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皇书II-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吉利躬身行了行礼,识趣地退了下去。
帝梓元朝里走,一步一步,那人的轮廓一点点在烟霞中现出,落在帝梓元眼中仿佛染上了绚烂而亘古的色彩。
他静静而坐,头微垂,眼轻轻阖着,容颜依旧,恍若三年生死相隔,从来不曾有过。
帝梓元就这么停了下来,在他十步之遥的地方。
她突然想起,三年前的西北潼关外,她和韩烨从军献城中逃出时她对韩烨说过的话。
“韩烨,如今只剩下云景城和军献城尚在北秦之手,你留在潼关。等军粮送到各城后由我去攻云景城,军献城交给你。大靖北秦停战之前,我们不必再见了。”
曾经她以为,她这辈子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这一句——不必再见了。
韩烨,过去种种历历在目,当年你在云景山上跳下,我以为老天对我永无厚德之日。
帝梓元掩在长袖下的手难以自持地颤抖起来,她几乎是本能地朝韩烨的方向抬起了脚。
或许是她的注视太过灼热,韩烨似有所觉,睁开眼朝帝梓元望来。
韩烨眉眼如墨,一双眼却空寂到毫无色彩。
帝梓元跨出的脚生生止住,眼底染上了殷红一片。
她知道他已经不能视物,可直到真正站在他面前,她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事实带来的震撼和无措。
那双望着她的无比空洞的眼睛,没办法让帝梓元再进一步。
那么骄傲的韩烨,看不见了。看不见她,看不见他的子民,看不见他的臣子,看不见这片原本属于他的山河。
那样在沙场上御敌于国门外,守护自己子民的大靖储君,如今,甚至不能再提起一把剑。
她突然明白为什么他活着,却不肯再见她。
那么骄傲的韩烨,怎么会愿意以这般模样站在她面前。
一日前的上书房里,吉利带她来见韩烨时,只说了这么一句。
“侯君,殿下决定在先帝丧月满后离开京城。奴才不敢告诉您殿下回来了,是怕如果您出现在殿下面前,他连丧月也不会留完。”
“殿下的骄傲,全天下不会有人比您更明白。”
所以韩烨,你的决定,是明明生离,亦作死别吗?
“谁在那?”韩烨随手一扶,一旁桌上的瓷杯被他不小心扫落在地,碰出刺耳的声音。
韩烨看向地面,眉头微皱,却弯下腰摸索着去拾地上的碎片。
帝梓元回过神,眼底露出不忍和震惊,就要上前替他拾起。
“殿下!”不知何时起候在一旁的侍女凝香小跑到韩烨面前,“这些让奴婢来做就可以了。”
“谁在那儿?”韩烨却只是看着帝梓元的方向,沉沉地重复着问了一句。
凝香是施诤言遣来照顾韩烨的,知道一些内情,她迟疑地看向帝梓元,见帝梓元摇了摇头,遂小心翼翼地对韩烨道:“殿下,元帅怕我一个人照顾您不妥当,又遣了一人过来。”
韩烨摇了摇头,“告诉诤言,不必了,在西北的时候孤一个人生活惯了,身边不需要这么多服侍的人。”
这话一出,帝梓元眼底又平添了一抹黯沉。她朝凝香使了个眼色,转身朝林外走。
“殿下,好歹也是元帅的心意,您就应了吧。瞧,您这茶杯都碎了,奴婢重新给您沏一壶上来。”
凝香劝了韩烨两句,端着破碎的杯盏一路小跑跟上了帝梓元。
帝梓元一路径直朝内院走,凝香没和这位传说中的摄政王打过交道,忐忑道:“殿下,这不是出府的路。”
“谁说我要出府了?去茶房。”帝梓元的声音淡淡传来,“刚才你不是说本王是施元帅遣到太子身边的丫鬟,既然他的茶盅碎了,那自然该本王来沏。”
凝香一愣,瞪大眼看着帝梓元利落地朝茶房走去。
时刻关注着林中动静的施诤言和吉利二人听闻帝梓元见着韩烨后一句没说去了茶房,亦是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
帝梓元端着一壶茶盅重新出现在梅林的时候,已是半柱香之后,这一回她在韩烨几步远的地方不过才停了片息便直直行到他身边替他摆好杯盏开始沏茶。
帝梓元从没服侍过人,行起事来不免粗狂一些。以韩烨如今的耳力,丝毫之差便能听得出来。
“是谁?”
