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丞相追妻记[重生]-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立刻有人附议:
      “此话不假,这锦衣卫满身是血,肯定是在十分艰险的环境下逃出来的,必定是南蛮那些蛮夷之人,意图封锁消息,出手动了我大商的锦衣卫,其心可诛!若非这锦衣卫冒死冲出来,恐怕我等在瞒在鼓里!”
      杨桓若有所思的看着那趴在地上,毫无生机的尸体,陷入了沉思。
      这南蛮虽然一向不安分,可却是不敢正面对抗大商的,如今他们竟然敢公开和大商叫板,这实在是反常。
      臣子们慌慌不安,在这种危机的时刻,众人皆将目光投向了杨桓——人在不安的时刻,总是不由自主的找一个主心骨的。
      杨桓眉头深锁,想到的却不止是西南□□这么简单的一层。
      如今西南地界上的土司竟然纷纷反目商国,这整齐划一的动作,竟像是……像是商量好了一样。
      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还有,卫国新册立的太子,那孙策,究竟是什么来头,难道百里策当初真的没有死么?
      可他这么做,目的是什么呢?
      ……
      下朝回府,自然是心事重重,杨桓眉间忧色不减,路上同僚的招呼也未曾搭理。
      及至府门,遥望府中枇杷树亭亭如盖,又看见树中结了青涩的小果子,忽然又想起来清璇从前的玩笑话来。
      一想到那张白皙的小脸,杨桓终于在嘴角牵出了一个笑意出来。
      大军压境,国之将乱,哪里抵得上你的笑颜?你一笑,我心中便没了所有的烦心事,满心满眼,皆是你的喜怒哀乐。
      杨桓一踏入府里,陈生便迎了上去,自百里策坠崖之后,锦衣卫便暂时交给了陈生管理,他如今知道的消息,比宫中的小皇帝还要多上一些的。
      “你那边听到的消息怎样?”
      “回丞相,锦衣卫飞鸽传书,传来的消息,说是南疆众土司联合在了一起,在边境制造动乱,他们动作整齐划一,像是有组织一般。”
      “本相就知道他们肯定有人在幕后操纵,此人居心叵测。”
      杨桓快步走到书房,拿起了桌上厚厚的军文,在灯下仔细的看了起来。这全是今天快马加鞭送到京城的文书,详细记载了西南的动向。
      那南方的土司先是攻占了城楼,杀了县令祭旗,可却又按兵不动。次日又在城门挑衅,仿佛等着守城军队一般,等他们冲出来了,南疆土司联盟军队,却又退了回去。
      仿佛是在戏耍商国的军队一般。
      杨桓自是生气,当天便派了援军过去,镇守西南。而那些南叛变的敌军却又缩了起来,仿佛惧怕于商国的气势一般。
      西南叛军打仗毫无章法可言,只是骚扰游击,让人火大,却偏偏抓不到他们,令西南守城将领们憋了一肚子气,却找不到发泄的地点。
      战事如此拖延,一转眼便又到了凉意深重的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当真是天凉好个秋。
      其实是个多事之秋,边境的骚动越来越频繁,杨桓慢慢的便觉得力不从心。
      可这样低沉的日子里,也是有许多的欢喜的,至少对于杨桓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有日杨桓下朝,心中因为南疆的事情而烦闷,便弃了马车,独自一人走在京城的街上,看街上人来人往,也仿佛跟着松了一口气一般。
      就这么走着,忽然被人敲了下肩膀,他回头一看,竟是拿着折扇的沈天枢。
      大舅哥来了,杨桓自然打起精神,笑问道:“不知大哥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沈天枢神色有些别扭,一双眼睛仔细地打量着杨桓,仿佛要将他看的清清楚楚一样,看到最后,神色竟然还十分的嫌弃。
      杨桓心中发毛,蹙了眉头问道:
      “不知可是我衣装不整?”
