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望族嫡女-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带着人出门开开眼界可以,可要是真有个好歹,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就是为了蓝大夫人和金阳公主的友谊,也得确保林怀德万无一失才成。
  这么一算,最后必须上战场,真刀真枪跟戎狄对抗的,也唯有沐凌炫一人而已。
  你说,在这种情况下,蓝佳音最担心的,能不是自己的心上人吗?
  自己也陷入郁闷情绪的蓝佳音,丝毫不觉得家里的气氛有什么不妥,甚至还觉得,伺候的人都凝神屏气,到处都是安安静静,一点都不打扰她想事情,挺清净,挺好的。
  倒是胡清惠,她相对的只牵挂蓝宏森一人,反而成了最早发觉家里不对劲的人。
  虽说家里这样沉闷,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不好之处,可她总是担心,蓝大夫人会因为心情不好的原因,又踏入上次大原的怪圈。
  要是这次再病倒了,那可怎么好?
  蓝大夫人年纪在那里摆着呢,频繁的生病,对她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抱着开解长辈的目的,胡清惠特意选了个时间,到蓝佳音的可心阁找好友说说心里的担忧。
  她去的时候,蓝佳音正在西次间的热炕上,和康嬷嬷坐了个对面,一起低着头做东西呢。
  蓝佳音这是看见康嬷嬷给自己做棉鞋,就引出了她的小心思,这位担心当初给沐凌炫几人准备的两双棉靴子不够暖和,便又从箱子里搜罗出了一堆毛皮,想让奶娘和丫鬟们帮着,给那三位出征在外的,每人再做两双内镶毛皮的毛靴子。
  西地的冷,她可是经受过的,等过段时间下了大雪,你再看化雪时的那个冷劲儿吧!
  蓝佳音最开始道石绒县的时候,手脚都被冻烂过,那滋味,又疼又痒的直钻心,甭提有多难受了。
  她怎么也不想这三人,受这份罪,因此早点做准备,多准备些保暖御寒的,总是没坏处。
  因此,这西次间里也够热闹的,炕头摆的是厚实的布料,炕尾摆的是大大小小,颜色不一的毛皮,中间的案几上,更是摆着好几双裁剪好的鞋样子。
  康嬷嬷还正在对蓝佳音说,“好了,沐世子和小郡王的都已经剪好了,现在就剩咱家公子爷的了。”
  “才做过没多久,这次再做速度肯定比上次快,只要赶在下雪前,能把毛靴子送到三位爷手上就成,你也别太着急了,总还有棉靴子挡着呢。”
  蓝佳音皱着眉头说,“这边冬天冷啊,这两天你们都喊受不了,却不知,下过雪后,还会更冷,他们不是在路上,就是在边关,没有炭炉子,没有暖炕,我怕他们受罪呢。”
  一抬眼,就看到胡清惠进了门,蓝佳音也没什么多余的客气话,招手道:“快过来,我正打算赶几双镶毛的靴子出来,好让人给森弟他们送去。”
  “时间紧迫,人手不足,你家翠羽和琴儿的手最巧,借我使唤几天可好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正事可不能忘记

  “那有什么不行的?”胡清惠笑着坐到蓝佳音身边,顺手再案几上拿了张鞋样子,边看边说,“喏,你瞧,她们俩不用你说,手痒呢。”
  蓝佳音抬眼一看,果然,翠羽已经靠着锦络坐了,手上都已经拿着另一只裁剪好的鞋面,正打算穿针引线的开始缝呢。
  她自己也是爱做针线的人,明白越是技艺高超,见了这些针头线脑的,便越是心痒难耐,你要是不让她做,她不定还跟你急呢。
  禁不住笑道:“呵呵,翠羽,辛苦啦,等做完了,一定好好的赏你。”眼见翠羽笑眯眯的屈膝答应着,她又叮咛了一句,“一会让琴儿也来,这丫头年纪不大,可针线做的极好,可不能把她给落下了。”
  胡清惠干脆就让人立刻把琴儿给叫来,也免得蓝佳音心心念念的牵挂着。
  蓝佳音见状对着好友竖起了大拇指,笑着指着针线箩筐对胡清惠说,“你也别闲着,把黑色的线给我盘一团出来,我马上就要用。”
  她现在只想快点把靴子给做出来,多一个人帮忙,不是就能快一点吗?
