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甜宠]神机妙算-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神机妙算(甜宠)》
作者:墨殊
文案:
  京兆张氏,百年尚兴。究其原因,乃子孙繁茂,家风严谨,更兼家中郎君或文或武,皆个中翘楚。
  然而……
  武场上,被张家郎君们打成狗的武将:呵呵,我有妹妹。
  朝堂上,被张家郎君们怼得说不出话的文官:呵呵,我有妹妹。
  只有一个当皇后的大姐姐张璨璨的张家郎君x15:……好!气!哦!
  终于有一天,张家的大小郎君们扬眉吐气了——他们家的小十七,是个萌萌哒小闺女!!!
  于是,张家的十七姑娘出生以后,周围人的画风是——
  哥哥们:惹妙妙不开心的,统统咬死。
  大姐夫:惹妙妙不开心,直接怼死算朕的,璨璨你说对吧?
  大外甥:欺负妙妙小姨姨的,孤看你们是嫌命长了。
  算天塔里,国师顾寻川睁开了眼,他抬手扶额,第一次怀疑自己的卦象不准——红鸾星动就算了,然而他那颗小红鸾周围众星环绕,还有帝星庇佑……这来头,似乎有点大啊。
  阅读提示:
  1。顾寻川x张妙妙
  2。男主国师,女主千金贵女。
  3。金手指粗壮,甜甜甜,宠宠宠,苏苏苏。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张妙妙 ┃ 配角:顾寻川 ┃ 其它:

金牌作品简评:

张家妙妙作为锦城之中身份最为尊贵的世家贵女,不仅有身为皇后的大姐姐,更有十五位将她视若珠玉的兄长和自带“姑姑控”属性的侄子若干。这样的一个小姑娘,哪怕是身为国师的神兽白泽,想要将人叼回家去,也要与成山的舅子们斗智斗勇才行。 本文不仅讲述了妙妙与国师大人相恋相守的过程,张家人的风骨,一个盛世的大观以及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也将被细细描摹。读来温暖,让人不禁莞尔。

=================


第1章 御柳如丝映九重。
  相传锦城多纨绔,然而到底是天子脚下,在锦城城郊的跑马场里,却不见十几年前纨绔云集的风景。
  马蹄飒飒,卷起地上的黄沙。也有一阵呼和之声传来,不过细听下来,却是整齐划一的喝彩声。
  在跑马场上,一队枣红色的烈马被放了出来,几十个儿郎身着青白两色的衣物,各个目光如炬的盯着那群野性未泯、因此显得有些狂躁的烈马,在其中挑选自己中意的。
  这是一群番邦新进贡上来的良驹,其中更有几匹珍贵的汗血宝马。皇帝虽然能文能武,亦曾率领大安男儿征战,私下里却不怎么喜好骑马射箭,是以皇帝一早就放出话去,这批新进贡上来的烈马,哪家儿郎驯服了就赏给谁。
  而今日,正是烈马出厩的日子,各家的适龄子弟都聚集到马场中来。倒未必是他们有多喜欢马,不过圣上既下了圣旨,虽然没有言明是勋贵子弟之间的比试,却也关系到了各个世家的面子。
  在那些站在围栏之内的少年人中,有几个头上系着红色发带的少年人格外惹眼。在场的世家子们都穿了统一的青白衣物,唯有头上的发带颜色不同,这才能让场外观战的人们辨认他们是哪家的孩子。
  按照大安惯例,皇家人用黄色,勋贵多重色,只是按照家族习惯各有不同。然而这个锦城之中能用红色的,便只有京兆张氏一家。
