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门淑秀:错嫁权臣-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带姐姐吗?”嗣哥儿这年纪的心眼子里,想的是姐姐带上了他,未来姐丈就应该带上姐姐。

    小郡主笑眯眯:“那个时候还不认得他啊。”

    嗣哥儿跳下椅子,对着凌甫走去,走到一半,撸袖子叉腰,到凌甫面前,寻衅姿势已摆的不错:“为什么你带上表妹,而不带上我姐姐?”

    凌甫虽已不娶表妹,却还为这件不痛快,怕人提,这个小鬼偏要提,这小鬼是舅爷又不能惹,陪笑:“当时不认得她。”

    “那带上我姐姐重新走一遍,要比你带着表妹走的又多又大又好,听到没有!”嗣哥儿凶巴巴的又把个拳头举起来。

    ------题外话------

    仔认为罗姑娘应该有尊严,让她重拾。

    完成小郡主配凌甫的承诺,给自己点赞。

    错字再改。

    明天的更新中午十二点,仔就不发公告了。

    此系二更。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六章,重议亲事

    凌甫知趣的不与小孩子计较,特别是这小孩子会打拳。不会是凌甫的对手,但凌甫又不能真的打他。反而,嗣哥冷不防的抽一拳打在麻筋上——小孩子会打拳就这点不好,他认得往哪里打最痛——凌甫要不舒服上半天。

    他老实回话:“带你姐姐也走一回。”江南刚刚平定,会师过处,至少凌甫还要回去,带上小郡主这话倒不虚假。

    嗣哥儿得到满足,回到姐姐身边,让她继续说路上怎么想的嗣哥。

    就嗣哥儿来说,今天是称心的日子。和他相比,三殿下得到大半江山,余下的一部分眼看只需要时日就能到手,他的心安下来,他也称心。

    明逸如果不想打扰,就不应该添上新的话题。就此散了,各回各家叙离别之情。

    逃去江南的人不少,跟随文大帅回了来,家人可以团聚,估计他们巴不得私下相见。

    但明逸的私下日子也想安心,他非说不可。

    他起身来,到三殿下面前欠欠身子:“皇上,勤王兵马在这里,百官们也在这里,咱们说说收复全国如何?”

    有一部分的人露出不悦,他们刚和家人见到面,都想说说话。御前会议占用钟点不说,收复全国不是小事,也熬精神。从喜悦中抽出来,投入到思虑中去,都认为今天不是好日子。

    三殿下也认为先喜庆一下,让勤王回来的人休息几天,养足精神,再耗这个精力。但就皇帝来说,一天不回京都,一天悬在眼前。随着明逸的话,他重回京乱那天,重回逃难的日子,沉重的心情上来而没有反对。

    “好吧,咱们说说。”

    这里有女眷也有孩子——如小郡主和嗣哥。有一个官员谨慎地道:“御前会议应该单独召开?”

    周夫人先起身,说了声告退。

    她往外面走的时候,明逸回了话:“文帅要参与。”小郡主眼巴巴,明逸对她一笑:“郡主也应该留下。”

    文无忧回来以前,对父母亲说过:“我不过就救下几个人,想想我离开爹爹母亲有多难过,逃难的人也一样难过,大家结伴儿走路不过这样。没有想到找到甫哥,又有爹爹相助,玉成也出了不少力,竟然办成这么大的一件事情。等见到皇上,就把这大帅的差使交卸,免得惹人非议,反给父母亲添上不应该出来的闲话。”

    但这会儿说收复全国的话,文无忧还是有几点建议要说。她留下来,也认为玉成应该留下来。还有……她起身笑道:“回皇上,周家婶娘也应该留下,女眷们都应该留下。这一路上多少人量多少米,都由她们当家。打仗的人有功,料理补给的人也一样有可说的。”