帝梓元手顿了顿,却未停住。
一旁候着的凝香想起刚才帝梓元的吩咐,道:“殿下,这是刚才那个侍婢,她是个哑巴,不能说话。”
韩烨本就目不能视,如今遣个哑巴来照顾他,岂不荒唐!
见韩烨眉头皱起,凝香又道:“元帅说殿下的身份不宜让太多人知道,这才让她来照顾殿下。”
凝香回话间,帝梓元已经为韩烨沏好了茶。她静静立到一旁,目光落在韩烨皱起的眉上,不知怎的就想替他抚平。
“殿下,天凉,茶沏好了,您暖暖嗓子。”凝香被两人间暗淌的气氛憋得慌,忙不迭地就要端起茶杯递到韩烨面前。
却见帝梓元毫不客气地摆了摆手,她端起茶杯,握起韩烨的一只手稳稳地放在了他手心。
触手温热,指间犹带薄茧。韩烨一怔,倏尔抬首。
他一双眼空洞洞的,只怔怔地望着面前。
两人呼吸隐有交错,不过一尺之距。
风吹过,树叶零落飘下,沙沙作响,打破了他的失神。
韩烨抬手轻轻一抿,温茶入口,他端着茶杯的手悄无声息地一顿,神色依旧平常。
“你们下去吧。”他垂下眼,掩住情绪,淡淡吩咐一声。
“是,殿下。”凝香朝帝梓元的方向看了看,见她颔首,朝韩烨行了行礼跟着她一齐朝外走。
“等等。”
两人行了几步,韩烨的声音传来。帝梓元回头,韩烨已望向梅林深处的方向,背对着她们。
“这个侍婢叫什么名字?”
凝香一怔,韩烨的声音又响:“日后她来照顾我,我总要知道如何唤她。”
凝香朝帝梓元看去。帝梓元沉默不语,手一挥,卷起一截树枝朝地上写去。
待她写完,凝香方才恭恭敬敬朝韩烨道:“殿下,她唤诺云。”
韩烨沉默片刻,终是淡淡挥了挥手,“孤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帝梓元朝韩烨的方向看了一眼,回转身朝梅林外走。
两人脚步声隐去,林中坐着的韩烨始终一动不动,他手中杯盏中的温茶早已凉透,可直至冰冷,他都没有放下。

第七十九章

帝梓元一路沉默地回宫,吉利自然知道了帝梓元见太子后发生的事,一路上欲言又止。
直到入了上书房,他才忍不住问:“侯君,殿下他……”
“他不知道是我。”帝梓元揉了揉眉角,“从明天起每日早朝后我都会去施府,宫里的事你打点好,若是铭西和烬言问起来,就说本王去了涪陵寺陪姑祖母。”
“是,侯君。”吉利明白帝梓元的无奈,他自小陪在太子身边,自是明白如果太子知道侯君已经知道了他现在的模样,恐怕会毫不忧虑地离开京城。
此后数日,凡下早朝,帝梓元必往施府。
韩烨却改了每日只在梅林休憩的习惯,施府每个旮旯地儿都被他杵着根竹竿跑了个遍儿。
跟在他身边伺候的,永远都是那个丝毫不细致半点不熨帖的哑巴丫鬟诺云。
“你这招围魏救赵,在孤这儿不顶用。”
施府后院石亭内,韩烨正在和施诤言对弈,他摩挲着手里的棋子,朝施诤言道。
施诤言瞧见他眼底温润的笑意,笑着摇头:“臣从来就没在殿下手里赢过,这么些年以为有了长进,哪知陪殿下您练练手,还是被杀得片甲不留。”
施诤言摸着石桌上沁凉的墨玉棋子,朝一旁杵着的假丫鬟看了看,心底头感慨。
