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替嫁皇后-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并不怕路途辛苦,只怕女儿在京中过得不好,当时接了圣旨就恨不得片刻就出现在慎王府。紧赶着进京了,见女儿比在家时瘦了些,还长高了,知是抽条长身体。又见她如今吩咐奴仆有些模样了,奴仆也都听从她的话,知她这日子过的还算舒心,这颗心算是放下了大半。
  只是听她说起连王爷给家中去信都不知,惊得她都不知该说什么话了。难不成还是王爷主动让她来的?陈伯府远在燕京,能打听到的事情有限,并不知自家姑娘在京中过的日子是好是坏。能知晓的不过就是陈青瓷同王爷大婚那日,王爷竟真的醒了,轰动了整个京城,让她那颗牵挂着女儿命运的心终是平静了些。
  “王爷一直都没有提过这事,我便以为是圣意如此。”陈青瓷靠在二太太腿上暗自想着,王爷为何不告诉她,她那日一直感激着圣人旨意,却连真正感谢的人都不曾知晓。而且,殿下出远门时,她都未曾送一下。她心中顿觉十分对不住谢景瑜了,自己怎么就成了忘恩负义之辈了呢?
  二太太将她搂在怀里,还像幼时那般轻拍着她的背哄着她,“这天下人人各自有心思,王爷既然不让你知晓,总有他自己的想法。”
  “他若想告诉你,自然会同你讲,他若不想告诉你,自会有法子瞒着你。”
  陈青瓷不懂,“可殿下这是做了件好事,为何他不愿意讲?”
  二太太这才问起了谢景瑜品行,“以前倒是听说七皇子是位极其出众的皇子,品性端方,为人谦和。他果真如此吗?”
  听到这话,陈青瓷倒是用力的点了点头,“嗯,殿下是位极好的人,生着病时还陪我去拜见圣人和皇后,皇后娘娘想为难我,也被殿下挡了去。四公主为难我,他也替我罚了四公主抄书,四公主抄书抄了一个月呢。”她抿着嘴笑了一下,又接着说着,便恨不得将入了宫后,与谢景瑜的点点滴滴都讲给母亲听。
  二太太见她一直夸赞谢景瑜,越听脸上却越来越没有喜色,夫妻和睦本该是好事,可若是慎王知道她们陈伯府阳奉阴违,嫁的不是圣旨上所写的那个女儿之后,还会对女儿这么好吗?那个时候,女儿又该如何自处呢?天子圣意岂是他们能擅自更改的,这些都是欺君罔上的滔天大罪,祸及全家。
  当下二太太心中便在计较着,听见女儿不住的夸着谢景瑜,忙打断她的话,接了句,“他既然品性这般好,也定是看你嫁进来后,他的病立时好了,这才才会这般带着感激的对待你。”
  陈青瓷一愣,想说不是这样,殿下不是这样的人,殿下从未提过他所做之事是因为感激,可殿下为何会对她好,她却不知道如何说起。
  又听二太太语重心长问她:“年年,王爷可知你是替你妹妹嫁进来的?”
  听到此话,陈青瓷眼中的光黯淡了,她摇了摇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晓,我知道咱们一家人的性命皆系于此事,我不会往外说的,便是殿下,我也不会说的。”念及谢景瑜时,她心里装满了愧疚,殿下对她那般好,她却还一直瞒着此事。可是,这件事,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说的。
  二太太轻抚着她的发丝,“娘从来都不想你嫁过来,当初便是抗旨也想让你留在身边,是娘对不住你。”此话是带着二太太的心血,当初她的小女儿只留下一封书信出走,逃了这桩婚事。眼看着这成亲的日子就要到了,陈伯府上乱成了一锅粥。
  就算这般,二太太同二老爷也一直瞒着陈青瓷,不想让身体本来就不好的大女儿在这件事情上伤神。谁知,大女儿会站出来,带着不曾有过的坚毅神情,说自己替妹妹出嫁,以此保全全家人的性命。
  让二太太如何不痛心,大女儿自小便不让她理会俗世,只想让她在这世间快乐健康的长大。可谁能想到,最该是快活过日子的人,要去承担前途不明的未来呢?