    周夫人听到这样说,嫣然一笑回了身,候着三殿下说话。

    三殿下心如明镜,他需要这里每一个人。这些不是在他护翼之下歌功颂德,而是艰难的在乱世中挣扎出来,也要往北方重新成为他的子民。

    收复全国,收复京都的话,今天说不完。不过简单有个提纲,大约是这样。

    具细到某一座城池怎么打,另外有单独的筹划。他何必在今天就分出上和下,尊与卑,什么人可以听,什么人你得退下。

    展颜道:“都留下来,都说一说。”闻言,周夫人姗姗然回座。

    周知的不安没有下去,凑到母亲耳朵上:“等会说起话,父亲别又指责太师。我听说好些人对太师不满,但也有好些人不提投靠郭村的话,也认为父亲办事决断,不听别人的话。都有这根儿不是。我能得官职,母亲能让点名参加会议,这全是无忧妹妹的功劳啊。”

    “啊,你这个傻孩子,你父亲对太师的不满不是过去了。”周夫人轻描淡写。

    “几时过去?刚刚打过不是。”周知反问。

    周夫人但笑不语。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不至于说话刻薄到弹劾太师时,提到他死去的儿子。

    凡是京里长大的人,知道宇文缃发疯过的人,都能记起宇文永杰死的另有原因。

    骂人,是不揭这种短的,让别人听到只会说周大人不应该。

    周夫人对儿子低低声:“不过去能怎么样?除非你父亲压得住你天伯父。”

    周知恍然大悟,他虽没想到父亲的刻薄话不通常理,不说与他平时的谈吐不符合,就是世家公子的谈吐都算不上。但想想有文天在,自己父亲奈何不了太师。他释然了,语声透着轻快:“多谢母亲教导。”这就专心的听明三爷说话。

    “文尚书,你一总供给勤王兵马多少粮草?多少物资?”

    文天报出一个数字。

    不管山南来的山北来的,他手里应该有一本总账。

    “文尚书,你这些粮草是哪一年开始积存,都是哪些人。”

    文天闪闪眼睫,但如实说了出来:“最早是在六年以前。”

    他离开京都十几年,在他走以后,太师才让郭村压制,一年不如一年,却不是一开始就需要文天准备东西。十几年以前,文天还没有寻找到安身之处。

    乔大人失落过以后,齐大人一直在恼恨,正想着今天只能看着别人风光,这句话以后,齐大人心思重新活动。

    六年以前?这话可是你自己说出来的。六年以前你就知道郭村要造反?你早怎么不揭穿他?

    当时太上皇执政,当时揭穿太上皇肯定不信,但这句话可以为齐大人所用。他暗暗记在心里,准备一会儿发难。

    明逸又问:“都是哪些人在准备呢?”

    文天又说了出来,都是宇文家的子弟。

    “太师,你宇文家的子弟为什么在外省成家?”明逸看向宇文靖。

    宇文靖老狐狸一只,坦然的回道:“说起来家门不幸,同室操戈。天儿离家以后,跟他相好的子侄们在家中受到打压,他们纷纷出了京,往外省去自谋出路。有经商的,有行医的,如永平,开了咱们现在住的这个草场,种庄稼养牛马。这是我疏忽于家中,是我之错。”

    宇文永平、宇文永度、宇文永义等人都在这里,明逸叫过永义:“永义先生,你也算书香出身,就算不在京里,也可以再攻诗书得个功名,为什么你要行医,又恰好在乱世里忙到大帅。”

    宇文永义肚子里暗笑,这原因我不是说过吗?永义现身以后,明逸从谨慎上也好,从知根知底上也好,都是问过的。

    永义回的侃侃:“回皇上,回三爷,我自小体弱多病,常吃苦药,针扎的也多,见到医生我就敬畏他。我出了京以后,心想干点儿什么保住温饱再说。我就想到当医生好,小时候我让人扎多少针,等我学会,就可以扎还别人。”

    下一个,问的是宇文永策:“为什么你经商?恰好帮到文大帅?”