  京兆张氏,这是一个比大安建国还要悠久的家族。曾经有好事之人细细探究过张家数百年不曾衰败的原因,除却他们一家的掌舵人眼光奇准,适时进退,而全族上下又团结一心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张家子孙繁茂,或文或武,却是从来就没有过不成器的子弟。
  更为离奇的便是,张家历代都是人丁兴茂,一代之中少说也有男丁七八人,到了如今这一代,光是在锦城的主家,就已经足足有了七房,新一代的男丁更是多达十五人,算上如今贵为皇后的长女张璨璨,张家人这一代的齿序已经排到了十六。
  按说张家如此鲜花着锦,恐是烈火烹油之势,总该惹得皇家忌惮。然而偏生张家人自开国连任六朝天子帝师,偏还深受皇家倚重。若有挑拨离间者,不等张家人绝地反击,皇帝就先出手将人收拾了。而张家教训子弟也确实极为严格,无论是入仕还是投军,“忠君”总是第一守则,甚至凌驾于家规之上。
  如此一来,张家延绵的数百年中,并非没有出过因为犯错而被贬谪的子弟,却别说谋反逆贼了,就连贪官污吏都是一个没有。
  张家虽然渗入朝堂,行事却并不跋扈,久而久之,朝臣也就习惯了这一家人的存在,虽然不是没有人依旧对他们十分忌惮,却到底不会对他们避如蛇蝎了。
  下场一试身手的少年们站在了场地中央,而马场的人则负责将那批烈马引入场地,驱使着它们绕着场地的边缘跑了起来。
  不愧是进贡上来的良驹,这些马跑起来速度奇快,快到让一些下场的世家子弟率先萌生了退意——场上的马有十余匹,而他们有几十人,若是没有驯服马匹其实也没什么丢人的,被那些马踩踏上却不是什么小事。
  锦城说是天子脚下,勋贵云集。可是有资格参加皇上举办的活动的勋贵拢共也就那么几家,大家都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谁是什么样的水平大家心里都有数,所以看见几个明显有些文弱的少年退到了队伍的中央,剩下的少年人也没说什么,反而对他们点头示意,感谢这些人空出了位置。
  如此一番默默移动,在马场中央的队伍就发生了变化。几个红色发带的少年自然而然的出现在队伍的最外一层,四条红色发带随风吹拂,显得格外耀眼。
  “哎,一共十几匹马,张家这次派出了四个公子,还真是够给其他世家留面子的啊。”场外观战的人之中,有人低声的和身旁的人说着。
  那人身边坐着的人眯着眼睛细细打量了一会儿场上,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慢条斯理的说道:“来的是张六,张七,张十和张十一,六郎擅文,十一郎今年才只有十二岁。恐怕这次张家是不想出什么风头,这才如此安排的。”
  张家的十五位郎君自然各有名字,只是他们兄弟人数太多,为了方便记忆,私下里锦城中人多爱直接以他们各人齿序称之。
  看台上这两人说话的功夫,场上的一众少年便已经飞跃而起,直奔着自己看中的马驹而去了。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驯服烈马,还真需要一点真本事。若是一点轻身功夫都不会的,恐怕就连上马都是个问题。
  张家的几个儿郎没急着去追逐烈马,七郎捅了捅他家兄长的肋骨,低声问道:“哎我说六哥,你知道这场驯马外面都开赌局了么?有好多人压咱家能驯服两匹,你猜璨璨姐会不会下注?”