  “我苦命的女儿。”二太太搂住了她,终是落下了泪。
  作者有话要说:  母女谈心,算是年年开窍的序幕吧。
  本来前段时间想一直压着中秋的剧情今天放的,后面想想还是算了,不过还是祝大家中秋快乐~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18218707156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3章 
  “娘,别哭了。”陈青瓷笨拙的替二太太擦着眼泪。
  若说命苦,她如何算的上命苦呢?自小因着身体不好,让父母日夜操心照料她,什么东西都是紧着她用。
  二太太生她前从不信鬼神佛说,她出生以后,每到生辰那一日,二太太都会亲自去道观捐香火银子,舍米施粥,年年如此。便是这次进京,不也是千里迢迢,不知疲倦地冒雨赶来了。
  “我自幼时起,何时受过委屈?”陈青瓷缓缓说道。
  “爹娘疼爱,弟妹懂事,家中万事不让我费心。这在旁人家再是不能有的事情了。”她搂住二太太的腰,靠在二太太肚子上,享受着这一刻的温情。
  “便是如今,殿下也对我是极好的。”
  “我命一点都不苦,这世上哪还有我这般好命的人,能遇见您和爹爹这般好的父母。女儿从前听说,有些人家若是孩子病了,大人家嫌晦气,定不会喜欢这孩子。可女儿好命,爹娘都将女儿当做掌心宝,所以女儿是个命好的。”
  “若那一日,那一日真的会到,女儿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未曾好好孝敬过您和爹爹,就要让你们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老神仙判她命数,若想活命,十八岁之前任何外人都不能见。前十四年她未曾踏出过家门半步,可一嫁人出了门子,何处不是生人?她这命数自然而然便改了。寿数未知,就像摇曳在风雨之中的小船,前路渺茫。
  可就是这般寿命不知,陈青瓷也从不曾抱怨过,为何老天爷要让她一出生就生了病。
  她的眼中只看到了旁人对她千般好,便想着她能活这些年,好像老天爷对她还算是不错了,她这短暂的一生,有过疼爱她的父母,有可爱懂事的弟妹,有十四年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她这短暂的一生,其实已经很幸福了。
  二太太抱着她,不住的念着:“傻孩子,傻孩子。”她如何不心疼,她不是不疼其他的孩子,可她的年年身体不好,她便将大半的心血花在了她的身上。年年也自幼便比旁的孩子贴心懂事,知她时常会因为自个儿的病伤心难过,知她会督促着喝药,便会端着碗一口将药喝光,还会笑着说:“娘,这药一点都不苦,你看我喝完了。”
  两母女也不说话了,各自想着心事。二太太想着女儿还是这般懂事,她却因着这份懂事,更是心疼女儿。
  大概是今日坐了马车,又与女儿谈了这么一场让她伤心的话题,太过耗力伤神,二太太靠在床边竟睡着了。陈青瓷将被子轻轻盖在二太太身上,自己却坐在一旁发着呆。
  她的妹妹只比她晚出生一刻,自幼身子康健,连个发烧咳嗽都不曾有过,性子也是十分活泼,还会像小郎君一般上树摘果子,便是从树上不小心摔了下来,也不会哭,只会拿着红果哄她:“姐姐吃这个果子,特别甜。”
  便是这样,却有一日哭着跑进了她的房中,埋在她的腰间,声音颤抖着:
