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朝纪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嘉语伸出食指,凌空朝她点一点,但笑不语:我予你的恩惠,比太后还多,你也没念我的好呀。
她于她有什么恩惠,害死了她母亲吗,贺兰袖扭转头,自找人说话去了。
“公主殿下!”声音是熟的,称呼却别扭——嘉语嗔道:“谢姐姐打趣我!”
“不敢!”谢云然微屈膝行礼,被嘉语扶起,这才走上来与她并肩,“三娘如今可是正经食邑三百户的公主殿下,私下也就罢了,这等场合,还是呼殿下的好。”
嘉语道:“谢姐姐再这么着,信不信我这就走!”
“信,当然信。”谢云然笑了起来。
两人走得近了,谢云然就有心想要问桃林中绯衣男子的处置,嘉语却不提,一门心思同她说些胭脂水粉,白玉琉璃,桃花杏花。谢云然何等灵敏,便知她是故意如此——她不想提,为什么?
谢云然满心疑惑中,又陆续有人近来,这次接到请帖的人家细数起,其实不多,也不是每家都会带女孩儿来,比如穆蔚秋来了,李家姐妹就没来,郑笑薇来了,陆靖华没有来——许是成亲前不便见面。
几人若无其事,无非说些别后见闻,贵人们结束了寒暄,由住持引领,太后与皇帝打头,开始登塔。
永宁寺通天塔分九层,高四十九丈,从外头看,只觉雄伟非常,到里间才知道奢华无尽。三户六窗,皆绣柱金铺,门上铺首,檐下宝铎,尽用赤金,嘉语这一路数上去,竟数不清有多少枚,阳光打在金铃上,灿然夺目,如有风,则泠泠作响。
姚太后定然想不到,这极尽奢华的通天塔,会是她爱子的葬生之地。那是冬天,腊月,堂哥元昭叙把刀交给她,他说:“你去,送他上路吧。”
风吹得和刀子一样。
那是嘉语最后一次登临此塔——之后不久,元昭叙一把火烧了它。
那是深夜,塔中再没有人,青灰色的石阶在火光里楚楚,从脚下一直延伸到目之所及最高最远的地方,一步,又一步,哒,哒,响得悲喜交加。塔外金铃响了一阵,又一阵,鬼影幢幢在火光里迎面扑来。
那是地狱!
谁也没有进过地狱,谁也不曾从地狱中归来——如果她和贺兰袖不算的话。
但是那一夜,她就真真切切走在地狱里。
她看到地狱里的刑具,看到寒光闪烁的刀山与剑树,鲜血和肉丝就挂在刀刃剑尖上,有人挣扎着想要后退,被青面獠牙的小鬼狠狠抽了一鞭;看到那鞭梢上的倒钩与棘刺,看到罪人惊恐的眼睛和哆嗦的腿;看到热滚滚的镬汤,镬汤上正越来越快下坠的人影,热气腾上来,模糊了他的面孔,她看不真切那是谁。
也许是她见过的,她爱过的,她怨恨的,她惦记的……谁知道呢。
嘉语漠然随人流往上走——近百贵人与官眷,也没有哪个,有这样冷淡这样漠然的一双眼睛。
她看到炽热的火焰,熊熊,与她手里的火把交相辉映,密密麻麻的汗珠,沿着脊柱生出,顺着脊柱往下流。
有人在火里声嘶力竭地哀嚎,小鬼哈哈大笑。
然后是毒蛇,有千条、或者万条,纠缠的、蠕动的毒蛇,斑斓的身躯,吐着信子,缠在罪人的身上,沿着小腿往上爬,钻进眼睛里、耳朵里……无孔不入,你能看到扭曲的面孔,但是已经听不到哭泣。
又有拔舌,有蒸煮,有人被置于俎板之上,刀斧之下,横腰欲斩。
我不怕。她对自己说。过去这么久,她像是还能隐隐听到画壁中从前的喃喃自语,我不怕,就算日后要下十八层地狱,我也要先杀了那人——那人是君,是兄,是她的杀父仇人!
