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斗]曲江春-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商贾大喜过望,搓了搓手,却又不敢开得太高,只怕把这仅有的客人都吓跑了:“那就……那就一个五十贯吧。”

    沈安青算了算,与她所想的倒也差不太多,这里六个人,一共只需一百余金便可买下。她又与商贾说了好一会,最终一百金买下这六个男奴。

    待回去时,六个人都跟着马车一步步朝沈宅而去,沈安青坐在马车里,瞧见金玲气鼓鼓地撩了一角帘子瞪着后面的六人,不由问道:“你在瞧什么?”

    金玲一惊,丢了帘子低头道:“婢子是在瞧他们可有躲懒乱走。”

    沈安青失笑道:“后边有人跟着呢,再说没有文牒,他们几个又是贱奴能逃去哪里?一准是记恨人家方才瞪了你吧。”

    金玲难得地红了脸,低声道:“好不讲理的凶人,不过是一问,偏似是要吃人一般。”

正文第六十三卷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加更)

    买来的六个部曲俱是高昌人,领头的那一个姓张,唤作张灵宝,却是识文通字,不似是寻常贱民,起初在口市更是敢瞪金玲。

    沈安青对他有些好奇,唤了到跟前问道:“你是高昌国人士?未知是何出身?”

    张灵宝粗声粗气地道:“是何出身又有何相干?如今到你手里,自然由得你作践。”

    沈安青闻言并不恼,一笑道:“你家中还有何人?若有妻小牵挂,我可以放你回高昌去。”

    张灵宝有几分不敢置信地抬头看着沈安青,许久才低头脸色死灰地道:“没有了,都已经……死了。”

    沈安青分明看见他眼中隐隐有泪光,又飞快地掩去,心里顿生怜悯,面上依旧淡淡道:“既然没了牵挂,那便好好待在这一处,我属意你为六人之首,安分守己地做部曲替我照看宅院,我也不会亏待你们。”

    张灵宝咽了口口水,有几分大胆地看了沈安青许久,又扫过她身后的采容和怒目瞪着他的金玲,点点头:“我等尊娘子之命就是。”

    窦子邡登门时,便是被黑着脸的张灵宝拦在门外:“……登门有何事?先说与我知晓,再报与娘子。”

    窦子邡吃了一惊,不想沈青娘才搬出府来,便已经置办好一处宅院,连守门之人都这般厉害,他有些懊恼,却又不愿失礼于人前,只好拱手道:“还请禀与你家娘子知晓,我乃是窦府邡郎,特来拜会娘子。”

    张灵宝横眉怒目打量了他一会,才叫左右好生看着门,自己进去说与金玲,报知沈安青。

    “不想他还是寻上门来了。”沈安青微微一笑,合上手里的田庄簿子道。

    采容皱眉道:“要不要叫他们打发了走。如今已经不比在窦府。不想见不见就是了。”

    沈安青却是摇头笑道:“不必,他既然来了必然是有所打算,不如见一见,瞧瞧他要作何。”

    窦子邡被张灵宝领到宅院正堂坐下,许久,沈安青才款款出来,一身家常半臂短襦,头上簪着一支白玉钗,笑着向他见礼:“邡郎倒是稀客,如何得闲来拜会我。”

    窦子邡只觉得眼前的沈安青与先前大不相同。谈笑自若顾盼神飞,叫人瞧着如玉的容颜移不开眼去。他微微一怔起身还礼,温文尔雅地笑着道:“先前青娘搬出府去时。我却是不知,不曾赶上相送,今日得知青娘居于此处,故而贸然登门拜访,还望青娘莫要怪我才是。”

    沈安青淡淡笑道:“邡郎这是说哪里话。当日搬出府来自立门户原本就是奉诏而行,便是老夫人和大夫人也是替我欢喜的,邡郎不必多礼。”

    窦子邡笑望着她:“青娘这般说却是生分了,我自来便视青娘不同旁人,只觉得论起身世飘零感怀世事只有青娘能知我一二,可是如此?”

    沈安青不想他竟然如此直白。强压住恼怒之意,冷淡道:“邡郎这话叫我不明白了,若说身世飘零也该是我一介孤女。如何邡郎爷娘俱在,却会如此说?”

