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沈大人家的石榴树-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她一般想着该如何张罗着把人救上来,而不是直面矛头,说来也并不一定有这个胆气骂那些公子哥。
    沈家下聘的第二日,她去弓高侯府贺喜,两人在抄手游廊上遇见韩仪琲,韩仪琲冷哼一声,十分不客气的说:“你别做梦了,我才不会和你一起嫁给那个病秧子!他那里比得过徐公子分毫。”
    她虽然不喜欢沈霑近来的作风,但当年他十五岁中了状元,骑着白马游走在长安街上时,她在茶楼中见过的,他当时穿着圆领绯色状元朝服,腰系光素银带,所谓“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岂是徐呈那种纨绔可以比拟的。
    她旁边的“韩仪清”听了韩仪琲的话未曾反驳一句,却在韩仪琲从她身边经过时从容的伸出脚,让这位姑娘摔成了个贴地乌龟。
    贴地乌龟是个没种的,爬起来一路哭着去和她祖母告状,可惜她不知道韩仪清身份今昔不同往日,再也不是她祖母能拿捏的了。
    她那时候便确认了眼前这个“韩仪清”并非韩仪清。
    黄秀梅道:“你那位替身做事太过直接,不像你总是思虑再三,其实破绽颇多,也是后来我才想起来魏国公夫人寿宴那日,她吼人的时候嗓子可是好好的。”
    韩仪清忙道:“那是我表妹宁泽,可不是什么替身。”
    黄秀梅不以为然,是表妹也是替身啊,她确实是不问俗事的,你同她解释一通她也未必就明白谁是谁,她也不愿知道背后原因,自然不问。
    韩仪清又道:“你可有些不厚道了,你既然早知道,为何憋到今日才来瞧我。”
    “到底谁不厚道了?你这可就是贼喊捉贼了。”
    黄秀梅斜睨她一眼,她昨日做了个梦,梦见花儿枯萎了垂下花苞,她觉得不吉,今日一大早便赶来了大兴,又说道:“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你骗我的事自然也过去了,我便来了。”
    今日有风,迎面吹来一股淡淡的香气,黄秀梅嗅了嗅道:“这莫不是杏花开了?这才三月初,今年开得倒是早。”
    为了印证她的话,春风透过窗缝隙卷进来些粉白的小花瓣,韩仪清看了眼睛一亮,今日她觉得精神好了许多,自己撑着要下床,黄秀梅忙起身扶着她,她走了几步到靠墙的多宝阁上取了两个匣子,抱在胸前。
    黄秀梅好奇问:“什么东西这么宝贝,也给我瞧瞧。”
    韩仪清笑说:“一些墨宝,不给你看。”
    黄秀梅便没再多问,庄嬷嬷见韩仪清起来了,走过来背起她,又劳黄秀梅搬了竹椅出了远香楼,走了没几步便见几株杏树,昨日还是花骨朵,今日真的开了些。
    韩仪清躺在竹椅上,伸手去接飘飞的花瓣,有些落在她的肩头,让她又想起那日遇到沈霑也是在这样一个日子,路旁也有许多杏树,风一吹带了些花朵落在他肩头,那时候他嫌弃她太遵守礼教,她听进了心里,因为她的话她学着改变。
    到了今日她觉得这一生虽然短却也活出了些自我,她同沈霑其实就是一场偶遇,她并不了解他,与其说喜欢更多的是牵念和遗憾,遗憾不能和她谱写更多事,遗憾不能和他一路相伴。
    韩仪清看向杏花枝头,道:“秀梅你再帮我多采一些花瓣撒到竹椅上,这杏花香气沁人,闻着舒服。”
    黄秀梅依言又采了些撒在她身上,撒下去时却又觉得不吉,有些生气道:“像撒纸钱似的,我不采了。”
    韩仪清笑笑,不采便不采吧,又说:“你自己去逛逛,我有些累了,先睡会,待会儿再和你说话。”
    黄秀梅怕扰她休息,沿湖走了几圈,直到她的丫鬟叫她回去,她才过来和韩仪清告别,却见她还在睡着,她轻轻叫了她两声,她还是一动不动。
    黄秀梅觉得心里有根弦绷紧了,她做出了和魏时枟一样的动作,手指伸到她鼻尖,只是她没有魏时枟幸运,此时的韩仪清已经没了呼吸。
    庄嬷嬷似乎早有所觉,却还在驱赶着时不时扑来的柳絮,淡淡说道:“小姐去了。”
    黄秀梅“嗯”了声,她感受到了,韩仪清怀里还抱着那两个匣子,她打开看了眼,一个里面写了一首诗,是王维的相思,她有些后悔,她若早知道会多给她采撷些杏花。
