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皇书II-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最喜爱城南一品堂的折云糕,到如今还知道这件事的,世上只有一人。
提步上马,嘶鸣声响,伸向皇城的街道里,陡然杀出一匹快马,因跑得太快,只能隐隐望见那暗红凛冽长袍的一角。
迎婚的喜驾从长安街的左相府而出,一路浩浩荡荡,十里红妆,已行过了朝阳门,离崇华殿不过数百米。
季子期快马加鞭,抄近路自南阳门奔来,临近皇城亦不停缓,守门的小将看着这匪夷所思一幕,面色惨白,还来不及呵斥,一块令牌已砸到了守将脸上,小将哆哆嗦嗦看清,一个寒颤,看着远去的快马,虚脱半跪于地。
其他人围拢,忙问‘哪个赐下的玉牌,这个王孙贵族如此蛮横?’
小将哭丧着脸,巴巴回:“先帝,那是先帝赐给季家的免死玉牌!”
一群侍卫俱惊,一时间南华门落针可闻。
如今季家余得的,只有那个陷于漠北,生死不知的季子期,大夏原本名正言顺的皇后。
快马穿过皇城边角,只剩下和崇华殿遥遥相望的数米石阶,季子期从马上跳下,朝石阶跑去,她不知道自己在执着什么,只是,如果不见见他,不问他一声‘可还记得六年前的承诺’,就好像永远都不会甘心。
皇城内喜乐震天,贵妃入宫的仪仗停在崇华殿下,身着嫣红喜裙的女子自轿下而出,被数名宫娥搀扶着朝石阶上走去。
夏云泽一身大红帝王冠服,身形俊朗,低垂着眼,立于大殿前,百官跪于殿外,三呼万岁,普天同庆。
这一幕犹为刺眼,只肖几步,季子期便能越过石阶,穿过行廊,站在夏云泽面前。一人陡然自回廊后走出,拦住了她。
季子期抬眼,怒意满溢,一甩袖袍:“滚开!”
“季将军。”那人低唤,声音有些暗哑尖锐:“太后料得将军会回,让老奴守在此处,若将军还惦念着当初的情分,定要将此信看完。”
一封信函被递到季子期面前,喜乐声越来越近,她没有时间迟疑,一把接过信函撕开,雪白的信笺上墨黑的字迹落入眼中。
眼一点点睁大,季子期微微颤抖,猛然抬首朝回廊转口处望去。
年轻的帝王身影坚韧挺拔,却过早的染上了风霜之意。
到如今,为了我,你竟做了如此多吗?太后问我可忍心让你孤寡到老,终生无嗣,夏云泽,你说,我该如何回她?
十米距离,却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再也迈不过去。
我季子期还没有自私到要耗掉你一生岁月。
崇华殿上,看着已近到咫尺的左相千金,夏云泽望向宫门的眼终于垂下,掩落最后一丝期待。
新嫁娘站定在崇华殿外,夏云泽三步远的地方,红裙下的手朝夏云泽伸来,夏云泽蹙眉,抬首去接——
“报,报,报!”
“八百里加急快报!”
“陛下,漠北大捷!”
一声连着一声,如惊雷一般在皇城中响起,一匹快马连奔而入,手持军报,朗声而喊。
崇华殿外诡异的安静,仪仗退散两边,让将士一路飞奔至崇华殿下。
殿上百官面面相觑,边境军报一向事急从权,可和帝王大婚遇到一块,大夏百年历史,从未出过这么一遭。
夏云泽挥手,疾走两步,喜裙下的女子打了个颤,被宫娥扶住,正欲转身离去的季子期回过头,沉默的看着崇华殿上满脸喜意的帝王。
传令小将一身戎袍,意气风发。
“陛下,塞云城大捷,北蛮十万大军葬于城下,诛敌国五皇子元惜!”
满殿静默,北蛮三分之一的铁骑悄然湮没,守城的季子期手中不过三万残兵,如此惊人的战绩,着实不可思议。
“好,好!”夏云泽朗声大笑,眉梢眼角高扬:“季家军有功,大功!许安,替朕拟旨,犒劳三军,封赏诸位将军。”
他微一停顿,慢行几步,停至石阶边缘,一字一句落于百官和那传令小将耳中。
“告诉你们季元帅,朕等着她夺回天壑城,届时,朕亲自迎她回朝!”