  “姐姐,我从小没有求过你,这回你帮帮我,我不想嫁进京城去。你帮我,你帮帮我。”
  陈青瓷当时轻轻哄着她,想都没有想便做了十四年一直没做过的事情,帮着她妹妹悄悄逃了出去。后头知道逃婚如何严重,会连累陈伯府上下几十口人,便为了不累及家人,顶了妹妹的名儿嫁给了殿下。
  她知道妹妹喜欢的是山川河流,是外头那片广阔天地,是世间的无忧无虑,不受拘束,她便想成全妹妹。
  她是长女,受了家人多年的疼爱,便要担起长女的责任。
  运河之上,雨下的又急又密,河流更是因为水位猛涨,变得湍急,水底也生了漩涡,变得危险无比。船上的船工连忙将船靠岸,抛锚固定,等雨水少些再继续前进。
  斯羽怀中护着食盒,身上披着蓑衣,挂了一身水,进门前,让人将他蓑衣取下,这才提着不曾打湿的食盒敲门走了进去。
  船舱里头靠窗的地方坐着一人,正低头不知看着何物出神,斯羽小声唤了一声,“主子,您喝口姜汤吧,这外头雨大风也大,想是今晚船也走不了了,船上冷,您多少喝些暖暖身子。”
  谢景瑜这才回过神来,将手腕处的衣袖放了下去,掩盖手上之物。
  “你可曾用了?”谢景瑜端起碗喝了一口,忽见他衣袖处有水渍。
  “奴才在厨房就喝过了,主子放心,底下的人我都吩咐他们用上一碗,免得真有个发烧风寒的。”
  “嗯。”谢景瑜应了一声,神色却带着些许的温情,“算着日子,陈伯府的马车也该到京中了。”
  斯羽忙道:“正是,只是这路上风雨大,也不知二太太路上可好走。”
  “不过算算时辰,这会儿肯定到了王府了,说不定同娘娘母女相聚,正在叙话呢。”
  谢景瑜嘴边缀着笑意,想着小姑娘见着思念无比的母亲了,定会欢喜非常,也一定有许多话会说,慎王府那般大,有人能陪在小姑娘身边,他忽而就轻松了起来。
  斯羽心一动,主子会提到陈伯府,怕是因为心中一直惦记着娘娘。他是个太监,不懂这世间情爱为何物,可一看自家主子当下的模样,便知这情爱,便是在寒风暴雨之中,也能让人一想到心上人,心情就变得愉悦。
  此刻船舱也随着水流一直晃动着,谢景瑜站在窗边一直摩挲着手腕的红索,看着河面因为这场大雨,而起了重重水雾,阻挡了前路。便是前路千难万险又如何,他会一路披荆斩棘,还她一个将来。
  雨终是小了,正院里头,婢女们悄声无息的干着差事,静静的等着里头主子们叙完话。
  “娘?”青宝便在这个时候醒了过来,他揉了揉眼睛,一副睡眼朦胧的模样。他唤了一声,却不见二太太应他。
  此刻陈青瓷正同二太太看着屋中摆设,“娘,你瞧这屋子是不是十分眼熟。”
  二太太仔细的看过,顿悟,“倒是同你闺房差不离。”
  “说来就是,怎的就连家具都差不多。”陈青瓷日日都在惊奇着此事,此刻也拉着母亲说着些趣事儿,宽着二太太的心。
  青宝不知何时也跑了进来,看见梳妆台上放着的铜镜,好奇的翻着铜镜看,铜镜边缘有道小字,他还未仔细看,便被二太太拉了手。
  “怎么连鞋子都不穿。”二太太拉着小儿子,一脸嫌弃,“等着了风寒,你小子才知道厉害。”口中这般训斥着,却也拉着儿子走到罗汉床前,弯下腰拾起谢字,亲自给青宝穿上了。
  陈青瓷捂着嘴直笑,她娘明明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哪个孩子她都心疼。却见外头天色已晚,忙唤了人将今日膳食布上。
  “做的都是京中时令菜色,娘您尝尝。”陈青瓷往二太太碗中夹着菜,还一边介绍着菜名。
  “味道倒是不错,我许多年未曾回过京城了,吃上这一口,方觉和燕京当地的口味还是有些不同。”二太太尝了一口那四喜丸子,做的是酸甜咸香,顿觉怀念。