  方才那人说的不错,六郎的确是读书人,被愚蠢的弟弟捅了这么一肘子,他疼得几乎要皱眉。狠狠横了自家老七一眼,六郎的声色清冷:“大姐压了三。”
  七郎皱了皱眉,继而郑重的拍了拍他哥的肩膀,沉重道:“那六哥,你要努力。”
  所以说,肌肉特别发达的人,其他方面就一定会受到限制。张六只觉得自家蠢弟弟怎么看怎么糟心,却耐不住张七时不时用鼓励的眼神看自己一眼,心里默念了好几遍“亲生的,亲生的,不能用砚台砸死他”,张六才终于对张七说道:“十一是五叔亲自教导。”
  张六口中的五叔,便是如今的飞羽军主帅张霖。而飞羽军正是今上的亲军,直接受皇帝调动,专门保卫京畿的。
  被六哥这么一提醒,张七也意识到了比他矮了一头,也年幼五岁有余的小十一是他家五叔的亲儿子,像是这种驯马活动,十一应当是没有问题的……吧。
  总归能够达成璨璨姐的期望,张七顿时开心了不少,嘴角也不自觉的勾起。
  从长相上来看,张七是属于那种俊美到锋利的类型——如果他肯一直不说话的话。而此刻他脸上的笑怎么都忍不住,实在让张六嫌弃到想要把这个弟弟打包扔了。
  张家长女张璨璨在家中的地位超然,这并非是因为她是皇后的缘故,而是因为在张家,男孩实在是太不稀奇了,反倒是女娃娃,历经数百年,张家拢共也只出了可怜兮兮的三位。
  其他两位那都是三百年以前的事情了,听闻还是双胎,简直要让如今张家的男人们羡慕到哭出声来。
  作为张家好不容易盼来的闺女,张璨璨的童年几乎就是在各房之间辗转度过的,而那间她爹精心给她亲手准备的闺房,一直到她出嫁,她都没有住上几次。
  张家的几位叔叔婶婶时常因为“璨璨今晚住在哪儿”而吵起来,早先还曾经闹到老太爷那里,不过因为老太爷的解决方法是“让璨璨跟我们老两口住啊,这样你们就不用争啦”的截胡,所以后来众人也不吵了,直接瞅准机会就哄着璨璨就走。
  张家闺女稀少,可是他们的几个姻亲家总该是正常的吧?譬如张璨璨的三婶,听说她家就有姐妹五人,更有好几个侄女外甥女。包括张家三婶自己在内,她都没有想过自己会那么渴望一个小闺女。
  只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抱着香香软软的璨璨睡了一夜之后,一对比自家成天一身汗味,永远不会乖乖睡一觉的臭小子,张家三婶就越发坚定了想要闺女的信念。
  可惜,三房的下一胎是个小子,再下一胎还是个小子,第三胎依旧是个小子。看着年岁相仿,打成了一团儿子们,张家三婶简直想要哭出声来。
  其他几房的情况是也大多类似,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张家这一代齿序足足排到了十六的“盛况”。
  “六少爷,七少爷,十少爷,十一少爷!!!”
  就在场上的驯马进行到几近尾声的时候,场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小厮焦急的呼喊,直接将众人的目光吸引到了场上的几个少年身上。
  此刻张家四个少年已经驯服了三匹马,将手中的缰绳扔给马场的人,四个人一同走到了围栏旁边。
  张六皱了皱眉,道:“何事?”
  几个小厮的气都喘不匀了,哆哆嗦嗦的颠三倒四的说道:“生了,生了。”
  张七一个激灵,猛然反应过来,连忙问道:“我娘生了?她还好吧?”张七是张家大房,和张璨璨是一母同胞。此番他娘亲四十多岁依旧有孕,着实让张家上下都捏了一把冷汗。
  “大夫人……大夫人无事,母女均安,老爷让您们几位快些回去呢。”小厮终于平静下来,说话却还是有一些颤音。
  “什么?”
  “啥?”
  “母女?”
  “是妹妹?!!”
