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簪花扶鬓长安步-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死我了。来,让我好好亲亲你!”
“你昨晚上不是已经亲过了吗?”慕皎皎连忙躲闪。
崔蒲赶紧扣住她的后脑勺:“昨晚上是昨晚上的。而且一个月没有抱你,那一次怎么够?要不是我昨晚上累得不行,你以为我会那么轻易放过你?”
说着话,那言语便被胶着的唇齿所吞没,取而代之的便是连绵不绝的浅吟低唱。
当两个人起床时,早已经是日上三竿。
夫妻俩简单收拾一下。便去给崔老太太以及崔夫人请安。
正好大家都在崔老太太那里,崔夫人便叫慕皎皎坐下:“今天一早,顾家便送了一份厚礼过来,道是你助他们家大奶奶平安生下一位小娘子。”
“哎!”慕皎皎闻言却低叹口气,“平安生下小娘子不假。只是我那位阿姐心心念念的想要生个小郎君,好容易将小娘子生下来后。她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悲伤过度之下竟然大出血了!我竭力救治,也只能控制住出血,捡回她一条命。以后,她要是想再怀孕生子的话,怕是难了。”
“竟有这事?”崔夫人几个面面相觑。
崔老太太闻言便是一声冷哼:“那个小娘子也是想不开。生个小娘子又怎么了?她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再生,先开花后结果也很好嘛!谁家生孩子就保证能一胎生个小郎君出来?搞成现在这样,纯粹是她自己的错。这样的结局也是她自作自受!”
“可不是吗?你这个二姐脑子也太轴了点,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嫂郑氏也道。
慕皎皎摇头叹息不语。
崔蒲将她的表情看在眼里,眼神却是一闪。
请完安回去。他关上门便问她:“老实交代,你那二姐是不是真不能生了?”
“是啊!”慕皎皎点头。
“你确定?“
“九成五的可能不能再生了。”
“这便是你努力施救之后的结果?”崔蒲满眼狐疑,“以你的手段,应该不至于这么悲观吧?”
慕皎皎便笑:“要是我拼尽全力,我至少可以给她挽回五成的可能。可是,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是啊,为什么?慕皊皊那只白眼狼,得了好处还当这是你应该做的,只怕还会觉得你不够尽力,没让她十成十的好起来呢!
“这次生了个小娘子,她生气,觉得没有压服我,就把罪责怪到我头上。那么下次要是她再怀再生,还是生个小娘子,会不会以为是我给她下了药,害得她生不出儿子来?与其再被她这样冤枉,我还不如连诬陷的机会都不再给她。反正,换做其他大夫,他们达成的最终结果也会和我昨晚上差不多。”
看着她唇角那一抹隐隐闪着寒光的冷笑,崔蒲都觉得手脚一阵冰凉。
“昨晚上你受苦了。”他低声说着,又将她揽入怀里。
慕皎皎闭上眼摇头:“他们千方百计骗我回来,逼我给她接生。既然有胆子做出这样的事情,那就应该早做好了迎接相应报复的准备。昨晚上我没有收他们的诊金,他们心里应该明白了才对。”
“这种事情,还是得看他们自己。反正我相信,顾文华这一对心里只怕是不明白的。”崔蒲冷笑。
不过,顾沅这个人明白不明白,那他就管不着了。反正那个人就算明白了,他肯定也会不吭一声。
“那我也不管了。现在我累死了,至少一年时间都不想再看到姓顾的。”慕皎皎摆摆手。
“正好,我也不想看到他们。反正咱们马上就要回扬州,到时候天高皇帝远的,也见不着他们!”崔蒲忙道。
到了慕皊皊女儿洗三那天,慕皎皎和崔蒲果然都没有去,只叫人送了一份礼去就罢了。顾家人自知理亏,欢欢喜喜的收了礼,一句话都没有多说。倒是顾文华一整天脸上都带着几分失落。
接下来几日,听说慕皊皊恢复的情况不大好,慕皎皎也并没有再往心里去。她和崔蒲忙着去见郭刺史、和卢九叙旧、给王十七郎的姨娘带话,还要去其他亲戚家走动,忙得不可开交。
如此,又近十天过去了。
夫妻俩在一起盘算着也该回扬州去了,不想宫里就来了一则消息——有人告了崔蒲无诏回长安,事情都已经被捅到圣人跟前去了!