那日从施府回宫,帝梓元便连夜召工部匠人入宫,吩咐他们在皇家墨棋上雕刻花纹以区分棋子,第二日就将这幅棋盘送了过来。太子不过在梅林呆了半个日头,他平日在施府内所用的东西全被置换了一番,房内摆设皆去棱角,易磕碰的地方全用厚厚的棉布裹住。两位太医院太医专程入府为太子准备药膳,调理身体,今日就连太医院院正也跟着帝梓元一齐入了施府。
在帝家权势如日中天、帝位悬而未决的现在,帝梓元竟不忌讳让任何人知道韩烨的存在,或许……她唯一在意的是太子的不愿意。
这半个月,帝梓元每日下朝后便会来施府陪着太子,星辰而归,从未错过一日。但她亦从未开口和太子说过半句话,施诤言曾以为帝梓元这般的性子是决计忍耐不到这般地步的,可她却始终如此。
“殿下,臣今日又寻了一位大夫过来,等会下完棋让他给殿下您看看眼睛。”施诤言落完一子,报了棋子的方位,迟疑着朝韩烨道。
太子不愿意再看大夫,他是知道的。
哪知韩烨眉头挑了挑,只神色如常地答了一个字,“好。”
一旁立着的帝梓元听见韩烨的回答,轻舒了一口气,朝候着的凝香抬了抬下巴。
凝香这半月和帝梓元相处久了,灵泛得不得了,连忙点头,一路小跑着出去请太医院院正了。
韩烨像是没注意到凝香的离去,举手落下一子,朝施诤言淡淡道:“将军。”
施诤言一看棋盘,笑道:“还以为殿下您如今性子温和些了,埋汰起臣来还是半点不含糊,和臣弈棋比当年还要多赢两子。”
孙院正是被吉利悄悄着请进施府的,起初他还不知道是哪位贵人需要内廷大总管亲自来接,直至在施府内见着了摄政王,才知道今日要看诊的人是谁。
说实话,孙院正这一路被凝香引着入施府后院的时候,腿脚都是不利索的。他做了半辈子太医院院正,起伏跌宕了一生,就连先帝崩于昭仁殿时他恐怕都没这么紧张担忧过。
已经故去三年的太子殿下,居然还活着。可他们的殿下,竟已经不能视物了。
孙院正忧心忡忡地进了石亭,里头的几人倒是神色如常,他一眼就瞧见了坐着的韩烨,眼一红就要跪下行礼。
“孙大夫,你来了。”施诤言怕露了行迹,连忙唤了一声。
孙院正回过神,连连“哎”了几声,差点老泪纵横。
“公子,让孙大夫给您看看吧。”
见韩烨颔首,孙院正三步并作两步行到韩烨面前,虽然韩烨看不见,他还是行了臣礼才小心翼翼抬起韩烨的手诊脉。
帝梓元和施诤言几乎盯着孙院正的一举一动,等待他的诊断。孙院正医术高超,堪称大靖国手,或许他能有办法治好太子的眼睛。
时间一点点流逝,孙太医脸上的神情却愈加肃穆,半晌,他搁回韩烨的手,不无担忧道:“殿……”他顿了顿连忙改口:“公子的眼睛……”
“如何?”施诤言已经立起身朝孙院正看来。
孙院正摇摇头,朝韩烨道:“老夫可否问公子几个问题?”
“孙大夫想问什么,但说无妨。”韩烨颔首。
“公子几年前可是受过伤……”不等韩烨回答,孙院正又踌躇地补了一句,“如果老夫看得不错,应是经脉俱断、功力散尽的重伤,此等重伤老夫亦难救,不知公子可是有际遇?”