  “我都忘了外祖家原是京中人了。”陈青瓷方才想起,她娘也是京中人士呢。
  二太太闺名叫赵雅琴,是赵老爷子的老来女,等二太太嫁进陈伯府时,便已经快要六十岁,仕途上眼看着止步三品再无往上升的可能,干脆上表致仕,后就去了江南儿子家,也就是陈青瓷大舅家养老了。
  “是呢,你外祖父从前的宅院离这燕来巷倒是不远,只是他致仕后,这宅子也就被朝廷收回去了。”因着是朝中赐给大臣住的,官儿既然不当了,这宅子既然也就收回去了。可二太太在那座宅院里头从小住到大,感情倒是很深厚。
  “也不知如今住着朝中哪位大人,从前那院子里头种着许多石榴树,挂果的时候,满树都是。娘在你院中种的那棵石榴树便是从那儿取的小苗移过去的。”
  陈青瓷听的也有些入迷,家中只她院中种着一颗石榴树,年年都要吃上许多石榴,还没想过有这层缘故。
  她便缠着二太太多讲些从前还是姑娘时的趣事,便是青宝也不吵不闹,撑着小脑袋趴在饭桌上听她娘讲故事,这饭倒是剩下大半,被二太太瞧见了,又要训他,他忙自己扒拉着米粒进嘴。
  后琉璃来报,吴嬷嬷来请安了。桌上吃的都差不多了,索性让人收拾了桌子,便唤了吴嬷嬷进来。
  “老身见过二太太。”吴嬷嬷很是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礼,后陈青瓷吩咐着搬了椅子来,请她坐下说话。
  二太太见她这样,便知是位不好相与之人,又早些时候听女儿说了这位吴嬷嬷是王爷奶嬷嬷,早就放了身契,如今已是良民,奶嬷嬷便是半个娘,还是王爷的奶嬷嬷,这身份上依旧不可小觑。二太太微微皱了眉,这位吴嬷嬷若是想要仗着身份拿捏女儿实在是太容易了些。
  二太太脸上带着笑,“吴嬷嬷快请坐着说话罢,你是王爷身边的老人了,与咱们可不用多礼。”
  “礼数不可废,老身方才出府去了,也是府上小子找来,说是二太太到了,老身这才立马办完了手上差事,赶回来给二太太请安。”吴嬷嬷背坐的笔直,也淡淡地答着话。
  “不敢当,嬷嬷差事要紧。”二太太虽不知她身上担着什么差,却也紧着搭了句话。
  后吴嬷嬷同女儿回话时,她便立时知道了这吴嬷嬷身上的差事所为何事。
  吴嬷嬷取了册子来,挨着给陈青瓷念着,“娘娘,老身今日去了从前相熟的老姐妹家,问了那位花匠,说是人如今已搬到城郊住去了,若是咱们想请他来,明日派个人去请就是了。”
  原来所谓何事,这乔迁宴不日就要办了,泽园却出了怪事,本身暖房里头烘着菊花,已经打了花苞,眼瞧着等乔迁宴那日便将将能开花,搬出来摆着也能供人观赏,却不知为何突然就生了虫,泽园那位曹嬷嬷想了诸多法子都没有解,这才将事情报了上来,说要不要这批菊花都不要了,用其他品种的花来。
  陈青瓷瞧着曹嬷嬷脸上分明是不舍和难过,知她侍弄花草许多年,必定心中爱护着手上亲自养大的花草树木,便问了可有其他法子去救。
  吴嬷嬷便说了她有个老姐妹从前也认识花匠,对治花虫这些是一把好手,不如请了来看看这花还有没有救。
  陈青瓷当即就让吴嬷嬷出门去请人了,若不是众人都拦着她,她还要去暖房看看这菊花到底如何了。
  “那嬷嬷,明日便让人带些糕点去请人来罢,这花若是能治好,也是件好事。“陈青瓷吩咐道。
  吴嬷嬷倒是很耐烦,应了这事,又说起旁事来,也没有背着二太太这位岳家,“老身已经吩咐好了,娘娘放心。只端王妃下了乔迁宴的帖子了,娘娘赴宴总得穿新衣,明日老身让针线房的上来给娘娘裁新衣?”