节节高升 第232章崔知县的民生计
“肯定是姓武的干的!”崔蒲听闻后气得哇哇大叫,“他也就这点本事了。抓住别人的小错夸张放大,然后落井下石。为治下的百姓谋福祉没本事,栽赃陷害他倒是做起来顺溜得很!”
“你先镇定一下。现在不是生气大骂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想想事情该怎么解决。”大哥崔葏忍不住小声劝他。
“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他能闹到圣人眼前去,难道我就不会吗?我回来这里可是有正儿八经的理由的!”崔蒲收起怒意,“我这就写一封奏表,明日夹在阿爹的奏折里一起呈上去给圣人看。”
崔葏闻言一愣。“阿弟,这样做好吗?”
“阿兄你放心,等我把奏表给阿爹看过,他一定会同意的。”崔蒲信誓旦旦的道。
果然,等他将长长一封奏表写好,交到崔阁老处。崔阁老看过后,便将他叫去父子俩关起门来长谈了一番。然后第二日,崔阁老果然就将他的奏表夹在自己奏折里头呈交了上去。
到得下午申时左右,便有天使来了崔府:“传圣人口谕,宣左仆射崔瀚及扬州府治下天长县县令崔蒲入宫觐见!”
崔蒲和崔阁老连忙换上官服,随其入宫。
第二次进宫,这次终于是光明正大的应召走了进去,而不是搭别人的顺风车。崔蒲顿觉扬眉吐气,精神抖擞。
进了太极殿,崔蒲连忙跟在崔阁老后头三跪九叩,对上头的当今天子行一番大礼。
大礼完毕,只听上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崔阁老及小崔爱卿免礼。平身吧!”
崔蒲才和崔阁老站起来。
这个时候,崔蒲才发现太极殿内还站着好几名朝中重臣,其中便有武立新他亲爹武煊。
察觉到崔蒲扫过来的目光,武煊眼神一冷,从鼻孔里发出一声极其细微的低哼。
崔蒲立马收回目光。垂首作肃立状。
圣人坐在上头,拿起手边一封奏折:“小崔爱卿,这封奏表是你写的?”
“启禀陛下,是。”崔蒲斩钉截铁的回答。
“哦?看你的意思,你是发现了一样可以替代粮食的东西。所以才会千里迢迢赶回长安城来,甚至连上峰的批准都来不及申请?”
“是!事关民生,微臣不敢大意。又想到从长安来回一趟,三四个月的时间就没了。要是等到上头层层关卡全数通过,只怕要等到年底去。到时候微臣再回来,然后再带了东西去扬州,那就要错过春耕了。所以微臣才斗胆先一步回来了,只是在离开之前,微臣早已经将回京的奏请呈报给了上官,并非无故私自回长安!”崔蒲一字一顿的道。
“那么不知崔知县你这次得到的是个什么东西,又是从哪里得来的,你怎么就确定它能代替粮食?”武煊终于按捺不住,站出来发问。
崔蒲昂首道:“那是下官岳父从天竺带回来的,在别个地方,那里的人就是将其当做主食在培育。”
而后,他便将慕宥经历的那个故事讲了一遍。
武煊闻言冷笑一声:“不过一个莫须有的故事,崔知县竟就当真了么?”
“在民生民计上,下官一向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下官也会将其紧紧抓住。毕竟只要成功,那么老百姓的好日子就来了。下官不像武侍郎您这般博学多才,现在下官所求不过能让治下百姓吃饱饭而已!”