    窦子邡全然不在意她的冷淡,勾起一抹笑,直直望着沈安青:“青娘是个明白人,我也不必兜圈子了。如今的处境想来你也知道,虽然你出了窦府自立女户。一时间无人能摆布你再把你送到宫中去,只是仍然难以自保。在京都你不过是个无权无势无依无靠的孤女,虽然通几分茶艺,得人高看一眼,可惜终究出身低贱,难以觅得好归宿,那些个贵府自然不肯娶你,若是嫁与寻常人家,倒也可惜了你这幅好容貌和才智。”

    他顿了顿,有几分得意地望着沈安青铁青色的脸:“你既然是个聪明的,便该知道嘉成长公主殿下和宫里都不会就此放过你,下一次只怕你的手段未必能躲得过了。倒不如……”他微微欺近沈安青,“倒不如嫁与我做妻室,也算的上是郎才女貌,以我的才识与你的名头,必然能博一个好出路。”

    他脸上的笑容越发深了,声音低了下来:“我对青娘也是心仪已久,若能与你共结连理,实乃莫大的幸事。”

    沈安青咬着下唇,冷冷望着窦子邡那看似温和的笑脸,只觉得此人深沉可怕,竟然能将一切都视为可利用的伎俩,全无半点人性。

    她深吸一口气,冷笑道:“邡郎说的俱都不错,我自是处境尴尬艰难,只怕京都贵府无人愿娶,只是有一点你却说错了,我宁可做个寻常妇人也不肯再与你们这等人有半点瓜葛。邡郎的好意我心领了,请回吧。”

    窦子邡不意青娘会果断地拒绝了,他以为自己所说的应当都是沈安青目前最为担忧之事,而寻常女子要的情意和富贵他都可以许给她,岂不强于她这般艰难度日?这个沈青娘到底是作何打算?

    不过他并不肯就此罢手,她不从,自有法子叫她不得不从!

    窦子邡依旧温和地笑着起身:“既然青娘有事,我便告辞了,方才之事如有得罪冲撞之处,还请青娘多多见谅。”说完一揖翩然而去。

    沈安青只觉得一口怒气积郁心头,许久才消散去了。这还只是开始,她不信窦子邡这等人会轻易罢手,只怕还有后招。那道符录还不到拿出手的时候。

    不过两日,玛雅儿便送了四位胡女来,都是十三四岁上下,刚到茶坊时俱都低着头畏首畏尾,不敢多说一句,可见是平日被假母管的极为严。

    “她们几个都是极为聪明的,只是被打怕了,不敢多说多做,待在你这里住上些时候就好了。”玛雅儿大咧咧地道。

    沈安青看了看那四位胡女,个个都还算灵活干净,向玛雅儿道:“一准是你买下来的吧?”

    玛雅儿摸摸头,嘿嘿笑着:“你又知道,我是可怜她们小小年纪便背井离乡到天朝,还要受那般苦,倒不如跟着你在茶坊,也能安生度日。”

    沈安青无奈地笑道:“好了,好了,人就留在这里,你可以安心了。”玛雅儿千谢万谢,感激不尽。

    待她走了,沈安青才一一叫到跟前问了,那四个胡女名字也都是假母个取得,唤作茵云、茜如、春霞和海棠。年岁最小的是海棠,不过十三岁已是被卖到京都有四年了,瘦骨嶙峋,一身的鞭伤。

    沈安青不忍地道:“如何会有这许多伤?”

    海棠瑟瑟发抖,低声回道:“是……是阿娘叫人打得。”

    沈安青看着她一身结了血痂的伤痕,不由别过脸去:“她为何要这般打你,却连药也不肯给上。”

    海棠轻声回答:“阿娘叫我接客,我……我不肯,所以就打不给饭吃。”

    沈安青没忍心再问,只是吩咐人带了她们下去安顿梳洗,送了几套新衣传了饭与她们。

    如此,四个胡女每日便是早间随沈安青学茶艺,午时去到茶坊煎煮茶汤开门迎客,待暮时钟鼓响了,便收拾打烊。

    仙客来茶坊便就此悄悄在东市开张了,虽则沈安青不曾公然露面,但早有人传说这茶坊乃是曲江会上司茶娘子所开,兼之掌壶的俱是年轻美貌的胡女,更是稀奇,一时间竟然客似云来,好不热闹。

    “仙客来,好名字!”数位打扮得体的年轻郎君抬头品评着茶坊的名字。

    其中一位笑道:“闻听这茶坊乃是当日曲江会上的司茶娘子所开,而那位娘子又是生的年轻貌美,不少人都是慕名而来,不知可是如此?”