  因此是打定主意,屋子里的人都得有事做,谁也不能闲着。
  胡清惠按着她说的盘线,手上不停,却忍不住歪着头,看蓝佳音等人忙绿。
  不一会,她蹙着眉头说,“我昨儿个不是陪大嫂上街了吗?瞧着她给我大哥买的靴子,和咱们往年冬里穿的大不一样,靴子面儿不是布料的,而是皮子的,里面倒是没有镶毛,不过皮子中间夹着棉花,看起来也很耐寒。”
  “听掌柜的介绍,说是这样的皮面靴子防水,化雪的那几日穿最是便利。”
  “箐箐,你说,咱们要不要也给他们做成那样的?”
  “着啊,合该做成皮面靴子才对!”被胡清惠一提醒,蓝佳音封存已久的脑海中,也瞬间想起这一茬来。
  西地一到冬天,少说也要下个三五场雪,下雪的时候还好,不过是小心防滑,走路不要滑到就是,可每每一到了化雪的时候,那大街小巷都是稀泥汤子,出门少不得会把棉靴子弄湿,回来就得清洗烘烤,好不麻烦。
  后来,有聪明人在西域商人所穿的皮靴子上动脑筋,把单靴子改成了棉靴子,里外都是皮的,鞋底子还用刀刻画出凹槽,即防水又防滑,简直就是雪天出行的利器!
  刚开始,只是那些必须在在外行走的穿这种皮面靴,渐渐的,又有人从中看到的商机,将皮靴子做的精美非常,还镶嵌上美丽的宝石,或是缀着精美的金银流苏,这样一来,富贵人家的子弟,便也耐不住这诱惑了。
  前世里,蓝佳音手里的铺子,就有一家是专门做这门生意的,怎么偏生就没想起来呢?
  她不禁为自己的失察懊恼了片刻,随即想到的,就是那种皮棉靴上用的皮子都是特制的,因为厚实所以缝合也很困难,必须要有特殊的器具才成。
  看起来,这靴面儿还非得拿到街上的店面缝合了,好在不过是出钱就能办成的事儿,蓝佳音倒也不是很担心。
  她含笑吩咐坐在热炕对面的蔡妈妈,“婉婉这主意很不错,只不过现买的总不如自家的东西实在,妈妈不妨让人出去问问,咱们只缝个皮面成不成?”
  “要是可以的话,我们就先把靴子做好,到时候再让于成拿出去,到店里,请他们再上一层皮料防水就好了。”
  “这样一来,肯定还更暖和呢。”
  蔡妈妈本就是善管理,对针线不怎么喜欢,闻言大松了口气,干脆主动请缨,也不畏外面天寒地冻,就亲自带着叮当和彩蝶一起上街去了。
  康嬷嬷也笑着表态,“哎呀,有这样的靴子,几位爷可就能少受不少罪呢,你们想,本来靴子里面里面就镶着毛皮,中间还夹着一层棉,外面再蒙上一道皮子,那能不暖和?”
  蓝佳音高兴的直点头,突然,她丢下手中的鞋面,拍手道:“哎呀,我怎么给忘记了,这鞋底子恐怕也是上皮的好吧?”
  “该让蔡妈妈问一句,看鞋底上有什么讲究没。”
  康嬷嬷摆了摆手,指着门边的小丫头道:“跑快些,将小姐的话转给蔡妈妈知道,马厩那边套马车还得会呢,你赶过去肯定能遇到。”
  “哎,婢子这就去!”那小丫头匆匆的应了,转头就跑,连礼都来不及行。
  还是锦络追出去喊,“傻丫头,穿了棉袄再出去,穿着夹的出门,冻病了,可没人伺候你!”