  马场之内的四个张家公子都是一愣,脱口而出的问题之后,他们也不等小厮回话,直接利落的翻出了马场,冲着张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竟是连来时骑的马也忘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张妙妙小朋友:一家子玛丽苏,而我是最纯天然的那个【揉揉小肉脸】
  叔:面对一个班的大舅哥,高冷是没有用的啊顾同学【远目】
  本文是正经的玛丽苏文,秉承着“只有男主宠的女主不是合格的玛丽苏”的原则,不要和女主比金手指,因为她的金手指和金大腿都是批量生产哒~


第2章 一片新愁待酒浇。
  锦城之中最有名的书院的名字就叫做“书院”,是开国之初□□从私库之中拨了银子兴建的。书院之中就读的学子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绝对不是家中有些许银钱,抑或是勋贵世家想进就能进的。
  为了保证书院的教学,除却在此留班的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按照惯例,当代公认的才子与皇上钦点的还未外派的状元、榜眼、探花每个月也都要在书院之中授课几日。
  后者的人选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就是上了皇榜,还打马游街过的固定的那三个人。至若这前者,却是被视作是读书人至高无上的荣耀了——哪怕是清高不过的隐士,若是能在书院之中教书,那也是一件十分值得欢喜的事情。
  这一次科考,四岁便被选为皇帝伴读的张家二郎被钦点成了状元。虽然张家二郎和皇帝是同门师兄弟,而且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亲爹,而且殿试皇帝点了自己的伴读当状元,似乎总会惹人非议,但是张家二郎七岁起就素有才名,十二岁后凡有诗篇,必天下相传。十六岁锦城地动,张家二郎献《十策》,其中一干赈灾,救援之策详实可用,而后十年亦被人津津乐道。
  按说大安科举四年一次,张家二郎未及弱冠便早有下场一试的资格,然而他爹总说此子心性不定,有恃才傲物之嫌,还需磨炼,这才一直拖到张家二郎二十有六,他家长子都去考了童生,老太傅方才松了口,让自己的儿子去参加科举。
  事实证明,老太傅的判断是准确的——若是早了几年,张家二郎才名未抵一定高度,哪怕高中,也总会有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而若是晚了几年,这孩子心性沉稳到一定境界,恐怕会醉心文章山水,未必再肯在那名利场中打滚了。
  老太傅是张家二房,和其他几房比起来,二房的子嗣不多,仅二郎而九郎两个孩子。九郎从小便喜欢跟在他五叔屁股后面转悠,恐不是读书的料。所以作为老太傅唯一一个有从文天赋的儿子,老太傅倒是不求他家二郎能接手他的活计,官至太子太傅什么的。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为大安做一些事情,这才不算是辜负十年寒窗。
  在锦城的世家子都去参加跑马的这一日,书院之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八月丹桂迟开,撒下了一地金黄。行走在洒过井水的石板道上,午后的些许热气也被驱散得一干二净。
  穿过一排整齐的屋舍,便见一个能够容纳二百余人的通透大屋,此刻屋中窗扉齐开,若是有人从屋前走过,门中那些或者正襟危坐,或奋笔疾书的学子都能被来人看的清清楚楚。
  此刻,书院之中并没有郎朗的读书声,也没有同窗之间激烈的探讨声。和着八月的微风,便能听见一个男子清润的声音。他也没有讲太过艰涩和高深的东西,从来这个书院教书的第一日,张二便言明自己在今后的半年时间里,只会讲一部《尚书》。
  张二在文人之中是素有威名,当时学子虽然觉得奇怪,但是都没有提出异议。而在真正听过敬庭先生授课之后,他们便更加的心悦诚服了——敬庭是张家二郎的字,锦城之中除却以官职称呼他之外,多称一声“敬庭公子”,到了书院之中,学子们便全都敬称他一声“敬庭先生”。
