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簪花扶鬓长安步-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甘薯的种植事关重大,近段时日张先生和吴先生都要留在刘家村,亲身指导他们。而且张先生的确是个人才,近距离观察甘薯后不久,他就提出了可以利用藤蔓分离种植的方法,这可比慕皎皎年前用的甘薯培育幼苗的方法轻便了许多。这样一来,他们不用费太多的力气,就能将刘家村名下大半的旱地都种上甘薯了。
而等回到县里,崔蒲立马就将吴兴镇临镇的乡绅给叫了过来。乡绅得知他要问的是这件事,立马就顺溜的把皮球踢了出去。道这个消息是从临县传来的。
崔蒲便又给临县知县下了一张帖子,请他过来用甘薯宴。
临县黄知县应邀而来。酒酣耳热之际,崔蒲自然又提到了这件事。黄知县闻言便放下酒杯:“早在接到崔知县你的信后,某就已经猜到你肯定会问这件事。没错,此事的确是从我们县里传出来的,一开始听说的时候我也吓了一大跳,连忙差人去查,结果你猜怎么回事?竟然是有人先在茶馆里散播消息,然后再一传十十传百,这样传出去的。至于那个最先散播消息的人。我也叫人去找了,结果发现他不过是在本县逗留了不到十天,把消息散播开了就走了!不过,我还是叫见过他的人给留了副肖像,这次也一并带过来了。”
这已经是别人能为他做到的极致了。原本他们也没义务帮他洗脱罪名。崔蒲接了画像,道过谢后,又给黄知县敬酒。
酒足饭饱,黄知县也不由摸着肚子叹道:“这甘薯的确是个好东西,竟能做出这许多美味来。若是真能培育成功,那崔知县你这次功劳可就大了啊!”
“既然黄知县你有兴趣,不如我也分你一些幼苗,你拿回去找个地方种种看?”崔蒲笑道,“咱们两个县一起种,要是都种成了。那可就是双份的功劳呢!”
“那就算了!”谁知道一听这话,黄知县连忙摆手,“本县的春耕事宜都已经安排好了,百姓们连秧苗种苗什么的都准备好了,这两天就等着下种了。哪里还有空地种这个?要不,明年再说吧!”
明年?明年的这个时候,他要么已经成功了,那么甘薯自然是要推广到整个扬州城的,临县也是囊括范围之中。要么他失败了,那么这事自然就不用再提了。
黄知县说明年,根本就是委婉的拒绝之词。
崔蒲早被打击得习惯了。既然对方不同意,他也就不再多说,便又和黄知县说起别的事情来。
只是等到下半年,刘家村甘薯大丰收,一举名声大噪,崔蒲的名声也随之举国闻名的时候,黄知县才开始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而现在,用过饭后。崔蒲送走了黄知县,便带着画像回到了慕皎皎身边。
慕皎皎将画像展开看看:“这上头的人面目平平,脸上也没有什么特殊标记,就是一张大众脸。就拿着这张画,去咱们县里就能一抓一大把。这可怎么找?”
“这不就是传播谣言的人要的效果么?既抹黑了我的名声,又让我抓不住罪魁祸首,这口气我就只能这么硬生生的忍了!”崔蒲气呼呼的道。
“这也不一定。”慕皎皎突然摇头。
崔蒲顿时睁大眼:“难道你有办法?”
“暂时没有。”慕皎皎摇头。
崔蒲立马又泄气了。
“不过,人一旦得意,就难免忘形。现在他们在临县抹黑你的名声,眼看这件事做得十分成功,而你又无能为力,他们心中必定得意。而如果你一直对这个无动于衷,但手下的事情也越发做得热火朝天的话,他们心里也会着急,那么就一定不会停下抹黑你这件事。而只要他们做了,做得越多,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慕皎皎慢悠悠的道。
“对呀!”崔蒲恍然大悟,赶紧抱住她重重亲一口,“还是我的娘子聪明!我知道怎么办了!”