武煊一噎,立马又道:“可若是失败了呢?从开国到现在,多少人致力于引进他国物种以扩充我新唐王朝粮食储备,然而大都以失败告终。”
“难道就因为之前的几次失败,以后就都不去尝试了吗?难道因为他人的错误。我们就再对这类举动望而却步了吗?武侍郎身为朝廷命官,难道就是这样为天下百姓考虑的吗?”崔蒲听了,冷冷笑问。
“你!”武煊气得直瞪眼。他深吸口气,赶紧转向圣人,“陛下。微臣不过是将以往的经验说出来同崔县令探讨罢了。只是崔县令太过咄咄逼人,竟是分毫听不进去微臣的建议。既然如此,微臣还是不说好了!”
圣人也眉头微皱。“小崔爱卿,你太过激进了。”
“如果真能为百姓做一桩好事,激进些又何妨?”崔蒲依然头颅高昂,“陛下,这件事微臣是下定决心要去做了。我相信我岳父多年走南闯北的经验,我更信我娘子的建议。如果陛下担心因为这次再失败,并因此劳民伤财的话,那么微臣就在这里先放出话去——这次的事情。微臣不求国库一分一毫,只求陛下您放开手让微臣去做。若是成了,这成果便是我全新唐王朝的。若是败了,全部后果我崔蒲一人承担,绝不拖累任何人!”
听他如此慷慨激昂,圣人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这倒是不至于。小崔爱卿你有心为民生计,朕又岂能不支持?这样吧,朕从国库给你拨款两千贯,你先试着去做。若是真可行,朕必然重重有赏!”
“微臣多谢圣上支持。只是既然这话已经说出口了。那微臣就不会收回去。这一次,微臣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将这件事给办成了!若是办不成,微臣也不会浪费半点民脂民膏,反正这点钱微臣也还出得起!”崔蒲高声道,分明就是还在和武煊方才的话置气。
这小子居然和他杠上了?他胆子还真是越来越肥了!
武煊心中也不禁冷笑数声,便开口道:“陛下,既然崔县令一意孤行,您何不成全了他?等事成了,您再重重赏他就是了。”
“武侍郎这话说得没错!微臣不要现在的支持,只希望事成之后。陛下您能论功行赏就行!”崔蒲连忙便接话道。
这小子!
听到这话,武煊心里一阵猛跳。为什么他有一种感觉——自己被他给当枪使了?
圣人看看一脸倔强的崔蒲,再看看旁边分明等着看消息的武煊,再看看从头至尾一声不吭的崔阁老,无奈小声道:“崔仆射。对于此事,你就不想说点什么吗?”
“启禀陛下,小儿狂妄,这都是微臣没有教好。只是既然他都已经放出此等豪言壮语,儿臣也只能认了。而且微臣以为,朝中已经有许多如臣一般老成持重的老臣了,再多出一些激进的年轻人也没什么。走错了路,一头撞上南墙撞破了头,他们自然就知道拐弯了。毕竟小孩子嘛,健康活泼就好。”崔阁老这才拱拱手。慢条斯理的道。
这话分明就是在为崔蒲站台阶。
圣人听了,便颔首:“既然如此,那事情就照着小崔爱卿的主意办吧!只要这件事能成,朕自当对你论功行赏!”
“那微臣就先在此谢过陛下了!”崔蒲赶紧跪地大叫。
经过这一番风波,崔蒲私自回长安这件事算是不了了之了。
从太极殿出来。武煊又忍不住瞧了眼一脸志得意满的崔蒲:“崔知县自从去了扬州话,是越发的意气风发了呢!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听说你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眼下,你马上又要为他们做一件更大的好事了。”
“多谢武侍郎夸奖。不过下官哪里比得上武知县?我们天长县太穷,百姓们都吃不饱饭,下官现在也只能先为让百姓们吃饱饭苦苦挣扎。不像海陵县那边,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好得很,他不用做什么,只要维持现状,让大家的日子平稳无波的那么过下去,就能得到百姓们的一致赞颂。”崔蒲笑嘻嘻的道。
武煊差点咬断了一颗牙。
这小子是在讽刺之前武立新差点把海陵县给搅得天翻地覆那件事。后来还是他派了几个得力助手过去,竭力帮武立新稳住局面,直到现在海陵县才勉强恢复到之前的状况。只是,得到百姓们的一致赞颂?武立新他是别妄想了。
现在,他也只盼着这个儿子安稳守成。好好在县令的位置上待满三年就行了。
可是,眼前这个和自家儿子一道前往扬州的小子一直在不停的上蹿下跳,折腾出来不知道多少幺蛾子。而且偏偏他折腾得大半都是对的!要是这次再让他给弄出一份新粮食来,那自己儿子就真要被比到尘埃里去了!