一声落地,崇华殿外连呼吸声都停顿下来,着绛红官袍、立于百官之首的左相突然面色冷凝,看着不远处孤零零微微颤抖的女儿,握紧了手。
季子期静静站于回廊后,眼底墨沉,突然转身朝皇城外走去。
“将军!”老总管唤住她:“您不见见陛下?”
“不必了。”
即已得了答案,便也就无憾了,夏云泽,我在天壑城等你。
帝王大婚三月后。
这一日,夏云泽踏进崇元殿,见一殿宫奴跪了满地,太后满脸愠色坐于上首,心底微微明了。
“母后,您今日怎得空来了崇元殿?”夏云泽行了一礼,替太后把茶水端至手边,温声道。
“哀家若再不来,这些奴才都翻了天去了,陛下三月不入后宫,哀家竟到今日才知晓。”
“区区小事母后何必动怒,母后多虑,不是还有临儿。”夏云泽挥手,一众奴才得令退了个干干净净。
先太子夏云洲留下一根独苗夏天临,如今已有十三岁。
听见爱孙的名字,太后面色微有和缓,却不退半步:“临儿是你大哥的儿子,你如今贵为一国之君,若是无嗣,国本必会动摇,母后年事已高,你总不能让母后到地底无颜去见你父皇!”
“母后,您在等几年,朕会……”
“皇儿,母后知道以季家丫头的性子,不夺回天壑城绝不会回京都,如今天壑城有北蛮重兵把守,要夺回难于上天,母后向你承诺,若有那一日,孙家十万大军尽听她调遣,可好?”
孙家乃后族,当初也是太后手中的这只军队,才能得保他与皇兄顺利即位太子。
“总有一日,我会倾尽大夏为季家一战,为天壑城死去的将士和百姓一战。”
忆起六年前他曾对领军远行的少女许下的承诺,夏云泽听见自己有些恍惚遥远的声音。
“母后,朕答应你,会为皇室留下血脉。”
子期,你所希望的一切,我都会为你做到,所以,我一定会等着你平安回到我身边的那一日。
崇元殿外,一身华贵宫服的皇贵妃听着里面的对话,眼底微冷,黯然退了下去。
宣昭六年秋天,皇贵妃传出喜讯,尚无子嗣的后宫一片大喜,皇帝下令为保贵妃安康,无需大办,是以消息传到漠北时,已是三月之后。
塞云城一战,北汗收兵边疆,休养生息,季子期领着军队转至和天壑城隔河相望的靖安城。
北堂晏将京城的消息告知季子期时,她正伏在案桌上涂涂画画,手一抖,一大滴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来,眼微垂,只回了声‘知道了’,握着的画笔一直未停。
北堂晏陪了她六年,从未见过她如此萧索的模样,心下不忍,朗声道:“今日秦老将军送了些好酒,你可想尝尝?”
季子期抬首,眼底一片云淡风轻,却回:“也好。”
那一日,十几坛上好的女儿红被两人灌了个干净,北堂晏记得那日枫叶正红,枫树下的女子醉得一塌糊涂,终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子期,你可后悔过?”后悔放弃后位,远走边疆,离开那人?
季子期面容氲红,半闭着眼,伏在树下悄然沉睡,到最后北堂晏也不知道她到底有没有听到那句话。
也许,经此一事,子期也该放下了。
宣昭七年,贵妃诞下一女,皇帝封安国公主,大赦天下。
这一年冬,北国边境冰雪连天,数个城池陷入冰冻之害中,朝廷运来的物资入了塞北只能由熟悉地形的季家军运送,季子期接到消息时一声不吭的领着一千将士和北堂晏出了靖安城。
半月后,季子期被困雪山的消息秘密的被送入了皇城。
“混账,她一个守城的元帅,去送这些东西做什么,上个月还请旨攻打天壑城,如今却把自己困在雪山,不要命了!”上书阁里皇帝震怒的声音在深夜骤然响起。
“许安,请右相和杜大人入宫,给朕安排一队护卫,要快!”
