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明史-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什哈德。而这座城市原本是帖木尔帝国中部地区的军事重镇,是扼守数条交通要道的城市,当年,帖木尔能够征服该地区,就是首先占领了马什哈德,然后才向西进攻,最终将帝国的边境线延长到了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而这次,杨洪做得很绝,拆掉了城墙,收缴了武器之后,就算马什哈德的那些居民有心反抗,都没有这个能力,一座没有城墙保护,而且没有武器的城市,根本就不可能对明军构成任何威胁!
西北军团离开了马什哈德之后,就一路向西推进,沿着当年帖木尔出征奥斯曼土耳其的进军线路前进。虽然从这里,就已经进入了伊朗高原,行军的速度慢了很多。不过,当初西北军团一直在帝国西北高原上征战,那边的自然环境更为恶劣,这点麻烦是难不住西北军团的。更加上,伊朗高原上的城市非常稀疏,而且基本上都是小城镇,不但人口少,而且驻扎的军队也少,攻打起来并不费力。
仅仅不到十五日,西北军团就推进到了里海南面的加兹温。这里是帖木尔帝国西部的军事重镇,也是附近唯一的人口超过了五万的城市,也算是当地的大城市吧,毕竟附近所有的小镇,乡村的农民都要到这里来贩卖货物。驻扎在这里的守军大概有三万人。人数不多,不过加兹温是帖木尔帝国对付西面的奥斯曼帝国,还有南面的伊朗白羊王国的军事据点,所以城市极为牢固,就算只有三万守军,也足以给西北军团制造巨大的麻烦了。
西北军团攻打了几日,没有什么成效之后,杨洪又用上了老办法,准备挖地道,用炸药炸开城墙,结果,这次他遇到了难题,加兹温是建立在岩石上的城市,根本就无法通过挖地道的办法来攻占这座城市。当年,围攻加兹温的奥斯曼军队也想挖地道进入城内,结果一样失败了!
无奈之下,杨洪留下了一个骑兵军,继续围困加兹温,自己则率另外两个军向西继续前进。杨洪这一决定的基础是,加兹温储备的粮食只能坚持一个月。只要扫荡了周围的村镇。防止粮食落到守军的手里,那么最后城内的守军必然在断粮的情况下投降,就算不投降。等到守军饿得怕不起来的时候,再发动进攻也不迟!
在继续进攻的时候,杨洪选择了先扫荡西北,再南下两河流域的行军线路,而这正好与当年帖木尔选择的线路相反。此时军帖木尔帝国的边境线已经向东收缩了很多,大不里士是其最西面的城市,而以往西边的国境,已经被奥斯曼帝国蚕食了很多。杨洪只花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扫荡了里海西面的地区。随后放过了大不里士,南下进入了两河流域。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也实际上落入了阿拉伯国家的手里,而杨洪没有冒着与阿拉伯国家开战的危险,所以只在两河流域扫荡了帖木尔帝国的残留部队,留下一个军的兵力镇守这些地区,随后就返回了加兹温。
加兹温的守军坚持了一个月,在杨洪回来之后没有几日就投降了。
守城的三万多军人是最后一批向西北军团投降的帖木尔帝国军队。而到这里,杨洪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扫荡帖木尔帝国西部的作战行动。当然,除了帖木尔帝国在其西部对的防御力量薄弱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西北军团的战斗力极为强悍,那些帖木尔帝国的卫戍部队根本不是其对手!
南面,卫广的作战行动虽然没有杨洪那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不过却一点都不慢。帖木尔帝国南部地区的人口是最多的,而且城市也极为密集。不过,这边的城市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防御不严,很多城市的城墙都不牢固,一炸就塌,另外,这些地区的居民本来就不太愿意受到帖木尔帝国的统治,卫广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让明军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特别是卫广确定这一地区的居民一直在暗中反抗帖木尔帝国的统治之后,更是完全发挥了居民的反抗力量,让明军的行动没有表现得那么的夸张。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控制这些地区仍然是明军,而不是当地的武装平民!