      沈天枢摇摇头,仿佛低声啐了一句:“真不知道她看上你什么”,可那声音着实是小,杨桓听的不甚清楚。
      沈天枢轻咳一声,便又说道:
      “我今日来,是替人说媒的。丞相快要到而立之年了,难道不考虑家室?”
      杨桓一愣,连忙说道:
      “大哥明知道在下心中只有清璇一人……”说道此处,杨桓微顿,在想到某种可能性之后,他喜形于色,竟连话也说不畅快:“难道……难道是……大哥是不是……”
      沈天枢十分嫌弃杨桓这幅痴汉模样,又觉得妹子的眼光实在是不怎么好,怎么看上了这样说话都结巴的。
      他摆摆手,轻描淡写但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可从不给旁的人做媒,你自己想想清楚。”
      他说罢便转身而去,一身青衣卓然不群,他仿佛从来都是这样,潇洒的转身去享受沉寂,而将这身后的喧嚣让与了旁人。
      杨桓还沉浸在巨大的欢喜中不能自拔,甚至不知道去送一送沈天枢,脑海中来来回回只回荡着这么一句话:“我可从不给旁的人做媒……”
      这是什么意思?是沈家终于答应把清璇嫁给自己了么?是这个意思么?
      **
      其实事情还要从沈老爷子不让两人相见说起。
      沈清璇才与杨桓在灵云寺见了几面,竟然就被家里发现了,心中自是委屈的,不过也不敢忤逆父亲,只是安安心心地等着事情过去,再偷偷见杨桓。
      可坏就坏在前几日沈老爷子和沈夫人的一番话上。
      快要就寝之际,沈清璇忽然想找娘说说话,走到爹娘寝房边上,忽然听见爹爹说道:“……我看着礼部的常云礼便很好,年纪又轻,不过弱冠没多久,家中又是书香世家,自是好的。”
      “我倒是觉得,翰林院的李公子实在是不错。”这是娘的声音了,清璇支棱着耳朵仔仔细细地听着,便又听见娘说:“只是那李公子有些毛糙了,家中一直都是武将,也就是他这一个学了文,他兄长还是金吾卫的呢。”
      清璇又听爹娘说了好久,越来越担惊受怕,这架势……难道是爹娘替自己找人家了?
      那桓叔叔可怎么办?
      清璇又听了好久,心里越来越不安,娘的最后一句话成了压死清璇的最后一根稻草了:“……杨桓哪里好事好的,可是就是年纪大了些,我瞧着,他都快要而立了……”
      ……
      清璇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娘说出这样的话来。
      娘竟然嫌弃杨桓老了?
      虽说杨桓的确是有点老的,但是自己心里却早已住下了这大叔了,让自己嫁给他人,还这是做不到啊。
      清璇带着心事回去了,便没听见爹娘随后说的话:“……其实杨桓虽说老些,可对璇儿却是真心实意的……况且他是丞相,如今连陛下都要听他的,他真的想娶,我们也拦不住啊……”
      **
      第二日清璇便开始了抗议模式。
      先是和爹娘反复抗争,见爹娘态度冷淡,她便绝食赌气的,一通闹腾之后,沈家爹娘终于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两人的婚事了。
      杨桓接到消息后,火速带着人到了沈家提亲。
      这次的提亲,比之上次更加浩荡,更加慎重。聘礼从街头排到了街尾,大红的绸缎晃花了旁人的脸。
      杨桓觉得人生甚是美满,没有半分的遗憾了。
      两家谈的甚是顺利,婚期定在三月后,那时正是秋末冬初,是个好日子。

第76章 四面楚歌

      丞相定亲是个了不得的大事, 众所周知,四年前丞相的未婚妻子暴毙, 正是这沈家的嫡出小姐,如今这次订婚,竟又是沈家的女儿。
      可不论众人如何揣测, 杨桓给沈清璇的定亲礼, 是诚意十足的。
      流水一样的聘礼像不要钱一样的送到沈家来,从街头铺到了街尾, 几个礼官吹着唢呐走在前面,穿着红衣,神情甚是喜庆。
      饶是沈天枢这样性子的人, 也是吃惊的说不出话来,他站在门口, 一张嘴巴张的大大的, 看着杨桓,良久才艰难地吐出几个字来:“……杨桓, 你这是来炫富了?”