漠北大寒,这种天气被困在雪山能熬得了几日?即便在皇城安坐着,亦是如坐针毡。
许安应了一声,退出上书阁后低头半响,终是朝太后的慈安宫跑去。
国岂可一日无君,更何况是远赴如此危险的雪山?
忧心忡忡的帝王没有等来辅国的重臣,却等来了端着先帝牌位的皇太后。
很久以后,攥写史书的史官一直都未能得知,大夏宣昭帝到底是为何在他即位的第七个年头在皇室宗祠里毫无缘由的独自跪了三日。
那一日晚,冰封的雪山深处,北堂晏哈着气问季子期:“你不是日日念着攻打天壑城,眼见着日子快到了,怎么领兵出来干这事?”
“我是一个将军。”
北堂晏挑眉,表示没听懂。
“出兵灭敌是为了守护国家,若是连百姓都保不住,又怎能算护得了国家。”季子期望着皑皑冰雪,笑着道,只是还有一句她没有说完。
六年前她为了季家和仇恨终究是负了他。
她希望能为他安定边疆,守护天下;她会为他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天下;她会做他最锋利的长刃,令所下,兵所至。
这是她季子期,爱夏云泽的方式。
又是半月,季子期走出雪山的消息传来时,已数日未曾合眼的帝王终是长舒一口气,酣睡了一整日。
只是奇怪的是,那个整日叫嚣着要出兵天壑城的季子期却呈上奏折,以边疆战士需休养生息的原因,将计划延后,而且一推迟,便是整整半年。
几日后,一封密信被送至上书阁案首,夏云泽脸色难看沉默良久后才对着通明的灯火吩咐了一声。
“许安,传旨,贵妃身子孱弱,即日起送往国安寺调养,安国公主送至慈安宫交由太后照料。”
许安领命而去,夏云泽揉着眉头,将密信投入炉火中燃尽。
本以为她知书达理,却不想是个蛇蝎妇人,护送物资的领路人是左相安排,季家军在雪山被困,和左相脱不了干系。
宣昭八年盛夏。
靖安城府,低沉的咳嗽声传来,端着药临近门口的北堂晏神色一黯,停驻半响才展了个笑容走进房。
“今日如何了?”
软榻上的女子面容清瘦,嘴唇略带浅色,眼底熠熠生辉:“早就无事了,偏生你担心得紧,养了半年还能有什么事,无端河还有几日便能连通,密探说元崇近日来了天壑城,这是个好机会。”
无端河在天壑城外,水流湍急,宽有数丈,乃为守城天险,如今有了应对之法,难怪季子期能高兴成这般样子,北堂晏心底明了,将药盅端到她面前:“如此便好,只是你身子尚未复原,若能智取,万不可再上战场。”
半年前被困雪山后季子期伤了身子,这些年在战场上的旧疾复发,身体以摧枯拉朽之势崩溃,纵使他一身医术,也不过救了半条命回来。
听见此话,季子期眼眨了眨,应了声‘好’。
五日后,皇城上书阁案桌上,一封请战的奏折安静置放,夏云泽沉默良久,终是缓缓批了个‘准’字。
十日后,大夏十万大军悄无声息的渡过无端河,攻城的号角在天壑城下响起。
而这一日,距离这座大夏王朝最古老的城池被北蛮夺去,已整整九年。
这场战争足足打了一年,大夏几乎是以倾国之力来延续这场战斗,就连后族孙家手中所握的十万大军也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被季子期接掌。
天壑城下兵营里,北堂晏黑着脸收回季子期手臂的银针,怒道:“季子期,开战前你是怎么答应我的,说好了不准上战场,你倒好,冲得比谁都快,你不要命了是不是!”
