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为后-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苗浩宇叹了口气,他面色疲惫,显然夜里也休息不好。
“汉阳关……汉阳关……”
汉阳关保不住了。
虽说边关还留有这么多陈军,但大半都受了重伤,剩下的也是疲惫不堪,再过不了多久,一旦鲜卑踏破汉阳关城门,冲进溧水,他们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可他如今已经联系不上朝中了,军令迟迟不来,粮草和伤药也断了,苗浩宇心里清楚,朝廷已经放弃汉阳关,他们早就打算迁都了。
苗浩宇站起身来,走到大帐门边往外望去。
天际,残阳如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苗浩宇这般感叹一句。
副将跟在他身后,皱眉担忧道:“将军……”
苗浩宇的声音低哑,饱含着无法言说的无奈和遗憾:“当年龙城飞将可以一展英姿,把匈奴赶出祁连山外,叫匈奴唱出‘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歌谣,如今的我们……”
说到最后,他几乎哽咽。
无法言说的凄凉充斥心中,这一刻他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片大好河山,这一群勤劳善良的百姓,都被朝廷抛弃了。
副将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可他们都是军人,保家卫国是职责,哪怕被国家背弃,他们却不能临阵脱逃,弃百姓于不顾。
他们坚持了这么多年,死了那么多弟兄,如今却即将迎来这样一个结局,实在叫他们无法甘心,哪怕将来死了,也闭不上眼。
苗浩宇深吸口气,回身问道:“军粮还剩多少?”
“……五日。”
苗浩宇吹下眼眸:“那便守好最后这些时日吧。”
七日后,依旧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汉阳关内外堆满了阵亡的士兵,他们安静的躺在那,不分国家,也不分服色,闭上眼的那一刻,便一了百了,什么都不剩了。
战场上的厮杀声刺得人耳朵痛,苗浩宇眼看副将领着最后一队骑兵冲出汉阳关,使劲闭了闭眼睛。
耗了这么多年,双方都死伤惨重,可骑兵到底比步兵要强许多,两方每次阵前交手,陈军只能以人数抗衡,能有抵抗之力,却无法反攻回去。
泱泱大国,被拖垮至今日这模样,实在可悲可叹。
天命如此,天命如此啊!
就在苗浩宇愣神的片刻功夫,一道震天巨响自城门处传来,伤痕累累却依旧坚持经年的汉阳关外城门,终于破了。
不过一瞬间,如潮水一般的鲜卑骑兵便高声喊着冲进汉阳关,不管不顾直奔内城门而去。
他们仿佛不要命的疯子,无论城墙上士兵如何射箭,都无所畏惧。
内城门也几经战火,这一刻,却终于坚持不住了。
苗浩宇领着剩下的士兵下了城楼,他集结所有尚存战力的士兵们,组成最后一道“汉阳关”。
落日余晖洒落大地,士兵们肃穆而立,苗浩宇抬头忘了眼天,蓦地朗声笑道:“儿郎们,明日便是端午,想想家中妻儿老小都能吃上粽子,便也不枉此行!”
年轻的小兵偷偷擦了眼睛,却跟着打趣一句:“没来得及娶上媳妇,只望月老再给她牵个好姻缘,不用等我了。”
说到最后,他也控制不住哽咽起来。
虽然悲凉,却不胆怯。
军人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是一生的荣耀。
事到临头,他们没什么好怕的,只要能多杀一个敌人,便是赚了。
忽然一阵风吹过,送来了内城门轰然倒地的声音,那风里有着浓重的血腥味,一丝丝钻进每个人鼻中。
苗浩宇看着前方如鬼魅一般的赤红骑兵,高高举起手中的长刀:“弟兄们,随我杀!”