  这位敬庭先生在授课的时候,十分欢迎有不同见解的学生随时打断他,一开始书院之中的学子们并不敢如此为之,还是敬庭先生的几个堂弟带头,三个一脸温文尔雅的世家公子在课堂上吵得脸红脖子粗,而先生非但不制止,而且还会点评他们的观点,然后让他们将各自的观点写一篇策论交上来,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与同学们一道品评。
  有了张家的三位小公子牵头,敬庭先生的课堂气氛一直都是最热烈的,也是让学子们受益最多的。
  这一天,张家敬庭照旧在传道授业,而书院的宁静却被一队形色匆匆的宫人打破。为首的那个竟然是皇帝身边的云海公公,跟在他后面的还有皇后身边的大宫女海棠。这样的阵仗,就连一贯以维护书院秩序为天职的铁面无私的书院守卫也不敢拦,只能看着这几个天家伺候的公公和宫女们连跑带颠的冲进了书院里。
  云海公公到底有些分寸,临近张家敬庭授课的庭院的时候,他稍微平复了一下喘息,给海棠使了一个眼色,海棠便带着其余几个跟在他们身后的内侍和宫女都在远处候着,只云海公公自己轻手轻脚的往内走近了几步。
  张敬庭远远的看见了云海公公,只是他语调未变,如常的将这一段书讲完,这才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消化片刻。趁着这个空档,张敬庭走出了屋子,缓步走到云海公公身前站定。
  云海公公往日最欣赏张家的是二公子这幅从容模样,作为从小照看皇帝和二公子长大的老人,说句大不敬的话,云海公公甚至还觉得二公子这性子要比自家圣上还要沉稳几分。
  不过这会儿他却是真的急了,只恨不得直接冲到张敬庭面前。念在前有好奇张望的学子,后有一直往他们这边看的宫人,云海公公只能克制住自己,等着张敬庭走过来。
  “哎呀我的二公子哎,你这真是要急死老奴了。”等到张敬庭一走过来,云海公公就忍不住先抱怨了这么一句。
  “公公,是大姐那里出了事,还是阿轩?”明轩是皇帝的名字,张敬庭和他从小一道长大,倒是已经唤习惯了。看着远处的宫人,张敬庭微微蹙眉。
  ——能让阿轩和大姐的心腹都一齐过来找他的事情,那看来不可能是小事。
  云海公公知道是张敬庭想岔了,连忙道:“圣上和娘娘都好着呢,二公子不必担心。”也不卖关子,云海公公直接道:“是您家大夫人,娘娘和圣上那里刚得了信儿,说是今早大夫人便发动了。”
  闻言张敬庭又是心里一紧,他是有儿子的人,自然知道女子生子艰险,而他大伯母年岁这样大了,万一……
  “大伯母如何了?”寻常家中兄弟出生,哪怕是和大姐一母同胞的老七,当时也不过是打发了家中的一个小厮过来告诉他们一声便是了,如今居然惊动了大姐,张敬庭心下一惊。
  大伯母待他们兄弟一贯极为和善,张家上下的妯娌之间也没有丝毫龌龊,是以那些伯母和婶婶在张家兄弟心里,都是和自己的母亲一般,并没有什么亲疏远近。如今这样兴师动众,张敬庭心里不好的设想接连往外冒。
  这下他是真的急了,也不顾什么读书人的礼仪斯文,直接攥住云海公公的袖子,张敬庭急声问道:“公公,可是大伯母那边有什么不好?”
  “是啊公公,是我家大伯母那出了什么乱子么?”几个少年也匆匆奔了出来,正是张家其他几位在书院之中念书的小公子。方才他们将云海公公和自家二哥的话听得真切,当即也跟着急了起来。
  其中和张家大夫人最好,也最受她疼爱的小八简直就要哭出声来。小八的娘亲生他的时候就是早产,险些去了半条命去。三房老爷伉俪情深,日日守在妻子床前,所以对于儿子就有些顾不上了。还是大夫人这个做长嫂和伯母的出来主持了大局,一边使人为三夫人求最好的大夫和药材,一边将早产两个月、像是团小猫崽子一样的小八抱回了自己院子里好生照顾。
  就这样,张家大夫人悉心照料了两个多月,三夫人才终于恢复了七七八八,而小八也被养出了几许肉肉,不再是刚出生的时候被许多大夫断言“活不成”的样子。
  张夫人的亲生儿子齿序第七,和小八差了不过两岁。张七那小子总是抱怨自家娘亲一声,说她更疼八弟,都不疼他了。
  张夫人:你要是能像个人,不天天把自己作成个泥猴儿样,娘也是疼你的。
  眼见着要惹哭一个,其余几个也全都是紧张兮兮的盯着他,云海公公连忙道:“几位公子稍安勿躁,大夫人没有事的,您家小十七只有四斤七两,好生得很。”