    永策也是暗想,我对你说过啊。也罢,你再问,我就再说:“我家是最穷的那一支,小时候总蹭天哥的零用钱。我出京以后,心想干点儿什么保住温饱。一想,家里教导商人为下,但我见过的商人都有钱,酒喝最好的,肉吃最肥的,我得挣钱去,等我有了钱,叫一盘子肉,一块咬一口,全丢下来喂狗,解解我受的穷苦气。”

    “永端先生,你是怎么会到岭南那么远的地方?又恰好遇到我父亲。”

    宇文永端一乐:“说起来这要怪太师,”

    宇文靖哼上一声。

    “有一年南边进上果子,太师得了一小篓,那味香的,没打开就飘得满院子都是。我打小儿就馋,爱吃好吃的,别人不敢吃的我都吃。我在太师书房外面等了一天,心想给我一小块吃吃也好,结果呢,大家分光了也没有我。我从天哥手里得了一块。这种事情,哪家都有,但当时把我气到,我那年发誓,以后我要吃遍太师没吃过的果子。出京以后,我就去了岭南。”

    说到这里,对宇文靖笑容加深:“太师,有句话我早就想对你说。进上的果子不会差,但果子新摘的好。您那果子当年把我香的一宿一宿没睡好,但哈哈,那算得上半干的果子。新摘的果子那才叫饱满,那才叫水灵,那才叫…。”

    万安驸马带笑打断:“问你咱们怎么认识。”

    “那得问您,您最清楚。”永端也坐下来。

    又问过宇文永平为什么买草场,三殿下居住在此地三年,他已经知道。永平好马,草场是为了养马,种庄稼是为了吃饭。

    为什么拿得出来多少万担的粮食,他自己种,自己储存没什么不对。粮食价格有波动的时候,高了他就卖,低了他就买。

    明逸还没有问完,齐大人又一回心如死灰。他想说的话,由这些人解释里堵得一丝缝也没有。

    听上去,一位贵公子离家,家宅有小小的震动,造成另一些人在家里呆不下去。既另寻生路,按自己喜欢的来,这没有什么不对。

    齐大人这个时候提出文天蓄意捧出文大帅,也不会有人相信。齐大人在三爷的带领下想到可以攻击文天的另一件,是文大帅勤王太过顺利,这里面说不好有内幕。但在三爷的下一步带领下,他也好,别的居心叵测的人也好,再想寻找漏洞已不容易。

    宇文靖不易觉察的有了笑容。

    他从永平嘴里知道文天为宇文家翻身而设了这个局,等着郭村造反。宇文靖也一直为抹去特意的“痕迹”而苦恼过。但宇文家子弟的名声都在文大帅之下,出乎意料的出来一位大帅,看上去就不太刻意。

    三爷的这一番问话,倒像在帮着宇文家解开。这个念头刚出来,宇文靖也就懂了。他忍不住呵呵了一声,不大响,也就没有惊动身边的人。

    三爷的这一番殷勤原来是为了……。在他的视线里,能看到孙女儿大帅嘴角噙笑,舒展而又喜悦。

    文无忧也听得出来,她对明逸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个忠心的人,这亲事就可以成真。”

    她说这个忠心,指的不是为国,而是为家,为了文无忧的父亲文天。一路走,一路受周济的文无忧也想得到,文天早有准备,他早就知道郭村要造反,而他要么没有说,要么说出来也是对宇文家有利那种。只看他把宇文永华等人全家流配走就是证据。

    文天要真的恨宇文永华,只会把他们留在京里。郭村造反得手,先杀的人里会有宇文家。

    无忧不知道明逸今天的话能击退多少蠢蠢欲动眼红脑昏的人,时日还长,翻后账的事情并不少见。她需要的只是这种姿态,明三爷想得到这里并且愿意出面的这种姿态。

    接下来,明逸说几句收复京都也好,收复全国也好,文天还能寻找到的人都要用上,再说的就是万安长公主重提定亲之事,文无忧如任何一个害羞的姑娘一样,而没有任何反对的举止。