蒙古军团以可不里为出发点,首先扫荡了帖木尔帝国的西南地区。因为朱祁钰严令在彻底战胜了帖木尔帝国之前进军莫卧儿帝国,所以蒙古军团也只能沿着印度河平原的边缘地区行动,这里正是帖木尔帝国与莫卧儿帝国的边境线。战斗打得并不艰难,而让卫广最头痛的不是帖木尔帝国各地卫戍部队的顽强抵抗,而是怎么控制好自己的手下,那些并不太遵守明军军纪的蒙古军人!
要怪的话,这也只能怪卫广自己。当初,卫广为了获得蒙古军人的支持,曾许诺让他们在战争中获得好处,而且很多蒙古人确实是因为想从战争中获得好处而参军,进入蒙古军团的。不过,在西征中,蒙古军团并没有获得多少机会,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捞到油水。特别是当明军在哈烈挖掘宝藏的消息传开之后,蒙古军人都感到很不满,他们认为,皇帝将蒙古军团调到其他战场上去,就是不想让他们分享好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不管朱祁钰是不是这么想的,当初他把蒙古军团调到西南战场上去,确实是不想让蒙古人染指宝藏,而后来没有选择陆地运输线路,而是选择了海运,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有了这些麻烦,蒙古军团就基本上是一路烧杀抢掠,向着印度河的入海口而去的。虽然皇帝并没有明确规定蒙古军团的行动,不过卫广很清楚,如果这种抢掠事情闹大了的话,皇帝肯定会发怒的,而且是勃然大怒,到时候必然要找替死鬼。如果最后由此引发了蒙古军团兵变的话,那他这个军团司令也得完蛋!因此,卫广一方面隐瞒着这些事情,教会那些蒙古人怎么善后,怎么做得不留痕迹,怎么不让其他人发现,一方面又开始限制蒙古军团的行动,反正是尽量控制杀人发火的事情发生,而抢劫这类事情,是根本无法杜绝的,其实很多明军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打到了帖木尔帝国南部地区的时候,蒙古军团的行动才有所收敛,而且卫广也在这里联系上了当地的反抗组织,并且承诺给他们提供军事援助,由他们充当内应,而蒙古军团则负责从外面进攻。也正是如此,卫广将蒙古军团的五个军都集中了起来,不再让其单独行动,随后,蒙古军团向坎大哈发动了进攻!
这是帖木尔帝国南部地区的军事重镇,也一直是帖木尔帝国统治起南部地区的要塞,当时南面的叛乱已经很严重了,其中不少人就是在莫卧儿帝国的策动下发动叛乱的,所以帖木尔帝国的军队几乎都撤到了坎大哈,几乎放弃了南面的地区,而卫广也只能通过占领坎大哈,然后南下,把莫卧儿帝国的势力驱逐出去。
攻占坎大哈的战斗打了半个月,在守军被拖得疲惫不堪之后,卫广让城内的反抗组织打开了城门,随后两个蒙古骑兵军杀了进去。当然,坎大哈也完蛋了,五个蒙古骑兵军先后入城,在这里足足洗劫了十日,随后才离开!
这件事情也闹大了,朱祁钰在知道之后立即就下令,让卫广约束蒙古军团的行为,并且惩治首犯。无奈之下,卫广找了几个帖木尔帝国的替死鬼,当然,蒙古军团的行为受到了更严厉的约束,卫广也放出话来,再有人烧杀百姓,奸淫妇女的话,他将亲自动手!
受到坎大哈的影响,蒙古军团在后面的作战行动中本分了不少,并且在一个月之内,利用抵抗组织的力量控制了帖木尔帝国南部地区,并且将一部分莫卧儿帝国的人给驱逐了出去。
到此,蒙古军团的作战行动顺利结束,卫广也按照朱祁钰的命令,将蒙古军团部署在了与莫卧儿帝国交界的地区,并且作好了下一步的作战准备工作:向莫卧儿帝国进军!
第十卷 烈火燎原
第三十三节 新领土
随着帖木尔帝国各地逐渐被明军占领与控制,其余地方的卫戍部队不是投降,就是被彻底消灭。战争的进度之快,让朱祁钰都有点不敢相信,特别是在哈烈城被明军攻陷之后,帖木尔帝国各地的军队几乎都没有任何要打败明军的想法。在西北军团与蒙古军团横扫了这个从印度河流域到两河流域,从阿拉伯海到里海的庞大帝国时,一个新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朱祁钰的面前: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是吞并,还是扶持新的政权?或者说,怎么来控制这一块明军新占领的土地!