经脉俱断、功力散尽!帝梓元听见孙院正的话,猛地朝韩烨看去,瞳色重重一暗。
“是,几年前受过伤,后来被一个医术超绝的大夫所救,算是大难不死。”韩烨回的轻描淡写。
孙院正点头,沉声回:“公子体内的内劲使不出,并不是真正的功力散尽,而是体内真气乱串入经脉,常人若如此早已真气岔体而亡,公子您能至今安稳,全是因为有人用浑厚的内力以人体穴位之法替您在身体内建了一道壁垒,将这些混乱的真气强行压制。只不过强行压制的后果就是当初受伤时的淤血尽数入脑,致使颅内血脉受损,才会让公子您的眼睛看不见。”
“孙大夫你是说公子的眼睛是真气压制的后果?还有希望治好?”施诤言一下子激动起来。
孙院正沉默,摇头,“救下公子的人医术在老夫之上,而且应是内力极其浑厚的宗师。当初封印公子的真气是唯一的方法,否则公子失去的不只是一双眼睛,而是性命,公子有机缘遇得此人真是大幸。”
孙院正退后两步,朝帝梓元的方向看去,弯下腰,满是愧疚自责,“老夫医术拙劣,治不好公子的眼睛,还请恕罪。”
石亭里陡然沉默下来,施诤言眼底的惊喜消失,帝梓元神情冷沉。
“无事,这些我早就知道了,当初救我的人也是像孙大夫这般告诉过我。”韩烨神色平和,望向施诤言的方向,“诤言,这次你总该放弃了。”
施诤言一愣,低低应了一声,可他总觉得太子这话不像是对他说的。
帝梓元朝孙院正摆了摆手,孙院正叹了口气,行礼退了下去。
“诺云,带孤去梅林走走。”孙院正脚步声远去,韩烨起身。
帝梓元连忙走到他身边,手正好抬到韩烨手边,韩烨握住她的手臂,被她引着朝石亭外走。
“诤言,你军务繁忙,孤就不留你了。”
这两个人,一个平日里温温润润现在指使人起来随性无边,一个桀骜不驯现在却服服帖帖半声不吭,倒真是一物降一物。
看着远去的两人,被落下的施诤言一脸憋屈,叹了口气。
梅林里,两人开始还一前一后,慢慢走着就成了并肩而行。
这些日子相处久了,两人便有了一些默契。
平日里都是韩烨在说,帝梓元听,今日也不例外。
“早几年的时候我受过一次伤,被北秦一位高人所救,他花了半年时间把我救活,醒来后我的功力散尽,眼睛也看不见了。”
帝梓元扶着韩烨的手一顿,安静地听韩烨说下去。
“你大概也知道了,我原本是大靖的太子,从小在宫里长大,养尊处优惯了。起初醒来的时候有些日子我很难接受这样的自己,后来慢慢的也就习惯了。毕竟人还活着,有些事总归会习惯,然后去接受,就像孙大夫说的,能保住性命就是大幸。”
功力散尽,不能视物,跳下悬崖时身中的三箭更是直入筋骨。
受了这么大的罪,你却只告诉我,你还活着就是幸事吗?
帝梓元眼底一片暗红,似在泣血。
“这几年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些事既然已经发生了,就不必再介怀,世事岂能尽得圆满。诺云,你说对不对?”
帝梓元没有回答,也无法回答。
韩烨停住脚步,轻轻开口:“回去吧,花期已过,梅花想必都凋落了。你的眼睛看得见,可以去看遍大靖的山河,陪着我在这里看枯树残叶,可惜了。”
韩烨说完,把扶着自己的手轻轻抬下,回转身,慢慢的坚定地朝来处的路走去。
孑然一身,履履独行。
帝梓元看着他远去的身影,负手于身后,沉默地垂下了眼。
守在一旁的吉利许是听见了韩烨刚才说的话,行到她身旁小心翼翼问:“侯君,殿下是不是已经知道了您的身份……?再过三日,先帝的丧期就结束了,施元帅刚刚告诉奴才,说是殿下昨日已经让他安排出城的车马……”
“备马。”帝梓元神色冷沉,打断了他的话,“本王要去涪陵山。”
涪陵山顶,帝盛天正抱着一团佛经躺在院子里晒日头。
帝梓元说明来意的时候,她眼都没睁,只轻飘飘道了一声:“韩烨那小子让你知道他回来了?”
“姑祖母您早就知道了?”帝梓元倏地抬头,面上带了气愤之意。
“不比你早上几日,凶什么凶。”帝盛天把一本佛经扔到帝梓元头上,没好气道。
“姑祖母,他的内力被封印在体内,眼睛也看不见了,孙院正说他没办法治好。姑祖母,如果是净玄大师出关,他有没有办法治好韩烨的眼睛,平复他体内乱串的内力?”