这事他必须好好计议一番才是。
心里如是想着,他也没了和崔蒲磨牙的功夫。连忙就坐上车走了。
直到父子俩上了马车,崔阁老也才长叹一声:“该帮的我都已经帮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看你自己了。”
“儿多谢阿爹的信任。您请放心,最迟明年底,儿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交代!”崔蒲毕恭毕敬的道。
“但愿如此吧!”崔阁老眯起眼,“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你还年轻,便是做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站起来,重新开始。”
其实打从心底里,他老人家也是不太看好这件事的吧?只是他坚持要做了,做父亲的就坚定的站在了儿子这边,帮助他到底。
崔蒲心中十分感动:“阿爹的教诲儿牢记在心。而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马车回到崔府,崔蒲送崔阁老回了书房,才回去慕皎皎那里。
此时慕皎皎正在看新长出来的甘薯苗。见崔蒲回来了,她赶紧把他拉过去:“你看,这些东西果然发芽了!再过几天,这苗应该就能长高了。等咱们回到扬州,正好就把苗给种下去,两三个月之后就能看到结果。好的话,正好年后就能推广开去。”
“嗯。”崔蒲也仔细看了看这些从甘薯身上长出来的绿油油的小苗苗,脑袋一歪,靠在她身上,“多亏有你,不然我这次真的惨了。姓武的一家子好没品,我今天就被他们狠狠咬了一口!”
“你也不想想你都咬了他们多少口了,人家抓紧机会回咬你一口不也是应该的吗?”慕皎皎,摸摸他的头。“人在官场,处处都是尔虞我诈,这个阿舅不是早就教过你了么?现在你还只是一县知县呢,等以后你官做得越大,遇到的诸如此类的事情会越多。咱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修身律己,严加防范。”
“我知道你说得有道理。这些事情我也早有预料,只是现在亲身经历了这许多,突然觉得好疲惫。”崔蒲小声叹着气,脑袋不停在她身上磨蹭着。
慕皎皎扑哧一笑:“觉得累了?那咱们别干了?”
“不行!”崔蒲立马就抬起头来,“我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这个时候放弃岂不是太亏了?既然都选择了走这条路,我就一定要走到底!”
“那好啊,我一定陪你一起走到底。”慕皎皎再给他顺毛。
崔蒲立马抬头冲她得意一笑:“这条贼船还是你推我上来的,你觉得你还逃得掉吗?”
节节高升 第233章家事国事乱糟糟
第二日,夫妻俩便又乘船赶回扬州。
因为这次出行的时间比去年早了差不多一个月,河面上船只还不算太多,所以这次行程还算顺利,他们在腊月初八这天回到了天长县。
才刚下车,王十七以及庄先生吴先生等人就围了上来。
崔蒲一面叫人将扯上的东西卸下来,一面问向吴先生:“我之前写信叫你们准备的暖房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
“我们从接了信开始就去请工匠来建,前两天刚刚完工,昨天才刚试了一回烧暖管,感觉还行。便等县尊您和夫人回来后去看看,若是没问题的话,即刻就可以将东西搬进去了。”吴先生忙道。
崔蒲对他的行动能力十分满意,只去换了身常服,就拉着慕皎皎一道往后院去了。