  “四斤七两?小十七是不是太轻了些?”张敬庭皱了皱眉,随手给自家八弟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而后道:“小八早产两月,出生的时候都有五斤四两的。”
  “没事儿没事儿,圣上一早就派了御医在外面守着,他们都说咱家十七小姐虽然轻,但是健康得很,只要好生养着就是了。”加重了“小姐”二字,云海公公笑眯眯的看着这几个青年和少年,开始等着欣赏他们的表情。
  “轰”的一声平地惊雷,平素几个才思敏捷的张家公子一齐呆滞在了原地。舌尖似乎有千斤铁坠,一时之间,竟是谁也说不出话来。
  作者有话要说:
  对于书院的学子来说,八月初五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他们的先生很是镇定走了进来,不疾不徐的给他们布置了作业,还因为提前下课对他们致歉。
  嗯,敬庭先生,如果你将在书院穿的软履换成皂靴的时候没有穿反,我们是相信你很镇定的。不过比起你家那几个根本顾不上换靴,光着脚就往外跑的弟弟,您果然是成熟的大人啊。


第3章 从今若许闲乘月。
  张家的大夫人生张七的时候,不是头胎却折腾了足足一天一夜。张七一出生就是一个八斤的大胖小子,可却累的他娘好生休养了足足半年才完全养好了身子。与之相反,在张七他娘生大姐儿张璨璨的时候,虽然是头一胎,不过却是顺顺当当的只用了一个时辰就生下来。
  每一次提起这件事情,大夫人总是要感叹“还是女儿贴心”。天地良心,唯一有小闺女,而且还是长房长媳,一贯沉稳和善的大夫人绝对没有在妯娌之间炫耀的意思,可是她这一抱怨,却不知道要让几个弟妹羡慕成了什么样子。张家其他几位夫人盼女不成,就只能一边捶打自家老爷怨他们“没用”,而后一边更卖力争抢起璨璨来了。
  就连大夫人自己都没有想到,她过了不惑之年,大外孙都已经六岁,两个双生的小外孙也有三岁,这会儿却老蚌怀珠,年终岁末的时候竟是查出又有了身孕。
  张家子嗣繁茂,仅仅是世代居住在锦城的嫡系就足有七房,七房老爷皆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从小就是兄弟和睦。
  至若孙辈,其实在张家也并不缺。因为举家偏疼闺女,所以张璨璨一个姑娘家并不另起齿序,反而直接占了一个“一”,其余张家少爷的齿序则要依次向后推移。
  如今京兆张氏一门最小的少爷齿序十六,在锦城之中也是响当当的多子多福的人家了,张家太老夫人也因此时常被锦城之中勋贵请作女儿出嫁时候的“十全太太”,在锦城女眷之中很有声望。
  张家人偏疼闺女并从来都是摆在面上,不顾旁人目光的。张璨璨行一,她的父亲又是家中长子,以至于老太爷得意起来的时候时常抱着孙女,毫无顾忌的对老友炫耀:“璨璨是我们家的嫡长孙,她底下的兄弟可还没有能强过她的。”
  这却是所言非虚了,张家璨璨的人生从投胎开始就剽悍得无需解释,最终只能归纳成一个大写的“苏”字——女红穿凿,灶头理事,乃至诗词歌赋,兵法骑射,在张家的几位有幸见过大姐闺中模样的少爷心里,只有他们想不到的,就没有他们大姐不会做或者不擅长的。
  张璨璨在闺中之时就已然才名满锦城,在她待字闺中之时,无论文韬还是武略,抑或是女子的种种活计,都生生压了其他世家公子小姐一头。偏生张家璨璨性情却是极好,就连最是心高气傲的几位王爷家的郡主和近乎有“刁蛮”之名的几位朝中重臣家的贵女都和她是极亲近的手帕交。
  这样的一个姑娘,家中疼宠太过,自身又如此优秀,寻常男子自然没有求娶的勇气。从张璨璨十二岁开始,虽然她每次出席宴席都会成为宴席焦点,却始终没有哪个男人敢上门提亲。
  张璨璨容貌妍丽至极,家世清贵,若是单单如此,其实也未必没有愿意一试的适龄公子。可是张家数年以前就放出话去,说凡是想聘张家女者,必不可纳妾、狎|妓、豢养通房、私养外室,不应此诺者不成婚事,有违此诺者,张家必与之举家为仇。
  举家为仇,放在旁的人家或许是并没有什么力度的威胁,可是张家不同,张家子嗣众多又同心协力,寻常得罪一两个自然无碍,可是得罪一群……简直就等于绝了自家在锦城乃至大安生存的可能。
  当年张家这话放出来的时候,因为太过离经叛道,所以曾引来许多人的议论纷纷,更有人冷嘲暗讽,高声言道:“自古男子三妻四妾,焉有为一妇人从一而终的道理?他们张家有此狂言,敢如此为难别家郎君,难道他们张家人就没有个妾室之流么?”