    她又打开另一个匣子,那是一幅画,画中人一袭青色春罗衫,肩头落了些杏花,这人她们都见过,她和韩仪清常常因为这个人起争执,但是韩仪清不知道的是,关于他,有一点她是和她一样的。
    这世上何止韩仪清一个怀着春思的女儿,只是她却是最可怜的那个。
    黄秀梅还不能接受眼前的韩仪清再不会回应她,她知道不雅,但是还是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魏萱和宁泽过来的时候,韩仪清已经冰冷冷,没了一点温度。宁泽晃了晃她,以为她会再睁开眼,然而不会再有,她转身走到远香楼前,那扇门紧紧闭着,再也不会有人从中走出来,她不知道魏萱是怎样的心情,没见到女儿最后一面,没能为她送行……
    熟悉的像是还在,真要去触碰才发现已是镜花水月。
    黄秀梅觉得昨日那个梦果然不吉,那朵垂下的花在对她说:“我明日就要走了,只有你能送我一程!”
    她送了,也只能送到这里,她把诗和画塞给宁泽,转身走了,不想再看韩仪清一眼。
    作者有话要说:  再见了,韩姑娘。

  ☆、第30章 石榴

韩仪琲觉得韩仪清变了; 以前那些弱懦的样子都是伪装; 尤其自文定后; 嚣张的要上天。你骂她她打你,你告状她也打你,简直像夜叉附身。
    韩仪琲坐在闺房中; 正对着六扇的雕花木窗; 如今还是春日; 春寒料峭,窗只开了两扇; 她本是拿着山水浮雕的铜镜对镜贴花; 却见有人穿着素白的衣衫站在窗外,眼睛肿成了核桃,看向她的眼神似乎含着满腔恨意,韩仪琲眼皮跳了跳,觉得现在的情况十分不妙。
    宁泽手里拿着蹴鞠; 抛起踢出; 她球技并不怎么好,这次却是准确无误的砸在了韩仪琲脸上。
    她前世今生也受了很多欺负,也忍让了许多,被火烧、被转送、被衡量、被杀; 一件件一桩桩她也没觉得多生气,但是到了韩仪清身上她只觉得怒火冲天,恨不能按着韩仪琲去韩仪清坟前磕头认错。
    可是韩仪清恐怕只能埋在某个山丘上,墓碑上都不能刻上她自己的名字; 只有亲近的人偶尔偷偷去祭奠下她这个无名氏。
    采苹说,韩仪清经常念叨孟子老人家的话:“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一遍遍忍受着二房的骚扰,这些年姨母魏萱花的都是自己陪嫁的盈利,未曾在公中拿过任何银钱,忍让至斯就是怕韩雪松被夺了世子之位。
    然而她却想问韩仪清一句:你这一生到底增了什么?是才艺是寿命还是真的坚忍了心性。
    采苹怕她惹事,一路追了过来,只是她走的没有宁泽快,一进来便看到四小姐韩仪琲捂着眼眶,受了莫大委屈似的,哭着指着宁泽,却又没敢说出一句话。
    采苹拉着她走,她便跟着采苹出了韩仪琲的院子,上有律法,下有人心,韩仪琲给韩仪清下毒,她却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除了小惩别无他法。
    采苹自小服侍韩仪清长大,比宁泽更难受,回到她们自己院子中,也顾不得什么礼仪规矩却又怕被别人听到,闷进被子里,哭声呜呜咽咽。
    哭声稍歇时,宁泽长叹口气,散了心里那些难过,道:“采苹,你们小姐一辈子活得太糊涂了,你可不要和她一样糊涂。”
    宁泽鼻子发酸,两世为人她知道当今这个世道有太多好姑娘包容忍让,却活的不痛快,到头来不过是糊里糊涂埋在黄土中。一生中有人爱重倒还能得个知心人,而更多的不过是在这道枷锁中服侍着整个家族,最后都变了嘴脸。
    她知道自己这些想法太大逆不道,也不敢再多想,自己洗了把脸,去前院找韩仪清的父亲韩雪松。
    韩雪松正坐在窗前太师椅上批阅公文,最近土地融冻,他正召集流民垦荒,开垦出来了便分发给流民,因为这一举措,他现在街头巷尾名声很好,已经有言官递了折子为他请赏,他也自觉自己这一举措即安置了流民又能增加来年的赋税,等到今年考核时当能官升一级。
    看到宁泽进来的时候更是欣喜,之前他安排人做事或者需要别的部门通融时,都是推三阻四,自从魏国公府下聘后各级官员仿佛一夜变了心窍,对他俱都笑脸相迎,办起事敲起章都利索了许多。
    这都得益于宁泽,韩雪松觉得年近不惑的自己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让宁泽代替了韩仪清。
    他笑盈盈问:“清儿,怎么了?”
