锡兰王国等地运来的火油还没有到达,不过朱祁钰仔细一点算,才发现,明军各部队已经收集起了足够的纵火物资,足以烧掉整个阿杰梅尔了。
第三军与第八军那些建造投石机的部队也没有闲着。几千名官兵在这几日之内,已经建造好了二十多台投石机,虽然这些投石机都不是很庞大,射程也要比莫卧儿帝国使用的投石机近很多。不过基本上满足了朱祁钰的要求。只要让炮兵压制住了阿杰梅尔的敌人远程打击火力,那么就能够让投石机发挥作用。而二十多台投石机如果不停地发射炮弹的话,那绝对能够在几日之内就让阿杰梅尔变成一片火海!
准备工作全部到位之后,朱祁钰下达了火烧阿杰梅尔的命令。第三军的五个炮兵团从东面以及南面压了上去,并且不断地向着守城的莫卧儿军队发射着炮弹。炮火压制起到了作用之后,二十多台投石机被拉了上来。接着,临时调过来的第八军的炮兵操作着这些投石机,将那些装满了火油,硫磺,硝石,并且已经被点燃了的特种炮弹向阿杰梅尔城内投了出去。
这是明军第一次在战争中大规模的使用投石机,并且也是明军第一次用这种火攻的办法来对付一座坚固的堡垒。阿杰梅尔虽然坚固,不过建设时,是按照堡垒的样式建造的,所以城内的建筑物非常密集,与明帝国的城市有着很大的区别。当然,这一点也就决定了阿杰梅尔的命运,这样的密集型城市,在遇到火攻,特别是大规模的火攻时,几乎是没有任何生存希望的!
炮击开始的,朱祁钰也来到了阿杰梅尔南面的明军阵地上。当那些被点燃了的瓦罐被投石机抛射出去的时候,就如同一颗颗火流星一般的砸向了阿杰梅尔。虽然,投石机发射的时候没有火炮那种巨大的声响,那些瓦罐落地的时候也不会猛烈的爆炸,不过,这却更为恐怖。因为,这些瓦罐,要远比明军火炮使用的炮弹更厉害!
那些瓦罐都是在临时建立的窑厂里烧制出来的,每个瓦罐能容纳半石左右的火油。当然,这些火油里混合了硫磺,硝石等原料。这样,一燃起来,不但能够使火势更猛,而且根本就无法被扑灭,燃烧时,还能产生大量致命的浓烟,就算烧不死城里的守军,也能够将他们全都呛死!
之前,卫平就已经做过了试验,一只瓦罐炸开后,里面的火油能够在方圆五丈范围内引起大火,并且至少燃烧一刻钟。而通过这一试验结果,卫平制定了周密的炮击计划,几乎就是以五丈为间隔距离,然后进行覆盖性的炮击。而在这种密度的火攻之下,城内的莫卧儿军队别说救火,恐怕连躲避的机会都不多!
“看样子,我们今后得专门开发一种类似的火炮,如果我们的炮弹能够直接纵火的话,那就方便多了。”
“陛下,其实建造投石机并不难,这几日,我们就造好了这二十多台投石机。如果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的话,只要材料充足,建造几百台投石机都不是问题。”卫平也很欣赏眼前的这一幕,“当然,这些投石机的成本并不贵,几乎没有用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如果以后有需要的的话,我们可以随时可以大量建造,不过……”
朱祁钰看了卫平一眼。
“不过,我们这次也应该吸取一点教训。之前,我们一直不重视投石机这些武器,不过,现在已经证明,在特殊的环境下,投石机还是有其特殊的使用场合的。当然,主要问题是,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具备这方面专长的人才,我们的人员都是临时拉来的,很多人甚至是从莫卧儿军队的俘虏那里学到建造投石机的办法的,还有炮手的训练。这些我们都没有任何准备。”
朱祁钰点了点头。“对,你发现的问题很现实。以后,让炮兵部队也得掌握投石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建造方法。虽然,我们不可能带着这些笨重的家伙行军,不过,必须得保证,每到一地,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立即大批量的建造这些武器。还有,那些烧制炮弹的办法也得掌握。”
“末将尊旨!”卫平连忙表态,本来炮兵平时就没有步兵那么多的繁重训练,让炮兵多掌握点技巧,也不是大问题吧。
“好了,看样子,要打光那几万发炮弹,还得花上几天的时间,这几天里,继续建造投石机,炮弹也要多多准备。”朱祁钰走下了观察阵地,“明日一早,朕再过来看看,晚上让步兵加强戒备,这火一烧起来,我们就把敌人逼入绝路了,必须要小心提防敌人,如果守军突围的话,就要将起坚决打回去!”