帝盛天沉默,叹了口气,“三年前救韩烨的是净善。”
帝梓元神情讶异,“北秦国师,居然是他。”
帝盛天颔首,“梓元,论武力我和净玄都在净善之上,但论医术,云夏大陆上还没有人能强过净善。要救韩烨,除非是武力和医术都臻至顶峰,我和净玄有强横的内力,但不精通医理,亦无办法替韩烨疏通经脉,化解他当年受伤后阻于体内的内劲。若是妄动,反而会适得其反,让他性命受损。如今只有等到净善武至大宗师,才会有一线希望。”
武至大宗师?云夏数百年历史,也不过才出了那么几位而已,谈何容易。
听见帝盛天的话,帝梓元眼底抱着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神情颓然。
“梓元,不要太执着了,韩烨他能活着回来,已经是上天厚德。”帝盛天难得看帝梓元这幅样子,劝慰道。
“我知道,姑祖母,我不介意他如今变成什么样子,只要他还活着……就好。”帝梓元垂下眼,唇角带了苦涩之意,“当年我年轻气盛,一心入京颠覆韩氏,逼得安宁远走西北,战亡在青南城,我虽不觉得我做错,可他父皇终究也是因为我才落个孤家寡人的下场。他一身内力被毁,双眼不能视物也是当年为了在西北救下我。姑祖母,我这一生,欠他太多,他如今不愿意再见我,我竟连一句都不能留。”
“姑祖母,我和韩烨这一生,到底缘深缘浅?孰对孰错?”
她望向山下京城的方向,,半白的长发在风中被卷起,一双疲惫的眼里写满了苍凉。
“也许,我真的该放手了。”

第八十章

绮云殿书房,谨贵妃正在练字,芍药来报帝承恩求见。
自嘉宁帝驾崩后,帝承恩屡入绮云殿求见谨贵妃,皆被挡了回去。
“娘娘,她在殿外候了半个时辰了。”
“让她进来吧。”谨贵妃沉默片刻道,神情倒是从容。
帝承恩被芍药引着进入书房,一进书房她小心打量着谨贵妃,见她神态间虽憔悴疲沓,却未有慌乱,不由暗暗纳闷。
先帝驾崩,未给小太子留下传位诏书,如今朝堂被帝氏把控,谨贵妃怎会如此沉得住气。莫不是她以为拿了自己手中的暗卫力量,自此便可高枕无忧?
“见过娘娘。”帝承恩行礼,一副温顺而忐忑的模样。不待谨贵妃开口眼眶便红了起来,“娘娘,陛下骤然崩逝,您还有小殿下要匡扶,可万万得保住凤体。”
谨贵妃练笔的手未停,连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帝承恩眼底泛出几许尴尬愤恨,知道谨贵妃是因为科举舞弊的案子败露迁怒于她。如今嘉宁帝已死,她手中的力量尽数归于绮云殿,除了依附绮云殿,她在京中已无立足之处。
“娘娘。”帝承恩跪倒在地,“是承恩办事不利,差点连累娘娘和殿下,承恩罪该万死,还请娘娘看在这几年承恩陪伴在侧的情分,让承恩将功赎罪……”
“将功赎罪?”谨贵妃淡淡打断她,抬起头朝跪在地上的帝承恩看来,“陛下已经不在了,你手中的力量已尽归我绮云殿所有,你拿什么来为本宫将功赎罪?”
帝承恩声音一滞,脸色青白交错,顿时涨得通红。她自小虽被关在泰山,却是以帝家女的身份被抚养长大,这些年在京中有嘉宁帝庇佑,一般的贵妇皆给她三分薄面,还从未有人如谨贵妃一般当面给她难堪。
天家难测,人情凉薄,她如今算是了解得通通透透。
“娘娘,陛下虽逝,可娘娘万金之躯,很多事情娘娘不必亲手去做。如今朝堂震荡,小殿下储位不稳,各府女眷亦是京中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承恩不才,愿为娘娘招揽各府命妇,在娘娘御前效犬马之劳。”帝承恩伏倒在地,神情诚恳。
谨贵妃眼底划过一抹异色,帝承恩在她面前素来有些心气,想不到如今竟放得下身段,甘心蛰伏在她脚下。这个以帝家女身份养大的女子若不是际遇太差,也不至落到仰他人鼻息而活。