不知道是有意无意,嘉语抬头,目光在空中与贺兰袖一碰,又各自移开。她在窥探她。
那时候贺兰已经和萧阮在一起。更准确地说,那之前,就已经勾搭上了。嘉语不清楚来龙去脉,推测该是洛阳岌岌可危之时,贺兰帮萧阮拿到兵符。萧阮在军中原就有根基,又有天子令在手,自然不难一呼百应。是有萧阮与元昭叙的里应外合,才有洛阳城一朝陷落。
元昭叙拿下洛阳,萧阮居功至伟,她因此得到机会……手刃仇人。王妃是早带了一双儿女出城,城中她父亲的血裔就只剩下她。
那时候她没杀过人,她连鸡都没有杀过。她战战兢兢,一个人走在深夜的通天塔里,走在地狱变的壁画中,几乎以为自己就在地狱——那时候她还不知道,地狱不是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
整整两层地狱变走完,地藏王菩萨的宝冠赫然在望,几乎是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这壁画不可谓不精美,只是越精美,就越逼真,越逼真,就越可怖——都是位高权重的人,谁手里没攥过一两条人命,谁敢说,生平无一事亏心?
太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永宁寺住持自然极有眼光,恰到好处解说道:“地藏王菩萨功德早已圆满,只因在仞利天受佛祖嘱咐:“释迦佛入灭到弥勒佛下生人间之前,六道众生都由你来教化”,地藏王于是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即便是在地狱中受苦的罪人,只要虔心向佛,称念菩萨名号,就能得到菩萨愿力。”
地藏王菩萨莲座之下,无数仰望的面孔,喜悦都浮在眼睛里,光晕从背后升起,祥云朵朵,那是被洗净的灵魂。
住持话音方落,就听得人群中有个少女清润的声音:“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有人侧目,更多人跟着诵念佛号,连太后也含笑,双手合十。
皇帝目色微沉,他像是想要伸手抚一下壁画里喜悦的灵魂,但是最终也没有,只低眉,跟着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嘉语心里哼了一声,谢云然低声道:“你家表姐,可真是个妙人儿。”
当然妙。方从地狱变的惊魂中出来,这一众贵人,哪个不想念一声阿弥陀佛。只苦无机会。有贺兰袖带这个头,就都有了台阶。不说感激,好感总要添上一分——也就她才能够抓到这个时机。
倒是正正能做萧阮的贤内助。嘉语不无含酸地想。奈何一样米养百样人,她是明明知道,只是做不出来。
讨人欢喜,也是件需要天赋的事。
再往前,是龙树菩萨,观音菩萨,常悲菩萨,陀罗尼菩萨,金刚藏菩萨,画像栩栩,各有姿态。
接着黑衣黑马黑幡的招魂使者,又有秦广王判案图,亡人渡河图,五官王举秤量罪图,最后轮转王判决图,再之后是六道轮回,就走完四层浮屠了。贵人素来出行以骑马坐车居多,要不是因着太后与皇帝在此,怕是要走一层,歇一层,饶是如此,到四层走完,也有些喘,只是咬牙硬撑。
第五层是天龙八部听佛证道。
天众色美,龙众取水,修罗好战而多疑,而夜叉勇健。干达婆飘渺,迦楼罗头顶如意珠,展开金翅,足以覆天盖地,它以毒龙为食,到临终时,诸龙吐毒,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肉身烧尽,只余一心,青如琉璃色。
皇帝命终之时,大约就如迦楼罗,嘉语想。他被囚在这高塔之上,只着单衣,面色青紫,他问:“能给我块头巾么?”
她没有应声。
他抬头来,认出是元景昊的女儿,元昭熙的妹妹,他原本是要杀了她,但是看在萧阮的份上——反正众所皆知,宋王妃懦弱无用,想是留了也无妨,不想有今日。他问:“你是来杀我的吗?”