    明三爷不再说时,对母亲一个眼色,母子虽从见面到现在没有说过私房话,万安长公主也了解会意。笑吟吟道:“大喜日子添喜气吧,小三和无忧奉旨定亲时,驸马不在家,亲家夫妻不在京里,又为了迷惑郭村,没有像样操办。选个好日子,给他们正式的定下亲事。”

    “收复京都再成亲。”明逸插话。

    文天很想反对,但由不得他作主。两个长辈,宇文靖洞察三爷的讨好,他答应。邱宗盛也听出来三爷的用意,他也答应。文天虚弱的说了几句,就让二位长辈的话给压下去。

    大帅不是吹的,适时的给所有认为她由父亲力捧而出的人露一手儿。说的虽是她的亲事,她也没有局促到这就变成闺中娇姑娘。而是回了一句话:“蒙皇上恩典,长辈们操心。既然重办这件,不如为就要定亲的人,如郡主和甫哥,罗姑娘及所有跟我们回来的人中,有些互生情意的人一起办吧。让大家都隆重,都有这个体面。”

    三殿下赞不绝口:“好好,你是个兰质慧心的姑娘,难怪三表弟心爱上你。”

    三殿下看得出来明逸这一回是情愿的。由衷的情愿,和几年前为搭救文姑娘而慌张求圣旨的那会儿不一样。

    大多的人都夸赞着这个提议好,文大帅果然不是寻常的姑娘。齐大人跟在里面笑,比哭都难看。乔大人很不愿意笑,脸儿寒着,无端的透出苦苦。

    没有人理他们,这就散了,各回各家团聚。

    ……。

    乔大人跟着齐大人回到他的住处,哭丧着脸:“亲家,以后怎么办?明家更不可能娶我家的姑娘,也不会要你家的姑娘。”

    齐大人懊恼的是:“我就说一个小姑娘不可能勤王,现在知道了,宇文家在外省准备好的有粮草有药草有物资,”

    “那就弹劾他们。”乔大人红着眼睛。

    “晚了一步。”齐大人皱眉。他本想着文大帅回来以后,跟她手下的人套套话。结果,今天回来,今天明三爷把该说的话说了一个干净。

    “人家这也叫敲山震虎,意思他早就准备,等着呢。”齐大人搓着手:“要想拿这件说话,必然另外有证据。”

    乔大人大喘粗气:“证据怎么得?”

    “现在不是时候,这得咱们下江南,一路一路的打听。”齐大人阴沉着脸迸出一个字:“等。”

    ……

    宇文靖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头一天体贴的让大家早睡早休息。明逸显然等不及,晚饭前敲开文无忧房门:“出去走走,我有话要说。”

    文无忧在路上与他同行的时候太多,就同他出来,在这附近走动。

    明逸背书式的说起来:“我爱吃鱼,清蒸红烧都喜欢,但清蒸的讲究上要足……红烧的味道要足……”

    “什么?”文无忧没法明白。

    明逸又报出一长串子,撇嘴道:“这些是你爱吃的,”

    “确实是,但是,你怎么知道?”

    明逸大倒苦水:“这是没找到你以前,成亲那天岳父逼着我背下来,我当时一面背一面想,等我找到你,一定让你也把我的心爱背下来,今天我总算出这口气,请你赶快背下来吧。”

    文无忧格格笑了出来。

    ------题外话------

    是不是有二更,仔量力而来,只写一个文,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时候是轻松的。但不由仔决定。每天保持一更,二更呢,也不用等太久。晚十点半以后不再审核。十点半后没有更新,祝大家好梦。

    因此,没有二更预告。写得出来,就出来。写不出来,就休息。

    错字再改。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七章,定亲

    “快背,”明逸一声接一声地催促着。夕阳还没有下山,圆月微微的现出轮廓。晚霞和淡月交织之下,他有了几分孩子气。

    文无忧笑得就更厉害,能忍住笑时,过了明路的糊弄着他。眉头装作迷茫的挑起,眼睫闪动着好似很花心思:“你爱吃……。”