  此言一出,当即引来众人附和,那日众声喧嚣,恰好先皇和张老太爷一同路过。听闻此言,先皇不由好奇,对张老太爷问道:“太傅,您家的男子当真不纳妾么?”
  有人认出了这是当时在朝为太傅的张老太爷,谈论的声音不由戛然而止,全都向着他们的方向望来。本想看张家笑话,却见张老太爷不紧不慢又理所应当的答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张家儿郎若非如此,又怎敢厚颜要求别家公子?”
  虽然别人家内宅之事不好打听,但是纳妾和娶妻一样,都是要在官府备案,留下文书的。围观者中恰好有人正司理此事,此时群情激昂,那人当即站了起来,打发周边随从去查看卷宗。
  先皇也被勾起了兴致,仗着锦城是京兹重地,此次出宫他身边的暗卫又是众多,他也不怕暴露身份,当即言道:“太傅,你若所言有虚,那便不仅仅是你张家颜面扫地,朕也要治你一个欺君之罪。”
  周围的人因为这一声“朕”跪倒了一大片,张老太爷却是不慌不忙的对先皇拱手道:“若老臣所言有半句虚假,老臣甘愿受罚。”像是和人杠上,张老太爷抖了抖花白的胡子,继续道:“圣上也可着人去查,看我张家子孙可干过狎|妓等这般下作之事!”
  先皇从小在张老太爷的戒尺底下长大,这会儿也有些坏心的想要看老先生笑话,于是当即吩咐了下去,让暗卫们查完速速禀报。
  其实张家男人不纳妾这种事情,皇帝是相信的。他的老先生一向立身清正,加之张家的兴盛是建立在子嗣出息之上的,所以他家太傅会对家中子孙严加要求并不奇怪。可是张家在朝中为官者不下十人,官场上应酬总该是有的,若是说张家无人狎|妓,皇帝很是不相信。
  结果不过半个时辰,两队人马都气喘吁吁的完成了调查。调查结果让原本在场的和听闻了消息匆匆赶过来看热闹的人都大吃一惊——张家上数六代,竟当真无一人纳妾,纵然家中嫡妻无子,张家的男人也大多选择从兄弟那里抱养一个,或者干脆就不折腾了。毕竟他们张家男丁兴旺,还就真不差那一房二房的。至若眠花宿柳之事,暗卫翻阅了之前对朝中大小官员平日去向的记录,也未曾见过张家有一人行此事者。
  张老太爷听了结果,平静环视了震惊的众人一眼,转而拂袖而去。
  他们这些外人自然不知,张家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明白了“妻贤夫少祸”的道理。
  往上细数七代,张家那时还没有这个规矩。这条家中铁律的设定,正是因为那一代张家恰好出了个风流种,此□□妾环绕不说还整日拈花惹草,他当时官至二品将军,平素少理后宅之事,以至于家妻妾争斗格外厉害,一府上下子嗣被害不少不说,最终更是因为几个妇人闹到险些让家族衰微的地步。
  这样的教训摆在面前,此后张家人对嫡妻的选择便更加慎重,也立下了不可亲近嫡妻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