    “这便要问昭郎了,我们当中只得他金榜高中,已是御史台监察御史了。那曲江会自然瞧得明白,不知可真如传闻所言,茶娘子美貌多才?”另一位道。

    他们当中一人抬头深深望了一眼那铁钩银划的三个大字“仙客来”,却是微微一笑,向那几人道:“不如进去小坐一下,品一品茶汤可好?”正是当日曲江会上新科进士夏世昭。那几个郎君自然是满口称好,与他一道迈步进了热闹的仙客来茶坊。

    茶博士引了几人到二楼雅间坐下,笑着问道:“未知几位郎君要用什么茶汤?我们这一处最上好的却是有蒙顶石花、常州紫笋、渠江薄片和靳门团黄,还有神泉小团、夔州香雨和邕湖含膏,都是上佳之选。”

    夏世昭却是抬头问道:“沈娘子可在茶坊中?”

    茶博士愣了愣:“东家娘子怕是不在,未知这位郎君是?”

    夏世昭一笑,却是自仆从手中取出一只密封的瓷罐交予茶博士:“请代为转呈沈娘子,这是蜀中新得的紫茸香。”

    一旁的几位郎君都起哄笑道:“好个夏御史,我等都道你是来吃茶汤,原来是瞧上这里的东家娘子了。”

    那茶博士愣愣不敢接,口中呐呐道:“这……这……这怕是不妥当吧。”

    夏世昭将瓷罐与他,笑道:“无妨,你只说与沈娘子知晓,我姓夏,与沈娘子有数面之缘,她便会知晓的。”茶博士只得收了瓷罐。

正文第六十四卷 愁人当此夕 羞见落花飞

    那罐紫茸香送到沈安青手里时,她神色有些古怪,问采容道:“那位郎君可有说什么?”

    采容掩嘴笑着道:“那位郎君说是姓夏,与娘子见过几面呢。”

    沈安青偏头想了想,却是不得要领,金铃在旁道:“听茶博士说,与那郎君同行之人,唤他为昭郎。”

    夏世昭?沈安青愣了下,难道会是他?先前他曾问起紫茸香之事,无怪会寻了这紫茸香送与自己,只是这其中的深意……她脸上不由地有几分绯红,将那瓷罐递与采容:“收着吧。”

    采容早已喜的眉梢眼角俱是笑,欠身道:“是,婢子这就好生收着去。”走了没几步又咕哝道,“却不知那位夏郎君何时再来。”沈安青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不再理会。

    不曾想夏世昭未曾过来,却等来了梁国公府的帖子,魏萱娘竟是要邀她去府里赴观礼宴。

    沈安青瞧着那帖子大为吃惊,她与魏萱娘谈不上亲近,甚至有些交恶,如何会邀了自己过去?观礼宴却又是为哪一桩?

    待赵瑛娘来迎她时,才说与她知晓,宫中昨日传诏,迎魏家萱娘为太子妃,今日是送纳征礼,梁国公府自然是大喜过望,连夜发了数百帖子,邀请京都显贵名流俱往府上观礼。

    沈安青凝眉道:“如何会派了帖子与我,我已不在窦府,不过是一介平头百姓。”

    赵瑛娘笑着拉她登车:“她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非但你,连同我和睐娘她们这些往常不来往的也都得了帖子,分明是有意要与我们瞧瞧,好自得意一番,走吧,咱们便去瞧瞧这位太子妃的风仪。”