      杨家是世家, 世世代代的不知攒了多少财富,拿出这些聘礼出来, 虽说不少, 可对于他来说, 也的确是小意思。
      杨桓便浅笑, 说道:
      “这些聘礼全是我的一些心意, 等以后阿璇过门了, 家中的一切财务,皆是她来管,她喜欢什么,便买什么,我不仅不拦着,我还帮她把所有喜欢的买齐了。”
      沈天枢很是满意妹夫的态度,可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被妹夫雄壮的财力给吓了一大跳,他若无其事地摇着手中的折扇,带着杨桓往里面走去。
      微风拂来,出了冷汗的背后,还有点冷呢。
      沈家一家人早已经等在了里面,清璇是女眷,即便是定亲,也是不能抛头露面的,她躲在珠帘后面,悄悄盯着杨桓。
      他今日心情定然是好极了,面上意气风发的,在父亲面前,站地笔挺,谈笑风生的。
      许是两人之间真的有些心灵感应的,杨桓忽然就向珠帘那个方向看了一眼,他便看见清璇那个家伙,暗搓搓的躲在后面偷偷瞄自己呢。
      他失笑,这丫头,真真像个孩子似的。
      不过被放在心上的姑娘这样看着,杨桓还是高兴的,欣慰的,自豪的。他已经开始幻想大婚的流程,幻想两人婚后的生活,幻想清璇生出来的小崽子们,男娃娃像自己就好了,女娃娃么,还是像清璇的好。
      啧,要是男孩,给他学文呢,还是习武呢?
      给他找那个师父呢?若是他不听话,是打还是不打呢?
      ……
      天马行空的幻想分散了丞相的注意,以至于他没能听清老丈人的问话,还抿着唇傻笑呢。
      “……丞相,那个庚帖……”
      沈天枢早就发现杨桓走神了,他不动声色地走到杨桓身边,重重的在他腰上打了一下,之后便又像个没事的人一般原路退了回去。
      杨桓这才回神,看着老丈人,忙笑道:“哪里劳动的了大人费心,庚帖已经带过来了……”
      交换了庚帖,清璇已经半只脚踏入了杨家的大门了。
      这向所有人昭示着,沈清璇已经是他杨桓定下的人了,任何人莫要打任何主意。
      京城里接着这件事情好生的热闹了一回,一扫之前沉郁的气氛,杨桓又在家中大摆酒席,庆祝终于追妻成功。
      连小皇帝都为了应景,给杨、沈两家赏赐了不少珠宝。
      此时此刻,京城之中,实在是热闹至极。
      可就在杨桓订婚后的第十天,边疆却突然传来一个消息,一下子便调动了整个京城的敏感神经。
      就在这天,南疆的土司们,像是商量好了一般,他们自发形成了一个联盟,聚集了所有的军队,大军压境,直逼商国的西南边陲。
      之前派去的援军已然抵抗不住他们的进攻,那叛军一改之前游击战术,猛地进攻城门,破城而入,活捉了朝廷派去的将军,将他斩首示众!、那西南叛军又冲入城中,生生屠城整整三日!
      三日之内,城中哀鸿遍野,血流成河,尸臭漫天,在叛军攻入城中之前逃出去的百姓,只能躲在附近的山中,靠野菜,泉水度日。
      而最糟糕的是,不知是谁,将丞相在京城中摆酒席定亲之事告诉了侥幸逃生的百姓,那群百姓群情激愤,高呼:“丞相卑鄙!我等受屠城之苦,他却在京城花天酒地,娇妻在怀!我们左右都是一个死,不如反了他!”