攻打帖木尔帝国的初衷并不是要占领这个国家,朱祁钰甚至没有想过要吞并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从帝国的行政控制能力上来看,随着蒙古部落向西北方向,也就是乌拉尔山脉方向前进,帝国疆土已经扩大了很多,而中央政府对偏远地区的管理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往往只能派遣少数官员前去,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官员才能回京述职一次。显然,如果帝国的疆土再扩大的话,那么在行政管理上必然出现很大的问题!
朱祁钰也没有考虑行政管理上的麻烦,他考虑问题的方式很直接,那就是帝国有没有能力控制这片领土,而且有没有必要控制这片领土。在他所考虑的“能力”中,军事能力是最重要的。
随着帝国疆土的扩大,以及在南洋,西洋等地的据点陆续建立了起来,大量的帝国军队不得不驻扎到国外去。比如,在日本叛乱之前,部署在日本的地面部队就超过了十万人,虽然在叛乱之后。只留下了第五集团军的一个军在日本,地面部队规模缩小到了三万多人,不过,在朝鲜,济州岛。琉球王国,南洋的众多土著王国,华侨共和国,还有设在各地的据点,都要留守部队。到这时,帝国部署在海外地军队数量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这还没有算上海军的兵力,如果将在海外作战,或者部署的三支舰队,还有数支陆战队算上的话。那么帝国部署在海外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四十五万!
以当时帝国地国力来说,支持一支超过两百万的军队是没有半点问题的,不过除掉了帝国各地的卫戍部队之外。中央军的总兵力。即海军与陆军的总兵力最多只能达到一百五十万,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字,则军队的素质必然下降,而且国力难以承担。那么,这一百五十万部队是个什么概念呢?
首先,部署在海外的军队数量就达到了四十五万,在南方平定苗人叛乱的军队大概有五万。在京城轮休地军队大概有二十万,在塞外监督日本劳工筑路的军队数量将在五万到十五万之间。除去这一部分之后。剩下的就是朱祁钰能够用来发动对外战争地军队数量了,有多少?六十五万到七十五万之间。
显然。这样一支部队,足以击败任何一个敌人,并且控制很大一块占领区了,不过,能将其用来占领帖木尔帝国吗?朱祁钰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既然攻打帖木尔帝国地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占领这个国家,那么为什么要占领这个国家呢?如果要占领帖木尔帝国的话,就至少要动用二十到三十万的地面部队,而且这还无法完全保证各部队能够顺利的镇压各地的抵抗者组织。而剩下的三十多万军队能做什么?战胜帖木尔帝国只是西征地开始,如果在这里就耗费了大量的军力,那今后地仗怎么打?
考虑得更深入一点之后,朱祁钰也发现,如果占领帖木尔帝国,甚至是吞并了帖木尔帝国之后,那就将面临一个更严峻的挑战:今后占领地领土也要并入帝国吗?显然,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不过结果却是最糟糕的。
任何一个庞大的帝国都不是一日型成的,不说对外,仅明帝国从建立到最后巩固,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而且这还是在国内,民族条件单一的情况下。相反,如果是在国外,而新占领区的民族并不认同被明帝国吞并的这一事实的话,那么就必然引发这些民族进行抵抗。远的不说,在日本,就因为这一原因,导致明帝国动用了数十万军队,耗时近两年,才平定了日本的叛乱。相对而言,日本还只是一块很小的占领区,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这就需要让明帝国花费巨大的力量来镇压,那么占领了更多的土地,控制了更多的国家之后,同样的事情也无法避免,更不可能杜绝,到时候,明帝国要花多少力气用来镇压呢?
当然,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逐步扩张,而不是一口气吃得太多,可是,朱祁钰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逐个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毕竟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明帝国战胜日本已经有六年了,而且现在日本的局势都没有完全平息下来,那么,要彻底控制帖木尔帝国这么大的一块土地,需要多久?十年,还是二十年?不管是十年,或者是二十年,朱祁钰都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这里。
帖木尔帝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且是一个通过扩张与侵略建立起来的帝国。这个庞大的帝国与明帝国本身有着巨大的差别,特别是在人口结构方面的差别非常大。在明帝国,占主体地位的是汉族,汉族人口占了明帝国总人口的九成以上,也就是说,明帝国虽然是一个拥有数十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不过实际上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相反,帖木尔帝国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突厥一蒙古后裔是真正的少数民族,其他民族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显然,这个实际情况也决定了,击败了帖木尔帝国,并不等于战胜或者是吞并了这个庞大的帝国,如果明帝国最终要吞并这块土地的话,那么明帝国就会代替突厥蒙古人的位置,并且继续遭到其他各民族的反抗!