    然后没有了下文,自己又笑起来。

    明逸听不去了:“鱼。”

    “哦,是鱼啊,我记得了,你很爱吃虾。”银铃般的笑声又传开来。

    住的地方,春草听得笑眯眯,隔壁房里的文天听不下去,又一回对着房门走去,顾氏又一回叫住他:“别去吧,他们在说话。”

    “这个小子是跑来吃饭的吧,我这里可没有饭给他吃。”文天不高兴的道。

    顾氏含笑:“就要吃晚饭他过来,也就是一会儿就要走,你再忍忍,回想你和我说话的时候,那时还没有无忧,你不是最烦人打扰。”

    文天只能等着。

    没一会儿,明逸说声吃晚饭走了,文无忧自己回房里来,文天才放下心。见到女儿时,难免嘀咕几句:“以后让他没事别来。”文无忧答应着,背着父亲,轻轻地嫣然一笑。

    三爷就是来炫耀下,文无忧让他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

    ……

    两个当事人,明三爷和文大帅都受三殿下这皇帝器重,他们定亲的同时,又给所有应该定亲的人操办,仪式光想想也盛大,还要采买酒水和食物,不是说办就办。

    得到广宁王的王城,拿下汪家,明逸先是送回来金银包括首饰和器皿,衣料是他们回来时随身带来。

    准备衣裳,也需要时日。日子定在一个月以后。

    在这一个月里,又有好些官员或者百姓们前来投奔。又出了一些应该出现的事情。

    临时起的有各官署,把能运转的衙门运转起来。先是一个男子告状,要和未婚妻子退亲事。说她在乱中走了一圈,指不定勾搭上三个还是五个,说不好还有十个也不止,这样的女子他不要。

    未婚妻上公堂反驳,有人证有物证,指证男子才是变心的那个。他和一个富家小姐路上同行同吃又同睡。文大帅收复江南以后,富家小姐重新得到家产,男子要和她成亲。

    具体怎么判,春草打听来,文无忧没有细听,只知道头一件起来以后,后面陆续出来数百件,把临时顺天府忙的焦头烂额,每天就这样的公事办不完。

    乱世里保住性命应该庆幸,但貌似又造成新的不幸。文无忧只庆幸自己得到的,没心情管别人的不幸。

    小郡主走来絮叨半天,凌不负心鬼儿有多好运道,小郡主没怎么嫌弃过他。

    罗姑娘走来道谢,因她们的衣裳自己帮把手,又请教下文无忧做的新衣裳是什么花样子。

    这中间宇文靖把全家人叫去说了一通,意思对文天的看重不变,都看得出来太师经过这一次,有告老的意思,但文天敏捷的先把他话堵住,并不想继承家业的心思也都看得出来。

    文大帅又交卸差使,这一个月里过得充实,日子飞一般的过去。

    “好了,”最后一针由赵灵绣好,用剪刀剪断线尾,赵灵哀哀怨怨:“不还我的嫁衣,我还要帮你绣定亲的衣裳,这儿不好,这里不讲道理。”

    “谢谢你了,大姐,你消停会儿吧。”赵悦赵思齐声轻蔑。

    大红绣百花的衣裳,不是一般流传的花样子,而是赵灵在深山里见到过的花朵,挑喜爱的,画出一百种样子来。

    罗姑娘来讨教时,赵灵只允许她借用不到十种,小郡主也要定亲,和奶娘来看花样子,赵灵只允许她借用不到二十种。这时候展开来,仿佛鲜花舞室中。

    赵灵的话又没忍住,嘟囔道:“我给了好花样子,嫁衣应该还我……哎哟,”怒视身边忽然出现的赵盾:“赵小懒,你为什么掐我?”