      战乱以来的委屈,痛苦,愤怒全部有了倾泻的场地,西南附近的难民全部聚集在一起,高举反抗的大旗,浩浩荡荡,三天之内竟然聚集了数万人。
      这下大商的日子便艰难了。
      一边是西南叛军联盟的势力,一边又是难民起义,一时之间,朝野震动,举国担忧,大商几乎是朝不保夕!
      闺阁中的清璇自然不知道这外面风云的变动,她只知道,最近见杨桓一面越来越难了,杨桓的神色也越来越疲惫,比从前与百里策大婚前的神色还要疲惫。
      她只能在看见杨桓的时候,说些好笑的逗他开心罢了。
      在杨桓这边,清璇的面子自然是很大的,清璇无论说什么,杨桓都会很给脸的笑一笑,可清璇却看见,杨桓的笑意从未到达眼底。
      与其说自己逗杨桓开心,不如说杨桓在哄自己高兴。
      杨桓的确很忙,忙到夙兴夜寐,脚不沾地,也不能停下来。
      以方面叛军与造反的难民实在是势不可挡,而另一方面,却是最严重的,也是最不好解决的问题。
      那就是大商的粮仓,空了。
      杨桓从不知这粮仓是何时空的,去年去看粮仓的时候,还是满满当当的,可今日再一看,粮仓中的粮食竟然颗粒不剩!
      杨桓怒气,质问那管粮仓的官员,可那官员竟说,是从前镇南王的意思。
      是了!
      杨桓终于想起来了,去年小皇帝将大半的权势给了镇南王,自己虽多加制止,可却不能留意到方方面面,当初没有想到百里策竟还有其他的身份,竟一时忽视了粮仓!
      如今大军压境,粮草又少,该如何是好?
      小皇帝急的焦头烂额,国之将亡,哪里还能顾得上平素那些恩怨?小皇帝自己是个心眼小的,这时候唯恐杨桓借机报复他,不替他解决这些烂摊子,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绝招。
      某一日的早朝上,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竟亲自给杨桓跪下,声泪俱下道:“丞相,朕自知平日里未曾好好料理国事,令丞相失望了,可大商这整整四百年的江山,岂能毁于一旦?还请丞相就我大商之将倾,救百姓与水火!”
      杨桓自是不能让一朝的皇帝当着众人的面跪自己,他连忙将他扶起来,说出了自己这些时日一直在考虑的话:“如今情势紧急,而西南难民叛变的由头又是因为本相而起,本相想着,过几日本相便亲自领兵去前线,鼓舞士气,解决难民叛变”

第77章 战前温情(二更)

      杨桓决定去南疆,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南疆异动,若只是南疆的土司联盟, 派个经验丰富的将领过去便可,若是战事不利,还可以增派援军。
      京城中虽空了粮仓, 可从各地的富户哪里, 还是能出高价买到粮食的。商国地大物博,凑一整子的军粮, 其实也并非什么难事。
      可最令杨桓放心不下的, 其实是南方的民变。
      京城中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将自己订婚的消息传到了南方, 处在战争中的难民听到了这个消息,自然群情激愤, 又不知是谁暗中阻止、挑动, 这群侥幸逃出城的难民成了叛军,渐渐声势浩大。
      此时只有自己去南方才能平息民愤, 若是任其发展, 再加上土司联盟,卫国的虎视眈眈, 只怕大商危矣。
      杨桓觉得难民组成的叛军, 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连上来回路上的时间, 大抵十日便能解决。
      等到十日之后再回来, 与清璇的婚期便也近了啊。
      从此之后, 坐拥娇妻在侧,何必再理会外面的这些风波?安安静静的守着清璇,与她共度余生,此生再无憾了。
      这么一想着,突然就想见见清璇了。
      他耐不住心中的冲动,骑着马便去了尚书府,轻车熟路的敲了敲沈家的侧门,那门房一看见是杨桓,便笑呵呵的开门了。
      “相爷可要快些,今儿老爷夫人都在呢。”
      杨桓点点头,就向着清璇的房间走去。
      沈家后院极是雅致,曲径通幽,杨桓远远的便看见清璇坐在她庭院里的枇杷树下,脑袋靠着树干,似乎是睡着了一样。
      他走进看着她,她闭着眼睛,睡颜安详,长长的睫毛像一柄小扇一样,招人怜爱。
      杨桓无奈的叹着气,摇了摇头,心说她这个样子,怎能让他安心去南疆?那可是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这个祖宗的。
      他轻手轻脚地抱起了清璇,将她放进了房里,又小心翼翼地将她放在小塌上,就在他转身想去给清璇找个被子盖上时,忽然有人拽着了他的衣裳。
      他低眉一看,竟是清璇,清璇伸出小手拉着他的衣角,一双眼睛迷离,将睁未睁的模样,一看便不是清醒,却还迷迷糊糊地说道:
      “你来了?”