这些问题。让朱祁钰都很头痛,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一个很简单地办法,就是从国内移民到这边来,改变这一地区的民族结构。不过,这更不现实。明帝国本身人口规模就偏小,国内很多地方都荒无人烟,而且,就算有多余的,愿意移居到外地的国民,那么也应该首先占领南方的澳洲,以及即将发现地美洲大陆,这样不但能够更迅速的扩大帝国的领土。而且还能给帝国带来更多的资源,要远比移民到一块已经有了不少原住民的地方划算得多吧!
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朱祁钰决定不吞并帖木尔帝国。但是要控制这个国家。显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一个类似与对付日本的办法。也就在朱祁钰准备要这么下手的时候,新的问题产生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与朱祁钰的想法一样,也不是每一个帝国的将领与官员都有皇帝那么长远的目光!
远征军将领中,绝大部分赞同吞并帖木尔帝国。就连那些为皇帝马首是瞻地年轻将领也都这么想。在这些将军看来,动员了这么多兵力。耗费了这么大的力量,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击败了帖木尔帝国,将其君主赶到了西北角的偏远沙漠里面,那么为什么不吞并这块土地?这可是用帝国官兵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土地,为什么到手之后还要放弃呢?显然,这些将领的想法还是很传统地,认为到了一块地方就要占领这里,将其划入帝国的版目范围之内,这样,他们的征战行动才有意义。
也就在这些将领猜测着皇帝的想法,朱祁钰也正在考虑着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宣布自己地决定,同时又不引起将领太大反感的时候,一名从国内赶来的官员帮了朱祁钰的大忙,这就是于谦派来协助皇帝解决占领区问题的朱文正,当然,他也带来了于谦的看法!
“日本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处理妥当了,上杉谦信将军的幕府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全控制日本,不过,天皇已经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各地贵族,官员放弃私人武装,并且交出所有武器,另外,日本中央军都已经部署到位。上杉将军的军事才能是不需要怀疑的,而且现在那些负隅顽抗的贵族都是单独力量,如果最后必须要通过武力镇压的话,问题也不会很严重。”朱文正喝了口水,又说道,“于大人这次派我到西北来,就是考虑到陛下可能会遇到麻烦,不知道臣有什么地方可以效劳的?”
朱祁钰笑着看了朱文正一眼,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朱大人,这一路上,你也应该看到了,这次征战,虽然耗时不多,军队的损失也不是很大,不过问题却很突出,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这么大一块地盘,怎么处理占领区,这成了让朕最头痛的事情。”
朱文正点着头思考了一下,笑着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吞并帖木尔帝国?”
“朱大人,那你的意思呢?”
朱文正没有急着开口,思考了好一会,他才说道:“陛下,臣认为,吞并帖木尔帝国有一个好处,这就具能够扩大帝国的疆土,不过,臣要反问一句,帝国的疆土是越大越好吗?”
朱祁钰苦笑了一下。“那么,朱大人与朕的想法是一样的了,不过,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想啊,特别是那些跟随朕征战沙场的将领可都不这么想。”
这下,朱文正明白了过来。“陛下,此事无须担忧,如果陛下不好处理的话,那么臣愿意代劳。”
朱祁钰微微皱了下眉毛,没有急着答应,而是重复了上一个问题。“朱大人,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块新占领的土地呢?”
“办法无非两个,一是仿照蒙古部落西迁的办法,将这一土地吞并,纳入帝国版图,并且在这里设置政府部门,以及留下军队。二是仿照对付日本的办法,扶持一个新的政权,并且通过这一政权来控制该地区,而我们只是幕后操作,并且从中渔利。”朱文正长吸了口气,“两者比较,臣认为后一种办法更为可靠,这样不但能够缩小我们的驻军数量,而且还能强化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更重要的是,这能够更快的将战争胜利的果实转化为现实中的利益,为帝国带来好处,而不是使帝国陷入到一个新的泥潭中去!”