便匆忙跑了出去。
半个月后,果然在又一个临县里头传出了越发劲爆的消息。只是散播消息的人实在是太精明,竟然生生从崔蒲埋伏在那里的人手下溜走了。
一个月后,又一个县里传出消息。
再一个月,又一个县……
面对这样被动挨打的局面,崔蒲的心情也和这热起来的天气一般,烦躁得恨不能爆炸。
而就在六月间,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被递到了慕皎皎手上。
慕皎皎拆看一眼,顿时眼神一暗,便对红豆吩咐道:“去请郎君过来。”
崔蒲已经气不顺很久了。不过只要一见到她,他脸上还是好看了许多:“这么急着找我来。可是有什么事?”
慕皎皎将信递给他。“你看看这个。”
崔蒲接过来一看,顿时冷笑起来:“好啊,可算给我找到他们的蛛丝马迹了!”
慕皎皎颔首:“这个人真是越发的大胆了。到处造谣诋毁你的名声不够,现在居然冒用你的名义给扬州知府以及扬州刺史写信拍马屁。结果他却没好好查查崔家和扬州刺史是什么关系!这两个人,需要你拍马屁么?”
“现在,收拾东西,咱们去寿春拜访二姐一家去!”崔蒲立马便道。
“好呀!”慕皎皎当即答应了。
“对了,还有这封信的主人,你也最好摸个清楚。”慕皎皎提醒他。虽说只是简单几句话的提醒,对他们却是极为重要。而且能这么快得知这个消息的。身份也一定不简单。虽然不明白这个人帮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但他们向来是有仇必快有恩必报的人。所以恩人的身份,他们一定要弄清楚。
“这个还用你说吗?”崔蒲冲她一笑。


节节高升 第241章 你什么时候变这么好看的

崔蒲的族姐,在族中排行第二的小娘子,十多年前嫁到琅琊王氏——便是现在的扬州刺史王归远第府上,夫婿乃是王归远第四子,夫妻二人如今正跟在王归远身边侍奉。
崔蒲说他想阿姐了,特地来拜访,道理上让人挑不出错来。只是情理上嘛……这对姐弟年纪相差那么大,只怕连面都没见过吧?
而当崔二娘子接到消息时,她不禁和丈夫面面相觑:“我三十二弟是你叫人请来的?”崔蒲在博陵崔氏整个大族中排行第三十二。
“没有啊!我虽说有这样的想法,可都没来得及行动呢!我正打算拿一粒安宫牛黄丸去让三叔暂且缓上一缓。”
“现在神医都送到门口了,还用什么安宫牛黄丸?赶紧把人请来是正理!”崔二娘连忙便拉着夫婿去想姑舅告知此事。
新唐王朝治下三十多个州,每州一刺史。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强,说白了就是皇帝监视诸侯王动静的耳目。在隶属关系上,刺史受御史中丞统辖,职在司察,和崔蒲不是一个行政系统。
所以虽然王刺史算是崔蒲的上官,但崔蒲并不用逢年过节前来拜望,只按时送来一份节礼就行了。人来得勤了,反而还会被人怀疑有心贿赂督查之人。因此这还是崔蒲第一次上门来拜访。
不过虽然没见过他们,这对小夫妻这一两年的壮举可是人尽皆知。王刺史也不例外。而且刺史府全府上下现在用的也都是慕氏百草厅里的药,比他们以前用的好好得多。因此当得知慕皎皎也来了,王刺史都欣喜不已,赶紧就命王四郎夫妻将他们领了进来。
亲人想见,却是大眼瞪小眼。大家都不熟悉。还好崔二娘子为人热情大方,立马就拉上慕皎皎欢声笑语不断。领着小两口去见长辈,王刺史夫妻俩也是温和慈爱,只是慕皎皎和崔蒲很快就发现他们只是在强颜欢笑。
听完他们的来意,王刺史便颔首:“你说的这件事。我心里自有计较。便是你不来,我也是要叫人给你递一个信去的。不过眼下,我们还有一件事想请你三十二郎媳妇帮个忙。先忙完这个,咱们再谈你的问题不迟。”
请慕皎皎帮忙的,那就只能是治病了。
崔蒲心领神会。连忙看向慕皎皎。慕皎皎便道:“府上可是有人病了?”