这火一烧起来,莫卧儿军队确实被逼入了绝路。如果说,要应付明军的火炮打击的话,那还有很多办法,比如挖掘地下工事,修建建议的防炮洞,甚至通过加固房屋建筑,都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御效果,不过在大火,还是由火油引起的大火面前,这些办法都是在自寻死路!莫卧儿军队修建的那些地方防御工事在大火面前简直就成了他们为自己挖掘的坟墓。顺着地势流动的火油只要进入地道,那么就能将整条地道里的氧气全都用光,就算烧不死里面的人,也能将起憋死。而那些简易的防炮洞就更不可能挡住大火的熏烤了。暴露在地面的建筑物,只要被命中,里面就是比地狱还要恐怖地地方。可以说,当初,莫卧儿军队为了抵抗明军火炮的打击所建造地所有防御设施,在这场大火面前都成了他们的坟墓!而暴露在地面的话,那更是在自寻死路。换句话说,莫卧儿帝国的守军在这个时候,只要留在城内,那就是死路一条!
当晚,莫卧儿帝国的守军就反击了几次,最初是想杀出来摧毁明军的投石机,不过被早就准备好的明军步兵与炮兵给打了回去。后来则变成了突围行动,不过早就守在一旁的蒙古骑兵,还有陆战队的官兵没有给他们一点机会。在突围失败之后,这些莫卧儿帝国的军人只能退回城内,这也不过让他们的生命在苟延残喘了几日罢了。
仅仅一个晚上,阿杰梅尔就变成了一座火城,就如同一座建立在火山口的城市一样,而现在这座火山口正在喷发。当然,主导着这一切的正是明军,准确的说,是那几十台投石机而已!
第二天一早,朱祁钰又到前线视察了一下情况,当他看到阿杰梅尔城内冒去的冲天黑烟,以及仍然在熊熊燃烧着的大火时,非常的满意。最后,他只下了一道命令,就是让第八军的那个炮兵团,尽快的把储备的那些瓦罐全都打出去,一个都别留下!
整个火攻持续了四天,几十台投石机除了出现故障的时候停下来过之外,几乎就没有停止过,而第八军的炮兵团也是轮流上阵,一方面是熟悉这些投石机的使用方法,另外一方面也是让炮兵得到休息的时间。到后来,连卫平都插上了一手,让暂时无事可做的第三军炮兵也过来帮助操作投石机了。
在这四天里,莫卧儿军队也曾数次突围,不过都被挡了回去。聪明一点的,在离开了城市之后就向明军投降了。不过,到最后,莫卧儿军队的守城将领都没有投降。后来朱祁钰才知道,在第一天晚上,那名莫卧儿将军就被大火给烧死了,莫卧儿军队失去了统一的指挥,也就不可能一起投降了!
四日之内,几十台投石机将五万多只瓦罐全都打了出去。这一数量其实远超过了需要,当时卫平在计算弹药消耗量的时候,为了保险,至少多计算了五成,而且是在交叉覆盖炮击的条件下多计算了五成。结果,到最后一天,不得不将多余的炮弹打到一些已经被炮击过的地方,进行重复打击。
大火停下来之后,城内的浓烟却没有立即散去。因为风力并不大,所以浓烟在三日之后才慢慢的散开。当明军开进城内的时候,都嗅到了那呛人的气味。不仅仅是硫磺燃烧后产生的那些刺鼻的气味,还有被烧焦了的尸体所散发出来的恶臭,以及大量的衣服,粮食被烧掉之后所散发出来的气味。
当时,明军只是简单的清理了一下阿杰梅尔城,打扫战场的工作,是在数个月之后由莫卧儿军队的战俘来完成的。而根据后来的统计,在这场大火中,城内的十三万军民,除了少数在突围时被打死的,在之前明军炮击中被炸死的,以及投降的之外,至少有十万人被烧死。而在城内逃过了这场大火的人只有三个,这三个人都是躲在了一口密闭的枯井里面才逃过了劫难的。当然,后来也正是这三个人把阿杰梅尔的情况传了出去,无形中让莫卧儿帝国的很多人都对明军产生了一种恐惧的感觉。
当然,朱祁钰没有去理会这些,在确定阿杰梅尔已经完蛋了之后,他就开始准备下一步的进攻了。虽然最后明军并没有占领阿杰梅尔,不过照样打开了德里的南大门,现在,明军从南面向德里进攻的道路已经出现了在朱祁钰的面前了!