这次的暖房是崔蒲特地叫人建的,就是为了提前将甘薯苗给培育出来。据慕宥所言,甘薯之前生长的地方应该比较湿热。只是现在的扬州正处于冬季,温度不够。而为了尽快试验一下成效,慕皎皎特地拿了一千贯出来,叫吴先生建了一座玻璃暖房。暖房里头特地铺了许多陶管。天冷的时候,在外头炉子里烧稻草等物,那暖气就能通过陶管流入暖房内,将室内的空气暖热。而玻璃是透明的。除了能隔绝外界的冷气外,还能让阳光毫无障碍的照射进来,可谓一举两得。
大富人家常用这样的暖房来给自己提供冬日里的新鲜菜蔬。
吴先生是水利上的高手。这暖房经他之手建造,自不用多说。反正慕皎皎和崔蒲都挑剔不出什么错来。
在暖棚里体验了一把暖气的效果。将温度确定在差不多的高度,慕皎皎便叫人将他们一路精心呵护的甘薯苗给搬了进来。
在长安时,她就将慕宥给她的为数不多的几只甘薯装在花盆里,用土薄薄的埋上一层,放在她一直燃着火盆的房间里。一路过来扬州时,花盆被整整齐齐的摆在下头船舱里,里头也日夜都燃着火盆。所以等到了天长县,这些甘薯苗已经在花盆里生得郁郁葱葱,长出土面的部分都有十来寸长了。
慕皎皎便叫人将里头的甘薯挖出来,小心按照一株一株的苗给切成许多份,然后种在了暖房里头。
一直忙到天黑,这几十株甘薯苗才种好了。
吴先生对此事特别重视,毛遂自荐今晚上就守在暖棚里。
慕皎皎和崔蒲长途跋涉,早累得不行了。也不多和他客气,便只道了声谢,夫妻俩就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崔蒲衙门里积压了许多的事情,他自然又忙碌了起来。慕皎皎便借口身体不适,整天整天的待在暖棚那里。
其实她对培育甘薯没什么经验。不过以前好歹也跟着爷爷种过许多草药,再加上吴先生也是这上头的高手。两个人互相交流交流经验。也能将培育之法寻摸得八九不离十。
时间再过两三天,魏庄夫妻便从扬州府赶来了。
“你阿姐回长安后不久就写信回来叫我筹钱,这两个月我筹了有一万贯,不知道够不够?”知道他们都不是客套的人。魏庄也不多客气,直接便道。
“差不多了。”崔蒲颔首,便将他们夫妻俩都领到了后院的暖房里头,“想必大姨姐已经把我们要做的事情都和你说过了吧?只要这些东西能顺利长成,等到三四月份,我们就会去下头的乡村推广种植。只是这些东西对百姓来说十分陌生,要想让他们同意种植这个东西,咱们必须给与他们一定的保障以及奖励。这个钱我们自己不是拿不出来。只是大姐夫你也明白,这是我为县里、为整个扬州乃至整个新唐王朝做的事情,也已经在圣人跟前过了明路了。若还是我们夫妻俩一股脑的往里头砸钱的话,现在别人肯定笑我们傻,回头如果事成了,他们自然又有一番说辞,总归是不好。”
“我明白。”魏庄连忙点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一旦做成,获益无穷。你如果不找我,光是去寻天长县里的富户们要些捐赠,也能凑得差不多。但是这件事情你还能想到我,那边是要提携我一把,我又岂能不知趣?这一万贯对我来说虽然多,但丢了的话三两年也能再赚回来。所以你只管拿去用,便是失败了也不用担心什么。”
见他这么上道。崔蒲别的话也就不说了,连忙就带着他参观了一番这个小型培育基地,讲了一番以后的大致计划,并允诺等暖房里的物产成熟。他一定将第一批的出产送去给魏庄一家品尝。
魏庄听得连连点头,也趁机给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这对连襟一说起来就没个完。慕皎皎在一旁陪了会,眼看他们俩越说越远,自己是插不上话了,便干脆不说了,拉上慕敀敀回了后院。
“阿姐,我看你今天魂不守舍的,魏家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将闲杂人等遣散后。慕皎皎便问。
慕敀敀连忙挤出一抹笑:“哪有什么事?没有的,你看错了。”
慕皎皎冷下脸:“你还骗我!是不是你那位弟妹趁着咱们回长安的时候,和你阿姑合伙做了什么?”