“是啊!我三弟从小和我一起长大,他读书不怎么上进,却最听我的话,从我做官起就一直跟着我,到现在三十多年了。他这个人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喜食甘肥,人又不爱动,时间一长就越来越胖,身上老有些毛病。这些年一直请医用药,病情还算控制得住。结果上次他出去吃饭,尝到一碟扣肉,特别喜欢,回来连吃了几顿,突然新旧毛病就一起发作出来了,如今大夫是束手无策,并说病情危急,必须尽快救治。大家都是亲戚,我也就不说那些虚的。既然三十二郎媳妇你也精通医术,那就请你去帮他看看吧!”
“好啊!”对方说得这么爽快,慕皎皎当即也爽快的答应了。
进了王三老爷房里,慕皎皎便见一个面色通红的五十岁上下男子躺在床上。从他的身形以及症状来看,这个人应该得的是糖尿病。这个时候还是只有高门大户里头的人们才得得起的富贵病。不过因为古代物产不够丰富,这个病情大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像王刺史方才所说,这一口气弄到病危的却是少数。
由此可见,这个人是有多爱吃肥腻甘甜的东西!
王三夫人正守在一旁。听说来着是名满长安的神医娘子,高兴得不得了,连忙就将王三老爷的症状说了一遍:“从三四日前开始,三郎大小便皆不通畅,腹胀胸满。心中烦躁异常,不眠不食,连眼睛都比不上。都已经这么多天了,他现在是发火都没力气了,只能硬挺挺的躺在这里,真是快愁死我们了!”
慕皎皎心里有数了,上前给他把把脉,发现此人脉象沉大有力,舌苔也红降似火,病情的确十分危急。
她想了想。便道:“《史记》载,太仓公曾用火齐汤治一涌疝病人而愈。虽然过去几百年,然书上记载的病症同三老爷现在极其相似,我以为可以借鉴。你们觉得呢?”
“既然是神医娘子你觉得可行的方子,那就尽管用吧!现在我们也没有别的法子了。”王三夫人忙道。
王刺史也颔首表示同意。
慕皎皎便开了一剂火齐汤,叫人赶紧抓药来煎。
煎好了药喂给王三老爷服下。过后不久,就见王三老爷突然大呼腹痛要如厕,王三夫人赶紧就扶着他去了净房。
慕皎皎和王刺史一行人就在外头等着,听着在净房那边伺候的小厮一一过来回报——“三老爷进了净房就开始大便,所下颇多。后来就开始小便。一开始淅淅沥沥的,到后来竟溺出一条似精如脂的东西,都把三老爷给吓到了!”
“是吗?你们把三老爷排出的东西拿来我看看。”慕皎皎便道。
小厮一怔,看王刺史点头了,才转头去告知王三夫人。不多时,王三夫人就亲自捧着一盒子东西过来了。
霎时一股恶臭传来,崔蒲等人纷纷捂住了口鼻。唯有慕皎皎仿佛什么都没有闻到,只带着特制的手套将粪便等物都仔细翻检了一通,便扬起笑脸:“好了,三老爷现在将体内的污物都排出来了。现在身子应该恢复得差不多了。”
“果真?”王刺史闻言大喜。
王三夫人也道:“是呢!三郎刚从净房出来,自己都说觉得周身舒畅,像是轻了几十斤一般,之前那些烦躁胸闷的感觉都没有了。我说再请神医娘子来给帮忙看看,他却不停的打哈欠。说睡意难捱,走着路眼睛就睁不开了。实在没办法,我就叫人扶他先下去躺着了。”
“他几日未眠,现在症状得到缓解,睡意一股脑涌上来,难免扛不住。不过这也是个好现象,说明他的身体正在开始好转了。”慕皎皎道。
“是呢是呢!看他那样,我也是放心多了。神医娘子就是神医娘子,这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王三夫人笑眯眯的赞道。
慕皎皎淡然一笑,不再说话。
王刺史却还不放心。特地又进去卧房看了看,亲眼见到王三老爷果然沉沉睡去了,他才放下心来。
卸下了一块心病,他心情畅快了许多,和崔蒲说起那封信来也耐心了许多。
崔蒲听他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顿时也哭笑不得。“那个蠢货,居然在信上也对您以世伯称之?这要是给我阿爹知道,他还不打死我!他最恨的就是我们自己不努力,却拼命利用姻亲关系同别人套近乎。即便大家见面了亲近些,但书信这些东西却是必定要尊称的。可笑这人,对我们的关系了如指掌,却不知道我崔家的规矩,还自以为聪明的捏造了这封信。他本意应当是让您知道我是个不着调只知道钻空子的货色,却没想到一开始就让您认出了他这个赝品!”