朱祁钰慢慢点了点头,不过仍然在沉思着,而没有回答朱文正开始的话。
“陛下,于大人也是这么想的,而且这次于大人派臣来,就是考虑到陛下不好出面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让臣来代劳!”
朱祁钰又看了朱文正一眼,这才说道:“朱大人,你一路辛苦,这些事情,我们等几天再商议,现在你先去休息吧,如果有事,朕会派人来找你的!”
让朱文正没有想到的是,也就在他觐见了皇帝的第二天,朱祁钰下诏,宣布了对帖木尔帝国的态度,同时这也是一个新的占领政策。在采用了大部分日本经验的同时,朱祁钰在其中新增添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帖木尔帝国设置总督府。换句话说,就是在扶持帖木尔帝国皇室新成员建立新的中央政权的同时,在这里设置明帝国的总督府,由总督府统一负责管理明帝国在这一地区的事务,并且维护帝国的利益。名义上,明帝国总督府与帖木尔帝国新政府是两个同等国家的平行政府机构,不过,总督府在权利上是凌驾于帖木尔帝国政府的,而且明帝国总督在获得了帝国皇帝的授命之后,可以废除帖木尔帝国的君主,并且选出新的君主来!显然,明帝国总督府是最高统治机构,而由明帝国扶持的帖木尔帝国的君主只不过是一个如同日本天皇一般的傀儡罢了。
当朱祁钰宣布了这一政策之后,当然有人不满,不过这是皇帝的决定,而那些帝国将领,特别是新生代的年轻将领的不满也就仅仅是不满而已。随后,朱祁钰将处理帖木尔帝国善后的事情交给了朱文正处理,自己则开始着手对莫卧儿帝国的战争准备工作了。
第十一卷 横扫西洋
第一节 帝国大动脉
在朱文正接过了恢复帖木尔帝国的秩序的工作之后,朱祁钰并没有急着向莫卧儿帝国宣战。虽然这两个国家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不过从本质上看,两个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
帖木尔帝国在与明帝国开战之前就已经进入了暮年,其很多领土都被周围国家所蚕食。在西面受到了奥斯曼帝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骚扰与侵略,波斯白羊王朝也宣布独立,摆脱了帖木尔帝国的控制。东面则受到了莫卧儿帝国的进攻,印度河流域落入了莫卧儿帝国之手。当然,这还得算上明帝国的强大威胁。当帖木尔帝国与明帝国全面开战之后,明帝国在并不是太顺利的情况下,就顺利地击败了帖木尔帝国,这也正因为帖木尔帝国本身已经非常的虚弱,并且一直在走下坡路。哈烈沦陷,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庞大的,在数十年时间之内建立起来的,并且有过数十年辉煌的,曾经让欧罗巴的国家,让北非的埃及都胆战心惊的庞大的帝国倒下了!
相反,莫卧儿帝国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相对于帖木尔帝国而言,莫卧儿帝国的建立时间虽然更短暂,而且其建立者甚至是帖木尔的后裔,不过,这是一个新兴的国家,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家,一个正在迅猛发展的国家。其国内环境并不存在着动荡,特别是在阿巴克成为了莫卧儿帝国的君主之后,极大地提高了本地人的地位,给予了当地一些贵族适当的权利与利益,并且改善了回教与印度教之间的关系,避免了教派冲突,限制了神职人员的地位,使君主的权利高于了教廷的权利。
这些政策,都极大地稳定了莫卧儿帝国国内环境,并且让本地区民族逐渐适应了外来民族的统治。显然,莫卧儿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且在帖木尔帝国被明帝国击败之后,她已经成为了该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要击败莫卧儿帝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一点。朱祁钰是很早就有所认识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调动数十万帝国军队,耗费大量的战争物资,以及庞大的军费开支,通过战胜帖木尔帝国,来打通从陆地上进攻莫卧儿帝国的通道,达到陆海两个方向夹击莫卧儿帝国的目地。当然,要真正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就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要提前完成,这就是修好道路,将连接帝国的道路一直修到莫卧儿帝国的边境上!