  大家在屋里听了都是哈哈笑,有这么个小调剂,心情也松快许多,不禁干劲更足,嘴里虽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可手底下却没有一个松懈的。
  蓝佳音看胡清惠盘好了线,抬手就把康嬷嬷刚弄好的一双蓝缎祥云纹的鞋面丢给了她,小声道:“这是给森弟弟做的,你来吧。”
  胡清惠闻言面上顿时一红,虽是羞臊的要死,但还是咬着牙把鞋面拿到手里,穿针引线,细细密密的认真缝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胡清惠突然想到自己今日过来的初衷,不禁暗暗在心里唾弃了下自己,“怎么一遇到和蓝宏森有关的事情,就把什么都忘记了呢?”
  “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她好不羞愧,伸手扯了扯蓝佳音的袖子,小声对好友说,“音音,跟我来。”
  “有点事情想要和你说。”
  蓝佳音眨了眨眼,自家好友是个什么样的性子,她最是清楚不过的,能这样说,肯定不会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
  “想来婉婉来找我,就是有事跟我商量的。”她心里大觉纳闷,“怎么刚一来不见她说?过了这么久才说?”
  赶紧就放下手中的活计,挪到炕边,趿拉上夹棉的软缎绣花鞋,跟着胡清惠出了西次间的门。
  胡清惠拉着蓝佳音,两人进了里间的卧室,并排坐在牀沿上,胡清惠这才将自己对家中气氛低迷的顾虑,都跟好友说了个清楚明白。
  蓝佳音听完就有点愣神,仔细的回想了下家中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形,貌似还真就是胡清惠说的那样。
  可是自家娘亲在自己跟前,貌似还是说笑如常,不过蓝佳音自己最近也是心神不宁的,因为惦记在边关的三人而忽略了娘亲的感受,只怕也是有的。
  良久,她长叹了一口气,道:“你也知道的,我和沐世子身份相差许多,居然还定了亲事,实在太过出乎人的意料了。”
  “因此我最近心里想的事情是又多又杂,还真是没想到这些上头来。。。。。。”
  说到这里,蓝佳音好生惭愧,拉着好友的手,由衷的感谢,“婉婉,多亏了你心细,要不然,就这么拖下去,不定娘亲那里会出什么问题呢。”
  “我真的是太不孝了,只顾着自己的小心思,却是完全忽略了父母。”
  “瞎说什么?!”胡清惠捏了蓝佳音一把,语重心长的安抚道:“你我打小相交,感情比亲姐妹还好,彼此间互相了解,你的担心,我怎能不感同身受?”
  “说句真心话,若是蓝伯父还是当朝左相,你配他沐世子也不差什么,可偏偏,你们俩是在伯父贬官后。。。。。”
  “不过好就好在,我看那宣平侯夫人不是小气计较之人,对你也是真心喜爱,有这么个喜欢你的婆婆,以后的日子也能好过不少。”
  “这些尚在其次,最重要,还是你和世子爷两心相知,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箐箐,不要再想什么般配不般配的,只要你们俩在一起是开心幸福的,就足够了。”
  “依我说,你现在应该想的,是婚后该怎么过日子才对。”
  蓝佳音若有所思的连连点头,对于好友的话,她是全都听进去了,与其缅怀前事,不如放开胸怀,迎接未来。
  对这样体贴温柔的好友,她满心都是感激,伸手便将人抱住,小声道:“婉婉,谢谢你,有你做我的朋友,实乃三生有幸!”
  这话说的尤为郑重其事,反而把胡清惠给逗笑了,她抿嘴一笑,拍着蓝佳音的背,嗔道:“咱们俩谁还跟谁客气?”
  “你待我如姐,我视你为亲妹,这样做都是应当应分的,再说了,蓝伯母待我如同亲生,我关心她不也是应该的么?”
  说着,她扶着蓝佳音坐正,柔声道:“现在,我们俩得想个法子,怎么才能把伯母的糟糕的心情调剂好,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蓝佳音深以为是的点了点头,凝神细想了会,和胡清惠商量道:“要不咱们陪着娘亲去别府赴宴?”