      “是我,”杨桓问温柔的拉下她的小手,转身寻来了被子替她盖的严严实实的,语气却带着心疼和责备:“眼下都是初秋了,你这样在庭院里睡着,难道不怕着凉?你要是再被我发现像今日这样……”
      “你还能如何?”清璇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偷笑着说:“难道你还舍得罚我不成,你……”
      剩下的话没能说完,皆被面这男人尽数温柔吞进口中。
      杨桓忽然用手扣着清璇的后脑,将她猛地压向自己,所有的柔情统统化作了这个极尽缱绻的吻。
      清璇吃惊,没想到他会突然这样,瞪大的眼睛,杨桓看见了,带着笑意,用手挡住了她的视线。两人气息交融,不分彼此。
      好一会,杨桓才松开清璇。看清璇一脸懵懂,他满足的舔舔嘴唇,笑道:“你个女孩子,竟还不知羞,方才将眼睛睁那么大做什么?”
      清璇脑子还是晕晕的,猛地竟听见他还倒打一耙,瞬间就不乐意了,她推杨桓的肩膀,不高兴地说道:“你还有脸说,分明是你刚才……”
      虽然两世为人,可对男女之事还是一知半解,说道一半,脸便红的像个苹果似的,甚是惹人怜爱,杨桓大笑,一手揽过了清璇,笑说:“莫要生气了,这就给你赔礼道歉,为夫错了,娘子可还满意?”
      清璇迷迷糊糊地,又忽然想起来一事,狠狠打了杨桓手掌一下,嗔道:“你已经快一个月未曾来找过我了,你还知道来看我?你是不是找了别的姑娘了,哼!”
      听着清璇这撒娇的话,杨桓觉得心口仿佛被棉花塞满了一样,他无奈的笑着,说道:“你一个我都招架不住,如何再去招惹旁的姑娘?我不过是看你看的晚了些,你都这样了,我要是真的找了谁,那可不连家门都进不去了?”
      清璇便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一副傲娇的模样。
      可杨桓突然又说:
      “阿璇,我过几日便要随军出征了,可能……可能再见你,便是小半个月之后了,你好生待嫁,等我回来,可好?”
      清璇一愣,看着杨桓,吃惊道:
      “你又要随军出征?又是去西南吗?”
      杨桓便知道她又想起了四年前的事情了,他将清璇搂在了怀里,好生说道:“你可别担心,我从前就是太仁慈,让他们一个个的都敢对你图谋不轨,我想着,这次我去西南平定战乱,你在京城亦无人敢动你,我还是放心的。”
      他见清璇眼中仍有不舍,便叹气,在她额上浅浅啄了一口,呢喃道:“无事的,你在京城,好好等我回来,接你进我杨家的门。”
      杨桓的想法如此简单,可他却不知,此去西南,竟又是横生了诸多变故,硬是将他的想法生生推延。

第78章 初至西南

      杨桓照例在沈家, 陪着清璇一晚上,清璇睡的安稳, 可杨桓却一夜未眠,他就借着微弱的月光看着清璇的睡颜,心中欢喜。
      天方蒙蒙亮之际, 杨桓估摸着时辰差不多要到了, 便起身披衣。
      许是起身的动作有些大,又或许是清璇知道了杨桓即将去西南, 心中不安, 睡地很浅。杨桓为自己披上外衣时,转身又看了一眼清璇, 竟发现清璇已经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他了。
      一副刚睡醒的模样,眼神中还有一丝迷茫, 她微微歪着脑袋, 疑惑道:“你这就是要走了么?”