“阿宴,我是统帅,怎可让将士冲在前,我一个人躲在后面,放心,元崇被我困在此处一年,北蛮京城权力更迭,他失了后援,撑不了多久了。”
北堂晏愤愤看了她一眼,挥着袖袍走出了大帐。
帐内,低低的咳嗽声响起,季子期看着手心处暗红的鲜血,眼眯了起来。
至多半个月,她一定要把天壑城拿下来。
宣昭九年冬,长久的拉锯战让北蛮元气大伤,北蛮帝都发生内乱,皇三子元含将太子元崇一派清剿殆尽,与此同时,季子期领兵突袭西城门守军薄弱处,强行攻破天壑城城门。
这一战,北蛮太子元崇战死,十万北蛮将士埋身无端河,天壑城城头终于在十年后重新插上了大夏的旗帜。
消息传入京城的那日,朝堂弹冠相庆,天子之喜溢于言表,一道道封赏圣旨接连不断的被送往漠北。
天壑城城主府,季子期握着画笔静坐在案桌前。
她面容安详平和,望向窗外的眼底透着淡淡的暖意和期待,脱下了将袍,一身淡紫曲裾长裙着在身上淡雅华贵。
北堂晏斜靠在门口,看着这样的季子期,才明白先帝果然眼光非凡,若为中宫之主,季子期绝不会输皇城里的那些妃嫔半分。
只是,如今一切已是枉然,到底还是迟了。
“阿宴。”轻呼声打断了北堂晏的思索,他抬首,见季子期眉角带笑,压下心底的酸涩,道:“怎么了?”
“我还有多少日子?”
北堂晏整个人僵硬起来,半响后才道:“季子期,你既然知道自己的身子,还这么折腾干什么!”
“阿宴,对不住。”季子期走到北堂晏面前,眼底带着淡淡的恳求:“无论如何,也请你帮我撑到七月十五。”
北堂晏无力的点头,他比谁都清楚,季子期如今活着的每一日都是奇迹,离七月十五,还有半月。
窗外,眉角微弯的女子淡淡一笑,恍惚间,竟有着当年尚在京城时不知世事时纯真青涩的模样。
北堂晏只记得满树桃花下,季子期轻轻扬眉,说:阿宴,我从来没有后悔。
原来,她一直记得他曾经问过的话。
十日后,皇城崇元殿。
夏云泽跪在赶来的太后面前:“母后,请应允儿臣亲赴天壑城。”
太后沉默的看着跪在面前的帝王,终是叹息一声:“罢了,如今北蛮内乱,自顾不暇,你去吧。”
夏云泽前几日昼夜不停的接见重臣,想必是将朝政已托付妥当,早日迎回季子期,也好了了他的心愿,皇家也能早日有嗣。
夏云泽重重磕了个头,起身朝殿外而去。
夏云泽出京城的一个时辰后,一匹快马奔进了皇城,慈安殿的太后拿着漠北传来的军报,手抖了半响,颓然倒在地上,正经过的夏天临跑进殿,忙不迭扶起太后:“皇祖母,您怎么了?”
太后慢慢抚上孙儿尚还稚嫩的脸庞,老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临儿,你皇叔他…不会回来了。”
八日后,满城的素白让一路奔驰的夏云泽不安的停在了天壑城外。
城下,一身白衣的北堂晏看着风尘仆仆的夏云泽,眼底的忧伤深埋,一语不发。
“她在哪?”
“你来迟了。”迟了三日,而子期她…也终究没有撑到这一天。
只是一句话,夏云泽骤然色变。
子期不在了,她怎么可能不在了?
“在雪山里她便伤了身子,这一年多的命都是捡回来的,夏云泽,你当年怎么舍得把她送到这里?”
年轻的帝王站在这座曾和季子期相约十年的城池下,没有回答,只是轻轻问:“她在哪里?”
北堂晏良久未言,回眼间在看到夏云泽眼底的死寂时,朝天壑城外的小山上看了一眼。
夏云泽倏然转身,一步一步朝小山走去。
短短几百米,却像用尽了他一辈子的力气。
山顶处,一座空白的墓碑静静伫立,一叠画纸被石头压在碑旁。
夏云泽走上前,缓缓俯下身。
嘴唇被咬出了血来,滴落在簇新的黄土上,夏云泽一遍遍抚摸着冰冷的石碑,唇角轻抖。
我等了十年,子期,你怎么可以不在了?