嘉语亮出匕首。
皇帝摇头:“这不是天子的死法。”
天子之死,不加以锋刃。这时候塔外的风刮得鬼哭狼嚎,金铃乱响,嘉语犹豫了一会儿,收起匕首,取下披帛递过去。那天晚上,元祎钦自缢身亡,谥号庄烈,兵甲亟作曰庄,刚正曰烈。
这时候皇帝并不知道这些,嘉语看他,他就冲她微笑。
贺兰冷笑一声,她自然知道皇帝最终的结局。只是元嘉语恐怕并不知道,她之所以得到这个弑君的机会,并不是因为她是当时洛阳城里元景昊唯一的骨肉,而是因为她——她想要她背上弑君之名。
——她就和皇帝当初一样,是想过要斩草除根的。
她向萧阮提出这个建议,说的是:“三娘心痛姨父和表哥的死,定然是恨不能手刃陛下。”
萧阮当时斜斜看了她一眼:“那又如何?”他是知道弑君的后果的。
“让三娘送陛下最后一程,既是了了她的心愿,即便在陛下,想必也是服气的。”贺兰袖想了想,又补充说,“如今三娘,不过是比死人多一口气,没准出了这口气,反而能活过来呢?”
便是活过来,也再没人救得了她,如果她果然手刃天子的话。
不过事实上并没有。皇帝是自缢身亡,对谁都交代得过去。到次日验尸,也没有人找到他自缢的工具,该是烧了。
倒是难得地聪明了一回。
弑君的罪名最后还是落在元昭叙头上,元昭叙扛不住天下群起而攻之,退出洛阳。那个没用的东西,贺兰袖嗤之以鼻。
到第七层,已经有贵人吃不消,不得不向太后告罪,太后自是好生安抚,留她们歇脚,永宁寺自有人安排周全,余下人或仗着年轻力壮,或名利心炽,或一心向佛,继续往上,第七层、第八层……终于到塔顶。
从窗口往外,向东,正正能看到太极殿顶。
第九层画的是佛陀讲经,就再没有任何妖魔鬼怪,也不见凡尘俗世,所过之处,皆是菩萨,罗汉,尊者,无不面目祥和,举止优美。住持的解说也动人之极:“……佛陀说,你们持戒,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灯,和我住世,并没有不同。”——说的是佛陀涅槃。
忽然有人“啊”了一声,随即一声尖叫:“有人!”
“有刺客!”
“保护太后!”
“陛下!”
随行的羽林郎哗啦啦全涌了上来,把贵人们、特别是皇帝与太后团团围住,太后将皇帝护在身后。母亲把女儿护在身后。谢云然拉住嘉语的手。所有人都仓皇往前看去,那是壁画的尽头,佛陀已经交代完后事,双手合十,涅槃而去。身下祥云朵朵,天乐袅袅,吉光普照。
吉光下有人!
大红法衣,衣上团团,是金光闪闪绣的卍字纹。
却金冠束发,并非僧众。
他背对众人盘腿面壁而坐,听到动静也没有回头,只低眉敛容,诵念一声:“如是我闻!”
。。。。。。
作者有话要说:
被囚在佛寺里,觉得冷,问人要头巾的是孝庄帝元子攸。皇帝取了他部分际遇作为原型。明光殿手刃权臣的也是他。
………………………………
122。礼佛至诚
“大胆!”十六郎按剑上前; 他心里懊糟透了:他今儿领军,负责永宁寺安危,闹出这档子事,他责任不小。
正要再喝问:“什么人!”却被太后阻止:“且慢!”
“太后?”十六郎不解。
太后像是深吸了口气,颤巍巍抬手; 指着那人面前的壁画说:“你瞧……他的法衣。”
贵人的目光都往壁画上看去; 几乎是不约而同; 倒吸了一口气:但见壁画上,祥云之下; 凡尘之中; 站了位尊者,穿的正是大红法衣,衣上团团绣了金光闪闪的卍字纹。尊者微张嘴; 那口型,可不是正是个“如”字?