“承恩,这次科举舞弊案和陛下驾崩,本宫明白了一件事儿。”谨贵妃搁下笔,端坐在案桌前朝帝承恩看来。
帝承恩抬首,见谨贵妃稍显肃穆的神情,怔了怔。
“本宫一直以为只要稳坐后宫主位,前朝亦会为后宫所左右。这次之后本宫明白,这天下永远只有朝堂能主宰后宫,庙堂之高绝非区区后宫的力量所能比拟。若无在朝堂上一诺千钧的话语权,所谓的天家宫苑只不过是一座华丽的宫殿。”谨贵妃声音沉沉,话语中藏着千般透彻。
以前她一直以为依附嘉宁帝便能护住韩云的储君之位,嘉宁帝驾崩后她才明白后妃在世族和朝堂面前的势微。若不是韩家几位德高望重的老王爷和旧臣坚定地护佑东宫,恐怕朝堂早已是帝家天下。
“依理而思,庙堂之争也不是区区后院能够左右。本宫要的不是各府贵妇的阿谀讨好,我绮云殿要的是朝堂的力量。承恩,经此一事,本宫方才明白为何帝梓元入宫三年,和本宫比邻而居,本宫贵为太子亲母,她竟连绮云殿的宫门都没有进过。”
谨贵妃想起昭仁殿外指点江山引领群臣的帝梓元,声音重重落下:“因为对她而言,本宫不过是这后宫群妃中的一位,她眼里看到的是大靖的锦绣山河,后宫须臾之地从未入过她眼底。我们汲汲营营费心筹谋的计策,对她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承恩,本宫要的不是各府贵妇的阿谀讨好,我绮云殿要的是朝堂的力量。阴私算计虽是争位之路上必不可少的助力,但如果要打败像帝梓元那样的人,只能用阳谋。”
而且是要以天下为局,朝堂为盘,百官为子的阳谋。
看着仿似脱胎换骨了一般的谨贵妃,帝承恩面上的震惊难以掩饰。
“娘娘,您……?”
“怎么?惊讶?本宫短短数月经历先帝驾崩朝堂动荡,若还如当初一般肤浅无知,日后怎么辅佐太子坐稳储君之位荣登大宝。”
十年如此漫长,就算如今帝梓元不登皇位,有意培养太子,可将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她不在朝堂上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将来的天下未必会为韩云所有。
尽管她不信帝梓元,可有一句话帝梓元说得对。
她的皇儿想要的不是一个如傀儡一般的天子之位,不是一个靠阴谋之术控制的朝堂,他想堂堂正正的做大靖的天子,为万民造福祉,为天下启盛世。身为他的母亲,所有他不能做的,还做不了的,她都会替他承担,亦会替他做到。
“娘娘,顺安来报,说明王和安王两位老王爷已经入了宫门,再过片刻就要到绮云殿了。”
谨贵妃话音刚落,芍药小声禀告的声音已在殿外响起。
明王乃韩氏宗族的族长,是太祖唯一在世的兄弟,安王乃先帝长兄,两人在朝堂上握有实权,威望更是在八王之上,不少朝中老臣和开国世族皆和两人交好,乃如今皇室的柱石。现在两人相携入绮云殿,显然是谨贵妃有意召见。
这就是谨贵妃说的朝堂之力,运筹阳谋。帝承恩神情黯然,一时心灰意冷,也未再说求情之话。
谨贵妃扫了她一眼,知道今日的威慑已经足够,帝承恩虽不若以前重要,但作为先太子韩烨唯一在京的遗孀,还是有些用处。她诡谲果敢,和帝家势不两立,又只能依附于绮云殿。有很多事情谨贵妃不会再去做,但身边却需要帝承恩这样的人。
“好了,起来吧。天凉,跪着伤身。科考舞弊案帝家既然止步于江云修身上,自然也就不会再找你的麻烦。要留在本宫身边,你以后要更加谨言慎行。”
帝承恩本以为自己必成弃子,突闻谨贵妃之话,不由生出了几分希望来,眼中多了一抹感激和震撼。震撼于如今的谨贵妃脱胎换骨,御人和权谋之术已非当初可比。嘉宁帝的驾崩、帝梓元的威慑让后宫这个唯一手握大权的宫妃终于成长起来,或许选择依附于绮云殿会是最好的选择。