    他许是怕被人偶尔听去露了馅儿,一直以来都是称呼宁泽“清儿”,他又看向宁泽红肿的眼眶,心里有了计较,又说:“是不是仪琲又惹你生气了。”
    宁泽张了张口,好一会才说:“表姐没了。”
    这四个字她很不愿意说出口,就像对着莲灯许愿总是不愿意把愿望说给别人,怕一说便破;而另一些时候,有些话不说这件事似乎便不曾发生。
    年后韩雪松一直忙于政务,算来已经有三个月不曾见过韩仪清,听宁泽一说做父亲的心如针扎一般,有愧疚,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宁泽看他愣了好一会才恍若初醒般念了句:“我的乖女儿!”
    之后便跌跌撞撞跑了出去。
    后面韩仪清是如何安葬的宁泽没再参与,魏萱这些天假说去礼佛不在侯府中,她强打着心神应付田氏和小田氏,亏了上辈子卫风不懈气的念叨,她也能拿出另一幅面孔应对这两人。
    魏萱回来的时候人瘦了许多,过来和婆母田氏请安,田氏扫了她一眼问道:“仪清嫁人的日子就要到了,你怎么这样一幅形容,到时被沈家几位主母看到岂不失礼?”
    魏萱只说:“茹素多日清减罢了,过两日便好了。”幸而侯夫人田氏并未怀疑。
    韩仪琲坐在祖母下首左瞧瞧宁泽右瞧瞧魏萱,又远望了守在门口的几个丫头,忽然感觉到近来大房似乎有些阴气森森,这日陪着小田氏吃过饭,坐在罗汉床上闲聊,她忍不住问道:“我看大伯母她们最近心事重重的,莫不是知道了母亲在堂姐饭食中下了……”
    小田氏拍了她胳膊一下,斥道:“胡说什么,人不聪明,话还多,我可真是被你愁死了!”
    韩仪琲撇撇嘴道:“母亲若是铁了心让我去做媵妾,那我只能拿把剪刀自戕了!”
    说完转身就要跑,小田氏揪住她,怒气冲冲的道:“不和你把话说明白了,你是不是就没完没了了,那好我便问问你,你为何就看上了那位徐世子,为何就非他不嫁了,你可知道男女私相授受是要浸猪笼的,你堂姐那位表妹因为他被活埋你还看不清楚吗?”
    韩仪琲可不认同,志在必得的说道:“那是因为遇到的人不对,自然喜欢不来,而且那个姑娘那种身份怎么配得上徐世子。”
    小田氏听了她这些话脸上火辣辣的,又想起那日成国公夫人指着她鼻子说:“也不看看你们什么身份!”
    韩仪琲又道:“而且那位沈大人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做的大,身体却是病弱的厉害,一到冬天鸳鸳小姐就担心的吃不下饭,我要是真嫁过去可不是守活寡么,我才不要嫁!”
    小田氏气的捂住胸口,好一会消了气,倒是认真想了想,换了衣服转头去找田氏,说道:“以仪琲这种性子真跟着仪清嫁过去少不得要惹事,还是姑母说得对,是得换个人。”
    田氏手持着佛珠,坐在圈椅上,啜了口茶,有意试探她,问道:“那你觉得谁合适?”