第十一卷 横扫西洋
第二十五节 北线进攻
阿杰梅尔的战斗还在进行的时候,陈懋那边就已经展开了行动。在这次针对莫卧儿帝国的战争中,可以说陈懋是各路大军统帅中最没有面子的了。论资历,地位,还有这次指挥的兵力等方面,陈懋都是最有优势的,而且北线还是主线,是攻打莫卧儿帝国首都德里最有希望的一条进军先路。哪想到,才到了木尔坦,还没有渡过萨特杰河,就遇到了莫卧儿帝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结果,各路进攻部队都相继告捷,只有陈懋这边陷入了僵局,而且还需要其它线路的进攻部队来配合他的行动,陈懋顿时觉得不知道该把面子往哪放了。
可以说,整个北线进攻部队的将领都很尴尬,陈豫,谢正卿,肖国清,万军平,还有几个西北军的将领,在看到其它各路军队都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而自己则寸步难行的时候,一个个都焦头烂额的样子,恨不得长了翅膀,直接飞过萨特杰河!当然,这些将军也在积极地想着渡河的办法,不过莫卧儿军队在东岸部署了完善的防御阵地,要想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顺利渡河,那可不容易。
陈豫,谢正卿等人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军官团,让军官们去寻找进攻的办法。显然,要渡过萨特杰河,以往的老战术是没有用的。虽然萨特杰河并不宽,部署在西岸的火炮足以覆盖东岸的滩头阵地。不过,因为受到萨特杰河的阻挡,炮兵不可能及时跟进,而莫卧儿军队部署在河对岸的那些投石机,甚至是弓箭手都将直接威胁到渡河的步兵。显然,用火炮支援步兵渡河是不可能的,除非能够将火炮架设在河上,不过,河上怎么架设火炮?战舰根本就到不了萨特杰河。
这些军官们围绕着渡河作战的问题讨论了一番,最后在否决了所有新提出的作战方案之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一点上,那就是怎么在河上架设火炮,怎么把火炮快速地运送到河对岸去,至少要能够支援渡河作战的步兵,并且压制住河对岸。莫卧儿军队的投石机与弓箭手!很多军官都提出了一些奇思妙想,不过最后还是落到了一个很现实的办法上,这就是杨天奉在东面的穆纳河所采取的办法,建造炮艇!
陈豫把这个意见提交给了陈懋之后,陈懋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让陈豫去试一下。毕竟在没有任何其它有效的办法前,这是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那就试一试吧,结果最多是失败,而不会比现在的情况更糟糕!
陈豫与谢正卿两人还真干了起来。虽然第一军与第二军都是陆军部队,不过两军中还是有不少人是在南方的水乡长大的,造几条小船并不是问题。而且他们有时间来做充分的试验。结果,那种仿照渔船样式的炮艇被否决了,因为渔船的船型在火炮进行横向射击的时候,很容易倾覆。最后通过试验确定下来的炮艇样式,其实就已经具备了近代内河炮艇的雏形。
这是一种平底,吃水浅,且船型比软粗短的,比普通的内河渔船要大出许多的一种类似与内河运送货物的上船样式的船只。当然,这些炮艇更为坚固。具备一定的抗打击能力,每艘炮艇上可以装载三到五门火炮,并且储备足够的弹药,除了二十多名炮手之外,还有二十多名船员。而船只的主要动力不是风帆,而是浆,依靠船员划浆前行。当然,在非作战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使用风帆。
在确定下了炮艇之后,陈豫立即开始组织人手大规模建造这些炮艇,并且用最初建造出来的几艘炮艇,供第十军与第十一军的炮兵练习。毕竟,火炮在炮艇上射击的情况与在地面上射击的情况不一样,这将影响到火炮的射程,精度等问题,炮手必须要经过了训练之后才能在炮艇上顺利地操作火炮。