如是我闻。
略读过佛经的都知道; 佛陀诸弟子中; 阿难尊者多闻第一,佛陀涅槃之后; 凡有传道,都以“如是我闻”开头。
如果那人转头来……如果那人的眉目,果然竟与阿难尊者一模一样; 那、那……
天人下凡; 那可不是一般的祥瑞。
心怀叵测的刺客顿时变成瑞气千条的祥瑞; 十六郎还真愣了片刻; 眼看太后莲步微移,就要走上前去,十六郎与皇帝几乎是同时出声:“太后不可!”
“母亲不可!”
有皇帝发话,十六郎识趣住嘴。皇帝道:“且不管这人是……凭空出现在这塔顶,住持总该给朕一个解释罢?”皇帝原本是想说“是人是妖是鬼”,终究也怕于佛不敬,临时吞了这几个字。
一语惊醒梦中人,一众贵人心中都人忍不住想:天子虽然年少,这天大的祥瑞面前,竟有这份镇定,果然不凡。
以永宁寺住持的定力,便泰山崩于前,大约也不能让他惊到这份上。
当时双手合十,唱一声佛号,方才略躬身,说道:“回陛下的话,永宁寺落成之后,即刻上下清场封锁,遣得力弟子看守,所有钥匙,都只在老衲手中,但便是老衲,也不曾步入此间。”
停一停,又道:“自塔落成,老衲便与诸位师弟于塔下诵经,有一月之久,到今晨方止,如这人是一月之前留在塔中,便还在世,也……”
原本是永宁寺塔落成,就要请太后前来,奈何钦天司算来算去,愣是找不到良辰吉日,所以才一拖再拖。
道家有辟谷,佛家并无此说,如果是道家来砸场子,就不该身披佛家法衣;如是佛家,一月之期,不死也该脱层皮。也有可能是在永宁寺落成之后,一月之前,就带了食物上来。但是一月所需,食物与水分量不少,这寺中僧人封塔之前,有过清场,绝无可能瞒过他们的眼睛。
除非……除非寺中有人,里应外合。皇帝心里这么想,也知道没有证据,这话便是天子,也不便轻率出口。且不说太后笃信神佛,永宁寺住持佛法精深,也不至于为谄媚皇家,做出这等事。
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可能——诸位贵人能想到,住持自然也能想到,合手又宣了一声佛号,说道:“请施主遣人检视塔中门窗。”如果没有僧人里应外合,有人要潜入此塔,必然会在门窗上留下痕迹。
不知道半夏打扫干净没。嘉语心里有点担忧,虽然担忧也没有用。。
当时天色还暗,郑忱选的原本就是偏门,又迷倒了守卫,半夏要做的,不过是扣好弹开的锁,然后接住郑忱从窗口抛出来的包袱。能烧的一把火都烧了,不能烧的……也不过就是些夜明珠罢了。
原本按计划,半夏应该来得及赶回来复命,但是她没有……该不会出事罢,嘉语想。
为了完成这个局,可花了不少功夫,衣裳,妆容,迷药和铁丝多亏了有安福安康几个,夜明珠又拆了她好几件首饰。倒不是她建议他扮阿难。她只是把永宁寺塔顶的壁画描述给他听,他自己选的阿难。
选阿难意味着什么,他该比她清楚,这是他自己选的路。
谢云然已经看了她好几眼了。嘉语也知道瞒不过她,更瞒不住郑笑薇,不过,她倒不担心她们谁会把事情泄露出去。
永宁寺住持圆滑地并不点明请哪位施主派谁去检视门窗,太后又不作声,皇帝看了十六郎一眼,十六郎迟疑:“太后?”
皇帝暗自咬牙。
太后道:“你去问问也好。”
口中这么说,眼睛仍凝视面壁人。她自幼熟读佛家经典,自然知道阿难尊者,知道阿难与摩登伽女的纠缠。佛经上都说,阿难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太后发话,十六郎只好领命去了。临走之前,交代左右看护好两宫与诸位贵人。
太后举步往壁画尽头走过去。
“母亲!”皇帝再一次出声阻止,“此人虽然身着法衣,但是法相不明,母亲还是、还是等十六郎回来再说?”