“是说呢!拆开这封信,我一看称呼就察觉不对,再看内容,就更觉可笑。连忙派人去盯着那送信之人。只是那人行踪十分隐秘,而且看样子似乎另有牵头之人,我便没有急着将他捉拿归案。只等将他背后那条大鱼给牵出来再说。”王刺史也笑道。
听长辈这么说,崔蒲就放心了。“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托付给世伯您了。我不插手,这等事情有个结果后您去信一份通知我便是。”
“这是必然的。居然有人胆敢在我治下玩这种勾当,污蔑朝廷命官,这本就是大罪一桩。结果现在,他竟然还敢伪造你的字迹来写信来蒙骗我。罪加一等。等我抓住了他,定要将此人严惩不贷!”王刺史义正辞严的道。
听他的说法,事情似乎已经到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地步了,崔蒲就更放心了。
大家一起说笑一通,转眼到了二更时分,睡了三个多时辰的王三老爷总算是醒了。一睁开眼,他就嚷嚷着饿得难受,一口气吃了三碗饭。
慕皎皎再给他把脉,确定他的病完全好了。“恕我直言,世叔这次会病的这么严重,还是和您的饮食习惯有关。您现在年纪大了,身体机能运转不如健壮时期,然而吃得比过去还要软烂肥甘,这就是错的。要是以后再继续这么吃下去,这个病一定还会再犯。”
被一个小辈这么教训,尤其还不许他再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王三老爷的脸色有些难看,下意识的就护住了摆在床头的甜点。
慕皎皎仿佛没看到,又接着道:“不过我不是不许您再吃肥甘之物,只是必须节制。我这里有几个药膳方子,您可以让厨房每天轮着做。虽然那滋味不如您喜欢的东西那般好,但应该也能勉强替代。”
说罢,便写了几张方子递给他。
王三老爷一听,原来还是能吃的啊,只是不能像以前那样敞开了肚子乱吃了。他心中虽然不甘。但好歹还是好受多了。便闷闷的将头一点:“你是大夫,我听你的。”
王刺史见状,不禁眼神一暗,深深的盯着慕皎皎看了看,继而目光又转向崔蒲那边。
此时时间已晚。既然确定王三老爷无事,大家便都放心了,各自散去。
崔二娘子和王四郎一起送崔蒲夫妻俩回客房。
回去的路上,崔二娘子拉着慕皎皎的手不住的夸她:“早听说三十二郎娶了个能干的媳妇,我也听说了你们之前做的那些事,知道你的确能干。只是直到今天。真正看到你了,我才知道你何止是能干?简直是才貌双全,世间少有!我家三十二郎配你都委屈了你了!”
“阿姐,你至于这样贬损自己阿弟吗?”崔蒲听到这话不高兴了。
崔二娘子便问向夫婿:“你说,三十二弟妹是不是漂亮得很,三十二郎配不上她?”
王四郎点点头:“三十二郎你虽然生得好,但弟妹俨然还要更好看些。娶了她,真是你几辈子修来的大福气。以后你们出门可要小心些,千万别让外头那些登徒子被弟妹的模样迷了去!”
“有这么夸张吗?当初他们可都说她配我是我亏了呢!”崔蒲闷闷道。
“你也不照照镜子好好看看你们长什么样!”崔二娘子笑道。
崔蒲便把这话给记在了心里。
回到客房,他赶紧就抓了一把靶镜盯着自己的脸看了看,又盯着慕皎皎的脸看了半天,突然脸色一变:“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看的?”