“杀!”两方人马一下子便纠缠在一起,直至黄土染红,金乌垂落,都未能分出胜负。
银色的月光洋洋洒洒照亮了大地,却无法照亮这个最黑暗的角落。
这一夜,就连星星都醒着。
次日清晨,当金乌钻出云朵被窝,正要开开心心散发热力,低头一瞧,却被那惨烈的修罗场惊呆。
一夜战火未歇,汉阳关内外是遍地烽火。
原本壮丽璀璨的边塞明珠,也被血水浸染,已是明珠蒙尘,再也不复往日荣光。
天色将明,偶尔有还残存一口气的士兵从人堆里爬出来,茫然地站在那,不知归处。
而闯入汉阳关的鲜卑铁骑,却已直奔南方,往溪岭境内进发。
吓成缩头乌龟的陈国已经不足为惧,在鲜卑人眼中,新立起来的越国才是他们下一个目标,他们盘踞在中原最肥沃的土地上,那里,将会成为鲜卑人的新家园。
而残破不堪的汉阳关,已经被他们遗忘,远远甩在身后。
越国,琅琊越王府。
颜青画沉着脸坐在椅子上,她认真听着侯儒的话。
侯儒一扫往日冷静,嗓子竟也有些抖了,只听他说:“王妃,刚接到汉阳关暗探消息,言说十日前汉阳关已破,边关一万陈军死伤殆尽,冲破汉阳关的鲜卑骑兵未曾停留,一路往咱们越国境内袭来。”
叶向北正好也在,他一听就站起身来,走到侯儒身边探身去看那封信。
“十日……”颜青画呢喃道,“十日……他们现如今应当已经踏入溪岭境内了。”
鲜卑各部现在还剩多少骑兵不好说,暗探凑不了太近,只能大概看个人数。经年战争,他们哪怕再强横,也不是铜身铁胆,必定有不少的伤亡。
在汉阳关最后这一战里,陈军几乎是拼死抵抗,是以鲜卑骑兵遭逢的打击也不小。
便是如此,他们依旧还有一万骑兵,正整装待发,虎视眈眈盯着溪岭。
叶向北说道:“与溧水接壤的是金沙城,一旦他们攻破金沙城,下一个……”
下一个便是琅琊府了。
颜青画抿了抿嘴唇,事到如今,她竟异常冷静。
如果不是鲜卑连年征战,便是遇到天灾,百姓也不至于一家骨肉分离,死难无数。
“同鲜卑,早晚要打,”颜青画一字一顿说道,“只是我们留守骑兵,加上新训练的也不足五千,最精锐的前锋都跟着王上出征,至今未归。”
虽然荣桀只带了一千人,可那毕竟是跟了他们几年的老兵,战场经验极为丰富。
侯儒和叶向北就站在那听她说,也都渐渐冷静下来。
该来的总会来,他们已经准备了这么多年,也不怕这一遭了。
“根据王上新发回的军报,不过几日雷将军会先行归朝,而王上的大军也不过就错后十日。”颜青画边说边起身。
她缓步而行,走到放在茶室条案上的堪舆图前,莹润的手指在上面轻轻点了几下。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侯相,即刻起便交由您调拨粮草,我希望大军出征之日,粮草已经备好。”
侯儒冲她行礼:“诺,臣领命。”
颜青画把目光放到叶向北身上:“叶相,大军调拨便由你操办,云州与宁河距离琅琊最远,你即刻便与两省都指挥使去信,务必要在半月之内,每省调集一到两个营的士兵,北上抗敌。”
叶向北沉声回禀:“诺,臣领命。”
颜青画冲他们二人点了点头,转身叫来内侍:“去把邹将军请来,要快!”