    梁国公府所在的坊市已经被马车围得水泄不通。远远在坊门前便有夫人娘子小心地下车带着侍婢向国公府而去。

    沈安青与赵瑛娘一并下了车,放眼而去,只见这坊市街道两旁早已悬上彩绸帷幄,铺上朱红地毡,诸多华衣仆从侍婢恭敬立在门前迎接宾客往来。

    赵瑛娘见了这等排场,微微笑道:“真是好气派,咱们也进去吧。”

    才走到府门前,早有侍婢笑着迎上前来,拜道:“两位娘子请随婢子至内堂。”

    侍婢一路引着她们到了国公府内园,至内堂门前才停下步子。欠身笑道:“娘子们请进,太子妃已在内堂。”

    赵瑛娘闻言一哂:“还未进宫便已经自称太子妃了,果然是知书识礼。”

    沈安青一笑:“何必计较这些。只管瞧着便是了。”二人相携入了内堂去。

    内堂中,魏萱娘梳着蝶形双鬟高髻,簪着金钗步摇,身着红花蓝地广袖襦衫,织金石榴裙昂首坐在正席上。韩月娘等人正笑语盈盈与她低语着,她时而说上几句,并不十分热络,倒是一副高傲得意的模样。

    下首的睐娘与窦大娘子同席而坐,并不多言,只是默然。见瑛娘与沈安青进来,这才起身见礼。

    “你们倒是一处来了。”窦大娘子笑着拉着沈安青道,“自青娘出府去。却也不曾再回来瞧我。”口气很是热络。

    沈安青轻轻笑着收回手,拉着瑛娘一道在旁边席位上坐下:“我好容易才把宅院收拾妥当,一时半会竟也不得空,待过些时日又再说。”

    睐娘有几分怯怯地望着沈安青与瑛娘,想要说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轻声道:“听闻青娘在东市开了茶坊。只怕已是不得闲再教我们茶艺了。”

    沈安青望着娇小的睐娘,当初那个娇憨可爱的小娘,如今也已经不再了,她怕是知道自己和瑛娘,与长公主府的各种纠葛,才会有所怯懦和躲避,她轻笑道:“无妨的,如今茶坊里有掌柜瞧着,海棠她们也都勤力上进,我可以偷闲教你们茶艺。”

    睐娘不想她并不拒自己于门外,飞快地抬头,瞧着沈安青一时欢喜起来,又按捺下去,低声道:“多谢青娘。”

    瑛娘却问窦大娘子:“如何不见婵娘?”

    窦大娘子目光有几分闪烁:“阿婵身子有些不好,在府里静养,故不曾来观礼。”沈安青也觉着奇怪,往日窦二娘子俱是生龙活虎的,怎么无端端病倒了,而这观礼宴上俱是与韩魏两家亲近的贵家娘子,而长公主这边只来了睐娘二人。

    上席的韩月娘望着沈安青与瑛娘二人,目光灼灼,朗声笑道:“这不是襄王世子妃与沈青娘么?怎么来了也不近前见过太子妃?”

    赵瑛娘与沈安青起身上前见礼,瑛娘笑道:“非是我二人不来与萱娘见礼,实在是这边好些娘子,着实无落脚之处,且如今我还未全礼,当不得世子妃一称。”这话却是有些暗讽的意味。

    魏萱娘原本高涨的气势却被瑛娘这般泼了冷水,顿时沉了脸,冷冷望着她二人:“几日不见赵瑛娘越发会说话了,听闻你当日在牡丹宴上头风犯了,如何这会子好了?”

    瑛娘欠欠身,笑着作答:“劳萱娘记挂,用了几服药已经大好了。”

    “好了便好,莫要再无端端犯了头风,又倒在哪一处,叫人瞧见了。”魏萱娘恶毒地笑着。

    沈安青心里一别,忙抬眼看瑛娘,只见她神色自若,笑着道:“医官吩咐,头风之症最是急不得怒不得,我这便去坐着了,站得久了头一阵阵晕眩,着实对不住了。”她向沈安青伸手,“青娘扶我去歇一歇。”说着扶着头拉这沈安青头也不回便去下席坐了。

    睐娘凑过来,低声道:“也只有瑛娘你能治她,瞧那轻狂的模样。”

    赵瑛娘望着上面众星拱月的魏萱娘,却是有几分怜悯,轻笑道:“或者她以为这是莫大的荣光。”