    这时外面一阵喧闹,有人边走边喊道:“大少爷考了八十七名,成了贡士了!”
    屋里两人听了这话都皱了眉头,先前的话题便放下了。
    今日是四月十二,韩仪清的庶兄韩云舟过了会试,宁泽本以为他会兴高采烈的过来给她报喜,不成想他却垂着头进了院子,宁泽在喂笼中鸟,放好食物,转身道:“恭喜表哥考中贡士。”
    韩云舟和陈嗣冉是好友,两人都有些书呆气,但或许是家世的缘故,他比之陈嗣冉少了狷介之气,行事多了些谨慎。听到宁泽给他道喜,他叹口气说:“有人说我能高中都是托了表妹的福气。”
    宁泽愣了愣旋即明白过来,估计是有人在他面前说他之所以高中是沈霑从中做了手脚。
    最近她也听说了许多关于这位沈大人的事,都让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回来错了地方,他做的事和前世完全不同,像变了个人似的,若说前世,她想沈霑恐怕不会那么做,那是个一身清气生怕别人污了他的人,要做什么也只会暗戳戳进行,这辈子却不好说了,他已经十分明目张胆了,谁知道他会不会在科举上做手脚。
    宁泽转念却又意识到,沈霑似乎没有必要帮韩云舟,她与这位沈大人算是“素昧平生”,他何必多此一举?
    “表哥多想了,沈大人身为读书人怎容得别人毁了科举。”
    他这么一说,韩云舟也想到沈霑是连中三元的读书人,曾经还是他的目标,那颗被人污蔑的心就没那么躁动了。
    魏国公府,石榴院。
    读书人沈大人终于迎来了休沐,他此时正站在石榴树下,抬头看到花苞裂开吐露了花朵,他想到一个老僧人的话,笑了笑。他人长的好,这么一笑,在春日之下更是分外好看。
    陈大岭见他心情好,不忍打扰他,却被看门的吴青石踹了一脚,身不由己弯腰跌了进来,他来不及斥责无情的好兄弟,忙站直,正儿八经的禀报道:“大人,大长公主请您过去。”
    沈霑虽然是大长公主唯一的儿子,他和他这个母亲的关系却不太好,平日里也不太相见,他从前不爱搭理她,现在已经觉得所有事无可无不可。
    陈大岭又道:“大人,您要成亲了,也该去见一见大长公主了。”
    似乎是这么回事,他回屋换了常服,进了魏国公府错对门的大长公主府,大长公主从去年就去了泰山祈福,今日是刚刚回来,在泰山时听到有人禀报说沈霑向韩家提亲了,她有些惊讶,她还以为她这个儿子在这件事上比较迟钝,她若不提,他怕是都不记得曾经和人家定亲过。
    大长公主问道:“你定亲了怎么也不派人告诉我,我差点便赶不回来,错过了你的亲事可怎么好!”
    她说这些就是想得个安慰,但是她这个儿子恐怕是不会回应的,又接着说道:“你是怎么突然想起向韩家下聘了?”
    沈霑这次开了口,说:“家里的石榴树开花了,这是之前一个老僧人种下的,他曾说树开花时便是我成亲的日子,他倒是算准了。”
    大长公主道:“你不是最看不起方士,说他们方外之人总是言之凿凿警告世人,却又从不入世,对朝廷最无贡献吗?”
    石榴树也不过是个说辞,沈霑笑了笑。
    大长公主又问:“你可想好要谁与你一同去迎亲了?”