一番忙碌下来,当陈豫用最快的速度准备好了几十艘炮艇时(当时,这些炮艇都是临时建造的,没有按照帝国建造海军战舰的严格要求进行,很多材料都是直接从附近的森林里砍伐的,用的既不是最好的橡木,同时这些木材也没有经过充分的干燥,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炮艇都被拆除了),炮兵的训练工作也进行得差不多了。第十军与第十一军各抽调出了一个炮兵团的兵力部署到这些炮艇上。
陈懋没有急着用实战来检验炮艇的作用,而是在木尔坦西面的印度河上组织了一次演习,在演习中炮艇证明了本身的价值,就算是在距离河岸大概三百步的地方抛锚,都足以压制住河对岸至少两千步范围内的所有敌人的火力点。而莫卧儿帝国的那些投石机的射程根本就没有这么远。这下,陈懋也相信了这种新武器能够帮助明军渡过萨特杰河,随后就开始组织渡河作战行动。
也就在阿杰梅尔城被大火笼罩着的时候,陈懋下达了渡河作战命令。当时,他已经知道皇帝指挥的南线军团已经在阿杰梅尔附近歼灭了一股莫卧儿中央军,并且攻打阿杰梅尔的行动已经全面展开了,而卫广指挥的西线军团也参加了作战行动。只要打下了阿杰梅尔,那么南线军团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军德里。这是好事,不过对陈懋来说,这是巨大的压力,如果连南线军团都打到了德里去,而他还在萨特杰河西岸徘徊的话,那回去后就没脸见人了。也就是在这一压力之下,陈懋决定要采取行动了,总不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吧!
明军的进攻一开始就相当的猛烈。第十军与第十一军的六个炮兵团集中部署在了萨特杰河西岸,两军轮流进行炮击,压制东岸河滩阵地上的莫卧儿军队。接着,装载着近四百门火炮的八十多艘炮艇离开了西岸,开始向东岸进发,在前进到距离东岸大概三百步的时候,这些炮艇都停了下来,然后按照两个团的编制,轮流压制对岸莫卧儿军队阵地后方的投石机,以及近处的的弓箭手。
炮击进行到关键时刻,装载着一个步兵师的五十多条渡船也出发了。在没有遇到多少抵抗的情况之下,第十军的这个步兵师就夺取了河滩阵地。并且在后方炮火的掩护下开始构筑防线。随后,第十军的三个炮兵团渡河,巩固了河滩阵地。而第十军的另外一个步兵师是在当天傍晚前到达萨特杰河东岸地。
花了一天的时间,明军才巩固了河滩阵地,并且在莫卧儿军队的防御阵地上构筑了新的防线。当天晚上明军开始向东岸运送弹药物资,毕竟炮兵的弹药消耗是很大的,如果物资无法及时地运送过去,那么河滩阵地就守不住。也就在当天晚上口莫卧儿军队发动了疯狂的反击,为了提高反击的效率,莫卧儿军队甚至在河滩外围点起了数百堆篝火。
这天晚上是双方的生死之战,战斗打得异常的惨烈。第十军的两个步兵师一直坚守在阵地上,并且用密集的弹雨招呼着杀来的莫卧儿军队。后来,有很多明军官兵就这天晚上的战斗写了回忆录,这也是被公认了的,除近卫军激战莫卧儿中央军之外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双方都深知河滩阵地的重要性,所以都想夺取这块阵地。
如不是参谋军官的一再劝阻,还有陈豫等人的制止,恐怕当天晚上陈懋就要到东岸去指挥战斗了。隔着萨特杰河,陈懋一整夜都在紧张地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特别是当第十军的阵地多次被敌人突破的时候,陈懋几乎就要忍不住了。不过,在下半夜,第十军的最后一个步兵师到达了萨特杰河东岸。巩固了河滩阵地,并且逐步控制住了战场上的局面。这时候,陈懋才稍微松了口气。
第二天一早。陈豫的第二军第一批渡河。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几十艘运输船来回穿棱,才将第二军的一个骑兵师运送到了东岸。陈豫没有犹豫,立即指挥这个骑兵师向北运动,冲击莫卧儿军队的右翼。同时,第十军的步兵也开始发动反击,在正面战线上发动了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了傍晚,莫卧儿军队终于经受不住明军在两个方向上的猛烈进攻,开始向阿努布格尔方向撤退了。