节节高升 第242章 双喜临门

“我变好看了吗?只是长开了呀!”慕皎皎不以为意的笑道。
崔蒲抬起她的下巴,将她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了一遍,继而摇头:“不对,你就是长好看了。”
“就是长开了。”慕皎皎坚持道。
“你当我没见过女孩儿长开吗?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你就跟一只刚刚冒头的花骨朵一般,突然就长大并完全绽放了,这速度也太快了点,没谁像你这样的……不对,你肯定还没完全绽放!那你最终得长成什么样?”崔蒲脸一白,“对了我想起来了!从咱们成亲那时候开始,你就慢慢变化了,只是现在分明更快!我就说上次分别一个半月,我回长安的时候乍一见到你怎么觉得有什么不对呢,现在我可算是想明白了!你老实交代,到底怎么一回事?”
“还能怎么一回事,还不是郎君你滋润得好?”慕皎皎眉梢一挑。冲他娇娇一笑。
崔蒲被她这一笑弄得眼前一花,心跳加速。
平日里日日和她待在一处,所以他对她的变化并没有多么敏感。但是今天经过崔二娘子的提醒,他才终于认识到——这个女人怎么变得这么好看了?居然比他还好看。简直不可饶恕!
尤其当她对他这么嫣然一笑,那就仿佛满树的花儿在转瞬的功夫竞相开放,美得令人头晕目眩。便是他一个不怎么爱看那些红红紫紫的东西的人也在这一瞬间被惊艳了。
完了完了,他的小心肝儿还在咚咚的乱跳个不停。根本就不听他脑子的摆布。而他的眼,也不由自主的落在了她的笑靥上,半天都移不开去。
都已经这样了,慕皎皎这个妖精却还不肯放过他。她一手握住他捏着她下巴的手腕。指腹在上轻轻摩挲着,唇角的笑意得意又危险:“难道我说得不对吗?若是没有夫君你这些日子的辛勤滋润,我这多花怎么可能这么快就长大绽放?”
“对,你说得真是太对了!”崔蒲咬牙切齿的道,“你现在这样勾引我,是不是想让我再滋润你一次?”
“那怎么行?咱们现在可是在亲戚家做客呢!”慕皎皎赶紧笑脸一收,也要收回手。
可是现在想收?晚了!
崔蒲一把将她反握住,便在她唇上狠狠啃了口:“你这个妖精!”
便将她拦腰一抱,继续滋润独属于他的这朵花儿去咯!
至于这其中的原因……这个重要吗?反正现在不重要,现在的他只想辣手摧花!
第二天,两个人不出意外的起晚了。
王家人只当他们是长途跋涉,刚到又给王三老爷看病,累着了,并没有往多了去想。
等到他们睡到日上三竿起床时,崔二娘子早已经领着王家的一众小娘子在外头等着了。
等见到慕皎皎,这群小娘子们都纷纷目露惊艳之色,连忙一拥而上,围着慕皎皎有问不完的话题。还好慕皎皎早有准备,过来之前就带了不少美容养颜的好东西,一一分发给小娘子们。并给她们指点了一些美肤的诀窍,便让小娘子们对她越发的亲近了。
等到了前头,王三老爷经过一晚上的休养,现在已经恢复如初。精神好得很。王刺史见状,也对崔蒲夫妻俩十分的热情。
但是,崔蒲现在已经没心思去理会这一家子的热情了,他甚至觉得这一家子人未免对他们也太热情了点!
尤其是王氏这些年轻的郎君们,重点是那些二十上下尚未娶亲的小郎君!他们一个个看着慕皎皎的目光也未免太露骨了些!
以前他怎么就没察觉到这一点?