微风骤起,碑旁的画卷被吹散,落在夏云泽面前。
所有的画卷里,都只有一个人,只是那人,却是季子期。
闲坐饮酒,策马狂奔,沙场浴血,月下独立……他从未见过的,这十年中的季子期。
等我们相见之日,我会让你知道这十年的我是何模样。
这恐怕便是季子期为他最后留下的话。
突然明白缘由的夏云泽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一幕,捧着一叠画卷,挪到冰冷的墓碑前,闭上眼,温润的泪珠缓缓滑落,哽咽难言。
寂冷的漠北深处,满山枫叶正红。
夏云泽轻声说:子期,十年约满,我来了。
只是不知道,等了十年的季子期,还能不能听得见。

第十六章

连澜清领军占领军献城的一年里只有北秦商人出入军献城,城中买卖的货物服饰多以北秦风俗为主。北秦士兵悍勇粗暴,平日里百姓未免多生事端,也多着胡衣,以求乱世中一丝喘息的机会。
但此时,君玄却着一身云夏汉人最正统的素白晋衣,坦然又无惧地立在连澜清面前。
她眉眼中有着帝家人独有的桀骜,墨黑的长发大片洒落在肩上,极致的黑白在晕暖的烛火下有种惊心动魄的慵懒瑰丽。
君玄立着的时候懒散而悠闲,偏她弄茶时的神态手势又极为认真。她似真的只是在对一个敌国的将军以茶报恩,但又像是在为最熟悉的挚友弄茶,极端迥异的态度在君玄身上奇异般融合,让人无法分辨。
连澜清从未见过这样锋芒毕露又温华内敛的君玄。
他静静看着她,从额角到眉眼,从眉眼到嘴唇,十足的珍惜又小心翼翼。
清雅熟悉的茶香和君玄弄茶的模样让连澜清以为……他仍是秦景。
他战场浴血杀敌而归,她在君子楼翘首以盼,为归来的他煮一壶清茶。
连澜清想,若时光能静止,他这一生,只求这一瞬。
连澜清仿佛陷入了迷蒙中,他合在膝上的手缓缓抬起,朝君玄拨弄茶盏的手伸去。
“阿……”玄。他嘴唇微张,干涩的喉咙还未发出声音,一声极低的笑声却突然响起。
“将军既熟知我君家的茶艺,不知可听说过这一品茶还有个名字?”
连澜清猛地清醒,他不漏痕迹地收回自己已堪堪触到君玄衣袖的手。他见君玄全神贯注烹茶,仿佛没察觉他的失态。连澜清轻轻舒了口气,“君……”他顿了顿,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君玄。
说她是一家小姐,可君家偌大的家业早已由她掌舵。唤一声君掌柜,又实在太陌生了。
“将军不必拘小节,唤我君玄即可。”明明君玄连眼都未抬,可她偏偏只听了一个字,就知道了连澜清的窘状。
连澜清心底有些奇异的微妙感,颔首,“我曾听闻此茶以晋南千竹叶制成,又名君子。”
君玄拨弄茶盏的手一顿,抬眼朝连澜清看去,自进屋后第一次将目光放在他身上,“连将军好本事,仅凭气味便知此千竹叶来自晋南……”她眉宇轻扬,仿佛意有所指,“将军果然是爱茶之人,更对我君子楼知之甚深。”
千竹叶性微甘,长于苦寒之地,云夏之上北秦、东骞、大靖皆有,不同地域生长的千竹叶制成茶时味亦不同,是以即便漠北大地上人人皆知君子楼的一品茶以千竹叶制成,却无人知晓这茶到底采自何处,更无一家可仿出相似的味道。
说起来晋南乃帝家属地,自然只有君家有这个能耐从晋南的十万大山里采叶。
连澜清瞳孔一缩,却面不改色,回:“我不过听得传闻如此,胡乱一猜罢了。”当初君玄曾告诉他君家千竹叶取自晋南,他随口一答,差点露了形迹。
“看来君家的生意做不长久了。”君玄笑笑,也不在意连澜清的敷衍,将茶盅放在他身前,自己端了一杯坐到他对面。
“为何?”