一众贵人也纷纷劝谏:“太后玉体贵重,不可轻易涉险。”
“吾意已决,”太后唇边含笑,说道,“本宫礼佛多年……此佛门重地,自有佛祖保佑,众卿勿忧!”
连嘉语也不曾料到太后痴心至此,眼角一抽,谢云然拉住她的衣袖,低声道:“三娘子——”
太后在羽林郎的簇拥下往前走,后头再跟着贵人女眷,到走了七八步,示意羽林郎不要再跟进。羽林郎虽然不敢不从,心里却无不暗暗叫苦,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人……他们就只有陪葬的份了。
连羽林郎都住了脚步,诸贵人也不敢造次,纷纷停步。
面壁人仍在面壁,恍若不闻,不见。
太后终于走到他面前。
他虽然还低着头,但是在太后的角度,从额头的弧度往下看,只觉庄严无比,俊美无比,太后生平阅人也多,但是美到这等惊心动魄的,还是头一次见。这就是阿难了,这就是阿难了!她听见自己的心,在胸中响如槌鼓。
“尊者……”良久,太后方才启唇,问话,“因何来此?”
那人举眸,眸光如银河浩瀚,他看了太后一眼,那就仿佛是银河中所有的星,在同一个时刻被倾泻下来,如水清澈,如沙细软,如金闪亮。他微微颔首,轻笑,然后星目闭合,身体忽地往后一仰,倒在地上,人事不知。
一众贵人距离都不太远,那人一倒下,人人都看得见,是个十八九岁的少年,眉目却不甚清楚,也不知是谁家儿郎。
唯郑笑薇脱口喊了半个“三”字,被母亲紧紧捂住嘴。
“来人、快来人!”太后没留意这许多,探手试过少年鼻息之后,立时就叫了起来,声音里惊惶,惊惶得一直戴在脸上完美的太后面具都裂开了。
皇帝皱眉,永宁寺住持已经上前去,俯身把过脉,低念一声:“阿弥陀佛!”
“大师?”
住持道:“太后放心,这位……脉象沉稳,并无大碍。”既不称“尊者”,也不呼“施主”,想来也是对少年身份有所疑虑。到底是永宁寺,有一寺之主的分寸,皇帝暗自点头嘉许。
“那为什么——”
“老衲也不知缘由,想是陛下莅临,凡胎俗体,经受不起冲击。”住持娓娓道来,一干贵人无不想道:好口舌!
“……想来稍事休息就会醒转。”
太后迟疑,住持又补充道:“此处即有静室,可供贵人歇脚。”
太后大喜:“请大师带路!”
——竟用到一个“请”字,可见谦卑。
皇帝又皱了一次眉,他这个母后啊……怎么都等不及十六郎回来。谁知道这个装神弄鬼的是什么人,他可不信真有阿难尊者降临。有心要阻止,奈何羽林郎已经抬起少年,一行人浩浩荡荡跟着住持往里去了。
剩下这几十号贵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不该跟上去。
皇帝苦笑道:“既逢此奇事,少不得要请诸位爱卿在此稍候了。好在此处风景尚佳——”一旁伺候的永宁寺僧人何等机灵,应声就道:“陛下与诸位贵人,请随小僧游赏。”
既然皇帝这么说了,贵人们都很识趣,三三两两,或观赏壁画,或极目远眺,嘉言被母亲拘着,回头瞧时,嘉语早湮没在人群里,无影无踪。
眼见得人都散开,皇帝低声吩咐小顺子:“去,把方才出声的那个小娘子,给朕找过来。”
小顺子心里暗暗叫苦,这没头没脑的,却上哪里去找人!只是皇帝这么吩咐了,便是为难,也少不得领命。
谢云然道:“三娘子,我们去那边看看罢。”
嘉语知她是有话要说,应道:“好。”
往南能看到宣阳门,再远是洛水,这时候太阳已经升到极高,远远反射过来,一波一波金色微澜。洛水上有永桥,过了桥是铜驼街,沿铜驼街,东有四夷馆,打头一个叫金陵。
然而在这么高的地方,所有熟悉不熟悉的景致,都变成方方块块,像小儿玩的七巧板。人马在其间,微细如蝼蚁。
风缓缓吹过来,发丝掠过面庞,也带着苍金色的影子,这是暮春,春天就快要过去了。
谢云然眼看着远方,低声问:“三娘子,这就是你的解决办法?”她出身高门,家族以诗书传世,却并非食古不化,但是向太后献谄这种事,谢云然自问做不出来,在之前,她以为嘉语也做不出来。
——从前的嘉语确实做不出来。
嘉语摇头:“这不是我的主意。”
谢云然等她解释。
“是郑公子所求。”嘉语犹豫了片刻,她知道这个说辞可以说服嘉言,不足以说服谢云然,“我只是助他一臂之力。”
“为什么?”谢云然并非多事之人,却也忍不住问。
嘉语心里想我总不能告诉你,我在见过李夫人之后,终于想起来他是谁。她不是没有给过他别的机会,是他自己选择了阿难,所以,他注定是要这条路,他注定会变成一把好刀,为什么要让给别人?