所以,他总是有意无意的将慕皎皎给挡在身后,并且不容许她和这些人说一句话。这跟老母鸡护着自己的小鸡仔一般的德行,叫慕皎皎看得暗笑不已。
在王刺史府上又度过了艰难的半日。两个人才告辞离去。
好容易上了车,崔蒲终于长出口气,连忙就虎下脸:“以后出门,你记得戴上幕离,除非最亲近的人否则都不许将幕离掀开。”
“你疯啦!幕离那么长,从头一直罩到脚,这大热天的,你是打算闷死我吗?况且我现在哪次出门不是戴着帷帽的?这就够了。”慕皎皎无奈道。
“不行。帷帽太简陋了,被人一掀就开,还是幕离更好。回头我叫人给你做几个好看点的,多绣点花上去就是了。”崔蒲道。
慕皎皎突然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该不会,你现在才开始紧张吧?”
“我紧张?我紧张什么?”崔蒲撇嘴。
“因为我现在长得比你好了呀,你害怕别人会瞧上我的美貌,然后来抢我,是不是?”
“笑话!你是我的娘子。都已经嫁给我这么久了,谁还能从我手里把你抢走?”崔蒲冷哼,“而且,这些年我对你不好吗?你和我一起不快乐吗?这世上。像我这样和你志趣相投、连坏都能坏到一起去的人,你还能找出几个?你才舍不得丢下我跟人跑呢!”
慕皎皎想想点头。“这话倒是说的没错。只是,那我就更不明白了——既然知道我舍不得扔下你,那你干嘛还要把我包得那么严实?”
“我……”
“嗯?”
“我就是吃醋,不行吗?”崔蒲一咬牙,“你是我的娘子,那就是我的人,你这张脸再好看也只能给我看。其他男人免谈!以前是我没发现,那就算了。但是现在,我只要一想到那些男人将会停留在你身上的淫邪的目光,我就受不了!所以。你最好给我包严实点!”
“你心里有淫邪,所以看谁都是淫邪。”慕皎皎道。
“那是你不懂男人。看到你这么美貌的小娘子,哪个男人还忍得住?反正我是忍不住的!”
“真的吗?就像昨天晚上那样?”慕皎皎挑眉。
崔蒲牙关一咬,立马将她给一头扑倒:“对,就像昨天晚上那样!”
…………
回到天长县,崔蒲又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般,略作休息两天,就赶到刘家村,查看甘薯的成长情况。
在正常的地里生长了三个多月,现在的甘薯早已基本长成。崔蒲挖出来一株,当看到下头长一串三四个约莫两个拳头大小的甘薯时,他竟然高兴得跳了起来!
和他一样高兴的还有留在这里精心守护了甘薯长达四个月的吴先生和张先生。
这样的大喜事。崔蒲自然不敢隐瞒,连忙就写了奏疏,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长安。顺便,他还修书两封。分别给崔阁老以及慕宥报告这个消息。
奏疏送上去不到十日,长安那边就来人了,竟是户部和工部的人一道来的,护送他们的更是兵部旗下一支精兵,足足有四百人。这些人抵达天长县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吴兴镇刘家村,开始了第一季的甘薯采收工作。
在户部工部的官员监督下,四周围全都是身配大刀的官兵,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甘薯地团团围住。这架势,远远看去实在是吓人。
刘家村的百姓们就在这样的阵势下,战战兢兢的开始了采收工作。
或许是因为有这么多官兵监督的缘故,百姓们根本不敢懈怠。上百亩地的甘薯,他们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全都收获了。
上称一称,最少的一亩地出产二百多斤,最多的竟然有五百斤还多!平均算下来,一亩地的产出差不多是三百多斤将近四百。
“好啊!很好!”当听到产出的数字后,户部的官员都欢喜得拍起手来,“第一季摸索着种植,就能达到这样的产量,实在是喜人。这样一亩地的产出几乎是稻谷的两倍。便相当于是一亩地的产出能养活两倍的人了,这着实是件天大的喜事!本官一定要将此事速速奏报给陛下,要让陛下尽快得知这个好消息!”
“那是必须的!”工部的官员连忙点头,回头便送给崔蒲一个肯定的笑,“崔知县,等陛下得知此事,必定龙颜大悦。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还有刘家村的百姓们。你们全都是我新唐王朝的大功臣!”