    “没睡醒。”赵盾闭上眼睛又开始睡。

    “哼,站着你也能睡?”赵灵嘴儿高高的噘起来,帮着把衣裳折叠起来。

    往外面看看:“天好晚了,明儿是无忧表妹的好日子,咱们回去吧,让她早睡,明儿才是个漂亮的定亲小媳妇。”

    出来恰好碰到太师赏月,赵灵眼光闪闪,讨好的过去,甜甜的叫上一声:“外祖父,你看月儿呢?”

    “是灵儿啊,没有,我这就回房。”宇文靖抬腿走了。

    赵悦赵思在后面点评:“外祖父怕了大姐,”

    “大姐总是提嫁衣嫁衣的,以后大家都会怕了她。”

    宇文靖躲在墙角里,听着这些话,内心也是好笑。他很想和外孙们亲近,就像邱宗盛一样。

    三殿下手下有人手,文大帅就此退出,邱老将军也适时的让给别人。三殿下对他极力挽留,邱宗盛说年纪大了,还是年青将军们更有力气。每天跟着文无忧后面,无忧绣衣裳时,他和赵盾负责拈线。

    赵家兄妹也不揽功,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是来看望外祖父,帮无忧表妹是因为她人手不够。赵捷每天陪宇文靖,余下四个帮着做衣裳。

    但赵灵小姑娘实在让太师又疼爱又不敢亲近,至少,在无忧穿上嫁衣出嫁以前,太师只能偷偷的看外孙女。

    见姐妹三个人回房,太师重新出来,在月光下流连一回。

    第二天是好日子,这头一天的晚上,大部分的人心情都不错。乔大人、齐大人及推敲未婚的另一半是不是对得住的人例外。

    半夜来的人,也格外受到优待。要赶得上宴席,杀猪宰羊都是凌晨。大锅烧得热腾腾,凡是来到的人都即刻得到一碗热汤喝。

    云浩然先捧给父亲云祝,不是滋味儿的看着云祝递给身边的一个少年女子,那女子身怀六甲,是云祝在路上新纳的小妾。

    一家人又黑又瘦,跟出京相比,熟悉的人也轻易认不出来。这种模样可以想像到三年历程的辛苦,云祝执意收留那个年青女子一起上路,半路上你情我愿的收了房,云浩然伤到今天也没有痊愈。

    热汤到手,他一定先给父亲,但父亲给了那妾……他默默的咬咬唇,再端第二碗给母亲。

    云刘氏瘦的皮包骨头,心病加上丈夫变心,让她苍老而又虚弱。喝了两口,就说肉汤油腻,余下的云浩然喝了。

    云祝喝过半碗,和管汤水的人说起话,也是打听这里情况:“皇上仁慈,这汤半夜也备给百姓们?”

    “这倒不是,早几天晚几天你们来都没有,我们这里要有喜事,就是今天,你们来的是时候。”管汤水的回道。

    云祝就问:“什么喜事?听说江南已收复,有一位文大帅作主?”

    他说这话的时候看似面上没变,嗓音却有些古怪。而云浩然和云刘氏眼角跳动,都侧过面容。似乎只是说话上,也没法面对一个姓文的人。

    在云浩然的猜测里,从头一回听到文大帅三个字,就认定是前岳父文天,云祝如果不提起,云浩然张不开口询问。

    云祝没有对不住文无忧,他受家里人所累以后,也特意赶到明家对文无忧赔过不是。他能问得出来,但内心也哆嗦。

    都说天下平定,皇上在北方准备收复京都。云祝身为官员也好,身为百姓也好,都应该前来。

    但再见文天,对他也是揪心事情。

    他先问个明白再说。文大帅到底是谁?

    管汤水的起早犯困,很乐意和人说说话,就说起来:“今天定亲的就有文大帅,”

    “哦,定的哪家姑娘?”云祝暗想,这就不是亲家。

    管汤水的笑一笑:“大帅是个姑娘,是刑部尚书家的千金,原定给明三爷的那位。”

    云祝目光炯炯,云浩然僵直身子,云刘氏张大眼睛。

    云祝又惊又喜:“是她?原来是她,她一个姑娘可怎么能勤王?”