只是这话,不好同谢云然说,又不愿谎言欺瞒,所以良久,方才踌躇道:“我、我想……”
“三娘子总说没去过金陵可惜,不如什么时候得了空,来我家坐坐,我家倒还有些江南风物。”谢云然忽地改口,嘉语起初吃惊,随即就听到了脚步声,然后是贺兰袖笑语:“表妹在这里,倒教我好找。”
如果说谢云然和郑笑薇都是因为知道郑忱在嘉语手中,所以会猜到这个奇怪的阿难尊者与她有关的话,贺兰袖就纯凭推测——推测这个前世不曾出现、这一世横空出世的祥瑞,是嘉语一手策划。
因为半夏与茯苓的无故失踪,也因为……不可能再有别人。
她去找过郑笑薇——小顺子和皇帝隔得远,她距离郑家母女却近。可惜郑笑薇的脸色实在苍白得可怕,眼神更可怕,像是再多听半个字就会昏过去似的。那可不像是她认识的郑笑薇,贺兰袖想。
郑笑薇口中问不出,就一路杀了过来。她倒是想单刀直入,奈何有谢云然在,不得不委婉些,当时笑吟吟道:“表妹和谢娘子看得好风景——表妹就当真不好奇,那壁画下打坐的,是个什么人?”
嘉语淡然应道:“我不比表姐博学多才,哪里知道是个什么人。”
“谢娘子也不知道吗?”贺兰袖话锋一转。
谢云然笑道:“子不语怪力乱神。”
贺兰袖:……
合着这一个两个的都油盐不进是吧!
。。。。。。。。。。。。。。。。。。。。
静室中。
形貌酷肖阿难尊者的少年已经悠悠醒转:“这、这是哪里?”少年喃喃地问,墨如乌玉的眸子滴溜溜一转,已经将室中远近人物看了个大概,最后落在太后脸上,一本正经问:“小娘子掳我至此,意欲何为?”
太后:……
她上位多年,敢正眼看她的人已经没剩几个,何况称她小娘子!——以她的年岁,也已经不能再被称作“小娘子”了。
但是被少年这么清清脆脆地叫上一声,倒让她恍惚想起闺中,阳光从窗外的树叶间照进来,染得一室朗翠。虽然彼时并无今日锦绣成堆、金玉满堂的气象,但是人年少的时光,总让人怀想和追念。
一众羽林郎也是瞠目结舌:他们是该冲上去绑了这个轻薄太后的混小子呢,还是绑了这个轻薄太后的混小子?
还是住持把持得住,干咳一声,说道:“小施主慎言!”
少年眯着眼睛把住持上上下下打量一番,最后停在住持的光头上,像是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呀”了一声,伸手去摸头顶,一脸“还好还好头发还在”的庆幸,随即又低头,瞧见身上袈裟,“啊”地一下跳起来。
他这一动,羽林郎如临大敌,将他团团围住,却听他叫道:“原来是你这个秃驴搞的鬼!”