  “好,嬷嬷吩咐下去就是了。”
  陈青瓷应了话,吴嬷嬷这才起身告退,“天色晚了,老身改日再来叨扰二太太。”二太太是皇上金口玉言请来帮忙管慎王府的,吴嬷嬷虽心下不服,却也知这王爷岳母来,总比她这奶嬷嬷在那些高门女眷前头有体面。
  殿下三番五次地敲打,她也是记在心上的,既盼着殿下好,也要将陈青瓷看做了这府上的正主才行,又与陈青瓷相处有段日子了,渐渐的也知她生来秉性纯善,倒觉得她好相处,这颗心也就正了。
  谢景瑜说的不错,吴嬷嬷贵在忠心二字,从前在孝昭皇后身边伺候,便只有孝昭皇后一人,后伺候他去了,也全心全意将他看成了眼珠子。他一出门了,偌大的慎王府只剩下陈青瓷一位主子在,但纯善是治不住下人的,吴嬷嬷便越发的万事都要帮陈青瓷想着了,也是算得上用了十足的心意。
  二太太也正惊奇着呢,这位吴嬷嬷说话也不卑不亢的,却十分耐心同她女儿每件事都说的明明白白的,便觉自己看走了眼。
  二太太在家中是给女儿定了睡觉时辰的,眼见着越聊越晚,便再不舍也只得将话留在明日讲了。
  陈青瓷睡在床上,将自个儿裹成了一团,这天越来越凉了,被中放着两个汤婆子也觉得冷,她想了想,唤了晓莲。
  “晓莲你睡了吗?”
  晓莲睡在外间,听见她说话就进来了,“娘娘这是怎么了?”
  “我那个小枕头,你知道放哪儿了吗?”她终于想起,这几日日日没睡好,好像是许久没摸到小枕头的缘故了。
  晓莲苦着脸,娘娘怎么想起这茬来了,那小枕头当时说是洗了晾晒了,实则也不知道被王爷藏哪儿去了。晓莲心道,王爷那么行事端方的人,怎么就会想着藏娘娘的小枕头呢?若不是她那日将浆洗好的衣物放回柜子里,也不会瞧见这一幕,她顿时觉着王爷在她心中的形象歪了一点儿。王爷却神色淡然,“此事不许告诉娘娘。”这话说出了口,晓莲便也不敢再提,一连又碰上提前迁府,匆忙搬家这些事,她差点儿就将此事忘了,
  “许是搬家匆忙,行李太多,不知收哪儿了,奴婢明日找找。”晓莲只好打马虎眼儿。
  “娘娘可是睡不着?”晓莲拢了拢衣裳,又见她家娘娘从被窝里头伸出手来,手中还拿着个汤婆子。
  “你抱着汤婆子坐床上来,同我说说话罢。”她实在是没有睡意,小枕头也没找着,却又很想说话。
  “奴婢不敢。”晓莲哪敢往床上坐去,“不如奴婢将被子抱来坐脚踏上同娘娘说会儿话?”
  陈青瓷知她如何说,晓莲也不会答应,便点了点头。
  晓莲怀中拢着她家娘娘给的汤婆子,便是坐在脚踏上也不能冷了。
  “晓莲,你说外头风大雨大的,殿下会不会在半道上也没碰着个留宿的地方,就淋着雨。”陈青瓷说着说着就觉得是真的了,便有些着急。
  “娘娘,放宽心,咱们殿下是什么人,一定不会困在雨里头的。”晓莲靠在床沿上,想起王爷可不是表面上看着那般温和,当初七巧、玲珑如何出的含光院,又去了哪儿,她怕是娘娘身边最清楚此事的人了。
  陈青瓷转念一想,便自觉着相了,怎么想殿下也不会淋着雨,只是天气冷了,也不知殿下带的衣裳够不够厚,会不会冷着。殿下要去的地方那么远,此刻定是在路上,她还听常人说,出了这京城,旁的地方都要比京城更冷一些。
  外头雨还在下着,打在瓦上,传来沙沙声。
  “娘娘要是睡不着,奴婢给您讲故事?您想听什么?”