“做生意讲究个独门独道,生财路的秘密被人窥了去,还怎么做生意?”君玄朝后仰了仰,下巴微扬,“咱们家老头子是个实诚人,早些年遍天下的交友救人,也不知对谁这么诚心,竟连家底都给说了出去。”
她说得漫不经心,仿佛真的是在谴责她那个早已故去的老父。
“算了,如今这乱世,能多活一日都是奢求,还想其他做什么。连将军一年前保我君家满门,说起来君玄还从未向将军道过谢。”她将连澜清面前的杯盏推近他几分,“将军品一品,我一年未烹此茶,技艺生疏了不少,恐怕会让将军失望。”
连澜清望着面前热气萦绕的君子茶,未动,反而沉着眼朝君玄看去。
他入君子楼半年,君玄遇见他的机会不知凡几,却从未有过半句交谈,更别提亲手替他烹茶道谢。他虽护君家满门,却屠君玄一城同胞,他认识的君玄嫉恶如仇,怎会谢他?
为何偏偏在今日对他和颜悦色?这杯茶……
连澜清沉默的意味太过明显。君玄自嘲地勾了勾嘴角,她一点点收回手,沉默无言地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抿了一口。从始至终,她的目光静静地放在连澜清身上,恍惚有种莫名的悲凉。
面前坐着的是北秦的大将,侵占她故土,屠戮她袍泽的死敌。
从相爱相守到相背相离,不过一年光景。
君玄到如今,看着连澜清陌生又熟悉的眉眼,才如此真切的感受到——那个她爱了十年托付一生的秦景是真的不在了。
或许,那个人从来不曾存在过。
君玄的目光明明是淡漠甚至安静的,可连澜清却在她的注视下狼狈地挪开了眼。几乎毫无犹豫,他端起面前的杯盏一饮而尽,因为太仓促,甚至还洒落了几滴出来。
竹叶茶入喉而过,温热微甘,是君玄一贯的手艺。
“将军是不是好奇,你入君子楼半年,为何直到今日我才谢恩于将军?”君玄细细摩挲着杯盏,低低的询问声传来。
连澜清默然不语,等着君玄继续说下去。
“除了谢恩,我有件事一直想问将军而不敢问,所以才等到今日。”
连澜清不知怎的,心底突然一慌。
君玄声音更轻,她抬头,看着连澜清,一字一句,问:“不知将军可认识秦景?”
这一句犹若石破天惊,连澜清轻叩在桌沿上的手猛地一动,倏然抬眼。
君玄正抬手替他将茶添满,她垂着眼,额前的碎发落下,在她脸上投下一片侧影,连澜清看不清她的表情,只能听见她的声音。
“将军想必听说过,我以前定了一门婚事,那婚配之人是这军献城的副将秦景……”
“我确实识得此人,他不过是个大靖亡将,叛国在先,背信在后,且已故去,你何必再问?”连澜清断然打断君玄,硬邦邦开口。
秦景背叛大靖引北秦军入城连大靖百姓都知道,他一个北秦统帅难道还能推诿说不知此人?明明知晓如此回答会让君玄怀疑,但他仍然不愿在君玄面前提起被他亲手掩埋的自己。
“为何不能问?”
长久的静默后,君玄悄然坐得笔直,凌厉的凤眼扫向连澜清,“将军恐怕不知,秦景原是个孤儿。十一年前,是我把他带回了军献城,也是我让父亲领着他拜施老将军为师,教他武艺兵法,甚至连终身我都托付给了他。若不是父亲骤然降世,四年前我就已经是他的妻子。连将军,我待此人有救命之恩,相助之谊,结发之情。他十年的命都是我给的,为何我不能问!”
君玄凛然的目光让连澜清无法直视。
十年前连澜清受皇命潜进大靖边塞,却在沙漠里遭遇沙盗抢劫,临死之际是领着商队路过的君玄让侍卫救了他。君玄把奄奄一息的连澜清带回军献城君家照顾,足足花了半年才养好他的伤。
君玄说得不错,他的命都是君玄给的,她有什么不能问?
到如今,或许他能为她做的,不过是以连澜清的身份,给她几句回答,让她忘记她生命里曾经出现过一个叫秦景的人。
“君玄,你想知道什么?秦景的身份?还是……”
“为什么?”恍若未听到连澜清所言,君玄打断他,只低低吐出这三个字。
连澜清露出复杂的神情,揉着额角,低低问:“是想问……他为什么会背叛大靖,引兵入城吗?”