第109章 回朝
邹凯来的很快; 他路上已经听说了情况,因此一进书房,来不及行礼便说道:“回禀王妃,如今溪岭中尚有四千骑兵与四千步兵; 只是分散在溪岭各城,需要些许时日调集。”
颜青画点了点头; 道:“只调骑兵和两千步兵; 剩下的步兵还是留各城府守卫; 以免鲜卑兵行险招; 分兵进发。”
“诺; 属下领命。”
颜青画回过神来,认真看着这位大将军; 不由叹了口气:“邹将军,鲜卑率一万骑兵入侵越国; 我们只有四千人; 你是否……”
她想问邹凯他们有几分成算,可话到嘴边; 却有些犹豫了。
他们心中都很清楚; 哪怕杀到最后只剩一人; 他们也不能退缩,一旦他们守不住琅琊府; 叫鲜卑骑兵四处作乱; 那中原便完了。
邹凯冲她笑笑; 果断说:“王妃; 你把鲜卑想的太、太凶恶了。”
颜青画一愣,不解地看向他。
为了能说得利落些,邹凯反复想了好久,这才开口道:“边关毕竟连年战乱,鲜卑的骑兵、骑兵也是人,便是再勇猛,也会累的。他们刚同陈军大战,又要赶路奔赴溪岭,难道还能跟刚上战场时、时一样?”
“你说的倒是在理,只是这样一乱,百姓们就又要遭殃了。”
鲜卑手里肯定没有军粮,一路行军赶路,上哪里弄粮食?不还得靠抢!光抢粮食还好说,若是危急百姓性命,便十分糟糕了。
邹凯顿了顿,难得没有结巴:“只要早早打服他们,就能天下太平了。”
“是的……一定要把他们赶回雁门,”颜青画沉声道,“如今军中能主事的唯有邹将军,在王上归朝之前,辛苦你了。”
邹凯冲她行了个礼,匆匆退了出去。
颜青画坐回书桌前,这才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乱世之下,短暂的平静好似偷来的幸福,不过转瞬,便成泡影。
这一次,他们是否还能延续之前的好运呢?
颜青画抿了抿嘴唇,就连她自己都没有答案了。
业康,平康府。
陆氏宗族世代居于状元巷中,荣桀刚一到平康府,还来不及休息,就被带病出来拜见他的陆安舟迎回家中。
如今陆氏族长虽然还是他父亲,但族中若有大事,还是要陆安舟定夺。
陆宅正堂,此时不过坐了五人,荣桀自然坐在主位上,垂眸喝茶。
他跟颜青画相处久了,也学会了她那一手泡茶喝茶功夫,做起来自是行云流水,儒雅端方。
陆安舟略有些诧异,面上却十分平静,他面色还略有些苍白,说话也是有气无力的,却已经开始着手操持业康朝中之事,毕竟政事是耽搁不了的。
“臣多谢王上搭救,大恩大德,无以为报。”陆安舟轻声开口。
荣桀抬眼冲他笑笑,轻轻把茶杯放回桌上,这才沉声说道:“本王一路从北往南,途中多经村镇,如今业康的情势显然不是太好。”
说起这个,陆安舟苍白的脸上难得飞上一抹浅红,朝廷动乱,御下不严,才会导致新旧两政杂乱,百姓生活困苦,说到底还是他的错。
“臣,难辞其咎。”
荣桀摆了摆手,只看陆安舟一面,他就能看出他身上那股清贵气,他确实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且又一心为民,可他到底不够狠,不能称王,若能遇明主,却可为盛世能臣。
“陆大人不必内疚,若无你早先告知,如今衡原百姓还不知如何,你是个好官,这一点毋庸置疑。”
陆安舟苦笑出声:“若不是当年我贪恋权势,鬼迷心窍同吴正合作,这两年业康百姓也不至于……不过,所幸事情已经过去,从此以后业康归顺越国,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短暂的交谈中,不光荣桀在观察他,他也在小心翼翼观察荣桀。看得出来荣桀不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且爽朗大方,客气有礼,虽是平民出身,却又有种浑然天成的尊贵之气,举手投足之间利落干脆,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他能走到今天,在中原异军突起,不是没道理的。
把业康交给他,陆安舟是放心的。
荣桀安静听他说完,便笑道:“陆大人也不用妄自菲薄,虽说业康新政无法推行,这里面的原因你我都很清楚,但新政确实是好的,也能为百姓谋得福祉,这一点就足够了。我观业康朝廷上下,文臣大多勤勉清廉,都是难得的能臣,这也说明你用人有度,看人极准。”
陆安舟这几日确实是有些苦闷的,被抓走后囚禁那么多日,救出来以后他又病了,躺在病床上反复思索这几年的对与错,他甚至对未来都有些茫然。
业康归顺越国后,自有荣桀派遣新的布政使做父母官,他又要何去何从呢?