  可话才一出口,她就自己给否定了,“唉,平京一到这会,说是全民皆兵也不为过,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不是已经去了边关,就是在为边关的大战做准备,不管咱们到了谁家,大家谈论的都是即将要来的战争。”
  “只怕娘亲听的越多,就越知道往年的战斗是有多么的残酷,你说,她这心里还不得越发的担心啊?”
  胡清惠默默的点了点头。
  看起来这出门做客,暂时是行不通的。
  “箐箐,伯母信佛,要不咱们陪她去安福寺吧?”看到蓝佳音垂着头,苦思冥想,胡清惠干脆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顺便还可以在寺庙外施衣放粥,救济穷人,真正的做些善事,也好多积些福报,保佑阿森他们在战场上,能逢凶化吉,凯旋而归。”
  这法子倒不失是个好法子。
  现在天气越发的冷起来了,西地就是这样,热起来热死人,冷起来,又要冻死人。
  眼看着第一场雪可就不远了,提前发放些棉衣给穷苦人家,也能帮不少人挨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呢。
  可这样一来,对于那个一直不想踏足的地方,就是非去不可了。。。。。。
  蓝佳音沉吟了一会,到底还是孝心战胜了恐惧,一咬牙,她抬头看着胡清惠道:“你说的办法很好,咱们就按这个办。”
  “事不宜迟,这就去跟娘亲商量,商量吧。”
  “不管是施衣也好,放粥也罢,都需要有时间做准备,往年咱们家在京城,为了不让人贪钱使坏,都是请了会缝纫的娘子,领了衣料,棉花去做,收回来的时候,也都是管家妈妈严格挑选,这样,施出去的棉衣才总是厚实保暖,而大米也都是经年去惯了的米铺子,都是再安全不过的。”
  “只是现如今,咱们在平京算得上是初来乍到,没有了用惯了的娘子帮忙,也没有知根知底的米铺,恐怕光是找人手,找店面,都要费挺大的功夫呢。”
  胡家每年也会做善事,不过胡夫人怕麻烦,都是在外面买的成衣,良莠不齐,反正也是图个名声的多。
  听到蓝佳音这样说,胡清惠很是佩服蓝大夫人,大觉像这样肯花心思的,才是真善心,不是假慈悲。
  一对好友,为了不影响西次间里做靴子,一人只带了一个二等丫鬟,穿上大棉袄,披上厚实的大毛斗篷,就往正院而去。
  才一进了门,就听见里面有人说笑,蓝佳音对胡清惠笑了笑,无声的说了个‘宋夫人’三个字。
  便和胡清惠除了外面的两层大衣裳,一身轻松的转过了门口那架花开富贵大屏风。
  就听宋夫人乐呵呵的拍手笑道:“哎呦呦,这算不算是有缘分?”
  “咱们娘俩才进屋,还没来得及让人去请两位小姐出来呢,她们就自己个儿来了。”
  宋巧芳站起来,含笑往前迎了两步,朋友间欢欢喜喜的见了礼。
  宋巧芳今日打扮的是格外漂亮,穿了件镶着白狐毛的大红牡丹缠枝遍地花的夹棉坎肩,底下配了条月白的绣花棉菱裙,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盘了个牡丹鬓,簪了一套大红宝石的牡丹花头面,真真是好不喜庆。
  蓝佳音不禁取笑她,“莫非是我糊涂,记错了日子,今儿个合该是大年初一才对?”
  一句话,把一屋子人都逗笑了。
  蓝佳音本就是想让娘亲欢喜,瞧着上座的蓝大夫人笑道:“娘亲还笑什么?”
  “还不给芳姐姐发个大大的红包?”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六章 商议

  蓝大夫人闻言笑的越发厉害,指着蓝佳音嗔道:“这孩子,嘴皮子怎么这么利索,也不怕你芳姐姐不待见你这个皮猴?”