可以说,修路是帝国数十年来从没有改变的基本国策之一。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想统治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道路是最为基础的设施。在以往,从京城到塞外的和林,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要到达偏远的瓦剌堡垒,则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商人一年也就一个来回而已。现在,道路修通了,从京城到和林也就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而到瓦剌堡垒也就两个月的时间。商人一年可以跑三个来回!显然,道路的畅通不仅仅使商业更为发达。同时也更有利于帝国对边远地区的统治,让帝国在偏远地区设置政府机构变得更为切实可行。
当然,朱祁钰关心的并不是这些,他当时最关心的是怎么才能够让道路修到帖木尔帝国的南面来,好连通西洋上的港口,这样,不管是从海港获得物资,还是从陆路获得物资,都更为方便了。当然,这也多了一重保险。对于极为依靠后勤保障的明帝国军队来说,后勤补给线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了战争的胜败。显然,多了一重保险,就让战胜莫卧儿帝国的希望更大了一些。为了确保道路能够及时地修好,朱祁钰在这上面花了不少的功夫,还专门将一批帝国官员招了过来。
当时,负责修建道路工程的主要有四个部门:内政部,外交部,工业部以及水利桥梁部。内政部负责规划道路的总体规划,也就是应该修到哪,而且应该通过哪些地区,并且负责制定帝国的道路规划网,而帝国的总体道路修建工程都将按照这一规划进行修建,以确保当整个帝国的道路网建成之后,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率。外交部负责从日本招募劳工,毕竟当时修路的主力是日本劳工,没有日本劳工的话,就无法修路。工业部负责安排道路的重要材料,比如架设桥梁的钢铁等等,这些都需要由工业部统一制订规范,并且安排国内的工厂,主要是国有工厂进行生产。水利桥梁部则负责具体的施工以及道路桥梁的设计工作,还有道路进攻地区的地理勘测工作。
当朱祁钰将四个部门专门负责此事的副部长都招到了哈烈城外的明军营地时,他这才知道,道路的修建工作是极为混乱的,因为四个部门各司其职,而且有一些方面是相互重叠的,导致各部门权限范围不明确,结果在管理方面相当的混乱!这让朱祁钰差点就把四个副部长都给下了,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这样庞大的工程,对很多帝国官员来说都是从没有经历过的,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实际操作起来,更是困难重重。更重要的是,帝国大部分部门的副职都是年轻官员,几乎都是朱祁钰亲手培养出来的学生,这些人本身就很年轻,需要足够的锻炼,也就难免不出问题了。
“陛下,很多问题我们都没有考虑到,或者说是考虑不够充分,而且,这也是帝国前所未有的大工程,甚至连以前的朝代都没有类似的大工程,所以,我们在很多方面做得都不够好,让陛下失望了!”
朱祁钰心里苦笑了起来,如果论工程量的话,恐怕当年秦始皇修长城的工程都没有这么巨大吧。以往,帝国也在修路,修堤坝这些。不过,都是小修小补,很少做过大的动作。现在,他直接提出要修建一个覆盖整个帝国,而且要朕通帝国所有大中型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来,对这些年轻的官员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至少到现在,他们还在努力,而且已经将道路修到了哈烈,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了,反观以往,恐怕这样的事根本就是想都别想吧!
当朱祁钰想通这一点之后,也就不再认为这些官员没有努力了。他们确实努力了,只不过方式方法有问题而已,而且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金英,朕的那张地图呢?把地图拿来,现在我们来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很快,金英就带着两个内侍将地图铺好了,朱祁钰立即对着地图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确地知道,我们这次要修的道路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按照朕之前提出的要求,新的道路网,必须要连接上帝国所有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大中型城市。那么,我们先在地图上标出这些城市来。”
很快,内政部的副部长房茹惠就在地图上将所有的大中型城市都标了出来。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城市。那么首先从其中选出几个交通便利的城市来,比如徐州,应天,徽州,南昌,长沙,武昌,赣州,韶洲,桂林,贵州,云南,成都,西安,太原等地都是交通要道,那么我们就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其他城市辐射。用主干道连接这些城市,这些道路可以修建得更宽一点,路基也要打好,要用最好的材料修建,确保道路能够使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而以这些城市为基础,向周围的其它城市辐射的道路可以修得稍微窄一点,不过也要打好基础。
这样,我们就能够部分一部分地来修建新的道路。比如,先修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道路,通过这些道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