“不是。”君玄抬首,在连澜清惊讶的目光中用手撑起身子俯向他。
她的挽袖拂过桌面,那素白的颜色和城破之后挂满全城遮天蔽日的白幡一般无二。
连澜清突然想起,在北地风俗里,只有送故友亲眷入土时才会洗尽铅华,白衣着身。
“这一年,我无数次想过他到底是谁,到底为什么叛国?到如今,我都不想知道了。”君玄立起的身子刚强笔直,但声音却止不住地细细颤抖。
“如果他还活着,我只想问问,为了泼天的权势富贵也好,为了难以释怀的血仇也罢,他做下这一切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施老将军十年教养之恩,为什么不顾念和他同生共死浴血沙场的袍泽,为什么忘记了和我相濡以沫的诺言,他打开城门的时候……”
君玄的声音猛地拔高,一只手指向窗外暮色笼罩安静祥和的军献城,“为什么不睁开眼看看他身后……这座生活了十年的城池和亲手护下的一方百姓!”
君玄声声质问,到最后,只化成了一句。
“连将军,如果你是那个死了的秦景,能不能告诉我,这十年光景十年恩义对他而言,究竟算什么?”

第十七章

君子楼里,烛火明灭,茶香缭绕。楼外街道里时远时近的打更声传来,在安静的夜晚里格外清晰刺耳。
连澜清宁愿自己今晚没有来过君子楼,宁愿和他心心念念的人再也说不上一句话,宁愿永远喝不上这杯君子茶。
一年前亲手打开军献城城门的那一日起,他就不该再回到这座城池,不该再奢求见到君玄。
连澜清木然地看着君玄那双近在咫尺满是悲凉的眼睛,陌生的寒气毫无预兆地涌进四肢百骸。他想抬手抹掉君玄眼角一点点聚拢的雾气,可却发现,连挪动指尖的力气他都没有——他不敢,也早就没有资格了。
这么些年,连澜清以为他这一世活着的时候再痛苦也敌不过父亲战死族人被诛的那一夜。
明明这十年他都在告诉自己,他没有错,他本就是为了摧毁施家踏平军献城而来。可在君玄声声质问下,他连一句可以为那个可怜的秦景辩驳的话都没有。
他是连澜清,生而为北秦战士,他为了北秦王朝、百姓和他连家做下这一切,有什么错?十一年前大靖不也在景阳城掀起腥风血雨,他连氏满门不也惨遭施家军屠戮,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到底有什么错?
这些年,他面对着施元朗和君玄时,一日又一日地如此告诉自己。
可现在,对着君玄的眼睛,连澜清只想逃。
为了复仇,他选择了欺瞒背叛,忘恩负义,血染城池……
就算他告诉自己千遍万遍,也不能否认——他就是秦景,秦景就是他。
他无愧故土家国,可却利用了施元朗慈父之心、君玄爱慕之意,袍泽生死交付之信!
连澜清垂下眼,看着自己缓缓摊开的手,明明洗的干干净净,他却仿佛看见上面染满了军献城数万百姓身上磨灭不去的血渍。他神色中的冷静自持一点点碎裂,眼角染上了血丝。
他终是没有抑制住,沙场上从不退却的身影竟微不可见地颤抖起来。
“罢了。我问这些干什么,将军不是他,又怎么能告诉我答案。”
落针可闻的二楼大堂里,低低的自嘲声传来,俯在上空的身影骤然抽离,素白的衣袍从余光里拂过。
“夜已深,茶凉了,君子楼不留外客,将军请回吧。”
只是多了一点光亮,连澜清却像突然活过来一般兀地抬眼朝声音消失的方向看去。他低低喘着气,即使狼狈到了这般境地,他也想再看看君玄,或许这场战争之后,他们此生不能相见。
温柔的月光从大堂顶端的窗口倾泻而下,洒满整个楼阁。
君玄慢慢行着朝楼阶转角处而去,她走得很慢,就好像每行一步就在斩断一段过往和牵绊。
在君玄即将转过墙廊走下楼阁的那一瞬,不知为何她突然停下侧脸朝连澜清望来。
连澜清坐着的方向,只能看到月影下她微抿的唇角和凛然的眉眼。
“我恩情已报,冤仇未消。你与我终归有屠城之仇,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