    侍婢进内堂来,拜倒道:“宫中使者送征礼到了。”

    韩月娘一脸欢喜地起身扶了魏萱娘:“贺喜萱娘,待亲迎之后便是亲迎大礼,那时便是东宫妃了。”说着觑了眼赵瑛娘几人,好不得意。

    礼部尚书奉圣诏亲送东宫纳征礼来梁国公府。一干观礼之人俱都出门拜伏迎诏,沈安青无品级也非高门贵女,在人群最末处拜下。只听那颁诏的老尚书之乎者也好一阵,才笑着拱手:“诸位请起,太子殿下即刻便到。”又伸手扶起最前头的梁国公:“征礼已然送到,请国公看一看这礼单。”

    梁国公接过礼单,看了几眼,更是欢喜不尽,复又拜倒:“天子赐以重礼,某敢不拜受。”一百八十抬朱红金漆箱笼被内侍抬着送往国公府。叫一干人瞧得眼热。

    沈安青前边的两位夫人未着品服,衣着也是平常,低声耳语着:“果然是天家做派。光纳征礼都是一百八十抬,只怕里面样样都是了不得的贵重之物。”

    另一个颔首,深以为然,却是以扇子掩着嘴低声道:“说来你家大郎也年岁不小了,便该与这等高门贵户结亲。如此还怕日后不得好前程?”

    沈安青听得她们这般说,微微退了一步,心里却是叹息不已,或者这些寻常人家都是一心盼着能与达官显贵结亲,更是羡慕天家威仪,她却只是想着能早日摆脱这一切。只求踏实平安地度日。

    太子带着一干侍从骑马而来,在梁国公等人的恭迎下笑着进了梁国公府,沈安青随着一众女眷入内堂时。却是莫名瞧见那一群太子侍从中竟有几个宽大的袍服下却是一双精巧的马靴,分明是女子。女眷中看见的人也不少,却都恍若未见一般去了。

    瑛娘拉了拉沈安青,低声道:“这便送你回去,这一处人多口杂。不必理会那些不相干的。”

    二人转过回廊,正要去内堂告辞。却打一旁走出一人来,作揖道:“沈娘子。”

    沈安青二人唬了一跳,再瞧时,却是一身青纱圆领袍服的夏世昭,正含笑瞧着沈安青。

    赵瑛娘见此噗嗤笑了,问道:“这位可是牡丹宴上探花使夏郎君?”

    夏世昭向瑛娘欠身:“未知这位娘子是……”

    沈安青不自在地道:“这位是右仆射赵府三娘子。”却又问夏世昭道:“未知郎君有何事?”

    夏世昭凝望着沈安青,轻笑道:“只是见沈娘子在此,特来一问,前日送的那罐紫茸香,娘子可曾见着?”

    沈安青别开目光,低声道:“已然见到了,多谢郎君盛情。”

    夏世昭笑道:“沈娘子客气了,既如此,我便不耽搁娘子了。”彬彬有礼地告辞去了。

    赵瑛娘见他走了,笑着拉着沈安青的手:“好个青娘,何时收了人家的紫茸香,却还瞒着我。”

    沈安青红了脸:“勿要浪语,他不过是随手相赠,偏叫你说歪了。”

    赵瑛娘拉着她向外走去,口中仍是不住打趣:“我可不曾说歪了,只怕是有人羞得没处躲才是。”

    到了马车上,瑛娘拉着沈安青满是恳切地道:“说来这位夏郎君也算是人才出众,品貌也属上佳,听闻他出身平常,不过是河北道寻常富户出身,凭一己之力过三试金榜题名,如今又得了圣人赏识特赐留京,在御史台为监察御史,也算这一科进士中头筹了。”

    她说着又笑了起来:“最难得的是,他待青娘倒是颇含情意,至少那一罐子紫茸香可不是轻易能得的,青娘若是也有意,不妨……”说着推了沈安青一把。

    沈安青早已红透了脸,低着头不言不语。

    赵瑛娘收了几分笑,轻声道:“你到底作何想?”