只是没想到,荣桀到了业康,不是先去朝中,也不是体察民情,反而亲自来了陆家,坐下来与他深谈。
这一席话说下来,陆安舟心中是又忐忑又感慨,甚至还有些感动在里面,倒也是五味杂陈。
荣桀见他愣在那里不言不语,不由笑道:“以陆大人之才能,屈居一省实在是大材小用,不知大人是否愿意随本王去琅琊府,入上书房,参议朝中大事?”
这一席话,直接把发呆的陆安舟拉回现实之中。
他猛地起身,不可置信地看向荣桀:“王上,臣何德何能?”
陆安舟嗓子都有些哑了,他一双眼眸渐渐泛起红色,却还是定定看向荣桀。
荣桀冲他摆摆手,态度越发温和起来:“实不相瞒,朝中原是设立左右丞相的,只政事繁多,两位相爷夙兴夜寐,也经常无法处理完所有政事,因此侯相提议新设立上书房参议一职,有几位大臣共同商议政事。”
前朝也有先例,例如魏晋时的尚书台或宋时中书省,便是多臣并行辅理政事。
“陆大人清廉为官,勤政爱民,再者博学多才,聪慧严谨,定当能当此重任。本王此番前来业康,就为请你出山,出仕为相。”
陆安舟只觉得胸口火热一片,有什么炙热的东西在他血液里流窜着,叫他实在冷静不下来。
“王上,真觉如此?”
“是。”
陆安舟站起身来,前行两步站在荣桀身前,恭恭敬敬跪了下去,他给荣桀行了一个大礼,随即直起身来:“既王上赏识,臣岂有推辞之理,臣愿跟随王上,竭尽所能安邦定国,不负王上期许。”
荣桀起身,亲自把他扶起来:“爱卿无需多礼。”
同陆安舟谈完之后,荣桀觉得畅快极了,像陆安舟这般的能臣,困顿一省实在有些委屈,能进入上书房为国办事,才能彻底发挥他的能力。
之后两日,荣桀召见了业康的几位重臣,又命陆安舟选出新的布政使,这便准备班师回朝。
业康的政事要比他们预想的顺利许多,朝廷里的文臣大多都是陆安舟选拔出来,都是可用之才,没什么好换的。
只是武将那边倒是费了雷鸣不少功夫,两日不眠不休把他们守城军重新编队,这才看起来像点样子。
第三日清晨,灿灿日光唤醒了沉睡的城,荣桀率领五百骑兵,一路奔驰而出,往北方急行而去。
与此同时,陆安舟带着妻儿仆役,架了三辆马车,一路浩浩荡荡往琅琊府行去。
刚一上路,他的长子便问:“父亲,我们要去哪里?”