    好一会听不到回答,大长公主见他眼眸微微垂着也不知在听还是在想什么,不由得叹口气,他们这种母子关系也不知能不能修补回来了。
    沈霑听大长公主说要迎亲,其实顿住了片刻,他这才想起一件事,他上辈子并未成过亲。
    作者有话要说:  我看过许多重生文,我想多活一辈子的人应该相对清醒些。明天真的成亲,后天真的小登科。

  ☆、第31章 连理

婚期定在五月初六; 五月四日晚魏时枟过来同宁泽说话; 自韩仪清去后这还是她们第一次相见。
    她本也邀了黄秀梅同来; 奈何她说:“要去你自己去吧,有人触景伤情,而我触人伤情。”
    韩仪清这一去她的难过岂会比黄秀梅少?只是她和黄秀梅不一样; 韩仪清是她的表姐; 宁泽也是她的表妹; 宁泽自幼丧母,这一年又遭坎坷; 可谓死里逃生; 也是个可怜人。
    魏时枟进宁泽院子的时候,宁泽正让菱花打了深井水上来,正用棉布的手帕沾湿了敷在脸上,那手帕素白,盖在脸上像是披麻戴孝一般; 有些不吉。
    菱花忙给她行礼; 又对宁泽道:“小姐,表小姐过来了。”
    魏时枟已经走过来揭开了宁泽的白面纱,冷声斥道:“她不懂事,菱花你也不懂事吗?今日已经找了全福人铺床; 后日她就要出嫁,你给她找个白帕子遮在脸上是在诅咒谁?”
    这话说的有些重,她平日为人有些冷淡,菱花本来就有些惧她; 此时吓得忙跪在地上,魏时枟并不搭理菱花,转而扯起宁泽道:“虽然早知道你不守规矩,可你如此也太百无禁忌!”
    宁泽在这些事上确实迟钝,她一说也觉得不妥,她还是第一次见魏时枟发火,便是那日她发现她不是韩仪清时也没训斥她一句。
    宁泽道:“表姐,我自幼居住在青州,青州气候大类江南,便是春天也是湿润的,而京城太干燥,我脸痒难忍才会用棉帕敷脸,一时不察用了精白色的手帕,表姐莫要怪菱花,并不是她的错。”
    她说完话眼珠一斜示意菱花起来,菱花接收到,垂首爬起来倒退好几步远离了魏时枟,这才转身进了屋。
    魏时枟看她脸上好多处红红的一片,有些地方还皴起了皮,不由皱了眉道:“别人在你这个年龄皮肤都是最水嫩的时候,怎么你偏偏这么多毛病,最近已经下了几场雨了,你怎么还是这样。”
    魏时枟转头又问菱花:“可有请郎中开药?”
    “有的,我去拿给表小姐。”回话的是坐在隔扇前绣鸳鸯枕的采苹,她说着话放下绣样转身在梳妆台的抽屉里取了个小瓷瓶。
    这时菱花已经乖觉的捧了一方红手帕过来,又浸湿了递给魏时枟,魏时枟净了手,将药一点点涂在宁泽脸上,说道:“你这脸恐怕后日好不了了,到时候上妆时多铺一些粉遮盖下倒还好。”
    宁泽长在青州,青州近海风中带着湿气,不像京城风一吹她就有些受不住,前世她才到平凉的头几年也是这般,过了几年也便好了。
    这次脸痒的却不是时候,后日她就要成亲,顶着一张大花脸嫁给沈霑,可算怎么回事!
    宁泽有些沮丧,她虽然是顶了韩仪清的名字嫁人,还欺骗了要嫁的那人,但她对这件亲事却还是很激动,毕竟这是两辈子头一遭。
    她又想起沈霑的样子,觉得他风光霁月的而自己却要顶着这张猴脸,到时候一对比岂不是更糟糕!本来就激动的心情更加波澜起伏,恨不能偷取灵药,一夜胜嫦娥!
    魏时枟今夜陪着她一起睡,魏时枟话不多,她倒是有满腹心事,比方说她一直介意沈霑和沈宜鸳的关系,比方说柳叶给她的手帕丢了让她很担心,只是这些却都不好诉说,而且她也善于自我排解,不一会便也睡着了。
    魏时枟此时却睁开了眼,宁泽住的是韩仪清的院子,这张床也是韩仪清的,昔日她也曾同韩仪清一起躺在上面,两人也不说什么,笑闹两句互作陪伴罢了,而今斯人却不在了。
    魏时枟摸了摸宁泽脑后的头发,心想,自己和黄秀梅不同,她觉得有宁泽在至少多个安慰。
    宁泽第二日换上了天蓝色疏朵皓纱春衫,送走了魏时枟,转道魏萱的院子,说要出去一趟,本以为魏萱会拦她或者问问她去哪儿,她却什么都没问,便同意了她所求,只是瞅向她的眼神紧紧缩着,好像含了无尽的心痛,宁泽只以为她还在丧女的哀痛中,并未作他想。
    她一走出去,魏萱抓着庄嬷嬷的手,埋在她怀中忍不住哭道:“我又害了她啊!”