      杨桓笑着在她脑袋上揉了一揉,低声说道:“你再安心睡一会, 军队集合的早, 我须先去看看,等过一个时辰, 大军便要开拔了。”
      清璇刚刚睡醒, 她使劲眨眨眼, 挣扎着坐了起来, 看着杨桓, 眼神中全是不情愿, 她嘟囔道:“你就不能不去么?商国那么多人,为何就偏要你去……”
      杨桓失笑,看着清璇那小模样,便知道她还没睡醒呢,他又好脾气地坐到清璇的身边,拉着她的手说道:“又说胡话了不是?你放心,我此去不过半月,你在京城安心等我凯旋,我一回来,我们便成婚,可好?”
      若是平时,清璇肯定会害羞,说不定还要推托几句,可是如今杨桓大战在即,清璇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四年前的事情,她心中不安,一头栽进了杨桓怀里:“嗯,好,你可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回来,要是你又什么不好,我肯定不会饶了你的。”
      杨桓含着笑意,又揉了揉清璇蓬松的头发,温声说道:“你放心,我定会平安回来的。”
      **
      杨桓虽承诺清璇能平安归来,可当他到了点兵场,看见那麾下数以万计的士兵整装待发的模样,却轻轻叹了口气。
      这么多的少年儿郎,注定是有些人回不来的,他们注定葬身南疆边陲,不能与家人团聚。
      小皇帝便是在这个时候来的。
      圣上驾到,纵使是个没什么实权的皇帝,可气势却是分毫不少的。一望无际的将士们金戈铁甲,纷纷跪拜,齐声高呼:“参见陛下,参见丞相——”
      这声音在空旷的点兵场回荡,声势浩大,正是彰显商国国力的时刻。
      饶是小皇帝苏炎这样的人,竟也生出了几分豪情壮志出来,他将手中的兵符郑重的放在了杨桓的手上,语气竟是前所未有的认真:“丞相,朕知道从前与你嫌隙颇深,可是如今正是兵荒马乱,国之将亡的时刻,还请丞相不计前嫌。此去赴前线,还请丞相主持大局,力挽狂澜。”
      杨桓将苏炎手中的虎符接过,仔细凝视。
      杨桓手中也有一块兵符,商国的军权,他有三分之一,如今小皇帝竟舍得将这块兵符拿出来给自己。
      “陛下可是真的放心?”
      “自然是放心的!”苏炎面色恳切,说道:“丞相虽严厉,可终究是为了我大商好的,朕自知比不上高祖,武帝,不能名留青史,可也不想遗臭万年,把兵符交给丞相,朕自然是放心的!”