    沈安青低低声说着:“我……我却不知,只是若能离了这些是非算计,倒是极好的。”(当当当……一更送到)

正文第六十五卷 前哀将后感 无泪可沾巾(加更)

    四更时分,铜钟三响,报的却是丧音。沈安青被远远的嘈杂声吵醒了,有些迷糊地唤道:“采容,外边是什么事,这般吵闹?”

    采容匆匆披了衣服出门听了一会,回来道:“像是太极宫方向,却不知出了什么事。”

    直到第二日,洛遥坊的武侯挨家挨户来知会,说是太子于昨日甍于东宫,不得张红挂彩,不得鼓乐歌吹,不得宴请作乐。

    太子甍了!沈安青大为吃惊,昨日在梁国公府观纳征礼时,太子还带着一干男女混杂的侍从亲至,如今突然死了,怎么会?再又想到魏萱娘高高在上得意的笑脸,沈安青却是冷冷打了个寒噤。

    待她到茶坊时,已是宾客满座,早有市井之徒一边吃着茶汤一边窃窃谈论着太子甍逝的消息。

    “你们可听说了,太子昨儿在东宫暴病死了!”一个尖嘴猴腮的中年男子低声道。

    一旁的人都围了过去:“原来是太子没了,无怪昨儿半夜听见铜钟报丧。”

    “快说说,是怎么没了的,太子今年不是才年岁二十么,好端端的,怎么就……”

    那中年男子颇为自得,端起茶碗吃了一口,这才慢悠悠地道:“这你们可就不知了,我也是听一个相熟的内侍说起的,听闻太子可是死在东宫的寝榻上,旁边还有个光溜溜不穿衣服的美貌姬妾呢……”说着他很是轻浮地向众人挤了挤眼,大笑起来。

    旁听的众人一时哄闹起来,好事者更是问道:“那怎么会就没了呢,正是风流快活的时候。”

    中年男子故作神秘地道:“这还不明白,一准是脱症犯了,成了风流鬼了!”众人哄笑起来。

    沈安青蹙着没掩上门,不再听坊里众人的笑闹。与大掌柜刘安道:“如今正当乱时,只怕茶坊如此热闹倒叫人瞧这不好,再若传出什么流言蜚语,只怕更是要被连累了,这几日索性先闭了门,待过些时日又再说。”

    刘安连连点头,应道:“东家娘子说的是,这些时日生意极好,坊里的茶所剩也不多了,我想着也该去与茶商走一走。订上些茶回来。”

    沈安青微微颔首:“这些你只管拿主意就是,与他们说好,茶要上好的。不可有差。”刘安应下了。

    到午后,太极宫才大开中门,铜钟高响,召百官入宫举哀,圣人赐太子李禀谥庄怀太子。停灵武德殿七日,举国哀丧。

    沈安青吩咐仆妇去凶肆买了素绢布匹并粗麻布巾回来,赶制了丧服为宅里众人换上,又换了宅院门前的灯笼换了素白面的,紧闭宅门不叫人轻易出去,照着规矩服了齐衰。

    如此闭着门在宅院里。沈安青对外边的消息所知甚少,只是她猜测太子之死只怕并非意外,先前从未听闻太子有何病症。为何会忽然暴病而亡,实在可疑。她依稀记得前一世,这位年轻的庄怀太子也是早早病亡,而那之后不久便是嘉成公主与许皇后的激烈对抗,太子一死。许后一族便再无后路,才会被逼起事。最终失败死于宫中。

    她猛然想到,自瑛娘被赐婚与襄王世子后,嘉成长公主并无动作,也不曾要送别家娘子入宫参选太子妃,似乎是拱手将太子妃之位让与梁国公府,谁料纳征当日夜里,太子便暴亡,再之后……难道是长公主所为?!她越发惊惧,不敢去想,却又不能不想。

    待过了几日,赵瑛娘才一身素服来访,有几分倦意地坐下,吃了一大口茶汤,才道:“这几日每日抄经,好容易够了九卷奉了上去,这才过来见你。”

    沈安青忙又给她斟上茶汤,皱眉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只听闻太子殿下于东宫寝殿甍了。”