    “怀疑的人多了去,但我有个表哥在江南,让文大帅救下来,管了两年的吃穿,跟着大帅打了不少仗,你问对了人,我最清楚。”

    管汤水的人没有想到,他说完以后,对面这个中年人起身来深施一礼:“有劳,细细的说给我听听吧。”

    云浩然鼻子一酸,本能的又想扭开脸,但他也想听,耳朵往那个方向凑了凑。

    云刘氏继续张大眼睛,好似定住那般。

    “说起来大帅真有能耐,她一个小姑娘家,让乱兵追的到了江南,不慌也不乱,就地树一面旗,收留无家可归的人,这就勤王。凌小将军听到,投奔了她。各位将军们听到,投奔了她。南方老帅燕家知道,投奔了她,反正大家一听勤王都投奔她,三年的功夫,大半的地方由大帅收复。”

    管汤水的人说得口沫纷飞,但云祝一家人还是没清楚。别人为什么投奔她?只凭她起个名字叫文大帅不成。

    在这里问的不算明白,在临时安置的帐篷里,除去那妾,一家三个人都想来想去没睡好。

    云浩然是万难的痛苦心情,不愿意再和文无忧一家人相见。但身不由已,这个地方今天大家都吃酒席。有桌子的坐桌子上,桌子不够的坐地上。

    一般的定亲,没有男女当事人什么事儿。双方父母下大定,请出姑娘来见一见,或者不见也行,就这样成了。

    三殿下让近来的退亲官司气到,想想凌家就很好,人家主动承担“名誉相关”,愿意让凌甫娶表妹。想想三表弟就很好,他找到文大帅时已乱世一年有余,他和衣裳成亲可没有说过半句犹豫。

    乱世里讲究不了许多的避嫌,大家在营地中走动,男的也见得到女的,女的也见得到男的。在兵马中逃难时,晚上和衣而卧,也没有帘子挡住。

    今天这定亲仪式,按三殿下的意思,小夫妻双双对对来叩拜,接过三殿下赏赐的一对金花,或一对金簪,吃顿酒席算结束。

    明逸送回来的首饰这就用上,方便三殿下好好气气那些官司还没理清楚的人。

    有些人一听说皇帝主持,也有反悔说还要旧亲事的。但三殿下可不答应,让他们慢慢的想,就是让他们羡慕中看到赶不上,给上一个教训。

    这就第一对,走上来明逸和文大帅。接过金花,互相簪上,含笑而回到各自的席面中。第二对,凌甫和小郡主,接过金花,瞪瞪眼,互相簪上,甩个眼风再回到各自的席面上。

    云浩然有一件幸运事情,就是他坐的远。不会和文无忧面对面,只看清那一团喜色。

    他的心里好过不了,低下头默默的吃着,吃下去的是甜是酸,他也没分辨出来。

    他有一件不幸运的事情,他坐的地方,离小郡主不太远不说,又是个顺风。

    十二岁的小郡主,家里没规定她喝酒的年纪,但今年喝酒不会有人非议。她对凌甫其实满意,喜气盈盈之下,多吃了几杯,话多出来。

    玉成最推崇的就是三嫂,而她身边坐的女眷,都爱说闲话,问的最多的,也是文大帅。

    “说起来,我有功劳哦,三嫂还是我三嫂,我和嗣哥都出了力。”她从最前面说起来。

    滔滔不绝中,从三嫂让退亲时的难过,玉成和嗣哥收了三表哥的钱劝解,云家来以后,三嫂是什么形容儿,包括文无忧以为没让她发现,玉成郡主眼尖的还是看出来:“三嫂让人带信给云家,哼哼哼……”

    瑞国公窘迫的红到鼻子尖上,劝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