      杨桓轻笑,却觉得手中这兵符有万分的重量。
      它关乎成百上千士兵的性命,更关乎着大商的存亡。
      **
      杨桓终于带兵去了南疆,一路上还算顺利,遇上了几股流窜的难民,杨桓手下的将士想将他们处决,可杨桓却愿意分他们一点军粮,那些难民感激不尽,其中的男丁竟投身了军营。
      几次突袭的难民都被杨桓这样轻巧的化解。
      消息传到了京城,小皇帝龙颜大悦,往尚书府里和丞相府里赏赐了好些东西,清璇看到了自然欢喜,又虔诚地跪在了家中的佛像之前,日日夜夜为杨桓求平安。
      众人皆畅快,可杨桓却慢慢的不安了起来。
      这一路上,未免也太顺利了些,而且这些难民出现的地点非常的有规律,仿佛是……
      仿佛是故意将他领到什么地方去一样。
      这个念头一直缠在杨桓的心头,可他面色却不显,若是大战在即,主帅却疑神疑鬼,势必是要动摇军心的。
      好在四五日之后,杨桓带着大军,终于平安抵达了南疆,城太守见了救星一般,热情异常地将杨桓接到了城中,好生同杨桓讲了最近的战况。
      无非就是南疆土司们仗势欺人,强行围攻,从前的三省六郡已经全部被他们占去了。
      看到杨桓的脸色越来越差,那太守灵机一动,笑道:“丞相您有所不知,想来那些南疆的蛮子还是怕丞相的,听说您来了,他们都不敢来了呢。”
      杨桓摇着头,却叹气。
      南蛮这些蛮子,哪里是因为怕他?不过是因为自己刚来,他们有些忌惮,想观察几天罢了。如今南疆的局势竟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差,看来是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星汉灿烂之时,杨桓在烛火之下写下了第一封家书。
      初到南疆,自然是先要给清璇报个平安了,提笔落款,再盖上红章,找来养了多年的信鸽,借着月色放飞了自己对京城的一缕思念。
      杨桓看着那鸽子飞出一个好看的弧度出来,自是想不到,他的家书竟没能落在清璇的手上。
      而是被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截获了。
      夜色深深,不眠的可不只有杨桓,更有卫国的新太子——孙策。
      百里策不喜欢自己这个名字,孙策,这名字听起来怪怪的,他还是喜欢自己用了十几年的名字。好在如今自己是太子了,没人敢直呼自己的姓名,卫王也只会策儿策儿的喊,不会从头到尾地喊他名字。
      当他的弓箭手射下这只鸽子的时候,他刚刚准备就寝。明天还要赶路呢,今儿可要休息好。
      “殿下,这是弓箭手截获的军情,请殿下过目。”
      “军情?”百里策眉心微蹙:“本宫要是没记错,杨桓今日才到西南,如何有什么重要的军情?”
      “这个属下也不知,还请殿下过目。”
      百里策也疑惑着信里到底是什么,于是便抽了信出来,只看了一眼,嘴角便勾起一个笑出来了。
      “杨桓,我从前怎么没发现你是这么个人呢?”
      那信上寥寥几字,却道尽了杨桓对清璇的思念。百里策看了便觉得好笑,谁能想到杨桓那样执掌一国朝政的人,竟然在大战之前,对一个女人思念彻骨?
      处在当中的人总是看不清楚的,就像百里策如今嘲笑杨桓,可他却没想到,自己和杨桓,又有什么分别呢?
      若不是同样的心思,为何他要在卫王面前争取一个出使商国的机会?
      为何他明知命格中的人是林蔓如,却还固执的要来商国的京城?
      为何他不惜发动战争,联合西南土司,也要将杨桓调出京城?
      只是当局者迷罢了。

第79章 百里归来

      杨桓到达西南后, 战事进行的还算顺利,之前被叛军强占了的地方, 也被杨桓奋力夺回来了三个郡。
      消息传回来,京城上下自是欢欣鼓舞,喜形于色的小皇帝竟然在得知消息的那个早朝, 对着西南行了个大礼, 遥拜远在西南的杨桓,说是从今往后定然好好听杨桓的话, 绝不再让杨桓费心了。
      杨桓的捷报传的频繁, 甚至在一沓子军函中还能夹私,给清璇也传了一封家书回来, 无非是说什么战事顺利云云的话,清璇虽然高兴, 却也知道杨桓的话有些故意哄她开心, 哪里有顺顺利利就能打胜仗的将军了?定是他只捡着好听的说罢了。
      不过既然杨桓不提,清璇也不主动提起。只是在回信里夸赞他真是商国上下第一人, 还顺道问了一句, 你何时能回来?
      这次的回信等的时间便漫长了许多,清璇看得出, 杨桓的字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