  “嗯?我想想。”陈青瓷苦恼了一会儿。
  后又小声问道:“你上回提到孝昭皇后怀身孕的事儿,你讲讲孝昭皇后吧。”殿下那般思念母亲,孝昭皇后定是位极好的人。她心里头就一直惦记着,孝昭皇后是位怎么样的人,
  晓莲挠了挠头,殿下让她替娘娘解闷,那她是不是这些话都能讲一讲。
  “孝昭皇后,奴婢也没见过。只从前听宫里的姐姐们提过,孝昭皇后是位极好的人。”晓莲想了想,开口道。
  “听说她同圣人是少年夫妻,感情甚好,圣人登基前,还是王爷的时候,王府就没有旁的姬妾,只是娘娘一直没怀上孩子。等圣人登上大典之后,朝中大臣皆上奏请圣人纳妃,当年不比现在,圣人一直推脱,说要等皇后娘娘诞下龙子再提及纳妃之事,皇后娘娘生了大皇子,大皇子一出生便被封了储君之位,可惜福薄,早早夭折了。皇后娘娘伤心,过两年又生了二皇子,唉。”晓莲将口中的话咽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她又说:“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圣人才到旁的娘娘宫中去了,这才有了三皇子几位。”
  “皇后娘娘失了两位皇子,便忧思过度了,又管着六宫,也丝毫没出过岔子,还得了七皇子,也是咱们殿下。后头这话奴婢也是听别人瞎说的,娘娘当听个响就是了。”晓莲突然压低了声音。
  “你说就是了,我不会往外说的。”陈青瓷听进了心里,裹着小被子也歪头靠在床沿上。
  “娘娘您这话说的。”晓莲被她逗乐了。
  “听说咱们殿下出生,皇帝便想立殿下为太子,却被皇后娘娘拦住了,说孩子小,太子之位太重了,压着孩子不肯好好长,不想他同两个哥哥一样,早早就去了。圣人听了这话,就先将立储的心思压了下去,却也全心全意的培养着殿下。”
  “后来,娘娘便知道了,皇后娘娘早产诞下四公主,自己却丧了命。咱们殿下也是从那时起,就生了场怪病的。”
  她这些话都是听宫里头那些老人随口提的,如今便也重复着对自家娘娘说了,“反正宫中老人都知道,孝昭皇后是位极好的主子,后宫那么多人,也管的服服帖帖的,偏宫人没有一句坏话,都说孝昭皇后从来都是赏罚分明,心善得很。”
  晓莲歪了脑袋看着自己娘娘,“就像娘娘这般,是位极温柔又善良的好主子。”
  冷不丁结尾是句夸她的话,陈青瓷红了脸,“我可不敢比孝昭皇后。”
  说着话果真睡意来得快些,陈青瓷打了个哈欠,晓莲便说:“娘娘快睡吧。”说着她也不走了,就将床铺铺在脚踏上,脚踏挺大的,又干净,她身量小,睡下足够了。
  陈青瓷睡眼朦胧,快要将将入睡时,想的最后一件事便是,殿下实则是遗传了孝昭皇后的优点来,也是位极温柔极好的人。
  到了第二日,雨小了,只是还飘着雨丝儿,哪儿也去不了,二太太收拾妥帖了,又将儿子关在屋中念一回书,这才去了正屋看大女儿。
  陈青瓷见她进来,忙将哈欠压下去,上去撒了娇,“娘。”
  “多大人了,还爱撒娇。”二太太脸上满是慈爱,哪儿带着半分责备。
  “青宝呢?”陈青瓷扶着二太太坐下,却不见弟弟身影,忙问。
  “在屋里头念书呢,已经落了好几日的功课了,今日得开始补上才行。”二太太轻描淡写道,青宝如今肯念书了,规矩自然得开始立起来,他又自己豪言壮语,说以后要考个状元,替姐姐撑腰。这话一出来,便是二老爷都热泪盈眶了,他们一家因着陈伯府被圣人不喜,二老爷这一代官路便受阻了,可小辈知上进了,总不能压着孩子让孩子不出头。
  “倒是你,怎的眼角下头乌青,可是昨夜睡得不好?”二太太却转了话,她看的仔细,陈青瓷脸本就白皙,眼下却带着淡青色,忙关切道。这严母、慈母间切换自如,让人自愧不如。
  陈青瓷哪敢说昨夜听晓莲说故事说完了,便模糊道:“是有些没睡好。”她不会撒谎,心虚就全然写在了脸上。
  “你呀,快喝些香蜜汤水。”二太太亲自倒了碗她刚泡好的香蜜汤水,看着陈青瓷喝下,便有些心满意足。她就爱看着女儿能够好好保养身体。
  快到午膳时分了,陈青瓷见弟弟怎么还没来,便偷偷去了西厢房外头,听着弟弟认认真真读书,她倒不好进去打扰了。
  “瞧见了吧,他去年还不肯读书呢,今年就转了性子。”二太太站在她身后,轻声道。
  作者有话要说:  更了更了
  殿下天天打喷嚏,“媳妇怎么天天给我发好人卡!”