这个白天,除了第二军的另外两个骑兵师之外,第十一军的三个炮兵团也先后来到了东岸,随即,那些炮艇上的火炮被转移了下来,而拆掉了火炮的炮艇也用来运送渡河部队了。而这个晚上,莫卧儿军队没有发动反击,阻挡明军渡河的最佳机会已经错过了,随着越来越多的明军来到萨特杰河的东岸,特别是第二军几万骑兵的存在,让莫卧儿军队不敢轻易反击,如果防线上再出现漏洞的话,那么明军骑兵很有可能一口气就杀到德里城外去。
陈懋没有让陈豫立即发动进攻,而是用第二军的骑兵控制了外围防线,第十军则负责加强内线防御。毕竟,在渡河作战的初期阶段,河滩阵地是关系到整个战役结果的事情,不肯有半点闪失。随后,上百天船只花了足足五天的时间,才将第十一军,第一军,以及西北部兵军,杨洪的西北军团第三军,以及大量的作战物资转移到了萨特杰河的东岸,并且在这边建立起了新的司令部。
随后,明军才展开了全面进攻。而此时,阿杰梅尔城已经被烧成了灰烬,朱祁钰也正在策划下一步的作战行动。陈懋憋了近一个月的能量在这个时候也爆发了出来。既然已经渡河成功,那么在进军德里的路线上,除了那些依城而守的莫卧儿军队之外,已经没有天然障碍能够阻挡明军前进了。
陈懋以第二军为先锋,第一军在其后跟进,第十一军负责战线推进,而第十军则在后方作为预备队,西北步兵军,骑兵军都被陈懋留了下来。即使守在阿努布格尔城的莫卧儿军队大概有十万人左右,不过在陈懋看来,要打下这座小城,以第十一军,第十军的炮火,根本就没有问题。也就在这里,中央军团遭遇到了莫卧儿中央军。这是明军第二次与莫卧儿中央军交手,而且是一场双方兵力相当,且战斗力也相差无几的野战!
就在明军渡河的那几日,驻扎在德里西面的莫卧儿中央军开始西进,准备支援阿努布格尔城的守军,将明军打回萨特杰河西岸去。虽然,阿巴克没有预料到明军能够这么快就渡过萨特杰河,所以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投入中央军,将还处于半渡状态的明军击溃。不过,在明军顺利渡河之后,阿巴克仍然让中央军出发了。他已经没有了选择,阿杰梅尔城已经陷落,必须要在德里南面部署新的防线,如果西面战线上再出现问题的话,那么德里就完蛋了,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在两个方向上阻挡明军进攻。而相对来说,阿巴克认为要击溃西面的明军更有把握一点,至少,那边没有明帝国的近卫军,没有蒙古骑兵!
八万多莫卧儿帝国的中央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阿努布格尔,正好在明军到达之前,与这里的卫戍部队建立起了新的防线。不过,阿努布格尔城太小了,根本无法容纳十多万军队驻扎,也不可能利用城墙来保护守军。结果,莫卧儿帝国的中央军不得不与明军打一场野战。这也是双方精锐部队第一次正规野战,一次真正检阅双方实力的战斗!
陈懋在听闻莫卧儿中央军出现在了阿努布格尔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不过他没有让陈豫停下来。现在陈懋已经有了充足的信心,怎么说,第二军都是帝国第一骑兵军,战斗力不会在近卫军之下,另外还有杨洪的西北军团的骑兵军殿后,再加上第十军,第十一军都是擅长野外作战的部队,他没有任何的理由要在这个时候惧怕莫卧儿帝国的中央军!
第十一卷 横扫西洋
第二十六节 野外鏖战
阿努布格尔城是萨特杰河东面五十多里外的一座小城,虽然名不见经传,不过却因为明军与莫卧儿军队在此的一场大战而名闻天下。即使是数百年之后,阿努布格尔之战,仍然是众多战史学家研究的对象。这是一场两个时代交替之间发生在两种不同军队之间的战争,而且是一场经典的战役,被载入了史册的战役!
交战双方的兵力相差并不大,明军投入战役的总兵力在二十万左右,实际上参加作战行动的兵力不到十七万,而参战的莫卧儿军队的总兵力大概在十八万左右。因此,在兵力上,双方其实没有多少区别的。
而在战斗力方面,八万莫卧儿中央军在骑兵方面有绝对的优势,不过明军投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