慕敀敀顿时就忍不住了。
她吸吸鼻子,却还是叫眼泪从眼角滚落下来。
“她们俩欺人太甚!我就说一开始向阿姑禀报说要回长安为阿爹侍疾时她怎么答应得那么爽快呢。还口口声声帮我管上几天家,一切都照着我以前定的规矩走,等我回来了就把一切原封不动还给我。我本也没把她的话当真,但想着为了魏家好,她肯定也不会做得太过分。结果谁知道,等我回来才发现,她竟是转手就把所有事情都丢给了十弟妹。而十弟妹就趁着我不在的这三个月的时间把我辛苦培养了十年的人都给拔得七七八八了,然后安插上了她的人。现在整个魏家上下都不成样子了!”
“就这样,阿姑还说这些日子十弟妹管家管得好,让我干脆就把大厨房、库房那些要紧地方分给她,说什么让她帮我分忧,也免得我日日那么辛苦。”
慕皎皎唇角轻扯:“她们能干出这种事情来不足为奇。那么姐夫呢。他难道不知道这事吗?他是什么想法?”
“他?他还能什么想法?不一样是让我忍!他也知道十弟妹不是管家的料,这三个月他在家里过得也糟心。只是阿姑对他一哭一闹,他就没法子了。今天过来的路上他还在劝我,让我干脆退一步算了。库房可以不给。但大厨房可以给她管管。反正有我在上头镇着,肯定出不了什么大错。”
慕敀敀说着,泪珠子又滚落下来。“凭什么呀?我这些年退得还不够多吗?我给他们收拾烂摊子还少么,就这一次,我听王瑞家的说,就这三个月,他们两口子中饱私囊,都倾吞了账上几千贯了。现在给我镇着,不就是让我把这个窟窿给填上?让我填窟窿也就罢了,他们还不给我个好脸色,反倒跟施舍似的,难道我是上辈子欠他们的吗?别人都说我是魏家的嫡长媳妇,从里到外都风光无限,可谁知道我这日子过得有多憋屈?我受够这样的日子了!”
“要是受够了,那你不受就是了。”慕皎皎淡然道。
慕敀敀一怔。“阿妹,你说什么?”
“我说,既然觉得受不了了,那阿姐你干脆就不要再管这烂摊子好了。既然现在家事还在魏十夫妻手里把持着,你也乐得轻松,就在我这里住几天。等到小年前后再回去。也免得见了那群人心烦意乱的。”
“那怎么行?我怎能无缘无故的在外头逗留那许多时间?”慕敀敀下意识的摇头。
慕皎皎便拉过她的胳膊把了把脉:“你下焦蓄血,灼热扰心,现在症状已经很严重了。再不及时治疗的话,很有可能引发癫狂之症。”
慕敀敀霎时吓白了脸。“阿妹,你吓我的吧?”
“在看病这事上,我何曾说过假话?”慕皎皎淡声反问。
慕敀敀顿时身子一僵。“那你是说,我这个毛病必须尽快治疗吗?现在是否还治得好?”
“只要在我这里好生调养半个月,应该就没事了。”慕皎皎道。“阿姐你自己想想,你现在是不是时常觉得胸口发闷,心口也会隐隐作痛,每次发作起来都几乎要去了你半条命?”
慕敀敀连忙捂住胸口。“你说的没错!我之前就一直有这样的症状,最近越发的严重了。”
“那就是了。你本来就有点这样的毛病,这次经过这件事一刺激,突然一下病情就加剧了。要是再不赶紧治疗,而是还回去那个地方继续受气的话,年后不久,你肯定就撑不住了。”慕皎皎慢条斯理的道,“阿姐你可要想好了。你要是倒下了,最终受益的人是谁?你也别忘了,你膝下还有三个儿女没有长成,你忍心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因为你的病痛而饱受折磨吗?”
慕敀敀垂下眼帘想了想,便坚定的摇头:“我不愿意。”
“所以,你的选择是?”
“我留下。”
那就对了嘛!慕皎皎连忙就笑了。“阿姐你就好生在这里住上几日,魏家那边让那对婆媳折腾去。如果他们能将这个年给顺顺利利的折腾过去,我才佩服她们!”