陆安舟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笑道:“我们要去今后的新家。”
或许,要在那里住上很久,陆安舟想。
而荣桀这边,因士兵人数不多,行军起来更是迅速,不过两日就赶到业康和溪岭的交界处。这时正值深夜,荣桀便下令就地安营扎寨,休息之后明早再急行军。
难得休息一晚,荣桀便摸出怀中颜青画特地给他绣的荷包,反复捧在手里看。
她原本就不太会这个,荷包上的兰花绣的歪歪扭扭,可荣桀每次看,都不觉得丑,反而觉得可爱极了。
荣桀躺在床上,目光温柔地捧着它看。
这里面放的不是别的,是两人束在一起一小撮头发。
颜青画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以后你远行在外,便用这同心结发陪伴你,愿你一路顺遂,早日归家。”
荣桀一想起颜青画,巨大的思念便瞬间淹没了他,几月未见,不知她胖了还是瘦了,也不知她是否也想念他。
他翻了个身,把荷包仔细放回怀中,闭上眼睛准备入睡。
就在这时,帐篷外突然响起亲兵的声音:“王上,朝中急报。”
荣桀猛地坐起身来,他身上还穿着军服,哪怕睡觉也不会换下来。
“进来。”
亲兵匆匆而入,手捧军报呈送给他:“王上,军报言,汉阳关破,鲜卑入侵我国。”
荣桀的眉头狠狠皱起,他打开军报,匆匆扫了一眼。
他识字不多,但军报上的三言两语是颜青画逼着他背下来的,大概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这么一看,他脸色顿时沉下来。
“去请雷将军和顾将军,且把信兵叫来。”
雷鸣和顾瑶兰很快就到了,信兵这会儿累的不成样子,荣桀特地叫人搬了把椅子给他,让他坐着说。
“回禀王上,属下是六日前接令出城,一路直奔业康,邹将军怕途中错过,分别派了三队信兵分三路出发。也是属下运气好,直接遇到大军。”
信兵身体素质极强,便是长途跋涉也能坚持小半月,他从琅琊府出发到荣桀驻扎的石泉镇,足足跑了六日,因为事情紧急,他没怎么休息,任务完成后才垮了下来。
荣桀抬头望了一眼雷鸣和顾瑶兰,三人的表情冷峻的仿佛冬日里的冰凌。
“我们此番回城,最快也要七日到达,这还是日夜赶路的结果,一来一回,怎么也要十三四天的功夫了。”
便是他们只有五百骑兵,可荣桀在这,就有了主心骨,他此时离城在外,实在不是个好兆头。
琅琊府,能撑住十三天吗?
第110章 初战
此时的琅琊府,已经在忙碌准备迎战; 从各地调拨来的步兵最快也要半月才能到达; 目前只能靠他们自己应对鲜卑的铁骑。
因为鲜卑动作太快,金沙城根本来不及反应; 几乎两日就被攻下,而琅琊府调拨往金沙城的援军还正在半路上,得到暗探传来的消息; 只得迅速回防; 驻守在琅琊府城外。
邹凯率领三千骑兵,亲自坐镇大军之中; 六月底的天气越发炎热起来; 太阳照的土地发热; 蒸腾起一片雾气。
就在这雾气之中,如鬼魅一般的身影接二连三闪现出来。
随之而来的; 还有震耳欲聋的马蹄声。
邹凯眼神极好; 一眼就看清对方已经列队整齐; 不由对副将厉声吩咐:“命令下去,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城门,务必把蛮子挡在琅琊府外!”
副将是头次听到他说话这么利落,不由心里一紧,立即转身吩咐下去。
如今荣桀不在城中,邹凯就是这群士兵的首领; 他身材高大; 面容肃穆; 高高骑在马背上的身影挺拔威仪,转过头来看着身后一眼望不到头的士兵们。
这里面,有最早从梧桐镇跟过来的老兵,也有这两月才跟着训练的新兵,几千人守在这,却鸦雀无声。
邹凯的目光从他们每个人脸上扫过,用力把他们都记到心里去。
“越国的将士们,蛮子来犯,杀我百姓,毁我田地,如今唯有一战,誓死也要把蛮子赶出越国!”
“尔等,是否愿意随我拼杀到底!”
邹凯的声音高亢嘹亮,站在城墙上的颜青画倏然红了眼眶,他难得不结巴说完一整句话,却叫人听了心里难受至极。
士兵们高高举起手中兵器,大声喊道:“愿意!”