    今日一早,安静了整个春日的二房终于有了动作,魏萱早晨去和田氏请安的时候,田氏让丫头端了一盘莲花馅饼上来,她一贯不爱甜腻的食物,勉强吃了几口,田氏才道:“仪清身体不好,你可有想过日后她在子嗣上会十分艰辛?”
    前些日子小田氏对宁泽也说过这些话,事后采苹禀告了她,若嫁过去的真是仪清,她确实会担心,但嫁过去的是身体好好的宁泽,自然不用担心这种事。
    近来因为韩雪松风闻渐好,庶子韩云舟又过了会试,她心里也硬气了几分,拒绝道:“时下虽然有许多人家遵循媵妾制,却也非必需,仪清身体渐好,想来将来子嗣上不成问题。”
    田氏却又指了指放在花瓣纹青釉盘子里的莲花馅饼,道:“这东西仪清爱吃,整个春日吃了不少。”
    整个春日她确实多次看到韩仪静提着亲手做的莲花馅饼带给宁泽,韩仪静是个老实的孩子,又经常被小田氏欺压,她觉得宁泽同韩仪静走进些倒没关系,也没在意她们之间的来往。
    魏萱点头应是,头点到一半蓦然顿住,忽然间意识到什么,猛抬起头看向田氏,声音尖锐了许多:“母亲这是什么意思!”
    田氏又重复了一遍方才开场的话:“仪清子嗣上恐会艰难,为了我们弓高侯府着想,还是让仪静作为随嫁和仪清一同嫁过去吧。”
    魏萱刚刚丧女不久,有时候看到宁泽心痛,有时候又觉得好歹有这个外甥女在面前尽孝让她不至于太过悲伤,此时明白过来田氏的话,平生第一次做出违逆之举,拿起盘子直直砸向田氏,田氏躲闪不及额上被砸开了花,魏萱又要冲上去,早被田氏房中的嬷嬷捉住。
    田氏沉声喝道:“你大胆!”
    这一声断喝终于让魏萱清醒过来,时有言官无孔不入,一道不孝的折子参上去,韩雪松就可能丢了官位。
    她突然觉得世道浑噩,仪清去了也好。
    宁泽出了侯府,让人抬着软轿一路到了京郊相国寺,山寺也不止有桃花还有杏花才盛开,她也不多取,只采了一枝,又沿着山阶向上,到了一处坟茔前,那墓碑上只刻了“爱女之墓”四字。
    宁泽将杏花放在坟头,驻足了一会,对着墓碑笑了笑,转身下了山。
    第二日一早宁泽就被魏萱揪了起来,她亲自给她绞脸,梳了头插上龙蕊簪,又亲手给她描眉上妆,看到她脸上的红块块唉声叹气一番,拿过蹙金绣云霞的凤冠霞帔给她穿上,宁泽要自己动手都被她给拒了,一切收拾妥当又给她照上翟纹的红盖头,这才握住她的手说道:“二房换了仪静作为陪嫁……”
    宁泽就要掀了红盖头冲出去大骂这群不要脸的妇人,却被魏萱紧紧抓住道:“今日大喜的日子你莫要胡闹,嫁过去之后你为主母她为妾,你想怎么惩治她就怎么惩治,且莫着急。”
    魏萱张了张口,想说那莲花馅饼有毒,你今后恐怕不会有孩子了。好久才把这句话压下,此时不是对的时机,过去今日再说吧。
    这时喜乐响起,外面已是锣鼓喧天,魏萱在她鬓边别了一朵麒麟送子的绒花,穿着士子吉服的韩云舟也走了进来,弯腰欲要背着她上花轿,却又缓缓的站直了,前面走来一人,头戴七梁冠,身穿赤罗衣裳,上绣织金麒麟,面容俊秀,纵然身穿赤色又在吹吹打打的热闹气氛中也有些只可远观的意味。
    沈霑给魏萱行了礼,才道:“虽然不合规矩,还是由我牵着她上花轿吧,就不劳兄长了。”
    韩云舟被他这声兄长叫的蒙住了,有些不可置信,一时间竟然找不到一句话来回应,连回礼都忘记了。
    沈霑走到宁泽面前,道:“手伸出来。”
    语声温和含了点笑意,不是开心时的笑意,不是敷衍人时的笑意,笑意里带了点安抚,宁泽方才的怒火被浇熄了些,乖乖的伸出手让他抓住,跟着他一步步被带进了花轿。
    门口站着韩雪松韩劲松兄弟俩,还有些他们的同僚,而沈霑找来迎亲的人一个是兵部侍郎张敬之,另一个是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杨廷,韩雪松初见这两个人时吓了一跳,觉得这个沈大人做事委实有些张扬,此举似乎在向世人宣告兵权的归属。
    沈霑骑上头戴花的红马,扫了下面的人一眼,指了指后面略小一些的花轿问:“那里面是什么?”