    赵瑛娘长出一口气:“听闻是心疾突发,只是……身边是卫国公献的歌姬侍寝,宫里传的沸沸扬扬,很是不好听。”

    沈安青拧着眉头,许久才低声道:“可是长公主殿下……”

    赵瑛娘一震,抬眼看她许久,才微微颔首:“我也以为是如此。”她停了一会,才幽幽道:“只怕要起大乱了,太子殿下虽非许皇后所出,但魏萱娘却是许皇后费尽心力才送到东宫为妃的,如今太子一死,圣上再无旁的子嗣,若是有那一日,必然是皇位旁落,许皇后又岂会允许这等事发生,只怕是要破釜沉舟了。”

    沈安青手上微微颤动,虽然她不知道这朝中局势变化会不会牵连到她,但她可以想象得到,若是真有那一日,京都之中会是如何地动荡。

    “魏萱娘如何了?”沈安青忽然想到,问瑛娘。

    赵瑛娘蹙了蹙眉,低声道:“虽未得明诏,但之后怕是不能再留在国公府了。”魏萱娘与太子行了纳征礼的,也便是议定婚事了,虽则太子甍了,但也不会再有人敢登门提亲,她之后只能孤身老死。

    “况且为了卫国公献歌姬一事,魏、韩两家已是势不两立,如今宫中更有传闻,说魏萱娘命数不吉,太过刚硬才会一行纳征礼,便令得太子病亡。”赵瑛娘沉沉道。

    沈安青却是一叹,世事往往如此,但凡有什么祸事都会推诿于女子,所谓红颜误国,女子克夫大都缘于此。想不到前些时日还是无限得意的准太子妃魏萱娘,却成了如此悲惨的结局。

    她不禁道:“梁国公府可有何打算?”是要问梁国公府要如何处置魏萱娘。

    瑛娘低头叹道:“听闻梁国公府昨日有侍从护送一架车马去了政平坊安国观。”是要把魏萱娘送去度为女冠,再无还俗的可能了。

    沈安青虽是不忿魏萱娘等人的做派,但仍是觉得心戚戚然,一个如花年岁的贵家女娘,就这样守着青灯道观度过一生了。

    赵瑛娘似是知道她的心思,抬头一笑道:“你却是心软,却不曾想过,若是真叫她做了东宫妃,日后更是皇后,还有你我的活路?”沈安青闻言,也觉得的确是如此,倒是自己这般心软,容易怜悯他人,却不知自己如今还需苦苦挣扎才能活下去。

    庄怀太子的甍逝与魏萱娘出家,如同一滴水蒸发在京都一般,很快便不再有人说起,只是偶尔提起当日东宫那桩风流案,更多的是揣测圣人要立谁为皇肆,如今宫中已是再无皇子。如此一来,几位亲王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了。

    仙客来很快又开张迎客,生意依旧热闹红火,只是不过几日宫中传了诏谕,赐信安公主嫁窦子蕴,择吉日成婚。

    这道叫窦家人惶惶不安的诏谕终究是下了,宫中更是命钦天监挑好了吉日,就在八月初八,便要完婚。

    只怕窦家人已是热锅上的蚂蚁,无暇再来理会自己了吧。沈安青默默想着。而这怕也是许皇后情急所为了。只是端和郡主又要如何自处?她想到当日马球场上意气风发的端和郡主,惊了马之后含着泪露了怯态倚在窦子蕴怀中,如今却是被一纸诏书所阻,从此便是陌路。

    “东家娘子,坊里来了些吐蕃人,听不懂京都话,却是与海棠几个闹将起来了,您可是要下去瞧一瞧。”沈安青坐在茶坊里的雅间查看簿子时,刘安急忙忙进来回话道。

    沈安青闻言带了帷帽随他出去,只见茶坊一楼有几个身着宽袍大袖吐蕃服饰肤色黝黑的壮汉正围着海棠几个胡女,嘴里唧唧呱呱不知在说些什么,其中一个更是恶狠狠地拽住海棠的手腕,似是起了争执。

    沈安青不由地皱眉,吐蕃语她也不通,却不知该如何与这几人说话,只得先下去。到了那几个吐蕃人跟前微微欠身,道:“未知几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