邹凯朗声笑笑,转身看鲜卑大军已到百步之外,便冲号兵点了点头。
激昂的号角声瞬间钻进每个人的耳中,就连琅琊府中的百姓们,也接连放下手中的活计,不约而同往北边望去。
他们知道,就在城墙之外,数千将士即将浴血奋战,就为保住他们平静祥和的家园。
颜青画虽不是武将,却也身穿铠甲,手握长刀,坚定地立在城墙之上。
也正因她亲临阵前,将士们心中也更有底气。
颜青画看向身边的弓兵们,沉声说道:“王上几日便能回转,在他回来之前,我会一直守在这里,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弓兵们心中一凛,纷纷冲她行了军礼,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城墙上的□□是董迎风特地改造过的,射速快,威力大,一改造完颜青画就命令下去,务必要抓紧赶制出来,这会儿刚好能派上用场。
颜青画目光深邃,她直直望向前方。
目光所及,是一片黑红身影,鲜卑这一次的入侵声势浩大,若不是这些年频繁战争拖垮了他们,这会儿阵前的骑兵能多一两倍。
可既便如此,也需要越国倾举国之力,去对抗这支被陈国称为地狱之师的军队。
就在这时,军号声戛然而止。
颜青画只觉得耳边有什么东西被击破了,震耳欲聋的厮杀声争先恐后钻入她耳中,叫她一下子愣在那里。
只见青灰色的越军如一支尖锐的长刀,狠狠刺入鲜卑黑色的阵营中,战事一触即发。
鲜卑人进攻没什么兵法,也不讲究什么阵列,他们就靠着自己惊人的身体素质和武力蛮攻,却也把陈国打成这样,确实很厉害。
立国之初,荣桀跟颜青画就谈过鲜卑的事,他们那时候就有了心里准备,这场仗肯定要打,时间也不会短,过程也肯定十分艰难,至于输赢,却谁都无法看透。
常听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到底能不能败,只要是个军人心里就有数。
一旦他们败了,身后这沃野千里的中原和数百万百姓们,便会落入凶狠的异族手中,再也没有平安详和的日子好过。
所以,无论鲜卑人多凶悍,也无论这场仗多难打,他们都要捏紧刀叉剑戟往前冲,绝对不能退缩。
颜青画也找到自己的位置,跟弓兵们一起往敌方阵营里射□□。
这一批□□弓兵营练了至少两个月,手感和准度都把握的恰到好处,虽然战场上风云变幻,但是要想射中军服明显的鲜卑士兵,还是能做的到的。
城墙上的弓兵们努力射箭,城下的骑兵们却也顾不上其他了。
两方军队一经交战,他们眼中便只有敌人的脖子,再也看不清其他。
邹凯也在前线上,他一身武艺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只看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左右腾挪之间,两名敌军将士便摔下马去,发出闷闷的声音。
浓重的血腥味钻入他鼻中,身上也星星点点落了些皮肉伤,他却毫不在乎,仿佛一头凶恶的狼,跟对面疯了一样的鬣狗厮杀在一起。
耳边是士兵们受伤后的痛呼声,他分不清是敌是友,却也在乎不了那么多了。
在战场上,只有杀死所有敌人,才能保证自己的绝对胜利。
他觉得自己仿佛成了猎户,只要寻到一个猎物,立即毫不留情地下手杀去,毫不犹豫,也从不知疲倦。
这一日,他们从早上一直厮杀到日落时分,越国这边率先吹响休战的号角声,而鲜卑也无法再硬撑下去,默契地退了兵。
等敌人都走了,邹凯松了口气,这才觉得身上疼痛的很,显然受了不少伤。
后勤兵迅速出城接回受伤的士兵,开始沉默地打扫起战场来。
只一天,就死去这么多人。
颜青画没有回王府,而是同几位大人一起去了军营,邹凯正在包扎伤口,瞧着没伤到筋骨,精神也还不错。
叶向北这一天也守在城墙上,他跟邹凯多年兄弟了,头一回见他拼的这么狠。
“你小子,也不知道悠着点,还有那么多天呢。”
是啊,这一仗,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邹凯笑笑,没吭声。
侯儒虽然是个儒生,今天也在城墙上观察了好一会儿,他便说道:“这次鲜卑是由慕容氏率领的?阵中可曾碰到他们主帅?”