这句话出来,众人又掉了一地的眼睛:说好的体态端庄呢!之前那个低诵“如是我闻”动听如梵音重现的阿难尊者呢!
住持更无语凝噎——已经几十年没人敢当着他喊“秃驴”了好吗!
要不是有太后在此,便是他几十年修为,怕也忍不住要犯嗔戒。只是听太后“噗嗤”一下笑出来,满心怒火便都熄了个干净,换了祥和之色,低头不住诵念:“阿弥陀佛!”
少年像是被他的反应弄糊涂了,呆了片刻,忽又扯开袈裟,叫道:“反正我不做和尚!”
太后莞尔,却看向住持。
住持心里实在愁得很,只是太后面前,又哪里敢露出来,只苦心劝道:“老衲……并无此意。”
“那就好。”少年从软榻上跳下来,犹自念叨,“不像那些秃驴就好。”抬头一瞧,羽林郎还拦住去路呐,又瞧向住持,质问道:“那这是什么意思!”
太后仍不发话。
住持只好硬着头皮应道:“施主就不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少年倒也爽快:“好吧这是什么地方?”
住持又诵一声佛,方才回答道,“这是永宁寺通天塔。”
少年皱着眉,像是要想好一会儿才想得起永宁寺是什么地方,末了来一句:“好吧我知道了,这是永宁寺嘛,我又不当和尚,老和尚你就行行好,和这几位大哥说说,放我走了吧?”
住持实在有点哭笑不得,却不得不耐住性子再与他说道:“可是老衲还有话要问施主。”
少年眼珠子乱转一阵,许是确定了没有老和尚发话,自己绝无可能从这一众全副武装的羽林郎中突围出去,便只撇撇嘴,不耐烦地道:“那你快问!”
“敢问施主,是如何进的我寺通天塔?”住持问。
“你问我?”少年又跳了起来,被羽林郎齐齐一瞪眼,又心不甘情不愿坐下去,嘟囔道,“老和尚你问我,我还没问你呢,我在家里睡得好好的,怎么一觉醒来、一觉醒来,就、就成这样啦!”
少年摊手,眉目里都是困惑的颜色。
永宁寺住持这一生,大风大浪经历得多了,见过的装神弄鬼比吃过的斋饭还多,所以得到这个回答,丝毫都不觉得意外,只又追问:“那么施主身上这件袈裟,又是从何而来?”
要知道这永宁寺通天塔中壁画,都是重金聘请画师,专为浮屠而作,普天之下,独此一份,这少年郎,如果说光只长相绝似阿难尊者也就罢了,这货一身袈裟,却不是天生能长成的,莫不是哪个混账把图样泄露出去了?
“不知道!”少年这一次回答得更是干脆,不仅答得干脆,做得更干脆:他还利落一扯,把袈裟扯下来,丢在一边,就只穿了中衣,大大咧咧说道,“反正我不当和尚!”
这!住持微微一怔,还要说话,太后却开了口:“你口口声声说你不做和尚,你倒是说说,谁让你做和尚了?”
少年张口要答,看了看太后,又看了看永宁寺住持,然后目光在羽林郎面上逡巡一遍,摇头道:“不在这里。”
“那在哪里?”太后追问。
“那我就不知道了,”少年说,“反正和尚喜欢拉人入伙,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小娘子,你们把我弄了来,真不是要我做和尚?”又一声“小娘子”,太后双颊一热,却问:“你不是和尚?”
“当然不是!”
“那……你知道阿难尊者吗?”
少年愣了一下,眸子微微往上,凝住,过了片刻方才答道:“好像在哪里听说过……这名字倒是很好记的。”
住持:……
装神弄鬼也不是这么个装法吧!他倒要看看他今儿怎么收局!
太后柔声道:“你再仔细想想,你在哪里听说过?”
少年看了她一眼,又一眼,还是摇头道:“记不得了,左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