“谢娘娘怜惜,承恩当谨记娘娘之言,尽心尽力侍奉在娘娘身边。”帝承恩又朝谨贵妃深深行了一礼方才起身。
“好,你的忠心本宫知道了。朝中韩氏旧臣居多,但大多都还惦念着先太子的恩德,如今拜入我绮云殿的尚是少数。云儿如今是名正言顺的东宫储君,又是先太子疼爱的幼弟。你是先太子的遗孀,不妨以追忆先太子的名头约上几位旧臣府上的夫人聚一聚。”
这是要借先太子的名头聚拢朝中曾得过他恩惠的旧臣新贵。韩烨为储十数年,仁德兼备,得尽朝堂拥护,如果谨贵妃以他的名号招揽行事,必有一部分朝臣会看在先太子的情分上归于绮云殿麾下。
念及韩烨,帝承恩心底酸楚怅然,却恭敬地点头,“是,娘娘,承恩这就去办。”
谨贵妃含笑颔首,面上有了满意之色,摆手道:“下去吧。”
“芍药,替本宫更衣,本宫要亲自去迎两位王爷。”
帝承恩退到一旁,恭送谨贵妃远去,心底幽怨而凄楚。
若是太子仍在,如今的大靖朝堂岂有谨贵妃母子之位。
她闭上眼,长长叹息一声。
如果十四年前那个染病重症的少女亡在帝北城,哪来如今种种,太子和她也必不是今日这般结局。
帝梓元从涪陵山而回后在上书房处理了一宿政务,吉利不敢劝她,只得炖了药膳替她补身子。
第二日早朝完,帝梓元如往常一般换装出宫。
吉利替她系上玉佩,脸上有些意外,“侯君今日还去帅府?”
昨日太子梅林中虽说得含蓄,但已有推拒之意,以侯君平时的脾性,必不会再登帅府大门。
帝梓元抚弄挽袖的手一顿,漫不经心瞥了吉利一眼。
吉利面上讪讪,忙低声道:“奴才这就去安排。”
韩烨的眼睛看不见,也没有人会特意告诉她诺云每日是否前来伺候跟前。但今日他没像之前半个月一般在帅府里乱逛,反而在搁着棋盘的石亭里闲坐出神。
有温茶递到手中,韩烨正好口渴,握杯轻抿,茶香入口,他神情一怔,眼底淌过复杂的情绪。
以她过往的性格,昨日他虽说得婉转,但今日也不该再来才对。
怕是内疚之意太深,连她平日里的脾性也一并按捺下了。
“今日天凉,可曾着了厚衣?”韩烨轻轻叹息,温声问。
石亭里响起一声轻叩,算是应答。
两人相处半月,一个目不能视,一个口不能言,自是要想些办法交流。平日里帝梓元敲一声算“是”,敲两声算“不是”。
“春日已过,再过些日子就要入夏,平日听你偶有咳嗽,想必身子也不算太好,等天气暖和了,你也更能养着身体些。”韩烨放下杯盏,语气仍是温温和和,他朝面前的棋盘指了指,“既是出身帅府,应能对弈一二,陪孤弈一局。”
帝梓元扫了韩烨一眼,轻叩一声,随即坐到了石桌旁。
“孤爱棋亦善棋道,最不喜对手因孤的身份有意相让,你且拿出你的实力,与孤堂堂正正弈一局。”
韩烨落下一子,看向帝梓元的方向坦坦荡荡开口。
帝梓元眉角轻挑,观韩烨情绪盎然,也来了兴致,紧落一子相随。
韩烨执黑,帝梓元执白,两方入棋厮杀,仿若当年西北之时沙盘演练之景,帝梓元心生怀念,神情全然放松,沉浸于棋局之中。
半个时辰过去,吉利替两人换了两盅茶,这局棋才算落定。
黑子守成持重,步步为营,白子霸道凌厉,兵行险招,最后以三子取胜。
帝梓元已数年不得如此酣畅淋漓的棋局,面上疲态尽除,她摩挲着手中棋子,朝韩烨望去,却发现不知从何时起韩烨正静静地凝视着她。
“杀伐果断、威慑天成,执棋如人,这几年立于高位,你弈棋之道更甚三年之前。”
韩烨兀然开口,这一句猝不及防,又仿佛准备许久。
帝梓元未言,心情激荡,千般话语藏于心,等他开口。
“孤如今弈棋温和保守,心性淡然,已不若当年。”
韩烨语气虽是温和,但话语中的铿锵之感却丝毫未散。
帝梓元她神情一怔,生出一股子不安的感觉来。
“如为大局所想,今日我们两人所处之位,对天下朝堂最是恰当不过。”
当年两人一为东宫储君,一为治世良臣。如今一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