鲜卑三部,慕容、拓跋、宇文分而治之,其中以慕容鲜卑阵势最大,人数最多,拓跋鲜卑和宇文鲜卑经常要听令于它,很难反抗。
此番率兵侵略中原,便是慕容鲜卑提议,强逼拓跋宇文两部答应,甚至还要求他们供给马匹和士兵。
邹凯想了想:“有主帅,只不知是谁?”
侯儒点了点头,他也在朝中多年,之前陈国的军报也都看过,因此便道:“慕容鲜卑主事的是雁门王慕容恪,出兵在外的,应当是他的三弟慕容愉。”
“邹将军明日若还上前线,可注意一下,慕容愉身材高大,面容黝黑,不过他左脸有一道伤疤,头盔也遮挡不住,应当很好辨认。”
邹凯道:“我知道了。”
侯儒同颜青画对视一眼,颜青画便说道:“今日我在城墙上观战,发现鲜卑骑兵在平原上实在是迎刃有余的,我们人数少了大半不说,骑术也略差些,如果一直这样出去迎战,对于我们来说太过吃亏。”
这一番话,颜青画也不是乱说。
下面杀了一整天,她就在上面看了一整天,她发现鲜卑的士兵是越挫越勇的类型,受了伤往往更兴奋,虽然他们这边有□□辅助,却也只能勉强维持住场上局势,不至于输的太快。
邹凯愣了一下:“王妃的意思是?”
颜青画说道:“前三天我们还是应战,争取把对方情况和主帅打探清楚些,第四日……封城吧。”
一旦封了城,便意味着不死不休了。
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封城也是敢的,只是……不知道最后究竟能不能这样把鲜卑的战力耗干净。
也多亏琅琊府位置特殊,鲜卑想要进军溪岭,不从琅琊府过,就要翻过西边的雁荡山脉,一省省府立于此处,也是存了守护之意。
且一旦他们封了城,鲜卑的骑兵战力就大不如前,也算是一箭双雕。
定下应对策略之后,颜青画跟两位大人一起回越王府,路上,侯儒说道:“我们城中粮食,只可守三月,一旦过了三个月……”
颜青画抬头望了望天中明月,也不知怎么的,她竟觉得今天的月亮都是赤色的,红彤彤刺得人眼睛痛。
“也不过就三个月……”颜青画淡淡说道,“我们先守住这十几天,等王上回来,他会有办法的。”
侯儒和叶向北对视一眼,没再说下去。
次日,邹凯再度披挂上阵。
他一马当先,远远立在队伍之前,趾高气昂地望对面望去。
对方的主帅也穿着整齐的铠甲,距离太远,他看不清对方面容,只是冥冥之中,觉得那人就是慕容愉。
军号一响,刹那间万马奔腾。
两军如潮水一般交织在一起,邹凯眼尖,一个纵身就骑到慕容主帅身前。
他定睛冲对方脸上看了过去,下一刻便举起长刀:“慕容将军,久仰大名。”
慕容愉眯起眼睛看他,也举了举手中的长柄弯刀:“邹将军,久仰大名。”
他一口汉话说得极为生硬,却能叫人听懂。
邹凯确认了他的身份,便也毫不犹豫,直接拼杀上去。
电光火石之间,两人交手数十次,只听“嘭”的一声,一蓝一黑两道身影便不约而同往后退了两步。
邹凯眼中光芒大胜:“再来!”
慕容愉朗声笑到:“痛快!”
两人说着,又交手到一起。
颜青画正在城墙上布置封城后的守卫事宜,便见叶向北匆匆走来:“刚刚阿凯做了个手势,对方正是慕容愉无疑。”
这个名字一出,颜青画的心就无法控制地往下沉。
慕容愉是慕容恪唯一的同母弟弟,号称草原上的海东青,他是慕容氏的主帅,也是个绝对不会退缩的人。
他既然帅兵攻打琅琊府,就定了决心,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