  宋巧芳还真的是不在意蓝佳音这样和她说话,相反,蓝佳音在她跟前越是放得开,才越是和她亲近的意思。
  宋巧芳现在巴不得和蓝佳音,胡清惠相处的越来越好呢,实在是和这两位相处的久了,就越发能对比出,先前那些所谓好朋友的肤浅来。
  俗话说得好,跟什么样的朋友学做什么样的人,自打有了这两位不俗的新朋友后,宋巧芳的做派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她做事也爱按着胡清惠来要求自己,一天两天的没啥感觉,日子久了,慢慢的,就能看出来,原本还有些浮躁和虚伪的宋巧芳,已经变得逐渐沉稳起来。
  她笑着伸出手,刻意拂过鬓边簪着的牡丹花簪,眨着眼说,“这是我去年大年初一穿的衣裳,带的首饰,可惜就穿了那么一次,平常也没什么喜庆的场合再穿它。”
  “昨儿个不是收拾箱笼吗?刚好就拿出来了,你们说,这么好的料子,白放着霉坏了,是不是可惜了得?”
  “但是衣裳的颜色实在是太亮,真要穿出去赴宴,难免别人会和音妹妹有一样的想法,今儿个不是到你们家来吗?”
  “好朋友间也没那么多好顾忌的,我就想着好歹也让这身衣裳,再出来光鲜一遭呗。”
  说着话,她还站在原地转了一圈,笑着问,“好不好看?”
  胡清惠扯着她的宽袖摸了摸,“是上好的蜀锦,还是这样难得的如意鸟雀纹,的确是价值不菲的好料子。”
  “以后你过来和我们玩,就穿它来着呗,我虽然不大爱穿红色的,可是却喜欢看人家穿红色的,喜庆又热烈,特别你的皮肤又白,穿红的尤其好看,越发衬得你肤白如玉。”
  宋巧芳咯咯笑着,挽住了胡清惠的胳膊,“那好,我今年过年,还做套大红色的穿,惠姐姐把我选料子好不好?”
  蓝佳音却是没有参与她们俩的笑闹中去,面上的笑容反而渐渐隐去,想了想,她皱着眉头问宋巧芳,“芳姐姐,你平日里不穿的旧衣裳,都是怎么处置的?”
  宋巧芳闻言一愣,本能的就扭头去看自家娘了。
  宋夫人笑着帮女儿作答,“能怎么办,不外乎是改一改给妹妹穿,或是赏人罢了,就那,也剩下不老少,芳儿的旧衣裳,攒了怕也有五六箱了。”
  蓝佳音闻言一笑,拉着胡清惠上前给长辈请了安。
  落座后,她笑吟吟地说,“刚才我和婉婉在屋里说,想让娘带我们去安福寺,施衣放粥,多积些功德,也好保弟弟他们平安。”
  “这会听芳姐姐一说,我倒有个别的想法。”
  “什么想法?”蓝大夫人这两日心里正不安,依女儿所言,去寺里做功德,好让佛祖保佑大周全胜,亲人平安归来,倒还真是个让人安心的好办法。
  对于蓝佳音,胡清惠来说,也许自己心里记挂的人平安回来,便已经足够,可是作为平京府尹的妻子,蓝大夫人还渴望着胜利,毕竟,现在自家老爷当着西地的官,要是打了败仗,蓝明东少不得也得跟着被连累。
  老爷的位置,决定了孩子们的地位,蓝大夫人就算不贪图富贵,可为了孩子们,也不想蓝明东的官职再被降低了!
  她这里心里正想有的没的呢,冷不防就听蓝佳音说道:“想必平京城里,和芳姐姐一样旧衣裳成堆的大家小姐,定是大有人在,咱们不妨将这些旧衣裳收集起来,卖钱买新棉袄也好,直接施舍给穷人穿也成,倒是比找人现做,要快得多。”
  蓝大夫人瞧了一眼宋夫人,不出任何意外的,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不赞成。
  想想也是,再怎么说,也是千金小姐穿过的衣裳,给妹妹们穿是节省,给得脸的丫鬟穿是脸面,能做到这两样就已经是极限,倘若真是拿给外面那些穷人穿,那自家女儿的脸面何在?
  这要是在大街上被人看到,还不被人笑话死?“快看,那件袄子是宋府丞家小姐穿过的!”
  这简直根本让人无法接受啊!