“真的吗?这是不是说,我们的甘薯种得好?”里正结结巴巴的问。
“还用说吗?本官刚才都说了,如今种稻子,一亩地的产出才不过二百斤。而你们种甘薯,生生将产量翻了一倍。翻了一倍,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那就是再多一倍的人不用挨饿了!这难道不是件大好事吗?”官员心情极好,竟主动和这些庶民搭起话来。
刘家村的百姓们听了,立时都松了口气。然后,他们便也纷纷欢呼起来。
虽然早已经料到会是这样的成果。但是现在从这些官员嘴里得到肯定的回复,再看到百姓们因为小半年的提心吊胆而终于展露的笑颜,崔蒲的心情也变得激动起来。
他连忙上前一步道:“此事虽说是下官主导,刘家村的百姓们配合协理的。但是这其中也离不开天长县诸位乡绅们资金上的帮扶。还有扬州府府上魏家,他们得知我们资金周转困难,也送了银钱来帮忙救急。”
“只要是在这件事上立了功的人,必然都是要重赏的。崔知县你赶紧回去拟一封折子,将有功之人罗列出来,等本官回长安时一并带回去呈递给陛下。到时候,陛下定然会论功行赏。”
“好,下官这就去列单子!“崔蒲赶紧应道。
这次刘家村一共辟出来一百多亩地种植甘薯,总共收获有四千多斤。官兵们一口气将四千斤产出都给运回了长安,给圣人过目,只留下为数不多的两百来斤给这些最先的功臣们享用。
这件事,现在是彻底做成了。虽然长安那边暂时没有消息传来,但所有人都笑逐颜开,就等着长安那边送来封赏的消息了。而其他之前拒绝了试点种植甘薯的地方则是垂下红墩子悔不当初。
就在这个时候,小四儿又悄悄跑到崔蒲耳边耳语道:“郎君,蒋老爷求见。看样子,似乎很着急呢!”
“是吗?你可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还用说吗?肯定是和昨天刺史府上突然派了官兵上门,将蒋二郎君捉走之事有关啊!”


节节高升 第243章 全面开花

“哦~这样啊!”崔蒲点点头,“那请他进来吧!”
蒋光达一进门就跪倒在了崔蒲跟前:“求县尊您高抬贵手,放过小儿吧!某愿意捐出一半家财,日后带着家人隐居避世,再不出来碍您的眼了!”
“蒋老爷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本县怎么听不懂?”崔蒲挖挖耳朵,示意小四儿去将人给扶起来。
蒋老爷不肯起来。“昨天的事情,想必县尊您已经知道了。小儿犯了什么错,县尊您也知道。如今某实在是没有别的法子,只求您能饶他一命。某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万万不能再失去一个儿子啊!”
“蒋老爷你这话就说得好笑了。令郎是被刺史命人捉走的,罪名是他假扮本县给上峰写信拍马屁。罪证确凿,无可抵赖。这罪名是刺史定下的,最终如何判罚,也都要依照新唐例律来,虽说是和本县扯上了一点关系吧,但是本县人微言轻。哪里有资格更改刺史的决定?蒋老爷你也未免太高看本县了。”崔蒲凉凉道。
蒋老爷立马连扇了自己几巴掌:“都是我不对!如果一开始他做错事的时候我能狠狠教训他一顿,他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只是现在,大错已然铸下,说再多都是枉然。某知道说再多认错的话县尊您也不会听。某只求您看在某曾经捐过两千贯的面子上,给指出一条明路吧!”
他搞得这么可怜,崔蒲的心都痛了。
“哎!”无奈长叹口气,“自打本县到了天长县。最先认识的乡绅就是蒋老爷你。你对本县的作为也一直十分支持,这些本县一直牢记在心。只是,你的妻儿却似乎和你不是一条心呢!”
蒋老爷低下头:“县尊说的是。拙荆性子太过绵软,没有教养好儿女。以致他们三番两次坑害了县尊您,是我们不对!”
“既然你知道你们错在哪里,那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