    三品官韩劲松施了一礼,笑说:“那里面是下官的庶女,闺名唤作仪静,是仪清的随嫁。”
    “原来是要效仿娥皇女英啊,韩侍郎这是把我当成帝舜了不成?”沈霑淡淡说道。
    此话一出,韩劲松腿一哆嗦,此等大逆不道的罪名他怎敢认,忙跪下惊呼:“下官不敢,只是媵妾罢了!”
    张敬之接口道:“既是妾那便可以随意处置了,沈大人想如何?”
    他这边唱罢,杨廷喝道:“那就让人利索的抬回去呗!沈大人府上又不缺美人,多一个多费粮食啊!”
    这一唱一和韩劲松听明白了,忙招小厮抬起花轿,灰溜溜的打道回府。
    宁泽本来还在计较沈霑同沈宜鸳之间的关系,听了外面这出戏先前这些计较瞬间放下了,这出戏她听的痛快,心里十分高兴,心想沈大人不愧是读书人的表率,很有古人遗风。
    之前那些说他必然要遗臭万年的话,此时此刻她已经不记得了。
    吹吹打打中前行,轿夫虽稳,风却不甘心,吹开了一角金红的锦帘,宁泽一眼看到坐在高头大马
    上的沈霑,他穿着背后绣着麒麟兽的赤罗红袍,腰间系着的是白玉腰带,他人稳稳坐在马上,背影给人一种淡然却也安宁的感觉。
    宁泽把锦帘拉好,想着自己也欺骗了沈霑,似乎也没资格计较他和沈宜鸳间的关系,更何况现在的沈大人还年轻,她防患于未然就是了。

  ☆、第32章 周公

弓高侯府和魏国公府相距不远; 走过一条纵向长街再转进南向横道; 也不过半个时辰便到了。
    在鼓乐声中; 宁泽被喜娘搀扶着走下喜轿,又在喜娘的唱和声中跨过了火盆,她蒙着红盖头看不到前路; 只听的周围热热闹闹 ; 她心里突然生起莫名的紧张; 嫁做人妇委实不是件小事,跨过火盆这刻; 她才切实的意识到自己是真的嫁人了; 而她未必能做的好。
    她站着等人将牵红递到她手中,却只等来一只手抓住他,手指修长在这种渐热的时候还是微凉,抓了一会也捂不热,宁泽有些不喜欢; 为什么不给她牵红; 有道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为何不遵循古礼?
    她站着不想动,不敢甩脱抓着她的手,但是也不想这样进去拜堂。
    沈霑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 声音在她头顶传来:“两个人牵着红绸活像一根绳上绑着的两个蚂蚱,不好看。”
    “……”
    宁泽以为自己耳朵进了水,幻听了,天下间哪对夫妻不是牵红扯两头; 你一头我一头的进了洞房,怎么偏偏你沈大人就是蚂蚱了?
    沈霑扯了扯她,她也不能固执,只好跟着她进去拜堂,又是一阵礼官唱和,两人拜了上首坐着的三人,她看不见上面,只能扫到一水儿的大红吉服,猜测上位的应当是大长公主和魏国公夫妇。
    沈霑的父亲沈煜是位将军,是现今五军都督府未分化前的大都督,不过已薨逝多年,前世沈霑之所以能夺得天下也多亏他这位父亲的荫庇,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