  明天见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阮宝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4章 
  燕来巷热热闹闹办了两场乔迁宴了,陈青瓷第一日去了端王府,第二日去了康王府,而他们慎王府选的日子还要在后头两日,好歹能喘口气。
  两场乔迁宴,二太太都没去,搁慎王府里头料理奴仆,也顺便督促着奴仆们在泽园里头布置宴席场地。等陈青瓷裹着一身寒气回了府,换下赴宴的大衣裳,歇了会儿,方才端着杯温热的茶水上去让她喝下,顺便还问道:“年年,可有瞧出两家这宴有何不同?”
  这是二太太在她赴宴前便让她去了,要多多观察着,看别人家如何办宴待客,主人如何招待,客人可在宴席上头待得舒坦,底下伺候的人规矩如何。
  陈青瓷喝了一口茶水,仔细回想了会儿,才说道:“三嫂家中办了百茶宴,她亲自迎了几位公主和几位长公主们家的郡主,还有五皇嫂和我,其余的便是由她几位贴身婢女迎到宴席上的。”
  “除了近亲,来了许多朝中大臣家的女眷。”
  “哦?那你知哪一部官员家的女眷来的多些?”二太太有心考她,便问了。
  “有三嫂娘家祖父的座下弟子,还有端王爷工部的同僚们家中的女眷,便是工部尚书的夫人李夫人也亲自来了贺礼来。”陈青瓷慢慢说着,她也不光是坐那儿喝茶,听了二太太的话,一直看着来往宾客。
  “康王府上也是如此,只是工部同礼部的官员女眷也倒来的差不离。”
  陈青瓷心中隐隐有个明白为何如此的想法,却又怕说出来闹笑话,只是二太太鼓励着她,“你便说错了也没事,难不成娘还会笑你?”
  “我想着定是端王爷如今在工部当差,自然工部的同僚们会多去端王府上走动,三嫂祖父乃是何太傅,朝中不少大臣皆是何太傅座下弟子,便是看在何太傅的面子上,也该到端王府上道贺。”
  陈青瓷说完这一段话,便瞧母亲神色,见她笑中带着鼓励,便接着说道:“康王爷如今是在礼部当差,礼部的官员女眷来的也多。五皇嫂是工部李尚书之女,便是工部的官员也来了许多。”
  二太太点点头,“那你可瞧出你这两位皇嫂待客如何?”
  “三嫂为人爽朗,脾气也好,宴席上女眷们无一不带着笑,便是这茶也喝出了乐来,宴席很是热闹。”
  “五皇嫂便要冷淡些,虽宴席上一直有人说着趣事,还请了戏班子来唱戏,却好像不如三嫂那儿那般热闹。”
  二太太见她一口气说了这么些,知她在宴上认真瞧了的,却因为从前连个手帕交都没有,连姐妹间的小宴都未曾办过,不知其中关窍,。便说:“这办宴同主人家的秉性是一样的,主人家若是个爱热闹的,脾气喜活泼的,这宾客在宴席上也就热闹些,活泼些。”
  “若是主人家是个喜静的,这宴席自然也就寂静些。”
  “况且这两位王爷如今虽只是领着六部协理之职,可他们毕竟是皇子,地位尊崇,来贺宴的客人们,是皇上的臣子,日后也指不定,”指不定是这些王爷们其中一位的臣子,二太太却将这句话咽了下去,这话说出了口便是僭越,有谋夺皇位之嫌。
  陈青瓷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这就是物似主人形了。
  “咱们这花宴倒是只要中规中矩的不出差错便行了,王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