慕敀敀霎时明白了,立马就抓紧了慕皎皎的手。“阿妹,谢谢你。”
“谢什么呀,咱们可是亲姐妹呢!”慕皎皎冲她甜甜一笑。
节节高升 第234章喜当娘
得知慕敀敀要留在天长县‘养病’,魏庄眉头皱了皱,但并没有说什么。
将丈夫送走,慕敀敀的神色又有些不定:“阿妹,你说你姐夫他会不会觉得我这样很不懂事?”
“阿姐你以前就是太懂事了,所以才会让别人对你的要求越来越高。你是人,又不是神,为什么就不能没点脾气?”慕皎皎淡然道,“而且,现在你有我做靠山,便是有点脾气又如何?你就算作天作地,他们魏家上下还不是得捧着你?”
慕敀敀愣了愣,脸上终于绽放一抹笑花:“你说的没错!我都有你这么大一座靠山了,为什么还要一直忍着?现在也该他们忍忍我的脾气了!”
“就是这样!”慕皎皎定定点头,“先从姐夫开始。你要让姐夫知道,你也有你的底线在。不能无条件的纵容那几个人。等姐夫他也受不了那几个了,自然就和你站在统一战线了,到时候你们夫妻俩一起去应对那些人,岂不比你一个人单打独斗更轻松?”
慕敀敀听着。心头又不禁狠狠一跳——原来慕皎皎并不是突然头脑发热留下她的,在她心里,早就已经为她这个阿姐谋划好了!
“阿妹,这件事多亏了你了。要不是你。我现在恐怕早已经又回去苦苦挣扎了。”她连忙握上慕皎皎的手。
慕皎皎含笑摇头:“阿姐你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要是换你站在我的角度,你只怕做得比我还漂亮。只是因为那是你的家人,姐夫又是你现在最亲近的人,你狠不下这个心罢了。”
慕敀敀眼眶又不禁一红。紧紧抓着她的手哽咽说不出话。
好容易安抚好了慕敀敀,慕皎皎回到房里,就看到崔蒲正满眼防备的看着她。
这眼神,就跟一只看到同伴被人用石头砸伤了的小狗一般,唯恐别人又捡起一块石头再朝他砸过来。
慕皎皎不觉失笑:“你这是在做什么?”
“以后要是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不会也这样对我吧?”崔蒲小声问。
原来他是在因为魏庄的事情物伤其类呀!
慕皎皎只问他:“你会无条件的偏向阿姑,无论她要求什么你都照办吗?”
崔蒲立马就满面堆笑又蹭了过来。“我又不是阿娘亲生的,她怎么可能对我乱提要求?而且阿娘也不是那样的人,我也不像大姐夫那样是嫡长子、需要各方面顾全啊!我只要守着你、咱们俩好好过日子就是了,其他人的什么话,我才懒得管呢!”
“那你刚才还那么小心谨慎的模样!”
“乍然发生这种事,我被吓到了嘛!”崔蒲小声说着,“都是男人,我难免不会让自己到大姐夫的境地去想一想。其实,他也很不容易的。”
“那难道我阿姐就容易了?”慕皎皎脸一沉。
“当然不容易,谁都不容易,咱们也不容易!”崔蒲顿知捅了马蜂窝,赶紧就抱紧了她,“咱们别说别人家的那些事了。你今天一直在陪大姨姐,都没理过我。现在你也该好好陪陪我了!”
……
转眼到了腊月十五,崔蒲在摘月楼设宴请县里的乡绅们喝酒。宴席上,崔蒲自然就提到了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
“此时事关民生,更是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本县以为,诸位身为天长县的乡绅,也该为本县的发展做出一些支持的举动,诸位以为呢?”
乡绅们对此早有准备,纷纷便伸手摸向早准备好的红包。
此时蒋光达第一个站起来:“县尊为了我天长县百姓的温饱问题用心良苦,我等又岂能不有所表示?这样吧,我们蒋家为县尊的大事捐一千贯,还请县尊笑纳。”
说着。他便命家奴奉上一只装满了金叶子的木匣子。
其他人见状,不由眼神一闪,那伸向荷包的手停下了。
“县尊请见谅,我们来时不知还有这事。不过既然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