  宋夫人马上开口道:“旧衣裳就算了,但是这新棉袄,我们家愿出五百件,还出五百石白面。”
  宋夫人这话一出口,蓝佳音就暗叫一声,‘不好’。
  原因无他,实在是前世里,她最困苦的时候,便是连珊表姐送她的中衣,也是拆开了用好料子绣花,换了钱来用的。
  至于首饰,衣裳,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直至当无可当才算罢了。
  所以,蓝佳音最是知道,大家小姐那些不穿的旧衣裳,随便一件拿出来都能换不少银子。
  却是忽略了,那时节靠当东西为生的她,可是处于蓝家全然落魄的特殊时期,走到那个地步,保住命就是好的,那里还顾得上脸面?
  而实际上,越是大家闺秀的衣裳,首饰,就越被看管的严密,就比如现如今,锦纹管着蓝佳音的衣裳,锦络便管着她的首饰。
  随便她这会身上穿的,头上戴的,都是记录在册子上的,每隔上一两个月,几个大丫鬟就会拿出来对一次东西,看看和账面上的可有什么疏漏不曾。
  即便是不穿的旧衣裳,也都搁的好好的呢,哪能就拿出去换钱?
  “到底还是重生的时日尚短,前世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犹新!”蓝佳音脑子里嗡的一声,知道自己说错了话,登时就觉得有些慌乱。
  好在蓝大夫人心疼女儿,开口帮着问了句圆场子的话,“五百石白面?!”
  “宋夫人好大的手笔啊。”
  算是有意无意的给蓝佳音解了个围。
  就听宋夫人笑道:“不瞒姐姐,妹妹当初出嫁,娘家很是给了些田地,出产的米粮不少,自己家怎么都是吃不完的,白放着难免出虫,卖掉又往往卖不上什么价钱,干脆就开了个粮店,自产自销的,也算是能赚些花销。”
  “其实往年这个时候,我们家也是要在寺外舍粥的,今年是姐姐第一次去安福寺,妹妹便给您凑个兴,将白面翻个倍好了。”
  西地干旱,是以种不了水稻,全以面食为主,大户人家吃的大米,也都是南边运来的,价钱可是要比面贵一些的。
  比如南边救济穷苦百姓,多是施粥,可西地大多都是将白面和玉米面混合,蒸出成人拳头大的大馒头,颜色略黄,味道带点淡甜,倒是耐讥些。
  施粥的几乎可以说是极为少见,就算是有,也是麦仁混了玉米面煮的,那麦仁又极不好熟,费神耗时的,还不如搭笼蒸馍呢。
  蓝大夫人哪里知道西地的这些讲究?
  听的是连连点头,随即笑容满面的道:“好,好,姐姐先谢过妹妹,多亏你说了这么些,让我们不至于走弯路,又捐了这么些,倒是有好些百姓能跟着受益。”
  她略一沉吟,立刻拍板决定,“那我们家便施棉衣八百套,白面八百石。”
  蓝佳音听到这里,又有点忍不住的想说,‘不能光是买白面,还得配上玉米面一起买才行。’可一想刚才的口误,硬是把这话又给咽回去了,也省的多说多错。
  好在宋巧芳不是个不懂管家的,她往年也跟着娘亲去安福寺,亲眼瞧过家里是是怎么施饭的,忍不住就问了句,“娘,往年不是等下雪了,才去安福寺搭棚的吗?”
  “还有,您和蓝伯母都捐白面,那玉米面呢?”
  “难道蒸纯白面的馒头啊?”
  蓝佳音真是头一回这么喜欢宋巧芳,故作不知的就问,“什么玉米面,什么纯白面?这里面难道还有什么讲究吗?”
  蓝大夫人也虚心请教,“妹妹,这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你呀,就好好跟我们娘几个说道说道,别到时候,好心还办出了笑话事。”
  宋夫人现在的任务,就是和蓝大夫人交好,这可是宋大人亲口吩咐的。
  听了这话,自然是不厌其烦,细细的一一讲来。
  原来,西地大米最贵,白面次之,玉米面最便宜,是以每年冬里搭棚蒸馍,施舍积福的人家有多少,这蒸出来的馍馍就有多少种搭配的办法。
  纯白面的那是肯定不会有,单看白面和玉米面是几几分了。
  比如宣平侯府,家大业大,侯夫人还是个慈悲的,是以是白面六,玉米面四,蒸出来的馒头又软又甜,最是好吃。
  再如宋夫人这样信佛至诚的,但家业又远远比不上宣平侯府的,便是两样面五五开,味道虽然不如宣平侯府,但是他们家向来施舍的多,算是以量致胜。
  还有些把家的夫人,会将便宜的玉米面弄得多些,这样一来,不但是有了慈善的名声,还给家里省了钱,至于好吃不好吃的,反正也不是自己家人吃,她们可就不管那么许多了。
  以安福寺每年救济灾民的情形来看,别说是白面,玉米面混合的了,就算是纯玉米面的,也绝对会抢之一空。
  想想便能知道,那些受雪灾和戎狄犯边之苦的可怜人,只要能填饱肚子不饿死也就是了,哪里还能顾得了好吃不好吃?
  这一番话,听得蓝大夫人好不感伤,明白了期间的关窍,她当仁不让的说了句,“我们家自然是不能和宣平侯府比肩的,便也和妹妹家一样吧。”
  “你也别跟我外道,这次的白面和玉米面,咱们都从你家的铺子买。”
  “可有一样,该多少钱,妹妹就收多少钱,这可是姐姐给你那侄儿积福的,大意不得。”
  宋夫人一迭声的说,“明白,明白,姐姐放心,妹妹一定使人告诉那掌柜的,色色都给您最好的,价格也会绝对公道。”
  她本来只是来闲聊,阴差阳错的,反是给自己家拉了门生意,这可是意外之喜,府衙可也这么些人呢,每月的米面,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蓝佳音此刻心情已经恢复平稳,迟疑的问宋夫人,“梅姨,那您说,咱们要不要等第一场雪下来,再施衣施饭?”
  宋巧梅一摆手,“嗨,哪里有那么多讲究?”
  “棉衣专门有铺子做,几十年的老店面,你给多少银子,她就给你做和价钱相对应的棉衣,八百件,也就是半个月的功夫,只要好了,咱们立马就能去安福寺门外搭棚了,衣裳嘛,又放不坏的,早一天得,还早一天暖和呢。”
  “至于施饭,那就更没个时间限制了,咱们可以先施个三五天,等大雪下了,再继续施,西地的冬天,那可长着呢。。。。。。”
  说到这里,宋夫人大为感慨,“唉,说句真心话,咱们西地跟你们京城可真是没法比,跟江南那等子鱼米之乡,就更不敢比了。”
  “说到底,还是穷啊,你们今年去过安福寺,就知道冬季,可是咱们这边最不爱见的季节了。”
  “那一年不冻死些人呢?”
  “真真是造孽啊。”
  说着,宋夫人双手合十,念了一句佛号,神色很是有些悲天悯人的慈爱,感情真挚不似作假。
  蓝佳音就在这一刻,觉得就算宋夫人母女,爱钻营,好捧上司老婆,拉近上下的关系,可从本质上来说,她们家真不算是坏人。
  一个年年都能拿两百五十石白面出去救济他人的人,佛祖又岂能不庇佑她呢?
  于是,去安福寺施衣施饭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大刘妈妈,胡妈妈和蔡妈妈,都被蓝大夫人派了差事,这三个管事妈妈一开始忙乎,康嬷嬷便不能闲了,顶了她们原先的差事,管起了可心阁的家务。
  一时间,府衙后院是忙得不得了。
  没隔几日,梁文玉那边就得了消息,便让梁妈妈亲自过来了趟,说是,‘姐儿过生日本就说着要去安福寺的,可硬是百事耽搁,没能去得了。”
  “这次无论如何,也是要陪着夫人,小姐一起去的,积福咱们家也算一份,我家夫人还说要请广仁方丈,亲自做个六六三十六日的水陆法会,也算是为守边的将士们,祈福保平安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家一起做善事

  这样的事情,诚心向佛的蓝大夫人那里能有个不依的,她原本也就想要做个大道场的,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